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伦敦纽约北京西安杭州《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学习目标课程标准学科素养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1.利用历史年表、历史图片等方式描述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认识近代以来城市化演进呈现的规律性特征,培育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2.结合自身的生活感受,辩证地认识城市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培育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3.收集中西城市化发展的数据资料,通过对比阅读,认识中西城市发展的差异,明确其中人居环境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对策,培育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4.了解“城市化”“智慧城市”等概念,认识城市居住环境和公共设施的改善对人类生活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健康的现代观念、和谐意识,培育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城市化表现③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②城市规模的扩大④城市设施水平提高和居民生活状况实质性改变城市化又称城镇化,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农村向城市转移以及城市空间不断扩大的过程。①城市数量的增多核心概念城市化的含义——urbanisation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为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与消费市场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业革命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1.城市化的原因一、城市化的演进六十年至八十年以前,英国和其他任何国家一样,城市很小,只有很少而且简单的工业,人口稀疏而且多半是衣业人口。现在它和其他任何国家都不一样了:有居民达250万人的首都,有巨大的工厂城市,有向全世界供给产品而且几乎全部都是用极复杂的机器生产的工业,有勤劳智慧的稠密的人口,这些人口有三分之二从事工业。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工业革命时期的伦敦2.世界的城市化进程18511851-二战二战后2007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加快城市化步伐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世界城镇人口已达到总人口50.14%一、城市化的演进(1)英国的城市化:英国城市化伴随着工业革命展开。

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思考】推动英国城市化的因素①圈地运动的推行;②工业革命的开展;③产业结构的变动;④生活观念的改变;⑤城市生活的吸引。

材料1: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孪生姊妹,是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18世纪下半叶,英国工业革命的展开,特别是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使新兴工业城市迅速兴起,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进行。城市发展一方面使工业与人口布局在宏观上集中于几个有限地区;另一方面在微观上则开始趋向分散,不断向郊区发展。

材料2:凡进行了圈地运动的地方……那些农民“由于需要和缺乏工作而被大批地逼往工业城市”。

一、城市化的演进2.世界的城市化进程(2)二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英国为首欧美资本主义为主殖民地、半殖民地缓慢跟进发达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①开始阶段:1800—1850;增长缓慢。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城市化水平最高。②发展阶段:1850—1950;城市化步伐加快。两次工业革命完成,极大的促进经济发展。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③提高阶段:二战后;二战后和平的社会环境;经济快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政府重视等。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速度加快。一、城市化的演进2、世界的城市化进程(2)二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思考】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原因①二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迅速;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③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④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历程一、城市化的演进2、世界的城市化进程鸦片战争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8年后:21世纪以来:___________的侵略,___________逐步瓦解;___________产生发展;_________的发展。主要集中东南沿海地区为主、通商口岸,内地城市发展缓慢(3)历程(2)表现(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商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入新阶段;进程加快;迅猛发展;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一半。一、城市化的演进3、近现代中国的城市化◎近代上海◎近代广州◎近代天津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英国成为第一个城市化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1765年1851年1945年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起步1840年中国城市化进入新阶段1949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1978年美国人19世纪50年代,电梯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二、居住条件的改善1.城市的发展使市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建筑技术得到革新(1)社区服务:社区功能增多(2)购物餐饮:多功能商场的出现(3)公共活动:休闲场所增多,绿化面积扩大(4)文化娱乐: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样。2、城市生活服务的完善二、居住条件的改善三、基础设施的发展1.原因: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2.西方发达国家(1)水网:钢铁管道用于水网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到百姓家中。(2)照明:煤气灯、电灯的出现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3)通信:电报、电话逐渐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4)交通:由火车、汽车和地铁等组成城市公共交通网,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便利了人们的出行。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自来水、电力等事业发展自来水、天然气通到家家户户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标准化、环保化城市道路四通八达,多种交通工具便利出行近代:城市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但建设水平有限,且不平衡1949◎2014年“五水共治”后的浦阳江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进三、基础设施的发展3、中国

工业化之后,伦敦的工厂如雨后春笋,高大的烟囱林立,处处浓烟滚滚,能见度极低。……(其他城市)正如恩格斯说的,“凡是可以用来形容伦敦的也可以用来形容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形容所有的大城市”。在19世纪后期的英国,呼吸系统的疾病,特别是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和气喘等,已成为非常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由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

----梅雪芹在《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公共健康问题四、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钱乘旦等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贫富差距扩大,工人生活贫困四、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美国1950年城市公路里程为32.3万英里,到2000年达到85.9万英里,但新拓出的道路很快就被汹涌的车流淹没。2011年美国单位车辆平均年拥堵时间达到38小时。

交通拥堵2005年居住在平民窟的人口比例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达到62%,在南亚达到43%。人口的拥堵、贫富差距的悬殊,伴随的还有犯罪率的上升、失业者增加等社会问题。人口拥挤犯罪率上升失业率增加基础设施不健全……四、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1、与工业化协调发展。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科学决策、统筹城乡规划。4、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中国和世界的城市化必由之路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世界城市化(工业革命、二战后)城市化的演进居住条件的改善中国城市化(鸦片战争后、新中国)居住条件(条件、表现、意义)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贫富矛盾等生活服务(社区发展、服务设施)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应对措施本课小结1.(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1865年,上海大英自来火房制成煤气灯。19世纪80年代,有人记云:“地火皆由铁管通至马路,于是各戏馆及酒楼、茶肆俱可接点。其灯每盏有玻罩,或倒悬,或直竖,或向壁上横穿,各随其便。人行其间,真如入不夜城也。”这一时期“煤气灯”在上海的使用()①与上海是通商口岸密切相关②反映了上海对外贸易的繁盛③为居民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④开启了近代上海城市化进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2.(2022·海南·统考高考真题)明代,上海只是一个小城镇,人们以说嘉兴话为尚;清代属苏州管辖,人们以会说苏州话为荣;到了现代,上海已成为著名大都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上海话。这一变化深刻地反映出(

)A.追逐新潮的心理取向

B.时代变迁的历史印记C.行政区划的变迁过程D.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答案】B3.(2021.湖北卷.9)1957年,外国专家沙博理参观西安时,获悉城市人口从解放初不足50万增加到150万。在访问已建成的六家国营纺织厂中的一家时,他得知“该厂使用的每一件机器都是中国自造的”。他由此感到这座古城“重新兴盛起来了”。这说明(

)A.“一五”计划初步改变社会面貌

B.西安成为内地省会开放城市C.社会主义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