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受西方文官制度影响西方的文官制度受中国科举制的影响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5课第6课第7课西方【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

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荐举(自荐)

毛遂自荐殿试图中

构省

级府

级县级本课结构皇

帝考核

制度管理官员监察

制度选官制度输送官

员材料2:

(魏文侯变法)

“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刘向《说苑》材料3: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材料1体现的是世官制,以血缘为标准;材料2、3体现的是荐举与军功

爵制,

按才能和军功授予官职。材料1: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

能戒其怠惰。——《礼记》学习聚焦“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是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选拔的主要制度。【学生活动】指出下列材料体现了

哪种选官制度,其标准是什么?一

、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从世官制到荐举功劳制世官制(世卿世禄制)是夏商周至春秋时期的官员选拔制

度,高官世代相袭,官位与血缘结合,与奴隶社会的宗法制、

分封制相适应。【学生思考】世官制为何会被后两者取代?①世官制自身的局限性(血缘固化);②世官制受到冲击:春秋战国诸侯争霸需要尚贤择能。二、

秦汉至南北朝:选官制的发展1.秦: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2.汉代:察举制3.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1.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学生思考】“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的含义?目的是什么?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韩非子》若有欲学法令,以吏为师。

——李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即(百姓和普通官员)向官员(“法官”

“法吏”)学习律令而为官。官员负责宣讲法律和君主的旨意。目的:统制舆论,钳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方式先考察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科目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

具体标准)察孝廉:讲求孝行、廉洁举茂才:选拔智略出众的优秀人才。特科(有具体标准

但无固定时间)贤良方正:德才兼备,正直不阿,能直言极谏。贤良文学:品德与文才兼备,又有良好的经学底蕴明

:明于儒学的经典,通晓儒术2.汉代:察举制(汉武帝推行)【学生活动】据教材,整理察举制的内容,补充表格【学生活动】察举制和战国时期的荐举制度相比,有何变化?(特点)特点:更为健全完善①权力掌握在皇帝和各级主要长官手中,科目由皇帝制定;②指导思想:儒家(开儒学取士之先河)③标准: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并重。④有固定的时间、地域、名额规定。【合作探究】结合这则谚语和所学,如何评价察举制。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晋书·段灼传》积极:①察举与考试相结合,科目广泛,有利于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

②儒家思想为指导,重视德行,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③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局限:①容易任人唯亲,滋生腐败;②选官权被世家大族操纵;③后期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背景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推行220年,魏王曹丕正式推行。内容(1)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2)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平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称为“状”。(3)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3.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学生活动】据材料和教材,完成下列表格材料:按九品之制,初因后汉建安中,天下兴兵,衣冠士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

流,遽难委悉。魏氏革命,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部

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品。

——杜佑《通典》【学生活动】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要评价九品中正制材料1:很明显,由于设置中正统揽士人的品第,就把评品人物之权从名士大族手中

夺过来归政府所有,使政府全面地掌握了选官大权,

……中正的设立,标志着地方有

了专门负责选举的官员,

……九品中正制是举士举官分途之滥觞。

……举士举官的分离,则是选官臻于完善的标志。——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材料2:在实行察举的两汉之际,还有考试这样一个辅助性的环节,到了魏晋时代,

居然倒退到全凭中正官作出一个模糊评语的地步。既然不能量化考核,必然没有考核

标准,结果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喻大华《帝制往事》积极:

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举士举官的分离,则是选官臻于完善的标志。消极:

注重家世,形成门阀士族政治(“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材料: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

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隋唐时期,

……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政权,分享政治权力,唐代统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

确立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选天下之才为

天下之务”的原则。——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三、

隋唐至明清的选官制度:科举制1.隋唐:科举制的确立(1)背景:

①九品中正制无法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学习聚焦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以考试取人,扩

大了用人范围,对历代封建国家政

权的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元朝恢复科举制,明清时期科举制仍是选官的主要途径。②阶级关系变化: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积极要求参政。

③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标准:

分科考试选拔人才殿试图科

目结果制举皇帝自设科目考试选人考试合格只是取得为官资格,

吏部选拔后正式任官。(铨选)常举每年举行,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等

几十种,其中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社会

重视。明经科主要考帖经,

旨在检测应试者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主要考经史和时务策,后改以诗赋为主,较能体现应试者的文

才学识。当时的高官多出身于进士科,非进士出身者,即便位极人臣,也难

享时人美誉。——王家范《大学中国史》(3)内容:【

学生

活动】结合教材,梳理科举制的内容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

高了科举考

试的地位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

式选拔官员(4)

【学生回忆】纲要上,科举发展的历程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

制度形成(

5

)

:【学生活动】P31

,为什么说科举制是一种更完善的选官制度?①

公开考试,士人可自由报考,有具体科目和具体程式,择优录取,

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②打破门阀世族的政治垄断,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官僚政治的进一步成熟。③把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④提升官员文化素质和社会文化水平,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推动社会教育发展。(1)“取士不问家世”。严查荐举,严管官僚世家子弟的考试。(2)严格考试制度。

“锁院”“糊名”“誊录”等,保障考试的公平性(3)考试程序与内容有变革。殿试制度、以经义取代诗赋,注重真才实学。(4)科举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途径。材料:锁

院就是在贡举考官被任命之

后,立即被送入贡院或其他考试场所,

在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下,拟题、引试、

考校试卷、确定等第,放榜之后,才能

解禁出院,以防止请托之弊。2.

善【学生活动

】据教材和材料,指出两宋科举制的完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已糊名弥封誊录制度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2018·全国Ⅲ卷·25)

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

时期(

)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B3.元朝:科举制时断时续【学生自主】据教材梳理元朝选官的史实(1)官员选拔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方式。(2)随着上层统治者汉文化素养的提高,1313年宣布次年开考,恢复科举制,但时断时续。(3)元朝科举录取人数不多,科举出身的官员比例也不高。材料:从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

蒙古国开始,整个元代存在的年间,其中开科取士不过断断

续续的47年,共16次,自延幼二

年至元代灭亡,共取进士1135

人,……科举入仕者只占元代

官员比例的1/22。——庞飞《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审

美风尚的变迁》元朝科举制理学走向官学化4.明清:科举制由盛到衰【学生活动】结合教材,梳理明清科举制的史实①生源:参加考试的主要是国子监和府、

州、县学的学生等,科举与学校制度相

结合。②考试内容:从四书五经中命题③考试文体:八股文④录取制度:南北卷制度⑤选官流程:形成严格、规范的乡试、

会试、殿试三级考试制度(右图)状元榜眼探花童试进士童生殿试秀才贡士乡试举人会试材料: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全数落选。北方举人强烈不满,纷纷指责主考官自己是南人,

就包庇南人压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果是主考官并未舞弊

违法,史称“南北榜争”。1425年,明朝实行按地域调配进士名

额的制度,规定“南六十,北四十”。这一制度后来被清朝继承

沿用。——林白、朱梅苏著《中国科举史话》①“南北榜争”反映了经济文化重心南移背景下,科举录

取的问题;②明朝最终按地域分配进士名额的做法,有利于笼络北方

士人,

巩固明朝统治,为后世借鉴(沿用)。【合作探究】如何看待材料中的“南北榜争”及其最终结果?世官制

(夏商周)军功爵制(战国-秦汉)察举制

(两汉)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唐-明清)【

学生活动

】结合史实

归纳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选官制度(时期)

选官标准血

缘军功德行才学家世与德

家世才学选官权力:选官权收归中央,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变化的实质)选

:由世袭、推荐到考试,趋向公平、公开、公正。选

:由血缘、家世门第为重演变为才学为重。演

势□二、

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制度1.秦汉——上计制2.魏晋南北朝——流于形式3.隋唐宋时期考核制度4.明清时期严密的官员考核制度1.秦汉——上计制【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梳理考核的程序、内容和功能。江苏尹湾汉墓木牍小

事中央

考核内容:土地人口,财政收支,社会治安考核功能:考核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户口垦田

钱谷入出

盗贼多

少郡、王国「郡国汇总

制成计簿县、侯国御史审核作

……

……州佛一

山的考核部门尚书省的吏部考核方式地方报告中央皇帝巡查州县考核标准品德和才能考核结果分为九等,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2.魏晋南北朝——流于形式原因: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结果:官员以权谋私,严重腐败3.隋唐宋时期考核制度凡考课之法有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旧唐书》【学生活动】结合教材,隋唐宋时期考核制度的变化。(补充表格)隋唐以前,中央只任命州、郡、县的主要官员,属官则由长官自己选用。隋唐以后,九品以上的官员皆由中央任命,加强了中央集权。《隋书·刘炫传》载: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P32【

学思之窗】阅读材料,隋唐地方官员任命上的变化,对中央集权有何影响?长官自辟的署吏现在由中央任用,隋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明朝考核考核时间目的或结果考满官员任现职满三年称“初考”,满六年称“再考”,满九年称“通考”。考核结果分为称职、平常和不称职,是决定官员正常升迁或降、

调的依据考察包括外地官员三年一次

的朝觐考察和京官六年

一次的京察重点查处官员的贪、

酷和不作为“不谨”,即行止有亏,

败伦伤化;“罢软”,即庸怯无能;“浮躁”,即轻佻狂妄;“才力不及”,即无法胜任。

“年老”、“有疾”。其中凡不谨、罢软者革职处分,浮躁者降一级使用,才力不及降二级使用,年长、有疾者则令休致、免职退休。康熙二十二年的“大计”:

“贪

酷”104人;“不谨”293人;“罢软”45人;

“年老”117人;

“浮躁”43人。贪、酷者削职为民,情节严重者依法惩办;疲软、不谨者免职;浮躁、才力不及者降职使用。4.明清时期严密的官员考核制度

考察京官考察外省文官洁胡:用别:考课制

度蔡大计【合作探究】结合秦汉以来官员考核的变化,归纳其总体趋势或特点。①官员考核制度渐趋完善②品德与政绩并重③地方官和中央官分开考核④考核日趋严格,标准细化⑤奖惩结合,考核与惩贪结合【学习拓展P33】结合材料,评析张居正关于官员考核的看法材料: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上无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

尧舜为君,禹皋为佐,恐亦难以底绩而有成也。

——张居正①(观点)张居正认为应加强对官员的考核,以澄清吏治。②(背景)明朝中期,吏治废驰,统治陷于瘫痪。③(内容和影响)张居正主张加强对官吏的考核,大力整肃吏治,提高行政效率,并以此为指导进行改革。他的改革使社会矛盾相对

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④张居正的主张在当时的形势下是正确的,对今天的公务员考核也有借鉴意义。中央地方秦汉御史大夫(汉)州刺史隋唐御史台道(监察区)宋御

;新变化:台谏合一路(监察区);设通判监察知州元御史台御史台;肃政廉访司明都察院(内外百官);六科(六部百司)都察院监察御史巡按各省清六科并入都察院(科道合一)停派御史巡按各省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学生活动】据教材完成下表内容,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史

标志着台

监案制模度的职

能和权力的重

心已完

督全放到

了对臣

下的监

模督、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