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DIJIUKE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史料实证]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北宋边疆压力和财政危机与王安石变法的关系,对变法做出客观的评判。[历史解释]概括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说明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内容、影响及对它的认识、评价。[家国情怀]感悟范仲淹、王安石为改良国家所作出的努力,培养不畏艰难的大无畏精神和家国情怀。1.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状况。2.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等方面的新变化。课标要求素养达成知识点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背景(1)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2)宋初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2.目的:强化

、维护政权稳定。中央集权3.措施(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内容具体措施行政中央派

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财政设诸路

统管地方财政军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文官转运司(2)分散机构权力中央①由枢密院专掌军政,

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

为副相。②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地方①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②州一级增设

,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三司参知政事通判(3)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目的抑制武将势力膨胀措施①罢免宿将兵权,用

担任枢密院长官②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文官4.影响(1)积极影响: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2)消极影响: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指北宋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北宋制定这一政策的目的是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备和军队。这一政策一方面使北宋军队战斗力减弱,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吃败仗;另一方面,这一政策使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情况的发生,有利于社会安定。“崇文抑武”政策思维点拨视角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材料“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时方镇缺守帅,稍命文臣权知。……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续资治通鉴长编》思考根据材料,回答赵普“劝上革去其弊”的“弊”指什么?如何解决这一弊端?提示弊:藩镇割据之祸。解决: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转运司,三者分别管理地方行政、监察和财政。深化拓展宋初中央集权加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1)原因①吸取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②北宋君主通过兵变夺权,因此特别注意把兵权控制在自己手中,消除地方割据隐患。(2)特点①使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利用“杯酒释兵权”削弱节度使的兵权,设“三衙”统领禁军,枢密院与“三衙”互相牵制。深化拓展②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建立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禁军,一半驻京师、一半分守各地,并保证中央对地方的绝对优势。③分化事权,相互牵制。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权。④崇文抑武,加强监督。建立文官体制,派文臣做各州长官;削弱武将权力,以免武将拥兵自重。深化拓展(3)影响①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铲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②消极影响:过分集权导致政府机构重叠,财政开支庞大,军队指挥不灵,地方财政困难。导致北宋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返回知识点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1.宋辽关系岁币辽的兴起早在北宋建立之前,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在北方草原崛起宋辽战争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宋辽和议(1)内容: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

”。(2)影响:北宋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基本安定2.宋夏关系(1)战争:北宋在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的战争中屡战屡败。(2)和议: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观点一:不可取。“以钱财换和平”虽然能获得一时的和平,但这种“和平”只是昙花一现,难以持久。观点二:可取。辽和西夏军事力量较强,而北宋积弱,因此,“以钱财换和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面临的困境。对北宋“以钱财换和平”做法的不同评价思维点拨3.财政危机(1)原因①北宋军队不断扩编,导致军费占到国家财政开支的大半。②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致使官僚队伍也不断膨胀。(2)表现: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视角北宋社会危机材料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思考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给北宋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提示政府财政入不敷出;阶级矛盾激化;边患危机。返回知识点三王安石变法1.“庆历新政”(1)背景: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2)概况:宋仁宗在位时,大臣范仲淹曾发起以整顿官僚机构为宗旨的改革。(3)结果:新政明显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很快归于失败。2.王安石变法时间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目的___________原则加强国家对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领域的管理和控制内容(1)富国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2)强兵方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

”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影响(1)积极影响:达到了

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2)消极影响:强兵的效果不明显。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富国强兵兵农合一富国视角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材料这个大文人实在是一个不错的改革者,它能够考虑到“青苗法”,在政府和农民间建立了庞大的债权关系;还有“免役法”,即资金和劳役的替代法,这就更加大胆了。这些改革使国家富裕了,却让许许多多地方财团非常恼火。要全面执行这些法令,当然需要一个庞大的官员团队……皇帝一会儿支持他,一会儿听到好多反对意见后又不支持他……——余秋雨《中华文化四十八课堂》思考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青苗法”和“免役法”的作用。指出这位学者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认识。提示作用:增加国家的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保障农时;打击豪强地主。认识:人才缺乏;顽固势力阻挠;皇帝的摇摆不定。深化拓展全面认识王安石变法(1)从内容看:变法主要是调节农民、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再分配。(2)从效果看:变法无法缓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之下,新法很快被废除。(3)从目的看: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深化拓展(4)从性质看: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5)从败因来看: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阻挠和破坏;同时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6)综合来看:变法虽然失败,但也取得一定成效。王安石能够针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返回知识点四南宋的偏安1.靖康之变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宗、钦宗被俘虏北去,史称“

”。2.南宋建立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靖康之变3.宋金关系战争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几支较有战斗力的部队,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和议(1)宋高宗和宰相秦桧视岳飞等为心腹之患,主动向金朝求和,将岳飞杀害。(2)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

”对峙此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岁贡视角评价绍兴和议材料“是宋之为国,始终以和议而存,不和议而亡。盖兵力本弱,而所值辽、金、元三朝皆当勃兴之运,天下所兴,固非人力可争,以和保邦,犹不失图全之善策。”——[清]赵翼思考结合所学,简述赵翼观点的局限之处。提示没看到宋政治腐败,皇帝苟且偷安;没看到宋抗辽、抗金将士曾取得对辽、金的胜利等。认知升华从“唯物史观”角度辩证地看待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战与和(1)战:频繁的战争使社会动荡,给各族人民带来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客观上有利于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和:议和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给北宋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但是和平局面有利于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的交融。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