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地理专题复习(含习题)13聚落、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_第1页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地理专题复习(含习题)13聚落、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_第2页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地理专题复习(含习题)13聚落、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_第3页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地理专题复习(含习题)13聚落、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_第4页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地理专题复习(含习题)13聚落、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题(2023·山西太原)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碱眉山—乐山大佛普通纪念币于2023年4月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下图为纪念币图片。完成下面小题。15.峨眉山—乐山大佛所在的地区是()A.长三角地区 B.成渝地区 C.珠三角地区D.东北地区16.山西省被外人《世界遗产名录》的佛教名山是()A.武夷山 B.九华山 C.五台山D.普陀山17.评选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世界文化 B.改变当地风貌 C.增加游客人数D.加大商业开发【答案】15.B16.C17.A【解析】【15题详解】峨眉山—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盆地,所在的地区是成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故B正确,排除ACD。故选B。【16题详解】以上四座佛教名山中,武夷山位于福建省,九华山位于安徽省,五台山位于山西省,普陀山位于浙江省,故C正确、排除ABD,故选C。【17题详解】评选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人类创造的文明,故A正确。与改变当地风貌、增加游客人数和加大商业开发无关,排除BCD。故选A。【点睛】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②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2023·山东聊城)大岭村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珠江口附近,距市中心约20千米。该村有900余年历史,被评为“中国文化历史名村”。下图示意大岭村的聚落空间格局,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该聚落格局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为()A.背靠菩山有利于冬季防寒 B.南临玉带河利于冬季通风C.村落巷道的布局不便于联系 D.自然生态区有利于灌溉18.实现“绿”持续发展理念,当地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是()A.拆除古代民居,建设现代楼房 B.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农民收入C.停止农业活动,封山育林净水 D.保护传统建筑,发展文化旅游【答案】17.A18.D【解析】【17题详解】由图可知,该聚落格局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为菩山位于村庄以北,阻挡了冬季南下的冷空气,村庄背靠菩山有利于冬季防寒,A正确;南临玉带河与冬季通风关系不大,B错误;村落巷道的布局主要为南北走向,方便联系,C错误;自然生态区有利于涵养水源,灌溉主要来自于河流,D错误。故选A。【18题详解】实现“绿”持续发展理念,当地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是保护传统建筑,发展文化旅游,D正确;完全拆除古代居民不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A错误;该地聚落为村庄,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有可能破坏当地人与自然的和谐,B错误;停止农业活动,封山育林净水做法太绝对,C错误。故选D。【点睛】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原因,一些特色鲜明的乡村聚落正在逐渐减少;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里,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也被一些高楼大厦所代替。因此,如何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2023·广西中考)小明在欣赏“祖国风光”邮票时,发现其中蕴含了很多地理信息。图为该套邮票中的4张。完成下面小题。12.4张邮票中的地理景观与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对应正确的是()A.万里长城——青藏地区 B.天山——北方地区C.台湾半屏山——南方地区 D.珠穆朗玛峰——西北地区13.“万里长城”邮票取景于北京八达岭长城。拥有长城这样举世闻名的世界遗产,反映北京()A.自然环境优美 B.交通运输发达 C.基础设施完善 D.历史文化悠久12C万里长城分布在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故A错误。天山位于新疆中部,地处西北地区,故B错误。台湾半屏山位于南方地区,故C正确。珠穆朗玛峰位于青藏地区,故D错误。故选C。13.D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拥有长城这样举世闻名的世界遗产,反映北京历史文化悠久,故D正确。与自然环境优美、交通运输发达和基础设施完善无关,排除ABC,故选D。【点睛】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井根据实际情况作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2023.山东烟台)喜欢旅游的小明在我国某地看到一种传统民居——“蚝宅”。当地原住居民就地取材,用灰、熟糯米、红糖、黄泥等材料搅拌均匀,把蚝壳整齐的粘在墙上。这种“蚝宅”结实耐用,防潮降温,不怕虫蛀。据此完成20~23题。20.最初建造“蚝宅”时()①当地是乡村②当地是城镇③当地居民大多从事工业生产④当地居民大多从事海洋渔业生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较多。【解答】解:据题干中的描述可得,最初建造“蚝宅”时当地是乡村,当地居民大多从事海洋渔业生产。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聚落的类型,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21.根据“蚝宅”的建筑特点,推测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①以高原为主②以沙漠景观为主③气候湿热④动植物种类较多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分析】“蚝宅”是广州小洲村的传统民居,多位于沿海地区,蚝壳资源丰富,就地取材;广州地处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蚝壳倾斜向下排列,利于排流,蚝壳表面的小孔可以储存微量的雨水,使住在“蚝宅”的人觉得十分凉爽,具有一定的降温作用。【解答】解:“蚝宅”我国广州的一种传统民居,当地原住居民就地取材,用灰、熟糯米、红糖、黄泥等材料搅拌均匀,把蚝壳整齐的粘在墙上。这种“蚝宅”结实耐用,防潮降温,不怕虫蛀,该民居反映当地气候湿热,动植物种类较多的自然环境特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22.小明看到的“蚝宅”最大可能位于我国()A.东北地区 B.西北内陆 C.东南沿海 D.青藏地区【分析】“蚝宅”是广州小洲村的传统民居,多位于沿海地区,蚝壳资源丰富,就地取材;广州地处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蚝壳倾斜向下排列,利于排流,蚝壳表面的小孔可以储存微量的雨水,使住在“蚝宅”的人觉得十分凉爽,具有一定的降温作用。【解答】解:“蚝宅”是广州小洲村的传统民居。坚固的“蚝墙体”能有效抵御风雨侵袭,且蚝壳倾斜向下排列,有利于排流。蚝壳表面的小孔可以储存微量的雨水,使住在“蚝宅”的人觉得十分凉爽。“蚝宅”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解答即可。23.原住居民设计和建造“蚝宅”时,需要重点关注的自然灾害是()①台风②寒潮③干旱④滑坡和泥石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分析】“蚝宅”是广州小洲村的传统民居。坚固的“蚝墙体”能有效抵抗风雨侵袭,且蚝壳倾斜向下排列,有利于排流。蚝壳表面的小孔可以存储微量的雨水,使“蚝宅”凉爽,墙外表坚硬粗糙,不好攀爬用来防盗。【解答】解:“蚝宅”是广州小洲村的传统民居,多位于沿海地区,蚝壳资源丰富,就地取材。原住居民设计和建造“蚝宅”时,需要重点关注的自然灾害是台风、滑坡和泥石流。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解答即可。(2023.云南)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中唱道“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啰,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啰,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呀,碧波荡漾……荒田栽满了绿苗啰,草地变成了牧场啰……”。根据歌词完成下面小题。3.歌词描述的地方最可能在()A.西藏 B.广西 C.云南 D.宁夏4.歌词描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A.乡村,这里有河流 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C.城市,这里房屋密集 D.城市,这里以旅游业为主【答案】3.C4.B9.(2023.湖南衡阳)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下列民居与其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①-寒冷干燥,稀树为主 B.②-炎热多雨,树木茂密C.③-地势平坦,草原辽阔 D.④-沟壑纵横,冰川广布【答案】C【解析】【详解】读图分析,①景观植被茂密,民居为高脚屋,多分布在湿热地区,A错误;②民居是西亚地区的平顶屋,当地炎热干燥,B错误;③是蒙古包,分布在地势平坦,草原辽阔的地区,C正确;④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冰川广布属于青藏高原的景观,D错误;故选C。9.(2023.黑龙江龙东)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是()A.沙漠地区 B.高原地区 C.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 D.热带雨林【答案】C【解析】【详解】聚落是人们长期定居的场所,往往分布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如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聚落密集,而沙漠地区、高原山区和热带雨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聚落稀疏,C正确,ABD错误。故选C。5.(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地区中,聚落比较密集的是()A.亚马孙平原 B.撒哈拉沙漠 C.青藏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2023.湖南怀化)福建土楼是以当地特有的泥土、细沙、木材和楠竹等为建筑材料,采用特殊工艺建造成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8.下列民居属于福建土楼的是()A. B. C. D.19.下列植被类型中,建设土楼所需要的木材主要来自()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答案】18.B19.A【解析】【18题详解】民居属于福建土楼的是B,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和西南部,B正确;A为北极因纽特人的冰屋,排除A;C为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包,排除C;D为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排除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