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3.8 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3.8 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3.8 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3.8 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3.8 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题演练+跟踪检测)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3.8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新人教版【高考题组】考点一近代列强的侵略1.(2015·安徽文综·T15)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选B。由题干材料的内容看,此时法国在华已经取得了深入内地、自由传教、在北京派驻公使等特权,这些特权取自1858年的《天津条约》,但因当时中法双方没有换文。再由“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可知,1860年中法签订《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故B正确。《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分别是英国、日本与清政府签订的,均与法国无关,故A、C错误。法国虽是《辛丑条约》的签订国之一,但时间与内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故D错误。2.(2015·上海单科·T20)1860年,曾国藩在作战前线接到“新刻英吉利、法郎西(法国)、米利坚(美国)三国和约条款”,“阅之不觉呜咽”。这些令他“呜咽”的和约条款,与美国相关的部分出自()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选B。《南京条约》是中英两国签订的,与美国无关,故A错误;清政府与英、法、美国签订《天津条约》,故B正确;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与美国无关,故C错误;《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错误。3.(2015·四川文综·T5)图1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A.《南京条约》签订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D.《辛丑条约》签订【解析】选D。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后,中英签署了《南京条约》,而图片显示的侵略国家不只英国,星条旗反映的是美国侵略者,故A错误;中国西南门户被迫开放是中法战争的结果,而图片显示的侵略国家不只法国,故B错误;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而图片显示的侵略国家不只日本,故C错误;图片中有美、英、日、法的国旗,明显显示的侵略国家包括英、法、美、日等国,可知这次“战事”应该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结束后签订了《辛丑条约》,故D正确。考点二中国晚清近代化4.(2015·山东文综·T19)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表2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表2研究专题论文数量(篇)甲722乙287丙614丁96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解析】选C。1949—1978年间,史学界盛行阶级斗争史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是近代前期中国的三次革命高潮,故史学界对此关注度比较高,而对戊戌变法关注度较低。5.(2014·山东文综·T18)“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既成”是指签订了()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解析】选D。解答本题时,首先必须全面获取“举国争言洋务”“兴利之治”“银行”“邮政”“商局”及“商务大臣”等有效信息,说明中国当时面临重大社会危机,更多的中国人关注中国命运,认识到学习西方是不可扭转的趋势,而这一民族觉悟的形成应该是一个过程,由此判断D正确。洋务派虽然大办洋务,但只是少数人在兴办,并没有达到“举国”的程度,而且业务也没有那么广泛。6.(2013·全国卷Ⅱ·T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解析】选C。鸦片战争后,在世界大势发生巨变的情况下,清政府不得不打开国门,走向国际社会,接受西方的外交理念。驻外领事馆的设立,是中国外交近代化不可避免的选择,是社会转型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的重大进步,由此可知C正确。腐朽的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际地位低下,中国的外交不可能出现制度性变化,也没有能力去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由此排除A、B、D。【拓展延伸】近代前期列强侵略的特点(1)从侵华原因上看:列强侵略是为了满足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两次工业革命是列强对外侵略的原动力。(2)从侵华方式上看:以军事侵略为手段,达到政治控制和经济掠夺的目的,经济侵略经历了一个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进而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过程。(3)从侵华策略上看:从局部宰割、妄图瓜分到扶植代理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4)从侵华格局上看:由英法占主导逐步发展为美日争锋,19世纪末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5)从结果和影响上看:历次侵略战争都以中国的失败宣告结束,每一次侵华战争,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近代中国落伍的最主要根源。鸦片战争和日本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不仅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不断觉醒。【预测题组】1.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言道:“……是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且系年轻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这份奏折反映出琦善()A.认识到了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源B.以中国传统观念解读英国政情C.对英国大臣的操守有正确认识D.认为英国权臣操纵着国家政权【解析】选B。由材料中的“蛮夷之国”“未知礼义廉耻”等信息,可以看出晚清仍以天朝上国自居,以传统观念看待和认识英国。【加固训练】下面是部分学者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表述,最符合全球史观的是()【解析】选C。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历史作为一个整体考察。A是从资本家要求获得商品市场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属于现代化史观,故A错误;B从中国和英国政教悬殊分析鸦片战争原因,属于文明史观;C从中国没有加入世界大家庭而引发战争,符合从整体考察鸦片战争原因,故C正确;D从英国对封建落后的中国抱有侵略野心出发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符合革命史观,故D错误。2.“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迈向近代化,沿海口岸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这段话()A.认为中国近代化始于被迫开埠通商B.解释了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C.全面分析了列强侵略对中国的影响D.客观评价了西方扩张的积极作用【解析】选D。中国近代化始于洋务运动,而不是始于被迫开埠通商,故A错误;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故B错误;题干只是分析了列强侵略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故C错误;从材料“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迈向近代化”可知,这段话客观评价了西方扩张的积极作用,故D正确。3.《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之后,清政府在改订关税税率的谈判中,坚持要求“进口税重,出口税轻”。直到1902年,中外商约谈判,进口税由5%增至12.5%。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是()A.清政府提高进口税是为保护民族工业B.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属于国际惯例C.清政府降低出口税是为抵制外资侵略D.改订税率后清政府掌握关税主动权【解析】选A。清政府提高进口税,有利于阻挡外国的商品输入,保护民族工业,故A正确;清政府“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可见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不属于国际惯例,故B错误;清政府降低出口税只能起到刺激出口的目的,故C错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改订税率后清政府仍然无法掌握关税主动权,故D错误。4.1877年,清政府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位驻外公使到达伦敦,清廷只是按照传统方式给其谕旨,为此郭嵩焘不得不要求清廷“补版国书,充当公使”,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理藩”理念依然存在B.清政府不具备近代外交的理念C.清朝依然处于闭关锁国状态D.英国政策的出发点是国际惯例【解析】选A。“清廷只是按照传统方式给其谕旨”,故A正确;“清政府派出……驻外公使到达伦敦……清廷‘补版国书,充当公使’”,说明具备近代外交的理念,故B错误;1840年鸦片战争已打破闭关锁国状态,而当时是“1877年”,故C错误;英国政策的出发点是殖民利益,故D错误。5.《俄国新闻报》说:要紧紧抓住中国甲午战争失败的“大好时机”,“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这里所说的“解决”主要是指()A.严厉惩治日本 B.参与瓜分中国C.稳定中国秩序 D.策动联军侵华【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得出主要是针对中国,不是惩治日本,故A错误;甲午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因此帝国主义抓住这一“大好时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B正确;列强的主要目的是侵略中国,不是稳定中国的秩序,故C错误;八国联军侵华发生在1900年,是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名发起的,故D错误。6.“甲午战争的结果,某种程度上为历史作了不合理的注脚。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被后人所否定,而‘穷兵黩武’的明治维新却成为史家美谈。”这告诉我们()A.历史结论必须看重结果B.历史评价基于价值立场C.历史事件总是相互联系D.历史过程往往难以还原【解析】选B。洋务运动虽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但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封建王朝自救运动,故被后人所否定。明治维新推翻幕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推动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使日本成为近代强国,故成为史家美谈,由此可见,历史评价基于价值立场,故B正确。7.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认为,《辛丑条约》订立后的中国“低落到只是保持了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其核心依据应是()A.严禁中国人民反帝活动B.外务部位居各部之首C.列强驻军京津地区D.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解析】选A。严禁中国人民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符合材料“低落到只是保持了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故A正确;外务部位居各部之首、列强驻军京津地区、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只能反映列强获取的权益,不能体现题干中的核心依据,故B、C、D错误。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香港教育图书公司1996年出版《会考中国历史》部分内容介绍:对于鸦片战争,介绍了中英双方史学界的不同观点:“中国人称这次战争为‘鸦片战争’,因为这场战争是应禁鸦片贸易而引起的”;英国人却称为‘贸易战争’,把战争起因放在中英停止贸易的事件上去。对两种观点的谁是谁非则不作分析。依据你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