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甘肃白银市【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带答案】_第1页
2023年甘肃白银市【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带答案】_第2页
2023年甘肃白银市【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带答案】_第3页
2023年甘肃白银市【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带答案】_第4页
2023年甘肃白银市【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甘肃白银市【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带答案】2023年甘肃白银市【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带答案】2023年甘肃白银市【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带答案】2023年甘肃白银市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5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20分)1.2022年10月16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同志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________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A.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现代化 C.共产主义 D.中国式现代化【答案】B【解析】【详解】时政题,解析略。2.2023年3月24日,据新华社报道,教育部等多部委联合印发了《校外培训机构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对校外培训机构财务活动提出了全面规范要求,明确了举办者的出资义务和不得抽逃出资的要求,同时禁止上市公司、外商投资________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禁止中小学校举办或参与举办培训机构。()A.幼儿教育 B.职业教育 C.基础教育 D.义务教育【答案】D【解析】【详解】时政题,解析略。3.当发现有人可能正在吸毒或实施涉及毒品的违法犯罪行为时,应该()A.马上阻止其违法犯罪行为 B.视而不见C.上前去看个究竟 D.尽快离开,确保安全情况下报警【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善用法律的相关知识。AC: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既要勇敢,也要机智,马上阻止正在吸毒或实施涉及毒品的违法犯罪行为、上前去看个究竟的做法会容易对自己造成伤害,AC说法不可取,排除;B:视而不见是没有履行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义务,B说法错误;D: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既要勇敢,也要机智,发现有人可能正在吸毒或实施涉及毒品违法犯罪行为要尽快离开,确保安全情况下报警,D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4.下图漫画《突然的“雨”》启示我们青少年要()A.遵守公德,提高道德修养 B.爱护花草,争做文明市民C.忍气吞声,彰显宽容大度 D.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他人A:分析题文漫画,楼上的人因为浇花,水滴落到楼下行人,给他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启示我们青少年要遵守公德,提高道德修养,尊重他人,A正确;B:爱护花草不符合漫画主旨;B不符合题意;C:忍气吞声是错误的,我们要敢于依法维权;C错误;D:这不是青少年角度,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2022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规定: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面对电信网络诈骗,我们应该()①保护隐私,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②提高警惕,不要随便点击不明链接③加强防范,不要使用任何网络软件④仔细辨别,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电话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电信网络诈骗行为侵犯了公民的()A.财产权 B.劳动权 C.姓名权 D.名誉权【答案】5.B6.A【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①②③:面对电信网络诈骗,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应该保护隐私,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要提高警惕,不要随便点击不明链接;仔细辨别,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电话,①②④说法正确;③:我们要加强自我防范,合理使用网络软件,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公民的权利。A:从题文中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解释可以看出,电信网络诈骗行为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A说法正确;BCD:公民依法享有劳动权、姓名权、名誉权,题文中强调的是侵犯财产权,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7.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兰州是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黄河文化形态多样、特色鲜明、种类富集。2023年2月1日起,《兰州市黄河文化保护办法》正式实施,这开创了我国城市黄河文化保护立法先河。立法保护黄河文化()①有利于进一步保护黄河文化、赓续黄河文脉②表明黄河文化保护已经成为兰州市中心工作③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④有利于把兰州建成黄河文化旅游之都,促进兰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坚定文化自信、坚持绿色发展①③④: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立法保护黄河文化有利于进一步保护黄河文化、赓续黄河文脉;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有利于把兰州建成黄河文化旅游之都,促进兰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故①③④符合题意;②:兰州市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故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8.2023年,兰州市开展了“千人千校红色老兵进校园”活动。1000余员老兵“红色辅导员”成为校园红色文化“播火人”,给孩子们讲述革命故事和英雄事迹。开展此项活动意义在于()①缅怀革命先烈,汲取精神力量②弘扬革命文化,体味革命艰辛③崇拜个人英雄,牢记历史仇恨④厚植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①②④:题干中,开展“千人千校红色老兵进校园”活动有利于缅怀革命先烈,汲取精神力量;弘扬革命文化,体味革命艰辛;厚植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①②④正确;③:我们要去弘扬英烈精神,要努力奋斗。不能去过于崇拜个人英雄,也不能牢记历史仇恨,③错误;故本题选B9.甘肃省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马铃薯、黄芪、当归、苹果……以前用来寄托乡愁的“土疙瘩”,正在成为叫得响、卖得旺的“香饽饽”。这说明()A.甘肃彻底解决了当前主要矛盾 B.甘肃实现了全民共同富裕C.甘肃坚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D.甘肃农业产业发展领先全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共同富裕的正确认识。A:题文中甘肃省的做法有利于解决当前主要矛盾,A说法错误;B:甘肃还没有实现全民共同富裕,B说法错误;C:甘肃省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是甘肃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表现,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C说法正确;D:题文中体现了甘肃省取得的成就,甘肃农业产业发展居全国前列,但不能说领先全国,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0.2023年是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间,累计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这体现了()A.我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导者C.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发达国家 D.合作共赢理念得到所有国家认可【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分析题文,材料描述了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带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我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正确;B:我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者,不是领导者;B错误;C:我国不是发达国家,C错误;D:所有,观点太绝对;D错误;故本题选A。二、主题活动(共30分)11.【民族团结一家亲和谐陇原展翅飞】2022年8月20日,中共甘肃省委举行“中国这十年·甘肃”主题新闻发布会。会议指出,十年来,甘肃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加大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倾斜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先发展民族地区教育,切实提高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水平,多渠道促进民族地区群众充分就业,使民族地区发展条件、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改善。(1)十年来,我省实施的这一系列民族地区政策有何意义。(2)为促进各民族同胞友好相处你有哪些好建议。【答案】(1)①有利于逐步缩小民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②有利于加深各族人民之间的感情。增进民族团结;

③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福祉;

④有利于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⑤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⑥有利于助推中国梦的实现。(2)①学习相关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积极履行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②在学校与各民族同学平等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增进友谊;

③了解民族文化,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积极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建言献策,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做贡献。【解析】【分析】考点考查:促进民族团结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责任意识。【小问1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甘肃,需要运用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实现中国梦的有关知识,从意义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加大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倾斜支持力度→可链接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增进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福祉。关键词②:多渠道促进民族地区群众充分就业→可链接促进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助推中国梦的实现。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为促进各民族同胞友好相处提建议,属于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12.【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2023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落下帷幕,来自甘肃平凉的50岁水暖工朱彦军,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一路过关斩将,勇夺亚军。朱彦军16岁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贫寒就开始外出打工,但从未放弃对诗词的热爱。30多年来,每当夜深人静,整个村庄都入睡了,朱彦军的灯下还照耀着一篇篇诗词。他用“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印证了只要有梦,也可化身为光。(1)朱彦军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同为陇原儿女,请你从民族精神的角度阐述我们从朱彦军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3)请你引用一句古诗词(材料中的除外)为自己的人生加油。【答案】(1)自强不息;坚持不懈;脚踏实地:不畏艰难;热爱学习等。(2)①朱彦军身上体现了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②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③我们要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④我们要发扬自强不息精神,艰苦奋斗,勤奋刻苦,不畏艰难,努力拼搏。⑤我们要热爱学习,刻苦钻研,勤于思考,敢于质疑。⑥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3)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解析】【分析】考点考查:民族精神的作用、弘扬民族精神。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小问1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从判断分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朱彦军从未放弃对诗词的热爱。30多年来,每当夜深人静,整个村庄都入睡了,朱彦军的灯下还照耀着一篇篇诗词。他发扬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