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三(上)开学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三(上)开学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三(上)开学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三(上)开学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三(上)开学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吕梁市高三(上)开学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C.文明发展呈现多元格局D.南北文化发展渐趋一致

2.《管子•立政》中说道:“工事竞于刻镂,女事繁于文章(华丽的色彩和纹样),国之贫

也;工事无刻镂,女事无文章,国之富也。”这一言论旨在()

A.强调手工技术的实用价值B.鼓励“男耕女织”

C.宣扬纺织劳动的实践意义D.追求“富国强兵”

3.史载,“秦始皇遣蒙恬攘却匈奴,得其河南造阳之北千里,地甚好,于是筑城郭,徙民充

之,名日新秦”。汉征和二年(前91年),汉武帝在“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

塞卒六十万人成田之”,秦汉统治者的举措()

A.推动了农耕文明的扩展B.维护了秦汉王朝的长治久安

C,加速了国家统一的进程D.旨在加强对匈奴的有效管理

4.公元227年,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

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曹操在其诗作《短歌行》中写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

公吐哺,天下归心。”据此可推知,该时期()

A.中央政府与地方军阀间的矛盾激化B.战乱导致民族矛盾的加剧

C.分裂割据客观上推动统一D.大一统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5.如表是根据《资治通鉴》记载的从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至武则天神龙元年户籍人口与国家实

际控制人口变化整理的数据(按照每户一丁计算)。这可用于研究这一时期()

太宗贞观十三年高宗永徽三年武则天神龙元年

(公元639年)(公元652年)(公元705年)

籍面人口/万户300约380约615

实际控制人口/万户300约380约430

籍面年增长率—1.85%0.91%

实际年增长率—1.85%0.23%

A.均田制遭到一定的破坏B.政府注重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C.农民赋税负担日益减轻D.中央集权政治体制趋向崩溃

6.宋真宗时期,官府“于京城近郊佛寺买地,以铿(埋葬)死之无主者”,后宋徽宗在全国

推广此制,曰"漏泽园”。这可用于说明宋代政府()

A.社会保障体系健全B.践行传统的民本思想

C.强化理学独尊地位D.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7.明末清初,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在华期间“习华语,易华服,读儒书,从儒教”,

并提出对华实行“学术传教”的思想,将欧洲的基督教文化、科学技术以及文化艺术传到了

中国。西方传教士的这些做法()

A.推动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B.推动中国科技发展新高潮的到来

C.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夷夏观”D.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8.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待百姓条例)中规定,“店铺买卖本利,皆系天王之本利,

不许百姓使用,总归天王。”太平天国此举()

A.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

C.强调了国家的政治责任D.顺应了晚清社会发展的要求

9.据现有资料记载,1895年,何启和胡礼垣在《新政议论》中首先使用了“实业”一词;

1898年,康有为在《请励工艺奖创新折》中明确提出了振兴实业的主张;20世纪初期,“实

业”一词在中国流传开来。“实业”一词在中国的流变()

A.是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的必然产物B.缘于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C.标志着重农抑商思想退出了历史舞台D.推动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

10.孙中山尤为重视“民权”。他指出,“我现在讲民权主义,便要大家明白民权究竟是什

么意思?如果不明白这个意思,想做皇帝的心理永远不会消灭”。孙中山意在()

A.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B.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

C.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D.促使民众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11.如图是我国著名漫画家叶浅予为纪念抗日战争而创作的一幅漫画《战败者头上的花冠》,

该漫画可以用来说明()

A.日本意图加速推进灭亡中国计划B.中国全民族抗战产生的积极效果

C.民众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密切关切D.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转入反攻阶段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于1950年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它废除了包办强迫、男尊

女卑的封建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禁止重婚。纳妾、童养媳,于涉寡妇婚姻自由等行为。实行

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的婚姻政策。这些法规()

A.巩固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有助于提升妇女社会地位D.杜绝了买卖妇女现象

13.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下.大批工矿企

业,科研院所从一线迁往三线,数百万建设者从东北、东南沿海来到秦巴山区,大小凉山、

河西走廊。到20世纪70年代末,西南地区形成了45个以重大产品为主的专业生产科研基地

和30个各具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和工业区。新中国的“三线建设”()

A.践行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B.奠定了工业化建设的初步基础

C.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D.提升了新中国应对风险的能力

14.2000年,袁隆平的超级稻研究达到了百亩片平均亩产700千克以上的目标,此后,袁隆

平和他的科研团队先后实现了超级稻百亩片平均亩产800千克、900千克和1000千克的奋斗

目标,使中国超级稻研究遥遥领先于世界。这反映了我国()

A.科技工作者的创新能力和精神B.科技水平迈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C.水稻新品种在各地大面积推广D.粮食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15.2021年10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

会议上指出“国际规则只能由联合国193个会员国共同制定,不能由个别国家和国家集团来

决定;国际规则应该由联合193个会员国共同遵守,没有也不应该有例外”。其意在()

A.消弭大国之间的冲突B.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和地位

C.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斗争D.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16.西塞罗在谈及希典民主政治时认为:人民是浑浑噩噩的,民主制给他们过多的自由,必

然会使他们变得盲目、任性、放纵、蔑视法律、不服从任何统治者。西塞罗意在说明()

A.雅典民主政治缺乏合理程序B.直接民主制易导致权力滥用

C.代议制可维护多数人的利益D.雅典公民参政的积极性高涨

17.早在1世纪时,西非居民班图人就己经学会制作陶瓷:3世纪时,又掌握了冶铁技术:7

世纪中央班图人掌握了炼铜技术。这反映了古代非洲()

A.生产的地域性分工明确B.农业生产工具世界领先

C.善于学习外来文明成果D.手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

18.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无视欧洲人创造古希腊一罗马一拜占庭文化的作用和在近代欧洲

文化启蒙、文艺复兴与产业革命时期对全人类文化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是何等荒谬;那么,无

视东方各民族人民一中国人……以及阿拉伯人对古代和中世纪文化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也同

样是荒谬的。该学者的主张()

A.折射出世界各民族开放的对外政策B.旨在以国际的视野来看待人类文明

C.印证了古代亚欧统治疆域不断扩大D.肯定人类文明在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19.拉斐尔擅长画圣母,他笔下的圣母不再是过去宗教画中那种呆板、神秘的圣母,而是美

丽温柔和充满母爱的世俗女性,但圣母的眼神却略显哀愁,似乎预感到基督坎坷悲惨的命运、

据此可知,拉斐尔的圣母像作品()

A.折射出对教皇权威的否定B.以悲剧为主要表现形式

C.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气息D.注重唤醒女性主体意识

20.德国著名学者福科想指出,在中世纪的欧洲I,“法律是首要的,国家是次要的。国王的

作用是在实践中实现法律,因此国王受制于法律”;1628年,英国议会议员克里斯托非•谢

尔芝德说道:“我从未承认除了普通法以外的任何国王的特权。”这反映出欧洲国家()

A.具有限制王权的法律传统B.基本继承了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C.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D.政治和法律制度根植于历史传统

21.1921年年底,列宁指出:“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

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市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

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据此可知,当时苏俄()

A.实施了经济计划以积累国家资本B.决定实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C.领导人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改变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22.如图是“日本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1964年10月1日)前后人口向沿线都市圈流

动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日本东海道新干线”的运营()

.8左口Hit・

一三个・电

A.出现了严重的逆城市化现象B.有利于缓解大城市的社会问题

C.改变了区域内城市经济结构D.削弱了沿线中小城市发展潜力

23.1977年以来,新加坡在各个选区成立数百个居民委员会和民主联络所,它们在政府的领

导和广大群众的支持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1982年春节,李光耀总理在新年

致辞中号召全体新加坡公民遵守忠、孝、仁、爱、礼、义、秉,即所谓的“八德”。这表明

新加坡()

A.注重精神文明建设B.民众参政热情高涨C.民本思想源远流长

D.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24.下面为2010年美国某公司生产的某手机利润占比分布表.这可以用来说明()

某公司自身利润中国劳工收益材料成本韩国电子元件公司利润其他

58.5%1.8%21.7%4.7%13.3%

A.资本流动成为发达国家敛财手段B.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害无利

C.全球化致使经济利益分配的失衡D.发展中国家丧失了经济发展的优势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统一中原后,在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交通运输工具和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商

品经济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农村地区草市的勃兴,地区间贩运贸易的活跃,

海外贸易的兴盛以及货币关系的空前发展,使宋代成为继秦汉后商品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开始过分追求精神方面的享

受,从而导致社会风气出现变化,人们不论家庭条件好坏,均追求奢侈、铺张的生活,极尽

享乐之能事。

——摘编自王丽丽《宋代社会的奢靡之风》

材料二马克思说过,“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又反过来影响生产的发展”,宋代中下属居民消

费意识的增强,带动了整个社会的消费发展,扩大了社会需求,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当时,在消费需求的带动下,饮食业发达,新的服务随之产生和发展起来,如租赁业、邸店

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大众文学发展,繁荣了文化市场。城市里的瓦子、勾栏是大众艺术

的场所,平民百姓在这里尽兴发挥自己的艺术细胞。又欣赏自己阶层的艺术。

一一摘编自陆爱勇《宋代城镇居民的消费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消费观念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代消费观念变化的影响。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东方世界艺术博物馆”美誉的莫高窟,是敦煌文化的核心。现留存有自公元4-10世

纪以来的700余个洞窟,3000余身彩塑,4.5万平方米壁画,有汉文、梵文、古藏文、龟兹文、

回鹘文、于阅文等多种文体的文献,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艺、历史、宗教、哲学

等众多领域。其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均无可比拟。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是

中国,也是世界的文献资源宝库,其地位和影响不可替代。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为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于1991

年被授予“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莫高窟及其周边环境均被戈壁,沙漠包围着,如何保持这里周边环境的生态平衡?是边切需

要解决的问题此外,游客的超载,加速洞窟内温度和湿度急速升高、长时间高浓度的二氧化

碳含量,对壁画颜料层的色彩和围着状态造成直接的破坏。与此同时,游客的日益增多,使

莫高窟景区周边岀现大量的垃圾和污染物,造成对景观和遗址地风貌的破坏。

一摘编自买小英《敦煌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研究一一以莫高窟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莫高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及其在保护与传承过程

中所面临的挑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莫髙窟为例,谈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应当注意的问题。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13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一世颁布法令,规定按照成绩录取公务员。以改善司

法制度的运行。这是西方国家通过竞争按成绩选任公务员的开端。从1755年开始,普鲁士王

国建立并普及了一套培训系统,开始对高级公务员进行职业培训。1879年,德意志第二帝国

颁布法律,规定所有高级公务员必须经过大学的司法培训,并参加一个3〜4年的司法行政实

习。

——摘编自廖昆明《英、法、德、意四国高级公务员的招聘制度》

材料二当前,我国公务员都是通过竞争性考试选拔,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

条例下对其进行管理。我国公务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人民负责,地方性公务员和国家

公务员同属一个体系,只是所处理的公务有所不同而已。在处理公务时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

和权限进行。

——摘编自普登《中西方公务员制度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近代德国公务员制度的相同

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前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近代德国公务员制度的不同

之处及原因.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南开大学扬巨平教授在《希腊化文化信息在中国的回响(至公元七世纪)》一文中,利

用中国古代典籍以及传入中国的犍陀罗艺术、钱币等文化载体,分析了希腊化文化与古代中

国之间的互动交流关系,特别强调了亚历山大东征及希腊化世界的形成和张骞出使西域、丝

绸之路开通在其中所发挥的先导和奠基作用。

一一摘编自杨巨平《古代文明的碰撞、交流与比较》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古代文明的相互交融”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

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由图片中主要文化遗存的分布区域及代表性成就可知,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文化呈现多元

发展、分布广泛等特征,故c项正确;

A项中“孤立隔绝”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

题干中未提及不同地域文化发展水平的比较,不能得出“中原文化发展领先全国”的结论,故排

除B项;

南北文化发展并不一致,D项“渐趋一致”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文明起源,结合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特点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文明起源,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工事竞于刻镂,女事繁于文章,国之贫也;工事无刻镂,女事无文章,国之

富也”可知,题干描述了工匠追逐过于繁复的雕镂,妇女做女红追求华丽的色彩和纹样,国家就

会贫穷;工匠不追求雕刻镂空,女红不追求花纹装饰,国家就会富裕起来。这说明手工制品和纺

织品以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为主要功用,如果过于追求华丽的装饰,容易造成资源和财富的浪费,

那么国家必然会变得贫困,反之则国家变得富裕。管仲在此强调手工业技术的实用性,A项正确;

材料并未强调“男耕女织”的劳作模式,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材料并未强调纺织劳动的实践意义,不符合主旨,排除C项;

材料未涉及强兵的信息,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的农业、水利、工商业,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的农业、水利、工商业,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

问题的能力。

3.【答案】A

【解析】据材料,秦汉时期在北部和西北部边境地区采取修筑城池,迁徙民众发展生产和加强防

卫,屯田等政策,促进了农耕文明向西北地区的扩展,A项正确;

秦朝二世而亡,“长治久安”说法不恰当,排除B项;

材料所述举措都发生在秦汉实现国家统一后,排除c项;

材料所述举措是为了防备匈奴,加强边境管理,而非为了管理匈奴,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考查秦朝统一,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秦朝统一,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信息

体现了实现国家统一的愿景,这说明当时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推动了统一观念的增强,即分裂

割据客观上推动统一,C项正确;

三国时期国家处于分裂状况,材料并未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A项;

材料中是蜀国和魏国都有统一国家的理想,但是并未涉及民族矛盾,排除B项;

“大一统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不符合史实,且说法过于夸大,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了三国鼎立,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三国鼎立,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中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末期,在籍面615万户的背后,唐朝实

际控制的人口大为下降,进而看到当时人口逃亡的严重程度,说明人民负担沉重,这可用于研究

当时均田制遭到一定破坏,A项正确;

材料体现不出国家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排除B项;

材料表格描述的是人口减少,人们负担沉重,而非赋税减轻,排除C项;

唐太宗至武则天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

题的能力。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买地,以瘗(埋葬)死之无主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

北宋政府“安民”“恤民”的政策,说明宋朝政府在践行传统的民本思想,B项正确;

A项中“健全”的表述过于夸大化,排除A项;

材料中虽涉及儒家传统民本思想,但主旨并不是强化理学独尊地位,排除c项;

材料中未提及“人口老龄化”问题,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宋代政府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

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习华语,易华服,读儒书,从儒教……将欧洲的基督教文化、科学技术以及

文化艺术传到了中国”等信息可知,西方传教士的这些举措有助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故D项正

确;

明清之际的中国仍然为封建社会,排除A项;

宋元时期形成古代科技发展高潮,排除B项;

C项发生于鸦片战争后,晚于材料中的时间“明末清初",故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西学东渐,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西学东渐,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店铺买卖本利……不许百姓使用,总归天王”可知,此举严重打击

了商人的积极性,不利于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故A项正确;

材料中未提及“绝对平均主义”和“国家的政治责任”,排除B、C两项;

D项中“顺应了晚清社会发展的要求”的说法与材料中的信息“店铺买卖本利.....总归天王”

不符,故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895年,何启和胡礼垣在《新政议论》中首先使用了‘实业'一词;1898年,

康有为在《请励工艺奖创新折》中明确提出了振兴实业的主张”及所学可知,“实业”一词出现

于1895年戊戌变法时期,之后随着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先后出现了振兴实业、实业救国等说法,

B项正确;

20世纪初“实业”一词流传开来时戊戌变法运动已经失败,排除A项;

清末新政时清政府宣布奖励工商,抑商政策退出历史舞台,排除C项: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

能力。

10.【答案】D

【解析】A.材料中的''孙中山"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所以''人民当家作主”的表述错误,故A

项错误;

B.材料中没有明确时间,无法得出孙中山此言论就是针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故B项错误;

C.材料中未提及“反帝”的主张,故C项错误;

D.由材料中的信息“如果不明白这个意思,想做皇帝的心理永远不会消灭”可知,孙中山对民权

主义的解释和传播,目的在于使人们摆脱封建思想的约束,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

11.【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战败者头上的花冠”和漫画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侵华打着“东亚

共荣”的口号,但是最终这一花冠戴在了日本自己头上,因此叶浅予先生这一漫画可用于说明中

华民族全民族抗战使日本帝国主义疲惫应战,最终中华民族取得抗战伟大胜利,即中国全民族抗

战产生的积极效果,故B项正确;

漫画信息无法体现日本意图加速推进灭亡中国计划,故A项错误;

该漫画强调日本战败,没有体现民众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密切关切,故C项错误;

该漫画强调日本战败,而非抗战进入反攻阶段,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和漫画信息,结合全民族抗战的影响解答。

本题考查全民族抗战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2.【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中“废除……男尊女卑的封建主义婚姻家庭制度”“实行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

等的婚姻政策”等信息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保护了妇女的权益,有利于提高妇女的

社会地位,c项正确;

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在1956年底,晚于材料中的时间“1950年”,排除A项;

保障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主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民主政治制度,与新婚姻法关系不大,排

除B项;

“杜绝了”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

能力。

1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形成……以重大产品为主的专业生产科研基地和……各具特色的新兴工业城

市和工业区”及所学可知,三线建设的实施,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以及中国西

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这提升了新中国应对风险的能力,故D项正确;

“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于1999年,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之后,均晩于材

料中“三线建设”开展的时间“20世纪60年代中期”,故排除A、C两项;

B项是1957年完成的“一五”计划的影响,故排除B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重点掌握三线建设的概况及成就。

本题主要考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此后,袁隆平和他的科研团队先后实现了超级稻百亩片平均亩产800千克、

900千克和1000千克的奋斗目标,使中国超级稻研究遥遥领先于世界。”可知,材料中相关数据

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科技工作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故A项正确;

B.迄今,我国科技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故B项错误;

C.材料中未提及水稻种植面积的变化,故C项错误;

D.“得到有效的解决”的表述过于夸大化,故D项错误。

故选:Ao

本题考查了袁隆平与杂交水稻,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

1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际规则只能由联合国……会员国共同制定”“国际规则应该由联合

国……会员国共同遵守”等信息可知,材料体现了中国对联合国权威和地位的支持,B项正确;

材料中的'‘会员国”不仅限于大国或第三世界国家,且“消弭”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D

项;

材料中未提及对世界文明的态度,排除C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新时代中国的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新时代中国的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

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6.【答案】B

【解析】由“民主制给他们过多的自由,必然会使他们变得盲目、任性、放纵、蔑视法律、不服

从任何统治者”等信息可知,西塞罗认为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出现

多数人的暴政,B项正确;

材料强调直接民主制的弊端而非雅典民主政治的程序,排除A项;

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而非代议制,排除C项;

直接民主并不能说明公民参政积极性高涨,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学会制作陶瓷”“掌握了冶铁技术”“掌握了炼铜技术”等信息可知,这

反映出古代非洲手工业技术的发展与进步,D项正确;

材料中虽然涉及制陶、冶金技术的进步,但是并未说明生产的地域分工,排除A项;

冶金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会促使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但不能说世界领先,排除B项;

材料中未涉及古代非洲与其他文明的交流,排除C项。

故选:Do

本题考查了古代非洲I,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古代非洲,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无视欧洲人创造古希腊-罗马-拜占庭文化的作用和在近代欧洲文化启蒙、文

艺复兴与产业革命时期对全人类文化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是何等荒谬……以及阿拉伯人对古代和中

世纪文化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也同样是荒谬的”可知,该学者肯定了古代欧洲人和亚洲人创造的

文明的积极作用,D项正确;

世界各民族开明的对外政策不符合史实,且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

材料主旨不是以国际视野来看待人类文明,而是肯定人类文明及其积极作用,排除B项;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范围的扩大,不代表统治范围的扩大,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人类文明发展,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人类文明发展,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9.【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圣母不再是过去宗教画中那种呆板、神秘的圣母,而是美丽温柔和充满母爱

的世俗女性”及所学可知,拉斐尔的圣母像不再完全是神的化身,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其作品

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气息,C项正确;

材料中未提及否定教皇权威的相关信息,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

选项中“悲剧”的表述与材料中“美丽温柔”“充满母爱”等信息不符,排除B项;

材料未涉及唤醒女性主体意识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了文艺复兴,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文艺复兴,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国王的作用是在实践中实现法律,因此国王受制于法律”“从未承认除了普

通法以外的任何国王的特权”及所学可知,这反映出欧洲国家王权受到法律限制的传统,A项正

确;

材料无法得岀欧洲国家继承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近代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并不是所有欧洲国家,排除C项;

“政治和法律制度根植于历史传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考查了中世纪欧洲,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中世纪欧洲,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采

取迂回的方式,退到实行“国家资本主义”,1921年年底,列宁指出“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

退,再后退”,利用商品货币及市场关系发展社会主义,改变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D项正确;

实施经济计划即实行“一五计划”的是苏联,不是苏俄时期,排除A项;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计划经济与

商品经济的结合,苏俄在1921年年底没有实行计划经济,排除B项;

材料并未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否定,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苏俄经济建设,依据题干“1921年年底”“们应当认识到,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

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市流通”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苏俄经济建设,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2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可知是在1964年通车的,从材料可知,都市圈流动人口

在通车后小幅上升后迅速下降,甚至小幅降为负数,这说明人口向大城市转移的力度迅速减弱,

这有利于缓解大城市的环境、交通、医疗等方面的社会问题,B项正确;

材料中人口向都市圈流动人数下降,但整体还是呈现流入状态,排除A项;

材料未介绍区域内部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

人口向都市圈流入,为中小城市发展提供了人才可能,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考查的是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3.【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中的信息”在政府的领导……下,开展……文化教育活动”“李光耀总理……号

召全体新加坡公民遵守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可知,新加坡政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

化教育活动,号召全体新加坡公民遵守所谓的“八德”,体现了新加坡政府注重加强人民的精神

文明建设,A项正确;

材料描述的是精神文明建设,而不是民众参政热情及民本思想,排除B、C项;

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未涉及新加坡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

族国家的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

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4.【答案】C

【解析】由表中的相关数据比较可知,材料中有“美国某公司”“中国劳工”“韩国电子元件公

司”等,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某公司所生产的某手机的利益分配占比差别较大,存在失衡

现象,C项正确;

材料描述的是利润分配,没有体现“资本流动”,排除A项;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参与经济全球化,利大于弊,“有害无利”、“丧失发展优势”,说法过

于绝对,排除B、D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

的能力。

25•【答案】【小题1】变化:奢侈消费逐渐成为流行风尚。

原因:社会生产力进步;商品经济发展;社会局势相对稳定;市民阶层崛起;人们对精神方面的

过分追求。

【小题2】影响: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大众文艺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