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高考)考点巩固卷-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高考)考点巩固卷-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高考)考点巩固卷-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高考)考点巩固卷-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高考)考点巩固卷-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34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考点巩固卷

备考点预览

考点01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TL7限时:15分钟)

考点02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T8-14限时:15分钟)

考点03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T15-20限时:8分钟)

考点训球

考点。》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1\

I

1.(2023年全国甲卷)在中国古代,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况、国家政策、灾害以及战乱,都会对人口的

区域布局产生影响•下图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

要因素是

公元2年公元140年

A.土地兼并程度B.经济发展水平

C.人口自然增长D.移民流入数量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西汉末期至东汉中期(中国)。据本题图3材料信息可知,东汉中期与西汉末年相比,江浙一带与

湘江流域的户数和口数均出现增长,但湘江流域人口数增加幅度更大,这正好印证了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

南迁——汉代北方人口顺长江而下南迁的情况,先迁入长江中游,再迁入长江下游,也就是迁入湘江流域

并在此定居的人口比江浙地区更多,D项正确;土地兼并在中国封建社会各朝代、各个地区都存在,只不

过是兼并程度有差异,甚至经济开发较早的江浙地区(联系春秋五霸相关知识)还有可能比湘江流域更突

出,排除A项,同理排除C项;尽管南北朝时期的江南经济开发,奠定了中国占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

但三吴地区(江浙地区)在此时期经济发展最快,这就说明西汉末年以来,湘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

定就比江浙地区高,排除B项。故选D项。

2.下图是赫梯人的铁质车轴战车,使用铁质车轴之后,车斗的负重能力上升,能乘三人。一人开车,一人

射箭,一人拿长矛捅刺,换句话说,它赋予了战车近战的能力。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赫梯人

①扩大了铁的用途②改进了冶铁技术

③提高军队战斗力④作战时轻松取胜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古代史(赫梯)。据材料“使用铁质车轴之后,车斗的负重能力上升……

它赋予了战车近战的能力”,可以看出铁质车轴的应用,说明铁的用途扩大,而赋予了战车近战的能力,说

明提高了军队战斗力,①③正确,A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技术的改进。铁质车轴战车的应用,可

以提高战斗力,但不一定能轻松取胜,②和④错误,排除B、C、D项。故本题选A项。

3.下图为印欧人的早期迁徙路线(约公元前3000-前1000年)。印欧人先后入侵巴尔干、西亚、南亚等地

区后,与当地居民进行融合形成了新的族群,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如古希腊文明、婆罗门教等。这

表明人口迁移

A.有利于文化交融认同B.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同化

C.导致了文化优胜劣汰D.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约公元前3000-前1000年(欧洲、巴尔干、西亚、南亚等地区)。据本题材料”与当地居民进行融

合形成了新的族群,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欧人先后入侵巴尔干、西亚、南

亚等地区之后,与当地居民融合,并创作出新的文化和宗教,说明人口迁徙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融与认同,

A项正确:“同化”一词说法错误,排除B项;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并创作出新的文化和宗教,并不是

文化优胜劣汰的体现,排除C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印欧人的迁徙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结论,排除

D项。故选A项。

4.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马、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向欧亚大陆迁徙,这次大

迁徙引发了

A.基督教文化发展和传播B.欧洲文化优势地位确立

C.亚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D.罗马帝国统治受到冲击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马、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向欧亚大

陆迁徙“,可知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马,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向欧亚大陆迁

徙,本民族的文明传播到欧亚地区,促使亚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C项正确;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的

罗马,排除A项;近代以后欧洲文化优势地位才逐步确立,排除B项;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统治受到冲

击,排除D项。故选C项。

5.1242年,拔都以伏尔加河下游的萨莱为中心,建立钦察汗国。其疆土大体分为两部分,游牧区由蒙古人

直接控制,农耕区则留给原有诸王公,蒙古贵族与钦察草原各游牧部族贵族融合,改操突厥语,改信伊斯

兰教。据此可知,蒙古西征改变了

A.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B.亚欧内陆民族分布和文化面貌

C.亚欧大陆传统贸易通道的困境D.世界上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242年(钦察汗国)。根据材料可知,钦察汗国的游牧区由蒙古人直接控制,农耕区则由原有诸王

公控制,而且蒙古贵族与钦察草原各游牧部族贵族融合,改变了原有的信仰和语言。因此,蒙古西征改变

了亚欧内陆民族分布和文化面貌,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蒙古西征改变了亚欧内陆民族分布和文化面貌,

没有体现蒙古西征改变了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蒙古西征改变了亚欧内陆

民族分布和文化面貌,未涉及亚欧大陆传统贸易通道的状况,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钦察汗国的统治概况,

没有体现蒙古西征改变了世界上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排除D项。故选B项。

6.在历史学家吴于麾看来,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的互动,构成世界范围内农业时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就中国历史来说,唐以后草原与中原农耕地区的互动更为广泛而深入。”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的互动”对唐以

后中国历史的影响最深远的是

A.经济文化的不断交流B.民族交融更加广泛深入

C.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唐

朝以后中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唐以后草原与中原农耕地区的互动更加广泛而深入,促进了统一的多

民族封建国家不断巩固发展,D项正确;ABC项都是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互动的影响,不是最深远的影响,

排除ABC项。故选D项。

7.阿卡德人迁入两河流域南部时,不是将已有较高文明的苏美尔人征服、奴役,而是共同居住生息,逐渐

相互融合,从而形成新的文明。公元前2千纪,印欧人来到伊朗高原后,直到公元前1000年才居于优势地

位,当地原有的较发达的文明并没有因之而被摧。这反映了当时

A.农耕文明具有扩张优势B.西亚区域文化不断重构

C.西亚文明演进的渐进性D.民族国家因迁徙而形成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公元前2千纪至公元前10()()年(两河流域、伊朗高原)。材料反映了两河流域的迁入者阿卡德人和伊

朗高原的征服者印欧人征服到新的统治区域后没有摧毁旧的文明,而是相互融合,从而形成新的文明,可

见西亚文明演进的渐进性,C项正确;材料中印欧人的文明不属于农耕文明,而是游牧文明,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不是西亚区域文化的重构问题,而是西亚的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被征服者征服后I日的文明没有

被消灭,而是新1日文明慢慢融合,排除B项;材料涉及时间截至公元前1000年,但是民族国家还未产生,

民族国家直到近代才产生,排除D项。故选C项。

考点02》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8.在近代拉丁美洲文化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欧洲人带来的基督教文化,居于次要地位的是被奴役者的文

化,尤其是来自非洲的黑人文化,印第安文化的影响反而显得薄弱。材料中这一状况直接缘于

A.殖民者对土著的奴役和屠杀B.欧洲生产方式在拉美的移植

C.拉美独立运动引发的社会动荡D.以黑奴为商品的三角贸易兴起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近代(拉美)。据材料“居于次要地位

的是被奴役者的文化,尤其是来自非洲的黑人文化,印第安文化的影响反而显得薄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摧残下,拉美本土文化遭到重创,A项正确;欧洲生产方式的移植,客观上会加速拉

美的近代化,但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殖民扩张对拉美的影响,并不是拉美独立运动的影

响,排除C项:三角贸易同样属于殖民扩张的范畴,排除D项。故选A项。

9.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各民族的服饰、食品、宗教与世俗的节庆娱乐、音乐、舞蹈、建筑,在新大陆触目

可见:墨西哥斗牛起源于西班牙斗牛;拉美各国的音乐舞蹈,处处洋溢着热烈浓郁的西班牙韵致;吉他从

西班牙传入美洲,风靡四方。以上现象反映了

A.美洲本土文化遭到破坏B.殖民扩张推动美洲开发

C.族群迁移推动文化扩展D.人口迁移推动种族融合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美洲)。据本题材料“欧洲各民族的服饰、食品、宗教与世俗的节庆娱乐、

音乐、舞蹈、建筑,在新大陆触目可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将欧洲文

化传播至拉丁美洲,说明近代人口的迁移促进文化的传播,c项正确;欧洲文化传播至拉丁美洲,并不代

表美洲本土文化遭到了破坏,排除A项;“文化扩展'’不能等同于“美洲开发”,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关于

拉丁美洲种族融合的相关论述,排除D项。故选C项。

10.下图所示为1820~1854年移民进人美国的人数变动状况(单位:人)。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I82<>418254IK3<>418354IH*i4l«454'l8^>41H544

A,美国南北方矛盾的缓和B.西方殖民体系的确立

C.美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D.自由贸易政策的盛行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美国。材料表明移民进美国的认可在1840年之后明显增多,根河时间可知这是由于美国工业

革命的开展,使得经济得到提高,吸引力更多人移民美国,C项正确;美国通过1861到1865的南北内战

使得南北矛盾有所缓和,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西方殖民体系确立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

时间不符,排除B项;自由贸易政策是指的商品和货物之间的,与人口移民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C

项。

11.墨西哥的斗牛起源于西班牙斗牛。爱尔兰和英国的木鞋舞,到了美国衍化成踢踏舞。古巴黑人仍保留

着非洲祖先的古老传说。巴西民间口头文学中经常可以寻觅到来自安哥拉、刚果和莫桑比克的黑人传统的

遗痕。这些现象

①消除了各洲之间的隔阂②是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

③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④是不同文化融合的反映

A.①@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现代史(美洲)。据材料“墨西哥的斗牛起源于西班牙斗牛。爱尔兰

和英国的木鞋舞,到了美国衍化成踢踏舞。古巴黑人仍保留着非洲祖先的古老传说……”,结合所学可知,

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下,促进了人口迁移,而人口迁移的同时,又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②④正确,C项正

确;这些现象并没有消除各洲之间的隔阂。材料突出的是文化的融合,并未提及对人口结构的改变,①和

③错误,排除A、B、D项。故本题选C项。

12.1855年10月12日,美国苦力船威弗利号满载着450人的契约华工,从广东汕头驶向秘鲁卡亚俄港。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有

①奴隶贸易受到限制②美洲劳动力的缺失

③海上贸易完全中断④英荷等国殖民扩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855年(中美)。据材料“美国苦力船威弗利号满载着450人的契约华

工,从广东汕头驶向秘鲁卡亚俄港“,结合所学可知,从18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反对

奴隶制和黑人奴隶贸易的团体,奴隶贸易受到限制,但是美国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美洲

的劳动力又严重不足,从而导致上述现象出现,①②正确,A项正确;“完全中断”,表述绝对,上述现象与

英荷等国殖民扩张无关,③和④错误,排除B、C、D项。故本题选A项。

13.桑巴舞被视为巴西的象征,它源于非洲,通过奴隶贩卖传到巴西,又吸收了来自欧洲、古巴和当地的

一些舞蹈因素而形成。这说明桑巴舞

A.是人口迁徙文化融合的结合B.是西方殖民主义罪恶的见证

C.毁灭了美洲印第安人的文明D.使非洲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巴西)。据本题材料“桑巴舞被视为巴西的象征,它源于非洲,通过奴隶贩卖传到巴西,又

吸收了来自欧洲、古巴和当地的一些舞蹈因素而形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桑巴舞既有非洲舞蹈的节奏,

又有欧洲舞蹈的步伐,而印第安人的装饰也对桑巴舞影响巨大,说明桑巴舞是美洲多种族文化融合的产物,

是人口迁徙文化融合的结合,A项正确;桑巴舞并不是西方殖民主义罪恶的见证,排除B项;毁灭了美洲

印第安人文明的是西方侵略者,而不是桑巴舞,排除C项;非洲文化并没有在巴西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

项。故选A项。

14.19世纪,英国移民在阿根廷大量兴建英式学校。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在英国私立学校中,英国

移民及后裔所占的比重仅为40%左右;在19世纪80年代的一份抽样调查中,40名接受调查的学生中仅1

名是英国移民。英国移民此举

A.服务于资本原始积累需要B.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文明

C.具有深刻的种族歧视倾向D.促使列强收缩在拉美的扩张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英国)。根据材料“19世纪,英国移民在阿根廷大量兴建英式学校。据

统计,19世纪40年代,在英国私立学校中,英国移民及后裔所占的比重仅为40%左右;在19世纪80年代

的一份抽样调查中,40名接受调查的学生中仅1名是英国移民。”可知,英国移民在阿根廷大量兴建英式学

校,并大量招收阿根廷本土学生,其主观目的是培养阿根廷精英阶层的亲英意识,但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

义文明,B项正确;资本原始积累是暴力、血腥的,此时英国已进行工业革命,此举并非服务于资本原始

积累需要,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种族歧视倾向的信息,排除C项;列强在不断扩大在拉美的扩张,而

非收缩,排除D项。故选B项。

考点。3.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15.难民是现代社会移民中的一个独特群体,这一群体备受国际关注。其产生的背景有

①国际人才的流动②宗教或部族矛盾

③自然灾害的发生④战争和地区冲突

A.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主要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所学可知,现代难民的产生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

如自然灾害的发生,宗教或部族矛盾,战争和地区冲突等都会导致难民的出现,因此②③④正确,B项正

确;①项错在国际人才的流动与难民问题的产生没有联系,排除①项,排除A、C、D项。故选B项。

16.在新加坡的文娱集会的节目单上,观众可以看到有马来舞蹈、中国舞蹈,以及西洋舞蹈;在城市建设

中,新加坡市政当局会有意识地将各民族居民安排在同一单元楼里。这些做法反映了新加坡

A.实现了各民族文化的统一B.缺乏特色主流文化

C.是最具有移民特性的国家D.多元文化和谐共处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20世纪(新加坡)。根据材料“在新加坡的文娱集会的节目单上,观众可以看到有马来舞蹈、中国

舞蹈,以及西洋舞蹈;在城市建设中,新加坡市政当局会有意识地将各民族居民安排在同一单元楼里”可知,

新加坡政府注重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共荣,并进行有意识的混合安排,使多元文化的光彩得以

交相辉映,材料内容反映了新加坡多元文化和谐共处,D项正确;多元文化和谐共处不等同于文化的统一,

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新加坡文化的多元性,没有体现缺乏特色主流文化,即体现的是新加坡文化的多

元性,不代表缺乏特色,排除B项;最具有移民特性的国家,“最”字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7.面临独立伊始严重的生存危机,新加坡领导人将危机意识转换为政策制定的实用主义风格。政府注意

到儒家文化在对抗西方文化侵蚀方面的潜在价值,于是儒学得以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心。新加坡政府倡导儒

学旨在

A.恢复传统伦理道德秩序B.增强民众的国民意识

C.推动多元文化互相交融D.寻求与中国长期合作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现代(新加坡)。根据材料可知,新加坡政府倡导儒学以应对严重的生存危机,是因为儒家文化可

以增强民众的国民意识,对抗西方的文化侵蚀,B项正确;新加坡政府倡导儒学旨在增强民众的国民意识,

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新加坡政府倡导儒学旨在增强民众的国民意识以应对严重的生存危机,

而不是推动多元文化互相交融,排除C项;材料强调新加坡政府倡导儒学以应对严重的生存危机,未涉及

寻求与中国长期合作,排除D项。故选B项。

18.一位墨西哥学者在论述当代拉丁美洲的文化时指出:“虽然人们已不再像20世纪初那样不加批判地抄

袭法兰西的文学艺术时尚,但是种种‘波普艺术'和'北方庞然大物'的消费模式的表现己深深地渗入了拉丁美

洲的文化。”这一观点说明

A.拉美国家注重本土与西方文化结合B.文化侵略成为大国交锋的主要方式

C.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D.发展中国家民族文化复兴面临困境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现代(拉美)。据材料“但是利,种‘波普

艺术'和‘北方庞然大物'的消费模式的表现已深深地渗入了拉丁美洲的文化”,可知拉美国家走上民族独立的

道路后,外部文化对拉美民族国家的文化影响非常大,通过对拉美民族国家文化面临的困境,来表述发展

中国家民族文化复兴面临困境,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外部文化对拉美国家的影响,并不是两者的结合,

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大国交锋的主要方式,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困境,

并不是经济全球化对文化交流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19.1952年,美国移民法明令禁止任何与共产党组织有联系的人移民美国。但美国此后颁布了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