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小说阅读之叙事特点类主观题》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_第1页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之叙事特点类主观题》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_第2页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之叙事特点类主观题》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_第3页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之叙事特点类主观题》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_第4页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之叙事特点类主观题》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高中语文《小说阅读之叙事特点类主观题》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父亲的影子段奇生村人都极喜欢我,谁家有好吃的,如炒了蚕豆、花生,就大把大把地往我口袋里塞,不把我口袋装满不罢休;谁家饭桌上有两条鱼非得夹条鱼给我吃。村里的小孩都极羡慕我。他们都问过我,他们为啥都喜欢你,不喜欢我?我说,我也不知道。后来我知道了。那时的我成了孩子王,村里的同龄小孩都听我的话,我想欺负谁就欺负谁,我甚至敢欺负长得比我高半个头的小孩。他们都不还手。有一回我拿石子扔大我三岁的石头,他只跑,不还手。我以为他怕我,便追他。石头站在那儿对我说,你别以为我打不过你,我是让你。因你爸是个好人,你爸治好了我妈的病,还没收钱。如果不是看在你爸面上,我早把你打得头破血流了。小子,别太猖狂了,村里所有的小孩都是让你。父亲也总骂我,我积攒了半辈子的好名声要毁在你手里了。父亲有时气得打我,母亲便把我搂在怀里,与父亲转着圈。父亲便对母亲说,你会害了他的。混到了高中毕业,我便整天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在镇上混日子。父亲要我跟他学医,我看不上赤脚医生这一职业。父亲拿我一点办法也没有,一看见我就唉声叹气的。母亲也劝我,跟你爸学医也不错,既能糊口,又能受人尊敬。可我就是不想做赤脚医生,觉得做赤脚医生一点也不好,有时半夜,都得被村人叫醒,睡觉都睡不安稳。尤其是刮风下雨的冬天,得从热被窝里爬出来去病人家,真是活受罪。父亲说,苦一点累一点怕啥?我赚到了好名声。其实我不跟父亲学医主要的一点还是不想活在父亲的影子里。担心别人总拿我同父亲比,我也知道我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超过父亲。父亲的影子却时时追随着我,甩都甩不掉。我在镇上玩电子游戏时,许多人都在说我,陈医生怎么生了这么一个不务正业的儿子,唉!那些人竟都叹气,还用那种怪怪的眼神看我。为了逃出父亲的影子,我便来到县城。我想县城里认识父亲的人总少吧。我不会再听到叹气声,再看到怪眼神了。我们几个人疯狂地玩,县城里玩的东西比镇上玩的东西多。但玩要钱,吃也要钱,我们身上的钱花完了。我们只有而铤而走险地偷。但第一次偷就被抓住了。一男人要报警,我们都很害怕,怕坐牢,更怕家里人知道我们做小偷的事,都跪下求他别报警。他仍报了警。他问我是哪个乡哪个村的?看你的脸比较熟悉。我说是鄱湖嘴村的。他又看了一下我的脸,说,你不是陈医生的儿子吧?我不出声,同伴兴奋地说,是,他是陈医生的儿子。警察来了,那人给警察一个劲赔不是,说我们同他是一个村的人,来他这儿玩,他以为是小偷,误会了。警察便走了。他掏出一百块钱递给我,说,你们走吧。今天放过你们是看在陈医生的面子,陈医生是个好人,是个好医生,那时我家穷,连看病的几块钱都拿不出,可你父亲见我没去你家,想我准是没钱,他便来我家了,给了我药,给我打了针。那男人竟然掉眼泪了,我一辈子都记得你父亲,但我没想到你一点也不像你父亲。你应该做你父亲一样的人。我便来到市里,市里总没人认识父亲吧。但我错了。我们喝多了酒,三个人坐一辆摩托车兜风。摩托车撞在一棵树上,我们都昏了过去。因马悦坐在最后,伤得最轻。他醒来后,拦了辆“的士”,把我们两个同伴送到医院。医院竟要先收五千元押金,马悦口袋里只有几十块钱。马悦一见医生就说,认识陈茂林医生不?马悦一连问了十几个医生,才有一个医生说,你是说鄱湖嘴村的陈茂林医生?他怎么啦?马悦说,他儿子出了车祸,因交不起押金正躺在医院门口。那医生忙叫护士把我们推进了急救室。后来我醒来后,那医生对我说,你父亲是个好医生,小时我发了三天高烧,烧成肺炎。你父亲一边骂我娘,一边背着我就往镇医院跑。如不是你父亲。我可能已不在人世了。我学医同你父亲有很大的关系,我想做一个像你父亲一样的好医生。出院后,我来到了省城。我不想再混日子,我四处找工作,却找不到,我连吃盒饭的钱都掏不出来。小偷小摸的事,我再也不愿干了。我只有捡破烂卖。晚上就睡立交桥下。后来我见一家公司在报纸上登了招仓库管理员的广告,便去了那公司。公司负责招聘的人见我落魄的样,只说了两个字,不要。我说了许多好话,可他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我最后试探地说了句,你认识陈茂林医生不?我是他儿子。我说这话一点也不抱希望,只是病急乱投医,只是掉进河中的人见了根稻草就抓住。哪知奇迹就出现了,他说,你真的是陈医生的儿子?我点点头。他很激动,想不到你是陈医生的儿子,真想不到你爸真是个好人,记得没钱交学费,一个人站在学校门口哭,你爸知道后,给我交了学费,他的眼里泪光闪闪的我便留下来了过年时,我回家了、我对父亲说,爸,我要跟着你学医,成为一个像你一样的人。我也知道父亲的影子会一辈子紧紧跟着我。[注]赤脚医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的名词,指一般经乡村或基层政府批准和指派的有一定医疗知识和能力的医护人员。他们的特点是亦农亦医,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行医,或是白天务农,晚上送医送药的农村基层兼职医疗人员,没有固定编制。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村里人喜欢我,村里的小孩让着我,最重要的原因是或多或少接受过父亲的帮助,他们以这种方式表达对父亲的尊敬。B.“他教育我说,苦一点累一点怕啥?我赚到了好名声。”由这一句话可以看出父亲把好名声看得高于一切。C.我不想当赤脚医生,固然有赤脚医生这一工作太过辛苦的原因,但主要是因为我不想再活在父亲的影子里。D.“但我错了。我们喝多了酒……”这里不是对喝酒和车祸的悔恨,而是对之前以为父亲在市里没有影响这一猜测的否定。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通过对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父亲形象,使其形象生动鲜活,特点突出。B.小说通过母亲劝我跟父亲学医,阻止父亲训我的这些细节来正面描写母亲的庸俗和对我的溺爱。C.以“父亲的影子”为标题,亦实亦虚,虚实结合,既强调了父亲的影响力,也暗示了父亲的人品。D.小说通过同村人、县城里被偷的人、市里的医生等人之口,全面详细地刻画了父亲赤脚医生的形象。8.小说中的父亲令人印象深刻,请结合文本概括父亲的形象并简要分析。(6分)9.本小说在叙述上非常有特色,试结合文本加以简要说明。(6分)【参考答案】6.B解析:父亲助人是处于善良的本心,其初心并不是为了获得好名声,且好名声是父亲行医救人、善良助人的结果,所以父亲视名声高于一切无从谈起。7.A解析:B项,小说无意以正面描写着笔刻画母亲形象,母亲劝我学医这一处目的是表现父亲对我的影响。C项,虚实结合错误,小说中无父亲影子的实写。D项,父亲形象的呈现是以侧面的、碎片化的方式逐步丰富的。8.①风雨无阻、治病救人的赤脚医生。从我不想做赤脚医生的原因里,可推测父亲无论怎样的情况都坚持出诊救人。②重视教育、身正为范的父亲。父亲以自己善良正直的行为和影响,最终指引儿子走向成熟。③心地善良、救急助困的好人。父亲在行医之时救人助人,在生活中亦是救急救难,是心地善良的好人。解析:形象应该是人物特征与身份的结合,且本文中身份是作者着意强调的,作为父亲强调他对我的影响,作为赤脚医生强调的是他治病救人的行为,省城招聘负责人的话则有意不再让他局限于赤脚医生的身份,让人认识到他是一个纯粹的、自发为善的好人,所以学生在答题时不能只答特征。9.①小说以第一人称限制视角来讲述,以我的成长过程逐次展开对父亲形象的塑造,使得父亲形象逐步清晰。②双线结构:小说明线是我的成长经历,暗线是父亲对他人的帮助,小说明暗线交织,使得父亲的事迹愈加丰富,我对父亲的理解逐步深刻。③反衬:小说通过我小时候的顽劣和成长过程中的放纵,反衬了父亲的善良品性。解析:本题考查叙述特色,可从情节叙述手法,如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顺序等角度思考;亦可从情节安排技法角度思考。本文中“我”既是亲历者,亦是叙述者,解题时应重点关注。叙事特点类主观题阅读专练02【东莞市2023届第一学期七校11月联考】《碑匠崖》主观题:叙事特点(现实和回忆的交织对话的形式询问切入,入题新颖设置悬念语言风趣幽默)小说的艺术就是讲故事的艺术,请简要分析本文在讲述故事上有何特点及其作用。(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碑匠崖张港“那个……那啥,你问碑匠崖呀?那你算是问对人了,这我知道。在早先呀,这儿不叫碑匠崖,叫白砬子。”“砬子?”“砬子就是陡立高耸的大石头,石头山。”“咋叫的碑匠崖呢?”“说这话呀,那是小鬼子进东北的第十二个年头。俺们这儿呀,来了抗联五团。抗联打仗厉害,这不奇,奇的是啥呢?奇的是五团有个碑匠。我说大记者,你经多见广,你听说过部队有碑匠的吗?”“碑匠,就是石匠呗。”“不不不,那可不对。碑匠是碑匠,石匠是石匠,两码事儿。石匠打个碾子錾个磨,抠个马槽子啥的。碑匠可不是。碑匠,头一样得力气大,能把大石头翻得来倒得去。二是识文断字,跟你们记者一样,是识字分子。不识字咋刻字?三是能攀山,为得块好石料,什么悬崖绝壁都得上去。”“你问部队要碑匠干啥?那用处可大了。打仗哪能不死人?有人牺牲了,碑匠就打个石碑,记下姓名。五团有大事,碑匠也錾出文字,埋地下留给后人。”“没有碑可錾时,碑匠就骑上马,跑出几十里,刻块石头,再跑回来。这可热闹了!日本鬼子大队人马冲那一块石头去了。你说咋的,石头上的字是‘中国人一齐打日本’。末了的字是‘五团’。团长说∶‘一个碑匠,顶得一支队伍,调得日本兵满山瞎跑。’”“啥?他叫啥名呀?别打岔,你听我说呀。”“有这么一天呀,碑匠正琢磨事儿,团长、政委走来了,二人争吵得厉害。碑匠听明白了。啥事呢?上边下了令,要打下白石镇。白石镇石头墙,日本兵多,不扔百八十条人命是拿不下来的,可军令如山。怎么打?他们争的是这个。”“第二天一早,碑匠不见了。有人想起,昨晚吃饭就没见这人。”“团长到碑匠的窝棚,见立柱上刻着白茬字:天黑打白石镇,必胜。”“啥意思呢?不管啥意思,备马备枪,打白石镇。”“水往东西流,话分两头说。撂下五团说碑匠。这头呢,碑匠爬上白砬子顶上,用大绳把自己顺下。就挥大锤,使大钎,刻出两个大字,一个字有一铺炕大。”“白砬子下就是俺们屯。人人抬头仰脸看新鲜,慢慢看明白了,俩字:抗日。”“嚯——这家伙,厉害,抗日抗上了白石砬子。”“‘抗日’俩大字刻得了,大绳上吊着的碑匠冲屯里反复喊‘全来瞧全来看——打走日本王八蛋——’”“人人抿嘴笑,相互嘱咐着:‘可不能让日本人知道。’”“白石壁上的碑匠,一边把字往深处扩,一边唱上了二人转‘刘为大来关某我为二呀,涿州范阳你是老三哪……’”“这么折腾,日本人能不知道吗?日本兵用迫击炮,照白砬子就是猛轰,可是,炮弹上去,打个出溜儿滑就掉地上了,砬子上只留个白点儿。”“炮弹打得火星子乱迸,碑匠照样扩字,还唱∶‘想当年大哥无食他把草鞋卖呀哈——二哥我身担着豆腐盘——’”“炮这么打,人还有个活命?有敢看的说,人肉一块一块往下掉,掉了大腿掉胳膊。不说了,不说了。——白崖壁成了红崖壁。”“别哭呀丫头。你一哭,我不好往下讲了。”“怎么打炮,‘抗日’两个字还在。你想想,有这么俩大字明晃晃立着,日本鬼子哪受得了?镇里的日本兵全调来了,一齐开枪,子弹一打一个白点儿,跟碑匠的錾子似的。子弹打光了,算是看不出字了。”“再说五团这边。老乡跑来报告石崖刻字的事,团长心痛得一脚踢翻一块大石头,就掏枪喊人要给碑匠报仇。政委说∶‘碑匠这是引出镇里的鬼子,让咱们打空城,拿下白石镇。’”“后来?后来那还用说?拿下了白石镇呗。子弹、炮弹全打石头砬子了。没子弹的日本兵,那还扛收拾?”“完了?没完。没过多长时间,你说咋的,白砬子上又出字了,比上回的‘抗日’还大。这回刻的是‘消灭小日本’。”“打哈尔滨来了日本工兵,吊绳子打上炮眼,一炮一炮,炸掉了‘消灭’和‘小’。‘日本’俩字不敢炸了——炸‘日本’,那不成了自己炸自己?”“还没完。过了些日子,‘日本’俩字上头,又刻出字来,成了‘打倒日本’。’“日本人还是得炸呀,这回连‘日本’俩字一块儿炸个利索。”“人人传说,‘日本’都炸了,小鬼子要完蛋了。真的,没过多长时间,日本鬼子投降了。”“你问碑匠叫啥名呀?让我咋说呢?头一个,后来知道是姓耿,名就不知道了。第二个是谁,都不知道,第三个就更不知道了。反正是中国人,没留下姓名呀,你就记这事吧。”“没完,没完,还有事?我说呀,你们记者说话顶用,跟大领导说说,这碑匠崖,老这么光着板儿也不中呀,还得刻上字呀还得刻上字呀……”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中团长到碑匠的窝棚见立柱上刻着白茬字,当即决定备马备枪攻打白石镇,这说明团长对碑匠的信任。B.文本中团长、政委之所以争吵,是因为白石镇石头墙,日本兵又多,会造成大量的伤亡,又不得不打,却不知怎么打。C.文本中老人说,碑匠与石匠并不相同,原因在于碑匠能识文断字,一个碑匠,顶得上一支队伍,调得日本兵满山瞎跑。D.文本中碑匠悬吊在石崖上,唱着二人转,刻着抗日口号,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日本兵,为大部队攻打白石镇赢得机会。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别哭呀丫头”这处描写,一方面说明老人故事讲述得很生动,另一方面也说明在这场战斗中碑匠牺牲的惨烈。B.文中老人在讲述白石镇情节时,采用平叙方式详细叙述五团如何打下白石镇,意在表明作战的艰难。C.小说中碑匠并未正面出场,而是借助老人的讲述,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式,让读者认识到碑匠鲜活的形象特征。D.小说主要写了抗联队伍中特殊的战士——碑匠。他们身上展现的高贵的品质,对生活在当下的我们仍有启发意义。8.怎样评价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在石碑和石崖上“錾字”或“想要刻字”的行为?(6分)9.小说的艺术就是讲故事的艺术,请简要分析本文在讲述故事上有何特点及其作用。(6分)【参考答案】6.【答案】C【解析】“原因在于……”以偏概全,还有其他原因。7.【答案】B【解析】“意在表明作战的艰难”错,是为了衬托碑匠。8.【答案】①小说中部队要碑匠在石碑上錾出文字是为了留给后人当作纪念。②小说中抗日战争期间几位碑匠多次在石壁上刻字是在积极抗日,彰显了碑匠们的爱国精神。③小说结尾处老人要求在碑匠崖上刻字,表明在当下也要传承他们的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9.【答案】①作者并没有直接写碑匠,而是通过一个老人的回忆,将碑匠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在现实和回忆的交织中更有利于揭示和深化主题。②小说采用对话的形式讲述故事,通过女记者与老人的问答讲述碑匠的经历,使叙事节奏紧凑情节集中,给人身临其境之感。③小说从对“碑匠崖”的询问切入,引出碑匠的故事,入题新颖。④讲故事时设置悬念,营造紧张气氛,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吸引读者注意力。⑤讲故事的语言风趣幽默,以口语和说书性的语言讲述紧张的抗日故事,行文张弛有度,极具感染力。(每点2分,三点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叙事特点类主观题阅读专练03【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凶犯》主观题:叙事特点(叙事紧凑)9.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以结构紧凑著称,本文使用了哪些方式来使结构紧凑?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凶犯[俄]契诃夫在法院审讯官面前站着的是一个身材矮小、瘦弱无比的庄稼汉,穿着花粗布衬衫和打补丁的裤子。他的脸上胡子拉碴的,一脸的麻子,两条浓眉耷拉着,让人很难看清他的眼睛。他脸上的表情十分冷漠。他还光着脚。“丹尼斯·格利果利耶夫!”审讯官开口说道,“你往前站一点儿,回答我们的问题。本月7日,也就是7月7日早晨,铁路护路员巡查路况时,在141俄里处,当场发现你在拧铁轨上用来固定枕木的螺丝帽。瞧,就是这种螺丝帽……他便把你和螺丝帽扣留了。是这样吗?”“啥?”“事情是护路员说的那样吗?”“是的。”“好的。嗯,那你拧螺丝帽干嘛?”“啥?”“你别老‘啥、啥的’,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你拧螺丝帽干嘛?”“要是不干嘛,我就不去拧了。”丹尼斯声音嘶哑地说,斜着眼睛看着天花板。“那你用螺丝帽做什么?”“就那种螺丝帽吗?我们用它做钓鱼坠儿。”“你说的‘我们’是指哪些人?”“我们,就是老百姓呗……也就是克利莫夫斯克村的农民。”“听着,老兄,你别跟我装糊涂了,用不着胡扯什么钓鱼坠儿!”“我打娘胎里生下来就没撒过谎,在这里我敢撒谎吗?”丹尼斯嘟囔着,眨巴着眼睛,“再说了,大人,没有坠儿能行吗?你把鱼饵或者蚯蚓挂到鱼钩上,要是没有坠儿,它能沉到水底吗?我撒谎了吗……”丹尼斯发出了一阵冷笑。“这样说来,你拧下这个螺丝帽就是为了拿它做钓鱼坠儿了?”“不为这个又为啥呢?它又不能当羊拐子玩儿!”“你也可以拿铅块、子弹壳做坠儿啊,或者钉子什么的……”“铅块在路上捡不到,得去买,而钉子又不合适。螺丝帽虽然难弄,但比其他东西都要好……很沉,而且有个窟窿。”“你装什么糊涂!难道你还没弄清楚,笨蛋,你这一拧会拧出什么后果?如果护路员没有发现,火车就有可能出轨,就会死很多人!而这些人是你害死的!”“大人!我干嘛要害他们呢?难道我是恶棍吗?”“在你看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火车出了事故呢?虽然你只拧掉了两三个螺丝帽,但也许火车就是因为这而出了事!”丹尼斯阴笑着,“得了吧!这些年来,全村人都在拧螺丝帽,还不是照样平安无事?假如我撬了铁轨或是搬了一根木头放在铁路上,哎呀,那么,火车可能会被撞翻,可是……呸!就那么一个螺丝帽!”“你知道不,就是那些螺丝帽把铁轨固定在枕木上的!”“这个我们懂……我们又没拧下所有的螺丝帽……还留着许多呢。”丹尼斯打了个哈欠,并在嘴巴上画了个十字。“去年这里就有一列火车出轨,”审讯官说,“我现在终于明白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去年的火车脱轨了……我终于弄明白了!”“您可是读过书的人,所以您是懂道理的人,您刚才所说的,句句在理。而那个护路员不过就是个乡巴佬,什么都不懂。他抓住我的衣领就把我给拽来了……”“你听着,《刑法》第一千零八十一条规定:凡蓄意破坏铁路,致使该路上行驶中的运输工具发生危险,且肇事者明知该行为有可能将造成灾难……你不可能不知道,拧掉螺丝帽会引发什么后果……该肇事者当判处流放并服苦役。”“您当然知道得最清楚了……可我们是睁眼瞎……我们哪懂这些啊!”“你其实什么都懂!你只是在撒谎,装糊涂而已!”“我为什么要撒谎呢?如果您不信,就到村里去问问……没有钓鱼坠儿只能钓到欧篁鱼。”“嗨,住嘴……”整个法庭鸦雀无声。丹尼斯不时地变换双腿的位置,望着铺着绿色桌布的桌子,使劲儿眨巴着眼睛,仿佛他看到的不是铺着绿绒布的桌子,而是刺眼的阳光。审讯官在快速地写着什么。“我可以走了吗?”丹尼斯沉默了一会儿,问道。“不行。我得先把你抓起来,然后让你去坐牢。”丹尼斯不再眨眼,微微抬起浓眉,疑惑地望着审讯官。“为什么要坐牢呢?大人,我没空,我还得去赶集呢,还得到叶戈尔那里要回三卢布的油钱……”“住嘴,别吵了……'“如果真的犯了事,我也认了,可就这样去……要是您怀疑我欠税,我的大人,您可别相信村主任……村主任算账时净作假,这一点我可以向老天爷赌咒……”“我烦透你了,喂,谢敏!”审讯官吼道,“把他带下去!”“我们家三兄弟,”丹尼斯嘟囔着,两名强壮的法警正拽着他走出审讯室,“兄弟帮兄弟又不是义务……兄弟交不上税,而我丹尼斯却去承担什么责任……你是什么狗屁法官!……你们应该靠本事断案,不应该无中生有……哪怕是该被刀剐,也得犯了事才行啊,也要凭良心啊……”(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丹尼斯因为拧铁轨上的螺丝帽而被带上法庭,成为审判对象,理由是他的行为可能会对社会造成伤害。这篇小说逼真地刻画了丹尼斯的真实状态,为我们展现了他受审的全过程。B.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了人物的身份及关系。丹尼斯下意识地将“我”说成“我们”这个细节,表明他的言行举止完全是从他的阶级地位出发,遵从了本阶级固有的认知与习惯。C.“你只是在撒谎,装糊涂而已!”属于语言描写,这里的丹尼斯是真诚的,他是真的不懂,他完全没有“撒谎”。在有没有撒谎这个细节上,审讯官是真的冤枉了丹尼斯。D.丹尼斯开始并不懂法,但是文中提到他彷佛看到了“刺眼的阳光”,意味着经过这场审判他终于意识到自己触犯了法律。他的整个心理变化过程也反映了从无知到醒悟的转变。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篇小说的情节并不曲折离奇。小说开门见山,引出主要人物,从正面交代了庄稼汉的贫穷。“他脸上的表情十分冷漠”这一细节,为后文丹尼斯审判时的反应和态度埋下伏笔。B.本文擅长使用典型的生活语言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如丹尼斯说“又不能当羊拐子玩儿”,从中仿佛能看到丹尼斯作为庄稼汉的生活日常,使读者身临其境。C.丹尼斯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