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高一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高一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高一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高一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高一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①能说出文景之治基本史实、汉武帝以及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理解这些措施是如何巩固大一统国家发展模式的,认识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②通过了解汉代的社会矛盾,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和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学习目标:目录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二、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的“有为”三、东汉兴衰四、两汉文化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1、西汉的建立:2、治国措施(1)遵奉“黄老之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A.原因:①秦末农民战争造成的经济破坏(根本原因);②汉初统治者对秦亡教训的吸取(“惩亡秦孤立之败”);③汉初统治者受道家思想影响较深;B、具体表现:①经济上:实行休养生息,重视农业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②思想上:遵奉黄老无为思想,以德化民;③对外上:施行和亲政策,稳定边疆形势;2、治国措施(1)遵奉“黄老学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A、原因:B、具体表现:C、结果: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政治清明,史称“文景之治”文景之治首先表现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上。文帝多次颁布诏令,劝课农桑,鼓励发展生产。把田租由高祖时的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第二年又全免田租。直到景帝时才恢复了三十税一。文帝还把算赋(人头税)由原来的每人每年120钱减为40钱,把原来丁壮每年服徭役一月改为三年服徭役一月。文景之治的另一方面是政治比较清明。文帝鼓励大臣进谏议政,文帝废除了以言论治罪的“诽谤妖言法”和株连家族的“相坐法”,还废除了摧残肢体的肉刑制度。用法宽简,在历史上是少有的。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1、建立:2、治国措施(1)遵奉“黄老学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文景之治”(2)基本制度——“汉承秦制”汉初的各项制度基本沿袭秦代(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3)地方行政制度——推行郡国并行制(有所损益)A、原因:①分封制的历史影响;

②秦迅速灭亡的教训;③汉高祖为了巩固统治等刘邦在统一战争中分封了七个异姓功臣为诸侯王,他们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不久,汉高祖将异姓诸侯王逐渐剪除,但又“惩亡秦孤立之败”,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诸王在自已国内拥有较重权力,可自行任命大部分官员并征收赋税,其总地盘超出汉廷直辖郡县。文帝在位时,诸候难制的问题日益突出,还发生了数次王国叛乱事件。B、结果:出现王国问题

景帝即位后,用大臣晁错削藩之议,削减一些诸侯国的辖地。于是吴、楚、赵、胶西、胶东、济南、淄川七国于景帝三年(前154)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发动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

此时西汉国势处于上升时期,社会秩序稳定,七国的分裂活动不得心。汉朝以太尉周亚夫率军平叛,不足三月,七国之乱即被镇压。景帝趁此机会,将王国任用官吏的权力收归朝廷,使诸侯王的势力受到很大削弱。七国之乱导火索: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

引发了吴楚等7国叛乱。结果:叛乱不得人心,3个月内即被平定。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二、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的“有为”汉武帝时面临着怎样的社会问题?材料五:西汉初,统治者奉行“无为”政策,诸子百家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材料一:丞相田蚡强行请求占用少府之地扩建宅第,武帝愤怒的说到,要不我把武库之地也给你吧!材料四:材料三:豪强游侠,横行乡里,称霸一方,很多百姓却表达向往之情,引以自豪,至死不悔。材料二:诸侯王和地方强豪垄断着国家经济命脉,拥有煮盐,铸币等生财之道,社会上弃农从商者众多,粮食生产得不到保证。材料六:汉初,匈奴势力强大,多次袭击汉朝边境。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赠送大量粮食和布匹。相权过大,威胁皇权经济混乱,弃农从商豪强游侠,扰乱社会诸侯强大,威胁中央思想混乱,不知所从匈奴入侵,边患严重二、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的“有为”(一)背景:经过60多年的休养生息,西汉经济恢复,社会稳定,国力强盛。汉武帝继位后,加强中央集权。结合教材21页内容,归纳汉武帝加强统治的措施?(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归纳)“无为”之效经济恢复,社会稳定,国力强盛“无为”之患诸侯太强,王国问题……相权太盛,威胁王权……思想混乱,没有统一……匈奴嚣张,看着心烦……社会秩序不稳,心焦……钱花的太多了……愁啊……有为的必要性有为的可能性二、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的“有为”(一)背景:(二)措施:1、政治上:(1)君主专制方面:加强皇权,削弱相权①原因: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

一身,位高权重;②措施: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③影响:加强了皇权,削弱丞相权力皇帝中朝外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二、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的“有为”(一)背景:(二)措施:1、政治上:(1)君主专制方面:建立中外朝制度,加强皇权,削弱相权(2)中央集权方面:加强中央集权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左官律》、《附益之法》、“酎金夺爵”,削弱诸侯王势力,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推恩令: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其目的是分割王国领地。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基本上解决了王国问题,中央集权加强。推恩令二、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的“有为”(一)背景:(二)措施:1、政治上:(1)君主专制方面:建立中外朝制度,加强皇权,削弱相权(2)中央集权方面:加强中央集权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左官律》、《附益之法》、“酎金夺爵”,削弱诸侯王势力,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左官律》:凡在诸侯王国任官者,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员,并不得进入中央任职;《附益之法》严禁朝廷官员与诸侯王结交。酎金夺爵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此后,还以种种罪名废去一些诸侯,到汉武帝末年,汉初所封王国铲除殆尽,藩国的威胁自此消除。

二、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的“有为”(一)背景:(二)措施:1、政治上:(1)君主专制方面:建立中外朝制度,加强皇权,削弱相权(2)中央集权方面:加强中央集权

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左官律》、《附益之法》、“酎金夺爵”,削弱诸侯王势力,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②完备地方监察制度—建立十三州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设刺史1人,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监察机构演变为地方行政机构)促进地方监察,强化地方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埋下了汉末分裂的隐患。监察权西汉时期:(位低权重)监察权行政权王莽称帝时期:改为州牧,

职权进一步扩大埋下了汉末分裂的隐患(二)措施:1、政治上:(1)君主专制方面:建立中外朝制度,加强皇权,削弱相权(2)中央集权方面:加强中央集权

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左官律》、《附益之法》、“酎金夺爵”,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②完备地方监察制度—建立十三州刺史制度: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③选官: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概况:汉武帝时期确立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方式:举孝廉和举贤良标准:“孝”和“廉”;品行和才干、议政能力。作用: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汉代选拔官吏的标准扩大了官吏来源,为汉代统治提供管理人才。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人容易形成集团。(二)措施:1、政治上:(1)君主专制方面:建立中外朝制度,加强皇权,削弱相权(2)中央集权方面:加强中央集权

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左官律》、《附益之法》、“酎金夺爵”,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②完备地方监察制度—建立十三州刺史制度: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③选官: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④社会治理: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王温舒,阳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年轻时就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为了抢夺路人财物,他常常在月黑风高之夜以锤杀人而埋之。这种杀人越货的强盗行径,养成了他后来好杀行威的暴虐性格。他年轻时曾干过盗墓的勾当。他后来当了小官,因善于处理案件慢慢升为御史。武帝任命他打击河内郡的豪强,他用人方面很有一套,专门选择犯有罪行的人去办案,如果办成功事情,便不追究自己的罪,否则便以此灭族。因此他很短的时间内便解决了河内郡的豪强。王温舒(二)措施:1、政治上:2、经济上(国家统制经济):①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发行五铢钱;“故吴,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liè]同等)天子,其后卒以叛逆。”——《史记·平准书》“于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上林的三个机构)铸,钱即多,而今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史记·平准书》秦“半两”钱西汉五铢钱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汉武帝铸五铢钱的原因?加强中央集权(二)措施:1、政治上:2、经济上(国家统制经济):①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发行五铢钱;②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盐铁官营”政策是中国封建社社会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汉武帝时对加强,此后历朝历代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盐铁专卖。在产盐和产铁的地方,分设盐官和铁官进行管理。盐专卖采取在官府的监督下由盐民生产,官府定价收购,并由官府运输和销售。铁专卖采取官府统管铁矿采掘、钢铁冶炼、铁器铸造和销售等一切环节。(二)措施:1、政治上:2、经济上(国家统制经济):①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发行五铢钱;②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③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均输法是指在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和运输货物的经济政策。在中央主管国家财政的大司农之下设立均输官,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处贩卖,既可免除各郡国输送贡物入京的烦难,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又可避免贡物在运输中损坏和变质,从而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商人垄断市场,从而使物价稳定。平准法:是国家平衡物价的政策,是封建国家运用手中掌握的大量物资和经济力量,贵时抛售,贱时收买,以稳定市场物价的一种经济活动(打击投机倒把)。实行均输和平准使得京师所掌握的物资大大增加,增加了政府收入,平抑了市场的物价,打击富商大贾囤积居奇,垄断市场的行为。(二)措施:1、政治上:2、经济上(国家统制经济):①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发行五铢钱;②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③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④抑制工商业者,征收其财产税(算缗和告缗)

汉武帝打击商人势力的―项措施。为了打击富商大贾、高利贷者的经济势力,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汉武帝于元狩四年(前119年)颁布了算缗令。“算缗”:就是向大商人、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规定商人财产每2000钱,抽税一算(120钱);经营手工业者的财产,凡4000钱,抽—算。元鼎三年(前114年)又实行告缗,“告缗”:即鼓励告发算缗不实。凡揭发属实,即没收被告者全部财产,并罚戍边―年,告发者奖给被没收财产的一半。各地争相告缗,许多大商人都因而破产;未破产的人也不敢再经营商业,而汉朝政府却增加了大量的收入。作用:打击了大富商、高利贷的经济势力,增加了政府收入,巩固了国家大一统。(二)措施:1、政治上:2、经济上(国家统制经济):①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发行五铢钱;②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③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④抑制工商业者,征收其财产税(算缗和告缗)3、思想上:独尊儒术(1)董仲舒的新儒学:董仲舒“春秋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思想上:独尊儒术(1)董仲舒的新儒学:A、理论来源:依据《公羊春秋》(儒)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著有《春秋繁露》。社会危机

解决之道

董仲舒的学说边境不宁王国问题土地兼并阶级矛盾加强君权限制土地兼并制定规范限制人民加强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核心思想)“限田,薄敛,省役”“三纲五常”D、实质:借助神权来强化地上的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3、思想上:独尊儒术(1)董仲舒的新儒学:A、理论来源:B、主要内容:

外儒内法,兼采众家神学色彩,唯心主义入学独尊,思想专制C、特点:3、思想上:独尊儒术(1)董仲舒的新儒学:(2)汉武帝的举措: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思想并付诸实行:政治:①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②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教育:①中央建立太学,地方建立郡县学校,建立起中央到地方教育体系,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②儒家经典成为规定的教科书。从此,教育被儒家垄断。儒学成为正统的影响:积极:①思想:确立儒学独尊地位,使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②政治、民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增强民族的统一认知感和凝聚力,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发展③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消极:不利于思想多样化,牵制了思想,不利于学术发展。思考: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是什么?1、汉初的黄老之学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急需新的学说来维护统治。2、董仲舒将先秦的儒学思想与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起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使其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和实用性。3、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通过思想上的一统维护政治上的统一。(二)措施:1、政治上:2、经济上(国家统制经济):3、思想上:独尊儒术(1)董仲舒的新儒学:(2)汉武帝的举措:4、法律上:“春秋决狱”和法律的儒家化5、军事上:开疆拓土(1)北方:北击匈奴,设河西四郡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较大战争,夺取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5、军事上:开疆拓土(1)北方:北击匈奴,设河西四郡(2)西北:开辟丝路,连通西域(张骞通西域)

汉武帝于公元前138年、前119年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中国丝织品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形成著名的“丝绸之路”(3)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4)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影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比较:对比秦汉两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秦始皇汉武帝政治上皇帝制;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颁布“推恩令”;中朝、察举制、刺史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铸币,盐铁官营、专卖、抑制工商业思想上“焚书坑儒”接受董仲舒建议:独尊儒术”文化上统一文字推行儒学教育,兴办太学军事上北击匈奴、修建长城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二、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的“有为”三、东汉的兴衰1、西汉后期境况:2、新朝的建立与覆亡(公元9-23年)3、“光武中兴”(1)东汉的建立:①政治:外戚干政,政治日趋黑暗,②经济: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徭役沉重,③社会: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1)新朝建立: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新,西汉灭亡。(2)王莽改制:王莽针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社会危机,但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3)新朝覆亡:统治末年,出现严重的旱灾和蝗灾,引发农民大起义。23年,因绿林军攻入长安,政权被推翻。25年,西汉宗室刘秀(汉光武帝)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又平定了一些割据政权,实现了全国统一。措施作用政治平定割据政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经济恢复西汉的“三十税一”、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文化提倡文教,重视儒学,以“柔道”治天下3、“光武中兴”(1)东汉的建立(2)“光武中兴”加强皇权加强中央集权,节省开支,提高工作效率缓和阶级矛盾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继承汉朝尊崇儒学传统缓和阶级矛盾实现全国统一3、“光武中兴”(1)东汉的建立:(2)“光武中兴”4、东汉衰亡(1)原因:①宦官、外戚轮流干政,政局动荡母后临朝君权旁落依靠宦官夺回君权把持朝政实质/根源:专制皇权强大。封建君主专制高度发展的产物一些正直官员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触犯了宦官利益,遭到严厉镇压(史称“党锢之祸”)党锢之祸指中国古代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事件因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前后共发生过两次。两次党锢之祸都以反宦官集团的失败而结束,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团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党人被残酷镇压。当时的言论以及日后的史学家多同情士大夫一党,并认为党锢之祸伤汉朝根本,为黄巾之乱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4、东汉衰亡(1)原因:①宦官、外戚轮流干政,政局动荡②“党锢之祸”

③世家大族兴起:原因:A、由于察举制容易任人唯亲,形成小集团;

B、东汉豪强地主庄园经济兴盛;

C、儒学正统地位日益加强;

D、加之州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为分裂割据奠定基础;④豪族势力扩张,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田庄经济模式”军事上:有私人武装和军事设施政治上:把握选举,世代为官,影响地方政权经济上:自给自足,规模大庄园经济:东汉庄园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政治经济组织,规模很大,内有依附农民和家内奴婢,拥有家兵,筑有坞堡壁垒,不用缴纳租赋,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演变为一种地方割据势力。豪强地主:追随刘秀一统天下的28员大将,成为朝廷新贵,权倾朝野并逐渐形成“累世公卿”集团,他们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形成自成一体的庄园。4、东汉衰亡(1)原因:①宦官、外戚轮流干政,政局动荡

②“党锢之祸”

③世家大族兴起:

④豪族势力扩张,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⑤黄巾起义:A、背景:豪强地主势力在东汉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自然灾害严重,百姓苦不堪言。B、概况:东汉末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太平道”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起义历史9个月,以失败告终。C、影响: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洛阳。东汉灭亡。(2)灭亡:政治腐朽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社会矛盾激化西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社会矛盾激化东汉后期外族入侵权臣篡位农民起义王莽建新王莽改制外族入侵权臣篡位农民起义刘秀续汉光武中兴皇帝年幼外族入侵权臣篡位农民起义三国鼎立军阀割据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豪强地主势力发展

秦汉折射出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覆亡的主要模式:都亡于内部社会矛盾。差别在于秦朝是危机急剧爆发,两汉则是危机逐渐积累。大一统王朝兴衰治乱何以休?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二、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的“有为”三、东汉的兴衰四、两汉的文化分类内容影响史学①西汉司马迁:《史记》②东汉班固:《汉书》文学汉赋、乐府诗、五言诗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