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劳动社会学归纳_第1页
2023年劳动社会学归纳_第2页
2023年劳动社会学归纳_第3页
2023年劳动社会学归纳_第4页
2023年劳动社会学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社会学归纳

1、劳动社会学这一名词的正式出现,最早是在法国。

2、1959年,法国社会学者乔.弗里德曼.纳维利初次使用“劳动社

会学”一词,并创办了《劳动社会学》杂志,出版了相关的专著,

促进了这一名词的流传。

3、劳动: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

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

4、劳动的本质特性:自觉性、目的性、发明性。劳动是受人的自觉

意识支配的、能动的、为达成特定目的的活动。

5、劳动者: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是劳动领域中的关系和社会

结构的基本要素。

6、劳动社会学所使用的是狭义上的劳动者,必须具有以下四个要素:

处在劳动年龄范围内,即属于劳动适龄人口;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智

力;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有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志

愿者不是劳动者)

7、工作:是劳动的另一个层面,是人类通过劳动分工而进行的、有

组织的、以获得劳动报酬为目的的生产活动。

8、职业是从个人活动出发产生的概念,行业是从社会经济活动出发

产生的概念。

9、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内容:(1)劳动社会学基本理论(2)劳

动者(3)劳动的社会关系(4)劳动的社会结构(5)劳动组

织及劳动组织方式(6)劳动与社会变迁

10、劳动的社会关系的研究重要集中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

的关系即劳资关系。

11、在劳资关系法规的规范下,工会组织与雇主的集体谈判制度已成

为调整劳资关系的一个重要途径。

12、在180数年的发展历程中,劳动社会学的发展形成了几大流派。

各流派的发展大都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典阶段,确立了各自学派所

关注的基本命题;现代阶段,详尽阐述和发展了各自的理论立场;后

现代阶段,修正、模仿、拼凑、挑战传统理论。

13、马克思是最早对劳动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经济社会学家。

14、“异体劳动”产生的根源是私有制。

15、迪尔凯姆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在1893年出版了《劳动的社

会分工》一书中,他关注的是社会与经济快速转变时期的社会团结和

社会整合问题,即社会的凝聚力问题。以劳动分工为基础,提出了两

种类型的社会结构,即在此基础上的两种社会团结,一是机械团结,

二是有机团结。

16、韦伯论述了资本主义现代生产的组织原则——科层制。

17、科层制的基本要素是:1)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

的命令与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2)这些从属关系受

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

是人们的义务。3)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

化的、合理性的体系。4)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

18、泰勒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创始人,他的《工厂管理》(192023)

以及《科学管理原理》(192023)不仅对管理学研究有重要意义,对

于劳动社会学研究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9、梅耶的“霍桑实验”。霍桑实验对公司界和学术界都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梅耶认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0、新

马克思主义又称为新马学派或激进派,它的重要代表人物是马尔库

塞、普兰查斯、汤普森及马勒等。

21、冲突: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剧烈对立的社会互动方式和

过程,它是一种基本的人类特质和社会特质。

22、各种新制度主义的理论流派在制度主义的基础上产生,其中涉及:

新集体主义、法团主义、新放任主义等。

23、新集体主义这一学派认为,雇主与劳工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而

集体协商制度是最公正、最有效率地解决工业冲突的方法,它可以将

公共场合中的冲突制度化,在政府的作用下,以法律为基础,由冲突

的当事人自由协商出共同的可接受的规则。

24、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简)1)实际观点

2)实证观点(不加任何评价,实实在在表现出来)3)整体观点(要

看作整体,不能孤立的看)4)发展的观点

25、基本研究类型:1)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2)横剖研究与

纵贯研究3)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26、具体的研究方法:(1)社会调查法,涉及文献调查法、访问

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验调查法。(2)社会记录法(3)比较分

析法(4)参与调查法

27、参与调查法的实地观测是社会学常用的方法,指观测者有目的的、

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的观测仪器,直接了解当前

正在发生的、处在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

28、劳动涉及三个层次的规定=构成劳动的充足必要条件:1)在法

律允许范围内的劳动2)通过互换(不管是与资本互换,还是与收

入互换)的劳动3)满足别人和社会需要的劳动

29、劳动的社会职能是什么?(多、简)1)劳动发明社会财富2)

劳动改造和完善社会3)劳动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

30、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重要是指在孤

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由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

同劳动的过程。

31、劳动社会化的内容重要涉及几个方面?1)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

化2)劳动操作过程的社会化3)劳动成果的社会化

32、劳动社会化的发展过程:1)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简朴协作阶

段2)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厂手工业阶段3)机器和大工业阶段

4)以微电子为主角的新的技术革命阶段

33、三方性原则是三方机制的核心,是三方机制的静态形式,而三方

机制则是三方性原则的具体体现,是三方性原则的动态运动形态。

34、三方机制的本质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与平衡不同利益主体

之间各自不同的利益需求。

35、我国的三方协调机制是指政府劳动行政部门、雇主(公司)组织

和工人组织三方代表。

36、三方机制的目的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多种经济成分

的形成和多种所有制结构的发展,单单由政府、工会或公司组织来解

决劳动关系的机制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

要由代表雇主的组织一一企联和代表工人的组织一一工会通过协商

共同解决劳动关系问题。

37、建立劳动关系单方协调机制,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促进我国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38、我国的三方协调机制的只能是什么?1)制定并监督实行涉及

调整劳动关系的法规和政策。2)推行集体协议和劳动协议制度,

集体协商双方已达成一致意见的集体协议草案需报劳动行政主管部

门审查,充足体现了政府对集体协议订立的干预,也体现了三方原则

的精神。3)对劳动关系方面带有全局性、倾向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协

商,形成共识。4)研究并组织实行劳动争议的防止和解决5)宣传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对《劳动法》《工会法》等法规实行情况进

行监督检查,涉及最低工资率的拟定——实行政府.工会.公司三方代

表民主协商的原则;社会保险费用的承担一一养老保险.疾病保险费

和失业保险费由政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三方合理分担;促进就

业,提供职业培训一一货架发展职业培训事业,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培

训制度,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三者结合。6)实行和贯彻劳动就业

方针,实行职业介绍机构介绍工作.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三

结合”就业方针。

39、第二产业指广义的工业,涉及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业、电力、

蒸汽、热水、煤气、建筑业等。

40、第一、二、三产业是密切联系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

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第三产业以第一、二产业发展为基础,反过来又

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41、工业经济时代:即劳动力由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等到第二

产业有了一定发展后,劳动力又由第一、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这

种现象在理论上被称作“配第一克拉客命题”。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

历程,三次产业结构有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的趋

势,这是产业结构变迁的一般规律。

42、职业:是人们从事社会劳动的工作岗位。职业不仅可以反映人们

的经济状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并且也是人们的社会阶层、受教

育限度的和社会地位的一般表征。综合各社会学者的观点,我们主

张将职业界定为:劳动者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经济收入的、专门的

工作。

43、职业的分类方法:(1)职业标准编码法(2)社会地位分类法

(3)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性质、层次进行分类(4)心理差异

分类法

44、人格的类型分为六种: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公司

型、传统型

45、职业结构:是指不同职业类型的劳动者在劳动者总体中的比例。

职业结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也是劳动者社会地

位与社会境遇的反映。

46、职业结构变化规律影响执业机构变化的因素是经济的发展,社

会转型、体制转轨、科技发展等因素对职业变化的影响互相交叉、互

相促进地进行。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职业结构的变化遵循着一定的

规律。从发达国家职业机构变化的趋势与规律看,总的趋势是体力性

的、非技术性职业的劳动者所占份额不断减少,而脑力性的、技术性

职业的劳动者所占的份额不断提高。

47、劳动力性别结构:(1)性别结构反映劳动社会的现状(2)

就业中的性别歧视(3)婴儿出生性别比例对劳动力性别结构的影

48、性别是劳动者的自然特性,劳动者的性别结构从多重侧面反映了

劳动社会的现状。一方面,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

社会的文明限度。另一方面,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

了生产装备的先进限度。再次,男女劳动者在各行各业中的比例,

反映着性别分工及其合理限度。此外,妇女素质的高低,就业意识

的强弱,家务劳动承担的多少,也也许影响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的比

重。

49、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2023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

男女性别达119.92:100,江西、广东、河南等省超过130,大大超

过了107的国际禁戒线。

50、劳动者的年龄结构:(一)不同等级的年龄结构(二)年龄

结构劳动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51、年龄结构劳动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简)中国人口老龄化

具有熟读比较快、达成的水平比较高和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人

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会带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比

重的下降而导致劳动力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劳

动生产率。再次,人口老龄化还会导致养老经费的不断增长,从而

导致消费基金的增长,使积累基金相对减少,这对扩大投资无疑是不

利的,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52、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和社会(涉及公司)为保护劳动者在生理、

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权益而采用的各项保障和维护措施的简称。

53、劳动保护的意义:表现为:(1)劳动保护是满足劳动者安全需

求和社会性需求的重要保证;(2)劳动保护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

要;(3)劳动保护是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的需

要。

54、劳动保护的内容:(1)劳动安全和健康保护(2)劳动的经

济条件的保护(3)劳动的社会条件的保护

55、劳动安全与健康保护的重要内容涉及:(1)劳动时间的限制。

(2)劳动速度的限制。(3)劳动的物质条件的改善。

56、霍桑实验表白生产条件并不是增长产量的第一因素,提高工效的

决定因素是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单)

57、梅耶总结了霍桑实验的成果,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1)证

明影响人劳动积极性的不仅有物质条件因素,也有社会和心理因素;

工人不是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人”,而是追求经济效益与社

会效益的“社会人”。(2)影响工人劳动生产率的不仅仅是生产

条件、劳动环境和待遇的改善,最重要的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3)

传统管理只研究正式群体,而霍桑实验还提出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

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有其特殊的感情和倾向,控制着成员的行为,

还可影响正式组织中人们的行为。(4)在领导类型上,霍桑实验强

调了领导和群众沟通意见的重要。

58、人际吸引:是指个体在客观上体验到的对别人的依存关系,是个

体间在感情方面互相喜欢和亲和的表现。它经历了主义(对交往对象

产生爱好)、认同(了解对方的思想和行为并予以接纳)、相同(对

交往对象产生亲切、喜欢等情感上的肯定)和交往(双方开始接触交

往并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四个阶段。

59、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除了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外,还受一些

更为直接的、具体的因素影响:(1)能力(2)品质、气质(3)

报酬(4)相似与互补(5)邻近与熟悉

60、校园式的人际关系校园式的人际关系意味着更少的责任,更多

的轻松。这也许是得益于互联网的轻松文化的滥觞,但年轻人热忱的

性格和对互助的必要的结识也不可忽视。人类交往的一个规律是,只

有在恰当的匹配中才干产生温暖的人情。越是生存能力强的人,就越

是倾向独立生活,胆怯打扰;而是人们生存能力较低、拥挤在一起的

贫民区中,接近单纯的人际关系又由于利益空间的狭小而难以实现。

在中国大城市中,年轻人社区的良好气氛来源于他们的收入、学识、

性格的“恰恰好”,他们显然更有能力和地位,去寻求i人际之间的

乐趣,同时也发现只有互助,才干寻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61、群体:是人们为了追求社会需要的满足,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

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

62、劳动群体:是一种基本的和重要的社会群体,它是指从事劳动活

动中具有一定关系的劳动者所组成的群体。

63、劳动群体的特性:(简)(1)劳动群体是一种组织,即劳动

力的组织。(2)劳动群体是一个体系或系统,是一个具有层次性

的结构。(3)劳动群体是一个具有自觉意识的有生命力的有机体。

(4)劳动群体间形成一定的组织文化,成员间在心理、行为上互相

影响,具有一套共同的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64、群体结构:是对群体组成秩序的研究,指群体内部各构成部分之

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

65、群体结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知识结

构、专业结构等。

66、群体的正式结构:是指群体中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之间根据指示规

定和组织目的构成的一种有计划的组织格局以及权力与责任上的正

是联系,是组织内部各职能、各职权之间的制度化的互相关系形势。

67、直线制组织结构:是应用最广泛的组织结构,符合工业时代的许

多福聚^O

68、直线制组织结构具有的特性:(1)一条指挥的等级链(2)职

能的专业化分工(3)权力和责任的一贯性政策(4)工作的标准

69、直线制结构创建了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可以有效地管理大量投资、

劳动分工和资本主义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70、传统的典型组织正式结构有几种类型?(1)直线制结构(2)

职能式结构(3)直线一职能式结构(4)水平结构(5)矩阵结

71、非正式结构:是指未经明确规划而由群体成员自发资源形成的一

种互动形式,它是组织成员在互动基础上自发形成的、具有感情色彩

的人际关系的总和。

72、非正式结构对正式结构的影响:非正式结构的积极作用:第

一,可以减轻成员在组织中的心理压力,增强组织的稳定性。第二,

有助于增强社会组织的灵活性。非正式结构的悲观功能:第一,当

非正式结构在目的、利益和规范等方面与正式机构不一致时,假如不

加以合理引导,容易产生悲观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破坏组织的整

合力。第二,非正式结构容易形成传播“小道”小西和散布流言

蜚语的源头,影响组织的凝聚力。第三,放任非正式结构的发展,

还也许带来一些极端的情况,破坏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营。如组织内

部出现拉帮结派,徇私舞弊,阻扰变革,压制先进等。

73、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结构这三个核心内容(结构的集中性、规

范性和复杂性)都发生了主线性的改变。(多)(1)决策的集中化

将让位于分权化(2)规范化将让位与发明力(3)纵向层次结构向

横向层次结构转变

74、劳动士气:指劳动者在劳动中的精神状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劳

动积极性。

75、士气激励理论涉及?(一)需要理论(1)需要是人类行为

的积极的动因和源泉,需要引起动机,动机驱动行为。(2)七种

需求从低档向高级上升,即只有当低一级需求获得基本满足后,追求

上一级需求才会成为驱动力。(3)只有通过满足高级需求来调动

的积极性才具有更稳定、更恒久的力量。(4)每个人在不同时期

都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需要,它是在七种需要中力量最强的一个。

(5)人的需求具有无意识性,从而使需求层次理论可以跨文化、跨

阶级而存在。马斯洛在1943年的理论中,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

次,1954年又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这七个层次是:1)生理

需要。即人们维持生命最基本的需要,是各种需要的基础。每个人都

有衣食住行的需求,并且要一方面考虑。2)安全需要。即人们对

人身安全、生活稳定、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方面的需求。3)社

交的需要。即人们对友谊、爱情以及从属关系的需要。4)尊重需

要。即人们盼望自己在社会中有一定的地位,有对名利的欲望,规定

个人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认可。5)求职需要。即人们又知道、了

解和探索食物的需要,而对环境的认知则是好奇心的结果。6)求

美需要。即人们都有追求匀称、整齐和美丽的需要,并且通过丑向美

的转化而得到的满足。7)自我实现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即

实现个人的抱负和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并获得成就。

(二)盼望理论(三)公平理论(四)双因素理论(五)人性架

设与X、Y、Z理论

76、盼望理论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获得的最终奖励之间的

因果关系,并以选择合适的行为达成最终的奖励目的。

77、公平理论有其局限性,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方面,公平理论中

的公平是一种评价,是个人主观的认知和判断,因此对于员工的判断

结果管理者很难了解。另一方面,当今时代,人们收益中的内在报

酬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这类报酬很难量化,有些甚至为人们所忽

视,因而在收益比较是员工更容易产生不公平的感觉。管理者应对职

工进行对的认知教育。

78、“自我实现型人”假设与“Y理论”p68

79、劳动者的特性:(1)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2)处在一定的劳

动岗位(3)出于劳动岗位的人,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4)

参与市级劳动过程。

80、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给劳动力下的定义式:人的身体即活的人

体中存在的,每当生产某种实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81、劳动力人口=劳动适龄人口一非自立人口数+超过劳动年龄的再也

人口数

82、劳动就业率=在业人口数/劳动力人口数*100%劳动力参与率

=(在业人口数+正在谋业人口数)/劳动力人口数*100%

第三章

第二节作为社会人的劳动者

1、劳动者的素质涉及: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

2、自然素质涉及:体力、智力、心理因素

3、社会素质涉及: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体现着劳动者的素质

机构的本质层面,它是劳动者的素质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4、对劳动者态度的研究,一般涉及以下几个方面:a)劳动者对属

的组织的态度。b)劳动者对工作环境的态度。c)劳动者对工作

管理及监督人员的态度。d)劳动者对同事的态度。e)劳动者对报

酬的态度。f)劳动者对职位变化的态度。g)劳动者对技术变化的

态度。h)劳动者对技术变化的态度。i)劳动者对工作时间的态度。

4、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常用”工作满意度”作为衡量劳动者态度的

综合指标。

5、劳动者的变化:P79

6、劳动者的自我控制产生了三种类型的心理控制形式:(1)自主

控制(2)诱导控制(3)胁迫控制

7、先进的生产力:是产生劳动者先进的价值观念的物质基础,同时,

劳动者钞票价值观念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8、劳动者应有的价值观念重要有?(1)效率观念(2)时间观念(3)

公司效益与社会效益一致的观念(4)竞争与合作并存的观念(5)

创新观念(6)自主观念(7)民主观念

第三节P82

1、社会文化环境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

2、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是劳动场合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重要涉及劳

动者之间同事关系以及管理者与劳动者的上下级关系。

3、公司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公司特有的文化氛围。它既反映着

公司职工这个特殊群体的文化特性,又是一种公司管理思想。它是

一种以全体职工为中心,以培养具有管理功能的精神文化为内容,以

形成公司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团队精神为目的,使公司增强对外的竞争

李和生存力,增强队内的向心力和活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4、公司文化的内容:(1)公司价值观念(2)公司意识

(3)管理方式(4)公司规范(5)公司英雄人物(6)公司形象

5、公司文化的特性:(1)独特性(2)功能整合性(3)实践性(4)

渗透性(5)社区性(6)行业性(7)群体性

6、公司文化的功能:A.导向功能B.约束功能C.凝聚功能D.激

励功能E.效率功能F.协调功能

7、宏观社会文化环境:一方面,劳动者是社会习俗和社会规范的

重要体现者。另一方面,劳动者又受到宏观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

8、劳动者行为:是劳动者在故意地构建其劳动时所进行的实践活动。

9、劳动者行为类型:根据不同的着眼点,可以对劳动者行为作不

同的分类:(一)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社会行为劳动者个体行为

分为三种类型:技术性个体行为、社会技术性个体行为、社会性个体

行为。(二)劳动性行为与非劳动性行为(三)正是行为与非正

式行为

10.为与生产过程有无直接联系的角度,区分为劳动性行为与非劳动

性行为。

11、劳动者行为中最重要的社会行为是劳动性行为。

12、效用:是经济的概念,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

13、劳动效用:就是这种以劳动行为而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满足,即

效用(相应有劳动物质效用和劳动精神效用)。

14、劳动者平凡而基本的倾向:当人的欲望在不断得到满足时,其享

受满足的幸福感强度也在不断下降。在这里就表现为劳动边际效用随

劳动量的增大而减小。

15、劳动者社会化:是社会将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转变成一个能适应一

定的社会和时代文化,掌握文化所需要的劳动技能和必要的劳动规

范,遵守劳动纪律,适应工作环境的文化,从而履行合格的劳动的过

程。16、劳动者社会化的内容:(简)(一)学习和掌握一个职业

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二)了解和学习劳动规范,融入公司文化(三)

适应人际关系,实现角色的转变

17、劳动者社会化的途径:(简)1)家庭教化2)学校教化3)社

会教化4)网络互动5)劳动组织教化

18、劳动者社会化的进程:(简)(一)预期社会化(二)劳动者

的初始社会化(三)劳动者基础社会化(四)劳动者的继续社会化

(终生学习)

第六节

1、闲暇:实为个体自由支配的和工作没有联系的任何活动。

2、闲暇具有几个特性?1)闲暇应有个体自由安排,而不受工作

制度和领导的约束。2)闲暇的内容可以远远超过工作的内容,但也

可以涉及工作的内容,然而这时它已不受工作范围所左右。3)所

谓“任何活动”是指线下活动不受内容的限制。它可以是物质方面的,

也可以使精神方面的,可以是社会伦理道德所允许的,也可以是伦

理道德所不赞成的。

3、劳动时间:是指人们参与社会劳动,发明物质和精神财富以满足

社会和个人需要的那部分时间。从广义上说,劳动时间涉及制度内

工作时间、加班加点工作时间和在非本职岗位的其他工作时间。从狭

义上说,工作时间仅指真正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的时间。

4、等效用曲线:是指取得相同效用水平的各种不同货币收入和闲暇

时间组合的点所连成的曲线。(1)等效用曲线离原点越远,效用

水平越高。(2)斜率为负,说明效用水平不变时,劳动和闲暇互相

替代。(多)

5、劳动时间与闲暇时间的关系劳动和线下存在互相替代的关系。

一方面,劳动时间是闲暇时间构成的基础。劳动时间本质上决定着闲

暇时间。另一方面,闲暇时间对劳动时间也具有反作用,闲暇时间

能将劳动时间内消耗的生理、心理以及文化能量得到补偿和提高;并

改善劳动者的知识结构、体质,提高劳动效率。

6、劳动决策的影响因素:1)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的最重要因素是

劳动者的收入水平。2)工资率的变化引起两种效应的同时作用,

但两种效应方向相反。3)当工资率水平较低时,假如工资率提高,

劳动者仍希望获得较多的收入,他会放弃闲暇时间,增长劳动时间,

此时替代效应大,工资率提高是劳动力供应增长;当劳动率超过某一

点后,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劳动者倾向于提供较少的劳动,享受更多

的闲暇,增长闲暇时间,此时收入效应大,工资率的提高使劳动力供

应减少。从而得出了个人劳动力供应曲线,它描述了工资率与劳动力

供应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劳动力供应随工资率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提供

了劳动者做出劳动决策的依据。

第四章职业生涯

1、职业:指人为维持自己的生计,同时实现社会联系和实现自我而

进行的连续活动方式。有两层的含义:第一,它表白并不是任何工作

都能成为职业,某项工作只有变得足够重要足够维持自己的生计才

可以成为职业。

2、职业的特性:1)社会性2)差异性3)层次性4)时代性

3、职业生涯:即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承担的工作职业和

工作职务的发展道路。

4、影响职业生涯的八大要素:(1)健康(2)社会阶层(3)教育

(4)性别(5)年龄(6)承担(7)自我观(8)地理因素

5、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分为幻想期、尝试期、现实期。

6、施恩将职业生涯分为几个阶段:(1)成长、幻想、探索阶段。(2)

进入工作(3)基础培训(4)初期职业的正式成员资格(5)职业中

期(6)职业中期危险阶段(7)职业后期(8)衰退和离职阶段(9)

离开组织或职业一一退休

7、处在职业中期的正式成员,年龄一般在25岁以上,重要任务是什

么?1)选定一项专业或进入管理部门。2)保持技术竞争力,在自

己选择的专业或管理领域内继续学习,力争成为一名专家或职业能

手。3)承担较大责任,拟定自己的地位。4)开发个人的长期职

业计划。

8、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1)成长阶段『幻想期(10岁之前)、

爱好期(11-L2岁)、能理期(13-14岁)[(2)探索阶段『实验

期(15-17岁)、过渡期(18-21岁)、尝试期(22-24岁)[(3)

建立阶段『尝试期(25-30岁)、稳定期(31-44岁)」(4)维持

阶段(45-64岁)(5)衰退阶段(65岁以上)

9、职业选择:是人们实现职业盼望的过程,是个人对于自己就业方

向和工作岗位类别的比较、挑选和拟定,是一种人生的决策。

10、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其较为适应的职业范围。在适应性职业领域,

各种气质类型的人能发挥其优点,避免其缺陷:(1)多血质的人,

比较适合做社交性、文艺性、多样化、规定反映灵敏且均衡的工作,

而不太适合做需要悉心钻研的工作。他们可从事的职业,如外交人员、

管理人员、驾驶员、医生、律师、运动员、新闻记者、冒险家、服务

员、侦察员、干警、演员等。(2)胆汁质的人,较适合做反映迅速、

动作有力、应急性强、危险性较大、难度较高而费力的工作。他们可

成为杰出的导游员、勘探工作者、推销员、节目主持人、演讲者、外

事接待人员等。但不适宜从事稳重、细致的工作。(3)粘液质的人,

较适合做有条不紊、刻板安静、耐受性较高的工作。而不太适宜从事

剧烈多变的工作。可从事的职业有外科医生、法官、管理人员、出纳

员、播音员、会计、调解员等。(4)抑郁质的人,可以克克克克业

业干工作,适合从事持久细致的工作,如技术员、打字员、排版工、

检查员、登录员、化验员、刺绣雕刻工、机要秘书、保管员等,而不

适合做规定反映灵敏、解决果断的工作。

11、职业生涯管理:是指组织和个人根据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对职业生涯进行计划、发展和评估的过程,既涉及个人的管理,也涉

及组织的管理。

12、组织方面的职业生涯计划和职业生涯发展才是职业生涯管理的重

要方面。

13、个人参与职工生涯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对于

增强对工作环境的把握能力和对工作困难的控制能力十分重要。2)

有助于个人过好职业生活,解决好职业生活和平常生活的关系。3)

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提高和超越。

14、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内容:(一)员工自我评估(二)组织对员

工的评估(三)职业培训与指导(四)制定员工发展计划

15、职业生涯的概念是沙特烈提出的,他认为,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

在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职业或职位的总称。

16、健康是八大因素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项。

17、“职业锚”:是一种指导、制约、稳定和整合个人职业决策的自

我观。

18、“职业锚”的类型:1)技术/职能型“职业锚”2)管理能力

型“职业锚”3)安全/稳定型“职业锚”4)发明型“职业锚”5)

自主、独立型“职业锚”

19、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有几个方向?(1)纵向发展(2)

横向发展(3)向核心方向发展

20、职业生涯发展与成功的道路是如何的?(一)立足本职的道路

(二)自学成才的道路(1、空间广阔的职业发展道路2、自学成长

目的的设立)(三)转换职业的道路(四)自我创业的道路

21、自我创业道路的分析:1)自我创业是一条完全自主、经历艰

辛但又前程广阔的职业生涯之路。对于具有一定抱负的人,特别是

年纪较轻、肯与拼搏的人来说,这是一条相称好的生涯道路/2)国

家政策对于开办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3)要

结识创业成功的复杂性。4)自我创业者需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这是靠增强心理素质、加强多方面的修养、积累市场经济下的经营

经验和进一步从事经营管理方面的系统学习提高来保证。

22、职业生涯的目的绝不只是协助个人达成和实现个人目的,更重要

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并且进一步评估内、外环境的优势,在

“横外情,量己力”的情况下设计出各自合理并且可行的生涯发展方

向。(多)

23、职业生涯设计的环节:1)自我与环境的评估2)确立

目的2)制定方案,立即行动4)评估与反馈

24、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

必须是在充足且对的地结识自身的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

25、职业生涯设计中的新发展重要有几个方面?1)新的职业途径

2)社和特殊群体的职业开发计划

26、为了适应这些变化,一些新的职业发展道路被开发出来,其中比

较常用的有:(1)横向技术途径(2)双重职业途径(3)

充实工作内容(4)降职发展

27、一些组织就在对的地结识女性的需要及其生命周期的基础上,为

女性开发出了合适的职业生涯,并为其提供了特殊的培训,如选择性

的职业道路、弹性工作时间等。第五章

1、职业分层:是社会经济,职业流动之际自身职位已根据也是经济

地位。事实上,职业声望与职业地位是密不可分的。职业声望:是

与财富、权并列的相对独立的要素,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舆论,反

映了特定社会发展历史时期人们对职业的社会心理评价。

2、影响职业声望评价的因素:1)职业的社会功能,即某种职业对于

社会的作用,涉及对国家建设和公共福利的责任。职业的责任和社

会作用越大,职业声望越高。2)职业规定,即一定职业对于任职者

的教育限度、技能技巧、工作能力、道德品质、身体状况等各方面

的条件规定。职业对任职者规定越高,职业声望越高。3)职业报酬,

泛指职业能给予任职者的各种利益,涉及经济收入、福利待遇、晋升

机会等。职业报酬越高,职业声望越高。4)职业环境,即与职业

活动相关的各种工作条件,如劳动强度、卫生条件、技术设备等。职

业环境越好,职业声望越高。处在社会转型的人们,价值观念体系出

现微妙变化,对职业声望的评价依据也在不断向经济、权利因素倾斜。

3、中国的职业声望排行榜上,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像科学家、大学专

家、工程师、医生、律师等职业稳居职业声望等级的绝对上层。

4、机关企事业办事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生产运送及有关人员、

军队人员大体位于职业声望等级的中间位置,农民、保姆、清洁工、

勤杂工、搬运工、修理工等职业声望评价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

但仍处在职业声望等级中的较低位置。

5、职业分层: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区分为

职业地位和声望不同的等级序列。

6、人们可以根据所从事的职业来判断各自所处的社会地位,由于职

业分层的具体内容重要表现为权利、收益和声望上的差别,不同的职

业由于对经济资源的占有和控制能力差异、拥有权威的差异,以及所

具有权利大小的差别,进而导致了各种职业在收益和报酬上的差别。

7、按职业技术的划分,我国的职业可分为即类?(1)经理及行政

人员(2)专业人员(3)辅助专业人员(4)文员(5)服务工作及

商店销售人员(6)工艺及有关人员(7)机台及机器操作员及装配

员(8)非技术人员(9)渔农业纯熟工人及不能分类的职业

8、社会分层理论分为两大派,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学派,一个是韦伯

学派。

9、韦伯的出发点是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行为是构成社会结构的一种

积极的生成力量,这是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在方法论上的不同。他采

用多指标体系来划分,拟定了三个指标:财富、声望和权利。韦伯之

所以拟定这三个指标,是由于他认为人们在追求社会地位时,不同的

职业阶层有不同的标准。比如经济界追求财富,按财富的多少决定社

会地位;知识分子就追求声望,声望可以给他带来各个方面的相关利

益;政界追求权力。

10、在功能论范式的框架中,最早对社会分层进行论述的是涂尔干。

11、涂尔干认为,到的是在社会系统内对社会秩序和整合起作用的重

要因素。

12、从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一书的思想中,我们可以统查他在社

会不平等和社会分层方面的一些更为明细的观点。

13、社会上必须解决的一些难题:1)适应环境2)目的获取3)整

合4)潜在模式维持

14、社会分层的冲突理论的重要代表有达伦道夫的冲突理论。

15、社会分层的意义?(一)客观描述社会成员的基本构成(2)有

助于理解社会(2)反映了社会变迁的过程和内容(二)揭示社

会资源配置的机制(三)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稳定社会(四)对调

整社会阶层结构提出政策建议

16、职业流动:是指劳动者为追求自身的发展、寻求自己的价值而改

变工作岗位,改变职业的行为。

17、职业流动的因素:a)也许是不能充足个人能力b)不能充足

实现个人收入报酬前景c)不适合个人发展

18、职业流动决策程序可分为几个环节?1)拟定职业流动目的2)

选择适合的流动单位3)分析接受单位状况4)离开原单位的也许

性5)“流出”与“维持现状”的比较6)完毕流动

19、社会青年的职业流动趋势是如何的?1)从产业的角度看,当

代青年人才重要流向与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2)从地狱的角度

来看,当代青年人才重要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沿海开放城市以及国外

发达国家。3)从公司的性质来看,当代青年人才重要流向外资公

司、私营公司。

20、随着着产业结构变化而来的是就业结构的变化,其趋势是什么?

劳动力有传统工业部门流向新兴工业部门,如信息产业;劳动力由供

应基本物资生活资料的物质部门流向享受资料的部门;劳动力由劳动

生产率较低的部门流向劳动生产率较快的部门。

21、当代青年人才流向外资公司、私营公司的因素是什么?(1)高

薪吸引(2)自我价值取向(3)外企与私企的先进管理方式和简朴的

人际关系。

22、对青年人才职业流动的引导,在引导方法上,重要有几个方面?

1)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渠道。2)建立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员

工素质。(特别是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政策,要发展社区学院,发

展公司办学,加强在职教育。)3)建立激励机制,吸引人才。

23、从青年人才的客观条件出发,给他们哪些对的有利的引导?a)

要引导青年人才从主线上认清自我。b)要给自己的职业做出定位,

也就是说要具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观。

24、改革开放后职业流动的特点?

(一)职业流动的双向性

1.城市一一农村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城市产业大军

中劳动力富裕现象越来越突出,一些精明的城里人积极放弃现有的工

作乃至户口,开始把赚钱的眼光投向“土地”,或到乡镇公司上班,

或在农村承包荒山、沟坡、池塘,或进行种植、养殖等等。据有关资

料显示,我国至少有500万城里人在乡镇公司上班,其中大部分是青

年人。

2.南方一一北方深圳特区率先形成的国内劳务大循环机制使当代

中国出现了壮观的人口迁徙景致。同时,中国新一轮“闯关东”潮勃

然兴起,江苏、浙江、河北、安徽、山东等地的大批农民和工匠三五

成群奔关东而来。不同的是“闯关东”的人潮中绝大部分是由较高文

化层次的青年知识分子,是各种门类的专业人才。

3.国营一私营在现实中,有些高素质劳动力之所以选择在国有公

司就业只是为了求安定(规避失业风险)。如今,决定以讹个人报酬

的多少的重要因素已不再是他的身份和级别,而是他们从事的职业及

其所在单位。(二)职业流动的双向性

25、农民工的职业流动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城市农民工的职业流动、工作变动是比较频繁的;、

第二,农民工通过初次职业流动,实现了地位的明显上升;

第三,城市农民工的再次职业流动地位变化微小,尽管频繁更换工作,

但地位的总分值只有微小上升。

第八章

1、组织的含义

广义上说,组织是指有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互相联系起来的系统。

狭义上说,组织就是指人们围着实现一定的目的,互相协作结合而成

的集体或团队,如党团组织、工会组织、公司、军事组织等。一个人

从生到死,无不处在这种或那种社会组织中,如医院、保健站、幼儿

园、各类学校、机关、团队、工厂、商店、公司等。

2、组织的构成要素有哪些?(1)组织环境(2)管理系统(3)组

织文化

3、公司组织由哪些组织构成,我们认为最基本的是组织环境、管理

体系和组织文化。

4、组织的管理体系涉及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管理主体与管理课题

之间的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构成了组织系统及其运动,这种练习和作

用是通过组织这一形式而发生的。管理主体相称于组织的施控系统,

管理客体相称于组织的受控系统。

5、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

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批准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

的总和,是一种特定环境中的特殊文化倾向。

6、组织的内容涉及些什么?(1)组织设计(使全体职工齐心合力

去达成组织目的)(2)组织运用(执行组织所规定的各部门及工

作人员的工作职责,根据组织原则,制定具体的方法,并开展正常的

组织活动。)

7、劳动组织的含义?

劳动组织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广义上的劳动组织,泛指人们的社会

生产组织,劳动的分派和组合,以及劳动者之间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

关系。另一种是狭义上的劳动组织基本上是生产力的概念。

8、现代的劳动组织概念侧重于强调其组织性,认为劳动组织是一种

集生产和管理于一体的有机体。

9、公司劳动组织工作的内容是什么?(1)劳动定额、编制定员

(2)组织机构设立(3)合理的劳动分工和协作(4)人力资

源培训开发工作

10、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为生产一定数

量的产品或完毕一定量的工作所规定的劳动消耗量的标准。11、劳

动定额的基本表现形式有哪些?

(1)生产单位产品消耗的时间一一时间定额和单位时间内应当完毕

的合格产品的数量一一产量定额,两者互为倒数关系。(2)看管

定额,这是一个人或一组工人同时看管几台机器设备。

12、产量定额重要合用于产品品种较少的大量生产类型公司。

13、看管定额一般纺织公司采用。

14、编制定员的方法重要有哪些?(1)岗位定员法

(2)比例定员法(3)劳动效率定员法(4)业务分工定员法

15、组织机构的设立,重要有几种方法?(1)按产品设立(2)按

客户设立(3)按地区设立(4)按职能设立(5)按计划项目设立

(论述+这句)究竟选择哪一种方式来组织生产经营,一定要结合本

公司实际情况,如公司规模大小、人员素质高低、生寒工艺复杂限度、

所处环境等等。总之,要以最有效的完毕公司目的为依据,来选择具

体的生产组织形式,并设立相应的生产管理机构。

16、按照构成的原则和方式,组织可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17、正式组织:是根据一定的思想和信念,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为

实现一定的组织目的,按正式文献规定的层次结构而建立起来的开放

式的社会技术系统,如公司组织、行政组织、教育组织、学术组织等

都属于正式组织范畴。

18、正式组织具有哪些特点?1)有明确的组织目的和整体性。2)

有正式的阶层结构和严格的规章制度。3)成员的互动方式是正式

而又片面的,组织的场地、设备、资源及活动程序也是正式的。倘

若不能从正式组织或领导措施上获得需要的满足,则非正式的结合就

会增多。(管理学家发现的)

19、非正式组织:是指以情感、爱好、爱好和需要为基础,以满足个

体的不同需要为纽带,没有正式文献规定的、自发形成的一种开放式

的社会技术系统。Eg.集邮组织、绘画组织、技术革新组织、的那个

都属于非正式组织范畴。

19、非正式组织的特点:1)有较强的凝聚力2)规模小,结构松散

3)自发形成核心人物4)满足成员心里的需要5)信息沟通灵

20、非正式组织的作用:1)积极作用。重要表现在:A.化解矛

盾,提高凝聚力。B.提高生产率。C.信息通道。D.维护个人

自尊心,并抵制正式组织的不利影响以维持个人人格的感情。2)悲

观作用。重要体现在:A.非正式组织过于活跃,会干扰和影响正

式组织的作用。B.假如引导不妥,非正式组织会阻碍或破坏正式

组织管理目的的实现。C.非正式组织的信息传递快,有也许使“小

道消息”“小报告”泛滥,成为影像稳定的因素。

21、针对不同类型非正式组织,采用哪些改造方法?、(1)爱好转

移(2)环境设立(3)联络感情(4)角色强化(5)目的导向

22、认为的设立某种环境,以改变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心理意识和群体

目的。如开展职业道德、文明经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使在这种环境

中形成的非正式组织的目的更接近公司的目的。

23、古典组织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法

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英国的厄威克及美国的幕尼等等。

24、古典组织理论的核心是组织结构的合理化。

25、在古典组织理论这个阶段,组织理论研究者多用静态的、结构

的和法规的观点来分析研究组织的结构、分工、层次、责任、制度和

职权等问题。

26、韦伯的权利有哪些?(1)传统权力(2)超凡权力(3)法定权

27、科学组织理论有哪些?(1)梅奥的社会系统组织(2)马斯洛

的需要层次理论

28、通过霍桑实验,梅奥得出了哪几个新的论点?(1)职工是“社

会人”。(2)公司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有非正式组织。(3)

公司领导必须努力满足人的社会需要。梅奥从关于“社会人”和“非

正式组织”的观点出发,认为人的需要不仅仅是物质和金钱,

甚至金钱和经济刺激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是第一位的作用,其第一位

作用的是满足职工的社会需求,涉及工作场合的安全、人与人之间的

尊重、友情、归属等人际关系。

29、需要理论是有关刺激的最早的思想之一。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

次理论”把人类的需求提成五种等级。

30、在现代组织理论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重要有:美国的卡斯特和罗

森茨伟。《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和全变方法》一书是他们组织理

论的代表作。

31、劳动组合(或作业组合):是西方公司内部进行劳动组织的重要

理论。这个理论的创新之处重要表现在它对组合因素、组合类型、组

合研究等几个方面。

32、实行劳动组合的因素?a)经济因素b)工作中的距离、位置c)

社会心理因素

33、劳动组织的类型?1)指令组合2)任务组合3)利益组合4)

友谊组合5)委员会

34、P.F.贝尔斯根据自己的研究认为,人们的组合行为可分为工作任

务型和人际关系型。

35、“单位”:是个人领取工资的劳动组织,是个人社会地位、社

会保障、社会交往的保证和后盾,是个人的保护者、监督者和终身依

靠者。广义上说,城市街道、农村生产队也属于“单位”范畴,尽管

不发工资、管理也相对松散,人们往往不把其视为“单位”。但在居

民和农民外出或碰到问题时,接到和生产队也同样是对他们负有管理

责任的“单位”。

36、中国单位制度的变化发展:a)改革开放后“单位体制”的逐

渐接替趋势b)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的职能

37、全国统一的“单位体制”为什么也会出现逐渐接替的趋势?1)单

位的功能发生了主线性的变化,对任务(生产、业务、工作等)的管

理成为单位的中心功能,对人的管理功能开始淡化。2)在体制改

革的进程中,单位的所有制形式呈现多样化,其从属关系也发生了变

化。3)上述变化加上城市化的进展,改变了过去“单位占地一方,

自成社会体系”的区位格局。

38、中国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一)改革体制(二)创新用人机

制(三)强化激励措施(四)健全考核制度(五)优化环境(六)

促进人力资本化

39、我们要认真思考,采用有力措施,从几个方面来切实改革体制?

a)从工作分析入手,重设机构岗位b)优化流程c)完善人事管理

体制

40、事业单位改革的展望与设计:(一)改革的总体目的设计(二)

事业单位改革发展方向

4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42、理论分析以及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经验表白,市场经济体制

下的社会事业体制是由什么构成的?a)在“私营性”的社会事业

领域,公司扮演着重要角色。b)在公益性社会事业领域,政府以多

种形式承担这重要责任。c)在公益性事业领域和私营性事业领域

之间,非营利组织发挥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43、民间性和非营利性是非营利组织的本质性规定。

第七章

1、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涉及各类公司、个体工商户、

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可以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广义上

说,劳动关系是指劳动主体在实现集体劳动的过程中彼此之间发生的

社会关系,涉及:劳动力的使用关系、劳动管理关系、劳动服务等。

狭义上说,根据《劳动法》中所规定的调整对象,双方当事人是被一

定的劳动法律规范所规定和拟定的权利和以业务联系在一起,其权利

和义务的视线是由国家强制来保障的。

2、劳动关系发生的过程中经常随着着劳动协议的签订和执行。

3、劳务关系:是指劳务关系的当事人依据民事法律和规范而形成的

关于一方向另一方提供劳务的权力和义务的关系。

4、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重要区别:1)法律依据的重要区别劳

动关系是由《劳动法》规范和调整的,并且建立劳动关系必须签订书

面劳动协议;劳务关系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

共和国协议法》进行规范和调整的。2)在主体及主体之间地位的区

别3)当事人之间在从属关系方面的区别4)当事人之间在承担义务

方面的区别5)用人单位对当事人在管理方面的区别6)支付报酬方

面的区别

5、劳动关系的基本内容涉及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工作时间、休

息时间、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劳动纪律及奖惩、劳动保

护、职业培训等方面形成的关系。

6、从法律的角度拟定和规范劳动关系,重要涉及几个法律特性?a)

劳动关系是在现实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与劳动者有着直接的联

系。b)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一方是提供生产

资料的劳动者所在单位。c)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要成为另一方

所在单位的成员,要遵守单位内部的劳动规则以及有关制度。

7、影响劳动关系的因素:(1)主体因素劳动关系的主体从狭义

上说,重要涉及两方,一方是员工以及工会为重要形式的员工团队,

另一方面式管理方。从广义上说,劳动关系的主体涉及政府。(2)

环境因素(3)经济环境(4)社会环境(5)政治环境(6)

制度环境(7)传媒环境

8、西方学者从不同立场和现象的结识出发,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形

成了几个学派?a)新保守学派b)管理主义学派c)正统多元论

学派d)自由改革主义学派e)激进派

9、这些学派的相同之处:都认可雇员和管理方之间存在目的和利益

的差异。区别在于:(1)对员工和管理方之间的目的和利益差异的

重要限度,结识各不相同。(2)在市场经济下,对这些差异带来的

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特别是对冲突在劳动关系中的重要限度,

以及员工内在力量相对于管理方是否存在明显劣势这两个问题上存

在明显的分歧。(3)在工会的作用,以及当前体系所需的改善等方

面各执一词。

10、新保守派的重要关注经济效率的最大化,研究分析市场力量的作

用,认为市场力量不仅能使公司追求效率最大化,并且能保证雇员得

到公平合理的待遇。

11、新保守派一般认为:(1)劳动关系是具有经济理性的来自双方

之间的自由、平等的互换关系,双方具有不同的目的和利益。(雇主

之所以提供高于市场水平的工资,是由于较高的工资能促使雇员更加

努力的工作,提高效率。雇主也可以采用诸如激励性的奖金分派等方

法。加入市场运营和管理方的策略不受任何其他因素的干扰,那么劳

资双方都会各自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实现管理效率和生产效

率的最大化。资方获得高利润,雇员获得高工资、高福利和工作保障,

形成“双赢”格局)(2)由于劳动力市场机制可以保障劳资双方利

益的实现,所以劳资双方的冲突就显得微局限性道,研究双方的力量

对比也就没什么意义。

12、管理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