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齐陵镇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东省淄博市齐陵镇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东省淄博市齐陵镇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东省淄博市齐陵镇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东省淄博市齐陵镇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初一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请把选项填在答题栏里)1.纵观中国历史,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下列朝代中,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中国的是A.唐朝B.隋朝C.元朝D.宋朝【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隋朝统一的相关知识点。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继秦汉之后中国历史又一次实现了统一,故选B。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朝的统一2.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底蕴。隋朝时修筑的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A.长城B.赵州桥C.大运河D.故宫【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派人开凿大运河,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洛阳,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3.“开元年间,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任数。四方丰稔,百姓殷富。”材料直接反映了唐朝开元年间A.政治清明B.文化昌盛C.民族团结D.经济繁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点。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材料中“财物山积,不可任数。四方丰稔,百姓殷富”反映了唐朝开元年间经济的繁荣,故选D。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盛世4.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那么“武状元”最早出现于A.唐太宗统治时期B.唐高宗统治时期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时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点。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时期,开创了殿试和武举,为科举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所以“武状元”最早出现于武则天统治时期,故选C。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度5.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答案】B【解析】唐朝时期,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6.唐朝堪称世界工艺珍品的陶瓷制品是A.青瓷B.白瓷C.青花瓷D.唐三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手工艺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是中国唐代的艺术精华,所谓唐三彩,是指中国唐代陶器上的釉色,后来也用来泛称唐代彩陶,是中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灿的明珠,是世界工艺珍品。所以答案选D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二)。7.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A.建筑具有独创风格B.位于河西走廊C.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D.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震惊世界【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甘肃敦煌莫高窟里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雕像,这充分说明了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8.“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该诗句所赞美的这座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A.赵州桥B.卢沟桥C.泸定桥D.长安桥【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隋朝著名工匠李春主持修建的赵州桥,采用了单孔石拱的设计方案,是世界保存完整、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解题的关键,隋朝著名工匠李春主持修建的赵州桥,采用了单孔石拱的设计方案,是世界保存完整、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9.苏轼这样赞扬唐朝的一位大书法家:“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苏轼称赞的这位书法家是A.颜真卿B.欧阳询C.柳公权D.王羲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颜真卿和吴道子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继王羲之以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盛唐的颜真卿。“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是称赞的颜真卿的书法。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隋朝·辉煌的隋唐文化10.在最近一次唐代考古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石刻诗句,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根据内容你推测下列哪句诗歌明显是后人添加上去的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B.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C.千舞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D.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诗的认识。根据王安石的诗: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可知D是后人添加上去的,因为王安石生活在北宋。ABC均是唐诗,不符合题意。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11.唐朝时,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主要是因为A.唐朝时很多中国人到外国去B.唐朝时中国人以“唐人”自称C.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D.唐朝与世界很多国家都有贸易往来【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唐朝时,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强盛的朝代。唐朝声誉远及海外,与南亚、西亚和欧洲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故选C12.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A.文明初露曙光B.分裂走向统一C.繁荣与开放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把握能力。隋唐时期国力强盛,统治者采取开放国门的政策,国际间和国内各民族的交往日益频繁,“繁荣与开放”准确地概括了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13.我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方式有很多。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手下将士黄袍加身拥立为皇帝的是谁?A.李渊B.杨坚C.武则天D.赵匡胤【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北宋建立相关知识,李渊是通过起义建立唐朝的,A错;杨坚是通过外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的,B错;武则天是通过皇后专权改国号为周,C错;赵匡胤是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手下黄袍加身拥立为皇帝的,故选D。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以及绢帛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可知,澶渊之盟北宋战胜但是还给辽缴纳岁币,②表述错误;“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以及绢帛;“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仔细审查①②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宋朝、辽、西夏、送礼”是解题的关键,北宋统治者向辽、西夏缴纳岁币、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15.小强想写关于南宋内容的论文,下面哪个论文题目不能用?A.澶渊之盟B.郾城大战C.繁华临安D.纸币的使用【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宋辽之间签订澶渊之盟,A项符合题意;南宋与金郾城大战;南宋都城临安非常繁华;北宋出现纸币,南宋普遍使用。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16.“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什么地方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A.鄱阳湖流域B.西湖流域C.太湖流域D.洞庭湖流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点。南宋时期,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了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故选C。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17.宋朝政府在泉州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A.蕃市B.蕃学C.蕃坊D.市舶司【答案】D\o"中国教育出版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宋朝对外贸易的有关内容.18.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女子受束缚严重,地位低下,“三寸金莲”便是铁证之一。你知道女子缠足的陋习是在什么时候逐渐传开的吗?A.唐朝B.五代十国C.宋朝D.元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宋代的社会习俗。缠足,古代汉族女性的一种陋习,是指把女子的脚用长布条紧紧缠住,使脚畸形变小,以为美观。在缠足时代,大多数妇女大约从四、五岁起便开始裹脚,一直到成年之后,骨骼定型,方能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直到老死之日。据考证,缠足兴起于北宋,在宋代开始流行并逐渐演变为残害女性身心健康的陋习。宋代的缠足是把脚裹得“纤直”但不弓弯。元代的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明代的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出现了“三寸金莲”之说,要求脚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还要弓弯。清代的缠足之风蔓延至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这是对广大妇女身心摧残,成为封建压迫的标志之一。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9.下列对瓦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B.瓦子的出现,反映了农民的需要C.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瓦子出现的主要原因D.瓦子的出现,意味着宋代都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瓦子的出现,反映了市民的需要,B项符合题意;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瓦子出现的主要原因;瓦子的出现,意味着宋代都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20.马克思在谈到某位历史名人时曾说:“他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这里的“他”是指A.阿保机B.阿骨打C.元昊D.铁木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成吉思汗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可知,铁木真统一蒙古,并在1206年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21.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并接受中央政府的管理开始于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答案】B\o"中国教育出版网\"22.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A.藏族B.满族C.回族D.白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回族形成的史实,唐朝以来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通婚,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故答案是C。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23.《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编年体巨著,它因宋神宗对它的评价“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命名,主持编写此书的是A.司马迁B.司马炎C.司马光D.司马睿【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北宋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编年体巨著,它因宋神宗对它的评价“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命名。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资治通鉴》”是解题的关键,北宋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编年体巨著。24.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名作迭起。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和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一起,被人们称作“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A.《窦娥冤》B.《西厢记》C.《牡丹亭》D.《桃花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汉卿,元代杂剧奠基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最著名的是《窦娥冤》。被誉“曲圣”。所以答案选A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一)。25.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下列哪一选项是对这幅画卷的真实描绘()\o"中国教育出版网\"A.魏晋南北朝佛教故事B.唐朝民族关系C.北宋社会风貌D.明朝山水和花鸟【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认识。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荣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正确识记《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宋朝画家,解答此题很容易。二、材料解析题:(本题50分)26.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魏征(1)采纳魏征建议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是谁?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2)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3)“一个伟大僧人”是指谁?这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的终点在哪里?【答案】(l)唐太宗虚心纳谏(2)藏族文成公主(3)玄奘天竺【解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采纳魏征建议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是唐太宗;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唐太宗虚心纳谏;(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吐蕃人是现在藏族的祖先;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可知,材料中的“公主”是指文成公主;(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一个伟大僧人”是指玄奘;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27.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材料二: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变化。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是先进还是落后?(2)材料二中所指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什么?相对于金属货币,它有哪些优点?(3)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三,指出材料二中“中国古代经济已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变化”的含义?哪些原因导致了这种“变化”?【答案】(1)落后(2)交子便于携带(3)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迁的北方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的辛勤劳动;统治者的重视等。(任两点即可)【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可知,汉朝时南方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落后;(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纸币便于携带;(3)依据材料信息: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迁的北方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的辛勤劳动;统治者的重视等。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材料二:元世祖上位之初,首昭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材料三: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已解调胡琴。(1)材料一中“至元八年”是哪一年?“遂一天下”是怎么回事?(2)材料二反映了元世祖对农业的态度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3)材料三体现了元朝的哪一历史趋势?请列举一例史实加以说明。【答案】(1)1271年灭亡南宋(2)重视农业发展;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3)民族融合;汉人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契丹、女真等族同汉族融合,形成回族(任答出一点即可)【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至元八年,始改称元可知,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279年元朝灭亡南宋,统一全国;(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可知,元世祖重视农业发展;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元世祖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已解调胡琴可知,此内容体现了元朝民族融合;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汉人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契丹、女真等族同汉族融合,形成回族。29.创新是一个民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