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3 中华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期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总复习_第1页
阶段3 中华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期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总复习_第2页
阶段3 中华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期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总复习_第3页
阶段3 中华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期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总复习_第4页
阶段3 中华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期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纵向知识贯通阶段3中华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期历史线索·网络构建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封建国家分裂、民族交融,中华文明在曲折中发展。隋唐时期(581—907年),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繁荣,是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阶段。

政治

由国家分裂走向国家统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政权更迭;出现民族交融,门阀士族势力强大。隋唐时期,制度创新,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善,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边疆治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不断发展。

经济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均田制,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隋唐时期,农耕经济繁荣,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思想文化魏晋至隋唐,思想多元,儒学地位受到冲击,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文学艺术繁盛,科技成就斐然。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政权更迭精要提炼·通史概览2.政治变革政治制度中央体制: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门下省形成三省,共同辅助决策选官制度:曹魏创立九品中正制,一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后来因为主要看中家世,沦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士族阶层三国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逃到南方的几家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北魏孝文帝改革①内容a.前期改革: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等b.后期改革:迁都洛阳;改革风俗——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定门第、通婚姻②意义a.民族: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缓解了民族矛盾b.北魏: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巩固了北魏政权,推动了政权的封建化c.后世: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和隋唐盛世打下了基础3.民族交融表现政治:东汉以来,少数民族内迁,建立政权,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频繁接触,通婚杂居,互相影响经济:在南方,三国时期的吴、蜀两国以及东晋南朝的经济开发,加强了南迁中原人民与东南、西南人民的交融文化:5世纪,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北方,推行汉法,推动了民族交融影响对少数民族:内迁的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对中华民族:各族之间频繁接触,缩小了民族差异,但民族隔阂仍然存在对统一: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中逐渐壮大,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4.法律制度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命令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此后,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5.户籍制度西晋以“黄籍”登记户籍。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以黄籍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东晋后期和南朝,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土地赋役制度魏晋时期,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江南的开发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业、手工业得到发展。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交融农业三国时期马钧对翻车进行革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手工业南北朝出现灌钢法制作的农具南朝时,工匠把坯件放在耐火泥制成的匣钵中三、思想文化与传承思想多元道教:东汉末兴起,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佛教: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南朝范缜抨击佛教儒学:受到佛、道冲击;儒学吸收佛、道精神获得新发展魏晋玄学:逃避现实政治斗争、崇尚老庄;用老庄思想解释《周易》等儒家经典主张:政治上“无为”,生活作风上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文学艺术文学:先后出现了建安文学、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艺术:各种书体完备;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东晋顾恺之“以形写神”,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涌现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佛教石窟科技南朝祖冲之精确计算圆周率;北朝贾思勰著《齐民要术》;西晋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有青蒿抗疟的记载中外文化交流东晋法显到天竺取经求法大约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到朝鲜、日本等国教育西晋开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隋唐时期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一、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1.政权更迭隋朝581—618年,隋朝盛极一时,短命而亡唐朝前期:618年,唐朝建立,定都长安。先后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中后期:唐玄宗统治后期,755年出现“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之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统治五代十国唐灭亡后,南北方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政权。后周世宗柴荣清除五代弊政,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2.政治制度中央体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可以有效履行国家职能地方制度唐初沿用隋朝州、县二级制。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十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后变成道、州、县三级制。唐中期以后,设节度使,形成藩镇割据势力官员选拔科举制确立:隋朝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意义:官员选拔更加公开、公平,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官员管理唐朝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监察制度隋唐时期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唐太宗将全国划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巡回监察3.法律与教化法律唐高宗永徽年间,颁布《永徽律》,后撰成《唐律疏议》。《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教化唐朝提倡礼治。唐朝政府颁行的《大唐开元礼》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在社会层面,唐朝政府推广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4.民族关系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突厥:军事征服;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吐蕃:7世纪前期,唐蕃和亲。9世纪前期,吐蕃与唐会盟靺鞨: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5.对外交往隋唐时期,政治统一,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活跃。6.赋役制度(1)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至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为庸。(2)780年,改行两税法,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7.户籍制度隋朝,命州县官“大索貌阅”。8.基层治理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实行邻保制度。9.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隋文帝置仓积谷,鼓励民间自置义仓。从唐朝开始,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农业在江南水田推广曲辕犁,耕犁基本定型隋唐时期,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手工业定窑始建于唐朝;唐宋时期,工匠在器物底部放置已烧制好的黏土块——支钉商业贸易(1)交通:隋朝开通大运河,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2)信贷:唐朝,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飞钱”(3)丝绸之路①唐中期以后,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②唐宋以后,海上贸易兴盛。中国出口商品有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三、思想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思想隋朝: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唐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武则天时,佛教形成不同宗派。唐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文艺文学: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艺术:书法形成颜体和柳体;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吴道子被尊为“画圣”科技以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火药应用、测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孙思邈《千金方》、唐修订《唐本草》等为代表中外文化交流(1)中印之间:唐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2)中国与东亚、东南亚之间:政府间派遣使节和留学生(3)周边国家学习唐朝①佛教传播:日本的空海和唐朝的鉴真②儒学外传:朝鲜、日本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③制度外传: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