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第5章-城市环境管理与规划_第1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5章-城市环境管理与规划_第2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5章-城市环境管理与规划_第3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5章-城市环境管理与规划_第4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5章-城市环境管理与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5章——城市环境管理与规划第五章城市环境管理与规划Chapter5:UrbanEnvironmentalManagementandPlanning一、城市环境的涵义与特征(一)城市环境指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的和人工的外部条件,即由动物、植物、微生物、水、土壤、大气、阳光等组成的自然环境和由各种建筑物、设施等组成的人工环境的复合体。

(二)城市环境的特征人为干预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城市环境污染,大多属于复合性多源污染可以通过调整人类行为得到改善二、中国城市现状城市水环境城市大气环境城市噪声环境生活垃圾污染辐射环境状况城市大气环境现状空气中主要污染物颗粒物仍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部分地区二氧化硫(SO2)污染较重,少数大城市氮氧化物(NOX)浓度较高。二、中国城市现状城市大气环境现状

2009年,全国612个城市开展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其中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26个(占4.2%),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479个(占78.3%),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99个(占16.2%),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8个(占1.3%)。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达标比例为79.6%,县级城市的达标比例为85.6%。城市空气达标率(单位:百分比)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二、中国城市现状城市大气环境现状两控区:SO2和酸雨来源:2009中国环境状况公报降雨pH值≤4.5的,可以划定为酸雨控制区;近三年来环境空气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可以划定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二、中国城市现状城市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流经城市的河段近90%受到污染城市水体主要污染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总氮污水处理的总体水平低仍有205个水量不足或水质尚未达标的城市

(十一·五指标)二、中国城市现状城市声环境状况

城市噪声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各类环境污染投诉中,城市噪声污染投诉所占的比例最高,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施工噪声来源:2009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二、中国城市现状城市声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道路交通噪声。工厂机器设备、建筑施工噪声。二、中国城市现状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状况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越来越大,近年的增长率一直保持在6~8%的水平。二、中国城市现状城市生活垃圾存在的主要问题垃圾处理设施严重不足垃圾处理设施技术水平落后垃圾处理和堆放过程中占用土地和二次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垃圾分类和分选率低辐射环境2009年,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基本保持稳定,核设施、核技术利用设备周围环境电离辐射水平总体未见明显变化;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总体情况较好,除个别大功率发射设施周围局部环境综合场强略超国家标准外,其它电磁辐射设施设备周围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满足国家标准。

二、中国城市现状三、城市环境管理(一)城市环境管理的概念(UEM)指按照一定环境功能目标,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协调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使城市环境质量朝着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方向发展,逐渐建立优于原生环境系统的人工生态系统。2000年以后1984-20001979-19831973-1978生态文明建设阶段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阶段污染综合防治阶段工业污染点源治理阶段城市环境管理的发展(二)城市环境管理制度我国主要的城市环境管理制度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二)城市环境管理制度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 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和排污收费制度相结合,构成了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个重要方面。单项指标

颗粒物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pH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Etc...浓度指标体系综合指标

一般包括污染物的产生量、产生频率等。烟尘排放量最大漂移距离污水排放量Etc…(三)城市环境管理制度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存在的问题只控制了从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浓度,而忽略了污染物的总量。在分散治理的情况下,污染物控制规模效益难以保证。长期以来,浓度达标即视为合法。近年来,虽然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标准都有提高,但由于受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单靠控制浓度达标,无法有效遏制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必须对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控制。(三)城市环境管理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将某一控制区域(例如行政区、流域、环境功能区等)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采取措施将排入这一区域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在一定数量之内。以满足该区域的环境质量要求。建立在环境容量基础之上的核心是将区域现状污染物排放总量逐步削减到环境容量以下。(三)城市环境管理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内容排污申报。总量审核及分配。颁发排放许可证和临时排放许可证。总量控制指标筛选原则对环境危害大的、国家重点控制的主要污染物。环境监测和统计手段能够支持的。能够实施总量控制的。(三)城市环境管理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划十一·五期间国家对COD和SO2实施总量控制到2010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5年减少10%。化学需氧量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8万吨。二氧化硫由2549万吨减少到2294.4万吨。“十二五”将新增氮氧化物、氨氮等总量控制指标山西在国家确定的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考核指标的基础上,新增工业烟尘、粉尘四项指标。(三)城市环境管理制度“十一五”期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表(节选)省份2005年排放量(单位:万吨)2010年控制量(单位:万吨)2010年比2005年(%)北京11.69.9-14.7天津14.613.2-9.6河北66.156.1-15.1辽宁64.456.1-12.9其中:大连6.015.05-16.0黑龙江50.445.2-10.3上海30.425.9-14.8广东105.889.9-15.0其中:深圳5.594.47-20.0总计1414.21263.9-10.6全国化学需氧量削减10%的总量控制目标为1272.8万吨,实际分配给各省1263.9万吨,国家预留8.9万吨,用于化学需氧量排污权有偿分配和交易试点工作。(三)城市环境管理制度省份2005年排放量(单位:万吨)2010年(单位万吨)2010年比2005年(%)控制量其中:电力北京19.115.25.0-20.4天津26.524.013.1-9.4河北149.6127.148.1-15.0辽宁119.7105.337.2-12.0其中:大连11.8910.113.54-15.0黑龙江50.849.833.3-2.0上海51.338.013.4-25.9广东129.4110.055.4-15.0其中:深圳4.353.482.78-20.0合计2549.42246.7951.7-11.9

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10%的总量控制目标为2294.4万吨,实际分配给各省2246.7万吨,国家预留47.7万吨,用于二氧化硫排污权有偿分配和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十一五”期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表(节选)(三)城市环境管理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环境管理战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环境保护基本法》城市政府应当集中力量做好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各种公用设施的建设,进行环境的综合整治。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10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自1989年1月1日起实施。《关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决定》,1988.7地方政府要对辖区内城市进行考核,重点城市由环保总局进行考核。《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1990.12坚持和完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对环境保护主要任务和指标实行年度目标管理,定期进行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1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就是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和城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采用多功能、多目标、多层次的措施,对城市环境进行规划、管理和控制,以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三)城市环境管理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基本原则纳入地方政绩考核“抓两头,带中间”,两头是指树立先进(创模),警示落后(城考),中间是指带动全国城市环境管理工作水平提高。

——曾培炎,2005年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市长峰会

(三)城市环境管理制度城市考核数量增加

(三)城市环境管理制度类别序号指标环境质量1API指数≤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20分)2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8分)3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分)4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4分)5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4分)污染控制6清洁能源使用率(3分)7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2分)8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5分)9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5分)10重点工业企业排放稳定达标率(7分)11万元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8分)环境建设12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分)1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分)1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分)环境管理15环境保护机构建设(3分)16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3分)十一五”期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三)城市环境管理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主要工作内容(5)重视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加快基础设施建设(4)加快城市能源结构调整,促进大气污染治理(3)加快工业限期治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2)制定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合理工业布局(1)科学确定和适当控制城市发展规模(7)加强城市水环境治理(6)重视服务业环境管理,加强生活垃圾污染治理(三)城市环境管理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意义促进城市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提高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城市环境质量基本稳定,部分城市有所改善促进了城市环境管理能力建设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控双达标:一控——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双达标——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和地方标准和环境功能区达到规定标准(三)城市环境管理制度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局于1997年在全国各城市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并且将这项工作制度化,建立了完善的考核体系和工作程序。生态良性循环环境质量良好基础设施健全社会文明昌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城市优美洁静资源合理利用(三)城市环境管理制度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年份数量城市和城区20105个临沂市、宜昌市、临安市、淮安市、佛山市20074个泰州市、广州市、义乌市、寿光市20059个成都市、富阳市、宝鸡市、桂林市、胶南市、莱西市、日照市、蓬莱市、潍坊市200412个绵阳市、无锡市、金坛市、溧阳市、福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沈阳市、克拉玛依市、库尔勒市、江门市、重庆市渝北区20033个吴江市、南京市、东营市20028个惠州市、招远市、绍兴市、乳山市、海门市、长春市、扬州市、胶州市20014个杭州市、宁波市、常熟市、太仓市20004个青岛市、江阴市、大庆市、文登市19995个海口市、汕头市、苏州市、天津市大港区、上海市闵行区19985个昆山市、烟台市、莱州市、荣成市、中山市19976个张家港市、深圳市、大连市、珠海市、厦门市、威海市(三)城市环境管理制度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基本条件城考连续三年名列本省(自治区)前列近三年城市辖区内未发生重大、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前一年未有重大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案件制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环境保护投资指数≥1.7%(三)城市环境管理制度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具体指标社会经济(1)经济持续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人均GDP>1.5万元(西部城市可选择市区人均GDP>1.5万元)(2)人口与计划生育年度计划完成率100%(3)单位GDP能耗<全国平均水平,且近三年逐年下降(4)单位GDP用水量<全国平均水平,且近三年逐年下降(5)万元GDP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全国平均水平,且近三年逐年下降环境质量(1)全年API指数≤100的天数≥全年天数的85%(2)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3)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且市区无劣Ⅴ类水体(4)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60dB(A)(5)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70dB(A)(三)城市环境管理制度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具体指标(续)环境建设(1)受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10%(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西部城市可选择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全国平均水平)(3)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80%,且缺水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20%(4)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100%,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口自动监控率≥80%,工业企业排污申报登记执行率100%(5)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50%(6)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65%(南方城市不考核)(7)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80%(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9)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0%(10)危险废物处置率100%(三)城市环境管理制度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具体指标(续)环境管理(1)环保目标责任制落实到位,环境指标已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定创模规划并分解实施,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制度(2)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和规划环评综合执行率达到国家要求(3)按期完成总量控制计划,国家重点环保项目落实率≥80%(4)环境保护机构独立建制,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5)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85%(6)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85%(7)城市环境卫生工作落实到位,城乡结合部及周边地区环境管理符合要求四、城市环境规划1982年以前我国的一些城市就已经陆续制定环境保护计划,但内容仅限于环境质量评价和污染防治。1984年,我国正式将环境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体系,要求所有总体规划必须包含环境规划内容。1988年我国拟定了《中小城市环境规划规范(讨论稿)》,初步确定了我国城市环境规划的地位和作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城市环境规划追求的战略目标。2002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小城市环境规划编制指导(试行)》。四、城市环境规划1城市环境规划的概念指一个城市、地区进行环境调查、监测、评价、区划、预测因经济所引起的变化,根据生态学原则提出调整工业部门结构,以及合理安排生产布局为主要内容的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战略性布局,也就是说,是城市当局为使城市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2.城市环境规划分类城市土地资源适宜度规划城市适度人口规划城市资源利用保护与受害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规划城市生物保护规划城市生态环境污染控制与防治规划四、城市环境规划3.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四、城市环境规划环境质量预测及规划环境现状调查评价4.城市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确定任务

调查收集资料

编制规划大纲

规划大纲论证

编制规划

规划审查

规划批准、实施

中小城镇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四、城市环境规划四、城市环境规划大气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大气污染预测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规划5.城市大气污染控制规划(1)大气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①画出污染源分布图画出规划区域范围内的大气污染源分布图,标明污染源位置、污染排放方式,并列表给出各所需参数。高的、独立的烟囱一般作点源处理;无组织排放源及数量多、排放源不高且源强不大的排气筒一般作面源处理(一般把源高低于30m、源强小于0.04t/h的污染源列为面源);繁忙的公路、铁路、机场跑道一般作线源处理。②点源调查统计内容A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一般按国家坐标系)及分布平面图;B排气筒高度(m)及出口内径(m);C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D烟气出口速度(m/s);E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③面源调查统计内容将规划区在选定的坐标系内网格化。网格单元,一般可取1000×1000(m2),规划区较小时,可取500×500(m2),按网格统计面源的下述参数:A主要污染物排放量[t/(h·km2)];B面源排放高度(m),如网格内排放高度不等时,可按排放量加权平均取平均排放高度;C面源分类,如果面源分布较密且排放量较大,当其高度差较大时,可酌情按不同平均高度将面源分为2~3类。(1)大气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1)大气污染源评价方法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区域工业污染源进行评价,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污染源及污染物位次进行排序并评价。

污染物排放量排序是直接评价某种污染物的主要污染源的最简单方法。采用总量控制规划法时,针对区域总量控制的主要污染物,对排放主要污染物的污染源进行总量排序

等标污染负荷法污染物排放量排序(2)大气污染预测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不但受到污染源的影响,还要受到污染气象条件的影响。常用于大气环境规划工作的大气质量预测模型有两类,一是箱式模型,二是多元模拟模型。

C——大气中污染物均匀混合后的浓度(mg/m3);P——污染源排放强度(mg/小时);U——风速(m/小时);L——该区域迎风面宽度(m);H——该区域混合层高度(m)。箱式模型基本假设:在模拟大气的污染物浓度时,可以把所研究的空间范围看成是一个尺寸固定的“箱子”,这个箱子的高度就是从地面计算起的混合层高度,而污染物浓度在箱子内处处相等(3)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规划①规划区的划定A.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的原则a.功能和规划相匹配根据区域功能划分功能区b.根据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功能区划时应充分考虑地理、气候、生态等自然条件。比如:利用自然界线(山脉、河流、道路)作为相邻功能区的边界线---方便管理,不需特意去进行边界的处理。风向问题---应重点保护的一类功能区放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三类放下风向。e根据行政区划分f根据环保重点和特点划分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污染控制区、重点污染治理区等。c根据开发潜力划分如:新经济开发区等d根据社会经济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划分如:工业区、居民区、开发区、教育文化区等。①规划区的划定功能区范围执行标准一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疗养地一级二类区居民区、商业区、文化区、居民混合区、农村二级三类区工业区、交通枢纽等三级①规划区的划定一般将规划区划分为若干网格,用网格点作控制点。确定规划区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问题:

(1)对于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地区,规划区一定要包括全部大气环境质量超标区和对超标区影响比较大的全部污染源。非超标区根据未来城市规划、经济发展适当地将一些重要的污染源和新的规划区包括在内。

(2)在规定规划区时,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要考虑当地的主导风向,一般在主导风下风方位,规划区边界应在烟源的最大落地浓度以远处。①规划区的划定②总量控制的A—P值法A.A值法A值法属于箱式模型。A值法确定的是大气容量箱体能够承纳的污染物量与箱体体积(混合层高乘区域面积)、箱体的净化能力以及箱内污染物浓度限值呈正比。箱体高度和自净能力属于自然条件随地区而定,方法中用A值来表示。A系数值是气象条件,如混合层厚度、边界层的平均风速、降水、下垫面的性质的函数,气象条件是随机量。因此,A值也是随机量,不是一个常数,应该以一定的概率只求取。A值法A--某地理区域的总量控制系数,104km2/aQaki--第i功能区K污染物的允许排放量,104t/a;ρBki--国家和地方有关k污染物在第i功能区的浓度限值,mg·m-3;S为控制区总面积,Si为分区面积。当取S=Si=1km2,ρBki=1mg.m-3,这时,Q=A,即为每年每平方公里上允许排放的污染物的吨数。因此A事实上就是大气污染物的容量系数。各地区A值的大小就表示该地区能容纳大气污染物的程度我国大气容量系数的分布总量控制区某种污染物年允许排放总量为:点源和面源允许排放量的分配在一般气象条件下,高架源对地面浓度数值影响不大,但影响范围大,而低架源及地面源往往对地面浓度贡献较高,在对区域的允许排放总量分配时,首先要确定各个功能区的面源和点源所占的份额。在夜间大气温度层结稳定时,高架源对地面影响不大,但低架源及地面源都能产生严重污染,因此需确定夜间低架源的允许排放总量。A值法低架源:烟囱高度<30米,或无组织排放源总量控制区内低架源的大气污染物年允许排放总量计算i功能区K污染物的低架源允许排放量:Qbki=〆QakiB.A-P值法用A值法计算出某区域某种污染物的允许排放量,然后用P值法分配到每个污染源。Qpki=Pki×He2×10-6

Pki=P×ρBki点源(几何高度大于等于30m的排气筒)污染物排放率限值其中高架源(>100m)影响到整个污染控制区,中架源(30-100m)主要影响本功能区Pki--第i功能区K源的允许排放量,104t/a;ρBki--国家和地方有关k污染物在第i功能区的浓度限值,mg·m-3;6.城市水污染控制规划(1)城市水污染源调查与分析A.工业污染源调查与分析通过城市水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查清工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的数量,以及在城镇各个水域的分布情况,确定重点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行业和重点控制区。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工业企业产品、产值、用水量、废水排放量,BOD、COD、氨氮等污染物排放量,污染治理措施,废水排放去向以及对应入河排污口等。B.生活污染调查与分析通过生活污染调查,查清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方式和主要污染物浓度,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现状和排放情况,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城市人口、人均用水量、人均废水排放量,人均BOD、COD、氨氮等污染物排放量、污染治理措施,废水排放去向以及对应入河排污口等。(2)城市水污染控制预测城镇水环境预测的主要目的,就是预先推测经济社会发展达到某一水平年时的环境状况,以便在时间和空间上作出保护环境的具体安排和部署。城镇水环境预测包括排污量预测和水环境质量预测两方面的内容。6.城市水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的基本途径有两种:一是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环境质量不能达到功能要求的区域,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二是提高或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提高水环境承载力,并有效利用环境容量。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技术路线是根据区域环境容量要求,把允许排污量按照一定原则分配给区域内的各个污染源,同时制定一系列的保证措施,以保证区域内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区域允许排放总量。(3)城市水污染控制规划方案

7.固体废物管理规划(1)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内容a.现状调查及评价①环境背景数据;②社会经济数据调查分析。③固体废物来源、数量调查分析。④固体废物处置现状数据调查。⑤调查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情况。①固体废物量预测城市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所以固体废物预测主要针对这三类固体废物进行。②固体废物特性分析城市固体废物特性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的特性及毒性等:b.固体废物预测①管理对策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固体废物管理政策,首先是要控制其源头产生量,如逐步改革城市燃料结构,实行净菜进城,控制工厂原材的消耗定额,实行垃圾分类回收等。其次是开展综合利用,把固体废物作为资源和能源来对待,让垃圾再度回到物质循环圈内,尽量建设一个资源的闭合循环系统。c.拟定规划方案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原则是“谁污染,谁治理”。一般产生废物较多的工厂在厂内外都建有自己的堆场,收集、运输工作由工厂负责。城市生活垃圾包括居民生活废弃物、商业垃圾、建筑垃圾、粪便及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等。它们的收集工作应该分类进行。危险废物系指《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上规定的固体废物。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行政管理部门申报,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危险废物,不得擅自倾倒、堆放和运输。危险废物的运输、贮存和处置应由领取经营许可证资质的单位统一处理。②固体废物收集回收最终处置场的选址、备选方案的选择,要从运输运转、环境影响、适宜性、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除了要考虑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和环境影响外,还应结合收集路线的设计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既能满足防止污染的要求,又经济合理,节约运输成本。对危险废物单独列出,并针对具体特性制定处理、处置方案。③处理与最终处置d.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评价的重要方法就是费用效益分析。

A.填埋场与城市的距离离城市距离较远为好。应设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人畜居栖点500m以外。并特别注意不得建于以下地区: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②居民密集居住区;③直接与航道相通的地区;④地下水补给区、洪泛区、淤泥区;⑤活动的坍塌地带、断裂带、地下蕴矿带、石灰坑及溶岩洞区。固体废物处置选址方法(2)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方法两个因素组成:运输距离及可能采用的运输工具(水运、路运或铁路运)。运输距离越近越便利。一般要求距离公路、铁路和河流不超过500m。B.交通运输条件固体废物处置选址方法C.环境保护条件一般要求场地面积及容量能保证使用15~20年;对地表水造成污染或污染的可能性很小,一般要求距离任何地表水大于100m,垃圾的渗出液不排入土地或农田,最好不要堆放在河流岸边;尽可能地利用废弃土地或使用便宜的土地或荒地;要远离机场,要求距离大于l0km。地形越平坦越好,其坡度应有利于填埋场和其他配套建筑设施的布置,不易选择在地形坡度起伏变化大的地方和低洼汇水处;原则上,地形的自然坡度不应大于5%。D.场地建设条件固体废物处置选址方法E.地质环境条件场址应选在渗透性弱的松散岩层或坚硬岩层的基础上,填埋场防渗层的渗透性系数K≤10-7cm/s,并具有一定厚度;地下水位埋深大于2m;隔水层黏土厚度越大越好,一般要求大于6m;与供水井的距离至少大于300m,远离水源地500m以上。(1)声环境功能区分类0类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3类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1类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4b两种。2类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4类8.噪声污染控制规划《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等效声级LAep:dB声环境功能类别时段昼间夜间0类50401类55452类60503类65554类4a类70554b类70604a为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①计量声音的物理量声功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总声能量称为声功率。常用W

表示,单位为瓦(W)。声强声场中在垂直于声波传播方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声能称做声强。声压某一瞬间介质中的压强相对于无声波时压强的改变量称为声压,记为P(2)噪声的叠加②分贝、声功率级、声强级和声压级…分贝所谓分贝值是指两个相同物理量(例A1和A0)之比除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者20)。分贝的符号是dB,是一个“级”的单位,无量纲。A0为基准量(或参考量),A1为被测度量。声功率级

W0—基准声功率,为10-12W。声强级

I0—基准声声强,为10-12W/m2。声压级

P0—基准声功率,为2×10-5Pa。③噪声的叠加设两个声源的声功率分别为W1和W2,那么总声功率W总=W1+W2;两个点声源在某点的声强为I1和I2,叠加后I总=I1+I2。声压不能叠加,而是采用能量叠加的方法。由于所以又多个噪声源(3)噪声控制规划方案

①明确噪声控制规划目标确定噪声控制规划目标,首先要考虑城市居民生活发展的基本要求、国家和地方对环境质量目标的控制要求,还要考虑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再根据区域噪声现状、主要环境影响的预测分析,结合城市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标准,确定中长期噪声控制目标。②划分的声环境功能区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适用区域的定义,结合城镇建设的特点来划分环境噪声功能区。根据噪声功能区划执行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噪声控制,建立噪声达标区。控制混杂在居民区中的中小企业噪声。对严重扰民的噪声源分别采用隔声、吸声、减震、消声等技术治理,无法治理的应转产或搬迁;企业内部要合理调整布局(如把噪声大、离居民区近的噪声源迁至厂区适当位置),以减小对居民的干扰;企业与居民区之间应建立噪声隔离区、设置绿化带,以达到减噪、防噪的目的。③制订噪声控制规划方案(3)噪声控制规划方案

9.中小城镇环境规划一般内容包括规划文本和规划附图(1)规划文本①总论说明任务的由来、编制依据、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范围、规划时限、技术路线、规划重点等。②基本情况介绍规划区自然和生态环境现状、社会、经济、文化的等背景情况,介绍规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各行业建设规划要点。③现状调查与评价④预测与规划目标对生态环境随社会、经济发展而变化的情况进行预测。在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确定规划目标及其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可以参照全国优美小城镇考核指标。⑤环境功能区划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