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1页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2页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3页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4页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数控技术应用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教育类型: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学历层次:三年制中专三、入学要求条件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力者四、学制三年五、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掌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六、职业岗位群及人才培养规格(一)、职业面向主要就业单位:机电、纺织、建材、冶金等各类进行数控加工的企事业单位。主要就业部门:技术管理部门、动力车间、销售部门等。可从事工作岗位:1、数控车工操作工及相应的调整工2、数控铣工操作工及相应的调整工3、加工中心操作工及相应的调整工4、数控电加工操作工及相应的调整工5、数控工艺和编程员(二)、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1.识读与绘制机械零件图、使用CAD软件的能力2.机械加工基础知识、严格按照工艺文件进行生产的科学态度3.普通车床初级操作技能鉴定4.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编辑能力5.数控机床操作技能6.使用CAD/CAM软件进行数控编程的基本能力7.解决数控加工中的一般技术问题能力8.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知识及技能9.数控车床(铣床)中级技能鉴定能够在团队中与他人友好合作,不仅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还乐意帮助他人;能够对团队工作很好的组织协调,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交际能力,善于建立公共关系,较好的社交礼仪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独立学习新技术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估总结工作结果能力七、毕业标准(一)计算机通过全国中等学校计算机考试证书。(二)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中级数控车工”。(三)参加一年及以上顶岗实习并考核合格。八、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的开发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的开发设计思路是:根据确定的职业岗位群,先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务(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手段、工作组织、工作产品等),得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按照职业成长规律与学习规律将职业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进行整合,归纳出相应的行动领域,再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一)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本专业对应的5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有:车削工件的加工、数控车床工装、回转体工件的编程、数控车床的维护与保养、简单数控车夹具的设计与使用、数控铣床上工装的选择与预调、数控铣床工件的数控编程、数控铣床的维护与保养和工艺管理等9项,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对应的职业能力详见下表。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T1:车削工件的加工A1-1:数控程序阅读能力A1-2:计算机使用能力A1-3:工件的装夹与对刀A1-4:数控车床的操作A1-5:量具的使用能力A1-6:安全操作A1-7:质量意识A1-8:文明生产T2:数控车床工装A2-1:刀具的选择和使用A2-2:切削液的选择和使用A2-3:刀具参数的输入与调整T3:回转体工件的编程A3-1:数控车床与数控加工技术的认知A3-2:工程计算能力A3-3:回转体工件的工艺分析的能力A3-4:确定回转体工件数控加工规划能力A3-5:回转体工件的工艺规程编制A3-6:CAD专业软件应用能力A3-7:回转体工件的数控加工程序编制能力A3-8:回转体工件的程序分析校检的能力T4:数控车床的维护与保养A4-1:了解数控车床的重要部件与正常状态A4-2:能准确检测数控车床的动/静态相关状态或数值A4-3:能正确处理检测中发现问题A4-4:数控车床一般故障现象分析A4-5:建立数控车床维护档案及交接班记录T5:简单数控车夹具的设计与使用A5-1:组合夹具的选择和使用T6:数控铣床上工装的选择与预调A6-1:夹具的选择和使用A6-2:刀具的选择和使用A6-3:切削液的选择和使用A6-4:刀具参数的输入与调整T7:数控铣床工件的数控编程A7-1:数控铣床与数控加工技术的认知A7-2:尺寸计算能力A7-3:典型箱体类零件工艺分析的能力A7-4:确定简单箱体类零件数控加工规划能力A7-5:典型工件的工艺规程编制A7-6:CAD专业软件应用能力A7-7:箱体类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编制能力T8:数控铣床的维护与保养A8-1:了解数控铣床的重要部件与正常状态A8-2:能准确检测数控铣床的动静态的相关状态或数值A8-3:能正确处理检测中发现问题A8-4:数控铣床故障现象分析A8-5:建立数控铣床维护档案及交接班记录T9:工艺管理A9-1:生产现场工艺管理能力A9-2:工艺纪律管理能力注:①②“职业能力”栏以A开头进行编码,例如“A5-3”(二)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设置将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结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相应职业岗位对应的职业资格的要求,归类出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及加工技术和数控铣床加工工艺及加工技术等2个行动领域,转换成2门相对应的学习领域课程。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及其对应的主要教学内容见下表。

专业核心课程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主要教学知识点参考学时TC1: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及加工技术T1-T5A1-1-A5-2K1-1:数控车床的特点K1-2:数控车床的种类K1-3:数控车床的传统系统K1-4:数控车床进给传统系统的结构及特点K1-5:数控铣主轴系统的要求K1-6:主轴的组件、传动方式、主轴的进给功能和准停功能K1-7:主轴的润滑K1-8:工艺规程的制订K1-9:加工表面质量K1-10:典型零件的加工K1-11:数控车削刀具的种类、结构、特点及适用范围K1-12:刀具的选用原则K1-13:刀具新材料、新技术知识K1-14:切削用量的确定K1-15:S指令、T指令和F指令的含义K1-16:固定循环指令的含义、结构与格式K1-17:子程序的嵌套K1-18:车削延长刀具寿命的方法K1-19:熟悉数控车床操作说明书K1-20:内外径的车削加工方法、测量方法K1-21:孔加工方法120TC2:数控铣床加工工艺及加工技术T6-T9A6-1-A9-3K1-1:数控铣床的特点K1-2:数控铣床的种类K1-3:数控铣床的传统系统K1-4:数控铣床进给传统系统的结构及特点K1-5:数控铣主轴系统的要求K1-6:主轴的组件、传动方式、主轴的进给功能和准停功能K1-7:主轴的润滑K1-8:工艺规程的制订K1-9:加工表面质量K1-10:典型零件的加工K1-11:数控铣削刀具的种类、结构、特点及适用范围K1-12:刀具的选用原则K1-13:刀具新材料、新技术知识K1-14:切削用量的确定K1-15:S指令、T指令和F指令的含义K1-16:固定循环指令的含义、结构与格式K1-17:子程序的嵌套K1-18:铣削延长刀具寿命的方法K1-19:熟悉数控铣床操作说明书K1-20:内外径的铣削加工方法、测量方法K1-21:孔加工方法K1-22:定位的基本原理K1-23:定位元件的结构形式与选择K1-24:夹紧装置的常见结构类型与选择120注:①表中“专业核心课程”栏以TC开头进行编码,例如“TC5”表示第5门核心课程的代码。②“主要教学知识点”栏以K开头进行编码,例如“K5-3”(三)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情境总表每门核心课程选取若干个项目或任务作为情境教学的载体,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项目或任务训练中,7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项目汇总表见下表。序号项目名称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课内实践1华中世纪星数控车机床加工基础数控车床的组成、分类、特点熟悉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组成及操作步骤数控机床基本结构考察、操作步骤基本训练2轴承座零件车削加工工艺分析1.了解数控车床加工工艺的基本特点2.掌握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分析的主要内容。拟定数控车削加工工艺路线3.掌握数控车削加工中工件定位与加紧方案的确定、刀具的选择等知识3.掌握数控车削加工中粗、精加工时切削用量能选择并确定数控车削加工内容、拟定数控车削加工工艺路线和切削用量分析典型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具备制定简单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工序卡的能力3阶台轴的工艺设计、编程和加工1.掌握阶台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加工工艺特点和工艺性能,正确分析阶台轴累零件的加工工艺2.掌握数控系统的基本指令正确编制阶台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3.能正确使用数控系统仿真软件,校验编写的零件数控加工程序,并虚拟加工零件会分析阶台轴类零件的工艺性能,能正确选择设备、刀具、夹具与切削用量,能编制数控加工工艺卡,能正确编制数控程序能分析阶台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特殊加工要求、理解加工技术要求,具备加工阶台类零件的能力4含圆弧曲面零件的工艺设计、编程与加工1.了解圆弧切点坐标计算方法2.理解和应用圆弧插补指令和刀尖圆弧半径补偿指令3.掌握复合指令的适用范围及编程规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其指令的编程技巧分别采用一般指令编程和复合循环指令编程来完成此类零件的编程与实训加工5螺纹轴的加工工艺设计、编程与加工1.掌握含圆柱面、圆锥面、沟槽和螺纹要素复杂轴类零件结构特点和工艺特点,正确分析此类零件的加工工艺2.掌握数控车削加工螺纹的工艺知识和编程指令3.掌握复合循环指令编程格式与应用巩固数控车一般指令的使用方法,能正确使用数控系统的螺纹加工指令编制含螺纹结构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并完成零件的加工采用复合循环指令和螺纹加工指令编程来完成此类零件的编程与实训加工6盘套零件的工艺设计、编程与加工1.掌握盘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和加工工艺特点,正确分析盘类零件的加工工艺2.掌握盘类零件的工艺编制方法3.掌握数控系统端面车削固定循环指令、复合指令的编程格式及运用,掌握盘类零件的手工编程方法会分析盘类零件的工艺性能,能正确选择设备、刀具、夹具与切削用量,能编制数控加工工艺卡,完成盘套类零件的加工采用端面车削固定循环指令、复合指令的编程格式完成此类零件的编程与实训加工7含曲面类零件的工艺设计、编程与加工1.了解宏程序应用范围和变量的概念

2.熟悉转移和循环语句

3.掌握用户宏指令编程的方法和宏指令编程技巧通过对非圆曲线轮廓零件加工掌握用数控车床加工该类零件的主要步骤和合理工艺路径采用宏指令编程的方法完成此类零件的编程与实训加工8配合套件的工艺设计、编程与加工1.掌握配合件的车削加工方法

2.掌握尺寸精度、形状位置工差和表面粗糙度的综合控制方法,保证配合精度

3.懂得配合件的车削工艺、加工质量的分析和编程方法提高综合控制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和配合间隙的技能,能按装配图的技术要求完成套件的加工与装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加工套件零件9数控车工国家职业标准考工训练1.分析零件图样2.工艺分析3.能够综合运用所学指令对不同零件进行加工综合运用所学指令对不同零件进行编程、仿真加工及较复杂轴类零件的加工。对较复杂轴类零件进行编程、仿真加工及实际加工九、教学计划进度表课程类别序号课程名称学时数课程分配各类课程学时总学时百分比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文化基础课1数学4√2语文4√3英语2√4物理1√5计算机应用基础4√6德育11√√7体育11√√专业通用课1机械制图64√√2机械制造工艺基础4√3机械基础4√4电工与电子基础4√5切削原理与刀具选用4√6金属材料与热处理4√7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4√数控专业课1数控加工基础4√2数控加工工艺5√3数控车床4√4数控铣床4√5CAD/CAM软件应用√√选修课1心理健康2公关礼仪3企业管理4生产安全5写作6音乐十、课程执行(一)课程执行顺序课程类别序号课程名称学时数课程教学各学期周学时总学时学分一二三四五六18周18周18周18周18周20周14周4周16周2周16周2周12周6周8周10周20周公共基础课程1德育课必修职业生涯规划2822职业道德与法律3222经济政治与社会3222哲学与人生3623限选心理健康32242文化课必修语文2321544443数学2001343344英语2001343345计算机应用基础1208446体育与健康1329222227艺术(美术、音乐)302118限选物理745329任选课程1248433小计127283242118209专业技能课程10基础平台课程机械制图18013442周11金属加工与实训14892周4212机械基础9664213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1489422周14机械加工检测技术6042周小计6324142周82周102周42周15技能方向课程数控车削加工车工实训12084周CAD/CAM技术应用8054416数控车削技术训练180126周17数控车床结构与维护6042周18数控铣削加工(加工中心加工)铣工实训12084周19CAD/CAM技术应用8054420数控铣削(加工中心)技术训练180126周21数控铣床结构与维护6042周小计4402944周48周27专业任选课程社会实践活动6022周28专业技能类选修12071529小计180915顶岗实习5702919周合计183210842周82周102周86周1910周19周其他教育活动专业认识与入学教育3011周军训3011周毕业教育3011周小计9032周1周合计3194194284周292周282周286周2810周注:1.总学时3194。其中公共基础必修和限选课程(含军训)学时占比约37%;专业技能课(含顶岗实习、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占比约53%;任意选修课304学时(其中人文选修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课时比约为4:6),占比约10%。2.总学分194。学分计算办法:第1至第5学期每学期16-18学时计1学分;专业实践教学周1周计2学分;顶岗实习1周计1.5学分;军训、专业认识与入学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毕业教育等活动1周计1学分,共5学分。(二)排课说明1.顶岗实习按实际情况实施学期课程依次提前或者延迟。2.专业核心课程为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以任务或者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为了保证项目或者任务实施的连续性,排课时请4节或者6节连排。3.集中授课的课程由于班级过多可能出现倒替上课的情况,再具体安排。十一、实践教学条件配置与要求教学条件配置与要求见下表主干课程主要设备的配置要求TC1: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及加工技术数控仿真、CAD/CAM机房(40计算机设施及软件)、数控车十台(与CAD、机房网络连接),有授课区,多媒体设备。TC2:数控铣床加工工艺及加工技术数控仿真、CAD/CAM机房(40计算机设施及软件)、数控铣四台(与CAD、机房网络连接),有授课区,多媒体设备。十二、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说明(一)针对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由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的专业建设团队进行岗位分析和现场项目分析,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由以专业名师、专业骨干教师、现场专家为核心的一流“双师”专业团队典型工作任务,引入现场项目形成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由以科研骨干为核心力量的科研团队进行专业领域技术开发。全部工作为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培养零距离上岗的学生,为学生服务;通过各类项目培训企业新上岗和转岗员工,为企业服务;与企业现场人员合作,开发融纸质教材、电子教材、网络教材为一体的特色教材,为工业制造、装备行业提供在线资源,为周边地区院校提供丰富的教材资源,为行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二)课程体系特色本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成职业特色鲜明、行业特色突出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团队与用人企业合作,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构建工学结合专业课程体系;产学结合,将专业最新技术和工业控制最新设备、产品、技术等通过实际项目或案例引入实训教学环节中;工学结合,依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共同培养专业人才。专业团队在充分调研和企业专家研讨的基础上,确定专业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将之划分为行动领域,在转换成能够在校内学习的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将真实工作任务或项目转换为学习情境,将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融入学习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培养方案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在满足企业对于数控技术应用人才需求的前提下,将不断加深校企合作,分析企业岗位需求,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四)采用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本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教学中,每一个项目或任务采用的宏观教学法都是引导文法(又称六步教学法),即通过书面文体(引导文),引导学生完成实际工作过程固有的六个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引导文法的具体做法是:教师通过下发的引导文,一步步引导着学生完成工作过程,就像教师拉着学生的手。在每一步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的任务与扮演的角色见下表。引导文法中教师与学生的任务与角色步骤教师的任务与角色学生的任务与角色资讯为整个项目的实施做准备,将所有信息交给学生。主动地位接受工作任务,获取完成任务所需信息,针对存在的疑惑提问计划回答学生的问题,当学生的计划不可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作出新的可行性计划。起决定作用学生对自己的行动进行计划,为了完成工作任务,第一步要做什么,第二步要做什么?主动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