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物质的组成(拓展培优)_第1页
3.3 物质的组成(拓展培优)_第2页
3.3 物质的组成(拓展培优)_第3页
3.3 物质的组成(拓展培优)_第4页
3.3 物质的组成(拓展培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学而优教有方参考答案:1.(1)温度(2)溶液变为蓝色(3)

15:22

284

大于(4)②①③(5)B【分析】(1)从文章“是不是高温下破坏了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中可知,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温度。(2)从文章“加入淀粉碘化钾后,青蒿素溶液变为蓝色”,可知实验现象是溶液变为蓝色。(3)青蒿素(C15H22O5)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5:22。双青蒿素(C15H24O5)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24+16×5=284。从分子式可知,每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氧元素的质量相同,双青蒿素分子的质量更大(每个双青蒿素分子比每个青蒿素分子多2个氢原子),所以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双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4)从文章可知,第一步为分离提纯,然后是确定结构,最后是人工合成。故填:②①③。(5)A、确定了青蒿素的组成元素,并不能因此确定青蒿素的化学式,错误。B、从文中“最终确定了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可知,正确。C、从“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资源是有限的,接下来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过人工合成制成药物。”可知,除了从自然界中获取,还可以人工合成。错误。故选B。2.

化学

色差值越大清洗效果越好

在25℃、浸泡5分钟时,84消毒液浓度在0.5%~1.0%之间时,浓度越大去除污斑效果越好,浓度在1.0%~2.5%之间时,浓度对去除污斑效果影响不大

ABC【详解】(1)根据“蓝黑墨水斑用水或有机溶剂难以去除,在修复档案时,多采用氧化方法进行处理,利用氧化性较强的化学药品对污斑色素进行氧化,强行破坏有机色素的发色团,使之变为无色,从而使蓝黑墨水斑得以去除”可知,利用氧化法去除蓝黑墨水污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2)NaClO中氯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3)分析表1,可以得到清洗效果与色差值之间的关系为色差值越大清洗效果越好;(4)由图1可知,去除蓝黑墨水污斑效果与84消毒液浓度的关系是在25℃、浸泡5分钟时,84消毒液浓度在0.5%~1.0%之间时,浓度越大去除污斑效果越好,浓度在1.0%~2.5%之间时,浓度对去除污斑效果影响不大;(5)A根据“过高浓度的84消毒液可能对纸张造成破坏,加速纸张性能的下降”可知,高浓度的84消毒液可能对纸张造成破坏,故A正确;B根据“蓝黑墨水斑经低浓度的84消毒液氧化去污后再经2次水洗,基本检测不出氧化剂残留,短期内对纸张性能的影响较小”可知,用84消毒液浸泡后,应进行水洗,故B正确;C根据图2可知,60℃时,用0.5%的84消毒液浸泡5min后,没有达到好的清洗效果,故C正确。故选ABC。【点睛】本题通过除档案上的污斑的知识简介,考查了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获取有用信息,并结合已有的知识,理解信息。3.

4

混合物

无色、易挥发、沸点为-51.6℃、凝固点为-155℃(答出其中的一点即可)

R22含氯元素,在紫外线照射下,含Cl元素的氟里昂会产生氯自由基,将臭氧(O3)催化转化变成氧气,从而破坏臭氧层

B【详解】(1)R22型制冷剂由C、H、Cl、F4种元素组成。(2)R410A制冷剂由CH2F2和C2HF5两种物质组成,因此属于混合物。(3)由题目信息可知:R410A制冷剂外观无色,不浑浊,易挥发,沸点为-51.6℃、凝固点为-155℃。(4)在紫外线照射下,含Cl元素的氟里昂会产生氯自由基,将臭氧(O3)催化转化变成氧气,从而破坏臭氧层,而R22型制冷剂中含有Cl元素,ODP值为0.05,会破坏臭氧层,因此需要淘汰选择更合适的制冷剂。(5)A、根据图2单位容积制冷量与蒸发温度的关系可得出,相同的蒸发温度时,R410A的制冷效果比R22要好,选项正确。B、在紫外线照射下,含Cl元素的氟里昂会产生氯自由基,将臭氧(O3)催化转化变成氧气,从而破坏臭氧层,有些氟里昂会产生较大的温室效应,因此选项错误。C、ODP是臭氧层破坏潜能值,GWP是全球变暖潜能值,当潜能值越小,说明其性能越好,所以未来制冷剂的选择ODP值最好为0,GWP值应尽量小,选项正确。D、根据图1可知,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1990~2017)中,R410A专利申请量中国数量为57,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处于第三位,选项正确。故答案选B。【点睛】正确获取题中的信息是解题关键。4.(1)

S8

2

Ca3(PO4)2(2)CD(3)

BC

【详解】(1)①由8个硫原子构成的硫分子就是在硫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加上数字8,则表示为S8。②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碳酸根离子表示为2。③磷酸钠的化学式为Na3PO4,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设磷酸根离子的化合价为x,,,磷酸根离子的化合价为-3价,钙元素显+2价,则磷酸钙的化学式为Ca3(PO4)2。(2)A、铜由铜原子构成,故A不正确;

B、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故B不正确;

C、足球烯(C60)由C60分子构成,故C正确;

D、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故D正确。故选CD。(3)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氮气。①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是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也属于化合物,故选BC。②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1)

+4价

50%(2)2H2S+3O22H2O+2SO2(3)

蓝紫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4)AC【解析】(1)由图可知,表示二氧化硫分子,二氧化硫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由二氧化硫的分子模型图可知,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填+4价;二氧化硫分子的符号为SO2,其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100%=50%,故填50%。(2)由图可知,上述反应是硫化氢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硫,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H2S+3O22H2O+2SO2。(3)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填蓝紫色、有刺激性气味的。(4)A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68+100+1=x+y+z,即x+y+z=169,选项正确;B

由化学方程式:2H2S+3O22H2O+2SO2可知,反应中硫化氢、氧气、水和二氧化硫的质量比为68:96:36:128,则x=100−96=4,y=1+36=37,z=128,则y+z=37+128=165,选项错误;C

由B可知,x=4,z=128,则(100﹣x):z=(100−4):128=3:4,选项正确;D

由B可知,x=4,y=37,则(100﹣x):(y﹣1)=(100−4):(37−1)=8:3,选项错误,故填AC。6.(1)质子数##核电荷数(2)金属(3)最外层电子数(4)NaCl(5)D【分析】(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故填:质子数或核电荷数。(2)原子序数为3的元素属于锂元素,该元素的名称是锂,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填:金属。(3)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易得电子,少于4易失去电子,所以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氮原子和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5,氮元素和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故填:最外层电子数。(4)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是钠元素,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为氯元素,组成的物质是氯化钠,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依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所以其化学式是NaCl,故填:NaCl。(5)A粒子的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属于氯离子;B粒子的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12,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镁原子;C粒子的质子数为8,核外电子数为10,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属于氧离子;D粒子的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0,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属于钠离子,所以表示金属离子的是D,故填:D。7.(1)

Al2(SO4)3(2)

7:16

D

2NO2+4CO4CO2+N2

2n

c【详解】(1)①2O表示两个氧原子;②2O2表示两个氧分子;③Al3+表示一个铝离子;④SO42−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由③和④两种微粒构成的化合物是硫酸铝,其化学式为Al2(SO4)3,故填:②;Al2(SO4)3;(2)①由图示可知,A为NO2,A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2)=7:16,故填:7:16;②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图示可知,四种物质分别四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其中属于单质的是氮气,故填:D;③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4CO4CO2+N2,故填:2NO2+4CO4CO2+N2;④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一氧化碳(B)与二氧化碳(C)分子个数比为4:4=1:1,若有n个B分子参与反应,生成含有氧原子C的分子个数也应为n个,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则生成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总数为2n个,故填:2n;⑤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种类,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也不变;故选c。8.(1)B(2)

失去

Mg2+(3)

其原子核外均有两个电子层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4)

1:2

(5)SrBr2【解析】(1)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故选:B;(2)表中①处对应的元素是镁元素,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反应中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其符号为:Mg2+;(3)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B、C、N三种元素在同一周期是因为其原子核外均有两个电子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关系最大,Na和Al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4)8号元素是氧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一种用于灭火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该气体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Sr最外层电子数是2,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在化合物中化合价是+2,溴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7,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在化合物中化合价是-1,,Sr和Br可形成化合物化学式是SrBr2。9.(1)

试管

集气瓶(2)

AD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带火星的小木条(3)可以控制反应速率(4)②(5)

3

15:2

32%【分析】(1)仪器a是试管,b是集气瓶。(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需要加热,所以选择A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所以收集装置选择D。故填AD。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氧气。(3)C装置可以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液体流速,从而控制反应速率。(4)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先集中在上部,所以从②进入。(5)①丙烯酸乙酯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②丙烯酸乙酯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5):(1×8)=15:2。③丙烯酸乙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点睛】10.(1)酒精灯(2)

氧气密度大于空气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满了(3)

先从水中取出导管,然后再熄灭酒精灯(4)CD(5)BC(6)

尿素是由碳、氧、氮、氢元素组成的

1:4

23【解析】(1)编号为①的仪器名称酒精灯。(2)用装置D收集氧气的依据是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氧气具有助燃性,用这种方法收集气,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满了。(3)实验室用B、F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为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和氧气和二氧化锰,;实验结束时的操作是先从水中取出导管,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4)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Na2SO3)固体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SO2,反应为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选择C;二氧化硫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收集装置选择向上排空气法装置D。(5)A.氧气应该长进短出,A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错误;B.该装置可通过气泡速率来观察氧气输出快慢,正确;C.该装置可通过气泡产生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正确;D.该装置不能检验盛放氧气的钢瓶是否漏气,错误。故选BC。(6)①由化学式可知,尿素是由碳、氧、氮、氢元素组成的。②尿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16=1:4。③由图示可知含氮量为46%,则每袋该化肥中氮元素质量为50kg×46%=23kg。11.

人工

12×5+1×12+16×5

600

人工甜味剂摄入过多会刺激脑部增加人体的饥饿感,使人体从其他渠道摄入更多的糖分

AC【详解】(1)由资料可知阿斯巴甜属于人工甜味剂;(2)木糖醇(C5H12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