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嘉庚式建筑_第1页
中外建筑史:嘉庚式建筑_第2页
中外建筑史:嘉庚式建筑_第3页
中外建筑史:嘉庚式建筑_第4页
中外建筑史:嘉庚式建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嘉庚式建筑一、厦门大学早期建筑二、集美学村陈嘉庚创办的校园建筑群分为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两片。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陈嘉庚出生于厦门集美,17岁随父亲到新加坡学习经商,先后从事米业、黄梨及橡胶业经营,因其勤奋刻苦、经营有方,经过20多年苦心经营,便发展成南洋各埠声名显赫的大实业家。1893年陈嘉庚第一次回故乡,即出资2000元开办“惕斋学塾”,这是陈嘉庚捐资兴学的开端。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陈嘉庚怀抱“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爱国信念,于1912年回到家乡开始其兴学报国艰难历程。1913年,陈嘉庚在集美大社填塘造地,建起第一批校舍,创办了集美小学。从1916年至1927年十余年间,陈嘉庚的实业得到巨大发展,也为学校建设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其间,陈嘉庚在集美和厦门岛又相继创办了集美女子小学、集美师范、集美中学、集美幼稚园、集美水产科、集美商科、厦门大学、集美女子师范、集美农林部、集美国学专门部、集美幼稚师范、集美乡村师范等校,至1933年陈嘉庚兴学20周年时,共完成各类校舍建筑及其它配套设施近60座。其完善的学科设置,优良的教学条件,以及名师的云集掌教,使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成为享誉中国南部乃至东南亚各国著名学府。厦门大学集美学村集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延平楼陈嘉庚创办的校园建筑群从建筑发展和建筑形式的演变,可初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13—1916年早期阶段。这一时间,校舍的建筑图纸完全从新加坡带回,建筑形式基本承袭了南洋殖民地及西方古典主义的建筑形式。二是1916年至1927年的扩大发展阶段。建设资金雄厚+早期校舍建筑经验的积累——建筑选址及建筑布局。在校园规划上,陈嘉庚善于利用环境突出建筑的气势,重视组团布局。在建筑形式上,出现了中式屋顶与西式屋身相结合的中西合璧式。三是1950年至1960年的嘉庚风格建筑最后定型阶段。这一时期,校舍规划及布局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形成建筑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在建筑形式上,中式的大屋顶与西洋式屋身组合的建筑形式成为嘉庚建筑的基本特征。将西方实用建筑形式与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和营造技法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在单体建筑上形成了西式屋身和中式屋顶相结合的建筑形式,人称“穿西装,戴斗笠”的嘉庚式建筑。在组群布局中,必以中式大屋顶建筑为中心建筑,西式屋顶为辅助建筑,中心建筑较辅助建筑体量高大、气势宏伟。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先生曾评价说“具有厦门地方性的陈嘉庚风格建筑,在近代建筑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陈嘉庚先生的思想与艺术境界是乡与国,乡情国思跃然于其建筑物上”。陈嘉庚创办的校园建筑是中国近现代校园建筑的典范和奇葩。集美学村建筑群集美学村坐落于厦门市集美区东南海滨,集美是一个三面环海的半岛,与厦门岛隔海相望。集美学村建筑群包括尚忠楼群、允恭楼群、南侨楼群、南薰楼群等17幢建筑。一、尚忠楼群

(一)文物简介尚忠楼群坐落于集美集岑路1号,该楼群包括尚忠楼、诵诗楼和敦书楼。尚忠楼居中,敦书楼和诵诗楼分立左右两侧,呈半合围式。尚忠楼:建成于1921年2月,时为集美女子中学教学楼。抗战期间,被日军飞机轰炸受损。1946年修复后为集美高级商科学校教学楼,1949年集美解放前夕该楼再次遭受国民党炮击损坏,1951年再次修复,现为集美大学财经学院学生宿舍。

1.该楼坐北朝南,主体3层,中部门楼为4层,建筑面积3141平方米。2.平面呈前廊式布局,建筑外墙以红色清水砖为主,花岗岩作装饰镶砌,内部为砖木结构。屋顶为西式双坡顶,外廊部为平顶,屋面铺红色机平瓦。3.门楼、山花、拱券、栏杆及窗套装为西式装饰。注释:门楼:1.城门上的楼。古代供了望、射敌用。2.指观阙上的楼。3.大门上边牌楼式的顶。门楼是一户人家贫富的象征,所谓“门第等次”即为此意,故名门豪宅的门楼建筑特别考究。门楼顶部结构和筑法类似房屋,门框和门扇装在中间,门扇外面置铁或铜制的门环。门楼顶部有挑檐式建筑,门楣上有双面砖雕,一般刻有“紫气东来”、“竹苞松茂”的匾额。有些豪门大宅在大门左右各放一对石狮子或一对石鼓。山墙——俗称外横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叫横墙,横向外墙一般称为山墙。(人字形)古代建筑一般都有山墙,它的作用主要是与邻居的住宅隔开和防火。有谚语说“山墙扒门必定伤人”:这是因为我国传统房子的主梁搭在山墙上的,而山墙常是承重墙,如果在墙上开门会使墙的承重能力下降,主梁有跌落的危险。诵诗楼1.该楼坐西朝东,中部门楼及南翼3层,北翼为2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2707平方米。2.平面呈前廊式布局,南北两翼为拱券廊,门楼一、二层为圆拱和尖拱相结合的西式券廊,三层为中式传统柱廊。3.门楼屋顶为双翘脊重檐歇山顶,脊尾呈燕尾式,屋面铺绿色玻璃瓦。两翼屋顶为双坡顶,外廊为平顶,屋面铺红色机平瓦。4.门楼屋檐及山墙装饰闽南传统木雕垂花及灰雕泥塑,柱头、拱券及栏杆则为西式装饰。敦书楼:集美大学财经学院学生宿舍。二、允恭楼群(一)文物简介允恭楼群坐落于集美嘉庚路1号,该楼群包括即温楼、允恭楼、崇俭楼和克让楼。该楼群建于一山冈上,沿山势基本呈“一”字形排列,山冈下为学校体育场。即温楼:现为集美大学航海学院教学楼允恭楼

1.该楼坐西朝东,砖石结构,共4层,建筑面积3739平方米。

2.平面呈前廊式布局。一至三楼中部为外突半圆形敞廊,由6根罗马柱承托。一、二楼为拱券廊,三、四楼为方形廊。

3.屋顶为平顶,红砖铺面。

4.外墙以粉白色为主色调,柱头、窗楣及栏杆作巴洛克式装饰。

崇俭楼: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学生宿舍该楼坐西朝东,系双角楼式砖木结构楼房,共3层,建筑面积1364平方米。现面呈前廊式布局,门楼、角楼及三层长廊为拱券廊。屋顶为三翘脊硬山顶,脊尾呈燕尾式,屋面铺绿色玻璃瓦,角楼屋顶为平顶,红砖铺面。主体以红色清水砖墙承重,花岗岩作装饰镶砌。角楼以粉白色为主色调。角楼、门楼、柱式和栏杆等均作西式装饰。克让楼

该楼坐西朝东,共3层,建筑面积1749平方米。

1.平面呈前廊式布局,东面设六角形过廊。外墙为砖石砌筑,内部为砖木结构。

双坡西式屋顶,屋面铺红色机平瓦。

2.山墙、栏杆作西式装饰,角柱作“出砖入石”装饰。三、南侨楼群(一)文物简介南侨楼群坐落于集美嘉庚路8号,该楼群包括南侨十三、南侨十四、南侨十五及南侨十六,于1954年至1959年间相继落成。解放初,陈嘉庚先生为解决大批华侨学生回国求学的困难,创办了集美华侨初习学校。1999年该校改称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现为国内专门培养海外华人华侨学习汉语的学校。南侨楼群南侨楼群:共4幢建筑,均坐北朝南,依地形而建,基本呈“一”字形排列。大部分为4层,局部5层,砖石木混合结构。外墙以花岗岩条石砌筑,红色清水红砖作镶砌装饰。平面呈拱券前廊及双角楼式布局,屋顶为西式双坡顶,屋面铺红色机平瓦。山花采用建国后常用的齿轮、麦穗、五角星等图案,窗套装饰细腻,角柱作“出砖入石”装饰。南侨十三至十六的建筑面积分别为3980、2760、2125和6093平方米。四、南薰楼群(一)文物简介南薰楼群坐落于集美鳌园路19号和27号,包括延平楼、南薰楼、黎明楼和道南楼,主体建筑为南董楼和道南楼。延平楼延平楼:建于1922年9月,时为集美小学教学楼。抗战期间,被日军飞机轰炸倒塌,1953年按原样修复,现为集美中学教学楼。该楼坐北朝南,中部4层,两翼3层,建筑面积2976平方米。砖石木结构,局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呈双角楼、前廊式布局,建筑外墙以条石为基础,红色清水砖墙承重,花岗岩块石作装饰镶砌。楼面除2、3层中部外廊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外,其余均为木板楼面。屋顶中部为单檐歇山顶,翼楼和角楼均为双翘脊硬山顶。屋面铺绿色硫璃瓦。角柱作“出砖入石”装饰。拱券、栏杆及窗套作西式装饰。2003年维修时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仍保持原有的红色清水砖及花岗岩石砌作。南薰楼南薰楼:建于1956年,时为集美财经学校教学楼,现为集美中学教学楼。该楼坐北朝南,主楼16层,翼楼5层(局部6层),花岗岩与混凝土结构,总体造型为西洋塔楼式建筑,类似西欧19世纪的巴洛克式建筑。平面呈“个”状,两翼设前廊。主楼面宽19.24米,高54米,总建筑面积8105平方米,是集美学村最高的建筑。该楼为花岗岩条石基础,承重墙为花岗岩石砌筑,红色清水砖作装饰镶砌。主楼设穹隆顶钟亭,东、西角楼设重檐攒尖亭,翼楼为歇山顶。屋面铺绿色硫璃瓦有少量红色机平瓦。柱头、屋檐装饰细腻。2003年至2004年进行加固维修。黎明楼黎明楼:建于1958年,时为集美财经学校教学楼,现为集美中学教学楼。该楼坐北朝南,依地形而建,中部6层,其余4至5层,砖石木混合结构,总建筑面积2420平方米。平面呈双角楼、前廊式布局,第3层为拱券廊。勒脚下为花岗岩条石砌筑,主楼承重墙为红色清水砖砌筑,花岗岩石作装饰镶砌。角楼承重墙为花岗岩条石砌筑,红色清水砖作装饰镶砌。楼面视承重分别采用竹筋混凝土板和钢筋混凝土板。屋顶中部为单檐歇山顶,上铺绿色琉璃瓦,屋檐下有大斗拱装饰。两翼及角楼为双坡顶,上铺红色机平瓦。2003年进行加固维修,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道南楼道南楼:系陈嘉庚生前亲自规划和设计的代表性建筑,1964年建成,时为集美财经学校教学楼,现为集美中学教学楼。该楼坐北朝南,由9座连体建筑一字排列,总面宽176米,进深18米,总建筑面积15566平方米,砖石木混合结构。中部主楼高7层,两翼分别为5层和6层共4组建筑相间排列,其中4座5层建筑设前外廊。9座建筑均以花岗岩条石为基础,承重墙为块石和红砖混合砌筑。楼面视承重分别采用竹筋混凝土板和钢筋现浇混凝土板。屋架为木屋架,中部主楼为燕尾脊重檐歇山顶,两翼为燕尾脊单檐歇山顶。9个中式大屋顶采用红、绿瓦相间铺设,其中5个以绿色琉璃瓦铺设,屋檐下置大斗拱,其余4个屋面铺红色机平瓦。由于白蚁蚀食,1991年屋架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2003年进行了加固性维修。该楼是嘉庚建筑中的精品之作。一、群贤楼(一)文物简介群贤楼群包括映雪楼、同安楼、群贤楼、集美楼、囊萤楼5幢建筑。群贤楼群兴建于1921年5月,1922年底竣工,这是厦门大学的首批校舍。群贤楼群动工兴建时,为了表达陈嘉庚自己教育兴国的决心,特地选择5月9日(即国耻纪念日)作为校舍奠基日。校舍落成后陈嘉庚将1号及5号楼分别命名为“映雪楼”和“囊萤楼”。“映雪”、“囊萤”二语,出自古人孙康、车胤不畏贫困、勤奋好学的典故。2号及4号楼,陈嘉庚则以“同安”和“集美”两地名命名,表达了嘉庚先生为振兴家乡、办好国民教育的决心。中间主楼落成时,有人建议取名为“嘉庚楼”,当即被嘉庚否定。又有人建议以“敬贤”(嘉庚之弟名)命名,陈嘉庚经过一番思考后,改“敬贤”为“群贤”,取“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之意。时群贤楼、同安楼和集美楼为教学楼,映雪楼和囊萤楼为学生宿舍楼。1938年5月至1945年8月,厦门沦陷期间,厦门大学成为日寇军营,校舍受到极大破坏。1946年厦大复校后,对群贤楼群等进行了修缮。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再次维修。映雪囊萤同安楼集美楼群贤楼该楼群呈“一”字形排列,坐北朝南,砖石木结构。映雪楼和囊萤楼为三层建筑,建筑面积均为2316平方米,平面均呈双角楼内廊式布局。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楼面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双坡西式屋顶,屋顶铺红色机平瓦。山墙开尖拱形窗,三楼设前廊,8根西式圆柱承托屋檐。两楼3楼中亭亭楣上分别镌有陈嘉庚和陈敬贤手题的“映雪”、“囊萤”两字。集美楼和同安楼为二层建筑,建筑面积分别为1062平方米和1096平方米。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楼面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平面呈前廊式布局,一楼为拱形廊,二楼为方形廊,廊中间装饰西式顶檐柱。屋顶为双翘脊歇山顶,脊尾呈燕尾式。屋面铺红色机平瓦。同安楼和集美楼的楼名分别为时任厦门道道尹的陈培锟和原思明县县长来玉林手书。群贤楼平面呈“T”字形,建筑面积2593平方米。前廊式布局,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楼面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中部屋顶为双翘脊重檐歇山顶,两翼为双翘脊歇山顶,脊尾呈燕尾式。屋面铺红色机平瓦。山墙及屋檐下有闽南传统的灰雕泥塑及木雕垂花装饰。“群贤”楼名为时任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手书。各楼之间以双坡顶木廊相连。二、芙蓉楼群(一)文物简介芙蓉楼群由芙蓉一、二、三、四和博学楼组成,除博学楼建于1923年外,其余建于1951年至1954年。博学楼初建时为教职工宿舍,1953年在此建成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芙蓉一、二、三、四号楼为学生宿舍。芙蓉楼群基本呈半环状布局。芙蓉一、二、三、四号楼平面呈双角楼前廊式布局,一、四号楼3层建筑,二、三号楼主体3层、局部4层。砖石木结构,楼面均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芙蓉一、二、三号楼墙体以红色清水砖砌筑、花岗岩作装饰镶砌。芙蓉一层顶主体为硬山顶,角楼为歇山顶。芙蓉二、芙蓉三门楼及角楼屋顶为歇山顶,两翼为硬山顶。脊尾呈燕尾式,屋面均铺绿色琉璃瓦。角柱作“出砖入石”装饰。拱券、栏杆及窗套均为西式装饰。三座楼的建筑面积分别为6045平方米、4820平方米和4120平方米。芙蓉四楼高3层,建筑面积4254平方米。墙体以花岗岩条石砌筑、红色清水砖作装饰镶砌,屋面为双坡西式屋顶,上铺红色机平瓦。拱券、栏杆及窗套均为西式装饰。博学楼高3层,建筑面积2496平方米。平面呈双角楼内廊式布局,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屋面双坡西式屋顶,上铺红色机平瓦。三、建南楼群建南楼群由成义楼、南安楼、建南大礼堂、南光楼、成智楼5幢建筑组成,建于1951年至1954年。时成义楼为生物馆,南安楼为化学馆,建南楼为学校大礼堂,南光楼为物理馆,成智楼为图书馆。2000年至2003年维修。陈嘉庚创办学校从不为自己留名,但对他人的支持和赞助,却铭记于心。李光前先生长期竭力资助厦门大学,故芙蓉楼群和建南楼群的命名多与李光前有关。李光前祖籍为福建南安芙蓉乡,故有芙蓉楼群及南安楼之名。“成义”、“成智”则以李光前的亲属名来命名。而“建南”大礼堂则是与集美学校的“福南”大礼堂相呼应,两者合起来即是“福建南部”,寓意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是福建南部教育基地。成智楼建南楼群建于一山冈上,沿山势呈半月形围合排列,南临上弦体育场,故又称上弦楼群。外轮驶入厦门海域,即可看到这组巍峨壮观的楼群。中式风格建筑建南大礼堂位居中央,其余4座西式风格建筑分列两侧。成义楼、南安楼、南光楼、成智楼4幢楼的结构和形制基本相同,均为3层建筑,平面呈内廊式布局,石木结构,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楼面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屋顶为双坡顶,面铺红色机平瓦。山墙开拱形窗,角柱作“出砖入石”装饰。4幢楼的建筑面积分别为5710平方米、4614平方米、4518平方米和3848平方米。建南大礼堂前部为门楼,后部为礼堂主体,石木结构。门楼共4层,建筑面积5578平方米。屋顶为双翘脊重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