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九年级毕业生历史适应性预测卷(八)(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九年级毕业生历史适应性预测卷(八)(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九年级毕业生历史适应性预测卷(八)(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九年级毕业生历史适应性预测卷(八)(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九年级毕业生历史适应性预测卷(八)(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4届毕业生历史适应性预测卷(八)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某学习小组开展“稻作农业起源及水稻演化历史”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小华负责收集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这一部分的资料。他可以去考察()A.玉蟾岩遗址B.城头山遗址C.彭头山遗址D.高庙遗址2.《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出现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人民南迁B.南方条件优越C.对外交往发达D.民族交融加强3.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都城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叹:“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洛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A.北方地区经济发达B.孝文帝改革C.西晋的统一D.苻坚改革4.行书是介于草书、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书写流畅,不像草书那样难认,也不像楷书那样端庄。观察如图,可知行书的特征之一是()“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A.字形方扁,严实厚重B.简练明快,势巧形密C.纵意奔放,张扬跳跃D.棱角分明,骨力遒劲5.以下为中国古代从秦到清疆域的变化,该变化体现了()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B.中华民族多元一体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和强化D.中国版图不断扩大6.“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这种说法的原因不包括()A.作战双方没有变化B.性质一样C.原因一脉相承D.结果大同小异7.如表所示,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了()时间1894年1900年列强在华设厂总数80家933家A.《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8.1895年4月,德国驻日公使接到国内电讯:“现在日本的和平条件……损害欧洲和德国的利益,虽然后者的范围尚小。因此,我们现在不得不抗争……日本必须让步,因为对三国(法、德、俄)斗争是没有希望的。”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后()A.列强清除了日本在华势力B.日本遭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C.中华民族面临深重危机D.德国占据大片中国领土9.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到,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这表明孙中山()A.提倡发展社会主义B.关注民生问题C.明确反对帝国主义D.主张民主共和10.如图图片最合适的主题是()孙中山就任中华国临时大总统清帝退位诏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B.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C.中华民国的创建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也应负部分责任。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在民国初期起了主要作用,但他们却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学习到的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材料评述的是辛亥革命的()A.发生的背景B.失败的原因C.建立的制度D.产生的影响12.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护国运动②“二次革命”③袁世凯称帝④宋教仁遇刺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④②③①D.②④①③13.在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按照党的章程和革命需要,党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推动了中国从昨天走向今天、从今天走向未来的光明前程。中共二大最杰出的贡献在于()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确定了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C.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D.第一次提出了明确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4.在“学习党史”活动中,某班同学搜集资料,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行专题研究,制作了如下展板,这一展板的主题应是()A.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B.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C.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D.人民军队的名称沿革15.据北洋政府农商部统计,一战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00多万元;而自1914年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达1.17亿元,涉及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有()①民国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②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③官僚资本凭借权力聚敛财富④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6.亚历山大东征是一场掠夺性的战争,对亚洲文明造成了一些毁灭性的破坏,但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亚历山大帝国疆域鼎盛时期,未曾征服哪个古文明中心()A.古巴比伦文明B.古罗马文明C.古埃及文明D.古印度文明17.德国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一次。”对这段话解读正确的是()A.凯撒大帝对外扩张建立地跨欧亚非的罗马帝国B.罗马法为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的立法提供了范本C.伊斯兰教被确立为罗马国教,促进其广泛传播D.《查士丁尼法典》颁布是罗马法制建设第一步18.下图所示帝国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15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帝国正式灭亡。该帝国灭亡的自身原因是()A.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B.兼收并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C.长期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D.阿拉伯等军事势力不断进攻19.在世界古代历史上,帝国的战争与扩张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下列关于战争与扩张客观上促进文明交流的表述准确的是()A.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催生了伊斯兰教B.阿拉伯帝国的不断扩张孕育了佛教C.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D.中国的造纸术在波斯帝国扩张时传到欧洲20.目录索引是阅读书籍的方法之一、下列标题最适合作下图第五单元标题的是()第五单元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第15课

探寻新航路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A.封建时代的欧洲B.走向近代C.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21.1789年到1802年间,法国原有的土地占有结构发生变化。以诺尔省为例,贵族占有土地的比例由22%降到12%,教会从20%变为0;而农民由从30%上升到42%以上,资产阶级由16%上升到28%。据此可知,法国大革命()A.导致庄园经营方式消亡B.满足了第三等级的部分需求C.加速封建庄园经济瓦解D.确立了资本主义的共和制度22.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B.工场手工业进入鼎盛时期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D.珍妮机的广泛使用23.对于下面示意图的解读,正确的是()A.表明工业革命推动阶级矛盾的缓和B.阐明巴黎公社是工业革命的必然产物C.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D.反映了无产阶级政权成功建立的过程24.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恩格斯预言无产阶级革命必将胜利。但恩格斯在离世前的文章中又承认资本主义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表明马克思主义是()A.实践的理论B.人民的理论C.科学的理论D.发展的理论25.某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课本剧《交通的革命》,他们设计的情节中合理的是()A.福特首先制造出蒸汽机作动力的火车B.本茨建成世界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C.瓦特在电灯下仔细地绘制蒸汽机图纸D.戴姆勒创制了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26.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5%;1900年英国初等学校在校生比1870年增加了五倍;1903年,法国已婚男子和女子的文盲数量分别降至4.4%和6.3%,这主要是由于()A.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B.人口快速增长C.工业化的推动D.人口素质提高27.两次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这些变化不包括()A.城市人口急剧涌向农村B.欧洲国家推行大众教育C.妇女地位得到不断提高D.人们贫富分化日益加剧28.1932年,罗斯福竞选资金的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政治捐款,但到1936年罗斯福第二次竞选时,这一比例下降到4%。导致这一变化的新政措施最有可能的是()A.整顿银行,美元贬值B.农民减产,国家补贴C.社会救济,以工代赈D.工业复兴,劳工立法29.斯大林曾于1945年参加雅尔塔会议时说“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下面最早印证斯大林观点的是()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两极格局的终结30.学者罗志田在《复活往昔的历史想象》中说:“历史想象是一种有凭借的再创造,却不是创作;它必须从已获得的历史知识那儿下手,也只能在已知历史事实所提示的范围里驰聘……就像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所表述的那样,雪岭千秋浩浩茫茫,却依然需要一扇窗户以为其范围,否则便不成图景;反过来说,虽尺寸之窗,而千仞之心,四时之雪尽纳其间,可供挥洒的天地,也不可谓不大。”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历史想象必须依据历史事实B.历史现象一定是历史事实C.没有历史想象就没有历史事实D.历史想象和历史事实可随意联系二、非选择题(40分)31.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这是我国有关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的最早文字记载。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上记载的铁矿山达三十多处,从而使铁农具得以广泛使用。——《管子》材料二张骞出使西域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摘自万翰等编著《世界五千年》材料三(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战乱)之警(警报),区域之内,晏如(平静安宁)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卷五十四(1)根据材料一,简述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的意义。(4分)(2)材料二中所说的“商贸大道”后来被称作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条通道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4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无风尘之警”与“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有何关系?(4分)(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32.开展专题学习,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是建构历史知识结构、探究历史的方法和途径。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12分)【知识建构】图1(1)图1所示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2分)【专题归纳】图2(2)图2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3分)【自主探究】(3)要求:从以上历史事件中选择出符合专题名称的三个事件,请分别简析这些事件的历史意义并简述你对祖国统一的认识。(7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世界近代史大事记(部分)时间事件14—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15—16世纪探寻新航路16世纪早期殖民掠夺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大革命17—18世纪启蒙运动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选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14—19世纪这段时期主要的时代主题。(2分)结合所学知识,填写?处的内容并指出其标志性成就。(2分)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拟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价值观正确,8分)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4届毕业生历史适应性预测卷(八)测试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ABBAADCB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CDCBBBCC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CCDDCADBA1.【答案】B【解析】城头山遗址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城”,发现于湖南醴陵县,距今6000年,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城址。城址东墙下发现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还有配套的灌溉系统,故选B项;排除ACD项。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东晋后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南下移民与江南民众的共同努力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北方人民南迁。故选A;南方条件优越是南方自身的优势,但是北方人民没有南迁之前,江南开发得并不好,材料所述“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江南经过开发后,排除B;对外交往发达与题意不符,这是中国内部经济格局的演变,排除C;民族交融加强在题干部分显现不出来,北方人南迁指的是北方汉族人南迁,与民族交融加强无关,排除D。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人物殷阜”可知,自晋宋以来,洛阳并非荒蛮之地,而是一派繁盛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和汉化”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北方地区各民族的融洽与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故选B项;洛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北魏孝文帝改革造成的,不是北方地区经济发达造成的,排除A项;西晋统一时,洛阳是比较发达的,与题干描述南北朝不是同一时期,排除C项;苻坚改革促进了前秦的经济发展,与洛阳的重新繁荣无关,排除D项。4.【答案】B【解析】观察题干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行书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体现了行书简练明快,势巧形密的特征,故选B项;字形方扁,严实厚重不符合行书简练明快的特点,排除A项;纵意奔放,张扬跳跃是草书的特点,排除C项;柳公权的书法棱角分明,骨力遒劲与题干不符合,排除D项。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自秦朝到清朝的疆域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B、C项与材料中的疆域无关,故排除B、C项;元朝的疆域是中国古代版图最大的,清朝的疆域比元朝小,所以中国版图不断扩大这句话是错误的,故排除D项。综上故选A项。6.【答案】A【解析】据“第二次鸦片战争”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除了英国以外,还有法国参与,帮凶是美国、沙俄,即相较鸦片战争而言,第二次鸦片战争作战双方是有变化的,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都是侵略战争,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即两次战争原因是一脉相承的,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与鸦片战争相比同样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7.【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所以出现了材料中列强在华投资建厂的数量增多,故选D项;ABC条约都和材料没有关系,排除ABC项。8.【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日本割占了辽东半岛,损害了俄国和德国在华利益,因此法德俄三国联合干涉还辽,最终达成协议是由清政府出三千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列强以此为契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因此材料反映了列强对华侵略的加重,中华民族面临深重危机,故选C项;列强并未清除了日本在华势力,只是遏制,排除A项;日本遭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德国参与干涉还辽,不能得出德国占据大片中国领土,排除D项。9.【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孙中山关注“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这是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导致的社会贫富分化问题,可以表明孙中山关注民生问题,结合所学可知,无论是旧三民主义还是新三民主义,都包括民生主义,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工商业发达导致的社会贫富分化问题,无法得出孙中山提倡发展社会主义和明确反对帝国主义的结论,排除A项和C项;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2月清朝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的统治结束;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这些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有关,故选C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与“清帝退位诏书”联系并不紧密,不适合作为三幅图片的主题,排除A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孙中山就任中华国临时大总统”关系不紧密,不能作为三幅图片的主题,排除B项;孙中山就任中华国临时大总统属于国家领导人就职,不是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属于颁布国家法律文献,不是革命,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适合作为三幅图片的主题,排除D项。1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负部分责任”“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等可知,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所建立的的制度不符合中国的政治现实,对人民毫无意义,因而导致了失败,材料评述的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故选B项;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辛亥革命背景、影响的内容,排除A项、D项;题干材料中虽然提到了辛亥革命建立的制度,但主要在评述这种制度与辛亥革命失败的关系,不是评述制度本身,排除C项。12.【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护国运动是在1915—1916年,在袁世凯复辟帝制以后;②二次革命是在1913年3月,宋教仁遇刺后;③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在1915年;④宋教仁遇刺是在1913年3月;选择C项符合题意。13.【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也是中共二大最大的贡献,故选D项;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贡献,排除A项;确定与国民党合作是中共三大,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的是八七会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4.【答案】C【解析】分析题干关键信息“1927年8月,起义军使用国民革命军”“秋收起义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三湾改编后,连级单位建立党支部”“古田会议确定了党对军队领导的原则”可知,题干图示内容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建立到改编、再到党对军队领导权的确立,突出了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故选C项;国民革命运动发生于1924年至1927年,排除A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始于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的创建,排除B项;题干图示内容的重点并非人民军队名称的沿革,尤其“古田会议”没有涉及军队名称,排除D项。15.【答案】B【解析】据“1914年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达1.17亿元,涉及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首先,在中华民国创建后,就颁行了一些奖励实业发展的政策,加之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无暇东顾,加上群众性的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国货迅速崛起,洋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故而,一战期间才会出现题干所示的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即①②④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官僚资本是指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在中国的通俗名称,官僚资本凭借权力聚敛财富并未在题干中涉及,即③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包含③的选项,即排除A项、C项、D项。16.【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亚历山大帝国的相关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这个帝国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被称为“亚历山大大帝”。故B选项,古罗马文明未曾被亚历山大征服。17.【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罗马民法大全》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故选B项;对外扩张建立地跨欧亚非的罗马帝国与“第一次以武力”征服有关,排除A项;伊斯兰教不是罗马国教,说法错误,排除C项;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的是《罗马民法大全》,其涵盖《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排除D项。18.【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延续了一千余年的拜占庭帝国宣告灭亡。因此,材料所述帝国是指拜占庭帝国,拜占庭的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了自身的资源,6世纪中期后,由于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拜占庭帝国陷入混乱,最后灭亡,因此拜占庭帝国灭亡的自身原因是长期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故选C项;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导致拜占庭帝国灭亡,属于外部原因,排除A项;兼收并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有利于拜占庭帝国文化发展,不是其灭亡的原因,排除B项;拜占庭帝国灭亡的自身原因是长期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而不是阿拉伯军事势力的进攻,且阿拉伯帝国灭亡于1258年,排除D项。19.【答案】C【解析】材料要求选择表述准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立为国教,故选C项;伊斯兰教创立于7世纪,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发生在公元前4世纪,排除A项;古代印度是佛教起源地,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阿拉伯帝国的扩张是公元7世纪开始,排除B项;波斯帝国灭亡于公元前4世纪,距今为止,已知中国最早的造纸术发明是公元前3世纪,再者,造纸术是随阿拉伯帝国扩张传到欧洲的,排除D项。20.【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3、14世纪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随着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冲击了教会的陈腐说教,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商品经济的需求促使人们寻求新的航线,新航路开辟以后,各洲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欧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因此“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掠夺”归纳为一个主题应该是欧洲开始走向近代,故选B项;“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西欧庄园”“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的单元标题是封建时代的欧洲,排除A项;“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美国的独立”“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单元标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排除C项;“俄国的改革”

“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的单元标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排除D项。21.【答案】B【解析】据材料数据可知,贵族、教会土地的占比下降,农民、资产阶级占比上升,结合所学可知,法国社会分为三个等级:教士属于第一等级,掌握着精神权力,贵族属于第二等级,余下的大多数法国人属于第三等级,1789年法国爆发革命,体现了法国大革命满足了第三等级的部分需求,故选B项;“导致消亡”说法错误,与材料主旨不符,没有涉及土地生产组织形式,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不是封建庄园经济“加速瓦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经济的领域,与政治制度的确立无关,排除D项。22.【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英国对棉花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这一时期英国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到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故选C项;从1760年到1850年间,是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到完成工业革命的时间,而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排除A项;1850年,英国已确立现代工厂制度,“工场手工业进入鼎盛时期”表述错误,排除B项;世界市场对原棉数量的需求,是珍妮机等生产技术改进和发明的动力,无法据材料直接看出珍妮机的广泛使用,排除D项。23.【答案】C【解析】据示意图可知,工业革命、工人运动为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故选C项;工业革命导致贫富分化,加剧阶级矛盾,排除A项;巴黎公社的发生具有偶然性,不是工业革命的必然产物,排除B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最终失败了,排除D项。24.【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承认资本主义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知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探究认识也发生变化,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是发展的理论,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斗争,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是人民的理论,但材料没有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内容,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但题干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排除C项。25.【答案】D【解析】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因此D选项情节合理,故选D项;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AB项情节不合理,排除AB项;蒸汽机的发明早于电灯的发明,C项情节设计不合理,排除C项。26.【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所给数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27.【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工业化推动欧洲大众教育的普及,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工业革命使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女性社会地位提高,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工业革命也造成了一些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贫富分化加剧等,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罗斯福二次竞选时银行等政治捐款比例下降,可知罗斯福第一次竞选后的部分措施可能损害了银行家等人的利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及劳工立法协调了公私关系及劳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因此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选D项;整顿银行、美元贬值;农民减产、国家补贴;社会救济、以工代赈均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但与题干所述银行家与经纪人利益受损无直接关系,排除A、B、C三项。29.【答案】B【解析】据“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可知,二战结束后,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故选B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在1943年,与“1945年”不符,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与“最早印证斯大林观点”不符,排除C项;两极格局的终结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排除D项。30.【答案】A【解析】A项.题干中“它必须从已获得的历史知识那儿下手,也只能在已知历史事实所提示的范围里驰聘”说明历史想象不是创作,必须以历史事实为依据。故A项正确。B项.现象和事实并不能等同,有些现象只是表象,与事实违背。故B项错误。C项.历史事实是独立于想象之外的物质世界,不以历史想象为依附。故C项错误。D项.想象和事实之间存在的联系虽然千丝万缕,但不代表其可以随意联系,历史事实不容改动。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31.【答案】(1)意义: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促进了铁矿的开采和冶铁技术的进步,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2)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3)关系:因果关系,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4)因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国家统一的需要和促进;民族交流和交融的促进、对外开放交流、社会安定等。【解析】(1)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根据材料一“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可知,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根据材料一“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上记载的铁矿山达三十多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农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铁矿的开采和冶铁技术的进步,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2)商贸大道:根据材料二“张骞出使西域后”,结合所学可知,张骞出使西域,为开辟丝绸之路创造了条件,丝绸之路开通后,向西远到欧洲的大秦,“商贸大道”后来被称作丝绸之路;作用:根据材料

“将中国的养蚕、缫丝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我国”,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开通后,成为中外之间的重要交往通道,中外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因此,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3)关系:材料“无风尘(战乱)之警(警报)”反映的是东晋社会相对稳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反映的是江南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南北朝时,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因此是因果关系。(4)因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反映的是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丝绸之路的开通反映的是对外开放交流;江南经济的发展与江南社会相对安定有关等,因此,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国家统一的需要和促进;民族交流和交融的促进、对外开放交流、社会安定等。32.【答案】(1)中央集权制度(1分);秦朝(1分)。(2)①洋务运动(1分);②辛亥革命(1分);③新文化运动(1分)。(3)事件: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1分);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1分);达成“九二共识”(1分)。意义:“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或开辟了道路,1分);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1分);“九二共识”使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1分)。认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我们要坚定反“独”促统;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完成(符合题意,观点正确即可,1分)。【解析】(1)根据示意图中“皇帝”“太尉”“御史大夫”“郡、县”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秦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建立皇帝制度,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在地方建立郡县制,故图1是中央集权制度,这是秦朝的政治制度。(2)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到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因此①是洋务运动;②是辛亥革命;③是新文化运动。(3)根据专题名称“祖国统一”,结合专题的内容可知,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达成“九二共识”,这三个事件属于祖国统一的专题。分别简析这三件事对祖国统一的意义,“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九二共识”使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个人对祖国的认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我们要坚定反“独”促统;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完成。33.【答案】(1)时代主题: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或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言之有理(2分)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或工业革命(1分)瓦特改良蒸汽机(1分)(回答蒸汽机即可得分)(2)参考论点1: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或者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论证①: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重视现世生活;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推动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2分)论证②:17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打着理性主义的旗帜,猛烈抨击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构建了“理性王国”的蓝图,宣传自由、平等、民主。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推动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推动了近代欧洲社会的进步。(2分)结论: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每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极大地推动和加速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因此,我们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进一步思想解放,大胆创新,重视教育发展,培养创新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2分)参考观点2:制度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或先进政治制度推动社会进步;论证①: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定君主立宪制政体,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为英国资本的发展扫清障碍,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论证②: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1787年颁布的美国宪法,确立总统共和制度。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走上了资本发展的道路,为资本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