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概论试题_第1页
基础医学概论试题_第2页
基础医学概论试题_第3页
基础医学概论试题_第4页
基础医学概论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第一节基本组织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所进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自我更新过程。

2.兴奋性机体对环境中的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

3.反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内部代谢及外边活动所发生的相应改变。

4.刺激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

5.阈值也叫阈强度指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6.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为细胞外液。

7.稳态机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称为稳态,它

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8.组织是构成人体各器官的基本成分,由起源相同、类型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所组成。

9.内皮衬贴在循环管道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10.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上皮,构成腺。

11.腺以腺上皮为主所构成的器官,具有分泌的功能。

12.神经纤维由神经元长突起以及包绕在它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结构。

13.感受器是感觉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能感受刺激,传导冲动。

14.效应器运动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可支配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15.突触是存在于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靶细胞)之间具有信息传

递作用的特殊连接结构。

16.器官机体内由几种功能近似的组织有机结合起来,构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

17.系统一系列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密切联系的器官组合起来,共同完成某一方面生理功

能,构成系统。

18.体液调节指存在于血液循环或其他体液的一些化学物质对人体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

19.自身调节指内外环境改变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其本身所呈

现出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20.正反馈指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使控制部分的调控作用减弱的过程。

21.负反馈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使控制部分的调控作用加强的过程。

二、填空题

1.以解剖学姿势为准,距正中矢状面近者为内测:较远者为外测o

2.人体的基本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3.人体学常用术语中的三个轴是:矢状轴、冠状轴和垂直轴。

4.人体的解剖学方位是以解剖学姿势为标准描述的,近腹者为前,近背者为后。

5.机体的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

6.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为阈强度,阈强度愈大,兴奋性愈低,反之愈高。

7.“液态镶嵌模型学说”认为细胞膜由双层类脂分子和镶嵌在其中的蛋白质分子所组成。

8.按结构和功能上皮组织可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两大类。

9.固有结缔组织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

10.根据肌组织形态和功能的特点,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

11.神经组织是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

1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3.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将神经元分为感觉整元、运动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三类。

14.化学性突触的结构包括包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15.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绝缘的作用。

16.调节人体功能的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1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8.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

19.排尿反射是正反馈。

20.根据强度的大小,可以把刺激分为阈下刺激、阈刺激和阈上刺激。

21.解剖学术语中的“内和外”是表示与空腔瞿宣位置关系的描述。

三、单项选择题

1.用来描述空腔器官的方位术语是

A.上和下B.内和外C.内侧和外侧D.浅和深E.近和远

2.躯体上两点中,近正中矢状面的一点为

A.里B.外C.内侧D.外侧D.远侧

3.有“细胞供能站”之称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B.核糖体C.溶酶体D.细胞核E.内质网

4.不属于反射弧的结构是

A.感受器B.受体C.传入神经D.传出神经E.效应器

5.下列关于刺激与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受到刺激后必然引起反应B.组织一旦发生反应就出现兴奋活动

C.只有阈刺激会引起组织产生兴奋D.抑制也是组织发生反应的一种形式

E.以上说法均不对

6.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B.分娩C.血液凝固D.减压反射E.排便反射

7.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降时,脑血管可相应的收缩或舒张保持脑血流量相对稳定属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正反馈调节E.负反馈调节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B.反应C.正反馈D.负反馈E.兴奋

9.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指标是

A.刺激的频率B.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C.刺激的时间D.阈强度E.阈刺激

10.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物质是

A.Na+B.Ca"C.Cl-D.Mg"E.Fe2+

1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B.组织液C细胞外液D.血浆E.脑脊液

12.机体调节的最主要方式是

A.自身调节B.神经调节C.体液调节D.条件反射E.反馈调节

13.具有预见性的调节方式是

A.自身调节B.神经调节C.体液调节D条件反射E.反馈调节

14.作用广泛而持久的调节方式是

A.自身调节B.神经调节C.体液调节D.条件反射E.反馈调节

15.只能在局部发挥作用调节方式建

A.自身调节B.神经调节C.体液调节D.条件反射E.反馈调节

16.刺激的阈值指的是

A.能引起细织发生反应的最短作用时间B.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适作用时间

C.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D.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适刺激强度

E.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

17.下列哪一项不是上皮组织的特点

A.包括被覆上皮和腺上皮B.细胞排列紧密C.具有保护作用

D.含有丰富的血管E.细胞间质较少

18.示列哪一项不是结缔组织的特点

A.细胞形态丰富B.细胞排列疏松C.具有保护作用

D.含有丰富的血管E.细胞间质较少

19.分布于心血管腔面的是

A.内皮B.单层柱状上皮C.单层立方上皮D.间皮E.复层扁平上皮

20.分布于呼吸道的腔面的上皮是

A.单层立方上皮B.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C.内皮D.单层柱状上皮E.间皮

21.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A.脂肪B.糖类C.蛋白质D.核酸E.脂质

四、问答题

1.何谓内环境及稳态,有何生理意义?(5分)

答: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为细胞外液。(2分)

机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称为稳态,(2分)

意义:它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1分)

2.简述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4分)

答: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1分)

细胞排列有极性(1分)

无血管分布,富含神经末梢;(1分)

再生能力强。(1分)

3.简述结缔组织的分类。(4分)

答:分四类: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各1分)

4.什么是突触,化学性突触的基本结构包括?(4分)

答: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的特殊连接结构。(2分)

化学性突触,其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组成。(2分)

5.人体功能调节方式有那几些?各有何特点?(6分)

答:神经调节(1分)反应迅速、准确,作用局限而短暂(1分)

体液调节(1分)反应速度较慢,作用广泛而持久(1分)

自身调节(1分)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1分)

第二章第二节运动系统

一、名词解释

1.骨连结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结构。

2.关节又称间接连结,是骨与骨之间借膜性结缔组织囊形成的连接结构。

3.椎间盘是位于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内有髓核.

4.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凸,在体表可触及。其两侧平对第二肋,常作为计

数肋及肋间隙序数的标志。

5.鼻旁窦又称副鼻窦,是鼻腔周围的颅骨内一些与鼻腔相通的含气空腔,内衬黏膜。

6.肋弓第7〜10对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的下缘共同形成的结构,是临床上进行肝、

脾触诊的重要标志。

7.足弓:足骨借韧带、关节紧密相连,形成向上凸起的弓形,称为足弓。

8.股三角:位于股前面上部,由腹股沟韧带、长收肌和缝匠肌围成。

9.盆膈:肛提肌与覆盖在其上、下的筋膜共同构成盆膈,有直肠穿过。

10.腱膜:阔肌肌腱呈薄膜状,称为腱膜。

二、填空题

L运动系统由:量、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2.根据骨的形态,可将骨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

3.骨由量质、量膜和置髓三部分构成。

4.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5.椎体和椎弓围成的孔为推孔;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的孔为推圆孔。

6.骨髓分为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和无造血功能的黄骨髓两种。

7.肋是由肋置和肋软量两部分构成。

8.从上向下胸骨由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组成。

9.关节的辅助结构有韧重、关节盘或半月板等。

10.躯干骨包括26块椎骨、1块胸骨和12对肋。

11.有横突孔的椎骨是颈椎;椎体上有肋凹的椎骨是胸椎;棘突呈板状的椎骨是腰椎。

12.骸骨由匿置、耻骨和坐骨三块骨融合而成。

13.鼻腔外侧壁有三个骨片,自上而下依次称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

14.鼻旁窦共有4对、分别是额窦、筛窦、上颌窦和蝶窦。

15.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即凸向前的颈曲、腰曲和凸向后的胸曲、舐曲。

16.一侧胸锁乳突肌收缩使头向圆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

17.骨骼肌的辅助结构有:筋膜、滑膜囊和腱鞘。

18.膈有三个裂孔,由后向前依次是: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和腔静脉孔。

19.腹前外侧壁有三块扁肌、由浅及深分别是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20.胸骨角平对第2肋,肩胛下角平第二肋,肩胛上角平第2肋。

21.两侧骼棘最高点的连线,平对第生腰椎的棘突。

22.腹股沟管内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三、单项选择题

1.肩胛下角位置是

A.平第1肋B.平第2肋C.平第3肋D.平第7肋E平第10肋

2.胸骨角是

A.平对第2肋间隙B.平对第2肋

C.胸骨体与剑突形成的结构D.两肋弓的夹角E.平第10肋

3.重要的呼吸肌有

A.胸大肌BjgC.胸小肌D.前锯肌E.胸小肌

4.使外展肩关节的肌是可使

A.背阔肌B.三角肌C.肱二头肌D.肱三头肌E.斜方肌

5.右侧胸锁乳突肌收缩

A.头后仰B.头歪向右侧、面转向右侧

C.头歪向左侧、面转向左侧D.头歪向右侧、面转向左侧E.头前伸

6.能伸膝关节的肌是

A.缝匠肌B.臀大肌C.股四头肌D.梨状肌E.股二头肌

7.躯干骨不包括

A.尾骨B.颈椎C.胸骨D.肋E.锁骨

8.不属于间接连结的是

A.颅顶的缝B.肩关节C.肘关节D.踝关节E.腕关节

9.有关红骨髓的描述正确是

A.存在于骨的骨密质内B.不存在于椎骨内

C.存在于成人长骨的骨髓腔D.骼骨、胸骨、椎骨内终生保存红骨髓

E.不能转变为黄骨髓

10.指出下列骨不属于脑颅骨者

A.上颌骨B.蝶骨C.额骨D.筛骨E.颗骨

11.舐管麻醉的穿刺部位正对

A.能角B.舐管裂孔C.舐前孔D.舐岬E.飘后孔

12.属于长骨的是

A.肩胛骨B.胸骨C.锁骨D.尺骨E.顶骨

13.肩部最高的骨性标之志是

A.肱骨头B.锁骨C.喙突D.肩峰E.肩胛

骨上角

14.膝关节的主要运动形式是

A.内收和外展B.屈和伸C.环转运动D.旋内和旋外E.旋前和

旋后

15.全身运动最灵活的关节是

A.肩关节B.肘关节C.髓关节D.膝关节E.踝关节

16.全身最复杂的关节是

A.肩关节B.肘关节C.关节D.膝关节E.踝关节

17.人体最长的长骨是

A.肱骨B.胫骨C股骨D.腓骨E.尺骨

18.臀部肌内注射常选的部位是

A.臀部内上限1/4区B.臀部外上限1/4区

C.臀部内下限1/4区D.臀部外下限1/4区

E.臀部上1/4区

19.椎体小、横突有孔、棘突短并且分叉是

A.颈椎B.胸椎C.腰椎D.舐椎E.尾椎

20.股三角内由内向外依次排列

A.股动脉股静脉股神经B.股静脉股动脉股神经

D.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D.股动脉股神经股静脉

E.股神经精索股静脉

21.关于腹股沟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腹肌间的管道B.位于腹股沟韧带外侧半上方

C.外口称为深环D.女性有子宫主韧带通过

E.男性有精索通过

22.不属于躯干骨的是:

A.颈椎B.肋C.肩胛骨D.胸骨E尾骨

23.下述中错误的是:

A.肩关节由肱骨的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

B.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和腓骨上端构成

C.酸关节由骸骨的靛臼与股骨的股骨头构成

D.肘关节包括三组关节:即肱尺关节、肱植关节和桃尺近侧关节

E.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

四、简答题

1.何谓关节?简述关节的基本结构及辅助装置。(7分)

答:关节又称间接连结,由骨与骨之间借膜性结缔组织囊相连形成。(1分)

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3分)

关节的辅助结构包括:韧带、关节唇、关节盘或半月板等。(3分)

2.简述股三角组成及通行结构。*虬

答:股三角是由腹股沟韧带、缝匠肌及长收肌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各1分)。

股三角内,由外向内依次排列着股神经、股动脉和股静脉。(各1分)

3.列举出5个骨性标志。(5分)

答:锁骨、肩胛冈、肩胛骨上角、肩胛骨下角、肱骨内外上II、尺骨鹰嘴、梳骨茎突、骼

棘、骼前上棘、骼结节、耻骨结节、内、外踝(任一个给1分,多列举不加分)

4.试述膈肌三个裂孔的名称及通行结构。(6分)

答:膈上有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和腔静脉孔,(各1分)

分别有主动脉、食管和下腔静脉通过。(各1分)

5.简述腹股沟管的位置和穿行结构。(4分)

答: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稍上方,(2分)

管内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2分)

第二章第三节消化系统第七章第五节消化吸收

一、名词解释

1.上消化道:临床上将口腔至十二指肠的消化管称为上消化道。

2.咽峡:腭垂、两侧腭舌弓、及舌根共围成咽峡;是口腔与咽的交界处。

3.肝门:肝脏脏面有一H形的沟,横沟为肝门,是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左右肝管、淋

巴管、神经出入肝的部位。

4.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5.下消化道:空肠以下的消化道称为一消化道.

6咽淋巴环:腭扁桃体、咽扁桃体、舌扁桃体共同形成咽淋巴环,它是咽部主要的防御结构。

7.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在脐与右影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此点称为麦

氏点。

8.吸收:被消化后的小分子营养物质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10.胃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

11.肝胰壶腹括约肌:在肝胰壶腹周围有增厚的环形平滑肌,称为肝胰壶腹括约肌,它控

制胆汁和胰液的排放。

12.皱裳:在消化管的某些部位,粘膜和部分的粘膜下层共同突向管腔,形成皱嬖,它扩

大了管腔的内表面积。

13.腹膜腔:壁腹膜和脏腹膜相互移行围成的腔隙称为腹膜腔。

二、填空题

1.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2.上消化道是指从旦贬到十二指肠这段消化管。下消化道是指空肠以下的消化管。

3.咽峡是口腔一和的分界。

4.牙露于口腔的部分称牙冠..嵌于牙槽内的部分称牙根。

5.大唾液腺有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对。

6.咽经鼻咽.与鼻腔相通;经一咽鼓管与鼓室相通:经一口咽与口腔相通。

7.胃的入口贲门称;出口幽门称。

8.胃分四部.分别是贲门部、幽门部、胃底部和胃体部。

9.盲肠和结肠的特征性结构是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

10.结肠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分。

11.胆总管由肝总管、胆囊管汇合而成。肝总管由左右肝管汇合而成。

12.食管按所在部位不同可分为趋避_、胸部和腹部三部,其全长有三处生理性狭窄.其

中,第一个狭窄位于起始处,距中切牙15厘米;第二狭窄位于与主支管交叉处,距中切牙

25厘米;第三个狭窄位于穿膈肌.处,距中切牙2厘米.

13.小肠长约5-7米,从上至下分为十二指肠,空肠,③肠三段.其第一段按位置不同又

可分北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

14.阑尾的位置变化较大最常见于盲肠下位,盆位.

13.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在右骼前上棘与脐连线的鱼乜③处,此处也称麦氏点.

15.肝的机能血管是门静脉,而肝的营养血管是肝静脉.

16.胆囊位于胆囊窝,形为梨状,可分前端圆钝的胆囊底,中间的胆囊体和后端狭细的胆

囊颈,此部移行为管状,称胆囊管

17.胆囊底突出于肝前缘与腹前壁相贴,相当于十二肋与锁骨中线相交处.

18.十二指肠大乳头的顶端有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

19.胃液的主要成份包括盐酸、胃蛋白酶原和内因子、黏液。

20.腹膜形成的结构包括小酶、大网膜、韧带、系膜、陷凹等。

21.肝的上界在右锁骨中线平对第殳肋,在左锁骨中线处平对第1肋间隙。

22.进出肝门的结构有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左、右肝管、淋巴管和神经。

23.胰液中的消化酶有胰淀粉酸、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24.胃可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分。

25.维生素£可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可促进钙的吸收。

26.胃的运动形式有容受性舒张、紧张桂收缩和蠕动。

27.胃是腹膜内位器官,肝是腹膜圆位器官,胰和肾是腹膜处位器官。

28.盲肠和结肠的三个特征性结构是: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

三、单项选择题

1.属于上消化道的结构是:

A.十二指肠B.空肠C.回肠D.结肠E.盲肠

2.下消化道的起始部

A.十二指肠升部B.十二指肠空肠曲C.十二指肠球部

D.空肠末端E.回肠末端

3.关于食管的描述哪项错误

A.起始处距中切牙15c.mB.

C.全长约25c.mD.向下续于十二指肠E.向下续于胃

4.胃的分部不包括

A.贲门部B.胃底C.胃体D.角切迹E.幽门部

5.有关胃的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

A.入口为贲门.出口为幽门B.胃壁肌是平滑肌.外膜是浆膜

C.胃主要位于腹上区D.幽门前方可见幽门前静脉

E.胃溃疡及胃癌好发于胃小弯处

6.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

A.上部B.降部C.水平部D.升部E.胆总管与胰管的共同开口处

7.对小肠的描述.何者错误

A.上端接幽门B.下端续于盲肠C.分空肠、回肠两部分

D.借小肠系膜将空肠、回肠连于腹后壁E.全长约5-7米

8.具有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的消化管

A.盲肠B.直肠C.回肠D.空肠E.十二指肠

9.大肠不包括

A.回肠B.盲肠C.阑尾D.直肠E.结肠

10.肝外胆道不包括

A.肝左管B.肝右管C.胆囊管D.胰管E.肝总管

11.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B.胰尾和肝门邻近C.胰头后方有门静脉

D.其血供直接发自腹主动脉E.胰腺属于腹膜内位器官

12.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肝细胞B.肝索C肝小叶D.肝门管区E.胆小管

13.合成、分泌盐酸的是

A.主细胞B.壁细胞C.上皮细胞D.颈粘液细胞E.杯状细胞

14.激活胃蛋白酶原的物康戛

A.肠致活酶B.内因子C.盐酸D.C.A.2+E.陈

15.食物的胃排空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

A.糖类.脂肪类.蛋白质B.脂肪类.蛋白质.糖类

C.糖类.蛋白质.脂肪类D.蛋白质.糖类.脂肪类

E.蛋白质.脂肪类.糖类

16.VitB.12的吸收部位是

A.胃B.十二指肠C.空肠D.回肠E.结肠

17.胃酸的生理作用不包括

A.促进胰液.胆汁的分泌B.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C.激活胃蛋白酶原

D.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E.促进铁和钙的吸收

18.主动吸收胆薪维生素M12的部位是

A.十二指肠B.空肠C.回肠D.结肠E.盲肠

19.消化腺腺细胞分泌消化液的方式为

A.易化扩散B.单纯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作用E.胞吐

20.下列哪一离子能与胃粘液共同构成胃粘液屏障以保护胃粘膜

A.K*B.crC.HCO3-D.CA2+E.NA*

21.有关糖类的吸收.下述哪一项不正确

A.糖类是以单糖的形式吸收的B.糖的吸收是主动转运过程

C.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D.双糖也可以被直接吸收

E.与NA+的转动相偶连

22.关于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错误的是

A.支配消化器官的神经包括外来神经和内在神经

B.内在神经指分布在食管中段到直肠的壁内神经丛

C.支配消化器官的外在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其中副交感神经的影响较大

D.支配消化器官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完全拮抗的

E.支配消化器官的副交感神经主要是迷走神经

23.体温调定点位于

A.脊髓B.中脑C.延髓D.视前区-下丘脑前部E.小脑

24.运动时主要的产热组织或器官是

A.内脏B.皮肤C.脑D.心脏E.骨骼肌

25.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唾液腺分泌特点是

A.量多而酶成分也多B.量多但酶成分少C.量少.酶成分多

D.量少.酶成分也少E.唾液分泌量不变

26.临床用冰袋给病人降温是

A.辐射B.传导C.对流D.发汗E.以上说法都错

27.体温的昼夜变在错误的是

A.清晨2〜6时体温最低B.下午2〜8时体温最高

C.昼夜体温变化幅度不超过1℃D.中午12时体温最高

E.体温呈周期性变动

28.食管的第二个狭窄约距中切牙:

A.15C.mB.25c.mC.40C.D.45C.mE.50C.m

29.胃:

A.在中等充盈时,位于右季肋区B.分为胃弯,胃体和胃窦

C.角切迹将胃窦分为幽门窦和幽门管D.分为贲门部、幽门部、胃底和胃体

E.胃入口称幽门,出口称贲门

30.下列对十二肠的描述中,错者是:

A.长约25厘米B.十二指肠呈"C."形包绕胰头

C.十二指大乳头为胆总管和胰管共同开口处D.上部称为十二指肠球部

E.降部沿第1-3腰椎体右侧和右肾前面下

31.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是:

A.脐与右右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B.脐与右骼前上喊连线中,内1/3交点处

C.两侧骼前上棘连线的中点处

D.两侧骼结节连线的中,右1/3交点处

E.脐与右骼前下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32.大肠:

A.起始部为盲肠B.阑尾末端通盲肠C.结肠右曲称脾曲

D.Z状结肠起手结肠左曲E.直肠在冠状面上有髓曲和会阴曲

33.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存在于:

A.直肠B.阑尾C.大肠D.结肠E.回肠

34.高温环境下的主要散热方式是

A.辐射B.传导C.对流D.发汗E.运动

35.关于胆总管的正确描述是:

A.由左,右肝管汇合而成B.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C.是胆囊管的延续

D.开口于十二指肠上部E.为右肝管的延续

36.对于胆总管的不正确描述是:

A.走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B.下降于十二指肠与胰头之间

C.斜穿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D.与胰管汇合,形成略膨大的肝胰壶腹

E.与胰管汇合,其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

37.肝门通过物不包括:

A.肝固有动脉分支B.门静脉及其分支C.左肝管D.肝静脉E.右肝管

38.胰:

A.是人体第二大腺体B.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组成C.位于胃的后方

D.在第一~二腰椎高度横贴于腹后壁E.以上都正确

39.腭扁桃体位于

A.鼻咽B.口咽C.喉咽D.口腔E.上鼻道

40.胃溃疡的好发部位是

A.胃底部B.胃体部C.幽门窦D.幽门管E.角切迹

41.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是

A.上部B.降部C.水平部D.升部E.十二指肠乳头

42.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是

A.右熊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B.左骼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C.右骼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右1/3交点处

D.左骼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右1/3交点处

E.右骼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内1/3交点处

43.腹膜内位器官是

A.肝B.小肠C.胃D.肾E.胰

44.胰岛素是由。分泌的

A.胰岛A.细胞区胰岛B.细胞C.D.细胞

D.PP细胞E.G细胞

45.关于基础代谢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女性比男性高B.成年人比幼儿高C.老年人比年轻人高

D.正常人基础代谢率相当稳定E.年龄越大,基础代谢率越高

46.对能量代谢影响最为显著的是

A.寒冷B.高温C.肌肉运动D.精神活动E.进食

47.下列各部体温由高到低正确的是

A.直肠、腋窝、口腔B.直肠、口腔、腋窝C.口腔、腋窝、直肠

D?腋窝、直肠、口腔E.口腔、直肠、腋窝

48.安静时主要的产热组织或器官是

A.内脏B.皮肤C.脑D.心脏E.骨骼肌

49.关于体温的生理变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昼夜变动不超过B.女子排卵后体温升高C.老年人体温低于年轻人

D.儿童体温低于成年人E.新生儿体温较低

50.对机体能量代谢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肌肉活动B.环境温度C.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D.精神紧张E.进食

51.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

A.呼吸道B.消化道C.皮肤D.肾脏E.内脏

四、问答题

1.胃底腺的主要细胞及其功能?(6分)

胃底腺的主要细胞是壁细胞(1分),主细胞(1分)和颈粘液细胞(1分).

壁细胞功能是合成与分泌盐酸,盐酸有杀菌和激活蛋白酶原的作用(1分).

主细胞的功能是分泌胃蛋白酶原(1分).

颈粘液细胞分泌粘液,对胃粘膜起保护作用(1分).

2.胆汁的产生与排放途径?(6分)

胆汁是由肝细胞分泌的(1分).胆汁由肝细胞分泌进入胆小管(1分),流到左右肝管(1分),

在肝门附近左右肝管汇合成肝总管(1分),再与胆囊管合成胆总管(1分),在十二指肠降部和

胰头之间与胰管汇合形成膨大的肝胰壶腹(1分),开口于十二长大乳头。

3.试述食管的狭窄.(6分)

答:第一狭窄:食道起始处,距切牙约15cm(2分),

第二狭窄:食管与主支气管交叉处,距切牙约25cm(2分),

第三狭窄:食管穿膈肌处,距切牙约40cm.(2分)

4、为什么说小肠是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5分)

答:小肠的吸收面积大:皱裳、绒毛、微绒毛(2分)

食物在小肠中停留时间长(1分)

到达小肠时食物已经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1分)

小肠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小肠有5-7米长(1分)

5.简述胰液的成分和作用.(8分)

答:胰液中的成分除水外主要有:①碳酸氢盐:中和胃酸,为胰液提供适宜的环境。(2分)②胰

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2分)③胰脂肪酶: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2分)④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2分)

第二章第四节呼吸系统解剖第七章第四节呼吸系统功能

一、名词解释

1.上呼吸道:临床上将鼻、咽、喉称上呼吸道。

2.下呼吸道:将气管、主支气管及以下的分支称下呼吸道。

3.肺门:纵隔面的中部凹陷称肺门,是主支气管、肺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肺的部位。

4.鼻旁窦:又称副鼻窦,是鼻腔周围的颅骨内一些与鼻腔相通的含气空腔,内衬黏膜。

5.声门裂:两侧声震间的裂隙称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

6.呼吸膜: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时,须经过肺泡上皮细胞的基膜、毛细血管的基

膜与内皮等结构,把这些结构称为呼吸膜,又称气-血屏障。

7.胸膜腔负压:胸膜腔内的压力称为胸膜腔内压,由于它通常低于大气压,故称为胸膜腔

负压。

8.呼吸: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的氧和二氧化碳交换的过程,称为呼吸。

9.呼吸运动: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称呼吸运动。

10.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

11.每分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实际进入肺泡的有效通气量,称为每分肺泡通气量。

12.通气/血流比值: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值等于的84。

13.发绢:当毛细血管血液中Hb含量超过50g/L时,口唇或甲床出现浅蓝色,称为发组。

14.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引起吸气抑制或加强的反射,称肺牵张反射。

二、填空题

1.呼吸系统由咽道和肺组成。

2.左肺分二叶、右肺分三叶。

3.呼吸的三个环节是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

4.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气压差,原动力是呼吸运动。

5.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6.肺内压在呼气初可达最大,吸气初可达最小。

7.气道的非弹性阻力主要是由呼吸道的管腔半径决定的。

8.气体交换的动力是气体的分压差。

9.C02的主要运输形式是碳酸氢盐形式。

10.当CO2浓度升高时,呼吸变化为呼吸加强。

11.正常呼吸节律是脑极和延髓维持的。

12.呼吸的基本中枢是延曜。

13.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是气体扩散速度、呼吸膜、呼吸膜。

14.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气体交换效率更高。

15.喉粘膜形成两对矢状位的皱裳,即前庭嬖和声嬖。

16.喉软骨包括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

17.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

18.临床上把鼻、胭、喉称为上呼吸道,而把气管、主支气管及其分支称为下呼吸道。

19.鼻旁窦包括蝶窦、筛窦、额窦和上颌窦四对。

20.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是更口裂。

21.支气管异物多误入右侧主支气管内。

三、选择题

1.正常成人安静时每分肺通气量为

A.4-5LB.6-9LC.4-6LD.5-9E.以上都不对

2.胸膜腔内的压力是由以下哪个因素形成

A.大气压+弹性阻力B.大气压+肺回缩力

C.大气压-弹性阻力D.大气压-肺回缩力E.以上都不对

3.评价肺通气功能,下列哪个指标较好?

A.潮气量B.功能余气量C.肺活量D.时间肺活量E.以上都不对

4.下列哪项是C0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

A.形成碳酸氢盐B.物理溶解C.碳酸

D.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E.以上都不对

5.通气/血流比值的正常值是

A.0.84B.84C.8.4D.0.084E.以上都不对

6.下列哪项是产生节律性呼吸的基本中枢

A.脑桥B.中脑C.脊髓D.延髓E.以上都不对

7.肺通气的原动力是

A.呼吸运动B.肺的扩大和缩小

C.肺内压与大气间压力差D.胸内负压变化E.以上都不对

8.下列因素与胸内负压大小关系不大的是

A.密闭的胸膜腔B.呼吸运动C.肺回缩力D.大气压E.以上都不对

9.胸膜腔内负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肺回缩力B.肺泡表面张力C.气道阻力D.吸气肌收缩E.以上都不对

10.浅快呼吸的肺泡通气量减少是由于

A.潮气量减小B.无效腔气量增大

C.无效腔气量与潮气量比值增大D.呼吸频率快E.以上都不对

11.决定肺泡和血液间气体交换方向的因素是

A.呼吸膜的通透性B.膜两侧气体的溶解度

C.肺毛细血管血流方向D.膜两侧气体的分压差E.以上都不对

12.下列变化主要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的是

A.血中浓度增加B.血中CG分压升高

C.血中。2分压降低D.脑脊液中H+浓度减少E.以上都不对

13.喉软骨中唯一的一块完整的环形软骨是

A.甲状软骨B.环状软骨C.会厌软骨D.杓状软骨E.以上都不对

14.成对的喉软骨是

A.甲状软骨B.环状软骨C.会厌软骨D.杓状软骨E.以上都不对

15.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是

A.前庭裂B.声门裂C.喉口D.喉中间腔E.以上都不对

16.气管切开的部位

A.第3-5气管软骨环B.第1-3气管软骨环

C.第2-4气管软骨环D.第5-6气管软骨环E.以上都不对

17.开口位置高的鼻旁窦是

A.蝶窦B.额窦C.筛窦D.上颌窦E.以上都不对

18.胸膜腔叙述,何者错误

A.腔内呈负压B.有少量滑液C.密闭D.胸膜腔也叫胸腔E.胸膜有两个

19.下列不属于呼吸膜的是

A.毛细血管内皮B.肺泡上皮C.胸膜D.肺泡上皮基膜E.以上都不对

20.肺尖的位置是

A.高出锁骨内侧1cmB.高出锁骨内侧1-2cm

C.高出锁骨内侧2cmD.高出锁骨内侧2-3anE.以上都不对

21.肺下界在肩胛线上位于

A.第6肋B.第8肋C.第10肋D.第12肋E.以上都不对

22.左主支气管的特点是

A.细而短B.粗而短C.细而长D.粗而长E.以上都不对

23.合成并释放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细胞是

A.肺泡[型上皮细胞B.肺泡II型上皮细胞

C.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D.肺泡膈内的组织间质细胞E.以上都不对

24.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作用是

A.保护肺泡上皮细胞B.增加肺弹性阻力

C.降低气道阻力D.降低肺泡表面张力E,以上都不对

25.影响气道阻力最重要的因素是

A.气流速度B.气流形式C.呼吸道长度D.呼吸道口径E.以上都不对

四、问答题

1.呼吸系统包括那些器官?(4分)

答: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1分)肺(1分)

以及呼吸的辅助装置一胸膜和胸膜腔。(2分)

2.何谓呼吸?由哪些环节组成?其生理意义是什么?(7分)

答: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的氧和二氧化碳交换的过程,称为呼吸。(2分)

环节:①外呼吸(1分)

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1分)

③内呼吸。(1分)

意义:进行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维持机体内环境中

和ca含量的相对稳定,确保新陈代谢正常进行。(2分)

3.气管腔内的异物易坠入哪侧主支气管?为什么?(4分)

答:气管的异物易坠入右主支气管,(2分)

因为右主支气管粗短,(1分)走行较陡直。(1分)

4.简述何谓胸膜腔负压,它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其生理意义?(5分)

答:胸膜腔内的压力称为胸膜腔内压。由于它通常低于大气压,

故称为胸膜腔负压(简称胸内负压)。(1分)

胸内负压主要由肺回缩力所形成。(2分)

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在于:

①维持肺泡的扩张状态,并使肺能随胸廓运动而张缩;(1分)

②有利于扩张胸腔内的腔静脉和胸导管,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1分)

6.说出血液中6、C02>H*浓度发生变化时对呼吸的影响。(3分)

答:P02下降,呼吸加深、加快。(1分)

PC02升高,呼吸加强。(1分)

H*浓度升高,呼吸加强;H*浓度降低,呼吸抑制。(1分)

7.简述肺下界和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3分)

答:

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后正中线

肺下缘第6肋(1分)第8肋(1分)第10肋(1分)第10胸椎棘突(1分)

胸膜下界第8肋(1分)第10肋(1分)第11肋(1分)第12脑椎棘突(1分)

8.简述影响肺换气的因素(3分)

答:1.气体扩散速度(1分)2.呼吸膜(1分)3.通气/血流比值(1分)

第二章第五节泌尿系统第七章第七节尿的生成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肾的位置和和形态叙述,正确的是

A.肾为腹膜外位器官

B.右肾的位置高于左肾

C.进出肾门的结构有肾动脉、肾静脉和输尿管等

D.肾的内侧缘中部为肾门,肾门即肾区

E.左右两肾的位置高度一致

2.关于肾的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肾位于腹膜后方,左肾高于右肾,肾门约平对第1腰椎水平

B.肾位于腹膜前方,左肾高于右肾,肾门约平对第1腰椎水平

C.肾位于腹膜后方,右肾高于左肾,肾门约平对第1腰椎水平

D.肾位于腹膜前方,左肾高于右肾,肾门约平对第3腰椎水平

E.肾位于腹膜后方,右肾高于左肾,肾门约平对第2腰椎水平

3.关于膀胱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成年人的膀胱容积一般为300〜500ml,女性膀胱容积大于男性

B.成人膀胱空虚时呈锥体形,可分为尖、底、体、颈四部分

C.膀胱底是膀胱的最低部位

D.膀胱充盈时,经耻骨联合上缘穿刺要经过腹膜腔

E.男女性膀的后面都是与直肠相邻

4.肾小体包括

A.肾小球和肾小管B.肾小球和肾单位C.肾小管和集合管

D肾小球和肾小囊E.肾小管和肾小囊

5.肾单位包括

A.肾小球和肾小管B.肾小体和肾小管C.肾小球和肾小囊

D.肾小体和肾小球E.肾小管和肾小囊

6.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是

A.肾B.肝C.肺D.消化道E.皮肤

7.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A.肾小球B肾小体C肾小管D集合管E肾单位

8.大量饮清水后引起的利尿是由于

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B.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C.肾小管液晶体渗透压升高

D.肾小管液晶体渗透压降低

E.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9.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的主要激素是

A.醛固酮B.肾素C.皮质醇

D.血管升压素E.血管紧张素

10.糖尿病病人尿量增多的原因主要是

A.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

B.醛固酮分泌减少

C.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高

D.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E.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

11.给兔静脉注射50%葡萄糖15ml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C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加

D.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E.血容量增多

12.抗利尿激素促进水重吸收的部位是

A.肾小球B.近曲小管C.髓伴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E.肾小囊

13.肾脏疾病时,出现血尿的原因是

A.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B.滤过膜面积增多

C.滤过膜面积减少

D.肾小管重吸收量减少

E.肾小管排泄功能增强

14.大失血时,引起少尿的主要原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B.肾小球血浆流量明显下降

C.滤过膜面积减少

D.肾小球血浆流量明显上升

E.滤过膜通透性下降

15.可促进醛固酮的分泌增多的因素是

A.血糖浓度增高B.血Ga2+浓度降低C.血K*浓度增高

D.循环血量增多E.血Na*浓度增高

16.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最敏感的因素是

A.循环血量减少

B.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

D.动脉血压降低

E.疼痛刺激

17.高位截瘫病人排尿障碍表规为

A.尿失禁B.尿潴留C.无尿D.尿崩症E.少尿

18.剧烈运动时,少尿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C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D.醛固酮分泌增多

E.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减少

19.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B增强髓神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

C提高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

D促进近球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E保Na\排K\保水

20.醛固酮的作用是

A.Na*重吸收减少B.K*重吸收增加C水重吸收减少

D.C1-重吸收减少E.保Na*、排K*、保水

21.某外伤患者大出血后血压降低到60/40mmHg,尿量明显减少的原因主要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压降低

B肾小囊内压升高

C肾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

D滤过膜面积减小

E滤过膜通透性降低

22.给家兔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血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和尿量迅速减少,

该动物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肾小囊内压升高

C肾小囊内液胶体渗透压降低

D血浆胶体渗透夜升高

E肾血流量减少

23.少尿是指每昼夜尿量少于

A.100mlB.200mlC.500mlD.1000mlE.2000ml

24.原尿与血浆的主要区别

A.蛋白质的含量不同B.葡萄糖的含量不同C.尿素的含量不同

D.Na*的的含量不同E.K+的含量不同

二、填空

1.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2.肾的表面有3层被膜,由内向外依次为纤维囊、脂肪囊和肾筋膜。

3.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4.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5.尿生成的过程包括三个步骤;肾小球的渡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

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

6.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一(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7.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血管升压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循环血量增

多,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多。

8.血钾升高,醛固酮分泌增加。血钠升高,醛固酮分泌隆低。

9.当机体内缺水时,肾排出尿液的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称为高渗尿。

10.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后,血浆胶体渗透压隆低,有效滤过压增大,

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增多。

11.输尿管全程有3个狭窄,分别在输尿管的起始处,跨毒血管处,

穿膀胱壁处。

12.膀胱空虚时可分为四部分,分别为膀胱尖、膀胱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