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曲对比整合_第1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曲对比整合_第2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曲对比整合_第3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曲对比整合_第4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曲对比整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素养提升古诗词曲对比整合1.表现手法手法示例赏析比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蒹葭》)用蒹葭起兴,渲染了凄清朦胧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求之不得的惆怅之情。对比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在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中,抒发了词人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衬托正衬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以西湖生机勃勃之景,从正面衬托出诗人的欣喜之情。反衬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花溅泪”“鸟惊心”以乐景反衬哀情,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象征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以自然环境的艰险象征人世间仕途的艰难。白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连用九个名词、九种意象构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淡淡哀愁在萧瑟苍凉的暮景中表露无遗。抒情方式直抒胸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抒发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借景抒情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借塞外的地域特征以及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间接抒发雁去人却不得归的凄凉情感。情景交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寓情于景,渲染出孤寂愁苦的气氛,表达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动静结合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动态与静态相映衬,写出了草木的茂盛、大海的辽阔和威严,表现了山河的壮丽。虚实结合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虚实结合,以深邃的思维,穿过时空,感悟历史文化的审美意义。以小见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借“二乔”可能的命运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借史事以吐露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含蓄蕴藉。以乐写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其一)]从欢乐的宴饮气氛到拔剑四顾的茫然心情,以乐景写哀情,形成强烈反差,强化了哀的程度,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悲苦。2.修辞修辞示例赏析比喻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将“弓弦发声”比作“霹雳”,将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人发挥想象,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既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又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写国家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以“征蓬”“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把“雨”比作“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雨的连绵细密,从侧面表现出诗人的生活十分凄苦。拟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写“花”落泪,“鸟”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深沉感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同情、牵挂、关切之情。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怒号”,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夸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写出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跃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的矫健身姿。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抵万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对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花落去”与“燕归来”的对比,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易逝的感伤之情。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两岸阔”“一帆悬”是工整的对仗,意境开阔,情绪饱满。设问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一问一答,写出了卖炭翁得到钱的用处,体现了他生活的贫困。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其五)]自问自答,回答了虽身处“人境”,但“无车马喧”的原因,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境界。用典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用《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燕然勒石”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建立功勋和思念故乡却因战功未建不得归的复杂感情。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运用燕昭王建“黄金台”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表明将士们以死报国的决心。反复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行路难》(其一)]诗人用三字短句反复咏叹“行路难”,表现出徘徊低沉的心境。互文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道尽词人强烈的爱国激情和浓重的乡思之情。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3.炼字词语类别表达效果示例赏析动词赋予画面动态感,形象生动,意境特点更加鲜明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飞”“渡”“挂罥”“飘转”“沉”一系列动词,细致地描写了狂风中茅草乱飞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的痛惜之情。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形容词突出事物的特征,营造氛围,体现意境,传达感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孤”字写出景物之单调;“直”字表现出孤烟劲拔坚毅之美;“长”字表现出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圆”字写出落日之低之大。副词表示程度、范围、频率、时间等,突出陈述对象在动作、状态上的变化,体现意境,传达感情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更短”可见愁的程度,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叠词使诗歌结构匀称,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历历”和“萋萋”两个叠词的使用,使诗句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4.描写描写手法诗词句赏析环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老”“昏”“古”“瘦”等词语传达出一种衰落、颓败的情境特点。肖像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这一肖像描写把卖炭老人烟尘满面、十指熏黑的形象刻画得极为生动传神,表现了他年老体弱、生活艰辛。心理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忧”“愿”写卖炭老人的悲惨境遇和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真实地反映出老翁的悲惨境遇。动作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其一)]“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反映了诗人感情的激荡变化,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5.哲理诗词句蕴含哲理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表达了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甘愿牺牲自我、无私奉献的精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谁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发展的规律;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