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艾青诗选》如何读诗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在名著导读教学时,教师要巧挖“语言点”,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体会语言运用规律,建构语言运用体系,发展思维能力,进而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艾青诗选》是九年级上册必读名著之一,安排在第一单元之后。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所选内容为现代诗歌。《艾青诗选》名著导读的主题为如何读诗,课本对读书方法的指导有:1、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2、品味诗歌的语言。3、把握诗歌的意象。4、体味诗歌的情感。5、体会诗歌的理性美。专题探究有三三个可供选择的专题:探究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举办诗歌朗诵。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不少现代诗歌,对诗歌的鉴赏有一定的积累,这对《艾青诗选》的名著阅读做了铺垫。尽管如此,但是学生对于整本书的阅读尚处于初始阶段,且艾青的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学生把握有难度,需要教师实时引导。因此,本课的设计以“激趣”、“导向”、“导法”为出发点,通过读意象,品语言、悟哲理等方法,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人艾青的艺术追求与成就,感悟“大形象”魅力,对学生如何读诗做有效的指导,进而提高整本书阅读的兴趣。教材分析《艾青诗选》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歌单元名著导读推荐的第一本书,也是初中阶段推荐的唯一一本现代诗集。本诗集1979成书,收集了艾青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的诗歌作品。他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早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在1978年“归来”以后,他的诗句充满睿智哲思,且仍然继续着歌颂人民,歌颂光明的主旋律。艾青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情感内涵,是学生课外诗集阅读的典范之本。艾青的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学生把握有难度,需要教师实时引导。因此,本课的设计以“激趣”、“导向”、“导法”为出发点,通过读意象,品语言、悟哲理等方法,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人艾青的艺术追求与成就,感悟“大形象”魅力,对学生如何读诗做有效的指导,进而提高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不少现代诗歌,有一定的现代诗歌签赏能力,这为《艾青诗选》的阅读作了一定的铺垫。但由于诗歌是诗人个性化的情思表达,加上时代的变迁,九年级学生自身的年龄、阅历、认知水平等局限,以及诗选整本书的阅读尚处于探索阶段,这就面临学生兴趣不浓,读不懂,缺乏方法,难以推进等问题。所以阅读任务设计要抓好学生的诗歌阅读兴趣和阅读方法两大重点,让学生愿意自主地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与他产生情感共鸣,理解诗人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怀、对饱受苦难的人民给予的关注与同情,还有对光明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产生艺术审美意识。由于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将整本书全部精读细读读透,因此只有化整为零,将《艾青诗选》整本书划分为几个专题,每个专题中抓取学生最想弄清楚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读探究,再整合全班交流展示,利用有限的时间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深入《艾青诗选》这本诗集,理解作者的爱国之情和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及现代诗歌的风格特点,能深情地朗诵诗歌。2.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掌握阅读现代诗歌的基本方法。3.体味诗人深沉的感情,培养爱国情怀。【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艾青现代诗歌的风格特点,能深情地朗诵诗歌。2.解析难点:诗歌中蕴含深沉的感情,对诗歌爱国情怀的体悟。【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猜猜他是谁?他是一位出色的画家,曾用画笔渲染城市的缤纷、描绘出人间的苦难、鞭挞社会的黑暗,他不幸被捕入狱,被剥夺了画笔,失去绘画条件,他转而在小小的牢房中写下大量的诗歌,用生命的激情抒写他对养母的怀念、对祖国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从此他一鸣惊人,风靡全国,他是继郭沫若、闻一多以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师:他就是(生回答艾青)。我们在第一单元学习了六首诗歌,感受了诗作的魅力。那一行行的诗情与画意,那一句句的激情与怅惘,那一首首的轻吟与壮语......让我们回味无穷。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读诗呢?在这一单元的名著导读中,我们一起走进《<艾青诗选>如何读诗》,看看有什么收获。板书课题: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学生查阅名著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名言展示预设:诗人必须是一个能把对于外界的感受与自己的感情思想融合起来的艺术家。——艾青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牛汉(2)走近作者教师以课件展示形式,补充学生预习时查阅有关作者资料的不足。艾青(1910—1996),诗人。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火把》《向太阳》《归来的歌》等。三、名著学习,深入文本介绍诗人诗歌的写作艺术特色。1.具有独特的印象和主题。教师提示:我们可以从诗人诗歌具有独特的意象和主题方面去分析,大家要结合作品进行讨论。预设:艾青作为“土地的诗人”,对于土地有着特有的生命感应,由此生发出别样感人至深的、朴素而深沉的体验和想象。他曾经说过: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从这种美学思想出发,他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和火焰,这是他的“永恒主题”。2.具有忧郁的诗绪。教师提示:我们可以从诗人诗歌具有忧郁的诗绪方面去分析,大家要结合作品进行讨论。预设:“忧郁”渗透了诗人的灵魂,它包含了三个层面:民族忧患感、自我压抑感和生命悲凉感。其中,民族忧患感处于显性状态,也最为引人注目。诗人生活的时代,是民族遭受苦难最深重、最残酷,反抗又最激烈、最悲壮的时代。因此他的诗歌传达出了悲愤的倾诉、绝望的抗争和热烈的憧憬。这些感情的相互冲突、相互融合,让他的诗歌获得了历史内涵和艺术魅力。3.具有独特地感受世界和艺术地表现世界的方式。教师提示:我们可以从诗人诗歌独特地感受世界和艺术地表现世界的方式去分析,大家要结合作品进行讨论。预设:艾青非常重视感觉和感受,为了能抓住那种瞬间得来的新鲜印象,并用恰当的诗句描绘出来,他常常处在一种沉思的状态里。他反对那种将感觉还原于感觉,而是强调主观情感渗入感觉,二者融合,展开联想,从而创造出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形象。四、深读诗歌,合作探究专题一:探讨诗歌的意象教师提示:同学们在广泛阅读艾青诗歌的基础上,寻找诗歌中典型意象及其蕴含的意义。(学生当堂展开讨论。)1:艾青的诗歌中最常见的两个意象,一个是“土地”,一个是“太阳”。2: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3:对“土地”的爱,是艾青唱不尽的旋律。他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大气的风格。同学们,下面我们看一下,艾青笔下的土地是什么样子,赏读“土地”意象群。请同学们阅读诗歌《旷野》,通过圈画关键词,说说你所看到景象和体会到的情感。诗人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旷野》中的土地是“薄雾迷蒙着的”,是静止、寒冷、寂寞的,诗人对此感到悲痛。(学生边回答边把自己读出的情感朗读出来,朗读贯穿于品析交流的始终)师:我们总结一下,我们明白,在艾青诗歌的土地意象群代表的是日军铁蹄重创下的支离破碎的、伤痕累累的国家,诗人或感到悲痛、沉重,或充满了为之战斗、为之献身的豪情。无论是哪种情感,都因为诗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体现的是刻骨铭心的至死不渝的深沉的爱国主义。主题二:分析诗人诗歌的艺术手法教师提示:同学们在广泛阅读艾青诗歌的基础上,去分析艾青诗歌中典型含的艺术手法。(学生当堂展开讨论。)教师点拨:艾青诗歌创作常从感觉出发,把握瞬间的印象或感受,用来营造能暗示或者象征某种强烈情思的意象。他还提倡散文化的自由体诗,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参差里有某种统一。教师: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艾青诗作,说说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好在哪里。既可以就诗作总体的写法发表议论,也可以就某一局部或某句诗的妙处谈谈你的观点。教师举例:展示《大堰河——我的保姆》示例:在诗人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这种自由诗的特点就已经非常明显,这表现在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长短错落的诗行、不求整齐划一的诗节等方面。到了抗战时期,这种诗风成为艾青自觉的追求。五、课堂小结结束语:同学们,请大家从以上我们所讲的艾青诗歌的形式、语言、意象、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去品读《艾青诗选》这本书,知道了如何去读诗了,功夫在课外,希望同学们以后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读这本诗集。六、课后巩固,布置作业1.阅读《艾青诗选》,谈谈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课后反思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活动、探究单元,里面包括了六首现代诗歌,在学习本单元时,我特意让学生探究,并与他们一起总结了学习现代诗歌的方法,意图之一就在于为学生阅读《艾青诗选》提供“支架”。学习完第一单元之后,学生开始自由阅读《艾青诗选》,这节课的设计就建立在学生自主阅读了《艾青诗选》的部分诗歌之后,旨在让学生了解艾青诗歌的基本内容和形式,为学生架起一座通向诗歌内的桥梁。在教学中,我教给学生阅读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在结合具体例子的同时,也启发学生自己去书中寻找,从而明确读诗应该读什么、应该怎么读。在“合作探究”环节,诗歌朗诵交流会中,我采用朗诵、交流、点评的形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在实践中完成理论知识的内化。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促进了学生对作品的深入解读。“布置作业”中的设置,体现了名著导读课的持续性和延展性的特点,将整本书的阅读升华为一个综合实践活动,以更丰富的形式输出阅读成果。课上下来,发现还是有些拖沓,尤其是了解形式这一环节,散。聚焦不够。是不是可以将这节课分为两节课来上,第一节,老老实实教内容,教意象、教情感。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