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重庆市江津区12校联盟学校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市江津区12校联盟学校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市江津区12校联盟学校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市江津区12校联盟学校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市江津区12校联盟学校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22页2021-2022学年重庆市江津区12校联盟学校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读图,完成1~2小题。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是()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①②关于图中③信息,错误的是()A.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B.经线的形状是半圆

C.a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 D.b的经度是150°E读某区域经纬网图,完成3~4题。B点的半球位置是()A.东半球、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东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A点属于()A.低纬度 B.中纬度 C.高纬度 D.东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A.0°、180°E B.20°W、160°E C.0°、180°W D.90°E、90°W我国古人发明的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图示意不同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读图完成6~8题。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的形状 D.地球的大小“二十四节气歌”对应的节气中,广州市全为昼长夜短的一组是()A.春雨惊春清谷天 B.夏满芒夏暑相连

C.秋处露秋寒霜降 D.冬雪雪冬小大寒下列节气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的是()A.雨水 B.清明 C.立春 D.霜降暑假里,新疆乌鲁木齐的贝贝自己驾车到重庆探亲。行程中,地图给贝贝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据此回答9~11题。在一幅比例尺为1:44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乌鲁木齐到重庆的直线距离为7厘米,两个城市的实地距离为()A.380千米 B.3080千米 C.2160千米 D.308千米本次自驾旅行中,贝贝用到次数最多的地图最可能是()A.中国政区图和重庆地形图 B.中国气候图和新疆气候图

C.中国交通图和卫星导航图 D.中国交通图和重庆导游图贝贝自己驾车行驶的线路,一般在地图上的符号表示是()A. B.

C. D.如图为我国东南丘陵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完成12~15题。该地位于()A.北寒带 B.北温带 C.热带 D.南温带图中甲河段的流向大致是()A.由东北向西南 B.由北向南 C.由西北向东南 D.由东向西乙处果树林位于()A.山谷 B.山脊 C.山峰 D.陡崖图中的耕地分布在()A.高原地区 B.丘陵地区 C.山地地区 D.平原地区地球上的一天是指()A.太阳围绕地球转一圈的时间 B.月球围绕地球转一圈的时间

C.地球围绕地轴转一圈的时间 D.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北半球的春分日期是()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2日 D.12月22日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相同的是()A.绕转中心 B.方向

C.周期 D.产生的地理现象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一般表示()A.山地 B.海洋 C.高原 D.平原根据如图的地形剖面图,A的地形类型是()A.高原 B.丘陵 C.山地 D.平原下列关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B.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C.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D.海拔一定大于相对高度地球的真实形状是()A.正方体 B.不规则的球体 C.正球体 D.椭球体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于2021年10月11日北京时间9点在昆明举行会议开幕式,纽约市民只能在黑夜收看现场直播。造成两地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轴指向北极星 B.地球的形状

C.地球公转 D.地球自转读图,完成24~25题。果园小木屋的海拔是()A.100~200米 B.100~150米 C.150~200米 D.200~250米登临M观景台,不可能观赏到的风景是()A.仰望飞瀑 B.俯瞰奇峰 C.近观茶园 D.远眺丽湖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读图经纬网并完成问题。

(1)写出A、B两点的经纬度:A(______);B(______)。

(2)B点位于A点______方向;A点位于C点______方向。

(3)A、B、C三点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的是______;A地位于______(东或西)半球。读图,完成以下内容。

(1)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D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______。

(2)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B位置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此时北极圈内将出现______现象,这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往______(方向)移动。

(3)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______。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D,C两点的相对高度为______米,山顶B的海拔在______米之间。

(2)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E______,数字③______。

(3)从M点和N点出发,分别沿虚线BM、BN登上山顶B,坡度较缓的路线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4)①河流的流向大致是______。

(5)如果图中大坝F设计的海拔高度是100米,甲、乙两村庄中,需要搬迁的是______,你判定的理由是______。读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北京市地图,天津在北京的______方向。

(2)北京到天津的图上距离是2.5厘米,试算北京到天津的实地距离是______千米。比较两幅图的比例尺:______地图比例尺大,______地图比例尺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详细的地图是______,表示的地理事物简略的地图是______(填北京市地图或中国地图)。

(3)一般来说,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______(填大或小);内容越______(填详细或简略)。

答案和解析1~2.【答案】B、A

【解析】1.

【分析】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本题考查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解答此题的方法是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解答】解: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②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①麦哲伦环球航行→③地球仪,最后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

故选:B。2.

【分析】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特点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

本题考查经纬线的特点及经纬网图的判读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经线和纬线各自的特点,读图解答即可。【解答】解: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是半圆形,故A叙述错误,B叙述正确。

读图可得,a位于赤道上,该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故C叙述正确。

图③中相邻两条经线跨的经度是30°,b点的经度是150°E,故D叙述正确。

故选:A。

3~4.【答案】C、A

【解析】1.

【分析】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在把握经纬度的判读方法、半球划分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解答】解: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图中B点的经纬度是10°W,40°S。可判定,B点位于东半球、南半球。

故选:C。2.

【分析】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南北纬度。可利用经度确定东西半球,可利用纬度确定低、中、高纬度。

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在把握经纬度的判读方法、半球和纬度划分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解答】解: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A点的经纬度是30°W,20°S。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可判定,A位于低纬度、西半球。

故选:A。

5.【答案】B

【解析】解: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东半球的范围是20°W→0°→160°E之间,西半球的范围是160°E→180°→20°W之间,;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经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本题考查东西半球的划分,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

6~8.【答案】B、B、B

【解析】1.

【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绕地轴运动,公转绕太阳运动,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以此分析来解答此题。

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属于理解性题目。【解答】解:我国古人发明的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转,故B正确。

故选:B。2.

【分析】夏半年是指春分日至秋分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冬半年是指秋分日至春分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邯郸位于北半球,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北半球夏半年与冬半年的昼夜长短特点。【解答】解: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夏满芒夏暑相连”是二十四节气歌中的一句,其中第一个“夏”指的是立夏,第二个夏是指夏至日,该时间段位于夏半年,位于北半球的广州市昼长夜短。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3.

【分析】从北半球的春分日(不包括春分日)到夏至日再到秋分日(不包括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一直在北半球;从秋分日(不包括秋分日)到冬至日再到春分日(不包括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本题考查不同节气的太阳直射点位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太阳直射北半球的时间段,在此基础上读图解答即可。【解答】解:读图可得,从春分经过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总是位于北半球,选项中处于春分和秋分之间的节气是清明。

故选:B。

9~11.【答案】B、C、A

【解析】1.

【分析】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本题考查比例尺的应用,根据数字式比例尺计算即可。【解答】解:根据数字式比例尺1:44000000得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40千米,量得乌鲁木齐到重庆的直线距离为7厘米,两个城市的实地距离为3080千米。

故选:B。2.

【分析】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本题考查地图的选择及应用,要结合生活实际解答此题。【解答】解: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本次自驾旅行中,贝贝用到次数最多的地图最可能是中国交通图和卫星导航图。

故选:C。3.

【分析】图例是地图中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阅读地图要先看地图上的图例,看看各种地理事物在地图上是用哪些符号表示的。不同的地图上,图例有时不同,看地图时必须先熟悉一下图例,然后在地图上查找需要的地理信息了。

本题考查图例的识别,属于基础题目。【解答】解:读图可知:A表示的是高速公路,B表示的是铁路,C表示的是国界,D表示的是洲界,贝贝自己驾车行驶的线路为高速公路。

故选:A。

12~15.【答案】B、A、B、D

【解析】1.

【分析】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利用经度确定东西半球,可利用纬度确定南北半球,确定低、中、高纬度,确定地球五带,可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地球五带的划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不同温度带的纬度范围,读图理解解答即可。【解答】解: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读图可得,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北极圈以南,位于北温带。

故选:B。2.

【分析】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读图解答即可。【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有经纬网,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判断,甲河段自高处向低处流,即自东北流向西南。

故选:A。3.

【分析】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结合图示记忆解答此题。【解答】解:读图可知,乙处果树林海拔在150~200米之间,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位于山脊处。

故选:B。4.

【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点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结合平原的地形特点理解解答即可。【解答】解:读图,图中耕地的分布区域等高线稀疏,且平均海拔在100米以下,地形平坦,为平原地形。

故选:D。

16.【答案】C

【解析】解: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即地球上的一天。

故选:C。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

解答本题要掌握地球的自转的时间,注意区分自转和公转的时间。

17.【答案】A

【解析】解:春分日即3月21日,夏至日即6月22日,秋分日即9月23日,冬至日即12月22日。

故选:A。

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本题考查不同节气的日期,牢记即可.

18.【答案】B

【解析】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故选:B。

地球围绕地轴转,叫自转。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24小时),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地球围绕太阳转,叫公转。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365天),产生的现象是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难度较小,解答较简单。

19.【答案】D

【解析】解: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山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在不同的等深线之间,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用来表示海底的深度。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绿色越浓,表示地势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

本题主要考查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理解记忆解答。

20.【答案】A

【解析】解:读图可得,A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是高原。

故选:A。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本题考查陆地地形的特点,读图解答即可.

21.【答案】B

【解析】解: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海拔不一定大于相对高度。

故选:B。

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本题考查了地面高度和海拔的概念,理解答题即可。

22.【答案】B

【解析】解: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故选:B.

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本题考查地球的真实形状,属于基础题.

23.【答案】D

【解析】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题干中描述的昆明和纽约两地产生时间差异现象是地球的自转运动造成的。

故选:D。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本题考查地方时差的形成原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理解答题即可。

24~25.【答案】C、B

【解析】1.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上的数据指的是海拔高度,结合等高距可以推断某一区域的海拔高度。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解答】解:等高线是指把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起来的线。读图可得,图中的等高距是50米,果园小木屋的海拔在150-200米之间。

故选:C。2.

【分析】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读图分析可知,M观景台处于陡崖下方,位于茶园中;因此,登临M观景台可以仰望飞瀑、近观茶园、远眺丽湖、仰视奇峰,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陡崖部位的特点,据M点的地理位置特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解答】解:读图可得,M点位于陡崖附近,登临M观景台,可能观赏到的风景是仰望飞瀑、近观茶园、远眺丽湖,但从M处看奇峰的时候需要仰视。

故选:B。

26.【答案】40°N,60°W

20°S,20°E

东南

正北

C

西

【解析】解:(1)据图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得,A点的经纬度是40°N,60°W;B点的经纬度的20°S,20°E。

(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读图可得,B点位于A点东南方向;A点位于C点正北方向。

(3)A、B、C三点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的是C,该点位于赤道上;A地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

故答案为:(1)40°N,60°W;20°S,20°E;(2)东南;正北;(3)C;西。

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经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在经纬网图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考查经纬网图的判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经纬度的变化规律、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等,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7.【答案】冬至

南回归线

昼长夜短

极昼

南方

四季变化

【解析】解:(1)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D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

(2)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B位置即北半球的夏至时,北半球昼长夜短,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将出现极昼现象,这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往南方移动。

(3)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四季变化。

故答案为:(1)冬至;南回归线;(2)昼长夜短;极昼;南方;(3)四季变化。

读图可得,A是北半球的春分即3月21日前后,B是北半球的夏至即6月22日前后,C是北半球的秋分即9月23日前后,D是北半球的冬至即12月22日前后。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图中不同字母代表的节气名称,牢记即可。

28.【答案】300

500-600

陡崖

山脊

BN

该路线等高线较稀疏

自西北流向东南

甲村

甲村的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