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省中考历史模拟训练试卷_第1页
2024年四川省中考历史模拟训练试卷_第2页
2024年四川省中考历史模拟训练试卷_第3页
2024年四川省中考历史模拟训练试卷_第4页
2024年四川省中考历史模拟训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四川省中考历史模拟训练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18分。1.隋大运河的中心是其首都长安A.正确 B.错误2.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图片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3.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时间轴上①②③处是中国古代部分统一王朝建立的时间,下列选项中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A.西汉

秦朝

明朝 B.秦朝

隋朝

元朝 C.西晋

隋朝

元朝 D.秦朝

西晋

隋朝4.“随着欧洲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各国都想通过航海获得更多黄金,荷兰在当时被称为海上霸主,海军实力可见一斑。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海上强国,在和最后一个王朝的汉人交战中,节节败退,竟全军覆没。”这位“汉人”的功绩是()A.收复台湾 B.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

C.打败噶尔丹,平定叛乱 D.七次下“西洋”5.1954年9月20日,贵州省人大代表赵树华兴奋地迈入怀仁堂,他以人大代表身份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大会上他参与制定了()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6.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万国公报》创办 B.强学会建立

C.公车上书 D.光绪帝表示不做“亡国之君”7.如图是某学习小组开展“中国近代史”研究性学习时拟定的汇报提纲。如果要为这个提纲确立一个主题,最贴切的是()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地主阶级的抗争 C.救亡图存的探索 D.民主制度的实践8.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事件是()A.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B.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兵谏”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9.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北伐战争的目的是()A.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B.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C.建立红色革命根据地 D.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实现全国统一10.新中国成立后,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在()A.改革开放初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11.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最基本的资源,对于中国广大的农民来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哪一政策的先河()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2.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①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④中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3.18世纪,在英国即便是最普通的人,国王想对他进行拘捕或拘留,也得经过正式的法律程序。这表明当时的英国()A.法律具有最高权威 B.国王权力名存实亡 C.克伦威尔独断专行 D.社会保障日益完善14.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A.人造纤维 B.煤气内燃机 C.现代炸药 D.赛璐珞15.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小说创作的黄金时期,产生了许多不朽的传世名著。毛泽东曾称某部小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部小说是()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16.下面是苏俄经济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22.1334.5544.24A.农业集体化推进了苏俄经济的发展 B.苏俄农业发展远远超过工业发展

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俄农业发展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经济发展水平17.如图反映了二战后()

A.美苏两国逐步走向对抗 B.经济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

C.两极格局逐步走向瓦解 D.政治格局多极化最终形成18.下列选项属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的有()

①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②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③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④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19.假如你是一名记者,穿越时空来到1945年的日本广岛和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搜集到以下新闻材料:材料一:1945年原子弹在广岛爆炸的瞬间:天崩地裂的爆炸声,地面上的尘土和碎石等被卷入空中,合成巨大的蘑菇烟云;顿时广岛市烟尘滚滚,房倒屋塌,成了一片火海,死伤人员达20万,占总人口五分之四以上。材料二:60代前期,中国仍处于“三年经济困难期”的阴影中,人们吃不饱穿不暖,但一批批科学家和普通劳动者却勒紧了裤带搞核武器的研制无怨言,最终独立自主的研制出了“两弹一星”等尖端武器和高端技术。材料三:2012年美国《纽约时报》称,中国正在“增强对美国发动核打击的能力”,声称中国核武器对世界构成威胁新一轮的中国威胁论似乎披上了“核”的外衣。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核战争的特点?(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一说“两弹一星”精神指什么?“两弹一星”又是什么?(3)中国是热爱和平的国家,为什么要勒紧裤带研制核武器?结合中国近代史说明理由?(4)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如果你是国领导人会如何回应材料三的问题材料三的问题。20.对外交流的范围和方式对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领域宽泛的科技交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这三大发明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再次在航海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许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并由此产生无数变化。

--弗兰西斯,培根《新工具论》材料中所言的我国古代“在学术上”、“在战争中”、“在航海方面”的重大发明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共同影响。(2)规模浩大的主动交流。观察下面地图回答问题。

上图为明成祖时期的一幅航海路线图。请结合此图,指出图中人物的姓名及其船队最远到达的范围。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其航海壮举的历史意义。(3)范围狭窄的自闭交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人为地隔绝于世界”是指哪一政策?试概括该政策对当时国家发展的负面影响。(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古代对外交流带给当今国家发展的启示。

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而洛阳与长安之间通过广通渠连接起来。题目说法错误,故选B。2.【答案】D【解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友好”,四幅图片中反映的历史事件,②是唐朝时中日友好交流的典型,③是明朝时中国与亚非各国友好交流的典型,与“民族团结”不符。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上民族关系的认识.

本题略有难度,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注意扎实掌握历朝历代民族交往和对外交流的主要史实.3.【答案】B【解析】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他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本题考查秦朝、隋朝和元朝的建立和统一。杨坚建立隋朝并统一全国。

本题考查秦朝、隋朝和元朝的建立和统一,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4.【答案】A【解析】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率领战舰数百艘,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西海岸,在当地人民支持下,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在1662年初打败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据“随着欧洲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各国都想通过航海获得更多黄金,荷兰在当时被称为海上霸主,海军实力可见一斑。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海上强国,在和最后一个王朝的汉人交战中,节节败退,竟全军覆没。”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位“汉人”是郑成功,他的功绩是收复台湾。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史实。5.【答案】C【解析】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颁布于198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B.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正确。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于199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解答的关键是“他以人大代表身份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考查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认识。6.【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史实可知,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公车上书”。故选C。

7.【答案】C【解析】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是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中国民族危亡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故要为这个提纲确立一个主题,最贴切的是救亡图存的探索。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近代化的探索,知道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是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中国民族危亡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

本题考查近代化的探索,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8.【答案】C【解析】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发动了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的史实.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

本题以西安事变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和正式形成的标志.9.【答案】D【解析】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声势震动全国。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实现全国统一是北伐战争的目的。

故选:D。

本题以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北伐战争的目的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民大革命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10.【答案】B【解析】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都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建成投产的。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一五计划主要成就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基础题,难度较低。11.【答案】D【解析】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第一年秋,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故D符合题意;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排除A;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排除B;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土地集体经营,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12.【答案】C【解析】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提出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是在50年代。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三大成就: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重点识记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及影响。13.【答案】A【解析】18世纪,在英国即便是最普通的人,国王想对他进行拘捕或拘留,也得经过正式的法律程序。这表明当时的英国法律具有最高权威。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明确的制约,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A项正确;“国王权力名存实亡”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B项;“克伦威尔独断专行”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社会保障日益完善”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知道题干现象表明当时的英国法律具有最高权威。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史实。14.【答案】A【解析】据所学知,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故选:A。

本题考查人造纤维的相关知识。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

注意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发明人。15.【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和所学知识可知,《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它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还称赞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D项正确;《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排除AB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重点掌握《红楼梦》以及地位和价值。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红楼梦》以及地位和价值。16.【答案】C【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从1921年到1925年,苏俄粮食作物耕种面积和粮食作物产量都显著增加,这说明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俄农业发展。1921年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故C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表格材料的分析与解读。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17.【答案】A【解析】图片反映了二战后美苏两国逐步走向对抗。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冷战政策,知道图片反映了二战后美苏两国逐步走向对抗。

本题考查冷战政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8.【答案】D【解析】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①④属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的相关史实。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的相关史实。19.【答案】(1)核战争威力巨大,伤亡惨重,威胁世界和平。

(2)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3)为了增强国防实力;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合军侵华等一系列被侵略的历史都告诉我们,武器落后就会打败仗,只有增强国防实力才能抵御外辱。(注:举出近代史上一个战败的例子并分析战败的原因)。

(4)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打破核讹诈,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核战争的危害。从“天崩地裂的爆炸声,地面上的尘土和碎石等被卷入空中,合成巨大的蘑菇烟云;顿时广岛市烟尘滚滚,房倒屋塌,成了一片火海,死伤人员达20万,占总人口五分之四以上”,可以看出核战争的特点是:核战争威力巨大,伤亡惨重,威胁世界和平。

(2)本题考查的是“两弹一星”的具体内容和精神。“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从“人们吃不饱穿不暖,但一批批科学家和普通劳动者却勒紧了裤带搞核武器的研制无怨言”,可以看出两弹一星”的精神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研制核武器的原因。中国热爱和平,在近代中国我们没实力,受尽欺凌,所以我们要勒紧裤带研制核武器。如:近代的例子,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合军侵华等一系列被侵略的历史都告诉我们:武器落后,在战中往往会被动挨打,受尽欺辱,只有增强国防实力才能抵御外辱。

(4)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打破核讹诈。中国政府庄重地承诺过,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也不会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20.【答案】【小题1】(1)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所言的我国古代“在学术上”、“在战争中”、“在航海方面”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