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医院建设技术规程_第1页
福建省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医院建设技术规程_第2页
福建省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医院建设技术规程_第3页
福建省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医院建设技术规程_第4页
福建省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医院建设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

为积极应对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治工作,规范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医院的设计

与建设,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科学指导,以适应福建省气侯条件为前提,通过模

块化、装配式等技术提高建设速度和确保建筑质量,快速建成呼吸道传染病应急

医院为目标,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近来国内外传染病医疗设施实

践经验,编制了适用于福建省应急情况下的呼吸道传染病医院建设技术规程。

本技术规程共分6个部分,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设

计、施工、验收。

本规程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程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随时函

告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福州市通湖路188号,邮编:350001),

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编单位:福建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永东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鑫泷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利安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起草人:潘海洪李艳英杨振宏王宗成林卫东任彧

彭丹青林峰吴旭华曾志攀郭筱莹林洪钟

程宏伟陈汉民黄文忠陈耀辉谢进国林方毅

林祯杉张雅杰洪涛卢景贵梁晓劼刘成聪

薛健胡达明林忠东张翰武林淑珍邹颖

吴镝

主要审查人:赵士怀张友芗钟敏夏昌陈晓凤韩晓安

郑远杨仁光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4

4设计......................................................................5

4.1选址与总平面..........................................................5

4.2建筑设计..............................................................6

4.3结构设计............................................................12

4.4给水排水............................................................13

4.5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17

4.6电气及智能化........................................................20

4.7医用气体.............................................................25

5施工......................................................................26

5.1一般规定.............................................................26

5.2材料和设备...........................................................27

5.3建筑及结构...........................................................28

5.4给水排水............................................................30

5.5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30

5.6电气及智能化.........................................................32

5.7医疗气体.............................................................33

5.8消防工程.............................................................34

6验收.....................................................................35

6.1一般规定...........................................................35

6.2验收要求.............................................................35

6.3建筑及结构分项.......................................................36

6.4给水排水分项........................................................37

6.5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分项...............................................38

6.6电气及智能化分项.....................................................39

6.7医疗气体分项.........................................................40

6.8消防工程分项.........................................................41

6.9工程检测.............................................................42

附录A传染病医院建筑工程综合性能评定......................................45

附录B传染病医院建筑工程环境指标检测记录..................................55

本标准用词说明..............................................................64

引用标准名录................................................................65

条文说明....................................................................67

1总则

1.0.1为应对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指导新建和改扩建的呼吸道传染

病应急医院建设,确保医院快速建造和安全运行,规范施工与验收,

保证工程质量,保护环境,制订本技术规程。。

1.0.2本技术规程适用于福建地区新建和改扩建的呼吸道传染病应

急医院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1.0.3项目建设应结合全省各地域差别及项目单位具体情况,因地

制宜采用相应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确保实现下列目标:

1规范与集中收治呼吸道传染病患者;

2提高对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救治的能力和效率,保证医疗机构安

全与高效运行;

3降低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

1.0.4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医院建设要求除应符合本技术规程外,尚

应符合国家和福建省现行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

2.0.1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医院respiratoryinfectiousdisease

emergencyhospital

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建设的能够有效诊断与收治患有

国家传染病法规定呼吸道传染病病种患者的专科医院,包括新建的呼

吸道传染病医院和既有医院的呼吸道传染病区改扩建项目

2.0.2清洁区cleanareaornon-contaminationzone

建筑中正常情况下没有被致病因子污染风险的区域,是医护人员

开展医疗工作前后居住、停留的区域。

2.0.3污染区contaminatedarea

建筑中被致病因子污染风险最高的区域。医护人员穿戴完整医疗

隔离防护用具后进入的直接对患者进行诊疗的区域以及有患者进入

有病毒污染的区域。

2.0.4半污染区semi-Contaminatedarea

具有被致病因子轻微污染风险的区域,是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的

过渡区。包括医护工作区、治疗准备间、护士站、进入缓冲间前的用

房。

2.0.5缓冲间bufferroom

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等相邻空间之间的有组织气流并形成

卫生安全屏障的间隔小室。

缓冲间应便于医用推车和普通医疗设施的进出,其门宜相互错位

2

且具有互锁功能,不能同时处于开启状态。

2.0.6卫生通过passthrough

位于不同卫生安全等级之间,进行更衣、沐浴、换鞋、洗手等卫

生处置的通过式空间。

2.0.7生活区livingarea

医护换班后的宿舍生活区,以及供换岗后的医务人员隔离生活的

临时居住区,卫生安全等级划分为清洁区。

2.0.8接诊区checkginarea

接诊区系建筑内对患者进行诊断的区域,及办理接收由其他医疗

机构转诊来的患者的区域。

2.0.9负压病房negativepressureward

采用空间分隔并配置通风系统控制气流流向,保证室内空气静压

低于周边区域空气静压的病房。

2.0.10负压隔离病房negativepressureisolationward

采用空间分隔并配置全新风直流空气调节系统控制气流流向,保

证室内空气静压低于周边区域空气静压,并采取有效卫生安全措施防

止对外扩散交叉感染的传染病房。

2.0.11钢结构箱式模块化房屋Steelstructurebox-typemodularhouse

以钢结构为箱体结构,由围护与框架组合而成的箱式建筑。所有

模块构件均在工厂进行标准化设计及制作,通过标准化连接件在现场

进行快速安装。设计与建造应符合通用化、模块化、工业化和优化集

成的原则。

3

3基本规定

3.0.1新建和改扩建的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医院建设应结合当地资源、

项目需求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合理适宜的技术方案和相应的技

术措施。

3.0.2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医院的设计应执行医疗业务流程、医院感染

控制以及各相关专业的有关要求。

3.0.3新建和改扩建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医院应体现选址安全、功能配

置合理、建筑布局符合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救治的医疗工艺流程,人流、

物流组织有序、高效,保障系统设置科学、适用的基本原则。功能分

区应包括接诊区、医技区、病房区等以及生活和后勤保障区。

3.0.4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医院的建设优选用装配式建材,优选耐久免

维护或少维护的产品和部件。机电专业设施设备所用材料品种、规格

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严禁使用国家明

令淘汰的材料和设备。

3.0.5新建和改扩建的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医院,防火设计应符合应急

管理部消防救援局颁布的《发热病患集中收治临时医院防火技术要

求》的相关规定。

4

4设计

4.1选址与总平面

4.1.1新建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医院的选址应位于地质条件良好、市政

配套设施齐备、交通便利位置。应远离人口密集场所、环境敏感地段,

并远离易燃、易爆产品生产、储存区域及存在卫生污染风险的生产加

工区域。

4.1.2新建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医院与院外周边建筑应设置不小于20m

绿化隔离卫生间距。综合医院改扩建的呼吸道传染病应急病区与医院

其他建筑间的卫生间距宜设置不小于20m绿化隔离卫生间距,传染

病区宜设有相对独立的出入口。

4.1.3新建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医院总平布局可采用以基本模数组合的

标准化单元,根据建设地段及规模进行组合,宜采用E字形、王字形

等可同时设置多出入口以及有利于自然采光及通风的平面形式布局。

综合医院改扩建的呼吸道传染病应急病区,选择独立的区域,并应设

置独立的出入口。

4.1.4新建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医院采用装配式建造时,建筑宜单层为

主。

4.1.5医院主要出入口处应设带雨棚的机动车停靠处。出入口附近布

置急救车停放场地及急救车、转运设备洗消的场所和设备。

4.1.6医院应设置具有引导、管理等功能的标识系统。

5

4.1.7基地出入口不少于两处,且应洁、污分流。合理规划污废物暂

存区、临时停尸房、污水处理等配套工程,宜设于常年主导下风向。

4.1.8患者转运路线应满足无障碍要求,无障碍道路宽度和坡度应满

足转运患者配置的电瓶车和带有防护罩的推床的要求。

4.2建筑设计

Ⅰ一般规定

4.2.1医疗区应严格遵守“三区两通道”设计。病患者与医护人员严

格使用不同通道,两通道入口宜设在对侧或旁侧,当不得不设在同侧

时入口水平间距应不小于30米。病人通道应设置在每个标准化单元

的外侧。

4.2.2严格规划各类人流交通流线,清洁物流和污染物流分设专用路

线,严防交叉感染。不同分区间应设置卫生通过。

4.2.3各医疗区的卫生通过宜满足下列要求:

1医护人员通过“更衣间——缓冲间”后,从清洁区进入半污染

区。

2医护人员通过“更衣间——缓冲间”后,从半污染区返回清

洁区。

3医护人员通过“缓冲间”后,从污染区返回半污染区。

4.2.4医护人员和病患者使用的垂直交通应分别设置。

4.2.5通行推床的室内走道,净宽不宜小于2.40m。有高差者应用坡

道相接,坡道坡度应按无障碍坡道设计。

6

4.2.6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室内净高应符合下列规定:

诊查室和病房不宜低于2.80m;医技科室不应低于3.00m,同时

满足相关医疗设备要求。

4.2.7医疗用房应满足医疗使用功能和医疗设备对环境的特殊要求。

4.2.8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所有房间、场所均应设空气消毒装

置。

4.2.9管井门、检修口及吊顶人孔不宜设置在污染区。

Ⅱ接诊区

4.2.10应靠近院区的主要出入口,按“三区两通道”布局。

4.2.11应设置3间以上诊室、X光/CT检查室、超声检查室、心电检

查室、药品间、治疗(配制)室、杂物储藏间、污物暂存间、污洗间、

医护人员值班室、医护人员更衣室、医生会诊室、医务人员卫生间、

患者卫生间等。综合医院改扩建的发热门诊接诊区应设置筛查区

(间),在入口毗邻处设置隔离留观病区(室),留观病区(室)要独

立设置卫生间。

Ⅲ医技科室

以下规定适合新建的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或综合医院改造的呼吸

传染医技部分,改造部分以加建为宜。

4.2.12影像科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位置宜方便门诊及住院病人使用,应按“三区两通道”设计,

平面布置应区分病人等候检查区与医护人员诊断工作区,并应在医护

人员进出诊断工作区设置卫生通过;

7

2用房应包括各类检查机房、X线透视室、照相室、CT室、控制

室、等候室、登记存片室、观片室、值班室、休息室、医生办公室、

技师办公室等功能用房和卫生间。

4.2.13功能检查室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位置宜方便门诊及住院病人使用,应按“三区两通道”设计;

2平面布置应区分病人等候检查区与医护人员诊断工作区,并应

在医护人员进出诊断工作区设置卫生通过;

3用房应包括各类功能检查室、医护办公室、值班室和卫生间等。

4.2.14血库宜自成一区,并邻近化验科、手术部;

4.2.15中心(消毒灭菌)供应室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自成一区,靠近手术部布置并有直接联系通道,联接处设置

卫生通过;

2布局应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辅助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更衣

室、值班室、办公室、休息室、卫生间等。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检

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三个区,三个区域间设置缓冲间。

4.2.16手术部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自成一区,与门诊部、住院部相近,并宜与中心供应室、血

库联系方便,且应按“三区两通道”设计;

2手术部应设UPS间;

4.2.17药剂科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自成一区,并应与住院部联系方便;

8

2集中药库、药房设置在清洁区,护理单元药品间可设置在半污

染区;

4.2.18检验科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自成一区,并与门诊及住院部联系方便;

2应在医护人员进出诊断工作区分别设置男女医护人员卫生通

过;

3用房应包括负压检验、收件、污物暂存打包、高压消毒、外包

技术分离、办公室、值班室、休息室、卫生间、耗材房、制水机房等;

4应在检验工作区合适位置布置紧急冲淋龙头及密闭型排水地

漏;

Ⅳ住院标准护理单元

4.2.19可采用装配式钢结构活动房拼接成模块化单元,根据建设地

段及规模进行组合,应按“三区两通道”布局。

1凡病房在半污染区侧应设置缓冲前室,缓冲前室设非手动式或

自动感应龙头洗手池,门上设观察窗,另设600宽×600高双门密闭

式传递窗。传递窗应为自锁式单侧开启紫外消毒传递窗。

2医护人员走廊与病房之间应设置缓冲前室,并应设置非手动式

或自动感应龙头洗手池,过道墙上应设置双门密闭式传递窗。

4.2.20每个护理单元(病区)床位配置宜为32-42床,不宜大于50床。

4.2.21病房区应根据收治病患的症状及严重程度适当分区并配置不

同标准负压病房。疑似病人宜配置单人间,确诊病人可配置两人间,

危重症患者或其他需要单独救治的患者应配置单人间。

9

4.2.22病房内应设吸引、氧气插口、电气插座、双向对讲呼叫系统

等医用设施。

4.2.23两个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10m,病床至墙边的距离不应

小于0.8m。

4.2.24每个病区的工作区内应设护士站、治疗处置室、医生室、护

士办公室、被服库房、备餐间兼开水间等。

4.2.25移动仪器室、开水间、标本间、污物间设于各病区端头,向

病患走廊开门。

4.2.26病患者污物及其他污染废弃物,由病区各病房的污染通道收

集密闭运送至污物间集中,再转运至焚烧炉或医疗垃圾集中处置中心

焚烧。

4.2.27重症监护(ICU)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重症监护应自成一区,宜靠近手术部,并安排方便联系的通道。

重症监护应按“三区两通道”设计。

2医护工作区包括:医生办公、主任办公、会议室、会诊室、耗

材库、药品间、值班室、卫生间。

3医护工作区与病区隔离,不在病区设护士值班室,值班室设在

病区近邻并设大面积密闭观察窗。

4重症监护患者病区用房包括护士站、治疗室、纤支镜+洗镜间、

污洗间、设备间等。

5重症监护患者病区应采用单床小隔间设置。

10

6医护人员进出重症监护病区应在入口处设置缓冲前室、卫生通

过。

7ICU单间宜设独立的干式马桶,单间入口处应设缓冲前室,应

设非手动式或自动感应龙头洗手池,每个单间应设独立空调系统。

8污洗污物间为通过式,一端以门与重症监护室(ICU)分隔,另

一端要直接对污染通道。

Ⅴ保障系统

4.2.28临时停尸房宜独立建造,并应与运尸通道有方便的联系。

4.2.29呼吸类传染病医疗及生活废弃物应区分,暂存间应设置围墙

与其他区域独立分隔,位置应位于院区下风向处。

Ⅵ室内装修及其他要求

4.2.30建筑室内地面、墙裙、墙面、天棚应选用耐擦洗、防腐蚀、

防渗漏的材料,建筑构造应采用防渗、防结露和密闭的技术措施。阴

阳角宜做成圆弧半径大于30mm的圆角。

4.2.31医疗区域的装修面层、固定设施面层、室内门窗、助力扶手、

家具等应满足易清洁且被医院清洗消毒液喷洒侵泡1小时不损毁的

原则。

4.2.32其他设置要求应满足《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0849

相关规定。

Ⅶ防火设计

4.2.33疏散楼梯至少有一部为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楼梯。楼梯除

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连的楼梯间外,均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11

4.3结构设计

4.3.1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医院应根据改扩建、新建及使用时限、使用

功能等具体情况确定结构的可靠性目标及抗震设防标准。对于临时性

新建结构,如无特殊要求,设计使用年限可按5年考虑,结构重要

性系数不宜小于1.0,部分重要构件可取1.1。

4.3.2结构荷载作用,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的规定执行。对于临时性新建结构,风荷载和雪荷载可参照

10年重现期取值。

4.3.3抗震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的规定。对于临时性新建结构,如无特殊要求,抗震构造措施可参照

GB50011中关于设防烈度为6度地区的有关规定执行。

4.3.4结构形式选择应充分考虑应急医院建设周期的要求,优先考虑

装配式轻型结构,并应充分考虑抗风措施。

4.3.5结构连接构造应满足防渗、防漏及密闭性能的要求,并应符合

卫生安全控制相关规定的要求。

4.3.6具有密封性能的房间,结构构件、门窗、墙板、屋面设计应考

虑室内与外部的压差的影响。

4.3.7基础宜优先采用天然地基。根据建设场地的地质条件,可分别

采用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和筏板基础。基础上应设支墩,以满足架空

地板和设备管线的安装要求,上部结构和基础之间的空隙在设备管线

安装完后应进行封堵。

4.3.8当采用钢结构箱式模块时,应急医院建筑单元应由具有建筑使

用功能的箱体模块组合构成。钢结构箱式模块房屋宜满足以下要求:

1钢结构箱式模块化房屋的基础模块为单箱模块,并宜提供楼梯

间、卫生间、淋浴间等功能性箱体模块,以满足建筑的基本功能需要;

12

通过对模块的不同方式的拼接组合,形成多种空间组合。

2钢结构箱式模块化房屋的空间划分灵活,除横向与竖向的连

接,钢结构箱式模块化房屋还可以重叠放置,并设置楼顶平台等,连

接后的内部空间也可灵活设置室内隔断。

3钢结构箱式模块主要由箱顶、箱底、立柱、墙体、门、窗、配

件等组成,在现场将上述构件进行组装。

4钢结构箱式模块应采用标准化设计,构件宜采用板式包装,方

便运输,并节约存储空间。

5现场堆叠箱式模块的层数不宜超过2层,两层的立柱角件应采

用连接件通过螺栓连接。

6钢结构箱式模块立柱应该同基础的钢预埋件可靠连接,宜采用

连接件通过螺栓连接。

4.3.9当采用钢框架结构时,现场拼接方式宜为栓接。与基础连接的

钢柱脚宜外露。

4.3.10钢结构的防腐设计年限不宜低于5年,钢结构构件防火涂层

宜采用薄涂型防火涂料,防腐和防火涂层应在构件或产品出厂之前完

成。

4.4给水排水

Ⅰ一般规定

4.4.1给水排水设计和非临时使用的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医院消防设计

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临时使用的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医院消防

设计宜参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4.4.2给排水管道应采用连接、密封可靠,卫生安全的管材,室内给

水管可采用不锈钢管,室外给水管可采用球墨铸铁管等。卫生洁具、

13

洗涤池等建筑配件应选用耐腐蚀、难沾污、易清洁的产品。

4.4.3给水排水管道穿越污染区、半污染区及清洁区等有防护要求区

域的围护结构处应设可靠的密封装置,密封装置的严密性应能满足所

在区域的严密性相关要求。

4.4.4装配式建筑应根据标准化模块,统一预埋设备管线及预留孔

洞。

Ⅱ给水及热水

4.4.5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的有关规定。

4.4.6供水水量应根据医院规模、用水范围、用水器具及医疗设备用

水量进行计算确定。

4.4.7生活给水应设置防止管道回流污染的措施。生活给水系统宜采

用隔断水箱的供水方式,隔断水箱的容积可根据市政供水条件、建筑

规模和用水量确定。当采用隔断水箱供水确有困难时,应依据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的有关规定,分析供水

系统回流污染危害程度,当产生回流污染的风险较低,且供水压力满

足要求时,供水系统可设置减压型倒流防止器。

4.4.8生活给水泵房和集中生活热水机房应设置在不与污染区、半污

染区相邻的清洁区内。供水压力应根据最不利用水点的卫生器具工作

压力和医疗设施的工作压力确定。生活水池(箱)的设置应符合下列

规定:

1水池(箱)应独立设置,并宜选用不锈钢或钢衬塑材料;

2水池(箱)距污染源、污染物的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的规定;

3水池(箱)应设置消毒设备。消毒设备可选择臭氧发生器、紫

14

外线消毒器、紫外光催化氧化设备和水箱自洁消毒器等,其设计、安

装和使用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4.4.9在污染区给水主管入口可预留消毒剂投加接口,并配置消毒剂

投加及计量设备,消毒剂投加量应根据供水水质及消毒灭菌处理措施

要求确定。

4.4.10生活给水管应避免穿越污染区。当条件限制无法避开时,对

于供污染区使用的给水管宜在进入污染区域的管道前设置倒流防止

器,对进入负压隔离病房的给水管道应设置倒流防止器。

4.4.11在车辆停放处应设置车辆冲洗的给水点,当水源直接从生活

给水管接出时,应采取防止回流污染的措施。应在检验工作区合适位

置布置紧急冲淋龙头。

4.4.12污染区生活热水系统可分散设置热水器。当院区采用集中热

水供应系统时,加热设备不应少于2台,同时,集中热水系统应定期

消毒,高温消毒应保证最不利点水温不低于60℃,持续时间不小于

1h;集中热水管道系统上可采取银离子、光催化氧化等消毒措施。

4.4.13无菌要求及防止交叉感染的用水点应采用非接触性或非手动

开关,并应防止污水外溅。

4.4.14室内给水、热水的配水干管、支管应设置检修阀门,阀门宜

设在工作人员的清洁区内或室外。

4.4.15每个护理单元应单独设置饮用水供水点。

Ⅲ排水

4.4.16半污染区、污染区的污废水与清洁区的污废水应分流排放。

4.4.17半污染区、污染区室内外排水管道应采用密闭可靠的连接方

式,室外排水系统应采用无检查井的管道连接方式,并应设置通气管

道,通气管应高空排放。清扫口的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

15

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的有关规定。管道通气管的间距不宜大

于50m。

4.4.18负压隔离病房的通气管应独立设置,半污染区、污染区排水

系统的通气管不应和清洁区合并,通气管排出口应设高效过滤器或其

他可靠的消毒装置,同时应使通气管口四周通风良好。

4.4.19应尽量少设地漏,地漏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准备间、污洗间、卫生间、浴室、空调机房等应设置地漏;

2护士站、治疗室、诊室、医生办公室等房间不宜设地漏;

3检验科不宜设地漏,若有需要,可在工作区合适位置设置可开

启的密闭型排水地漏;

4准备间、空调机房、负压隔离病房淋浴间以及在急诊抢救室合

适位置设置的地漏,应采用可开启的密闭型排水地漏;

5地漏宜采用带过滤网的无水封地漏加存水弯,存水弯的水封应

为50~75mm,并可采用洗手盆、淋浴房等的排水给地漏水封补水。

4.4.20构造内无存水弯的卫生器具与排水管道连接时,必须在排水

口以下设存水弯。车辆冲洗和消毒废水应排入污水系统,排水口下应

采取水封措施。水封深度应为50~75mm,并必须保证水封处保证充

满水。

4.4.21细菌、病毒检验科应设专用洗涤设施,并应在消毒灭菌后再

排放到室外排水管网。

4.4.22污水池和污物洗涤盆的排水管管径不得小于75mm。

4.4.23排水管道应进行严格的闭水试验,防止排水管道内的污水、

气体外渗和泄漏产生的风险。

4.4.24半污染区、污染区的空调冷凝水应集中收集,并应采用间接

排水的方式进入医院污水排水系统,进入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

16

4.4.25采用雨污分流制,室外雨水应设置单独雨水管道系统,不宜

采用地面散流或明沟排放雨水。室外雨水应单独收集、预留接触消毒

池,当需要时灭菌后排放。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医院不得设置雨水收集

回用系统。

在原有院区场地临时扩建的应急医院场地雨水应单独收集排放,

不得与原有院区雨水管道合用。

Ⅳ污水处理

4.4.26污水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医疗机构水污染

物排放标准》GB18466的有关规定。对于改建、扩建项目污水处理

无法满足要求时,应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救治设施设计导则

(试行)》中的强化消毒处理工艺处理。

4.4.27传染病医院的污水应先预消毒处理后排入化粪池,再进入医

院污水处理站,并应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含消毒)后再排入城市污水

管道。

4.4.28污水处理站应考虑足够的容量,并采用两组并联的设计。

4.4.29污水在化粪池的停留时间不宜小于36h。污水处理池应密闭,

尾气应统一收集消毒处理后排放。

4.4.30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前应设监测装置,并宜在适当位

置预留采样口和采样操作空间。

4.4.31改造医院新建建筑应设置单独的预消毒池和化粪池,不得与

原医院的其他区域合用。

4.5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4.5.1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医院应设置机械通风系统。机械送、排风系

统应按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别设置。

17

4.5.2医院气流组织应形成有序的压力梯度,空气压力从清洁区至半

污染区至污染区依次降低。相邻相通不同污染等级房间的压差值不小

于5Pa。

4.5.3门诊、医技用房及病房的新风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

4.5.4送风口应设于房间上部;病房、诊室等污染区的排风口应设于

房间下部,排风口底部距地面的距离不小于100mm。上边高度不宜超

过地面之上500mm,排风口风速不大于1m/s。

4.5.5清洁区每个房间送风量应大于排风量150m3/h,污染区每个房

间排风量应大于送风量150m3/h。

4.5.6清洁区送风系统至少应经粗效、中效两级过滤处理;半污染区、

污染区送风系统至少应经粗效、中效、亚高效三级过滤处理,排风系

统应经高效过滤处理后排放。

4.5.7送、排风系统的各级空气过滤器应设压差检测、报警装置。

4.5.8同一个通风系统,房间到总送排风主干管之间的支风道上应设

置电动密闭阀,并可单独关断,进行房间消毒。

4.5.9接入污染区病房的送、排风支管上宜设置定风量装置。

4.5.10半污染区、污染区的排风机应设置在室外。

4.5.11半污染区、污染区的排风机应设在排风管路末端,排风系统

的排出口不应临近人员活动区,排气宜高空排放,排风系统的排出口、

污水通气管与空气压缩机房的进风口、送风系统取风口不宜设置在建

筑同一侧,并应保持安全距离。

4.5.12新风的加热或冷却宜采用独立直膨式风冷热泵机组并根据室

温控制调节送风温度。

18

4.5.13半污染区、污染区(除负压隔离病房外)可安装分体冷暖空

调机,分体空调机的送风应尽量减小对室内气流方向的影响,分体空

调机电源应集中管理,应根据室温需求统一管控;清洁区宜设置分体

冷暖空调机,CT等大型医技设备机房应应根据工艺需求设置空调。

4.5.14半污染区、污染区空调的冷凝水应分区集中收集,随各区废、

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4.5.15负压隔离病房(包括ICU)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负压隔离病房应采用全新风直流式空调系统,最小换气次数为

12次/h;

2负压隔离病房的送风应经过粗效、中效、亚高效过滤器三级处

理。排风应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处理后排放;

3负压隔离病房排风的高效空气过滤器应安装在房间排风口处;

4负压隔离病房送风口应设在医护人员常规站位的顶棚处,排风

口应设在与送风口相对的床头下侧;

5负压隔离病房与其相邻、相通的缓冲间、走廊压差应保持不小

于5Pa的负压差。门口宜安装可视化压差显示装置;

6重症患者的负压隔离病房可根据需要设置房间加湿器。

4.5.16手术室应按直流负压手术室设计,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医

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的有关规定。

4.5.17系统运行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区域排风机与送风机应联锁,清洁区应先启动送风机,再启

动排风机;半污染区、污染区应先启动排风机,再启动送风机。各区

19

之间风机启动先后顺序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关停时,半污

染区、污染区应先关闭系统送风机,再关闭系统排风机;各区之间风

机关闭先后顺序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

2管理人员应监视风机故障报警信号;

3管理人员应监视送排、风系统的各级空气过滤器的压差报警,

及时更换堵塞的空气过滤器;

4操作人员在更换排风高效空气过滤器时应做好自我防护,拆除

的排风高效过滤器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原位消毒后,装入安全容器内

进行消毒灭菌,并随医疗废弃物一起处理。

4.6电气及智能化

Ⅰ供配电系统

4.6.1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医院的急诊抢救室、重症监护室、手术室、

术前准备室、术后复苏室、麻醉室等场所中涉及患者生命安全的设备

及其照明用电、重症监护病区和负压隔离病房的通风系统用电为一级

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其他医疗建筑用电为一级负荷,生活区用电为

二级负荷。

4.6.2新建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医院应采用双重市政10kV高压电源供

电,当一路电源停电时,另一路电源应能承担全部负荷,并设置低噪

音的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柴油发电机组应设置自动和手动启动装置,

当市电停电时应能在15秒内自动启动并输出。当柴油发电机设置在

室外时,应自带日用油箱且留有供油接口,备用柴油发电机组连续供

电时间不小于24h。

4.6.3既有医院院区内新建应急呼吸道传染病病房,原有已建变电所

20

满足供电要求时,可由变电所低压系统直接供电并在入户配电总箱处

预留移动发电机接口。

4.6.4新建变配电装置可采用室外箱式变电站,单台变压器容量不宜

大于800kVA。

4.6.5要求中断供电时间≤0.5s的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应设在

线式不间断电源装置(UPS),不间断电源装置(UPS)应急供电时间

不应小于30min。

4.6.6手术室、抢救室、重症监护病房等2类医疗场所的配电应采用

医用IT系统,并配置绝缘监视装置;同时配电宜采用一体化配电装

置并设置在专用配电间内,配电间的门应开向清洁区。

4.6.7影像科CT、X射线等诊疗设备应采用专用回路供电,并满足设

备对电源内阻的要求。

4.6.8电气设计应按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分区进行设计,各分

区配电箱应设置在不同要求的位置,避免交叉感染。

4.6.9配电箱、配电主干路由等不应设置在隔离区,配电箱宜设置在

清洁区或缓冲前室内。

4.6.10病房的缓冲前室宜预留移动X光机电源并独立设置配电箱,

且不应与其他设备共用同一供电回路。

4.6.11负压隔离病房的通风设备应采用专用回路双电源末端互投供

电。

4.6.12递窗口、感应门、感应便器、感应龙头、电动密闭阀等设施

需应配合预留电源,其配电回路应设置不大于30mA的剩余电流动作

保护。

Ⅱ照明设计

4.6.13公共场所照明宜采用LED光源,光源色温不宜大于4000K;

21

诊室、检查室、手术室和病房宜采用高显色光源,且手术室光源显色

指数(Ra)不应小于90,其他场所的光源显色指数(Ra)不应小于

80,功率因数不低于0.9,灯具设置应采取防止眩光的措施。

4.6.14照明灯具的选择及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医疗场所应选择不易积尘、易于擦拭的带封闭外罩洁净灯具,

不得采用格栅灯具,污染区及半污染区内的照明应采用洁净灯具。

2在清洁走廊、污洗间、卫生间、候诊室、诊室、治疗室、病房、

手术室及其他需要灭菌消毒的地方应设置紫外线杀菌灯。候诊室、走

廊等公共场所或平时有人滞留场所的紫外线杀菌灯,宜采用间接式灯

具或照射角度可调节的灯具。

3紫外线杀菌灯与其他照明灯具应用不同开关控制,其开关应便

于识别和操作。紫外线杀菌灯开关安装高度不应小于1.8m。

4病房、办公室等照明采用就地控制;走廊、门厅等照明宜采用

相对集中控制方式,控制面板设置在分诊台、护士站等医护人员管理

处。

4.6.15放射室、手术室、抢救室及治疗室门上方应设置工作警示标

志灯。

4.6.16手术室、抢救室、重症监护室应设置安全照明,其照度值为

一般照明的100%,重要的医疗设备机房应设置自带蓄电池灯具,1类

医疗场所每个房间至少设置一盏自带蓄电池灯具,蓄电池连续供电时

间不小于30min。

Ⅲ线路选型和敷设

4.6.17消防负荷的配电线路选型和敷设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其余电线电缆应采用低烟无

卤阻燃型线缆。

22

4.6.18当建筑采用装配式活动箱房时,配电线路可采用金属管或金

属槽盒明敷设,线路的保护管、槽盒或桥架穿越隔墙处均应做密封处

理。

4.6.19配电线路应尽量避免管线穿越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等

不同分区,当必须穿越时,穿墙缝隙应采用不燃材料严密封堵。

Ⅳ防雷与接地

4.6.20当采用装配式金属活动箱房时,满足防雷要求的屋面金属构

件可直接作为防雷接闪器。

4.6.21除2类医疗场所应采用医用IT系统外,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

式宜采用TN-S系统,系统设置PE专用保护接地线,PE线严禁串联

连接。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和弱电接地共用接地系统时,接地电阻不

应大于1欧姆。

4.6.22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单独与保护导体相连接,不得

串联连接,连接导体的材质、截面积应符合设计要求。平时不带电的

电气设备金属外壳、金属管道均应与PE线连接。所有电气安装铁件、

外露接地线等安装完成后,应作防腐、防锈处理。

4.6.23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医院应采取总等电位联结措施。有洗浴功

能的卫生间和1、2类医疗场所等应采取辅助(局部)等电位联结。

4.6.24接地装置不能破坏防渗膜,若有局部破损应采取可靠的密封

防水措施。

Ⅴ智能化系统

4.6.25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内容应至少包括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

动控制系统、通信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紧急广播及公共广播系统、医护对讲系统、远程会诊

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

23

4.6.26紧急广播及公共广播系统应按防火分区结合医疗功能分区

进行设计。

4.6.27安全防范系统的出入口控制应根据医疗流程进行设置。对病

区出入口、ICU及负压检验室缓冲间、负压病房的医、患通道、污染

与洁净区的过渡宜进行控制,并应采用非接触型的感应控制方式。当

出现消防等紧急情况时,出入口控制系统可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

联动信号,将设置互锁功能的门自动处于可开启状态,疏散通道上的

门禁点自动解除。

4.6.28院区出入口及室外道路、楼栋出入口、各单体公共场所、候

诊、护士站、走道、停车场、医疗废弃物暂存间等处应设置视频监控

系统。

4.6.29计算机网络系统宜设置内网、外网和设备专网三套网络,内

网为医院业务系统网,外网与互联网连接,设备专网为医院各智能化

系统网路,医疗业务系统网在医疗区内设置全面覆盖的无线局域网

AP点。各信息点的设置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

规范》GB50849等有关规定。

4.6.30病区的各病房与护士站之间、监护室和观察室等护士与病床

之间应设置双向对讲呼叫系统,病床前的呼叫设备应易于清洗和消

毒。负压隔离病房和重症监护室应设置视频监护系统,并采用语音及

视频双向通讯功能。

4.6.31医疗净化区(监护室、手术室)等场所,各系统点位设置及

数量应与工艺设计密切配合,满足工艺需求。

4.6.32负压隔离病房应设置监视病房与缓冲间空气压差装置,监视

器安装于病房缓冲间的门口,当压差失调时应能声光报警。

4.6.33应设置移动通信信号室内覆盖系统,并由有资质的运营商及

24

承包商负责同步设计与安装。

4.6.34智能化系统的槽盒及管线穿墙缝隙应严密封堵。

4.7医用气体

4.7.1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医院应设置医用氧气、医用空气及医用真空

系统供应。

4.7.2医用真空系统应独立设置,医用真空泵房不应设于清洁区内;

其他医用气体站房不应设于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内。

4.7.3医用真空泵宜采用油润滑旋片式真空泵,医疗空气压缩机宜采

用无油润滑型空气压缩机。

4.7.4真空泵的排气应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入大气,并应远离建筑物

的进风口和人员活动区域。排放的废液应集中收集并经消毒后处置;

其他医用气体管道在进入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前应在供气总管上设置

防回流装置。

4.7.5每个床位的医用氧气终端需设置2个,医用真空终端、医用空

气终端不少于1个。

4.7.6医用氧气设计流量宜按床位数同时使用率100%计算。

25

5施工

5.1一般规定

5.1.1传染病医院建筑的施工及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由具有建设主管部门批准的专业资质的施工企业,按施工图

设计文件施工。

2施工人员均应经过与其所从事工作相适应的培训及考核,特殊

工种应持有上岗证。

3应由具有专业监理资质的监理单位实行全过程监理。

4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制定施工组织设计。

5施工过程中需要修改设计时,应由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

经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确认后方可实施。

6分部分项工程或工程中的复杂工序施工完毕后,应进行验收,

分部分项工程验收不合格的应返工达到合格,并应记录备案。

5.1.2施工单位应按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并对施工全过程实行

质量控制。

5.1.3传染病医院建筑工程施工中,严禁违反设计文件擅自改动建筑

主体、承重结构或主要使用功能;严禁未经设计确认和有关部门批准

擅自拆改水、暖、电、燃气、通讯等配套设施。

5.1.4施工单位应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并应采取有效措施

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弃物、噪声、振动等对周围环境

造成的污染和危害。

26

5.1.5施工单位应遵守有关施工安全、劳动保护、防火和防毒的法律

法规,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应配备必要的设备、器具和标识。

5.1.6管道、设备等的安装及调试应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前完成,

当必须同步进行时,应在饰面层施工前完成。装饰装修工程不得影响

管道、设备等的使用和维修。

5.1.7工程施工的环境条件应满足施工工艺要求,施工环境温度不应

低于5°C。当施工环境温度低于5°C时,应采取保证工程质量的有

效措施。

5.1.8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半成品、成品的保护,防止污染和损坏。

5.1.9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应按“先产品,后系统;先各系统,后

系统集成”的顺序进行。

5.1.10施工过程中,应遵循国家《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

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37号)、《大型工程技术风险控制要点》(建

质函[2018]28号)的规定,保证施工安全可控。

5.2材料和设备

5.2.1传染病医院建筑所用材料和设备应有符合要求的合格证、检验

报告,并在有效期之内。施工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

设备,应有鉴定证书或试验证明材料。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

和设备。

5.2.2建筑工程所用材料和设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材料有害物

质限量标准的规定。

27

5.2.3材料和设备进场时应对品种、规格、外观和尺寸进行验收。材

料和设备包装应完好,应有产品合格证书中文说明书及相关性能的检

测报告;进口产品应按规定进行商品检验。

5.2.4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和设备在运输、保存和施工过程中,必

须采取有效措施防上损坏、变质和污染环境。

5.2.5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火、防腐和防虫处

理。

5.2.6实行生产许可证和CCC认证(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产

品,应有许可证编号和CCC认证标志,并应抽查生产许可证或CCC认

证证书的认证范围、有效性及真实性。

5.2.7平整场地时,回填部分宜采用砂石等易压实的材料。

5.2.8模块单元的制作、运输和安装应符合《轻型模块化钢结构组合

房屋》JGJ/T466的规定。

5.2.9在订购上部结构产品时,应将上部结构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

各构件之间的连接构造和连接方式应完备并符合现行国家规范的要

求。

5.3建筑及结构

5.3.1传染病医院的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应做到墙面平滑、地面平整,

现场应清洁。

5.3.2手术室、ICU等洁净用房和负压隔离病房的墙面、楼(地)面和

顶棚,应采用便于清扫、冲洗、消毒的构造及工艺。设计有圆角要求

28

的,圆弧半径不应小于30mm,圆角材料与其他材料的缝隙应采取密

封措施。

5.3.3设置地漏或排水沟的房间,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

无要求时,不应小于0.5%,楼(地)面应作防水处理,防水层向墙面

上翻的高度不应低于250mm。

5.3.4污染区和半污染区所有墙面、顶棚的缝隙和孔洞都应填实密封。

有压差要求的房间宜在合适位置预留测压孔,其孔径应与所配的压力

表孔径一致,测压孔未使用时应有密封措施。

5.3.5负压隔离病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送回风管和其他管线暗敷时,宜设置在设备夹层或可上人吊顶;

当采用轻质不上人吊顶时,吊顶内宜设检修通道。

2病房及其缓冲间的门不宜采用木制门。

3门应密封严密。门框密封面上有密封条时,在门扇关闭后,密

封条应处于压缩状态。

4应采用密闭窗,玻璃应耐撞击、防破碎。窗玻璃应用密封胶固

定、封严。如采用密封条密封,玻璃与密封条的接触应平整,密封条

不得卷边、脱槽、缺口、断裂。

5围护结构的所有缝隙应可靠密封。

6房间的隔墙宜到顶,与楼板底的缝隙宜填实密封。

7窗应与其安装部位的表面齐平,不宜设窗台,当不能齐平时,

窗台应采用斜坡、弧坡,边、角应为圆弧过渡。

8顶棚上不应设置人孔、管道检修口。

29

5.4给水排水

5.4.1给水管道、管件、阀门安装前后应清除油垢和进行脱脂处理。

5.4.2管线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压力给水管应避

让重力流排水管,管径较小管道应避让管径较大管道。设计没有要求

时,给水管与排水管相交处,给水管应从排水管上方绕过。

5.4.3给水排水管道穿过墙壁和楼板应设套管,套管内的管段不得有

接头,管子与套管之间应用不燃和不产尘的密封材料封闭。

5.4.4污染区半污染区的地漏或排水漏斗安装后使用前应封闭。

5.4.5给水系统管道在交付使用前必须冲洗和消毒,水质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有关规定。

5.4.6负压隔离病房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给水管道应按图纸要求设置倒流防止器。

2排水立管不应在负压隔离病房内设置检查口或清扫口。

3排水管道的通气管口应高出屋面不小于2m,通气管口周边应通

风良好,并应远离一切进气口。

4排水通气管上的高效过滤器,其安装位置与方式应便于维修与

更换。

5非负压隔离病房区所用生活饮用给水管道应避开负压隔离病房

区;不能避开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5.5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5.5.1空调净化系统风管加工前应进行清洁处理,施工过程中应保证

30

风管不受污染。

5.5.2风管适当位置上应设置风量测量孔。

5.5.3净化空调系统送、排(回)风管咬口缝均应在正压面密封。

5.5.4室外新风口的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新风口应采取有效的防雨措施。

2新风口处应安装防鼠、防昆虫、阻挡绒毛等的保护网,且易于

拆装。

3新风口应高于室外地面2.5m以上,同时应尽可能远离污染源。

5.5.5净化空调机组的基础对地面的高度不宜低于200mm。

5.5.6空调机组安装时应调平,并应做减振处理。各检查门应平整,

密封条应严密。污染区和半污染区空调机组表冷段的冷凝水排水管上

应设水封和阀门。

5.5.7呼吸道传染病房内排(回)风口下边沿离地面不宜低于0.1m,

上边不宜高于0.6m;高效回(排)风口风速不宜大于1.0m/s。

5.5.8污染区、半污染区排风管道的正压段不宜穿越其他房间,排风

机应设置在室外排风口附近。

5.5.9负压隔离病房同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排风应与送风连锁,排风应先于送风开启,应后于送风关闭。

2排风高效过滤器的安装应具备现场检漏的条件;当现场不具备

检漏的条件时,应采用经预先检漏的专用排风高效过滤装置。

3排风口宜高于所在建筑物屋面3米上,排风口处应安装保护网

和防雨罩。和取风口水平距离应大于20米,不满足时排风口应高出

31

进风口6m。

4排风高效过滤器装置直到现场安装时方可打开包装。

5排风高效过滤器应就近安装在排风口处。

6排风高效过滤器应有安全的现场更换条件。

7排风高效过滤器宜有原位消毒的措施。

5.5.10施工应符合现行《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2016的有关规定,风管应按现行《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591-2010的有关规定进行严密性实验。

5.6电气及智能化

5.6.1装有电加热器的金属风管全长应不少于2点与保护导体可靠连

接,并应保证金属风管之间连接处有可靠的电气连通。

5.6.2有抗静电要求的管道、金属壁板、防静电地板应可靠接地,连

接端头与铜跨接线相连时,应保证电气连通性,当接触面为不同材质

金属时应采取防电化腐蚀的措施。

5.6.3污染区和半污染区电气管线应暗敷,设施内电气管线的管口及

连接处,应采取可靠的密封措施。

5.6.4采用双路供电的线路应各自独立敷设。

5.6.5IT接地系统中包括中性导体在内的任何带电部分严禁直接接

地。IT系统的电源对地应保持良好的绝缘状态。

5.6.6屋顶通风空调设备和管道应采取可靠的接地措施。

5.6.7负压隔离病房同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32

1对病房的医、患通道,污染与洁净区的过渡应进行出入控制,

并应具有识别出入人员的功能。识别及相关的开启装置应易于操作。

2病房内控制显示盘、开关宜采用嵌入式安装,与墙体之间的缝

隙应采用密封处理,并与建筑装饰协调一致。

3配电箱应设在污染区外配电箱应严格按设计位置安装,不得随

意更改位置。

4灭火器安装应符合《手提式灭火器通用技术条件》GB4351的规

定。

5.6.8穿越隔墙处,槽盒或桥架的内外均应做密封处理,保护导管的

两端管口及管路接头处均应做密封处理,密封处理应采用不燃材料。

5.7医疗气体

5.7.1医用气体导管、阀门和仪表安装前应清洗内部并应进行脱脂处

理,用无油压缩空气或氮气吹除干净,封堵两端备用。

5.7.2氧气管道不宜穿过不使用氧气的房间,当必须通过不使用氧气

的房间时,在该房间内的管道上不应有可拆卸的接头。

5.7.3吸引管道坡向总管和缓冲真空罐的坡度不应小于3‰,并应避

免上升坡度,否则应在管道低处转折点设小型集污罐。

5.7.4医用气体管道的安装支吊架间距应符合表5.7.4的规定。

表5.7.4医用气体管道支吊架间距

管道公称直径(mm)4-88-1212-2020-25>25

支吊架间距(m)1.01.52.02.53.0

5.7.5凡供病人使用的医用气体管道必须作防静电接地,每对法兰或

33

螺纹接头应设接地跨接导线。

5.7.6医用气体采用铜管、不锈钢管时,管道与吊架接触处,应作绝

缘隔离,以防电化学腐蚀。

5.7.7穿越污染区、半污染区隔墙处的气体管道,应设套管,套管内

管材不应有焊缝与接头,管材与套管间应用不燃材料填充并密封,套

管两端应有封盖。

5.7.8在靠近病房位置,负压隔离病房内供病人使用医用气体支管上

应设置防止气体回流的装置。

5.8消防工程

5.8.1穿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墙和楼板的消防管道应做套管,套管与墙

和楼板之间、套管与管道之间应使用不燃的密封材料进行密封。

5.8.2防火门、防火窗与墙壁间的安装缝隙应使用不燃的密封材料进

行密封。

5.8.3应急照明灯具与疏散指示标志宜为嵌入式,周边安装缝隙应使

用不燃的密封材料进行密封。

5.8.4负压隔离病房内不应安装各类灭火用喷头。

5.8.5非负压隔离病房区消防管道应避开负压隔离病房区,不能避开

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非负压隔离病房区消防管道的阀门不应设置在

负压隔离病房区。

5.8.6排烟管道施工时,排烟口应采取相应的防泄漏措施。

34

6验收

6.1一般规定

6.1.1传染病医院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应严格执行本规程规定,各个分

项工程必须合格。本规程特定的分项工程有:建筑、给水排水、供暖

通风与空气调节、电气与智能化、医疗气体、消防等。

6.1.2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前,负压隔离病房、负压手术室、洁净护理

单元、ICU等有特殊要求的区域,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工程质检

部门进行环境指标的检测。环境指标检测前应由建设单位组织对环境

指标检测的区域进行工程完工验收,验收应符合《医院负压隔离病房

环境控制要求》GB/T35428-2017的相关规定。

6.2验收要求

6.2.1传染病医院建筑工程完工及环境指标检测完成后,工程质量竣

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组织专家组进行综合性能评定,综合性能评定的

结论分为合格、限期整改和不合格三类。对于综合性能符合规范要求

的,判定为合格;对于存在问题,但经过整改后能符合规范要求的,

判定为限期整改;对于不符合规范要求,又不具备整改条件的,判定

为不合格。具体评价项目、判定方法见附录A。

6.2.2对于综合性能评定判定为限期整改的项目,整改完毕后应组织

专家组对整改部分重新进行综合性能评定。

6.2.3对于综合性能评定判定为不合格的工程,不应进行工程质量竣

35

工验收。

6.2.4传染病医院建筑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组

织施工(含分包单位)、设计、监理各方等单位(项目)负责人参加,组

成工程验收组负责执行和确认。

6.2.5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综合性能评定的结论应为合格。

2环境指标检测文件的结论应为合格。

3本规程特定的分项工程及其它有关的分部(子分部)工程的质量

均应验收合格。

4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5所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应完整。

6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应符合相关专业质量验收规范的规

定。

7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6.3建筑及结构分项

6.3.1地漏的安装应平正、牢固,低于周边地面,周边无渗漏。地面

坡度应符合本规程5.3.3条的规定。

检验方法:试水观察检查。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6.3.2冲洗地面的排水不应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