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小说《匆匆过客》练习题_第1页
高考语文小说《匆匆过客》练习题_第2页
高考语文小说《匆匆过客》练习题_第3页
高考语文小说《匆匆过客》练习题_第4页
高考语文小说《匆匆过客》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2小题。匆匆过客路遥天阴了,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空气里满含着潮湿。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快到汽车站的时候,觉得脸上似乎已经落了一颗冰凉的雪粒。我的心情沉重了。明天就是春节呀!要是再下一场雪,班车一停,回家过节就根本不可能了。候车室里已经人头攒动,乱得像一个集市。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哪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只见旁边的一张椅子上蜷缩着一位老人——正是他在反复地念叨着。他蓬头垢面的,看来身体有病,面容十分苍老。不像是乞丐,因为我看见他手里捏着买车票的钱。这是一个盲人!我瞅了一眼去桃县的售票口,正好!803次和802次的售票口紧挨着,并且车次牌上写着“增加两辆车”的字样。先排哪个队呢?如果现在去给那个瞎眼老头排队买票,我自己的票十有八九买不上了。我将不得不垂头丧气地滚回单位。但如果我先给自己买票,那老头的票也把握不大了。我来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802次的队伍后面。我终于把一张802次的车票拿到手了!我带着这个充实的收获,站在803次的队伍后面,我很愉快:我自己得到了满足并且开始加紧做一件崇高的事。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时髦青年!不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叫我反感。奇怪!他竟然能正经八百地站在这个队伍后面排队。要是售票员喊一声“票快完了,后面的人不要排队了”,他准会如狼似虎地扑过去。我又发现这队伍的旁边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当售票员宣布只剩一张票的时候,那青年妇女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那个男青年两只拳头紧捏着,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他有点吃惊地盯着那个妇女旁边站着的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随后,用一种极温柔的语调不连贯地说:“你……别怕!”小伙子的腮帮子急速地抽动了几下,泪花子在眼里直转。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张车票,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您不要奇怪,”他说,“我是买到了一张803次的车票,但这不是给自己买的。我第二次排队才准备给自己买一张。您带着孩子,待下去太不方便。我不走了,但请您替我在路上照料照料那个人。”他向后面的角落里努了努嘴,“那个瞎眼老头。”我一下子被震惊得目瞪口呆!那青年妇女尖叫了一声,惊喜地喊叫着说:“呀,我这张票也是给他买的呀!”一刹那间,他们谁也不说话了。他们静静地互相看着对方,两张纯洁的年轻的脸,像大理石雕塑一般美丽。那青年妇女说:“同志,我根本不是去桃县的!我本来是要买802次车票的。但看见那个老头太可怜了,我觉得有责任帮助他,我又怕给老头买不上票,就厚着脸皮插到您前面了。快要进站了,您赶快和那老头上车去吧!”只见那个男青年神色庄严地从她手里接过车票,掏出车票钱放到了青年妇女的手里;然后弯下腰,小心翼翼地在那个小女孩的脸蛋上亲了一下,便转身走了。我猛地迈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步伐,走到了那位青年妇女面前,掏出车票,对她说:“你要802次的票吗?我有事不能走了,退票。”她惊喜地一边掏钱,一边说:“真运气!太谢谢您啦!”我接过钱,把帽檐往下拉了拉,默默地走过拥挤的人群,出了候车室。外面已经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飞舞着的雪花打着旋儿,纷纷扬扬地飘落着。街道上一片寂静。我踏上洁白的路面,匆匆向单位走去。(有删节)选择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塑造了一个衣着时髦、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品质高尚的男青年形象。男青年、青年妇女和“我”相互映衬,有助于突出主题。B.在是先给自己买票还是先给老人买票的两难选择中,作者细腻地描写了“我”、男青年、青年妇女的不同表现,深刻剖析并批评了“我”的自私。C.这篇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这种形式便于加快叙事节奏,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便于人物刻画上的灵活切换,简洁清晰准确地表达内容。D.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了旅客暗中争相为盲眼老人买车票的故事,“我”是事件的见证人,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同时起到线索的作用。环境类试题2.小说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小说结尾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小说首尾的环境描写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提示:不要照搬2、3小题的答案)标题类试题5.题目“匆匆过客”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6.小说以“匆匆过客”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形象类试题7.“车票”在小说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8.请分析小说中“我”的形象。9.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10.小说中设置“我”这一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11.小说中塑造时髦青年这一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12.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我”,也有人认为是时髦青年。对此,你的看法是怎样的?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13.小说中是如何塑造时髦青年的形象的?14.小说中男青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塑造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15.小说除了使用外貌、语言、动作等具体的描写手法以外,还借助了哪些手段来塑造男青年的形象?情节类试题16.小说善于利用巧合推进情节,说说小说中有哪些巧合,巧合的设置有何效果。17.“误会”是本文的一大特征,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18.小说以买票场景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好处?请简要分析。技巧类试题19.这篇小说在叙述上有何特色?请概括分析。20.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这种写法有何效果?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变式】这篇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21.从“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有哪些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22.请赏析文中划线句“他们静静的互相看着对方,两张纯洁的年轻的脸,像大理石雕塑一般美丽”。小说《匆匆过客》参考答案1.B【解析】B项,“深刻剖析并批评了‘我’的自私”分析有误,突出了男青年和青年妇女的无私,但并没有剖析批评“我”的自私。2.①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景(时间、地点),春节前夕天气复杂、众人急着买票回家过年。②渲染寒冷匆忙的气氛,烘托由人物沉重焦急渴望回家过年的心理。③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几人抢买车票的冲突及意外转折埋下伏笔。3.①情节上:与开头的环境描写相照应,使小说结构更完整。②人物上:烘托出“我”帮助他人之后内心的喜悦与兴奋。③主旨上:象征着社会的和谐美好,突出/升华助人为乐的主旨。④效果上:描绘洁净优美的画面,渲染了祥和宁静的氛围。4.①开头: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景,渲染寒冷匆忙的气氛,烘托出人物沉重焦急的心理,推动后文“冲突”等情节的发展。②结尾:与开头相照应,渲染了宁静的氛围,烘托出“我”内心的喜悦与兴奋,象征着社会的和谐美好,突出了主题。③前后雪景的氛围形成了对比,暗示了我的心情转变,使思想感情表达自然而丰富,也寄寓了作者对善良美好的赞美。5.①“匆匆过客”指车站候车室里包括“我”在内的匆匆回家过节的人。②“匆匆过客”指虽然素不相识却能够主动相互提供帮助和温暖的人。6.①贯穿情节:围绕“匆匆过客”展开情节,想要帮助而误会是过客身份造成的。②点明人物:交代人物共同的身份特点及相互关系,勾勒了他陌生而匆忙的形象。③突出主旨:陌生而匆忙的平凡人物能主动相互帮助,更显示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想要深入了解匆匆过客之间发生的故事。7.①情节上:以车票为线索,并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情节展开合理自然、集中紧凑。②人物上:在买票、争票及让票等活动中,展现了几个人物舍己助人的美好品质。③主旨上:以“车票”为载体,表现人物美好的品质,以小见大,进而表现社会的和谐美好。④效果上:车票是生活中常见物品,容易引起读者共鸣。8.①热心善良:看到老人的求助,愿意主动帮助他买票:最后让出自己买到的票。②有正义感:看到无人给老人买票而愤愤不平。③见贤思齐:看到时髦青年与青年妇女更高尚无私而羞愧难当,并让出了车票。9.①因天气糟糕,不知道自己能否买到票回家过春节而心情沉重。②因无人帮助盲眼老人买票而愤愤不平。③因买到自己的票而感到愉快,并因将要帮助老人买票而心生崇高感。④反感时髦青年,因时髦青年与青年妇女争抢最后一张票而感到厌恶。⑤震惊于时髦青年与青年妇女买票的真相,并感到羞愧。⑥将自己的票让给青年妇女,心里得到安宁。10.①情节上:“我”作为旁观者,以“我”的视角叙述抢票的误会冲突,使情节更真实生动:“我”让出车票推动了情节发展。②人物上:“我”作为陪衬者,在助人时犹豫和先己后人的选择,与他们二人形成了对比,更突出他们高尚善良的品质。③主题上:“我”为表现者,“我”和他们二人都想帮助老人,互相衬托,“我”的感受前后变化,突出社会的温馨和美好。11.①情节上:时髦青年的行为制造了情节波澜,并推动“我”让票的情节的发展。②主题上:小说通过时髦青年的表现,突出表达了帮助他人、先人后己的主题。③效果上:时髦青年淳朴品格与时髦外表顺成对比,冲击力强,令人印象深刻。12.示例一:主人公是“我”。①内容上:以“我”的视角来叙述的,“我”是故事的经历者和见证者。②情节上:以“我”贯穿情节始终的,“我”是情节的贯穿者和推动者。③主题上:“我”的心理变化表现了小说主题。示例二:主人公是时髦青年①内容上:时髦青年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很充分,构成小说的高潮部分。②情节上:时髦青年的表现推动“我”感受的变化和情节的发展,是情节的推动者。③主题上:时髦青年积极主动帮助老人,突出了小说相互帮助、先人后己的主题。13.①正面描写。写他的外貌“头发乱蓬蓬的”,动作“脚着急敲着地面”“紧捏着拳头”等,展示了他急切助人的形象。②侧面衬托。以“我”的心理变化,巧妙衬托出男青年的美好品质。③欲扬先抑。先写他的赶时髦、不沉稳,后突出其真诚善良,令其形象鲜明。④对比衬托。与“我”的先考虑自己再考虑他人,形成对比,突由男青年的先人后己。14.男青年是一个衣着时髦、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品质高尚的人。这一人物、青年妇女和“我”相互映衬,有助于主题。15.①欲扬先抑。先写男青年外貌时髦,与青年妇女争执、冲突,对其贬抑,再写他内心充满爱心,进行褒扬。②对比衬托。与“我”的先考虑自己再考虑他人,形成对比,突由男青年的先人后己。16.巧合:时髦青年与青年妇女都想帮老人买票。我也是想帮盲人,并和青年妇女都是要乘坐802次列车。效果:①使得情节曲折起伏,又自然合理。②突出了人物无私助人的美好品质。③深化了小说颂扬和谐美好的主题。④给读者以新奇而温馨的阅读体验。17.①“误会”有:“我”误会了男青年和青年妇女,男青年误会了青年妇女,小女孩误会了男青年。②这些“误会”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使情节前后形成巨大的反差,行文富有波澜。③在“误会”的解开中塑造了人物形象,突出了男青年和青年妇女的无私。④表达了人间有大爱这一主旨。【解析】此题要求分析小说中“误会”的作用,答题时先明确都有哪些“误会”,然后从小说的结构、人物的塑造以及主旨表达的角度分析。18.①情节上:把情节集中在售票窗口展开,使情节简洁曲折,集中紧凑。②人物上:使人物产生关联,有助于发掘各个人物的深层心理和高尚品质。③主旨上:买票场景中人物的不同表现,共同强化了相互帮助的主旨。④环境上:反映春运买票难的现实,也是社会环境的折射。19.①使用第一人称,叙述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②集中一个场景。以候车室为活动场景展开人物和情节,使矛盾集中,情节紧凑。③利用误会和巧合。三人都在助人买票,从相互误会到最终理解,构思巧妙。④采用欲扬先抑。环境由压抑到轻松,对男青年由厌恶到感动。20.①情节上:使叙事节奏较快,迅速推进买票、抢票、让票等情节的发展。②人物上:便于不同人物的语言、心理、行为等描写刻画上的灵活切换,适应不同人物的语言、心理、行为的描写需要。③效果上:营造出匆匆的氛围,利于进入小说情境,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也便于简洁、清晰、准确地表达内容。21.①以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增加小说的真实感,使小说颂扬的高尚品质和良好道德风尚更加可信,突出了作品主题。②从有限视角来叙述,便于写“我”的惊诧、疑惑,以设置悬念,使情节曲折引人人胜。③便于自然、真切地展示人物的心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