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课件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课件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课件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课件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五种基本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诗歌鉴赏中重点注意:描写、抒情。叙述内容景、物、人情感观点态度第一课时

描写方式(1)本诗(词)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2)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词)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3)诗的第×联或词的上(下)片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景?(4)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一、表达方式常见提问方式1.概念:描写就是通过一定的写作手段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2.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体化。3.表达效果:是用文字绘形绘声绘色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样子”,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根据对象不同,诗歌描写主要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两类。二、赏析描写技巧描写手法1、人物描写手法

正面:语言、肖像、动作、心理、神态、细节

详细(细节描写、白描)、略写

侧面:他人评价(对比、衬托)

、景、物2、景物/环境描写手法(写景手法/艺术)

感觉:视、听、嗅、触、味等

观察: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空间:远近、高低、内外、俯瞰与仰视

色彩——色彩鲜明、色彩斑斓、色彩暗淡;

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

点面结合、

白描工笔、细节

描写、衬托(正衬和反衬)、烘托、

(色彩)渲染、

比喻、拟人、夸张、列锦(意象叠加)等①

写景角度②写景手法1、景物/环境描写手法(写景手法/艺术)

感觉:视、听、嗅、触、味等

观察: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空间:远近、高低、内外、俯瞰与仰视

色彩——色彩鲜明、色彩斑斓、色彩暗淡;

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点面结合、

白描工笔、细节

描写、衬托(正衬和反衬)、烘托、

色彩)渲染、比喻、拟人、夸张、列锦(意象叠加)①

写景角度②写景手法:五觉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效果:让读者如临其境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从《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前四句就是单纯的抒写当时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远近内外高低(上下、俯仰)空间角度意难忘·山家吴伟业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

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效果:层次分明,展现意境特征。山村被团团白云遮掩,青色的藤蔓缠绕着老树的枝干,翠绿的竹林旁溪水明净,可见水底细沙。临溪的堂舍顺山而建十分稳当,草苔长满的小径环绕着弯曲的篱笆。屋内陈设着文木茶几,小小窗户上糊着窗纱,这是一个清静幽雅的人家。朝北的小门打开,移床招待着客人,窗外清香四溢树上开满梅花。

步向山村人家的沿途所见写起,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一一描绘了山家的幽静环境,主人的身份、情趣不言自明;下片集中描绘山家主人的生活情调,种柳浇瓜,摘橘采茶,真是闲云野鹤式的自在逍遥,表现出作者对山家主人生活的羡慕向往之情。全词写景叙事结合,描写富有层次,语言朴素明净,如话家常,亲切有味。上阙首句“村坞云遮”,写村落在云遮雾绕中隐约可见,暗写山家所居环山的特点,开头自然平实。接下来两句为近前所见之景:青碧的藤蔓缠绕着老树,翠绿的修竹与白沙相映。渐行渐近,又见一幢房屋临溪傍石而立,一条铺满青苔的小径顺着篱笆延伸。“苍藤老干”,说明村落的古朴僻远。“明沙”“溪堂”“苔径”,点出山家所居近水和环境清幽的特点。以上几句纯用白描,朴拙淡雅,生动地描绘了山家四周的环境与景物。自“文木几”以下,则为山家室中所见:文木制成的几案,窗虽小也饰有柔纱。“文木几”与下片的“瘿尊”呼应,说明虽是山家,却也讲究,所居之人当是闲雅之士,绝非一般山民。“是好事人家”的“好事”,谓热心助人。接下来“启北扉”三句,便写“好事人家”热情待客的情形:先打开朝北的门,移过坐床让客人安坐,可见门外傲霜凌雪的繁茂梅花,进一步衬托山家主人洒脱出尘的品格。上片由远及近,由外而内,步移景换,以写景为主。描写很有层次,可见徐步石径,往访山家,陶醉于身边画境的作者形象。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色彩角度“知否,知否,应是叶肥花瘦”(李清照《如梦令)“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杏花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两个鹂鸟鸣柳丝,一行鹭鸶上高天。”(杜甫《绝句》)“蚁沫新醅酒,粗泥小火炉”。(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色彩词的运用效果:

营造意境的氛围,表现人物形象或心理。动静角度CBA以动衬静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动静关系动景陪衬,静景重点突出环境静谧、安静、寂静的特点。动静互衬,相映成趣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赋静景以动态,使之富有生气。明亮的月光惊醒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半夜里清风送来了远处的阵阵蝉鸣声。田野里飘散着稻花的清香,青蛙在歌唱着丰收的年景。稀疏的星光闪烁在天边,点点细雨洒落在山前。我想过溪避雨,转个弯到小桥上忽然看见,那熟悉的旧时茅店就在土地庙旁丛林边。这首词平易中见真切,浑沦中见准确,连绵中呈陡转。写眼前常景,而能别开蹊径;脱手炼词,得刻物入神之妙。开头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不过,词人所描写的夏景并没有就此终止。如果说词的上阕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绘,那么下阕却显然是以波澜变幻、柳荫路曲取胜了。由于上阕结尾构思和音律出现了显著的停顿,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举例:《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点:指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面:指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其实也就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写尽了环境的苦寒与孤静;“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点面结合,凸显“蓑笠翁”坚忍不拔,卓尔不群的形象特征。点面结合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眼前之景为实,

想象虚构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正面为实,侧面为虚。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虚实结合(虚实相生)雪化时入侵的胡兵悄然退还,月光照着戍楼羌笛悠扬舒缓。试问那《梅花》会落向何处,它随风吹拂一夜落满了关山。正侧角度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正侧直接描写形象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极力描写天姥山的高大诗人先拿天姥山跟天相比,只见那山横在半天云上,仿佛跟天连结在一起。再拿天姥山跟其他的山相比,它既超过以高峻出名的五岳,又盖过在它附近的赤城。接着诗人又换一个角度以天台山为着眼点来写,说那天姥山东南方的天台山虽然非常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矮小得简直像要塌倒了。这里的“天台四万八千丈”,只是说天台山非常高,并不是说它实有四万八千丈。画技角度白描渲染工笔(细节描写)凝练具体真实请判断下列诗句的描写角度或手法。诗句描写角度或手法①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②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

③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结合触觉、视觉、听觉结合,侧面烘托细节描写①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春桂花在无声地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②我有多少的恨,昨夜梦中的景象,还像以前我还是故国君主时,常在上苑游玩,车子如流水穿过,马队像长龙一样川流不息。正是景色优美的春天,还吹着融融的春风。③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④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⑤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⑦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⑧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远近结合、高低结合白描侧面描写视听结合、绘声绘色⑤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⑥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来,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极远的地方。⑦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⑧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2021浙江卷)意难忘·山家[清]吴伟业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衰翁健饭堪夸。把癭尊①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熳生涯。【注】①癭尊,即癭樽用瘿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20.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6分)写景艺术:①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从村坞、山家到室内,移步换景。②意象丰富,色彩和谐。“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构成明净清幽之境。③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如“苔径逐篱斜”。叙事艺术:①对比衬托。如“蓑翁”与“健饭”。②铺陈(赋)写实。如“高话”以下,一一仅叙写山家生活。③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如“汲水自浇瓜”。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顺序叙述人诗人诗里的某个人物叙述腔调叙述技巧照应铺垫线索抑扬对比衬托全知视角限知视角主观/客观语言风格补充叙述特色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插叙、补叙、平叙顺序、倒叙山村被团团白云遮掩,青色的藤蔓缠绕着老树的枝干,翠绿的竹林旁溪水明净,可见水底细沙。临溪的堂舍顺山而建十分稳当,草苔长满的小径环绕着弯曲的篱笆。屋内陈设着文木茶几,小小窗户上糊着窗纱,这是一个清静幽雅的人家。朝北的小门打开,移床招待着客人,窗外清香四溢树上开满梅花。山翁虽年迈身衰,然胃口很好,吃饭很香,端着树木雕制的酒盅茶碗,滔滔不绝地谈论着农家种田之事。池边引水浇灌着栽植的柳树,自己动手打水浇瓜。霜后橘子格外甜美,谷雨前后采摘新的嫩茶,自然是风味清佳。高兴的是去年耕种的山田获得大丰收,可以无忧无虑地度过这自在的生涯。2、人物描写手法正面:语言、肖像、动作、心理、神态、细节详细(细节描写、白描)、略写侧面:他人评价(对比、衬托)

、景、物就古诗而言,更看重动作、肖像、细节描写与环境烘托请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描写手法。诗句描写手法①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②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

③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氓》)

④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孔雀东南飞》)

⑤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孔雀东南飞》)

动作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对比、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①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②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③复关远在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④她穿上昔日绣花的裌裙,梳妆打扮时每件事都做了四五遍才算妥当⑤我们在黄泉之下再相见,不要违背今天的誓言!(2019浙江)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

“香薰一架书”,侧面烘托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

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③动作、神态描写,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正

面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秋蝉声从树梢传来,深巷中的红漆大门前如此冷清,好似主人在闲居之中。他的书房里摆放着书画和几根竹子,竹子自带香气,满眼看去,书籍满架。笑着说话的书童知道礼数,李将军在吟诵,像村野之人一样豪放。这些书籍中将军最爱读英雄传,想要建功立业,又害怕比不上那些英雄。解析诗歌描写了李将军的居住环境——“冷静”,书房的陈设——“墨画”“一架书”等,借环境描写来烘托李将军有文人的趣味;对次要人物的描写——“侍儿知礼数”,从旁衬托出李将军知书达理、富有文化修养等特点。另外,李将军最突出的特点是喜爱置身书房“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体现了他喜爱读书、个性狂放的一面。答题时要点明手法,将手法的运用同人物形象的塑造结合起来分析。【表达方式题答题规范】答题步骤:第一步,明技巧。指出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及特点。第二步,释运用。(构成)结合诗(词)句具体阐释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作用。(术语+作用(特点、情感))简析该表达方式对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意境和表达情感等方面的作用。过关检测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问题。读易象①周敦颐书房兀坐万机休,日暖风和草色幽。谁道二千年远事,而今只在眼前头。十二月九日雪融夜起达旦魏了翁远钟入枕雪初晴,衾铁棱棱梦不成。起傍梅花读周易,一窗明月四檐声。【注】①易象,是中国古代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易象主要是通过对天、地、人、物等形状的摹拟,象征自然变化与人事吉凶,从而推求和印证某一现象与结论。

“一窗明月四檐声”“日暖风和草色幽”两句在写景上别具一格,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读懂诗歌,精准答题:答题方法:1.看标题:了解内容情感技巧大致方向2.看作者:猜测大致风格3.读诗句:变形,翻译,读懂——抓景、事、情语4.看注释:解释疑难,知人论世5.看题干和题目:帮助理解,精准锁定答案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问题。读易象①周敦颐书房兀坐万机休,日暖风和草色幽。谁道二千年远事,而今只在眼前头。十二月九日雪融夜起达旦魏了翁远钟入枕雪初晴,衾铁棱棱梦不成。起傍梅花读周易,一窗明月四檐声。

“一窗明月四檐声”“日暖风和草色幽”两句在写景上别具一格,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又是一个冰雪凝冻的冬夜,天新晴,雪在融,远处的钟声遥遥地送入耳中;又冷又硬的被子棱角四起,冷得难以入梦。索性披衣起床,伴着窗台上的寒梅研读《易经》。明月高悬,只听得四周房檐上一片轻脆的滴水声。——景语:雪融,梅花我独自端坐在书房中,万事万物都好像停了下来,阳光温暖,微风和煦,小草也是油绿的。有谁能说出古往今来两千多年的事呢?而道如今却好像就发生在眼前——景语:万机休,日暖,风和,草色幽读懂诗家语

“一窗明月四檐声”“日暖风和草色幽”两句在写景上别具一格,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①一窗明月四檐声:第一步,明技巧:

此句的写景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第二步,释运用(构成):

诗人在夜晚独坐窗前,一轮明月洒下清辉,他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静静夜读,窗外是屋檐下滴滴答答的融雪的声音,用雪融的滴答声,更加衬托出冬夜的明澈静谧,第三步,析作用。(术语+作用(特点、情感))表现出诗人心无旁骛的专注力和清雅宁静的意趣。②日暖风和草色幽:第一步,明技巧:此句写景运用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第二步,释运用(构成):诗人休却劳务在书房研读易象(书中内容让作者心情放松),放眼窗外,阳光温暖,微风和煦,草色清幽,营造出一派欣欣向荣、温暖明丽的景象,第三步,析作用。(术语+作用(特点、情感))作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表现出诗人内心的闲适愉悦。(万机休,梅花)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谒巫山庙薛涛①乱猿啼处访高唐②,路入烟霞草木香。山色来能忘宋五,水声犹是哭襄王③。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注】①唐代著名女诗人,遭受人生打击后,迫于生计,16岁无奈加入乐籍。这首诗写于贞元初年,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早闻薛涛大名,第一次见面,就让她当场赋诗,目不限。薛涛略微思索,就写出了这首诗。②高唐:观名,此即指巫山庙。③襄王:楚裏王。楚襄王与神女遇于巫山之阳,神女谓襄王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本诗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景物描写都如入画境,两位诗人写法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本诗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景物描写都如入画境,两位诗人写法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参考答案】①本诗正面描写,从听觉、视觉、嗅觉等多感官远近结合进行描写,(明技巧)从听觉写“猿啼”,从视觉和嗅觉上,描写“烟霞”“草木”等近景,再远观“山色”远听“水声”,(释运用(构成))构建了画面的层次感;(析作用(术语+作用(特点、情感))②使用拟人修辞来描述(明技巧),写山色不忘宋玉,水声哭襄王,柳树与女子的眉毛要争个短长,(释运用(构成))使画面富有情味儿。(析作用(术语+作用(特点、情感))写景?

谒巫山庙薛涛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山色来能忘宋五,水声犹是哭襄王③。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本诗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景物描写都如入画境,两位诗人写法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参考答案】《钱塘湖春行》①采用俯视和仰视的视角进行描写,诗人仰视见禽鸟,俯察见花草;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正面描写钱塘湖的春景,以“行不足”侧面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③选择精妙词语进行描述(寓情于景),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写景?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第二课时

抒情方式(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某联(句)。

(2)本诗某句抒情方式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4)指出这首诗(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5)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诗歌抒情方式常见的提问方式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1.景与情2.物与情:托物言志3.事与情:借古讽(喻、鉴、伤)今、用典抒情、叙事抒情正(衬托):借景抒情(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

触景生情、

以景结情、

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反(反衬):以景衬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的抒情方式。包括直抒豪情壮志、直抒愤世嫉俗之情、直抒悲思愁绪、直抒欢快喜悦之情、直接表达对事理的见解和看法等。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接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其中当然也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一)景与情(二)物与情(三)事与情二、间接抒情(一)景与情关系正--

1.借景抒情(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2.寓情于景3.触景生情4.情景交融5.以景结情反--6.以景衬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1.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即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古诗词中,松、竹、菊、柳等都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或直接以景物描写代替情感抒发,或先写景后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与感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正反关系)①杜甫《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②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③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④《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①以乐景写乐情。诗人用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初春美景图,抒发了自己经过战乱的奔波流徙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欢悦之情。②以哀景写哀情。全诗通过对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哀景)的描写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哀情)。③以乐景写哀情。“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更让人觉出无限悲凉。④以哀景写乐情。诗中以“雨雪霏霏”的哀景,反衬久戍边疆、此时就要到家的战士的欢喜之情。①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②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一生艰难,常常抱恨于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③岐王府邸里时常相见,崔九堂前您的音乐多次听闻。如今正是江南的大好风景,在落花时节又重逢李君。④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2.寓(融)情于景: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此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这一场雨就好似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之时就随即降临。细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提示:“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3.触景生情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见景生情,通常前句写景,后句生情。古诗词中有许多传统审美习惯就是触景生情的典范,如望月思乡、伤春悲秋、折柳送别、闻雁思归、见流水而思年华等。书河上亭壁四首(其三)寇准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宽阔的黄河,只有不多几条船在航行,眼前是波浪滚滚,一派渺茫。我独自登上河边的亭子,斜靠着栏杆,愁绪像河水,源源不断。那河边、远处,萧瑟秋风中,有片稀疏的树林,林后是耸立的高山,一半沐浴着西斜的阳光。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绝句,题写在黄河边一座亭子的壁上。既然以秋天的景色为主,自然而然也就染上些“愁”色。第一句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黄河上的景象,一是“阔”,王湾的“潮平两岸阔”,被诗人浓缩为“岸阔”,江水浩渺,放眼望去,黄河恢宏阔大;二是“渺茫”,因为河阔,一眼望不到边,加上太阳快要下山,自然是“烟波微茫信难求”,看不到对岸;三是“樯稀”,河上没有几条船,虽然看不见“百舸争流”的热闹场面,却使人觉得河似乎更阔了,烟波似乎更渺茫了,河上的烟波又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第二句的“思”字就回答了前面提出的问题,独自靠在亭边的栏杆上,诗人究竟在想些什么?也许想到了“耐可乘流直到天”,也许想到“欲渡黄河冰塞川”,也许想到“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性格刚毅的诗人此时也许荡上了一丝忧愁,但面对着“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岂能“恨到归时方始休”呢?第四句是这首诗最棒的一句,富有意境,它一下就让人联想起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来。这一半沐着柔和斜阳的秋山,虽然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艳丽,却给人以安闲、亲切,也让人陶醉。至于那一半见不到阳光的秋山,诗人却不愿意提起,而心中那一份怅惘,在这壮丽的黄河落日图前又算得了什么?到此戛然而止,还有多少余味,就让读者自己去品尝。提示:“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4.情景交融:寂寞的树,淋漓的雨,写景也是写情,情景交融,渲染出相思女子的秋思无限,秋愁万端,离情和景物的描写相互烘托。更漏子温庭筠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到天明。情景交融既表达情感,又描写景物,相互烘托,没有主次之分,二者几乎合为一体。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一滴一滴的雨点,正凄厉地敲打着一叶一叶的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一直到天明。上阕写画堂中人所见,下阕从室内转到室外,写人的所闻。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之苦没有人可以理解。它与“偏照画堂秋思”呼应,可见“秋思”即是离情。下面再作具体描述:“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潇潇秋雨不理会闺中少妇深夜怀人的苦情,只管让雨珠洒在一张张梧桐叶上,滴落在窗外的石阶上,一直滴到天明,还没有休止。秋雨连绵不停,正如她的离情连绵无尽。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由玉炉生香、红蜡滴泪的傍晚,到闻“三更雨”,再看“滴到明”,女主人公的彻夜不眠,当然更非“一个愁字了得”了。5.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收束全诗,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二)物与情关系托物言志指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如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墨梅》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诗人也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有意见认为,该题画诗,点出创作意图,强调操守志趣,在艺术史上甚至比《墨梅图》本身还要出名。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2.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三)事与情关系1.借事抒情①借古讽(喻、鉴、伤)今: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②叙事抒情: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咏怀古迹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借咏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抒写自己不被重用、身世飘沦的悲苦情怀。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思念自己。2.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几句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的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用典抒情有用事和引用(化用)前人诗句两种。根据用典的目的,可分为正用典(表意与典故意一致)和反用典(表意与典故意相反)。根据用典的形式,可分为明用典与暗用典(多指语典)。典故的效果: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增强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收到言简义丰、余韵盎然、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用典抒情与借古讽今有何区别?1.用典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2.借古讽今是引用典故以方便于比况和寄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的心声,借古讽今是用典抒情的一种方式,是引用前人前事等来评论当前风气、时政等;用典抒情则是着重自己的感受,引用前人的语句或事迹来表现出来。请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抒情方式(如是间接抒情,则要指出具体的抒情方式)。诗句抒情方式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②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③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

④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⑤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叙事(细节)抒情借景抒情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⑦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用典抒情借物抒情①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②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③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④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⑤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⑥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⑦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间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1.景与情2.物与情:托物言志3.事与情:借古讽(喻、鉴、伤)今、用典抒情、叙事抒情正(衬托):借景抒情(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

触景生情、

以景结情、

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反(反衬):以景衬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知识点回顾对应练习】(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读懂诗歌,精准答题方法:1.看标题:了解内容情感技巧大致方向2.看作者:猜测大致风格3.读诗句:变形,翻译,读懂——抓景、事、情语4.看注释:解释疑难,知人论世5.看题干和题目:帮助理解,精准锁定答案画眉鸟千啼百啭,随着自己的心意在林间飞动,在那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穿梭。现在才知道: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情语——随意、自在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闲来无事,幽静的窗子外,好风从早吹到晚,忽然听到画眉鸟冲出牢笼的啼鸣。此时笼中画眉鸟啼叫了一声顿觉动听,我便放下了挂在高处的笼子。朝中事务精简,来办公事的人们也已离开,(现在听着这动听的画眉鸟的啼鸣)感觉像身处千岩万壑中,心旷神怡,潇洒自如。情语——闲,简,散读懂诗家语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知识点回顾对应练习】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①欧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②文诗对画眉进行侧面描写,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解析】本题考查比较两首诗的表达方式。能力指向赏析诗作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欧诗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山花红紫树高低”和“锁向金笼”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抒发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文诗并未具体地描写画眉鸟的形象和叫声,而是进行侧面描写,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听画眉鸟鸣声的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的形象。过关检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弟侄书堂杜荀鹤①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曾历黄巢起义。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虽然住的屋子简陋但知识却没有变少,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故乡虽然在打仗,可是弟侄还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弟侄书堂杜荀鹤①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