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山东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山东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山东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山东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鲁迅和沈从文都出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他们都怀着爱国之心和救国之愿将自己的全副心灵投向了广袤的乡村大地。知识者的理性让鲁迅自觉肩负起改造传统文化,使之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重任,对于大众启蒙的自觉承担成了他从事小说创作的最重要的立足点。在《阿0正传》《故乡》《祝福》《风波》《药》等小说中,鲁迅选择了乡土农民的生活为描写对象,他把对民族现实的关注和对未来的焦虑,落实在对鲁镇、未庄等社会的剖析描写中,一方面忠实记录了生活在贫困凋敝的乡村中的农民的悲惨命运,另一方面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了乡土中国沉重的封建意识。对于乡村世界,他既有清醒的认识又有冷静的批判,他更关心的是农民不能真正认识自身的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提出了农民如何突破旧的精神枷锁、获得新的理性认识的命题,表现出他冷峻的思想革命意识和启蒙精神。而沈从文乡土抒情小说的出现,则在描绘乡土人物与场景上带给人们耳目一新之感这些作品所展示的中国遥远边地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与人物剪影显得别具一格。作品中表现出对于乡村生活极为温柔的眷恋和对于地方风俗充满温馨的欣赏与陶醉,本色质朴读起来津津有味。他总是以全副笔力赞颂美好的自然、生命的力量和纯洁朴实的人性。《边城》中渡船老人的勤劳、善良、敦厚,凡一切传统美德都不缺少;有头有脸有身份的船总顺顺,大气豪迈,正直公平,扶贫救困,很受茶峒人的敬重;顺顺的两个儿子,皆结实如虎、豪勇爽直,与人搏斗敢挺身而出,吃苦出力也不畏缩;翠翠更是沈从文向往的优美人性与人情的化身,隽秀的山水和古朴的民风,造就了翠翠清澈透明的性格。她美丽、热情、纯真,心怀美好的憧憬与期待,她那循乎自然的生活方式与在爱情中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中国式思恋与坚贞,都是作家讴歌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生与人性。这种自然的人生与善良的人性在沈从文特异的“湘西世界”里比比皆是。他们热情、勇敢、诚实、勤劳、朴素的人性超乎自然,这是“乡下人”的道德状态与人格气质。沈从文把民族出路的探索和变革现实的希望寄托在对完美人生形式的再造上。因此,我们可以说,沈从文的重塑民族品德与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有着大体一致的目标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其终极目标都是如何使我们的民族强盛起来。(节选自《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比较研究》,有删改)材料二:虽然鲁迅与沈从文的乡土小说都与民俗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但因为各自民俗文化的差异,他们乡土小说的创作又呈现出不同的文学风貌。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内容,作家创作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人物形象的设置与安排。鲁迅的小说创作从一开始就是以启蒙为目的,并且一直坚持到最后,因此,自决意弃医从文以文艺来改造国民精神后,鲁迅的注意力更多地从世界的科学物质文明的介绍,转入对人类精神文明的推崇。这一创作目的在其乡土小说中尤其集中反映在人物形象的设置与刻画上,他要画出“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并借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中国专制统治者的高压政策和愚民手段。因此,我们随处可见鲁迅笔下的人物普遍主体性缺乏、生命意识盲目、高度压抑和病态,甚至奴性十足。相对而言,在沈从文的乡土小说中,我们看到的则是另外一副情景。“湘西世界”中的人们与现实世界抗衡,不断地坚守着人的情怀、价值理想和灵魂,他构建了另外一个区别于鲁迅所构建的乡村世界的“湘西世界”,无论是自然景致、生活景观,还是传统习俗,都是原始的、未开化的,人们没有奢华的物质享受,没有高深的知识学问,甚至没有高雅的举措,但正是这种自然状态里生存的没有被异化的“自然人”,充满了“野性”,如翠翠、萧萧、老船夫等人。他们虽然也各有人生困境,却不为物累。他们热情乐观、自由单纯而自然健康,与周围的山水景致和谐地融为一体。同时,鲁迅和沈从文分别代表了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史上的两种不同倾向。以鲁迅为代表的作家群,他们上承五四初期作家对农村疾苦的反映,下启三四十年代的作家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力图再现二十年代的中国农村面貌,写出“乡间的死生”和“泥土的气息”力图表现中国农村的凋敝,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中国农村的景象。而沈从文则是相反,属于乡土小说中的浪漫派,表现的是中国农村的田园式的景象和理想化的生活。所以,沈从文的小说是把美和爱推向极至,美和爱浸透在每篇小说中,这是他审美观念的核心。(节选自《民俗视角下鲁迅、沈从文乡土小说创作比较》,有删改)1.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迅对乡土生活的描写,对鲁镇、未庄等社会的剖析,解决了农民如何突破旧的精神枷锁、获得新的理性认识的问题。B.《边城》塑造的“乡下人”集多种“爱”与“美”的人性于一身,构建了自然原始的湘西世界,再现了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C.沈从文的作品构建的世界,都是原始的,未开化的,在这种自然状态里生存的没有被异化的“自然人”,都充满了“野性”。D.沈从文属于乡土小说的浪漫派,他的小说描绘与赞颂美好纯洁的人生人性,把美和爱推向极致,是对完美人生形式的再造。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迅身上具备的思想革命意识和启蒙精神,在他关心农民的命运、希望农民能突破精神枷锁进而获得理性认识上面得以体现。B.《边城》中的各色人物,或者体现纯洁美好的人性,或者充满生命的力量,正因如此,小说显得本色质朴,让人读来津津有味。C.沈从文笔下的渡船老人、翠翠、顺顺、顺顺儿子等,都是不为物累、热情乐观的“自然人”坚守着人的情怀、价值、理想和灵魂。D.两则材料都对鲁沈二人的乡土小说进行了分析比较,材料一侧重两人表现方式的不同,材料二侧重小说文学风貌不同的具体表现。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能体现鲁迅对“沉默的国民的魂灵”的描绘(3分)A.《祝褔》中,祥林嫂在多座“大山”的压迫下,最终在祝福时孤苦无依地死去B.《药》中,夏瑜在对敌斗争中不要命,不动摇,甚至觉得打他的阿义“可怜”C.《阿Q正传》中,阿被打后,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D.《狂人日记》中,满村尽是“吃人”之人,他们将狂人锁住,似是想吃他的肉。4.鲁迅与沈从文心怀救国之愿,他们的乡土小说目标皆是以“文”强国,但表现方式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4分)5.有人认为,“乡间的死生”包括宗法制农村中的世态炎凉、无产者的不幸、封建等级制度延伸出的社会心理对弱者的压迫等内容。请任选两点,分析《阿Q正传(节选)》是如何体现“乡间的死生”的。(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摘橘子沈从文萝卜溪滕家橘子园,大清早就有十来个男男女女,爬在树桠间坐定,或用长竹梯靠树,大家摘橘子。人人各把小箩小筐悬挂在树枝上,一面谈笑一面工作。夭夭不欢喜上树,便想新主意,自出心裁找了枝长竹杆子,杆端缚了个小小捞鱼网兜站在树下去搜寻,专拣选树尖上大个头,发现了时,把网兜贴近橘子,摇一两下,橘子便落网了,于是再把网兜中橘子倒进竹筐中去。众人都是照规矩动手,在树间爬来转去很费事且大大小小都得摘。夭夭却从从容容,举着那枝长竹杆子,随心所欲到处树下走去,选择中意的橘子。且间或还把竹杆子去撩拨树上的嫂嫂和姐姐,惊扰他们的工作。夭夭既不上树,离开树下的机会自然就格外多。一只蚱蜢的振翅,或一只小羊的叫声都有理由远远的跑去。她不能把工作当工作,只因为生命中储蓄了能力太多,太需要活动单只一件固定工作羁绊不住她。她一面摘橘子还一面捡拾树根边蝉蜕。直到后来跑得脚上两只鞋都被露水湿透,裤脚鞋帮还胶上许多黄泥,走路已觉得重重的时候,才选了一株最大最高的橘子树,脱了鞋袜,光着两个白脚,猴儿精一般快快的爬到树顶上去,和家中人从数量上竞赛快慢。橘子园主人长顺,手中拈着一支长长的软软的紫竹鞭烟杆,在冬青篱笆边看家中人摘橘子。有时又走到一株树下去,指点指点。见小女儿夭夭已上了树,有个竹筐放在树下,满是特大号火红一般橘子。长顺想起商会会长昨天和他说的话,仰头向树枝高处的天夭招呼:“夭夭,你摘橘子不能单拣大的摘,不能单拣好的摘,要一视同仁,不可稍存私心。都是树上生长的,同气连理,不许偏爱。现在不公平,将来嫁到别人家中去做媳妇,做母亲,待孩子也一定不公平。这可不大好。”夭夭说:“爹爹,我就偏要摘大的。我才不做什么人妈妈媳妇!我就做你的女儿,做夭夭。”较远一株树上,一个老长工正爬下树来,搭口说:“子树上厚皮大个头,好看不中吃。到了十二月都成绣花枕头,金镶玉,瓤子同棉花籽差不多,干瘪瘪的,外面光,不成材。”夭夭说:“松富满满,你说的话有道理。可是我不信!我选好看的就好吃,你不信,我同你打赌试试看。”长顺正将走过老伴那边去,听到夭夭的话语,回过头来说:“夭夭,你赶场常看人赌博人也学坏了。近来动不动就说要赌点什么。一个姑娘家,有什么可赌的”夭夭被爹教训后不以为意,一时回答不出,却咕叽咕叽的笑。过一会,看爹爹走过去远了,于是轻轻的说:“辰溪县岩鹰洞有个聚宝盆,一条乌黑大蟒蛇守定洞门口,闲人免入,谁也进不去。我哪天爬到洞里去把它偷了来,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只要我会想,就一定有万千好东西从盆里取出来。金子银元宝满箱满柜,要多少有多少,还怕和你们打赌”另外一个嫂嫂说:“聚宝盆又不是酱油罐,你哪能得到作算你夭夭有本领,当真得到了它,不会念咒语,盆还是空的,宝物不会来的!”各人都在树上高处笑着,摇动了树枝,这里那里都有赤红如火橘子从枝头下落。天夭上到最高枝,有意摇晃得厉害,掉落下的橘子也就分外多。照规矩掉下地的橘子已经受损,必另外放在一处,留给家里人解渴。长顺一面捡拾树下的橘子,一面说:“上回省里委员过路,说我们这里橘子像摇钱树。天天得不到聚宝盆,倒先上了摇钱树。”夭夭说:“爹爹,这水泡泡东西值什么钱”长顺说:“货到地头死,这里不值钱,下河可值钱。听人说北京橘子两毛钱一个,上海一块钱两斤;真是树上长钱!若卖到这个价钱,我们今年就发大财了。”住对河坳上守祠堂的老水手,得到村子里人带来的口信,知道长顺家卖了一船橘子给镇上商会会长,今天下树,因此赶紧渡河过萝卜溪来帮忙。夭夭眼睛尖,大白狗眼睛更尖老水手还刚过河,人在河坎边绿竹林外,那只狗就看准了,快乐而兴奋,远远的向老水手奔去。天天见大白狗飞奔而前,才注意到河坎边竹林子外的来人,因此也向那方面走去。在竹林前和老水手迎面碰头时,夭夭说:“满满,你快来帮我们个忙!”这句话含义本有两种,共同工作名为帮忙,橘子太多要人吃,照例也说帮忙。乡下人客气笑话,倒常常用在第二点。所以老水手回答夭天说:“我帮不了忙,夭夭。人老了,吃橘子不中用了。一吃橘子牙齿就发酸。你家屋后那烂甜白杏子不推辞,一口气吃十来个,眼睛闭闭都不算好汉。”话虽如此说,老水手到了橘园里,把头上棕叶斗笠挂到扁担上后,即刻就参加摘橘子工作。天夭在老水手树边,仰着个小头“满满,我想要我爹装一船橘子到武昌去,顺便带我去,我要看看他们城里文明人吃橘子怎么下手。用刀子横切成两半,用个小机器挤出水来放在杯子里,再加糖加水吃,多好笑!他们怕什么一定是怕橘子骨骨儿卡喉咙,咽下去从背上长橘子树!我不相信,要亲眼去看看。”老水手把额纹皱成一道深沟,装作严肃却忍不住要笑笑。“他们城里人吃橘子,自然是这样子,和我们一块钱买两百个吃来不同!他们舍不得皮上经络,就告人说:书上说这个化痰顺气,到处是痰多气不顺的人,因此全都留下化痰顺气了。城里人都讲卫生,补得精精神神,文文明明。”(节选自沈从文《长河》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夭夭摘橘子不公平,将来对待孩子也一定不公平,这表现出长顺见微知著和严慈相济的教育智慧。B.“聚宝盆”的故事,表现了夭夭的天真和无忧无虑,也暗示文章主旨:纯良的人们向往富足的生活。C.老水手跟夭夭的谈话,有戏谑,有责备,也有疼爱,亲切的邻里关系中,洋溢着浓郁的人情美。D.相较《边城》宁静、祥和的理想生活状态,本文写摘橘子和卖橘子,体现出对现实的观照和思考。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橘喻人,通过摘橘子、吃橘子等塑造人物形象;橘也是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B.老水手古道热肠,老长工质朴识广,他们身上都体现出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C.夭天和翠翠都是湘西少女的代表,二者性格都表现出外向的延展,不因人生变故而感到忧惧。D.本文语言同《边城》相似,自然而温情,又多了些乡土气息的口语,与人物、场景融为一体。8.本文中的天天和《边城》中的翠翠,都给读者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请结合两篇小说谈谈沈从文塑造女性形象的方法。(6分)9.在《长河》的题记中,沈从文先生就曾提到:“'现代’二字已经到了湘西。”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①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剑②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成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节选自欧阳修《泷冈阡表》)材料二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憨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子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节选自李密《陈情表》)注:①矧shěn:何况,况且。②剑:挟在胁下,这里指抱着。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术者A谓我岁B行在成将死C使其言D然E吾不及F见儿之立也G后H当以我语告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归,指“女子出嫁”,与《项脊轩志》中“吾妻来归”的“归”意思相同,与《归去来兮辞》中“归”意思不同。B.烛,名词用作动词,与《登泰山记》中“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烛”用法相同。C.矜,指“夸耀”,与《陈情表》中“犹蒙矜育”“不矜名节”的“矜”意思都不同。D.鲜,少,文中是“没有”的意思,与“数见不鲜”“鲜为人知”中“鲜”的意思相近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欧阳修的父亲为官廉洁又喜欢救济别人,去世后没有留下维持生活的钱财,但欧阳修的母亲守节自誓、衣食自力,将欧阳修抚养成人。B.欧阳修的父亲每逢祭祀时总会哭泣,因其母亲在世时生活困难没能好好奉养,又因每逢有酒水美食时母亲已无法享用遗憾哭泣。C.欧阳修的父亲认为想给死刑犯求一条生路却没能达成,死者和自己都没有遗憾:如果不为死囚求生路,死去的人可能就有遗憾了。D.欧阳修和李密有着相似的悲惨经历,都幸得母亲或祖母抚育,材料一借助母亲之口写父亲的品行,材料二侧重写祖母抚养自己的艰难。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4分)(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4分)14.材料一中欧阳修的母亲“何恃而能自守”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致酒行李贺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①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②。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攀云③,谁念幽寒坐呜呃④。【注】①主父:《汉书》载:“主父偃西人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②请恩泽:马周因替常何代写政治利弊得失条目而为太宗赏识,因此得到官职。③云:犹凌云,指志向高远。④鸣呃:悲叹。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致酒:劝酒。行:乐府诗的一种体裁。首句分写自己客中饮酒和主人奉觞祝酒,呼应题目。B.“家人折断门前柳”一句从对方落笔,通过想象家人的望眼欲穿,来表现诗人对家人的思念。C.“空将”的“空”,意为“白白的、徒劳的”,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马周的遭际感到叹惋无奈。D.本诗运用了主客对话的方式:“吾闻”的“吾”指劝酒的主人,“我有”的“我”指诗人。16.清代黎简论及此诗说道:“长吉少有此沉顿之作。”沉顿,即沉郁顿挫。试分析本诗在情感表达上是怎样体现“沉郁顿挫”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用拟人手法表现金兵进犯长江北岸后,百姓因遭受战乱而不堪回首的两个句子是:“,。”(2)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作者从万物的欣欣向荣里,感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和人生短暂的句子“,。”与苏轼《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有异曲同工之妙。(3)毛相林43年坚守偏远山村,坚持苦干实干,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这开路的艰难让我们不禁联想到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下,微短剧、微综艺发展如火如茶,在影视领域掀起一股注重强情节、快节奏的“短视频化”创作热潮。然而,①与这一趋势形成鲜明对比,②另一类弘扬农耕文明的影视作品注重工笔细描,③讲求娓娓道来,④给观众创造了一种沉静美好的生活氛围,⑤在治愈心灵的同时,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⑦追求立意和审美上的创新突破,8引领了一种影视创作领域的健康新风尚。田间嫩绿的秧苗、一天劳作后归途上的落日余晖、深夜抢收水稻时夜空突然绽放的烟花都凸显出此类创作特有的诗意与温情,观众们看过之后瞬间感觉“被治愈”了。但随着作品数量增多,A。在弱化了竞争、对抗等戏剧张力之后,琐碎的但随着作品数量增多,日常劳作内容如何避免变成流水账,过滤了复杂社会关系、只过小日子的情节如何避免变成“电子榨菜”,这些问题B,需要创作者们理性分析,认真解决。单靠打卡旅游、走马观花地体验田园生活,已经很难引发观众的深层心灵共鸣,台前幕后的创作者必须对农耕文明进行切实了解、深刻体会。18.下列句子中的“都”和文中加点的“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人们忙碌的时候,也还记起阿Q来,然而一闲空,连阿Q都早忘却。B.经过一场浩劫,有多少村庄城镇在这里衰落了。现在就是一间房屋的地基都寻不到了。C.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D.都是我的马虎大意,我们这次没能赢得比赛。19.在文中A、B处填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0.文中第一段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表述错误,请指出序号并加以修改。(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瓦沟里的残雪尚未融尽的古戏楼前,拥集着几乎一律黑色棉袄棉裤的老年壮年和青年男人,还有如我一样不知子丑寅卯的男孩,也是穿过一个冬天开缝露絮的黑色棉袄棉裤,旱烟的气味弥漫不散;伏天的“忙罢会”的戏台前,一片或新或旧的草帽遮挡着灼人的阳光,却遮不住一幢幢淌着汗的紫黑色裸膀,汗腥味儿和旱烟味弥漫到村巷里。我在这里接受音乐的熏陶,是震天轰响的大铜锣和酥脆的小铜锣截然迥异的响声,是间接许久才响一声的沉闷的鼓声,更有作为乐团指挥角色的扁鼓密不透风干散利爽的敲击声.在我久居的日渐繁荣的城市里,眼前经常会幻化出旧时储存的一幅幅图景,在刚刚割罢麦子的麦茬地里,一个光着膀子握着鞭子扶着犁把儿吆牛翻耕土地的关中汉子,尽着嗓门吼着秦腔,那声响融进刚刚翻耕过的湿土,也融进正待翻耕的被太阳晒得亮闪闪的麦茬子,融进田边沿坡坎上荆棘杂草丛中,也融进已搭着原顶的太阳的霞光里。还有一幅幻象,一个坐在车辕上赶着骡马往城里送菜的车把式,旁若无人地唱着戏,嗓门一会儿高了,一会儿低了,甚至拉起很难掌握的“彩腔”在乡村大道上朝城市一路唱过去……(节选自陈忠实《秦腔》)21.文中加点的词语“一律”“开缝露絮"都是“黑色棉袄棉裤”的修饰语,在表达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22.画横线的句子与“一个光着膀子的关中汉子,握着鞭子,扶着犁把儿,吆牛翻耕土地”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原句效果更好,请简要分析。(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人生如水,不会只平静无波、顺流而下,还会遇横阻之坎、遇壁立之崖,当此情景,有人选择绕,有人选择迎。绕,是一种智慧;迎,是一种精神。人生如此,社会进步、民族复兴、国家发展,也是如此。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今天为学求知,未来勇担时任,以上材料对你有怎样的启发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4.41.D(A项“解决了农民如何突破旧的精神枷锁,获得新的理性认识的问题"错:B项“再现了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错;C项“沈从文的作品构建的世界,都是原始的、未开化的”错)2.B(“正因如此,小说显得本色质朴,让人读来津津有味”强加因果,原文“作品中表现出对于乡村生活极为温柔的春恋和对于地方风俗充满温馨的欣赏与陶醉,本色质朴,读起来津津有味”,可见二者没有因果关系)3.B(夏瑜是民主革命者,英勇无畏敢于反抗,最终慷慨就义,表现出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4.①鲁迅以“文”突破人的精神枷锁:小说饱含对民族现实的关注和对未来的焦虑,对乡村世界有冷静的批判,希望人们获得新的理性,实现民族强盛。②沈从文以“文"再造完美人生:小说赞颂美好的自然、生命的力量和纯洁朴实的人性,希望通过完美人生形式再造的方式探索民族出路。(4分。每个要点2分)5.①在未庄,望族大姓更威风,而姓名籍贯渺茫的阿Q却受人无视甚至欺侮。有势奉承,无势冷淡,体现了宗法制农村的世态炎凉。②无产者阿Q被地主阶级压迫剥削而贫苦落后,却只用“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而不反抗,体现了无产者的不幸。③阿Q被强者欺侮转而去欺负更弱的小尼姑。封建等级制度延伸出的欺软怕硬的社会心理让人“抽刀向更弱者”,体现了社会心理对弱者的压迫。(4分。每个要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6.A(“夭夭摘橘子不公平,将来对待孩子也一定不公平”错)7.C(“不因为人生变故而感到忧惧”错)8.①独具特色的动作描写。天天举着竹杆子随心所欲打橘子,撩拨嫂嫂和姐姐,表现出湘西少女特有的天真烂漫和纯真;翠翠坐在门外大石上用棕叶编蚱蜢、蜈蚣玩,表现出湘西少女的自然单纯与淳朴。②原汁原味的语言描写。翠翠对爷爷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写出了她的埋怨、娇嗔。天天说:“爹爹,我就偏要摘大的。我才不做什么人妈妈媳妇!我就做你的女儿,做天天。!”写出了天天的率性任性和天真。③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的烘托。萝卜溪,橘子园,密密的枝桠、火红的石榴:邻里间的温情,男女对歌,唱小歌、端午节赛龙舟……这样的环境,烘托出一个个有着山的秀美与水的灵动的湘西少女的形象。(6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9.①《长河》中的湘西世界受到外界经济的冲击。盛产橘子的萝卜溪一元钱买二百个橘子而在北京两毛钱一个。“赶场看人赌博”“聚宝盆”“摇钱树”等映射出当地人们对财富的重视和追求。②《长河》中掺杂了人情世故,反映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中的社会现实如:长顺卖橘子想到商会会长等。③《长河》中的湘西人们感知到了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夭天对城里人吃橘子的好奇以及老水手对城里人吃橘子的解释等。(6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