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改革会改善企业出口绩效吗基于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的准自然试验_第1页
简政放权改革会改善企业出口绩效吗基于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的准自然试验_第2页
简政放权改革会改善企业出口绩效吗基于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的准自然试验_第3页
简政放权改革会改善企业出口绩效吗基于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的准自然试验_第4页
简政放权改革会改善企业出口绩效吗基于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的准自然试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政放权改革会改善企业出口绩效吗基于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的准自然试验一、概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企业出口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繁琐的行政程序和复杂的审批机制往往成为企业出口的绊脚石。近年来,我国政府致力于简政放权改革,旨在减少政府干预,激发市场活力。出口退税审批权的下放是改革的重要一环。本文旨在探讨简政放权改革,特别是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是否会对企业出口绩效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梳理,本文旨在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推动出口贸易的持续发展。本文将回顾简政放权改革的背景和目标,阐述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过程。分析简政放权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机制,包括减少行政成本、提高审批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等方面。接着,通过准自然试验的方法,实证检验简政放权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实际效果。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企业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理论上,本文丰富了简政放权改革与企业出口绩效关系的研究内容,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实践上,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政府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降低企业出口成本,提高出口效率,从而推动我国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1.简政放权改革的背景与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企业出口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长期以来,繁琐的行政审批程序和复杂的出口退税流程成为制约企业出口绩效的瓶颈。为了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出口贸易便利化,中国政府提出了简政放权改革,旨在通过减少行政干预,下放审批权限,优化服务流程,为企业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简政放权改革的背景源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成为改革的重要目标。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要求中国提升出口贸易的便利化水平,以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简政放权改革的意义重大。通过减少行政审批环节,降低企业的时间和成本投入,有助于提高企业出口效率。下放审批权限,使地方政府和企业更加贴近市场,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政策,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政府服务效率,有助于构建亲商、安商、富商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出口贸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为准自然试验,探讨简政放权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通过深入分析改革前后的数据变化,评估改革政策的实施效果,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2.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与企业出口绩效的关系在撰写这一部分时,将综合运用经济学理论、实证分析方法,并结合最新的政策动态和市场数据,以确保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还将注重论文的逻辑性和条理性,确保每一部分内容都紧密相连,共同支撑起论文的中心论点。3.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简政放权改革,特别是出口退税审批权的下放,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简政放权作为政府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是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行政干预,激发市场活力。出口退税审批权的下放作为这一改革的具体措施,其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出口活动和经济效益。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实证分析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为政府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依据。同时,对于企业而言,了解政策变化对其出口绩效的影响,有助于其更好地适应政策环境,提高出口竞争力。本研究还可以为学术界提供关于简政放权改革和企业出口绩效之间关系的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参考。具体而言,本研究将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政策变量、企业特征变量和出口绩效变量的计量经济模型,利用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的准自然试验数据,实证检验简政放权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机制和效果。预期研究成果将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有助于推动中国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二、文献综述在经济学领域,简政放权改革被视为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过去的研究多集中于简政放权对国内经济活动的积极影响,如刺激投资、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就业等。关于简政放权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学界尚未形成一致的结论。一方面,有观点认为简政放权改革能够通过减少行政干预、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出口。例如,出口退税审批权的下放,使得企业能够更快速、更便捷地获得退税,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有助于企业扩大出口规模。简政放权还有助于减少腐败现象,提高政府服务效率,进一步改善企业的营商环境,从而有利于企业出口。另一方面,也有研究指出简政放权改革可能对企业出口产生不利影响。例如,随着审批权的下放,地方政府可能出于保护本地产业的目的,对出口企业设置更高的门槛或采取更严格的监管措施,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出口活动。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政策不稳定、执行不力等问题,也可能对企业的出口造成负面影响。简政放权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的准自然试验,实证检验简政放权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1.国内外关于简政放权改革的研究现状简政放权改革作为一种重要的政府治理方式,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国内方面,随着中国政府简政放权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一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他们普遍认为,简政放权改革可以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从而有助于改善企业的出口绩效。还有学者从政策执行、政府与市场关系等角度,对简政放权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和建议。在国际方面,简政放权改革同样受到了广泛关注。许多学者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改革实践,分析了简政放权改革对经济增长、企业竞争力和出口绩效的影响。他们普遍认为,简政放权改革有助于优化政府的职能和服务,提高市场的活力和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同时,还有学者从制度经济学、公共管理等角度,对简政放权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探讨。总体而言,国内外关于简政放权改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由于改革实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特别是在中国背景下,如何结合国情和实际情况,有效推进简政放权改革,以更好地改善企业出口绩效,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2.出口退税政策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研究出口退税政策作为一种重要的财政激励措施,其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一直是政策制定者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通过降低企业出口成本,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出口退税政策理论上应当能够促进企业的出口活动,进而改善其出口绩效。这种影响是否真实存在,以及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如何,仍需要通过严谨的实证研究来验证。在研究出口退税政策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时,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政策调整的自然实验或准自然实验。这些实验能够提供政策变化前后的对比数据,从而更准确地评估政策变化对企业行为和经济绩效的影响。以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为例,这一政策调整为企业提供了更快速、更便捷的退税服务,理论上能够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其出口积极性。为了具体研究这一政策变化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我们可以选取受政策影响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这些企业在政策调整前后的出口数据,包括出口额、出口产品种类、出口目的地等。通过对比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观察到政策调整前后企业出口绩效的变化情况。同时,我们还可以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控制其他可能影响企业出口绩效的因素,以更准确地评估出口退税政策的作用。除了直接对比政策调整前后的数据外,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出口退税政策影响企业出口绩效的具体机制。例如,政策调整是否提高了企业的出口意愿?是否促进了企业对新市场的开拓?是否有助于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出口退税政策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为政策制定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出口退税政策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通过利用准自然实验等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政策的效果,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3.已有研究的不足与本文的创新点已有研究在探讨简政放权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方面,多侧重于宏观政策的整体效应,而对具体政策的微观影响机制分析尚显不足。特别是对于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这一准自然试验,鲜有研究深入剖析其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具体作用路径。已有研究在控制变量选择和模型构建上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导致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和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本文选取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准自然试验的方法,深入剖析简政放权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机制。这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具体政策措施对企业行为的实际影响,为政策制定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本文在控制变量选择和模型构建上进行了创新,通过引入更为全面的控制变量和更为严谨的模型设定,提高了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普适性。本文还结合中国特有的制度背景和政策环境,对简政放权改革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深入剖析,为未来的政策调整和优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三、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简政放权改革作为中国政府近年来推动的重要行政体制改革,其核心在于减少政府干预,释放市场活力。在国际贸易领域,这一改革理念同样适用。传统的出口退税审批权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企业需经过繁琐的程序才能获得退税,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还可能影响企业的出口决策。简政放权改革通过下放出口退税审批权,旨在简化流程、提高效率,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出口环境。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以简政放权改革为核心的理论框架,重点分析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理论框架包含两个主要部分:一是简政放权改革对企业出口流程的影响,二是这些流程变化如何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出口绩效。假设1:简政放权改革通过下放出口退税审批权,能够显著减少企业获得出口退税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假设2:出口退税审批权的下放将提高企业的出口意愿,从而增加企业的出口规模。假设3:随着出口规模的扩大,企业的出口绩效将得到提升,具体表现为出口收入的增长和出口市场份额的扩大。1.理论框架构建本文基于简政放权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主要依据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以及出口贸易理论等构建理论框架。新制度经济学强调了制度环境对企业行为的影响,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中,政府角色的转变以及政策制度的调整,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公共选择理论则提供了对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各方利益博弈的分析视角,有助于理解简政放权改革背后的动力机制和可能产生的实际效果。在出口贸易领域,出口退税审批权的下放被视为简政放权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审批权的下放意味着地方政府在出口退税政策执行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企业也因此在退税流程上享受到更高效的服务。这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出口积极性,还可能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理论框架的构建旨在分析简政放权改革如何通过影响企业的运营成本、政策环境以及市场竞争力等多个维度,最终改善企业的出口绩效。同时,考虑到改革实施过程中的可能障碍和不确定性,框架还将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改革效果的实现。通过这一框架,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分析视角,以评估简政放权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实际影响。2.研究假设的提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出口活动日益成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企业在出口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包括复杂的行政审批流程和高昂的出口退税成本。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简政放权改革,旨在通过减少行政审批、下放审批权等措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出口退税审批权的下放作为简政放权改革的一部分,对于改善企业出口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是:简政放权改革,特别是出口退税审批权的下放,会显著改善企业的出口绩效。具体来说,我们预期这一改革措施将降低企业出口退税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从而提高企业出口的积极性,增加出口量,并优化出口结构。我们还假设这种改善效应在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中可能存在异质性,即改革对不同企业群体的影响可能不尽相同。为了验证这些假设,我们将利用准自然试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前后的企业出口数据,来评估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具体影响。我们期望通过严谨的实证分析,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也为后续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为了探究简政放权改革是否会对企业出口绩效产生积极影响,本研究采用了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的准自然试验作为研究背景。我们构建了一个包含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的综合数据库,该数据库整合了多个来源的信息,包括政府政策文件、企业出口数据、税务部门记录等。通过这一综合数据库,我们能够全面、系统地分析简政放权改革前后企业出口绩效的变化情况。在研究方法上,我们采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我们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改革前后的企业出口绩效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接着,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我们深入探讨了简政放权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机制和程度。在模型中,我们控制了企业规模、行业特征、地区差异等可能影响出口绩效的因素,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简政放权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我们还进行了案例研究。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深度访谈和实地考察,我们获得了丰富的定性数据。这些数据为我们揭示了简政放权改革在实践中的具体运作情况,以及企业如何应对和利用这些改革措施来提升出口绩效。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了简政放权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这些方法和数据的综合运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证据和深入的见解,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简政放权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机制和效果。1.研究方法介绍:准自然试验设计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准自然试验的设计来探讨简政放权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准自然试验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因果推断方法,它利用自然发生的事件或政策变化作为实验条件,来评估某一政策或事件对结果变量的影响。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内生性问题,提高研究结论的外部有效性。具体而言,我们以我国出口退税审批权的下放作为自然实验的情境。出口退税审批权的下放,是近年来我国简政放权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简化企业的出口退税流程,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出口效率。这一政策的实施,为研究简政放权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自然实验场景。为了进行准自然试验,我们首先需要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本研究中,实验组为那些在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政策实施后,其出口退税审批权由中央下放到地方的企业对照组为那些在政策实施前后,其出口退税审批权一直由中央管理的企业。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政策实施前后的出口绩效变化,我们可以评估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为了保证研究结论的准确性,我们还需要对其他可能影响企业出口绩效的因素进行控制,如企业规模、企业年龄、行业特征等。我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s,DiD)来控制这些固定效应和时间效应,从而更准确地估计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因果效应。通过准自然试验的设计,我们可以有效地评估简政放权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2.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本研究的核心在于探究简政放权改革,特别是出口退税审批权的下放,是否会对企业出口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为此,我们精心选择了数据源和样本,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海关总署的出口数据库以及国家税务总局的退税审批记录。这两个数据库不仅数据量大、信息全面,而且时间跨度长,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历史数据来观察简政放权改革前后的变化。我们还结合了国家统计局的企业财务数据,以便从多个维度分析企业出口绩效。在样本选择方面,我们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数据库中抽取了改革前后不同时间段内的出口企业样本。这样做可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避免因为特定时间段或特定行业的数据偏差而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同时,我们还对样本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剔除了数据不完整或存在异常值的企业,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数据和样本,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简政放权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为准确和科学的决策依据。3.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简政放权改革实施情况(Policy):这是一个二元变量,用于表示出口退税审批权是否下放给地方政府。实施前记为0,实施后记为1。企业出口绩效(ExportPerformance):以企业出口额的对数来衡量。出口额的增加可能反映了出口绩效的改善。企业特征(FirmCharacteristics):包括企业规模、年龄、所有权结构等。行业特征(IndustryCharacteristics):包括行业竞争程度、行业增长率等。地区特征(RegionalCharacteristics):包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放度等。企业运营效率(OperationalEfficiency):衡量企业资源使用效率的指标,如资产周转率。本研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s,DiD)来评估简政放权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DiD模型能有效控制不随时间变化的企业固定效应和随时间变化但影响所有企业的宏观经济因素。[text{ExportPerformance}_{it}alphabetatimestext{Policy}_{it}_{it}gammamu_ilambda_tepsilon_{it}](text{ExportPerformance}_{it})表示企业i在时间t的出口绩效(text{Policy}_{it})是核心解释变量,表示简政放权改革政策(_{it})是一系列控制变量(mu_i)和(lambda_t)分别是企业固定效应和年份固定效应(epsilon_{it})是误差项。为了检验企业运营效率在简政放权改革影响企业出口绩效中的中介作用,我们采用如下模型:[text{OperationalEfficiency}_{it}alphadeltatimestext{Policy}_{it}_{it}gammamu_ilambda_tepsilon_{it}][text{ExportPerformance}_{it}alphabetatimestext{Policy}_{it}phitimestext{OperationalEfficiency}_{it}_{it}gammamu_ilambda_tepsilon_{it}]在第二个模型中,(text{OperationalEfficiency}_{it})是中介变量,(phi)是其系数,用于衡量企业运营效率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五、实证分析本文采用准自然实验的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通过匹配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分析简政放权改革和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为确保结果的可靠性,我们对样本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清洗,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简政放权改革和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对企业出口绩效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在实验组中,即享受到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政策的企业,其出口绩效显著高于对照组。这可能是因为审批权下放减少了企业的行政成本和时间成本,使企业能更快地回收资金,提高生产效率。审批权下放也使得地方政府有更多的自主权来支持企业的发展,这也间接促进了企业出口绩效的提升。我们也发现审批权下放可能会引发一些管理问题。例如,在审批权下放后,一些企业的审批流程不够规范,存在审批滥用的情况。这可能会增加企业的行政成本和时间成本,对企业出口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在实施审批权下放的同时,政府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培训,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实证分析的结果支持了简政放权改革和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对企业出口绩效的积极影响,但也指出了可能存在的管理问题,需要政府在推进改革的同时加强监管和培训。1.描述性统计分析在《简政放权改革会改善企业出口绩效吗:基于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的准自然试验》一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段落中,我们将对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改革后的企业出口绩效进行详细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我们将对参与改革的企业进行概述,包括其数量、行业分布、地域分布等基本情况。接着,我们将通过图表和统计数据,展示改革前后企业出口总额、出口额增长率、出口退税额等关键指标的变化情况。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了解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我们还将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企业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改革在不同领域和地区的实施效果。例如,我们可以比较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改革前后,不同行业企业的出口增长率变化,以揭示改革对不同行业的异质性影响。我们将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结果,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和参考依据。这些分析结果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简政放权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机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2.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段落中,文章主要探讨了简政放权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特别是以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为准自然试验的研究视角。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深入研究了简政放权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改善作用及其内在机制。文章阐述了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的具体内容及其对企业出口的影响。提出了研究假设,并构建了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以实证检验简政放权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研究采用准自然试验的方法,以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为准自然试验,通过对比分析改革前后的数据,实证检验简政放权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简政放权改革和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对企业出口绩效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在实验组中,即享受到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政策的企业,其出口绩效显著高于对照组。这可能是因为审批权下放减少了企业的行政成本和时间成本,使企业能更快地回收资金,提高生产效率。研究还发现审批权下放可能会引发一些管理问题,如审批流程不够规范,存在审批滥用的情况。在实施审批权下放的同时,政府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培训,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文章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分析,证明了简政放权改革和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对企业出口绩效的积极影响,但也指出了可能存在的管理问题,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3.实证结果解读与讨论在深入研究了简政放权改革,特别是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这一准自然试验后,我们得出了一系列有趣的实证结果。这些结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改革影响企业出口绩效的直接证据,也为我们理解政策调整与企业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从数据上看,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后,企业的出口绩效确实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这一改善不仅体现在出口总额的增长上,也体现在出口产品的质量和结构上。这表明简政放权改革在促进企业出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与我们的预期相符。我们也注意到,这种改善并不是均匀分布的。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在改革中受益的程度存在差异。具体来说,那些规模较大、出口经验丰富、原本就享有较高退税比例的企业,其出口绩效的改善更为明显。这可能是因为这些企业拥有更强的资源调配能力和市场影响力,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政策调整带来的机遇。我们还发现,改革对于企业的出口决策和出口模式也产生了影响。一方面,改革使得企业更加倾向于出口,这体现在出口企业数量的增加和出口频率的提高上。另一方面,改革也促使企业改变了出口模式,比如从原来的间接出口转向直接出口,从原来的低端市场转向高端市场等。这些变化都反映了企业在面对政策调整时,会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环境做出适应性调整。我们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由于数据的可得性和准确性问题,我们可能无法完全捕捉到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所有影响。由于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众多因素的相互作用,我们可能无法准确地将所有影响都归因于出口退税审批权的下放。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简政放权改革,特别是出口退税审批权的下放,对于改善企业出口绩效具有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均匀的,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在改革中受益的程度存在差异。在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以实现政策效果的最大化。六、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研究通过准自然试验的方法,探讨了简政放权改革和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简政放权改革和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可以显著提升企业出口绩效。具体而言,出口退(免)税审批权下放对企业出口绩效产生了显著而稳健的改善作用,使得企业出口额增加约产品质量提升约7,产品价格下降约6。这种改善作用基本上不存在时滞,并具有持续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公共权力委托—代理失灵越轻的地区,审批权下放的改善作用越大从企业所有制类型看,审批权下放主要改善了非国有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出口绩效。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审批权下放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资金约束作用于出口绩效。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改革:政府应继续深化简政放权改革,减少行政干预,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出口退税服务,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完善出口退税管理机制:在下放出口退税审批权的同时,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培训,规范审批流程,防止滥用权力,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关注地区差异和企业类型:政府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和企业类型,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企业的出口绩效提升。缓解企业资金约束:政府应通过多种途径,如优化金融服务、提供财政支持等,帮助企业缓解资金约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出口竞争力。本研究的结论和政策建议对于认识当前简政放权改革的重大意义,以及如何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改革,提升企业出口绩效,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1.研究结论总结本研究通过分析简政放权改革中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结论。研究发现简政放权改革,特别是出口退税审批权的下放,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出口绩效。具体表现在,出口企业能更快地获得退税,降低了资金占用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审批权的下放还减少了企业的行政负担,提高了出口业务的灵活性。研究还揭示了这一改革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影响存在差异。小型和中型企业受益更为显著,这可能与这些企业在获得信贷和政府支持方面面临的较大挑战有关。而在不同行业中,制造业和出口导向型服务业的企业表现出更高的出口绩效改善。本研究的结果对于理解简政放权改革的经济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证实了政策改革对企业出口活动的正面影响,而且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了实证依据。特别是,研究建议在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改革时,应考虑不同规模和行业企业的差异性需求,以实现改革效果的最大化。本研究为简政放权改革与企业出口绩效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数据支持,对于优化我国出口政策、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这一段落为文章的结论部分提供了一个框架性的总结,详细阐述了研究的主要发现和意义。在实际撰写过程中,可以根据研究的具体数据和发现进行调整和补充。2.对政策制定者的建议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简政放权改革,特别是出口退税审批权的下放,对企业出口绩效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这一发现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和建议。应继续深化简政放权改革。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提高政策透明度和执行效率,都有助于激发企业的出口活力。政策制定者应继续优化审批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应重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出口成本和预期收益,进而影响企业的出口决策。政策制定者应当避免政策的频繁变动和不确定性,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企业创造稳定的预期环境。再次,应加强对企业的政策宣传和解读。我们的研究发现,企业对政策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影响其出口决策和绩效。政策制定者应当加强对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工作,确保企业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政策内容,从而做出合理的经营决策。应建立健全的政策评估和反馈机制。通过定期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收集企业的反馈意见,政策制定者可以及时发现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调整和完善政策,使其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需要。简政放权改革对于改善企业出口绩效具有积极意义。政策制定者应当继续深化改革,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强对企业的政策宣传和解读,同时建立健全的政策评估和反馈机制,以更好地发挥政策对企业出口绩效的促进作用。3.研究局限与展望本研究基于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的准自然试验,探讨了简政放权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发现,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的时效性和完整性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未来研究可以尝试使用更多来源的数据,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研究仅考虑了出口退税审批权下放这一政策,未涉及其他可能影响企业出口绩效的政策因素。未来的研究可以综合考虑多种政策因素,以更全面地评估简政放权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本研究主要关注了企业出口绩效的变化,未对其他可能受到简政放权改革影响的企业行为(如投资决策、研发投入等)进行深入研究。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简政放权改革对企业其他方面的影响,以更全面地评估改革的效果。展望未来,简政放权改革作为我国政府推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有望进一步深化。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简政放权改革在更多领域和行业中的应用,以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多有益的建议和启示。本研究在探讨简政放权改革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可以在数据、方法和研究范围等方面进行拓展,以更全面、深入地评估简政放权改革的经济效应。参考资料:出口退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业务中,对中国报关出口的货物退还在国内各生产环节和流转环节按税法规定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即出口环节免税且退还以前纳税环节的已纳税款。作为国际通行惯例,出口退税可以使出口货物的整体税负归零,有效避免国际双重课税。一般分为两种:一是退还进口税,即出口产品企业用进口原料或半成品,加工制成产品出口时,退还其已纳的进口税;二是退还已纳的国内税款,即企业在商品报关出口时,退还其生产该商品已纳的国内税金。出口退税,有利于增强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世界各国所采用。(1)必须是增值税、消费税征收范围内的货物。增值税、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包括除直接向农业生产者收购的免税农产品以外的所有增值税应税货物,以及烟、酒、化妆品等11类列举征收消费税的消费品。之所以必须具备这一条件,是因为出口货物退(免)税只能对已经征收过增值税、消费税的货物退还或免征其已纳税额和应纳税额。未征收增值税、消费税的货物(包括国家规定免税的货物)不能退税,以充分体现"未征不退"的原则。(2)必须是报关离境出口的货物。所谓出口,即输出关口,它包括自营出口和委托代理出口两种形式。区别货物是否报关离境出口,是确定货物是否属于退(免)税范围的主要标准之一。凡在国内销售、不报关离境的货物,除另有规定者外,不论出口企业是以外汇还是以人民币结算,也不论出口企业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视为出口货物予以退税。对在境内销售收取外汇的货物,如宾馆、饭店等收取外汇的货物等等,因其不符合离境出口条件,均不能给予退(免)税。(3)必须是在财务上作出口销售处理的货物。出口货物只有在财务上作出口销售处理后,才能办理退(免)税。也就是说,出口退(免)税的规定只适用于贸易性的出口货物,而对非贸易性的出口货物,如捐赠的礼品、在国内个人购买并自带出境的货物(另有规定者除外)、样品、展品、邮寄品等等,因其一般在财务上不作销售处理,故按照现行规定不能退(免)税。(4)必须是已收汇并经核销的货物。按照现行规定,出口企业申请办理退(免)税的出口货物,必须是已收外汇并经外汇管理部门核销的货物。国家规定外贸企业出口的货物必须要同时具备以上4个条件。生产企业(包括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生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下同)申请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时必须增加一个条件,即申请退(免)税的货物必须是生产企业的自产货物或视同自产货物才能办理退(免)税。出口企业应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及其授权批准其出口经营权的批件、工商营业执照、海关代码证书和税务登记证于批准之日起三十日内向所在地主管退税业务的税务机关填写《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表》(生产企业填写一式三份,退税机关、基层退税部门、企业各一份),申请办理退税登记证;外贸企业购进的出口货物,外贸企业应在购进货物后按规定及时要求供货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普通发票;其购进货物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属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退税(以国家实时政策为准)部门应要求外贸企业自开票之日起30日内办理认证手续。没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应在发生第一笔委托出口业务之前,需持委托出口协议、工商营业执照和国税税务登记证向所在地主管退税业务的税务机关办理注册退税登记。出口企业退税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时,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注册登记的,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三十日内,持有关证件向退税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税务登记,填写《退税登记变更表》(生产企业填写一式两份,退税机关、企业各一份)。按照规定企业不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册登记的,应当自有关机关批准或者宣布变更之日起三十日内,持有关证件向退税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税务登记。变更退税登记的范围包括:出口企业发生解散、破产、撤销以及其他情形骗税行为暂缓退税,依法终止退税业务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销手续前,清算已退税款,追回多退税款,再持有关证件向原退税机关申报办理注销退税登记。出口企业因住所、经营地点变动而涉及改变退税税务登记机关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或注销登记前或者住所、经营地点变动前,向原退税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注销退税登记。出口企业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的,应当自营业执照被吊销之日起30日内,向原退税登记机关申请注销退税登记。未办理出口退税税务登记证的企业,一律不予办理出口退(免)税,对逾期办理出口退(免)税登记的企业除令其限期纠正外,处以1000元罚款。(一)下列企业出口属于增值税、消费税征收范围货物可办理出口退(免)税,除另有规定外,给予免税并退税:有出口经营权的内(外)资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有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收购后直接出口或委托其他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货物;保税区内企业从区外有进出口权的企业购进直接出口或加工后再出口的货物;(3)外轮供应公司、远洋运输供应公司销售给外轮、远洋国轮而收取外汇的货物;(5)援外企业利用中国政府的援外优惠贷款和合资合作项目基金方式下出口的货物;(7)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或国外政府贷款,采用国际招标方式,由国内企业中标销售的机电产品;(9)外国驻华使(领)馆及其外交人员、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及其官员购买的中国产物品。以上“出口”是指报关离境,退(免)税是指退(免)增值税、消费税,对无进出口权的商贸公司,借权、挂靠企业不予退(免)税。上述“除另有规定外”是指出口的货物属于税法列举规定的免税货物或限制、禁止出口的货物。来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即原材料进口免税,加工自制的货物出口不退税;出口卷烟:有出口卷烟,在生产环节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出口环节不办理退税。其他非计划内出口的卷烟照章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一律不退税;国家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中享受免税的货物,如饲料、农药等货物出口不予退税。属于生产企业的小规模纳税人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外贸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并持普通发票的货物出口,免税但不予退税。但对下列出口货物考虑其占出口比重较大及其生产、采购的特殊因素,特准退税:抽纱、工艺品、香料油、山货、草柳竹藤制品、渔网渔具、松香、五倍子、生漆、鬃尾、山羊板皮、纸制品。外贸企业直接购进国家规定的免税货物(包括免税农产品)出口的,免税但不予退税。外贸企业自非生产企业、非市县外贸企业、非农业产品收购单位、非基层供销社和非成机电设备供应公司收购出口的货物。(五)除经批准属于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以外,下列出口货物不免税也不退税:国家禁止出口的货物,包括天然牛黄、麝香、铜及铜基合金(电解铜除外)白金等;国家规定不予退税的出口货物,应按照出口货物取得的销售收入征收增值税。出口企业出口货物的贸易方式主要有一般贸易、进料加工、易货贸易、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补偿贸易(现已取消),对一般贸易、进料加工、易货贸易、补偿贸易可以按规定办理退(免)税,易货贸易与补偿贸易与一般贸易计算方式一致;来料加工免税。中国的出口货物退(免)税制度是参考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在多年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自成体系的专项税收制度。这项新的税收制度与其他税收制度比较,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按照法律规定,参与国民收入中剩余产品分配的一种形式。出口货物退(免)税作为一项具体的税收制度,其目的与其他税收制度不同。它是在货物出口后,国家将出口货物已在国内征收的流转税退还给企业的一种收入退付或减免税收的行为,这与其他税收制度筹集财政资金的目的显然是不同的。中国对出口货物实行退(免)税,意在使企业的出口货物以不含税的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是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的一项政策性措施。与其他税收制度鼓励与限制并存、收入与减免并存的双向调节职能比较,出口货物退(免)税具有调节职能单一性的特点。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实行间接税制度,虽然其具体的间接税政策各不相同,但就间接税制度中对出口货物实行“零税率”而言,各国都是一致的。为奉行出口货物间接税的“零税率”原则,有的国家实行免税制度,有的国家实行退税制度,有的国家则退、免税制度同时并行,其目的都是对出口货物退还或免征间接税,以使企业的出口产品能以不含间接的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与各国的征税制度是密切相关的,脱离了征税制度,出口货物退(免)税便将失去具体的依据(1)对出口货物单独设立库存帐和销售帐记载的,应依据购进出口货物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列明的进项金额;对库存和销售均采用加权平均价核算的,可按适用不同退税率的货物分别确定:退税依据=出口货物数量*加权平均进价。应退税额=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列进项金额×退税率或征收率(从一般纳税人购进出口货物为退税率,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出口货物为征收率)(2)对出口企业委托生产企业加工收回后报关出口的,退税依据为购买加工货物的原材料、支付加工货物的工缴费等专用发票所列明的进项金额。原辅材料应退税额=购进原辅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列进项金额×原辅材料的退税率凡属于从价定率计征的货物应依外贸企业从工厂购进时征收消费税的价格为依据;凡属于从量定额计征的货物应依据购进和报关出口的数量为依据。应退消费税税款=出口货物的工厂销售额(出口数量)×税率(单位税额)根据国税发11号规定,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应根据出口货物离岸价、出口货物退税率计算。出口货物离岸价(FOB)以出口发票上的离岸价为准(委托代理出口的,出口发票可以是委托方开具的或受托方开具的),若以其他价格条件成交的,应扣除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运费、保险费、佣金等。若申报数与实际支付数有差额的,在下次申报退税时调整(或年终清算时一并调整)。若出口发票不能如实反映离岸价,企业应按实际离岸价申报“免、抵、退”税,税务机关有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核定。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格+海关实征关税+海关实征消费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期末留抵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新发生出口业务的生产企业自发生首笔出口业务之日起12个月内的出口业务,不计算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从第13个月开始按免抵退税计算公式计算当期应退税额。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消费税的应税货物,属从价定率计征的按增值税的计税价格为依据;属于从量定额计征的按出口数量为依据,予以免征消费税。企业在取得有关部门批准其经营出口产品业务的文件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工商登记证明后,应于30日内办理出口企业退税登记企业领到"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表"后,即按登记表及有关要求填写,加盖企业公章和有关人员印章后,连同出口产品经营权批准文件、工商登记证明等证明资料一起报送税务机关,税务机关经审核无误后,即受理登记。税务机关接到企业的正式申请,经审核无误并按规定的程序批准后,核发给企业"出口退税登记";当企业经营状况发生变化或某些退税政策发生变动时,应根据实际需要变更或注销退税登记。报关单。报关单是货物进口或出口时进出口企业向海关办理申报手续,以便海关凭此查验和验放而填具的单据。出口销售发票。这是出口企业根据与出口购货方签订的销售合同填开的单证,是外商购货的主要凭证,也是出口企业财会部门凭此记帐做出口产品销售收入的依据。进货发票。提供进货发票主要是为了确定出口产品的供货单位、产品名称、计量单位、数量,是否是生产企业的销售价格,以便划分和计算确定其进货费用等。属于生产企业直接出口或委托出口自制产品,凡以到岸价CIF结算的,还应附送出口货物运单和出口保险单。有进料加工复出口产品业务的企业,还应向税务机关报送进口料、件的合同编号、日期、进口料件名称、数量、复出口产品名称,进料成本金额和实纳各种税金额等。出口企业发生解散、破产、撤销以及其他情形骗税行为暂缓退税,依法终止退税业务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销手续前,清算已退税款,追回多退税款,再持有关证件向原退税机关申报办理注销退税登记。出口企业因住所、经营地点变动而涉及改变退税税务登记机关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或注销登记前或者住所、经营地点变动前,向原退税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注销退税登记。出口企业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的,应当自营业执照被吊销之日起30日内,向原退税登记机关申请注销退税登记。未办理出口退税税务登记证的企业,一律不予办理出口退(免)税,对逾期办理出口退(免)税登记的企业除令其限期纠正外,处以1000元罚款。出口退税是指对出口商品已征收的国内税部分或全部退还给出口商的一种措施,这也是国际惯例。1994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出口商品的增值税税率为零,对于出口商品,不但在出口环节不征税,而且税务机关还要退还该商品在国内生产、流通环节已负担的税款,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货物出口后,税务部门应按照出口商品的进项税额为企业办理退税,由于税收减免等原因,商品的进项税额往往不等于实际负担的税额,如果按出口商品的进项税额退税,就会产生少征多退的问题,于是就有了计算出口商品应退税款的比率——出口退税率。1995年和1996年进行了第一次大幅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由原来的对出口产品实行零税率调整为3%、6%和9%三档。此后,外贸出口连续三年大幅度、超计划增长带来了财政拖欠退税款的问题。2004年1月1日起国家第三次调整出口退税率为5%、8%、11%、13%和17%五档。2005年进行了第四次调整,中国分期分批调低和取消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适当降低了纺织品等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出口退税率,提高重大技术装备、IT产品、生物医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2007年7月1日执行了第五次调整的政策,调整共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经过这次调整以后,出口退税率变成5%、9%、11%、13%和17%五档。2008年8月1日第六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部分竹制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第七次调整就是将从2008年11月1日实施的上调出口退税率政策。此次调整涉及3486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8%。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适当提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退税率。二是提高抗艾滋病药物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届时,中国的出口退税率将分为5%、9%、11%、13%、14%和17%六档。2008年12月1日起执行了第八次调整的政策,涉及提高退税率的商品范围有:(四)将箱包、鞋、帽、伞、家具、寝具、灯具、钟表等商品的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五)将部分化工产品、石材、有色金属加工材等商品的退税率分别由5%、9%提高到11%、13%。(六)将部分机电产品的退税率分别由9%提高到11%,11%提高到13%,13%提高到14%。2009年1月1日起执行了第九次调整的政策,提高部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具体规定如下:将航空惯性导航仪、陀螺仪、离子射线检测仪、核反应堆、工业机器人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14%提高到17%。将摩托车、缝纫机、电导体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1%、13%提高到14%。2009年2月1日起执行了第十次调整的政策,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5%。2009年4月1日起执行了第十一次调整的政策,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具体明确如下:CRT彩电、部分电视机零件、光缆、不间断供电电源(UPS)、有衬背的精炼铜制印刷电路用覆铜板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将六氟铝酸钠等化工制品、香水等香化洗涤、聚氯乙烯等塑料、部分橡胶及其制品、毛皮衣服等皮革制品、信封等纸制品、日用陶瓷、显像管玻壳等玻璃制品、精密焊钢管等钢材、单晶硅片、直径大于等于30cm的单晶硅棒、铝型材等有色金属材、部分凿岩工具、金属家具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3%。将甲醇、部分塑料及其制品、木制相框等木制品、车辆后视镜等玻璃制品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将碳酸钠等化工制品、建筑陶瓷、卫生陶瓷、锁具等小五金、铜板带材、部分搪瓷制品、部分钢铁制品、仿真首饰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9%。将商品次氯酸钙及其他钙的次氯酸盐、硫酸锌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5%。2009年4月1日,国家正式发文,中国纺织企业出口退税从原来的15%上调至16%,希望借此推动纺织企业的复苏。2010年6月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财税57号):经国务院批准,自2010年7月15日起取消下列商品的出口退税:具体执行时间,以“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海关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国务院2003年10月13日发布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决定强调,按照“新账不欠,老账要还,完善机制,共同负担,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对历史上欠退税款由中央财政负责偿还,确保改革后不再发生新欠,同时建立中央、地方共同负担的出口退税新机制。决定明确了改革的具体内容。一是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二是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从2003年起,中央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收入增量首先用于出口退税。三是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从2004年起,以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对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由中央和地方按75:25的比例共同负担。四是推进外贸体制改革,调整出口产品结构。通过完善法律保障机制等,加快推进生产企业自营出口,积极引导外贸出口代理制发展,降低出口成本,进一步提升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结合调整出口退税率,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提高出口整体效益。五是累计欠退税由中央财政负担。对截至2003年底累计欠企业的出口退税款和按增值税分享体制影响地方的财政收入,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对欠企业的出口退税款,中央财政从2004年起采取全额贴息等办法予以解决。新的出口退税机制有效地化解退税不及时的难题,截至2004年11月20日,全国累计办理2004年出口货物退(免)税1669亿元人民币,2003年12月31日以前的出口退税老账已全部还清,2004年已经办理出口退税申报的企业基本都可以在年底前拿到退税款,应该说新政策比较好地解决了长期大量的历史遗留欠退税的问题,实现了短期政策调整目标,无论是从地方政府还是外贸企业,对此的反映都是积极的,总体上都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出口退税新机制在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是地方负担不均衡,部分地区负担较重,个别地方甚至限制外购产品出口、限制引进出口型外资项目等。为此,2005年8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完善中央与地方出口退税负担机制的通知》。《通知》指出,在坚持中央与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前提下完善现有机制,并自2005年1月1日起执行。调整中央与地方出口退税分担比例。国务院批准核定的各地出口退税基数不变,超基数部分中央与地方按照5:5的比例共同负担。规范地方出口退税分担办法。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省以下出口退税分担办法,但不得将出口退税负担分解到乡镇和企业;不得采取限制外购产品出口等干预外贸正常发展的措施。所属市县出口退税负担不均衡等问题,由省级财政统筹解决。改进出口退税退库方式。出口退税改由中央统一退库,相应取消中央对地方的出口退税基数返还,地方负担部分年终专项上解。我国从1985年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以来,先后在三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根据最新出台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规定,与前两次调整比较,按现行出口结构,这次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降低了3个百分点左右。研读新的出口退税规则,有五大鲜明特点。第一,借市场的力量培育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列为主题。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可以说正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题中应有之意。我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之一,在某些行业诸如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电子元器件等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降低其出口退税率,并不会影响到这些行业的出口竞争能力。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政策支持的力度,更多地通过市场的方法培育与发展它们的竞争力,尽管短期是有损的,长期则是有利的。第二,借国际规则扩大对农产品出口的支持。出口退税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特别是对农产品的政策支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当仁不让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2023农产品的各种政策支持尚未纳入WTO的框架之内。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对农产品出口关爱有加,《通知》规定“现行出口退税率为5%和13%的农产品”和“现行出口退税率为13%的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生产的工业品”维持原有的退税率。除此之外,对部分农产品的加工行业的产品还提高了退税率。小麦粉、玉米粉、分割鸭、分割兔等货物的出口退税率,就由5%调高到13%。第三,借地方优势调整区域间的利益分配。据2003年初外经贸部提供的资料显示,2002年我国外贸十强省(市)分别是广东、上海、江苏、北京、浙江、山东、福建、天津、辽宁和河北。广东进出口总额高达2211亿美元,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5%。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的92%为十强省市所占有。毫无疑问这些省市占有全国退税总额的绝大部分,换句话说,强省从中央财政中通过退税渠道获得了更多的政策支持。相比之下,中央财政在退税资金方面则倍受压力,全国尚欠出口退税额到年底将达到3000亿之巨。新政策规定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对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由中央和地方按75:25的比例共同负担。此项规定可谓是一箭多雕,其一,中央财政压力减轻;其二,出口多的省市在超基数之上负担部分退税额并不会影响其财政能力;其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不同区域间的利益分配。第四,借税收杠杆调节国内资源性产品的供求。新政策根据不同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国内需求情况,采取了大致三类措施予以调节。一是维持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不变。二是下调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三是取消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特别是在取消出口退税的产品目录中,资源性产品为多,诸如石油原油、航空煤油、轻柴油、木浆、纸板等等。下调出口退税率的产品也有类似的情况,如焦炭、煤、铜、铝、磷、铁合金等产品的退税率有较大幅度的下调。2015~2023这些产品的国内市场供给相对旺盛的需求增长有缺口,通过税收政策杠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出口,改善相关产品的国内市场供给。借非汇率的手段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发达国家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尽管我国政府多次在各种场合都明确地表达了人民币稳定对国内经济、亚洲经济以及世界经济的重要性,但是人民币升值的实际压力依然存在。至8月底我国外汇储备总额达到3647亿美元。进一步说,多年来的进出口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高速增长,使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理由并没有被改变。新出口退税政策是巧借非汇率的手段,力求减少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以缓解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退税率每年都会发生变化,变化时间不确定,跟踪最新的退税率变化内容可到中国出口退税咨询网查询税率速查栏目,可进行多年度、多时间段的查询,包含增值税、消费税税率。(二)现行出口退税率为13%的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生产的工业品(该通知第三条和第四条的规定除外);(三)现行税收政策规定增值税征税税率为17%、退税税率为13%的货物(该通知第三条和第四条的规定除外);(四)船舶、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航空航天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印刷电路、铁道机车等现行出口退税率为17%的货物(商品代码及名称见附件1)小麦粉、玉米粉、分割鸭、分割兔等附件2所列明的货物的出口退税率,由5%调高到13%。取消原油、木材、纸浆、山羊绒、鳗鱼苗、稀土金属矿、磷矿石、天然石墨等附件3所列明货物的出口退税政策。对其中属于应征消费税的货物,也相应取消出口退(免)消费税政策。(一)汽油(商品代码27101110)未锻轧锌(商品代码7001)的出口退税率调低到11%:(二)未锻轧铝、黄磷及其他磷、未锻轧镍、铁合金、钼矿砂及其精矿等附件4所列明的货物的出口退税率调低到8%;(三)焦炭半焦炭、炼焦煤、轻重烧镁、莹石、滑石、冻石等附件5所列明的货物的出口退税率调低到5%;(四)除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及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货物外,凡现行出口退税率为17%和15%的货物,其出口退税率一律调低到13%;凡现行征税率和退税率均为13%的货物,其出口退税率一律调低到11%。出口企业在2003年10月15日前已对外签订的、价格不可更改的属于本通知第四条第(四)款范围的成套设备(指出口价值在200万美元以上的成套设备)及大型机电产品(指单台、件价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机电产品)的出口合同,按合同规定的出口日期在2004年1月1日以后出口的,必须在2003年11月15日前执出口合同正本和副本到主管退税机关登记备案,省国家税务局审核后,在2003年11月30日前将符合条件的出口合同及有关资料报国家税务总局(上报格式见附件6),国家税务总局会同财政部审核批准后,由当地国家税务局按照调整前的退税率办理退税。对未能在2003年11月15日前登记备案的成套设备和大型机电产品,一律按调整后的退税率办理出口退税。自2004年1月1日起,无论任何企业以何种贸易方式出口货物均按本通知规定的出口退税率执行。具体执行日期以出口货物报关单上海关注明的离境日期为准。“先征后退”是指收购货物出口或委托其他外贸企业出口(免抵退法适用于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代理出口)的货物,一律先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征税率征税,然后由主管出口退税业务的税务机关在国家出口退税计划内按规定的退税率审批退税。先征后退”办法按照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乘以外汇人民币牌价计算应退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率-当期全部进项税额(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根据出口销售额(FOB价)做如下会计处理:(2)根据《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计算出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3)月末根据《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计算出的“应退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4)月末根据《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计算出的“免抵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通知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2221应交税费(2006年11月版)根据国税函162号《关于外贸企业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出口退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外贸企业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办理出口退税的处理办法如下:外贸企业丢失已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联和抵扣联的,在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相符后,可凭增值税专用发票记账联复印件及销售方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已报税证明单》,经购买方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向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申报出口退税。外贸企业丢失已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的,在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相符后,可凭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联复印件向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申报出口退税。出口企业丢失出口货物税收专用缴款书的,则须提供由供货企业所在地县级以上主管征税机关出具的有关该批货物税收专用缴款书已开具证明、以及县级以上征税机关签署意见并盖章的原税收专用缴款书复印件和供货企业所在地银行出具的该批出口货物原税收专用缴款书所列税款已入库证明,经审核无误后方可办理退税。出口企业丢失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的,在货物出口后的六个月内可凭主管退税机关出具的补办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证明,向海关提出补办申请。出口企业向主管退税机关申请出具补办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证明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出口企业丢失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的,可凭主管退税机关出具的补办出口收汇核销单证明,向外汇管理局提出补办申请。出口企业向主管退税机关申请出具补办出口收汇核销单证明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出口企业丢失代理出口货物证明的,应由委托方先向其主管退税机关申请出具代理出口未退税证明。委托方在向主管退税机关申请办理代理出口未退税证明时,应提交下列凭证资料:受托方主管退税机关加盖“已办代理出口货物证明”戳记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受托方在向主管退税机关申请补办代理出口货物证明时,应提交下列凭证资料:受托方主管退税机关加盖“已办代理出口货物证明”戳记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骗取的退税款,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在规定期间内停止为其办理出口退税。2018年10月25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明确,为进一步简化税制、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对部分产品增值税出口退税率进行调整,并自2018年11月1日起执行。通知规定,将相纸胶卷、塑料制品、竹地板、草藤编织品、钢化安全玻璃、灯具等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6%;将润滑剂、航空器用轮胎、碳纤维、部分金属制品等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3%;将部分农产品、砖、瓦、玻璃纤维等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0%。取消豆粕出口退税。2022年11月22日消息,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本市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对一类及二类出口企业,出口退(免)税办理时长由此前的5个工作日进一步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22年1月1日至11月10日,全国累计办理出口退(免)税16406亿元,同比增长9%。2023年12月,财政部公布,2022年1月1日至11月,全通累计出口退税16761亿元,同比下降1%。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完善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从2015年起,出口退税(包括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出口退税)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地方2014年原负担的出口退税基数,定额上解中央。同时,中央对地方消费税不再实行增量返还,改为以2014年消费税返还数为基数,实行定额返还。《通知》要求,财政部具体负责核定地方出口退税上解基数和中央对地方消费税返还基数等工作。这次改革和完善出口退税负担机制,不改变政府对企业的出口退税政策,在确保出口退税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政府间收入划分,对解决地区间负担不匹配问题,维护全国统一市场,促进外贸出口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国家对出口退(免)税政策进行了调整,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3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管理办法〉的公告》(2012年第24号)文件,从2012年7月1日(报关出口日期)起,影响我市出口退(免)税政策主要为:企业申报退(免)税申报期限:生产企业为货物报关出口之日次月起至次年4月30日前的各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外贸企业为货物报关出口之日次月起至次年4月30日前。外贸企业取得普通发票、废旧物资收购凭证、农产品收购发票、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货物。出口企业或其他单位未按规定申报或未补齐增值税退(免)税凭证的出口货物劳务,具体是指:(1)未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期限内申报增值税退(免)税的出口货物劳务。(2)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开具《代理出口货物证明》的出口货物劳务。(3)已申报增值税退(免)税,却未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期限内向税务机关补齐增值税退(免)税凭证的出口货物劳务。(二)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的出口货物劳务,其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和退税,应当转入成本。(三)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的出口货物劳务,出口企业或其他单位如果放弃免税,实行按内销货物征税的,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书面报告,一旦放弃免税,36个月内不得更改。(四)出口企业适用免税政策的货物劳务,应在出口或销售次月的增值税纳税申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增值税、消费税免税申报,并填报《免税出口货物劳务明细表》,未在规定的纳税申报期内按规定申报免税的,应视同内销货物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征免增值税、消费税。出口企业出口或视同出口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国务院决定明确的取消出口退(免)税的货物。出口企业或其他单位销售给特殊区域内的生活消费用品和交通运输工具。出口企业或其他单位因骗取出口退税被税务机关停止办理增值税退(免)税期间出口的货物。出口企业或其他单位未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期限内申报免税核销以及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不予免税核销的出口卷烟。(1)将空白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收汇核销单等退(免)税凭证交由除签有委托合同的货代公司、报关行,或由境外进口方指定的货代公司(提供合同约定或者其他相关证明)以外的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的。(2)以自营名义出口,其出口业务实质上是由本企业及其投资的企业以外的单位或个人借该出口企业名义操作完成的。(3)以自营名义出口,其出口的同一批货物既签订购货合同,又签订代理出口合同(或协议)的。(4)出口货物在海关验放后,自己或委托货代承运人对该笔货物的海运提单或其他运输单据等上的品名、规格等进行修改,造成出口货物报关单与海运提单或其他运输单据有关内容不符的。(5)以自营名义出口,但不承担出口货物的质量、收款或退税风险之一的,即出口货物发生质量问题不承担购买方的索赔责任(合同中有约定质量责任承担者除外);不承担未按期收款导致不能核销的责任(合同中有约定收款责任承担者除外);不承担因申报出口退(免)税的资料、单证等出现问题造成不退税责任的。(6)未实质参与出口经营活动、接受并从事由中间人介绍的其他出口业务,但仍以自营名义出口的。销项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出口货物耗用的进料加工保税进口料件金额)÷(1+适用税率)×适用税率出口企业应分别核算内销货物和增值税征税的出口货物的生产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出口企业和其他单位出口的货物,如果原材料成本80%以上为黄金、铂金、银、钻石、宝石、翡翠和珍珠等原料的,应执行该原料的增值税、消费税政策,上述出口货物的增值税退税率为该原料海关税则号在出口货物劳务退税率文库中对应的退税率。外贸企业出口委托加工修理修配货物增值税退(免)税的计税依据,为加工修理修配费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外贸企业应将加工修理修配使用的原材料(进料加工海关保税进口料件除外)作价销售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