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22页2021-2022学年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2021年5月1日,日本本州岛东岸近海地区发生6.6级地震,震中位于(38.25°N,141.9°E)。张萌粗心地将震中位置记为(38.25°N,141.9°),若按照她的记法,地球上符合该条件的地点有()A.0处 B.1处 C.2处 D.3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其位于罗布泊的西北侧,则如图的指向标应是()A. B. C. D.图例是集中于地图一角或一侧的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内容与指标的说明,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地图。如图图例中表示洲界的是()A. B.

C. D.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如图所示。据图完成4~5题。图中①地的海拔可能为()A.400m B.435m C.450m D.500m据图分析,图中所示区域的地形类型为()A.丘陵 B.盆地 C.平原 D.高原2021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我国首都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出席大会,其中少数民族代表有438位。据此完成6~7题。我国的首都是()A.北京 B.上海 C.重庆 D.天津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参加会议,这一现象充分表明()A.我国各民族拥有绝对自治权

B.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众多

C.我国各民族不论人数多少,一律平等

D.全国人民都可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A.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 B.解决人口分布不均

C.使我国经济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是最热闹的一天,男女老少齐出动,被泼的水越多,说明受到的祝福越多……”根据以上描写判断导游介绍的是()A.蒙古族 B.维吾尔族 C.满族 D.傣族“百川东到海,何时赴西归”“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这些诗句说明我国的地势特征是()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南高北低 D.北高南低秦岭不仅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还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分界线。下列分界线与秦岭无关的是()A.1月0℃等温线

B.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今天有冷空气南下,傍晚起有一段降水过程,雨量小到中雨,明天起转阴到多云……”这段话描述的是()A.某地的天气 B.某地的气候 C.某地的气象 D.某地的气温截至9月22日,2021年全国入秋进程图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导致甲地入冬而乙地还处于夏季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因素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人类活动长江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据图完成14~15题。“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是《长江之歌》中的歌词,其中“高山”和“大海”分别指()A.喜马拉雅山、南海 B.天山、黄海

C.巴颜喀拉山、渤海 D.唐古拉山、东海长江的上、中、下游分界城市①、②分别是()A.宜宾、湖口 B.宜昌、湖口 C.宜昌、营口 D.宜宾、营口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0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阴影描画出既属于南半球,又属于西半球的部分。

(2)图上①、②、③三点中,位于低纬度的有______;位于温带地区的有______。

(3)图上①、②、③三点中,能实现“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是______,其地理坐标可表示为______。

(4)甲、乙两位同学聊天时,甲说:“从③点出发,如果我一直向东走,一定能再次回到原地!”乙说:“从②点出发,如果我一直向北走也一样可以回到原地!”这两个人的对话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5)图中a、b、c三块阴影面积的大小关系为______。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茉莉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2021年2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横州县撤县改市,由自治区直辖,由南宁市代管。横州市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光热充足,冻害少;珠江流域的郁江河段带来充足水源,沉积了肥沃深厚的土壤;湘桂铁路、黎钦铁路、泉南高速、广昆高速穿境而过。茉莉花产业让横州市荣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

(1)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______带。

(2)据图分析,我国最早迎来日出,最晚送走晚霞的省级行政区域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3)横州市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是______;与该省级行政区域距离最近的内海是______,在图中用M标出该省级行政区域______。

(4)据材料,写出两点横州市发展成“中国茉莉之乡”的有利条件。①______;②______。图1示意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2示意我国东部四城市的气候资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经过的山脉A是______,山脉B是______。

(2)由气候资料可知,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______;降水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四地夏季气候的共同特征是______。

(3)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选填“冬季风”或“夏季风”)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发源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级阶梯,该阶梯分布的主要地形区是______;黄河最终注入到______海。

(2)结合图中的信息,将黄河生态问题补充完成。黄河中游流经甲______(地形区),该地形区土质疏松,再加上______、毁林开荒等,导致其水土流失,大量泥沙进入河道。下游流经乙______(地形区),由于地势低平,河道变宽,河水流速______,泥沙沉积,形成“______”的现象。

(3)《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保护优先,科学治理”等基本原则。结合黄河不同河段的水文特征,说出一点修复其生态系统的具体措施______。

答案和解析1.【答案】C

【解析】解:38.25°N已经确定了纬度位置,经度141.9°可能是141.9°E,也可能是141.9°W,即坐标(38.25°N,141.9°E)或(38.25°N,141.9°W);因此,地球上符合该条件的地点有2处。

故选:C。

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依据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南北纬度。

本题考查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在把握经纬度表示方法的基础上,理解解答即可。

2.【答案】B

【解析】解:根据博斯腾湖位于罗布泊西北侧,图中甲框中指向标箭头应指向下面,因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指向标是地图中指示方向的标志,是地图的三要素之一;一般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方,相反的方向为南方;它的左边是西,右边是东。

掌握地图中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地图是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三个要素。以上四个图例中,A表示的是洲界线,B表示的是国界线,C表示的是公路,D表示的是航线。

故选:A。

阅读地图要先看地图上的图例,看看各种地理事物在地图上是用哪些符号表示的。不同的地图上,图例有时不同,看地图时必须先熟悉一下图例,然后在地图上查找需要的地理信息。

本题考查图例符号,读图解答即可。

4~5.【答案】B、A

【解析】1.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是50米,350里面的等高线数值是400,可知①地在400-450之间。

故选:B。2.

【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除盆地外,地形类型判别的主要依据是海拔高度和地表的起伏状况。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把握地形类型判读方法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解答】解: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图中等高距是50米,海拔最高是400-450米之间,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所以地形类型为丘陵。

故选:A。

6~7.【答案】A、C

【解析】1.

【分析】北京市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

本题考查我国的首都名称,属于基础题,牢记即可。【解答】解: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故A正确。

故选:A。2.

【分析】中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如何,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平等的地位。

考查我国的民族政策,牢记即可。【解答】解: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参加会议,这一现象充分表明我国各民族不论人数多少,一律平等,故C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设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符合该地区各族人民的利益,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进步,故A错误;题干没有体现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多少,故B错误;全国人民通过选举人大代表间接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D

【解析】解: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国情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现在每年净增人口一千多万,人口增长过快、过多会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造成很大压力,为了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我国的人口政策是实行计划生育,其基本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故选:D。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国情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政策,牢记即可。

9.【答案】D

【解析】解:题干中描述的节日是泼水节。泼水节是云南傣族的传统节日,故D正确;蒙古的传统节日是那达慕大会,故A错误;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故B错误;满族的传统节日很多,比较常见的有满族春节,满族的添仓节,满族的二月二,满族的虫王节与颁金节,满族的中元节等等。故C错误。

故选:D。

我国共有56个民族,分居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由于各地区自然环境的不同,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民族的节日,结合所学知识点和自己的所见所闻解答即可。

10.【答案】B

【解析】解: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并且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这种地势,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才有了诗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诗句。

故选:B。

从中国地形图上,可以明显看出,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也使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

考查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要理解记忆.

11.【答案】D

【解析】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大致为1月均温0℃等温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8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故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记忆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可以采用比较法,提高记忆效率,属于常见的选择题。

12.【答案】A

【解析】解:“今天有冷空气南下,傍晚起有一段降水过程,雨量小到中雨,明天起转阴到多云……”这段话描述的是某地的降水,属于天气,天气是多变的。

故选:A。

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本题考查天气的特点,理解天气与气候的特点解答即可。

13.【答案】A

【解析】解:由图可知,甲地位于青藏高原,乙地位于我国东部沿海。9月份甲地入冬而乙地还处于夏季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故A正确;故排除BCD。

故选:A。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气候的因素,本知识点是初中地理的重点内容。

14~15.【答案】D、B

【解析】1.

【分析】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最后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线分别是:宜昌、湖口;长江上游奔流于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落差大,江流湍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长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航运价值最高的河流。

本题主要考查长江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题目简单。【解答】解: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自西向东流入东海,“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是《长江之歌》中的歌词,其中“高山”和“大海”分别指唐古拉山、东海。

故选:D。2.

【分析】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级行政区,最终注入东海,干流全长6300多千米,流域总面积180余万平方千米,年平均入海水量约9600余亿立方米。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线为湖北省的宜昌,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线是江西省的湖口。

本题考查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城市,识记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解答即可。【解答】解: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级行政区,自西向东注入东海。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城市分别是湖北省的宜昌和江西省的湖口。

故选:B。

16.【答案】①②

0°,40°W

a=c>b

【解析】解:读图分析可知:

(1)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据此画出即可。

(2)纬度区的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可判定,①点和②点位于低纬度、热带,③点位于中纬度、北温带。

(3)“坐地日行八万里”意思是人们在地球上,由于地球自转,不知不觉中,一日已行了八万里路;满足这一条件的点应该位于赤道上,赤道的纬度是0°,即图上①点所在的纬线。依据经纬度的判定,图中①点的坐标为0°,40°W。

(4)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形状是圆圈,从③点出发,一直向东,实际上是沿③点所在的纬线行走一圈,所以能回到原地,甲说法正确;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形状是半圆,从②点出发,一直向北,实际上是沿②点所在的经线向北走,最终只能到达北极点,不能回到原地,所以乙说法不正确。

(5)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由此可判断,在所跨经纬度相同的情况下,纬度越低范围越大,相反纬度越高,范围越小。图中a、b、c三块阴影面积所跨经纬度均为20°,a地纬度范围为20°~40°之间,b地纬度范围为40°~60°之间,c地纬度范围为20°~40°之间;由此可知,a、b、c三块阴影面积大小关系为a=c>b。

故答案为:

(1);

(2)①②;③;

(3)①;0°,40°W;

(4)甲;

(5)a=c>b。

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南北纬度。可利用经度确定东西半球,可利用纬度确定南北半球,确定低、中、高纬度,确定地球五带。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本题以经纬网图为材料,涉及半球的划分、纬度区的划分、五带的划分、利用经纬网定位、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北温

黑龙江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琼州海峡

光热充足

水源充足

【解析】解:(1)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2)我国的最东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为日出最早的地方;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为日落最晚的地方。

(3)横州市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与该省级行政区域距离最近的内海是琼州海峡,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南海之滨,与广东省相邻。

(4)横县被称为“中国茉莉之乡”的有利条件有:该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等,因而成为“中国茉莉之乡”。

故答案为:(1)北温;(2)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广西壮族自治区;琼州海峡;

(4)光热充足;水源充足。

我国从东西半球来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位于北半球;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我国不同省区的位置不同。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以我国政区分布简图为材料,考查学生对我国地理位置特点、不同省区的分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气候特点等知识点,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18.【答案】大兴安岭

阴山

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

南多北少

雨热同期

夏季风

【解析】解:读图分析可知:

(1)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A是大兴安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黑龙江省西北部,是中国保存较完好、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是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分水岭。B是阴山山脉,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及河北省最北部。

(2)由图2可知,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降水空间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四地夏季气候的共同特征是雨热同期。

(3)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

故答案为:

(1)大兴安岭;阴山;

(2)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南多北少;雨热同期;

(3)夏季风。

(1)A是大兴安岭,B是阴山山脉。

(2)我国东部地区冬季南北温差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