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西畴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七)理科综合历史试题_第1页
云南省西畴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七)理科综合历史试题_第2页
云南省西畴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七)理科综合历史试题_第3页
云南省西畴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七)理科综合历史试题_第4页
云南省西畴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七)理科综合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云南省西畴县一中2018届高三复习检测(七)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1.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2.据史书记载,官员□□□□“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文中□□□□处缺失的官员身份应是()A.御史大夫B.刑部尚书C.平章政事D.军机大臣3.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措施中,常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以下机构体现这种方式的是()A.中书门下内阁军机处B.中朝内阁军机处C.中朝中书门下内阁D.尚书台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4.《世界文明史》中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制定的法律,皇帝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至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B.维系帝国统治,万民法颁布C.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法律不断制定D.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依法治国5.19世纪初到19世纪70年代,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政治领域存在着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其中新生的历史潮流是()A.自由主义潮流B.社会主义潮流C.民族主义潮流D.殖民主义潮流6.“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曰市井”。战国时期,“市井”、“闾肆”等词的出现反映了()A.城郊“草市”的形成B.“市”突破城的界限C.城市中商业区的产生D.小农经济逐步形成7.德国是最早探索福利政策的国家。19世纪80年代,德国相继颁布了《法定疾病保险》《法定事故保险》和《伤残养老保险》等一系列法令,建立起当时堪称世界典范的福利制度。德国取得这一成就的决定性因素是()A.国家统一的需要B.健全民主法制的需要C.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D.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要求8.“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在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不可能建立正确的关系。”这反映了苏俄政府认识到()A.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排斥商品交换B.商品交换对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作用C.商品交换是过渡时期的权宜之计D.商品交换有助于推进农业集体化9.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10.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11.拜占庭帝国瓦解前后,许多学者和艺术家迁居意大利半岛,从而大力推动了该地区()A.波斯文化的传播B.伊斯兰文化的传播C.古希腊文化的研究D.基督教神学的研究12.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A.“百家争鸣”的方针B.“百花齐放”的主张C.“文化革命”的观点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分卷II二、非选择题13.(25分))思想解放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宗羲主张限制君权,其理论依据却是依据古礼制,不脱离天理之说与纲常伦理之教,却正是源于主流思想儒学,并没能真正解决反专制、限君权的理论基础问题。其思想存在着无法摆脱的内在自相矛盾,缺乏理论的自洽性,只是一种对旧理论作并无新哲学基础的阐发。而启蒙思想之反专制思想是基于新勃兴的理性主义思考,其限制君权的手段不是恢复古制,而是采取新的手段——分权而达到制衡的目的,其理论基础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强调的人民主权说,其最基本的价值观乃是天赋人权说。启蒙思想是理性主义的重大发展……并非经由旧的统治思想——天主教思想的异端发育而出。——丁翀《源头活水来自哲学高度》材料二有历史学家称,启蒙运动是一个英国问题,又有历史学家认为启蒙运动是一个法国问题,还有人认为启蒙运动本质上是一个德国问题。——刘建伦《文化史模块教学的几点反思》材料三“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康德(1724——1804年)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的两个观点,分别说明其产生的经济根源。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黄宗羲限制君权的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别指出“英国问题”“德国问题”的各自的时代背景,并指出“本质上是个德国问题”的含意。(3)指出据材料三康德所说的这“一场革命”应该可以指向中国近代史的哪次革命?20世纪初中国又是怎样解决康德提出的这个问题的?14(12分).1980年6月18日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1854~1921)严复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表2时间主要活动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1年在“建成”“扬威”舰实习1877年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1879年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189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严复《原强》(1895年)问题:(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方媒体所称的“阿拉伯之春”,系指自2010年12月份突尼斯一些城镇爆发动乱以来,阿拉伯世界一些国家民众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推翻本国的专制政体的行动,西方媒体称之为“和平抵抗运动”,并乐观地把“一个新中东即将诞生”预见为这个运动的前景,认为这个“阿拉伯之春”属于谙熟互联网、要求和世界其他大部分地区一样享有基本民主权利的年轻一代。材料二原本是利比亚国内不同部落和不同派别之间的争斗而引发的国内战争,后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介入发展为西方国家与中东北非的国际战争。对于该国动乱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由于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但事实上,这个国家正在陷入的分裂还有着深刻的根源。利比亚战争,是继上世纪90年代的科索沃战争,本世纪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后,西方国家为首的军事联盟第四次对主权国家发动大规模军事打击。——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人民网》(1)根据材料,指出引发利比亚战争的内因和外因。(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阿拉伯之春”的认识。【历史——选修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1.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伟大的教育家,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材料二理性的训练是柏拉图教学思想的主要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柏拉图始终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最终目标的。在《理想国》中,他多次使用了“反思”和“沉思”两词,认为关于理性的知识唯有凭借反思、沉思才能真正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感觉的作用只限于对现象的理解,并不能成为获得理念的工具。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心思凝聚,学思结合,从一个理念到达另一个理念,并最终归结为理念。教师要善于点悟、启发、诱导学生进入这种境界,使他们在“苦思冥想”后“顿开茅塞”,喜获“理性之乐”。材料三孔子主要讲授《诗》《书》《礼》《乐》,进而使学生们的举止符合礼教;阿卡德米学园的课程却是算术、几何、天文学等。(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柏拉图和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相似之处。(2)根据材料三,归纳孔子和柏拉图教育内容侧重点有何不同。(3)孔子和柏拉图是如何实现其教育思想的?有什么意义?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早期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等。材料中“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反映出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所以应选B。2.【答案】A【解析】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执掌全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与材料中“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相符合,故A项正确;刑部尚书是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的大臣,与“以肃正朝列”不相符,故B项错误;平章政事是商议国家大事的官员,职务相当于宰相,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军机大臣是清朝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官员,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3.【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所示应该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其发展趋势应该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汉朝的中朝制度是为了削弱外朝三公九卿的权力;明朝内阁制是废丞相,皇权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故此题应该选择B。4.【答案】A【解析】关键信息:“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制定的法律,皇帝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反映的是罗马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历史现象,故A项正确;B项讲述的是罗马法的作用,并不是题干罗马法繁多的历史原因,故B项错误;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的是公民法,故C项错误;D项“开始”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5.【答案】B【解析】自由主义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而产生的,主要是经济领域,故A项错误;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诞生,社会主义潮流兴起,故B项正确;民族主义潮流的兴起是在18世纪,故C项错误;殖民主义潮流兴起是在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殖民扩张,故D项错误。6.【答案】C【解析】“草市”出现在魏晋时期,战国不可能出现,故A项错误;宋以前市坊分开,战国时期“市”不可能突破城的界限,故B项错误;“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说明在城市出现了围绕“井”的买卖货物的地方,即商业区出现,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小农经济问题,故D项错误。7.【答案】D【解析】德国在1870年代已经实现了统一,且实行君主立宪政体,但并未实施福利制度,故A、C项错误;法制同福利制度之间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1980年代德国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社会矛盾尖锐,因此颁布福利制度,缓和社会矛盾,故D项正确。8.【答案】B【解析】题干信息表明当时的苏俄政府已经认识到了商品交换的重要作用,推行了新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题干信息表明实行商品交换,可以让无产阶级和农民建立正确的关系,即巩固工农联盟,故B项正确;题干中无法看出商品交换是一种权宜之计,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与题干信息无关,且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9.【答案】A【解析】本题以孔子兴办私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B项与材料无关,而且说法过于绝对,宗法分封制在春秋时期只是遭到了破坏,并没有瓦解。C项周王室统治的基础应该是井田制,与材料无关。D项和材料中的兴办私学联系不大。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故A项正确。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史常识。以诗证史确实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但诗作本身是一种文学形式,有一定的艺术加工,而且其说法本身的真伪仍需鉴定,故D项说法最为合理。不能以诗人的艺术特色和身份特征来判断其主张是否合理。11.【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根据题目信息“意大利半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其为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地。波斯文化应在两河流域,伊斯兰文化为西亚阿拉伯地区,基督教神学在西亚巴勒斯坦。12.【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鼓励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并非艺术上的百花齐放,排除B;C、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13.【答案】(1)观点:黄宗羲理论源于旧的主流思想——儒学,也就没法解决反专制的理论基础问题;启蒙思想的反专制思想源于新兴的理性主义,不是由旧的主流思想——天主教思想异端发育而出。根源:黄宗羲理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缓慢;启蒙思想——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主张:批判君主专制;君臣平等;“天下为主,君为客”;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学校成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2)“英国问题”背景: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德国问题”背景:18世纪的德意志资本主义相比欧洲发展的缓慢,政治上四分五裂。含意:康德对理性作了哲学探讨;道出了启蒙的真谛。(3)革命:辛亥革命。解决:中国通过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全面进攻,对国民进行了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解析】(1)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一“却正是源于主流思想儒学,并没能真正解决反专制、限君权的理论基础问题”和“而启蒙思想之反专制思想是基于新勃兴的理性主义思考……并非经由旧的统治思想——天主教思想的异端发育而出”归纳概括出其观点;第二小问根源,从两个国家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方面考虑;第三小问思想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列出其思想主张。(2)第一小问“英国问题”的背景,从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角度考虑,“德国问题”的背景,主要从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和四分五裂;第二小问含义,主要从启蒙运动和德国的关系,尤其是从康德的角度考虑。(3)第一小问革命,根据材料三“革命推翻个人专制”,可以考虑是辛亥革命;第二小问解决,由材料可知,其主要从思想方面思考如何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及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14.【答案】提取历史信息层次一:能结合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例: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层次二:能依据材料,获取表层信息。例:向阳人悄悄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人们对摘牌行为感到忧虑。层次三:答案与材料没有联系。进行历史解释层次一: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能提出独立的见解或认识。例: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层次二: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依据考生作答时所涉及要点多少及解释的合理程度等酌情给分)层次三:不能在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没有对历史信息的解释。历史表述层次一:合乎逻辑,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层次二:基本符合逻辑,条理较清晰,语言较流畅。层次三:缺乏逻辑,条理不清,辞不达意。【解析】第一小问,概括历史信息,从换牌概括出地方政治体制变化,从摘牌的顾虑概括思想观念方面“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第二小问,要注意时间1980年,调动和整合以往所学相关的时代背景信息,如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与“左”的思想斗争等,在情境和史实之间建立起正确的逻辑关系,产生正确的历史认识,进行客观的历史评价。15.【答案】(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解析】本题以历史精英人物引领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切入视角新颖。第(1)问以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