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主体结构检验及抽样检测资料_第1页
地基基础、主体结构检验及抽样检测资料_第2页
地基基础、主体结构检验及抽样检测资料_第3页
地基基础、主体结构检验及抽样检测资料_第4页
地基基础、主体结构检验及抽样检测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基基础、主体结构检验及抽样检测资料

4.8.1地基基础、主体结构检验及抽样检测资料应包括:地基

承载力检验及抽样检测资料、静力触探检(试)验及抽样检测

资料、标准贯入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原位十字板剪切

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检(试)验及

抽样检测资料、单桩竖向抗拔静载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

单桩水平静载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钻芯法检(试)验

及抽样检测资料、低应变法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高应

变法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声波透射法检(试)验及抽

样检测资料、桩基验证与扩大检测资料、混凝土强度检验资料、

同条件养护试件检验资料、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资料、钢结构

原材料及成品进场质量检验记录、钢结构焊接工程质量检验记、

紧固件连接工程质量检验记录、钢结构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记录

及其原始检测数据。

4.8.2地基承载力检验及抽样检测资料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应符

合下列规定:

1设计有要求或协议有约定的,地基应进行承载力检验,

且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满足设计要求。

2非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检

测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或协议约定,且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

点,1000m2以上的工程,每100m?应至少有1点;300m2以上

的工程,每300m,应至少有1点;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1

点;基槽每20延米应有1点。

3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检测

数量应为总桩数的0.5%~1%,且不应少于3处。有单桩强度

检验要求时,数量为总桩数的0.5%~1%,但不应少于3根。

当设计要求或协议约定检测数量多于本款要求时,从其规定。

单桩承载力很高的大直径端承桩,可采用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

定桩端持力层的承载力特征值。

4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加载等级可为8~12级,施加载荷应

不低于设计载荷的2倍;未达到极限载荷便终止试验的,应符

合设计要求或有关规定,并应在试验报告备注栏中说明。

5地基承载力检测(试验)报告格式应符合附录C表

C.0.93的规定。

4.8.3地基承载力检验及抽样检测资料应按下列办法进行核

查:

1核查设计文件及检测报告,检查检测数量是否符合要

求。

2核查检测报告格式、内容是否完整,结论是否正确。

3核查检测终止条件是否符合相关规范规定。

4核查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8.4地基承载力检验及抽样检测资料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应核定为"不符合要求”:

1应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的地基处理工程,无地基承载力

检测报告或检测数量不足。

2检测报告内容不符合规定,填写不完整,或检验方法不

符合要求,结论不正确。

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满足设计要求,又未采取其它补强

措施。

4.8.5静力触探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有要求或协议有约定的,地基处理工程应进行静力

触探试验,且地基处理的质量应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

2静力触探的检测数量为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

1000m2以上工程每100m2应至少有1点,3000m2以上工程

每300m2应至少有1点,每一独立基础下应至少有1点,基槽

每20延米应有1点。当设计要求或协议约定检测数量多于本款

要求时,从其规定。

3静力触探试验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探头

测力传感器连同仪器、电缆应定期标定,且在标定合格有效期

内使用,其室内标定误差应小于1%FS,现场试验归零误差应

小于3%。

4静力触探试验报告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仪器情况、试

验结果(触探试验贯入曲线及各土层触探数据统计分析、空间

变化规律)和检测结论。

4.8.6静力触探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应按下列办法进行

核查:

1核查设计文件及检测报告,核查检测数量是否符合要

求。

2核查试验仪器是否标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3核查静力触探试验报告内容是否完整。

4.8.7静力触探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凡出现下列情况之

一的,应核定为"不符合要求":

1应做静力触探试验的工程无检测报告或检测数量明显不

足。

2检测报告主要内容不全,试验仪器标定不合格或不在有

效期内。

3检测结果未达到设计要求,又未采取其它补强措施。

4.8.8标准贯入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有要求或协议有约定的,地基处理工程应进行标准

贯入试验,且验证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应满足设计要求。

2标准贯入试验的检验数量为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

每一主要土层标贯试验不宜少于6次,对厚度大于0.5m的夹层

或透镜体应进行标贯试验,检验深度应不小于处理深度。当设

计要求或协议约定检测数量多于本款要求时,从其规定。

3标准贯入试验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试验

设备规格应符合有关规定。

4标准贯入试验报告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仪器规格、试

验结果(各孔N-H关系曲线或直方图)和结论分析。

4.8.9标准贯入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应按下列办法进行

核查:

1核查设计文件及检测报告,核查检测数量是否符合要

求。

2核查试验仪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核查标准贯入试验报告内容是否齐全。

4.8.10标准贯入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凡出现下列情况

之一的,应核定为"不符合要求":

1应做标准贯入试验的工程无检测报告出或检测数量明显

不足。

2检测报告主要内容不全,试验仪器规格与规定不符。

3检测结果未达到设计要求,又未采取其它补强措施。

4.8.11原位十字板剪切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的基本要

求和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处理前后,以及设计有要求或协议

有约定的,地基处理工程应进行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且验证

地基处理的质量应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

2十字板剪切试验的检验数量为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

1000m2以上工程每100m2应至少有1点,3000m2以上工程

每300m2应至少有1点,每一独立基础下应至少有1点,基槽

每20延米应有1点。当设计要求或协议约定检测数量多于本款

要求时,从其规定。

3十字板试验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十字板

探头连同仪器应定期标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方可使用,使用过

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应重新标定。

4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报告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仪器情

况、试验结果(各孔土的不排水抗剪峰值强度,残余强度、重

塑土强度和灵敏度实测值及随深度变化曲线)和分析结论。

4.8.12原位十字板剪切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应按下列

办法进行核查:

1核查设计文件及检测报告,检查检测数量是否符合要

求。

2核查试验仪器是否标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3核查原位十字板试验报告内容是否完整。

4.8.13原位十字板剪切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凡出现下

列情况之一的,应核定为"不符合要求”:

1应做原位十字板试验的工程无检测报告或检测数量明显

不足。

2检测报告主要内容不全,试验仪器标定不合格或不在有

效期内。

3检测结果未达到设计要求,又未采取其它补强措施。

4.8.14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的基本

要求和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桩基,地质条件复杂、桩施工

质量可靠性低,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或当设计有要

求时;施工前应采用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3根,且不宜少于总桩数的

1%;

2)当工程桩总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根。

2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地质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

靠性低,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挤土群桩施工产生挤

土效应,或当设计有要求时;施工后,对单位工程内且在同一

条件下的工程桩,应采用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试验进行验

收检测,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

2)当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根。

3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应加载至破坏;当桩的承载

力以桩身强度检测时,可按设计要求的加载量进行,施工前的

试验桩如未破坏又用于实际工程的可作为验收依据。

4对工程桩抽样检测时,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单桩

承载力特征值的2.0倍。

5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但(1、桩端阻力的应进

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桩身内力测试应按《建筑基桩检测技

术规范》JGJ106的规定执行。

6验证高应变法判定单桩竖向桩压承载力检测结果,应进

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7为设计提供依据的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应采用慢速维持荷

载法。

8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前的休止时间应符合《建筑基桩

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有关规定。

9抽样检测的受检桩选择宜按下列规定核查:

1)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

2)设计方认为重要的桩;

3)局部地质条件出现异常的桩;

4)施工工艺不同的桩;

5)适量选择完整性检测中判定为HI类的桩;

6)同类型桩宜均匀随机分布。

10单桩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分析原因。当需要进

行扩大检测时,应经有关各方确认。

11应按附录C表C.0.94的规定填写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检

测报告。

12应按附录C表C.0.95的规定填写检测数据记录。

4.8.15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应按下

列办法进行核查:

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仪器设备、安装、现场检测、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应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有

关规定核查。

2核查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核查检测报告内容是否符合规定,结论是否准确。

4.8.16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凡出现

下列情况之一的,应核定为"不符合要求”:

1出具检测报告的单位无相应检测资质。

2单位工程无相应检测报告或检测数量不足。

3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不满足设计要求,又未采取

补强措施。

4检测报告内容不符合规定或结论不准确。

4.8.17单桩竖向抗拔静载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的基本

要求和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桩基承受较大拔力时,设计有要求的,应进行单桩竖向

抗拔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

2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应加载至桩侧土破坏或桩身材

料达到设计强度;对工程桩抽样检测时,可按设计要求确定最

大加载量。

3当埋设有桩身应力、应变测量传感器时,或桩端埋设有

位移测量杆时,可直接测量桩侧抗拔摩阻力,或桩端上拔量。

桩身内力测试应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规定执

行。

4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

5受检桩的休止时间应符合《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的有关规定。

6应填写单桩竖向抗拔静载检测报告,见附录C表

C.0.96。

7检测数据记录应按附录C表C.0.95的规定执行。

4.8.18单桩竖向抗拔静载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应按下

列办法进行核查:

1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的仪器设备、安装、现场检测、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应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单桩

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的有关规定执行。

2核查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核查检测报告内容是否符合规定,结论是否准确。

4.8.19单桩竖向抗拔静载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凡出现

下列情况之一的,应核定为"不符合要求":

1出具检测报告的单位无相应检测资质。

2单位工程无相应检测报告或检测数量不足。

3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不满

足设计要求,又未采取补强措。

4检测报告内容不符合规定或结论不准确。

4.8.20单桩水平静载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的基本要求

和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有要求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应采用单桩水平

静载试验来确定,试验应由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单位承担。

2对承受水平力较大的桩基,应进行单桩水平承载力静载

试验,并判定单桩水平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当埋设有桩身应变测量传感器时,可测量相应水平荷载

作用下的桩身应力,进而计算桩身弯矩,桩身内力测试应按《建

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附录A的规定执行。

4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宜加载至桩顶出现较大水平位

移或桩身结构破坏;对工程桩抽样检测,可按设计要求的水平

位移允许值控制加载。

5水平静载试验可用于确定试验桩的水平承载力和地基土

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或对工程桩的水平承载力进行检

测和判定。

6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

7受检桩的休止时间应符合《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的有关规定。

8应按附录C表C.0.97的规定填写单桩水平静载检测报

告。

4.8.21单桩水平静载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应按下列办

法进行核查:

1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的仪器设备、安装、现场检测、检测

数据分析与判定应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单桩水平

静载试验的有关规定执行。

2核查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核查检测报告的内容是否符合规定。

4.8.22单桩水平静载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凡出现下列

情况之一的,应核定为"不符合要求":

1出具检测报告的单位无相应检测资质。

2单位工程无相应检测报告或检测数量不足。

3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不满足设

计要求,又未采取补强措施。

4检测报告内容不符合规定或结论不准确。

4.8.23钻芯法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测混凝土灌注桩的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渣

厚度、桩身完整性、判定或鉴别桩底持力层岩土性状可采用钻

芯法,试验应由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单位承担。

2对于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当受设备或现场条件限制无

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可采用钻芯法测定沉渣厚度并

钻取桩端持力层岩土芯样检验桩端持力层,抽检数量不应少于

总桩数的10%,且不应少于10根。

3当采用钻芯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时,检测数量不得少于总

桩数的10%,且每根柱下承台的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

4钻芯时,受检桩的混凝土龄期应达到28d或预留同条件

养护试块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

5桩身完整性类别应按表4.8.23的规定进行判定。

表4.8.23钻芯法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判定表

分类原则特征

混凝土芯样连续、完整、

I类表面光滑、胶结好、骨料分布

桩身完整

桩均匀、呈长柱状、断口吻合、

芯样侧面仅具少量气孔

混凝土芯样连续、完整、

桩身有轻微缺胶结较好、骨料分布基本均

口类

陷,不会影响桩身结匀、呈柱状、断口基本吻合、

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芯样侧面局部见蜂窝麻面、沟

大部分混凝土芯样芯样胶

结较好,无松散、夹泥或分层

现象,但有卜列情况之一:

桩身有明显缺

m类芯样局部破碎且破碎长度

陷,对桩身结构承载

桩不大于10cm;

力有影响

芯样骨料分布不均匀;

芯样多呈短柱状或块状;

芯样侧面蜂窝麻面、沟槽

连续

钻进彳艮困难;

芯样任一段松散、夹泥或

IV类桩身存在严重缺

分层;

桩陷

芯样局部破碎且破碎长度

大于10cm

6应按附录C表C.0.98、CQ99的规定填写钻芯法检测现

场操作记录和芯样编录表。

7钻芯法检测芯样综合柱状图应按附录C表C.0.100的规

定填写。

8应附芯样彩色照片。

4.8.24钻芯法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应按下列办法进行

核查:

1钻芯法所用仪器设备、安装、现场操作、芯样试件截取

加工、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是否按《建

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有关规定执行。

2核查检测报告内容是否符合规定。

3核查成桩质量评价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核查有无芯样彩色照片。

4.8.25钻芯法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凡出现下列情况之

一的,应核定为"不符合要求":

1出具检测报告的单位无相应检测资质。

2钻芯法评价结果桩身完整性类别为IV类的桩,又未采取

补强措施。

3受检桩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代表值小于混凝土设计

强度等级的桩,或桩长、桩底沉渣厚度不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

或桩底持力层岩土性状、厚度未达到设计与规范要求,又未采

取补强措施。

4检测报告内容不符合规定或结论不准确。

5检测报告无芯样彩色照片。

4.8.26低应变法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的基本要求和内

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后,宜先进行工程桩完整性检测,后进行承载力检

测。当基础埋深较大时,桩身完整性检测应在基坑开挖至基底

标高后进行。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

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检测方法应采用低应变法。

2抽检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

2)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

低的灌注桩,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

根,其他桩基工程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

于10根;

3)当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设计方认为重要的桩、局部地

质条件出现异常的桩、施工工艺不同的桩数量较多,或

为了全面了解整个工程基桩的桩身完整性情况时,应适

量增加抽检数量。

3当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

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o

4低应变法的有效检测桩长范围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5桩身完整性类别应按表4.8.26判定。

表4.8.26低应变法桩身完整性类别判定表

类别分类原则时域信号特征幅频信号特征

桩底谐振

2L/C时刻前

峰排列基本等

I类桩桩身完整无缺陷反射波,有

间距,其相邻

桩底反射波

频差△f,C/2L

桩底谐振

峰排列基本等

桩身有轻间距,其相邻

微缺陷,不会2L/C时刻前频差△f*C/

口类桩影响桩身结构出现轻微缺陷反射2L,轻微缺陷

承载力的正常波,有桩底反射波产生的谐振峰

发挥与桩底谐振峰

之间的频差△

f>C/2L

桩身有明

显缺陷,对桩有明显缺陷反射波,其他特征介

m类桩

身结构承载力于口类桩和IV类桩

有影响

2L/C时刻前缺陷谐振峰

出现严重缺陷反射排列基本等间距

波,或周期性反射相邻频差△

波,无桩底反射f>C/2L,无桩

桩身存在波;底i麟峰

IV类桩

严重缺陷或因桩身浅部或因桩身

严重缺陷使波形呈浅部严重缺陷

现低频大振幅衰减只出现单一谐

振动,无桩底反射振峰无桩底谐

波振峰

6应按附录C表C.0.101的规定填写基桩低应变法检测报

告。

4.8.27低应变法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应按下列办法进

行核查:

1核查试验是否由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单位承担。

2核查检测报告内容是否符合规定。

3核查检测报告是否附有桩身完整性检测的实测信号曲

线。

4核查检测报告有无桩身波速取值、桩身完整性描述、缺

陷位置及桩身完整性类别、无时域信号时段所对应的桩身长度

标尺、指数或线性放大的范围及倍数或幅频信号曲线分析的频

率范围、桩底或桩身缺陷对应的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等基本信

息。

4.8.28低应变法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凡出现下列情况

之一的,应核定为"不符合要求〃:

1出具检测报告的单位无相应检测资质。

2应采用低应变法检测的单位工程无相应检测报告或检测

数量不足。

3评价结果桩身完整性类别为IV类的桩,又未采取补强措

施。

4检测报告内容不符合规定或结论不准确。

4.8.29高应变法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的基本要求和内

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打入式预制桩在控制打桩过程中的桩身应力和监测锤击

能量传递比、选择沉桩设备和确定工艺参数、选择桩长和桩端

持力层时,应采用高应变法进行试打桩的打桩过程监测。在相

同施工工艺和相近地质条件下,试打桩数量不应少于3根。试

打桩与打桩监控应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有关规

定进行。

2施工工艺相同、地质条件相近,施工中无挤土效应设计

等级为乙、丙级的桩基可采用高应变法进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

力验收检测。

3地质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的工程桩,当有本

地区相近条件的静动对比验证资料时,高应变法检(试)验也

可作为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验收检测的补充。

4验收检测抽检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得少于

5根。

5检测时应记录锤重、贯入度,应按附录C表C.0.102的

规定填写基桩高应变法检测记录。

6检测前的休止时间应符合《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的有关规定。

7应按附录C表C.0.103的规定填写基桩高应变法检测报

告。

4.8.30高应变法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应按下列办法进

行核查:

1核查试验是否由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单位承担。

2核查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核查检测报告内容是否符合规定,高应变法的仪器设备、

现场检测、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应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的有关规定执行。

4.8.31高应变法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凡出现下列情况

之一的,应核定为"不符合要求〃:

1出具检测报告的单位无相应检测资质。

2单位工程无相应检测报告或检测数量不足。

3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不满足设计要求,又未采取

补强措施。

4检测报告无力与速度的实测信号曲线。

5检测报告无锤重、实测贯入度记录、桩身波速值和Jc

值。

6采用实测曲线拟合法判定桩承载力,其检测报告无各单

元桩土模型参数、拟合曲线、土阻力沿桩身分布图。

7检测报告内容不符合规定或结论不准确。

4.8.31声波透射法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的基本要求和

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有预埋声测管的混凝土灌注桩,可采用声波透射法检

测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及其位置。

2设计有要求的,端承型大直径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完整

性检测也可采用声波透射法。

3抽检数量不得少于总桩数的10%。

4当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

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

5桩身完整性类别应按表4.8.31的规定判定。

表4.8.31声波透射法桩身完整性类别判定表

类别分类原则特征

I类各检测剖面的声学参数均无异

桩身完整

桩常,尢声速低于低限值异常

桩身有轻

微缺陷,不会

口类某一检测剖面个别测点的声学参

影响桩身结构

桩数出现异常,尢声速低于低限值异常

承载力的正常

发挥

某一检测剖面连续多个测点的声

桩身有明学参数出现异常;

m类显缺陷,对桩两个或两个以上检测剖面在同一

桩身结构承载力深度测点的声学参数出现异常;

有影响局部混凝土声速出现低于限值异

某一检测剖面连续多个测点的声

学参数出现明显异常;

两个或两个以上检测剖面在同一

IV类桩身存在

深度测点的声学参数出现明显异常;

桩严重缺陷

桩身混凝土声速出现普遍低于低

限值异常或无法检测首波或声波接收

信号严重畸变

4.8.32声波透射法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应按下列办法

进行核查:

1核查试验是否由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单位承担。

2核查检测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核查检测报告内容是否符合规定。声波透射法检测的仪

器设备、现场检测、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应按《建筑基桩检测技

术规范》JGJ106的有关规定执行。

4.8.33声波透射法检(试)验及抽样检测资料凡出现下列情

况之一的,应核定为"不符合要求":

1出具检测报告的单位无相应检测资质。

2单位工程无相应检测报告或检测数量不足。

3检测结果桩身完整性类别为IV类的桩,又未采取补强措

施。

4检测报告中受检桩每个检测剖面无声速—深度曲线、

波幅—深度曲线。

5当采用主频值或PSD值进行辅助分析判定时,无主频一

—深度曲线或PSD曲线。

6检测报告内容不符合规定或结论不准确。

4.8.34桩基验证与扩大检测资料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当采用低应变法嵌岩桩桩身完整性,桩底时域反射信号

为单一反射波且与锤击脉冲信号同向时,应采取其他方法核验

桩端嵌岩情况。

2低应变法实测信号复杂,无规律,无法对其进行准确评

价时,桩身完整性宜结合其他检测方法进行。

3桩身截面渐变或多变,且变化幅度较大的混凝土灌注桩,

桩身完整性宜结合其他检测方法进行。

4桩身存在缺陷,采用高应变法无法判定桩的竖向承载力

时,应采用静载法进一步验证。

5桩身缺陷对水平承载力有影响时,应采用静载法进一步

验证。

6单向灌入度大,桩底同向反射强烈且反射峰较宽,侧阻

力波反射弱,即波形表现出竖向承载性状明显与勘察报告中的

地质条件不符合时,应采用静载法进一步验证。

7但采用高应变法检测嵌岩桩,桩底同向反射强烈,且在

时间2L/c后无明显端阻力反射时,也可采用钻芯法进行核

验。

8桩身浅部缺陷可采用开挖验证。

9桩身或接头存在裂隙的预制桩可采用高应变法验证。

10单孔钻芯检测发现桩身混凝土质量问题时,宜在同一

基桩增加钻孑眼证。

11对低应变法检测中不能明确完整性类别的桩或ni类桩,

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静载法、钻芯法、高应变法、开挖等适宜

的方法验证检测。

12当单桩承载力或钻芯法抽检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

应分析原因,并经确认后扩大抽检。

13当采用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和声波透射法抽检桩身完

整性所发现的m、iv类桩之和大于抽检桩数的20%时,宜采用

原检测方法(声波透射法可改用钻芯法),在未检桩中继续扩

大抽检。

4.8.35桩基验证与扩大检测资料应按下列办法进行核查:

1核查试验是否由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单位承担。

2核查桩基验证与扩大检测数量、方法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协议约定或验证与扩大检测方案(须经设计单位认可)。

3核查检测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核查检测报告内容是否符合规定。

4.8.36桩基验证与扩大检测资料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

核定为"不符合要求”:

1出具检测报告的单位无相应检测资质。

2单位工程无相应检测报告或检测数量不足。

3检测数量或方法不符合设计要求、协议约定或验证与扩

大检测方案。

4检测报告内容不符合规定或结论不准确。

4.8.37混凝土强度检验资料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应符合下列规

定:

1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应进行结构实体混凝

土强度检验。检验应在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

负责人)见证下,由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

2对混凝土强度的检验,应以在混凝土浇筑地点制备并与

结构实体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强度为依据。也可根据合同约定,

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

定进行。

4.8.38混凝土强度检验资料应按下列办法进行核查:

1核查混凝土强度评定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时,检测部位是否由

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共同选定。

3核查非破损或局部破损检测是否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进行。

4核查检测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核查检测报告内容是否符合规定。

4.8.39混凝土强度检验资料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核定

为"不符合要求”:

1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方法不符合标准要求。

2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时,检测部位未由监

理(建设)、施工等各方共同选定。

3非破损或局部破损检测未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

行。

4检测结果不符合设计要求。

5核查检测报告内容不符合规定。

4.8.40同条件养护试件检验资料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对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应留置同条

件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所对应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

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共同选定。

2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的数量应根据

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

组。

3同条件养护试件拆模后,应放置在靠近相应结构构件或

结构部位的适当位置,并应采取相同的养护方法。

4同条件养护试件应在达到等效养护龄期时进行强度试

验。

5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按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d

时所对应的龄期,0℃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等效养护龄期不应

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o

6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强度代表值应根据强度试验结果按现

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确定后,

乘折算系数取用;折算系数宜取为110,也可根据当地的试验

统计结果作适当调整。

4.8.41同条件养护试件检验资料应按下列办法进行核查:

1核查同条件养护试件所对应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是

否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共同选定。

2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共同选定须留置同条件养

护试件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是否全部留置试件。

3核查各混凝土强度等级是否均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其

留置组数是否满足要求。

4核查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中的内容填写是否完整,计算

数据是否正确,签章是否齐全,是否按要求实施见证。

5核查试件的等效养护龄期计算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6核查检测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7核查检测报告内容是否符合规定。

4.8.42同条件养护试件检验资料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

核定为"不符合要求":

1混凝土强度等级未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

2试件所对应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未由监理(建设)、

施工等各方共同选定。

3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共同选定须留置同条件养

护试件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未全部留置试件。

4试件留置部位不符合要求。

5试件留置组数不满足要求。

6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中的内容填写不完整、计算数据不

正确、签章不齐全或未按要求实施见证。

7试件的等效养护龄期计算不符合规范要求。

8检测结论不明确或检测结果不符合设计要求。

4.8.43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资料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应符合下

列规定:

1涉及混凝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应进行结构实体的钢筋保

护层厚度检验。检验应在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

术负责人)见证下,由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

2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

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

3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

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

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

4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进行检验;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

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

点。

5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方

法,也可采用非破损方法并用局部破损方法进行校准。当采用

非破损方法检验时,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应经过计量检定,检测

操作应符合相应规程的规定。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检测误差

不应大于1mm。

6梁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分别进行

验收。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

许偏差,梁类构件为+10mm,-7mm;板类构件为+8mm,

-5mmo

7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

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应判为合格。

8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小于90%但不

小于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

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

结果仍应判为合格。

9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本

规程规定允许偏差的1.5倍。

10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报告及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验收

评定应按附录C表C.0.104的规定执行。

4.8.44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资料应按下列办法进行核查:

1核查检验的结构部件是否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

共同选定,实测部位是否与选定的一致。

2核查其检验的构件数量和构件类型是否满足要求。

3当采用非破损方法检验时,核查其仪器说明书的精度及

校准记录的校准有效期。

4核查检验报告中的内容填写是否完整、准确,签章是否

齐全,是否按规定实施见证。

5核查评定方法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6核查评定结论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4.8.45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资料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

核定为"不符合要求”:

1未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的。

2检验的结构部件未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共同选

定,或实测部位与选定的不一致的。

3检验的构件数量或类型不能满足要求的。

4当采用非破损方法检验时,核查其仪器说明书的精度及

校准记录的校准有效期的。

5检验报告中的内容填写不完整、不准确的。

6检验报告签章不齐全的。

7未按规定进行见证的。

8评定方法不符合标准规定的。

9评定结论并明确或评定结果不符合要求的。

4.8.46钢结构原材料及成品进场质量检验记录的基本要求和

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原材料及成品进场应提供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

及出厂检验报告等。

2钢材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材、钢铸件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

标准和设计要求。进口钢材产品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和合

同规定标准的要求并附有商检证。

2)国外进口钢材;钢材混批;板厚等于或大于40mm,

且设计有Z向性能要求的厚板;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

级,大跨度钢结构中主要受力构件所采用的钢材;设计

有复验要求的钢材;对质量有疑义的钢材等应进行抽样

复验。其复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复验报告应按附录C表C.0.105的规定执行。

3焊接材料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焊接材料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

准和设计要求。

2)重要钢结构采用的焊接材料应进行抽样复验,复验结

果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4连接用紧固标准件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结构连接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扭剪型高强

度螺栓连接副、钢网架用高强度螺栓、普通螺栓、钏钉、

自攻钉、拉娜钉、射钉、锚栓(机械型和化学试剂型)、

地脚锚栓等紧固标准件及螺母、垫圈等标准配件,其品

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和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

出厂时应分别随箱带有扭矩系数和紧固轴力(预拉力)

的检验报告。

2)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

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的规定的复验其扭

矩系数,其检验结果应符合规定。复验用螺栓应在施工

现场待安装的螺栓批中随机抽取,每批应按规格抽取8

套连接副进行复验。复验报告应按附录C表C.0.106的

规定执行。

3)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的规定复验预拉力检验,

其检验结果应符合规定。复验用螺栓应在施工现场待安

装的螺栓批中随机抽取,每批应按规格抽取8套连接副

进行复验。复验报告应按附录C表C.0.107的规定执

行。

4)对螺栓球节点钢网架结构,其连接高强度螺栓应进行拉

力载荷或表面硬度试验,其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

网架螺栓球节点用高强度螺栓》GB/T16939或《紧固

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GB3098.1的规定。对

8.8级的高强度螺栓其表面硬度应为HRC21-29;10.9

级高强度螺栓其表面硬度应为HRC32~36,且不得有

裂纹或损伤。检查数量应符合同规格的螺栓每600只为

一批,不足600只仍按一批计,每批取3只为一组随机

抽检的规定。螺栓拉力荷载复验报告应符合附录C表

C.0.108的规定。螺栓表面硬度复验报告应按附录C表

C.0.109的规定执行。

5)对设计有螺栓实物最小荷载检验要求的螺栓,其抗拉强

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GB3098.1或其

它现行国家产品标准要求。复验用螺栓应在施工现场待

安装的螺栓批中随机抽取,每批应按规格抽取8套连接

副进行复验。螺栓拉力荷载复验报告应按附录C表

C.0.110的规定执行。

5焊接球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焊接球及制造焊接球所采用的原材料,其品种、规格、

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2)焊接球焊缝应进行无损检验,其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中规定的二级质量标准,检查数量应满足每

种规格按数量各抽查5%,且不应少于3个的规定。焊

接球焊缝检验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钢结构超声波探伤

及质量分级法》JG/T203执行。焊缝超声波探伤检验报

告应按附录C表C.0.111的规定执行。

3)焊接球节点应按设计指定规格的球及其匹配的钢管焊接

成试件,进行轴心拉、压承载力试验,其试验破坏荷载

值大于或等于1.6倍设计承载力为合格。检查数量应符

合每项工程中取受力最不利的同规格的焊接球600只为

一批,不足600只仍按一批计,每批取3只为一组随机

抽检的规定。验报告应符合附录C表C.0.112的规定。

6螺栓球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螺栓球及制造螺栓球节点所采用的原材料,其品种、规

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2)螺栓球不得有过烧、裂纹及褶皱。检查数量:每种规格

各抽查5%,且不应少于5只。表面磁粉探伤检验报告

应符合附录c表C.0.113的规定。

3)螺栓球节点应按设计指定规格的球最大螺栓孔螺纹进行

抗拉强度保证荷载试验,当达到螺栓的设计承载力时,

螺孔、螺纹及封板仍完好无损为合格。检查数量应符合

每项工程中取受力最不利的同规格的焊接球600只为一

批,不足600只仍按一批计,每批取3只为一组随机抽

检的规定。螺栓球节点抗拉强度保证荷载检验报告应符

合附录C表C.0.114的规定。

7网架杆件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杆件的钢管与封板或锥头的连接焊缝抗拉强度应符合现

行行业标准《钢网架螺栓球节点》JG/T10。检查数量应

符合取受力最不利的拉杆,以同规格杆件300根为一批,

不足300根仍按一批计,每批取3根为一组随机抽检的

规定。杆件连接焊缝抗拉强度检验报告应符合附录C表

C.0.115的规定。

2)杆件的钢管两端对接焊缝应进行无损检验,其质量应符

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中规定的二级质量标准,抽检

杆件接头焊缝数量的20%o杆件焊缝检验应按照现行

行业标准《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JG/T203

执行。焊缝超声波检验报告应符合附录C表C.0.116的

规定。

8封板、锥头和套筒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封板、锥头和套筒及制造封板、锥头和套筒所采用的原

材料其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

设计要求。

2)封板、推头、套筒外观不得有裂纹、过烧及氧化皮。其

表面磁粉探伤报告应按附录C表C.0.116的规定执行。

9金属压型板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金属压型板及制造金属压型板所采用的原材料,其品种、

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2)压型金属泛水板、包角板和零配件的品种、规格以及防

水密封材料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

求。

10涂装材料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结构防腐涂料、稀释剂和固化剂等材料的品种、规格、

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2)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品种和技术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并

应经过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

准的规定。

11钢结构用橡胶垫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

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12钢结构工程所涉及到的其他特殊材料,其品种、规格、

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4.8.47钢结构原材料及成品进场质量检验记录应按下列办法

进行核查:

1按照单位工程结构设计、变更设计文件和原材料配料汇

总表,核查原材料与产品出厂合格证(商检证)及试验报告中

的原材料品种、规格是否一致,是否按批取样,取样所代表的

批量之和是否与实际用量相符。

2核查原材料或成品试验(复验)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规

范和规程要求。

3核查合格证、试验(复验)报告中的工程名称是否与实

际工程一致,各项技术数据是否符合标准规定,试验方法及计

算结论是否正确,试验项目是否齐全,是否符合先试验后使用,

先验收后隐蔽的原则。

4核查原材料或成品代换使用是否有计算书及设计签证,

计算结果是否符合现行标准的要求。

4.8.48钢结构原材料及成品进场质量检验记录凡出现下列情

况之一,应核定为"不符合要求":

1进场原材料或成品无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

2进场原材料或成品的品种、规格和设计文件不一致,又

无代换设计签证。

3进场原材料或成品的抽检数量不足,或性能试验项目不

齐全,或某一性能指标不合格且未按规定进行复验,又未经鉴

定处理。

4进口钢材技术指标经试验不符合国产相应级别的钢材技

术标准,又未作技术鉴定。

4.8.49钢结构焊接工程质量检验记录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应符

合下列规定:

1焊条、焊丝、焊剂、电渣焊熔嘴等焊接材料与母材的匹

配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JGJ81的规定。焊条、焊剂、药芯焊丝、熔嘴等在使用前,应

按其产品说明书及焊接工艺文件的规定进行烘焙和存放。

2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持证焊工必须在

其考试合格项目及其认可范围内施焊。

3凡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应在钢结构构件制作及安装施

工之前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评定报告应符合附录C表C.0.116的

规定:

1)国内首次应用于钢结构工程的钢材(包括钢材牌号与标

准相符但微合金强化元素的类别不同和供货状态不同,

或国外钢号国内生产);

2)国内首次应用于钢结构工程的焊接材料;

3)设计规定的钢材类别、焊接材料、焊接方法、接头形式、

焊接位置、焊后热处理方法以及施工单位所采用的焊接

工艺参数、预后热措施等各种参数的组合条件为施工企

业首次采用。

4焊缝内部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计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应采用超声波探伤进行

内部缺陷的检验,超声波探伤不能对缺陷做出判断时,

应采用射线探伤,其内部缺陷分级及探伤方法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

级法》GB11345或《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

分级》GB3323的规定。

2)焊接球节点网架焊缝、螺栓球节点网架焊缝及圆管T、

K、Y形节点相关焊缝,其内部缺陷分级及探伤方法应

分别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

法》JG/T203、《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的

规定。焊缝超声波探伤检验报告应符合附录C表

C.0.116的规定。

3)一级、二级焊缝的质量等级及缺陷分级应符合表

4.8.7的规定。

表4.8.7一、二级焊健质量等级及缺陷分级

焊缝质量等级一级二级

评定等级nm

内部缺陷

检验等级B级B级

超声波探伤

探伤比例100%20%

评正等级nm

内部缺陷

检验等级AB级AB级

射线探伤

探伤比例100%20%

4)工厂制作焊缝应按每条焊缝计算百分比,且探伤长度应

不小于200mm,当焊缝长度不足200mm时,应对

整条焊缝进行探伤;现场安装焊缝,应按同一类型、同

一施焊条件的焊缝条数计算百分比,探伤长度应不小于

200mm,并应不少于1条焊缝。

5焊缝焊脚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1)T形接头、十字接头、角接接头等要求熔透的对接和角

对接组合焊缝,其焊脚尺寸不应小于t/4(t为较薄板

件的厚度,下同);

2)设计有疲劳验算要求的吊车梁或类似构件的腹板与上翼

缘连接焊缝的焊脚尺寸为t/2,且不应大于10mmo焊

脚尺寸的允许偏差为0~4mm。

3)资料应全数检查;同类焊缝抽查10%,且不应少于3

条。焊脚尺寸检验报告应符合附录C表C.0.U7的规

定。

6焊缝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等缺陷。

2)一级、二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

弧擦伤等缺陷且一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根部收

缩等缺陷。焊缝表面外观检验报告应符合附录C表

C.0.118的规定。

3)检查数量应符合每批同类构件抽查10%,且不应少于3

件;被抽查构件中,每一类型焊缝按条数抽查5%,且

不应少于1条;每条检查1处,总抽查数不应少于10

处的规定。

7施工单位对其采用的焊钉和钢材焊接应进行焊接工艺评

定,其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瓷环

应按其产品说明书进行烘焙。应提供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和烘焙

记录。

8焊钉焊接后应进行弯曲试验检查,其焊缝和热影响区不

应有肉眼可见的裂纹。每批同类构件抽查10%,且不应少于10

件;被抽查构件中,每件检查焊钉数量的1%,但不应少于1个。

焊钉弯曲试验报告应符合附录c表C.0.119的规定。

4.8.50钢结构焊接工程质量检验记录应按下列办法进行核

查:

1核查焊接材料质量证明书及焊接材料品种、规格与单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