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笔记_第1页
《变态心理学》笔记_第2页
《变态心理学》笔记_第3页
《变态心理学》笔记_第4页
《变态心理学》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变态心理的定义及其历史

一、如何界定变态心理。

(一)判断变态的七个基本元素:痛苦、适应不良、不合理、无法预测和

失去控制感、少见的和非传统的、其他人感到不适、违背标准。

痛苦是变态的一个基本元素,但它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用

痛苦来判定一个人是否变态要看其发生的情境。

(二)变态心理的定义。

1.变态心理(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

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2.判断一个人是否变态有三个基本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

典型性反应。

(1)心理功能紊乱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的损伤;

(2)心理和行为功能紊乱往往伴随痛苦而产生;

(3)非典型性反应是指心理障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符合一定文化的要求。

二、变态心理的发展历史。

(-)对变态心理的认识

1.早期的认识:

(1)超自然的解释。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人们普遍相信万物有灵论

(2)生物学的解释。希波克拉底被称为现代医学之父。他的心理障碍的体

液理论认为正常的大脑涉及4种体液:血液、黑胆汁、黄胆汁、黏液。

(3)心理学的解释。奥地利人梅斯梅尔使用“通磁术”的方法治疗痛症。

对催眠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人物是法国医生沙考。

2.现代的观点

莎士比亚在戏剧中写“过去的都是序言”。梅耶被认为是美国精神病学之

父,他坚定的强调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的共同作用。

(二)对变态心理的治疗:首先就要恢复他们的思考能力,而情绪上的恐

惧被认为是最适应恢复紊乱思维的方法。

第二节几种变态心理学理论

一、心理动力学派。

L心理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维也那医生弗洛伊德。他的理论习惯上也称为

“精神分析理论”。

2.埃里克森的个体全程发展理论,详细描述了人的一生的8个特定阶段中

伴随的危机和冲突;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致力于研究不同表象如何整合成

一个人的同一性,以及如何在冲突中表现出来。习惯上把他们称为“新弗洛伊

德主义”。

3.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很多都是通过宣泄和领悟来揭示无意识心理过程和

冲突的本质。

二、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

1.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家强调自由、选择、责任和意志力对个体成长

的重要意义。......................

2.人本主义对人性持乐观态度。马斯洛提出,人生来就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即人有充分发挥潜能的需要。

3.罗杰斯是最具影响力的人本主义学家。罗杰斯创造患者中心治疗,后来

被称为以人为中心的治疗。

4.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提升了精神和心理的作用,在20世纪60、70

年代有着极大的影响力,特别是人本主义,被誉为“心理学的第三思潮”。

5.存在主义疗法旨在发展人的独立性,目标指向的是意志力以及责任感。

三、行为主义模型

L行为主义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起。行为主义的目标是希望从实验

室里发现人类和动物学习的一般法则,并把这些法则运用到数学、工作、收容

所,甚至整个社会。因此,行为疗法不仅是一种研究异常行为的方法,也是一

种世界观。

2.行为主义有三个基本假设:

第一个假设是环境决定论;

第二个假设是采用实验法;

第三个假设是乐观主义。

3.人是如何学习行为的呢?

①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经典条件反射,这一学习模型通过把中性刺

激与某个反应相配,直到中性刺激能引起个体的某个反应。在一些情境中,个

体不仅会由中性刺激引起某个反应,相似的人或事都会引起这种反应,这种现

象叫做刺激泛化。

②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作用,强调了强化在个体行为形成

中的重要作用。当个体出现一个不合理的行为时,给予一个奖励以保持或增加

这种行为;而当个体出现一个不合理的行为时,给予一个惩罚以减少或消除这

种行为。

四、认知学派

1.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是心理事件(即预期、信念、记忆、理解等)会导

致行为。如果这些心理事件发生了变化,行为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2.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师认为,扭曲的思维方式会导致异常行为,而矫正

这种扭曲的思维方式会减轻甚至消除异常行为的是认知学派。行为主义治疗学

家认为,异常行为来源于过去的经验,因而他们通过塑造一种适当的行为来治

疗行为异常。这两种方法的融合被称为认知-行为疗法。

五、多维综合模型

多维综合模型强调引起变态行为的原因是复杂且令人迷惑的,每个维度,

无论是生物的或是心理的,都极大地被其他维度和个体的发展影响着。它们相

互交织,通过多种多样的复杂的和难以理解的方式造成心理障碍。为了探究各

种心理障碍的病因,必须考虑所有相关领域的交互作用,包括遗传学、行为和

认知过程、情感影响、人际关系作用以及发展的因素等。

1.行为遗传学的许多研究证明,很多心理障碍的产生都有其遗传基础。

2.情绪对心理障碍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最基本的情绪,如害怕、

生气、伤心、苦恼、兴奋都有导致心理障碍的可能。情绪和心境还会影响认知

过程:如果一个人的心境是积极的,那么他的联想、解释、印象也将会有积极

的倾向;如果一个人的心境持续地保持消极或沮丧,那么他对过去事情的回忆

也会变得不愉快。

3.社会文化和人际关系也是形成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表明:个

体社会关系越多,交往的频率越高,他的预期寿命也就越长;反之,个体的预

期寿命就会越短。另外,在我们的生活中,焦虑和抑郁被视为怯弱,精神分裂

症被视为疯狂。

第三节心理障碍的评估与诊断

一、心理障碍的评估

(-)评估的基本要素

1.信度

2.效度。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效度是信度的充分条件。

3.标准化。常见的有年龄常模、职业常模、性别常模等。

(二)心理评估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临床访谈、行为评估、身体检查、心理测验、生理心理评

估,以及新近发展迅速的脑成像技术。

1.临床访谈:是大多数临床工作的核心,也是心理学家、精神疾病学家和

其他精神卫生方面的专家经常使用的评估手段。临床访谈包括3种形式:##

状况检查、无结构访谈、结构化访谈。.•

①精神状况检查:涉及对个体行为的系统观察。包括5个方面:外表和行

为、思维和感知觉、精神和心境、智力情况、意识状况。

②无结构访谈:这种访谈是不系统的,临床工作者允许病人随意描述自己

的忧虑,或引导病人在某一方面深入地探索。无结构访谈对访谈者的人格和专

业经验有较高的要求。无结构访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③结构化访谈:会设计标准化的问题。通过计算机对特定问题的答案自动

记分,给出结果。避免无结构访谈结构中的信度和效度问题。DSM结构化访谈

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结构化访谈。

2.行为评估:是指在特定的情境下评估个体的行为。一些临床工作者会到

病人家里,工作场所甚至当地社区,去观察病人并直接报告他们的行为,属于

行力邙传。

3.身体检查。

4.心理测验:是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

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有人格测验、智力测验、心理测验等。

5.生理心理评估:生理心理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的变化如何影响情绪或心理

事件的科学。生理心理评估是对大脑结构及其功能的更加精确、更加全面的评

估方法。

6.脑成像技术:包括两类,第一类涉及大脑结构的检验,计算机断层扫描

(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第二类通过探测大脑的血液或新陈代谢情况

来检验大脑的工作过程,正电子放射成像(PET),单电子放射计算机成像(SPECT)

和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是重要的脑功能成像技术。

二、心理障碍的诊断

(一)诊断的功用:方便简洁、了解病因、帮助确定治疗方案、方便科学

研究。

(二)精神疾患诊断系统

目前国内使用较普遍的精神疾患诊断系统主要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

断标准》(CCMD)、《美国心理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和《国际疾病

分类:精神与行为障碍》(ICE)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是目前国内使用较广泛的精神疾患诊断

标准,现行使用的是《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

CCMD-3把精神障碍分为10大类:

1.器质性精神障碍;

2.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3.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4.心境障碍;

5.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6.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7.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8.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9.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10.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三)导致诊断偏差的因素。

1.行为发生的情境;

2.诊断者的预期;

3.信息来源的可信度;

4.文化环境。

第二章心理病理现象

第一节心理病理现象的概述

一、如何判定精神活动是否正常(如何进行精神检查):

1.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的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

2.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其严

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

3.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二、精神症状具有以下特点:

1.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

2.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3.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往往不相称;

4.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或社会功能损害。

三、如何进行精神检查?

在精神检查中有如下注意事项:

1.应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症状及存在哪些精神症状;

2.应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并评定其严重程度;

3.应善于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确定哪些症状是原发的,哪些症状是继

发的;

4.应重视各症状之间的鉴别,减少误诊;

5.应学会分析和探讨各种症状发生的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影响因素,包括生

物的、社会的和心理的因素,以利于治疗和消除症状。

四、精神症状的表现受到以下影响因素:

1.个体因素;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躯体状况以及人格特征。

2.环境因素;如个人的生活经历、目前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

第二节常见的精神症状

一、感知觉障碍

(一)感觉障碍

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如形状、

颜色、大小、重量和气味等。感觉障碍多见于神经系统病变和神经症等精神障

碍。常见的感觉障碍有: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

1.感觉过敏:指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如感到阳光特别耀眼,

声音特别刺耳,普通的气味异常刺鼻等。多见于神经症,感染后虚弱状态以及

慢性疼痛障碍等。

2.感觉减退:指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降低。如几乎感知不到强烈的疼

痛,外界环境变得暗淡,颜色模糊不清,声音发钝。对外界刺激不产生任何感

受,称变感觉消失。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

3.内感性不适:指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适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

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但是病人不能明确指出具体不适的部位。多见于

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脑外伤后精神障碍。

(二)知觉障碍

1.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在临床中错觉多见于意识清晰度下降、注意力集中困

难的病人中,如谑妄病人。

有一位刚做完手术还未从麻醉中彻底苏醒的病人,将输液的塑料管看成了一条蛇,于是

便拼命躲避,并试图拔掉。

一位病人把房顶的一只猫看成是一只老虎.吓得不敢动。

2.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指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

知觉体验。按不同感觉器官可分为幻听、幻视:幻或等;

(1)幻听:是一种最常见的幻觉形式。幻听的性质多种多样:

言语性幻听:幻听的性质多种多样,既可以是噪声,也可以是音乐,但更

多见的是言语声。

评论性幻听:即对病人的言行随时随地发表议论,就像体育比赛的现场评

论一样。

议论性幻听:指两个甚至多个人的声音对病人的人品、能力、表现发靓各

不相同的看法。

命令性幻听:指以权威的口气命令病人做这做那,若病人不服从便威胁、

恐吓。

案例:张军,男19岁,学生。半年前开始凭空听见同班一女生讲话,最初只是对病人

念诗诵文,随后同病人议论班里同学是非,近一个月来开始向病人发号施令。起初,病人尚

能控制自己,不照该女生的命令办事,但渐觉该女生占了上风,终于有一天病人在课上大声

唱起了流行歌曲,骂老师。病人随后被送入医院进行治疗,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幻听是一种最常见的幻觉形式,是其核心体验,常与幻听对话,做倾听状,

常自语、自笑,最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2)其他幻觉:包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等。病人幻视,并伴有意识

障碍,多出现于急性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三)感知综合障碍

L视物变型症:病人感到外界事物的形状、大小、体积等出现了改变。

2.空间知觉障碍:病人感到周围事物的距离发生改变。

3.时间知觉障碍:病人感到时间流逝得特别缓慢或特别迅速,或感到事物

的发展变化不受时间的限制。

4.非真实感:又称现实解体,即病人感到周围事物和环境发生变化,变得

不真实,像是一个舞台布景;周围的房屋、树木等都像是纸板糊的;周围人像

是没有生命的木偶。病人对此具有自知力,有恍若梦中之感。

二、思维障碍

思维是借助于言语、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正常人的思维有下面几个特征:1.思维的具体性;2.思维的目的性;3.思维

的实际性;4.思维的实践性;5.思维的逻辑性。

(一)思维形式障碍

1.思维奔逸:又称意念飘忽。表现为病人在主观上有思维迫促的体验,除

了讲话速度快、滔滔不绝之外,言语联想增快,并因谐音、谐意而转换话题,

或者因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言谈内容。多见一躁狂状态。

2.思维迟缓:表现为联想受掏,联想速度缓慢。病人的言语缓慢,语量减

少,语调低沉,反应迟钝。病人自诉“脑子变笨了”,“脑子坏了”。常见于

抑郁症。

3.思维中断:表现为思维进程可突然出现中断。病人体验到脑子里一片空

白,旁观者会发现病人在谈话进行时突然中断。

4.持续言语:病人往往持续或不恰当地重复同样的思维内容。表现为病人

在说长句时断断续续,短兔子也有很多重复,尤其是句尾的单词要重复好几遍。

5.病理性赘述:病人讲话啰唆,抓不住重点,不必要的细节和无关的枝节

太多,以致掩盖了主要的内容。赘述的出现表明病人的智能有一定的障碍,多

见于痴呆、癫痫和其他脑品质性精神障碍。

6.思维松弛:又称思维松散。病人的思维活动丧失了正常的结构,言语内

容含糊不清,句子与句子之间缺乏可理解的联系。对问话的回答既不切题,也

不清晰。而且,问话者越是努力想澄清问题,越是感到病人的回答令人费解,

以致造成交谈困难。思维松弛最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7.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表现概念的转换,以具体事物来代替某一抽象概念,

或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例如,某病人经常反穿衣服,以表示自己“表里不一,

心地坦白”;某病人紧紧抱住电脑,是表示自己热爱知识,热爱高科技,多见

于精神分裂症。

8.语词新作:病人自创文字、图形、符号,并赋予其只有病人本人才能理

解的含义;或将不同意识的词融合、浓缩、拼凑在一起,表达特殊的观念。

9.逻辑倒错性思维:主要特点是推理完全不合逻辑,既无前提,也无根据,

或因果倒置,离奇古怪,不可理解。一般见于精神分裂症。

(二)思维内容障碍

L妄想:妄想是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

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观念不一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

都无法纠正。特点:(1)没有事实依据;(2)与其教育水平不符;(3)病人

坚信不移无法说服;(4)不能以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

妄想总是自我中心的,即妄想的内容对病人本人至关重要。妄想内容受个

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影响,带有浓厚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色彩。

例如,一位女病人坚信某影星爱上了自己,只要听到楼外有汽车声音,就说是该影星来

看望自己;一位正在念大学的男生,认为自己的身体也成了互联网的一部分,身体的所有信

息,包括思想和生理指标,被同步传送到世界各地。

2.临床上的妄想可分为以下几种:

(1)被害妄想:最常见的妄想之一,病人坚信某个人或某个组织用种种方

式加害自己,如背后议论、造谣、跟踪、监视、向病人的食物中放毒、用非人

道的方式用病人做试验、用各种现代仪器探视或控制病人的身体、大脑。

(2)关系妄想:多与被害妄想相伴随。病人认为环境中无关的事物、物体、

人物都与自己发生了某种关联。如别人看自己的目光总是躲躲闪闪的,言谈话

语中总扯上病人的事物。文化程度较高的病人会使用“含沙射影”,“指桑骂

槐”形容他人对自己的议论。

(3)被控制妄想:病人体验到自己的意志、思想、言语、情感和行为被某

种外力所控制,丧失了自主支配的能力。病人感到自己成了受别人控制的机器,

失去了自己的意志。

(4)夸大妄想:病人病态地夸大自我的重要性,坚信自己有非凡的才智、

地位、权势、财富和中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发明、创造。片断、短暂、不坚持、

不荒谬的夸大妄想可见于躁狂症,持久而荒谬的夸大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例如:李某,男,37岁,患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病后自认为是高级干部,说自己比爱

因斯垣还厉害,发明了许多新技术,写了很多文章,并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5)嫉妒与钟情妄想:嫉妒妄想多见于男性。病人坚信配偶对自己不忠实。

病人可采取种种手段搜集所谓的证据,如跟踪、盯梢、暗中检查配偶衣服、床

单、搜查配偶的提包,以期发现与人私通的证据。钟情妄想多见于女性,病人

坚信某一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男性爱上了自己,尽管两人从未讲过话同,但病

人仍认为对方通过眼神,或与第三者的对话向自己示爱。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6)其他妄想:包括非血统妄想、罪恶妄想与虚无妄想、贫穷与疑病妄想

等。

3连追现畲:某一概念或念头在病人脑子里反复出现,病人明知不必要并

且有意识地加以抵抗,却摆脱不掉,为此感到痛苦。强迫观念可以表现为:

①强迫性怀疑:如,下班回家前对是否锁好办公室抽屉产生无端怀疑,不

得不多次返回、检查。

②强迫性穷思竭虑:追究一些对病人生活毫无意义的问题,如,某医学院

学生反复想,“为什么人类的染色体是46条,而不是48条”

③强迫性回忆:病人每天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回忆当天见了哪些人,说了哪

些话,力争做到分毫不差。

④强迫性对立观念:病人脑子里总是无法克制的冒出与现实观念完全对立

的念头,如领导在台上讲要抓好安全生产,病人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出事故,

死人,伤人”,自己拼命克制不见效果。再比如,听到“和平”时马上想到“战

争”,听到“安全”时马上想到“危险”等。

4.整份现畲:是一种直接涉及自我的确切信念。就病人的人格和个人经历

而言,它的发生有一定的事实根据,推理也比较合乎逻辑,因此有可理解之处。

超价观念可见于某些人格障碍和神经性厌食病人。

三、注意障碍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注意的指向性表现出人的

心理活动具有选择性和保持性。注意的集中性使注意的对象鲜明和清晰。常见

的注意障碍如下:注意增强、注意减退、注意转移。

四、记忆障碍

记忆是既往事物与经验的重现,包括4个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回忆。

临床上常见的记忆障碍症状有:

1.记忆减退:

2.记忆增强:常见于轻躁狂状态和偏执状态的病人。

3.遗忘:即回忆的丧失。包括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和选择性遗忘。

4.错构:是记忆的错误,表现为对过去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地点、情节、

尤其是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疑。多见于酒依赖所致的精神障碍和外

伤性精神障碍。错构的病人与幻觉的病人一样具有错误而歪曲的思维意识,那

么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歪曲的思想是否基于正确的事实之上。

5.虚构:病人以一段虚构的故事来填补他所遗忘的某一片断的经历。所谈

内容大多为病人既往记忆的残余,这些残余在提问者的诱导下串联在一起,丰

富,生动,甚至显得荒诞不经,常转瞬即忘。多见于酒依赖所致的精神障碍和

麻痹性痴呆。

五、智能障碍

智能障碍分为精神发育迟滞、痴呆。

精神发育迟滞、痴呆是认知障碍中智能障碍的表现。

1.精神发育迟滞:指先天或围产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大脑由于各种

致病因素,如遗传、感染、中毒、头部外伤、内分泌异常或缺氧等,造成发育

受阻或不全,使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

同龄正常儿童。

2.痴呆:从临床特点上可将痴呆分为:

(1)全面性痴呆:大脑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弥散性器质性损伤。病人的人格

改变较突出,对自己的状况缺乏自知力。可见于阿尔茨海默病。

(2)部分性痴呆:大脑的病变只侵犯脑的局限部位,病人只产生记忆力减

退、理解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削弱,人格基本保持不变,有一定的自知力,定向

力完整。可见于血管性痴呆。

六、情感障碍

常见的情感障碍有:高涨、抑郁、焦虑、恐怖、情感淡漠、情感脆弱。

1.高涨:他们对外界的一切都充满兴趣,都想尝试一下,但这种兴趣不能

持久,很容易转移。一般见于躁狂状态。

2.抑郁:是负性情感的增强,病人表现为情绪低落,忧心忡忡,愁眉不展,

唉声叹气,严重者抑郁沮丧,悲观失望,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毫无生趣,度日

如年。

3.焦虑:主观上,病人感到惶恐不安,提心吊胆,仿佛马上就要大祸临头,

实际上病人自己也知道并不存在什么危险,因此焦虑体验可以看作是没有明确

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恐怖。客观上的异常表现有运动性不安。

4.恐怖:是病人对外界客观对象的恐惧,且害怕的程度与处境不相称,病

人对这一点有自知力。

5.情感淡漠:情感活动的严重衰退。病人对外界任何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

反应。对能引起正常人悲伤或愉快的事无动于衷。对周围发生的事漠不关心。

讲话声调平淡,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极为贫乏或完全丧失。可见于精神分

裂症。

6.情感脆弱:在外界的轻微刺激下,甚至是在不存在明显的外界因素的影

响下,病人的情绪易产生波动。是一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症状。

7.情感倒错:当心境与病人的言行、处境严重不协调时,称之为情感倒错。

病人在接受痛苦的刺激时,仍会体验到愉快的体验是情感倒错。

如,当谈及别人迫害自己时却面露愉快之色,或嬉笑着讲父母的死亡经过。多见于精神

分裂症。

七、意志障碍

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克服困难,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目标的心

理过各。意志行为障碍包括:1.意志增强、2.意志减弱、3.意志缺乏、4.意向倒

错:5.矛盾意向。

八、运动行为障碍

简单的随意和不随意运动称为动作。有动机、有目的而进行的复杂的随意

运动称为行为。常见的运动行为障碍包括:

L精神运动性兴奋:是指整个精神活动的增强。可进一步划分为:

(1)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病人的言语动作增多,与其思维、情感活动

增多相一致,并和环境密切配合。

(2)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病人的言语动作增多,与其思维情感活动

不相符;动作单调、杂乱,既无动机也无目的,使人难以理解,与外界环境也

不相协调。或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如粪便等。

2.精神运动性抑制:指整个精神活动降低,言语运动迟缓、减少。主要包

括以下情况:

(1)木僵。一种以缄默、随意运动减少或缺失,以及无精神运动反应为特

征的状态。最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意志行为障碍,第七章)

蜡样屈曲。其特征是病人的肢体可任人摆布,即使被摆成不舒服的姿势,

也可以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变。

例如,将病人的头部抬高好似枕着枕头,病人也能保持这样的姿势一段时间。

违拗症。如果病人对于别提出的要求不仅没有相应的行为反应,甚至加以

抗拒,这种情况称为被动性违拗。

如病人拒绝完成医生的指令,拒食,更衣,甚至大小便也解在裤裆里。有的病人做出与

要求完全相反的动作,如让病人张口时把嘴闭得更紧,让病人闭嘴时却慢慢开口,称为主动

性违拗症。

(2)缄默症。

3.作态与特殊姿势。

4.刻板动作。

5.模仿动作。

6.抽动

7.强迫行为

8.冲动与攻击行为

九、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可表现为意识清晰程度的降低,也可表现为意识范围缩小或意识

内容改变,主要包括以下情况:

1.嗜睡

2.意识混浊

3.昏睡

4.昏迷

5.朦胧状态

6.澹妄:在意识清晰程度下降的同时,产生幻觉、错觉,以幻视多见。澹

妄主要见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7.意识改变状态

十、自知力

L自知力又称内省力、领悟力,是临床精神病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力。

2.精神科疾病与非精神科疾病的区别在于,精神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

构成了精神科疾病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些精神障碍病人自知力保持完好,但多

数精神障碍病人一般均有程度不同的自知力缺失,因此,他们并不承认自己有

精神障碍,也不主动就医,甚至拒绝看病、服药、住院。

3.在精神疾病的初期,有的病人自知力尚存,病人感到自己与以往有所不

同,甚至会主动诉说自己的异常体验。急性起病的病人会表现出十分困惑,因

为病人意识到自我发生了急剧的改变,却说不清原因。

4.随着病程的进展,病人常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了判断能力,这种现象

称为自知力丧失。当病情好转时,自知力逐渐恢复。

5.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以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定病情轻重和病

情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

第三节常见的精神症状综合征

1.幻觉妄想综合征。以幻觉为主,多次幻听,在幻觉的背景上又产生被害、

影响等形式的妄想。特点是幻觉和妄想密切配合,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多见

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2.精神自动综合征。是在意识清晰状态下产生的一组综合征,包括假性幻

觉、被控制体验、内心被揭露感及系统化的被害妄想、影响妄想等相互联系的

综合征。突出特点是病人的所有病态体验为异已感、被外力控制感、强制感,

为外力所影响,不属于自己的体验。

3.紧张综合征。以病人全身肌张力增高而得名,包括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

兴奋两种状态。

4.遗忘综合征。又称柯萨克夫综合征。其特点是近记忆障碍、遗忘、定向

障碍尤其是时间定向障碍、虚构症等。多见于酒依赖所致的精神障碍。

5.Cotard综合征。以虚无妄想或否定妄想为核心症状的一种综合征。病人

认为自身内部器官和外部现实世界发生了变化,部分已经不存在了。

第三章神经症

第一节神经症的概述

1.威利斯是神经症概念的先驱。

2.西登纳姆是另一位提出神经症概念的先驱,他明确指出,歇斯底里是一

种神经系统的疾病。

3.真正最先提出了神经症这一术语的是苏格兰医生卡伦,他在1769年提出

神经症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没有发热和没有局部病变的感觉和运动的疾病”,

是“神经系统的一般性疾病”。

4.在CCMD-3中,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

病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如下:

(1)有一定的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

(2)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品质性病变作基础,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

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

(3)各种神经性症状或其组合可见于感染、中毒、内脏、内分泌或代谢和

脑器质性疾病,称神经症样综合征。

(4)社会功能受损或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促使其主动求医。

(5)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惊恐障碍另有规定,如精神分裂症,偏

执性精神病,及心境障碍等。

5神经症的主要类型有: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神经衰弱和躯体形式

障碍。

第二节焦虑症

焦虑是一种以显著的负性情绪、紧张的躯体症状以及对未来的担忧为特点

的情绪状态。产生焦虑情绪反应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遗传的生物易感性;紧张的倾向具有遗传性;

2.成长中形成的心理易感性;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常遭遇不可控事件,

如果因素认为自己对任何麻烦事都束手无策,就是对焦虑的一种心理上的易感

性。

3.生活中感受到太多的压力。如果一个人经常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将会激

活焦虑的生物易感性和心理易感性,从而形成焦虑症。

一、惊恐障碍

(一)惊恐障碍的概述

1.惇哥序号是指个体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紧张,或者预感到有不好的事

情将要反二反恐发作前没有特定的诱发事件,发作之后逐渐消退。惊恐障碍

属于焦虑障碍。

2.惊恐障碍的主要表现:

(1)认知上,个体有濒死感和失控感;

(2)情绪上,个体被强烈的疑虑,恐惧所击溃;

(3)生理上,个体可表现出急性应激反应。

如果在1个月内至少出现过3次惊恐发作,或在首次发作后担忧再次发作

的焦虑持续1个月,就可以认为患有惊恐障碍。惊恐障碍由反复的惊恐发作组

成。惊恐障碍有性别差异,女性患病的比例是男性的2-3倍。发病期从成年早

期到40岁不等,平均为25-29岁。

(二)惊恐障碍的原因。

1.遗传的对压力的易感性。

2.对未来惊恐发作的担忧。

3.对生理变化的过度敏感。

4.童年经历过的亲人丧失或分离性焦虑。

(三)惊恐障碍的治疗

L药物治疗。三环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等

2.心理治疗。

3.美国心理学会推荐将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并认

为这两种方法都很有效,并且疗效一样。

二、广泛性焦虑

案例:1小丽正值高三,学业压力很大。由于数月前在一次模拟考试中失利,她开始畏

惧考试,担心自己晕场,担心高考失败。尽管她在考场上仍能正常发挥,但在生恬中,她开

始失眠,情绪不稳,易怒;她的神经总是很紧张,容易兴奋,也容易疲劳。有时,还伴随全

身肌肉的紧张。这种身心疲惫的状态已经时轻时重地持续两个月了。

案例2:某人恐惧社交,在众人面前讲话时常常结巴、脸红。平时总是尽量避免一切公

共聚会,在无法避免时便会极度担心、焦虑、紧张不安,并伴有运动性不安。他为此非常苦

恼,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广泛性焦虑。

(一)广泛性焦虑的临床描述

1.广泛性焦虑是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

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症状至少

持续6个月,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2.患有广泛性焦虑的个体表现出以下特点:他们在情感上感到无助,对生

活缺乏控制感;他们在认知上总预料到会出现某种可怕的事情,但说不清楚要

发生的事情是什么;他们在生理上体验到慢性的肌肉紧张。

(二)广泛性焦虑的原因

L生物学因素。

2.对危险的过度敏感。

3.缺乏问题解决的技巧。

(三)广泛性焦虑的治疗

总体来说,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短期效果是一样的,但若从长期效果考

虑,则应该选用心理治疗。临床学家已经设计了通过想像来解除焦虑的方法。

第三节恐惧症

恐惧症,也称为恐怖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

主的神经症。恐惧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惊恐障碍不限于特定情境,恐惧症局限于特定的环境。

恐惧症的主要类型有:社交恐惧症、特定的恐惧症、场所恐惧症。

在CCMD-3中,恐惧症的诊断标准有: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恐惧为主,需要符合以下4项:

(1)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和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2)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3)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4)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

3.对恐惧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症状。

4.排除焦虑症、分裂症、疑病症。

一、社交恐惧症

案例:小李高中时是个内向的学生,为了改变人们对她的这种印象,上大学后她主动参

加学校各种活动,大一下学期参加学校组织的一次演讲赛时在演讲中闹了个大笑话,引得在

场的同学哈哈大笑。自那次演讲后,小李再也不敢在公共场合发言了。只要一发言,她就觉

得所有的眼光都看着她,似乎所有的人都对她评头论足,或者谈论她在学校里的那一次出丑。

情况越来越糟,小李不愿意去人多的地方,甚至连同学聚会都不愿参加。看到同学们她就会

感到羞愧,因为她觉得那些同学一定会谈论她的那次糟糕的演讲。小李越来越内向,越来

越害怕别人的眼光,她发现自己连与人正常交流都有困难。跟陌生人在一起更是连头都不敢

抬。与人交往,上的困难使她不得不在大二时就辍学回家。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可以作出何种诊断。

(2)结合实例阐述诊断依据。

(3)分析该同学问题形成的可能原因。

(一)社交恐惧症的临床描述:社交恐惧症是最普遍的精神障碍,通常始

于青春期,偶尔始于童年期,只有极少数人会在25岁以后发病。女性患社交恐

惧症的比例比男性大。

(二)社交恐惧症的主要表现(诊断标准):

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2.害怕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

3.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

4.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三)社交恐惧症的可能原因

主要包括:生物易感性;来源于消极生活事件的压力;直接经验社会创伤;

心理易感性等。

第一,个体有焦虑的生物易感性与社会抑制的生物倾向性;

第二,在压力的情境下,个体可能会在社会情境中出现未预期的惊恐发作,

而后会对在相同或相似的社会情境中再次发作而感到焦虑。

第三,个体可能经历了源于真实惊恐的社会创伤,并对相同或相似社会情

境感到焦虑。创伤性社会经历可以追溯到童年期的早期经历。例如,青春期早

期(一般为12~15岁)的孩子们可能会被同伴恶意地辱骂,这种遭遇会使孩子

们产生焦虑和恐慌,并会在以后的社交情境中重现。

(四)社交恐惧症的治疗

1.药物治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是一种很强的抗抑郁药。

2.心理治疗一一角色扮演。

二、特定的恐惧症

(一)特定的恐惧症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L特定恐惧症的概念:是指对特定事物或情境的不合理的恐惧,而且这种

恐惧明显妨碍了个体的机能。符合下列两个条件才能诊断为特定的恐惧症:

(1)具有由特定事物或情境引发的明显且持久的恐惧;

(2)认识到其恐惧是过度的、不合理的,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避开引发恐

惧反应的情境。

2.特定恐惧症的主要类型

(1)动物恐惧症:通常是猫、狗、鸟、老鼠、蛇和昆虫等。

(2)自然环境恐惧症:包括污物、高度、黑暗、风、水和风景;

(3)情境恐惧症:包括桥、电梯、飞机、隧道、封闭的场所、公共运输工

具;

(4)血、注射和伤口恐惧症;

(5)其他,包括疾病或死亡。

(二)特定恐惧症的原因

1.经历过一种非同建党的创伤性事件。

2.在特殊情境中体验虚假的恐惧;

3.观察他人体验极度的恐惧。

4.在真实的情境中被告知有危险。

(三)特定恐惧症的治疗:特定恐惧症的治疗需要结构化的、稳定的暴露

练习。

三、场所恐惧症

案例:小刚每次走到黑暗的地下室时,就会过分地害怕,明知没有必要,但不能防止恐

惧发作,总是过分担心没有一个即刻能用的出口逃生,因此,他极力回避去黑暗的地下室,

小刚可能患有场所恐惧症。

过分担心处于特定情境。通常发生在惊恐情境中,有两个特点:一是大部

分由惊恐发作开始;二是个体害怕的不是广场或人群聚集的地方本身,而是害

怕自己会在那些场所出现惊恐发作,并害怕得不到帮助。

可以通过药物消除惊恐发作的可能性,然后进行暴露疗法。

第四节强迫症

案例描述:张莉,女,20岁,大学一年级学生。祖父母和父母均为医生,从小在非常讲

究卫生的环境下长大,平时做事谨慎、认真、仔细,严格要求自己,追求十全十美,有条理,

爱整洁,但缺乏灵活性,有不安全感。入学后住宿,同室睡上床女生不讲究个人卫生,不洗

手就拿食物吃,得了乙肝住院。张莉想起该女生扫床时灰尘落在自己床上,又乱碰自己的水

杯和食物,担心自己被传染上乙肝,又恰逢期末考试,学习很累,怕考试不及格。自己总想

该女生"不洗手"而“病从口入","自作自受"又"害了别人"这几句话,明知道想这些

没用,就是摆脱不了,造成不能安心看书,内心十分苦恼。害怕自己也病从口入,就反复洗

手、洗衣、洗床上用品,别人碰了她的用品,她立刻就去清洗,还要求别人也去清洗,使人

很反感。四个月来,张莉知道自己做得过分,影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但就是控制不住,于

是主动去校心理咨询中心求助。

根据该案例中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张莉应该被诊断为何种心理障碍?

(2)该种诊断的临床描述依据是什么?

(3)该种诊断的可能病因是什么?

一、强迫症的概述

(一)强迫症的基本成分

1.强迫观念:是持续反复的念头,影像或闯入意识的冲动。这些念头非常

讨厌,且很难被消除或被控制。

2.霞迪勺为:是对强迫观念的反应。包括固定仪式或心理活动。病人感觉

自己这样做是迫于对那些强迫观念做出回应。强迫行为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恐惧

的事件或情境、避免或减少焦虑。

(二)强迫症与正常持续想法的区别

1.强迫观念通常是痛苦的和不受欢迎的。它们是被动闯入的,而不是自愿

的;正常持续想法则是主动的,自愿的,通常是乐意的。

2.强迫症的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强迫观念来源于个体

内部,而不是外界情境。

3.强迫观念很难被控制。强迫病人老是抱怨,“我无法帮助自己,我不断

地重复数数”;相对而言,正常人也会反复出现一些相同的想法,但他们能轻

易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别人事情上。

二、强迫症的诊断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一项:

(1)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

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

(2)以强迫行为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

(3)上述混合形式。

2.病人称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的。

3.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

试图抵抗,但不能奏效。

4.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社会功能受损。

三、强迫症的可能原因

L心理动力学观点。认为强迫症是个体有特定的无意识冲突;强迫观念和

伴随的冲动能够维持是因为它们能成功抵抗焦虑。心理动力学观点致力于研究

强迫性思维的起源。

2.认知动力观点。认为患强迫症的个体不能将注意轻易地从令人困扰的想

法中转移,经常与抑郁伴随发生;病人发现仪式行为能暂时缓解焦虑,于是会

不断重复而得到强化。

3.神经科学观点。认为脑结构是这一障碍的基础。此观点认为强迫症是眶

额-边缘-基底的功能失调所致;强迫性思维和行为指向被看作有威胁的事物和

情境。

四、强迫症的治疗

L药物治疗。最明显的效果是能够制止5-羟色胺的重吸收。这种方法对60%

的强迫症有效。

2.行为治疗。可以合症状得到一定缓解,但不能完全治愈。行为治疗的3

种基本技术的结合一反应预防、暴露和模仿应用于强迫症的治疗中。

3.精神外科学。是一种非常激进的治疗强迫症的方法。通过对强迫症病人

的扣带回进行损伤手术而获得一定的疗效。

案例:马大姐一次午睡时不小心从床上摔了下来,右臂受了些伤。她到附近的医院做了

检查,医生说只是擦破了皮,不碍事。但马大姐就是不相信,坚信自己右臂骨折了,不能动

了。马大姐患了强迫症。

案例:刘某,24岁,外企职员。怕晾晒的衣服掉到地上,总是一遍又一遍的看;不能决

定自行车是放在车棚里还是放在车棚外,总是放进去又推出来;觉得杯子放在桌子上的任何

位置都不妥,不停的摆弄。他知道这样不应该,但无法自控,直到把自己折磨得头痛,把事

情想明白了才罢休,并因此感到痛苦。应症断为强迫症。

第五节神经衰弱

一、神经衰弱的三组症状

1.精神易疲劳。通常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神经衰弱的疲劳具有弥散性。

2.情绪症状。主要有3种表现:烦恼、易激惹和心情紧张。神经衰弱的情

绪症状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病人感到痛苦,倾向于见人就诉苦或求助求治;

(2)病人感到控制不信或摆脱不了;

(3)情绪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与生活事件和处境不相称。

3.心理生理障碍。包括:睡眠障碍、头部不适感、内脏功能障碍。

(1)睡眠障碍:失眠。

(2)头部不适感:紧张性头痛。

(3)内脏功能障碍:通常只限于个别器官。神经衰弱最常见的症状,首推

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心血管和呼吸功能障碍也不少见。

二、神经衰弱的治疗

L药物治疗。药物对于神经衰弱只有对症治疗效应。目前用的最多的是抗

焦虑剂。

2.心理治疗。和病人一道去体验人生,心理谈话法。

第六节疑病症

案例:谢某,38岁,退休后虽然社区活动积极,但大部分时间在家里躺在床上,偶尔阵

阵轻度腹痛,经过医生全面检查未发现症状,但她相信自己患了结肠癌,每周做大使潜血检

查,好几次偷偷做X光检查,但对结果非常失望。

疑病症是躯体形式障碍的一种,在CCMD-3中,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

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

一、疑病症的概念及诊断标准

疑病症的诊断标准如下: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疑病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

(工)对躯体疾病过分担心,但躯体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称。

(2)对健康状况做出疑病性的解释,但不是妄想。

(3)牢固的疑病观念,缺乏根据,但不是妄想。

3.反复就医或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和医生的合理解释,均不能

打消其疑虑。

4.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社会功能受损。

二、疑病症形成的原因。

L个人的疑病倾向。

有研究者认为,疑病症不是一种病,而中一种人格特征,是申尊犁或不安

拿犁A号的一种变异。在疑病症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父母亲具君人枷事

鼻金融金容。'

2.社会对病人的影响。

三、疑病症的治疗

1.积极采取心理治疗措施。所谓医源性影响是指医生的不恰当的言语,态

度和行为给病人造成的不良心理影响。在对疑病症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时,责任

始终是访谈背后的关键性问题。

2.药物治疗,临床工作者必须非常审慎。

第四章癌症及应激相关障碍

第一节瘠症的概述

一、一症是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

证实的品质性病变基础。早在20世纪,瞪不重疗是欧洲治疗魔症最流行、最有

效的方法。

L解离症状是指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CCMD-3

称为魔症性精神症状。例如,有这种症状的病人不能记起自己是谁,来自哪里;

2.转换症状是指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的不快心情,以转化

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CCMD-3称为痣症性躯体症状,例如,有些病人可能在

没有任何生理操作的情况下失明、失聪或瘫痪等。

三、痣症的发生有魔症性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除痣症

性精神病或痛症性意识障碍有自知力障碍外,自知力基本完整。常见于青春期

和更年期,女性较多,女性患病率14.20%。,男性年85%。。

痛症的诊断标准为:

1.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并至少有1项综合征,如痴症性遗忘、痣症

性漫游等;

2.没有可解释上述症状的躯体疾病;

3.社会功能受损;

4.起病与应激事件之间有明确联系,病程多反复、迁徙。

四、在CCMD-3中,瘪症包括痣症性躯体障碍、疮症性精神障碍、混合性

痛症躯体-精神障碍、其他或待分类榛症。

第二节瘠症性躯体障碍

案例:田某是国内一家知名企业的员工。有一次公司组织郊游,田某与他

的两位同事同坐一车。因为同学刚学会了驾驶,田某坚持要开车。结果,在途

中与一辆迎面开来的上车相撞。一位同事因为没有系安全带,造成腰椎骨折,

以致下身瘫痪。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另一位同事出院了,但田某发现自己的双

腿麻痹,瘫痪,不能行走。后来精神科医生检查后发现,田某并没有对自己能

走路这一症状表现出过分焦虑,只有当医生问腿是怎么瘫痪的,田某才表现出

非常激动和深深的自责。几天后,田某恢复了双腿的功能。

一、痛症性躯体障碍的概述

(一)痣症性躯体障碍:被认为是歇斯底里转换,也称为转换障碍,是一

种把心理压力转换为躯体症状的失常。

在诊断痣症性躯体障碍时有5种因素需要考虑:

1.病人有生理功能的丧失或变化。可以表现为失明、失聪或瘫痪。失去身

体功能,双腿麻痹、不能行走。

2.躯体或神经的原因无法解释症状。即没有证据显示失明、失聪或瘫痪是

由神经损伤造成导致的。

3.有证据显示症状与心理因素有关。

4.病人经常漠视躯体的损伤,尤其是不会对症状感到焦虑。

5.病人并不自愿控制症状。

(二)痛症性躯体障碍的主要类型和诊断标准

痣症性躯体障碍包括3种类型:疮症性运动性障碍、魔症性抽搐发作和痣

症性感觉障碍。特点如下:

L痣症性运动性障碍。符合痛症的诊断标准,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

有躯体运动障碍,如肢体瘫痪,站立不稳,步行不能;临床表现缺乏神经解剖

基础;排除器质性疾病。

例如:田某在没有任何器质性损伤的情况下突然不会走路了。

2.痣症性抽搐发作。符合痣症的诊断标准,表现为突然和出乎意料的抽搐

发作,类似癫痫发作的某种形式,但并无意识、咬舌、严重摔伤或小便失禁。

瘠症性抽搐发作和癫痫发作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痛症性抽搐发作时病人会主动避免危险的情境。

例如,如果病人的身边一面是石头,一面是沙土,这类病人通常会摔向沙

土;而癫痫病人发作时却没有这种躲避危险的意识。

案例:50岁农村母亲,目睹其犯罪儿子在家中被警察抓走,突然抽搐发作

但无意识丧失、咬舌、严重摔伤或小便失禁。

3.痣症性感觉障碍。符合痛症的诊断标准,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有

躯体感觉障碍,如失声、失明、耳聋,或部分或整个躯体的某些或所有正常皮

肤感觉的部分或全部丧失;临床表现缺乏神经解剖基础和根据;排除器质性疾

病。

例如,一位母亲听到儿子车祸后,两耳听不见他人说话,但有人说话,能

回头去看,这是痣症性感觉障碍。

(三)诊断时应鉴别的问题

L诈病:它与痛症性躯体障碍有两个主要区别:一是诈病的症状受意识控

制,而痛症性躯体障碍却不是。二是诈病的人从他的症状中能获得明显的好处,

而痣症性躯体障碍病人却没有这样的动机。

2.伪装障碍:是病人自愿产生疾病的症状,不是产生于内心潜在的焦虑,

而是产生于一种生理的捏造,病人除获得医疗服务外,并不会得到明显的利益。

二、痛症性躯体障碍形成的可能原因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最早对痛症性躯体障碍做出心理学解释的是弗洛

伊德。弗洛伊德认为,躯体症状是防御的结果。

(二)沟通理论。认为痣症性躯体障碍的病人把转换反应当作一种表达的

工具,即通过躯体症状来表达自己隐藏在内心的痛苦,从而使自己从痛苦中分

离出来,或者依靠这种方式来告诉他们所爱的人和医生,希望得到帮助。

(三)知觉阻滞理论。

三、疮症性躯体障碍的治疗

痛症性躯体障碍的治疗主要是心理治疗。治疗师通常使用的方法有面质、

建议和领悟。

第三节瘠症性精神障碍

一、魔症性精神障碍的概述

1.痣症性精神障碍在CCMD-3中被又称为好田压芯,是痛症的两大症状之

一。在DSM-IV中又称分离障碍,之所以叫分离,是因击这种障碍的症状是两个

或多个心理过程同时存在或交替进行的,而相互之间却没有关联和影响。疮症

性精神障碍的核心是人们在经历过巨大的心理创伤后,出现的深远而长久的记

忆障碍,表现为记忆的一些部分被撕裂或从意识当中分离出去了。

2.魔症性精神障碍中的分离过程:

(1)记忆缺失。(2)人格解体。(3)现实感丧失。(4)身份混乱。(5)

身份改变。

3.魔症性精神障碍包括4种主要类型:魔症性遗忘、魔症性漫游、瘠症性

身份识别障碍、痣症性精神病。

二、痛症性遗忘

案例:一个月前,妻子下岗了,老李成了家里惟一的经济来源。没想到,

今天单位通知老李下岗了。在回家的途中,老李想到妻子身体不好,儿子要参

加高考,自己下岗又没有经济来源,家在苦闷。这天老李沮丧地一大早就上床

睡觉了。第二天早上,老李照样穿着工作服来到单位,当单位的人告诉他已经

下岗了,老李居然完全不记得了。

(一)瘠症性遗忘的类型:

1.痛症性遗忘也称分离性遗忘症,根据遗忘的内容可以分为广泛的或全面

性的遗忘症和局限性或选择性的遗忘。

(1)广泛的或全面性的遗忘症表现为遗忘某段时间的全部内容;

(2)局限性或选择性的遗忘表现为遗忘与某一主题有关的事件。

2.根据遗忘事件的时间,痣症性遗忘可以分为顺行性遗忘和逆行性遗忘。

(1)顺行性遗忘是指对记忆新材料有困难,这种遗忘不常见,几乎总有器

质性的原因。

(2)逆行性遗忘症一般表现为遗忘创伤之前的事情。

(二)痛症性遗忘的特点

1.不能记起过去的事。

2.丧失对个人身份的记忆。

3.较少地表现出顺行性遗忘。

4.常常突然反转。

(三)魔症性遗忘的可能原因

简而言之,遗忘可能是对创伤或无法接受的情境所引起的焦虑的一种最普

遍的防御方式。

三、痣症性漫游

(一)痣症性漫游的概述

痣症性漫游也称分离性漫游症,是一类以突然意外地从家里或自己作的地

方出走:伴有不能回忆自己的过去和对自己的身份模糊不清,或设定一个新的

身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例如,一个痣症性漫游的病人可能会在自己并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短期旅

行,当他恢复清醒时,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却不能回忆起自己为

什么以及怎样到的,在旅行中,病人不能记得以前的自己,而是表现出一个新

的自我。魔症性漫游一般在成人期发作。

痣症性漫游主要表现在:

1.突然意外地出走,伴有不能回忆自己的过去。

2.对自己的身份模糊不清,或设定一个新的身份。

3.不是某种物质或躯体疾病的直接生理效应所致。

4.症状引起明显的痛苦或社交、职业及其他重要功能的损伤。

(二)与瘾症性漫游相似的障碍

1.狂乱。

2.分离性恍惚障碍。

3.与文化相关的痣症性附体障碍。临床表现以神鬼、灵魂附体为主。

四、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

案例:李芹的母亲是个精神分裂症病人,他父亲为此而离开她母亲,那时

才2岁,他父亲走后母亲对丈夫充满了仇恨,并把这种仇恨发泄到李芹身上,

从那时起,李芹主年复一年地遭受着母亲的虐待。14岁时,李芹又一次被母亲

虐待后离开了家乡,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但显得内

向,孤僻,有时会有一些古怪的表情。20岁时,李芹谈恋爱了,但2个月后,

男朋友抛弃了她,这对她打击很大,使她长时间处于痛苦之中。最近,工厂宿

舍出现了一些怪事,女工们买的新衣服经常被偷,而且发现后被撕成了碎片,

有人看见偷衣服的居然是李芹。于是工厂开除了她,当李芹来到厂长办公室时,

老实的李芹居然变成了另一个人,声称自己是神力无边的如来佛,要毁灭这个

罪恶的世界。同时她疯狂的撕扯自己的衣服,形象非常可怕,她的表情,声音,

嗓音全变了。李芹的情况应诊断为痣症性身份识别障碍。

例如,影片《三面夏娃》女主人公体内存在着三个不同的身份,病人的每

个身份都是完整的,每个身份都有自己的行为、声调和形体姿态。这种现象属

于痣症性身份识别障碍。

(一)痛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的概述

痣症性身份识别障碍又称分离性身份障碍,人们在日常中称为多重人格障

碍。障碍大多数情况下始于童年,一般在4岁左右,障碍的形成通常在7岁之

前。

(二)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的诊断标准(依据)

1.符合痣症诊断标准,以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为主,丧失自我同一感,有双

重人格或多重人格。

2.对周围环境缺乏觉察。

3.上述症状必须是非已所欲。

4.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

5.排除分离症是由相关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引起的。

(三)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的可能原因

1.生物因素。

2.童年爱虐待的经历。

3.创伤经历及相关因素。

(四)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的治疗

当前,对痛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的治疗是基于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治疗创伤后

应激障碍的成功策略的结合。治疗的基本目标是确认引发创伤记忆和分离记忆

的线索,并抵消它们的这种作用。

第四节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是一组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

碍,也称反应性精神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有三种形式: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

一、急性应激障碍

(一)急性应激障碍:是一类在接触极为严重的创伤性事件1个月之内发

生的以分离症状、焦虑、警觉性高等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二)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描述

1.可出现各种分离症状。

2.病人可能感到绝望,情绪低落,可严重到符合重性抑郁症的标准。

3.创伤可以有很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的病人有各种分后奉桃,意识模糊,注意力难以集中,焦虑、

回闪、回避反应等临床表现。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概述

1.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由异常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

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特征性的症状为病理性重现创伤体验、持续性警觉性增

高、持续性回避、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以及对未来失去信心等。

例如:地震后获救的母亲,常反复想起在身边遇难的女儿,并做相关的噩

梦,她尽力回避与地震相关的东西,对生活丧失希望和信心。

2.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描述

(1)闯入性的创伤体验。

例如,高飞是一次车祸中的幸存者。在车祸后的几个月内,他在睡梦中总

是再度回到车祸时的场景,而且很容易惊醒。这种情况可能是PTSD再体验症状

的表现。

(2)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3)持续的回避。

(4)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5)对未来失去信心。

(6)受害者有时还会深受存活罪恶感的折磨。

3.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状况。普通人格中有36.7%-81.3%的人一生中

至少有一次曾暴露于创伤事件。PTSD终身患病率男性为5.0%,女性为10.4%。

(二)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的诊断标准

1.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视、梦境,或因面临与刺激相似或有关

的境遇而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

2.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3.持续的回避。

4.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5.对未来失去信心。

6.精神障碍延迟发生,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且社会功能受损。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可能原因

1.创伤性事件。自然灾害、疾病、强暴、其他人为灾难

2.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易感性。

(1)遗传因素。

(2)对威胁和创伤最敏感的人。

(3)认知改变。受到创伤性事件影响的PTSD患者有下列思维模式:

①心理挫折;

②心理混乱;

③对情感的消极评价;

④对初始状态的消极评价;

⑤对他人反应的消极评价;

⑥永久的改变。

(4)经济与教育程度。

贫穷和教育程度较低的个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