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2024届高三五模(第五次模拟检测) 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商洛市2024届高三五模(第五次模拟检测) 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商洛市2024届高三五模(第五次模拟检测) 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商洛市2024届高三五模(第五次模拟检测) 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商洛市2024届高三五模(第五次模拟检测) 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商洛市20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检测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国的传统语言学的“传统”是什么呢?传统语言学,即“小学”,研究范围狭窄,其研究对象是古代经典语言,即古代书面语,其核心是“字”,以研究“字”的字形、字义、字音为主,实际上多是对经籍中具体语言文字问题的研究。或者说,传统语言学以古代书面语为研究对象,以书面语中的“字”为核心,重视文献考据,考证、钩沉、注释、推绎“经文”,帮助人们阅读理解古籍。由于“字”的形音义一体,因而虽有文字、音韵、训诂三分,但实际上三者之间并非泾渭分明,三者往往联系在一起,所谓字的音形义相通的理念即表明“小学”内部的界限是模糊的,从清儒延续到章太炎的《文始》,不断突破字形限制,讲求因声求义,从音义联系中探求字(词)之间的联系。即便在“小学”外部,古代语言文字研究与经学密不可分,自不待说;而且也往往同诗文创作、欣赏评论联系在一起。如魏晋以后,文学家、文论家在吟诗作文、欣赏评论中深感虚词体现了文章的神情气韵,开始从表情达义、语气等角度去概括总结虚词的作用,于是产生了旨在研究虚词神情气韵的辞气式虚词研究,着重研究虚词的完句作用和表情达意的价值,像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总结出虚词的“发端”“送末”“札句”三类用法,柳宗元则归纳出疑词、决词两类语气词。文学家对语言的认识体现了语言与文学的一体性,语言的研究也为文学提供了必要的解释力。实质上,传统语言学无论是从内部还是从外部看都呈现出“大语言学”特色或者倾向,学科内外的界限区分不明显,学科界限模糊。这也体现出我国古代传统学术的特点,重视综合,忽视分析,即后人所谓“文史哲”不分家。当然,我国传统语言学的“大语言学”观是不自觉的,整体上看是跟我国传统学术观念一致的。受近代以来科学分类的影响,作为一门科学(至少是一个学科)的语言学逐渐趋于独立。章太炎提倡把“小学”改称“语言文字之学”,旨在从研究对象上框定“语言文字之学”的学科界限,使语言学不再依附于其他学科而独立。在章太炎《文始》《新方言》一类探索语源及方俗异语的著作之后,便有许多受西方语言学影响的专门性的语言学著作出现,如晚清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即有《马氏文通》《修词学教科书》《文字发凡·修辞学》《文字学音篇》《国语学草创》《新著国语文法》《中国文法要略》《中国现代语法》《汉语语法论》《修辞学发凡》《古文字学导论》《中国文字学》《现代吴语的研究》《钟祥方言记》《湖北方言调查报告》等,涉及文字学、音韵学(语音学)、语法学、修辞学、方言学、民族语言、普通语言学等方面的专门性著作,初步确立了中国现代语言学的框架。语言学的学科独立还表现在大学里开设语言类的课程,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文系的基础课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选修课和专题类的语言学类课程更多,语言类课程是大学相关系科课程体系的重要格块;当前,研究生阶段,语言学类学科成为“中国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内的重要的二级学科或研究方向;人文社科类的各层次的研究课题、【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24-441C·基金项目多设有语言学类课题项目;语言学类的杂志、专著、文集、会议、研究团体、研究机构等也越来越多。这些都是近现代以来语言学学科独立的体现。(摘编自陈昌来、杨伊《新文科背景下中国语言学学科的承继与发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语言学主要研究古代经典语言,尤其注重分析日常交流中的语言现象。B.“小学”的研究不仅限于宇的形、音、义,还涵盖历史文献的考证与注释等。C.章太炎提倡把“小学”改称“语言文字之学”,以扩大“小学”的研究范围。D.《中国现代语法》等著作,从不同角度阐述现代语言学成为独立学科的重要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设问入题,一问一答,开头便直接指出传统语言学的定义、特点与内容。B.第二段阐述刘勰和柳宗元对虚词的研究,论证虚词在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意义。C.第四段列举了大量的书籍,目的是论证中国近代语言学领域的转型与独立发展。D.文章从传统语言学谈到现代语言学的独立,阐述中国语言学科的继承和发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语言学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对书面语言进行研究,三个方面界限是模糊的,直到章太炎的《文始》才把音形义三者分开。B.现代语言学受到西方语言学的影响,在晚清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间取得了长足发展,研究范围比传统语言学大大拓宽。C.传统语言学有“大语言学”特色或者倾向,学科内外的界限区分不明显,学科界限模糊,这既是优点,同时也有缺陷。D.中文系里面设置有现代汉语等课程,以及语言学类课题项目等,这些现象说明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独立。(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夯实粮食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全产业链条,我国累计建成15.6万座初加工设施、5万多个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了70.6%。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2.5:1,低于发达国家的3:1至4:1,反映出我国农业产业链条依然较短,综合效益依然不高。今后应加强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壮链、强链,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把农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摘编自《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材料二:·24-441C·(摘自网络)材料三:农业强国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和产业形态,生成于发达国家,是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的结果,是现代农业成功的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内容。中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以建设农业强国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基。经过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持续不断的努力,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从农业表现看,无论是现代化的进步程度,抑或是重要农产品生产总量、产业产品类型丰富程度、重要农产品储备供给能力,包括在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中的份额和地位,中国的进步都是显而易见的,这为中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作为成长型的经济大国,中国对农产品需求旺盛,消费增长速度远远超越生产增长速度已持续多年,并在未来一段长时间内趋势维持不变,供需紧平衡越来越呈常态化表现。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扮演着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角色。2021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达3042亿美元,农产品贸易逆差达1354亿美元,中国是全球最大农产品贸易逆差大国。而且,由中国概念决定的粮食进口依存度已达19%,肉类对外依存度已近10%,由此决定了中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型任务艰巨。基于中国农业的资源禀赋、经营方式和发展要求等,中国建设农业强国,其路径选择既要遵循全球农业强国发展的一般规律,更要立足中国的国情农情,走有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建设之路。中国丰富多元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各区域有丰富的农业产业和产品生产布局、生产方式的不同选择。有的区域重在规模化生产,要求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有的区域重在集约化经营,要求提高土地产出效率;有的区域适宜粮食等资源性农产品生产;有的区域适宜特色农产品生产。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是我国农业大国底色。尽管这些年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育壮大,小农户也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不断分化,但普通农户数量仍达2.6亿户,占农业经营主体的95%以上。我国地域广袤,区域发展很不均衡,不仅体现在城乡不均衡,也体现在不同区域农业农村发展不均衡。基于不同的农业资源禀赋,特别是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阶段差异,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不相一致,科技进步程度不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各异,人力资本参差不齐,农业从业人员的劳动生产效率、土地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差异很大,发展不均衡特征明显。(摘编自张红宇《建设有中国特色农业强国》)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夯实粮食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全产业链条,成为世界农业链条最长的国家。B.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十年间不断提高,是推动我国粮食产量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高三语文第3页(共8页)】·24-441C·C.农业强国是持续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的结果,是用于区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决定性指标。D.我国是成长型的经济大国,对于农产品的需求旺盛,供应增长速度无法追上消费增长速度。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较低,需要将农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B.海南、甘肃、四川是我国三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为我国建设农业强国起到了重要作用。C.中国经济总量目前位居全球第二,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D.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在1.3万亿斤以上,这是因为水稻等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都超过八成。6.中国建设农业强国要符合中国国情,请根据材料三提到的中国农业的国情,提出建设农业强国的具体对策。(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陌上人如树周缶工(1)做过几次同样的梦。一条黄泥村道,被雨水打湿得恰好。有人拖木板车在路面走着,轧出深深浅浅的车痕,上面两个竹箩,装满瘪谷,断续从高处抖落些许。车渐行渐远,淡黄的瘪谷撒落地面,仿若它一直就遗留在那儿。(2)想来是童年记忆在睡梦中的倒影吧。当年屋场前后,确有梦里那样的村道,穿过田野,越过水圳,通向另一个屋场,或直抵小河边。村道不宽,过一辆手扶拖拉机刚好,也作机耕路,中间是泥土沙石路面,两侧绿草野花丰茂。路边间或长着不知名的树,不高,远看像一个人在笔直站着。要么生出不大不小的灌木丛,上面爬满藤蔓。孩童牵着牛在村道上吃草,牛群分走两边。(3)放牛童总能在灌木丛、刺蓬上找到桑葚和覆盆子等吃食。桑葚黑得发亮,隐身在叶间,稍不留心容易错过;覆盆子红得发光,显摆在枝头,照着人眼。这些酸中带甜的小野果,食用后会把伙伴们的舌头染出颜色,吐出的口水或红或黑。每到这时,就会彼此笑话对方是蛇精,或假装出中毒的样子。闲得无聊时,大家就在村道上抠出光溜的小石粒,玩“掐石子”的小游戏,手心手背上下翻转腾挪,做出许多花样。或摘取路边茎叶粗壮的算命草,相对着撕开,口里念叨“天晴落雨,河里打大水”,然后根据拉扯出的形状来推断天气。(4)遇到手扶拖拉机或装满稻草的板车过来,要让路,就把牛赶入村道边的水圳里,索性让牛顺着水流一直吃下去。手扶拖拉机在土路上突突叫着,颠簸得厉害,开拖拉机的人身手敏捷,整个人也上下颤动,像在舞蹈。到急弯处最惊险,要抓紧把手,胳膊忽然伸直,又赶快收回,做到刚好车头平稳过去,尾箱顺畅跟上。儿时觉得开手扶拖拉机真不简单,除了身手,还要力气,别的不说,用铁摇手摇动发动机就需硬功夫。拖拉机手扎下马步,一手按油门,一手迅速摇动摇手,机头抖动,人也抖动,田间地头都在抖动。终于,排气管冒出黑烟,发动机轰鸣作响了,那人已满面尘灰烟土色。(5)小孩每到暑期,会急不可耐地脱掉鞋子,打赤脚在屋场里和村道上出入奔跑,从不怕沙石硌脚板。赤脚踩在地上,脚心清凉,不用担心弄脏和丢失鞋子。可以随时下到水田池塘,也便于攀缘,爬树上楼。屋场每一名孩童都曾因跑得性急,脚趾撞到石头和瓦片,当场鲜血淋漓。没人会哭喊,只去找大人要来烟丝,自己包扎好,过几日又依然如故。(6)屋场前面的村道连接一条沙石马路,通往城里,路基高出村道许多,两边种着枝干道劲的油桐。路上车不多,每到放学,从乡里中学骑自行车回家的学生,摇着车铃相互追逐,一路欢【高三语文第4页(共8页)】·24-441C·声不断。①附近村道上张望的小孩子一脸羡慕,心想着何时自己也能骑车在路上招摇。(7)除了村道,屋场周边田野里多的是高高低低、或宽或窄的田塍。那时人勤快,开春不久就要设法去除田塍上长满的杂草,用锄头一径斩过去,叫作“铲田塍毛”。力道须刚好,既要斩草除根,又不能挖得太厚。(8)田野里阡陌纵横,有的两条田塍中间夹着用来放水的小水渠,路幅稍宽,屋场人就选择空闲地段,在水渠两边架上木桩,用稻草绳连接成网,下面种上豆角、扁豆、黄瓜、丝瓜、苦瓜等藤类作物。待藤叶爬满架,各色瓜果在风中摇曳,人们摘取起来分外带劲。小孩也喜欢凑热闹,吵嚷着帮忙下到水渠里,摘悬挂在里面的瓜果。累了,就招呼着靠在岸边歇息,口里称赞这天然的好凉棚。(9)村道和田塍上常有土车出入,运送肥料和稻谷等,一路吱呀鸣叫。太人用力推着土车,前面总有一个半大小孩,弓身用绳索拖着土车帮忙助力。一前一后,一员一练,有时看花了眼睛,宛如两棵树在移动。小孩的乐趣在于到了地头返程时,可以坐去车,甚而直接蹲在土车前面的小轮上头,俗名“猪脑壳”的地方,让太人一路打回去。太人脸上笑得灿烂,嘴里招呼着坐稳当,手上更加上心。路上遇到老人家,或会逗趣,打了一车好货!(10)随着热天到来,每条田塍都成了鲜活的万花筒,变幻出无穷尽的各色玩意。小孩从头匍匐前行,一径可以采摘花草野菜,捕获虫蚁蛙类。②晴好的日子,三三两两过来,提着菜篮,拿着尖锄,带着镰刀,放肆收割,尽情撒野。到了秋天,就携来木桶竹筒,打水灌老鼠洞,或点燃稻草用烟熏,追着田鼠满地窜。大人见了着恼,过来教训,又追着小孩到处跑。(11)屋场人熟悉自家田地的每一条田塍、每一个缺口。田塍上大多没有树,人是陌上行走的树。偶尔会有电线杆立在田埂边,将耳朵靠在上头,会听到里面轰轰作响,不知何故。或者那杆上正贴着一小张四方红纸,用毛笔写着“夜啼关”,后面还有四句歌诀:“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啼郎;来往君子念一遍,一夜睡到大天光。”天气晴好时,每日晨昏,上年纪的老人喜欢背把锄头,去陌上打个转身,看看田里水的深浅、禾苗的长势。末了,总要把锄头横在田塍上,坐着抽一袋烟。(12)有一年惊蛰前后某个阳光和煦的上午,我坐中巴从城里回乡。快到站时,汽车要下一个长坡,眺望见屋场一带,田野里明晃晃水亮亮,倒映着蓝天白云碧树土墙,群鸟高翔,人们在田间劳作,往来奔忙。(13)有道是陌上人如树,田间白鹭飞。(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部分,作者描写轧出深深车痕的黄泥村道的梦境,由此切入对故乡村道、田塍的回忆。B.人们去除田塍上的杂草,在水渠两边架桩接网种植藤类作物,勤劳的故乡人不愿让空闲地段荒芜。C.文中画线①处为心理描写,“招摇”一词表达了小孩子看到乡里中学骑自行车回家的学生后的虚荣心理。D.文中画线②处连用动词,富有画面感和表现力;多用短语,简洁明快,节奏感强,写出了孩子们采摘野菜的欢快。8.文章第(9)段的描写是如何体现乡村和谐的人际氛围的?请简要分析。(6分)9.文章花费大量笔墨写儿童的活动和从儿童视角进行叙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高三语文第5页(共8页)】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清]龚自珍居礼曹①,客有过者曰:“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余悲其言。明年,乞假南游,抵扬州。属有告籴②谋,舍舟而馆。既宿,循馆之东墙步游,得小桥,俯溪,溪声喧。过桥,遇女墙啮可登者,登之,扬州三十里,首尾曲折高下见。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瓮断甓③,心已疑礼曹过客言不实矣。入市,求熟肉,市声喧。得肉,馆人以酒一瓶、虾一筐馈。客有请吊蜀岗者,舟甚捷,帘幕皆文绣,疑舟窗蠡也,审视,玻璃五色具。舟人时时指两岸曰:“某园故址也”,“某家酒肆故址也”,约八九处。曩所信宿之西园,门在,题榜在,尚可识。阜有桂,是居扬州城外西北隅。南览江,北览淮,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也。忆京师言,知有极不然者。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欢。有以经义请质难者,有发史事见问者,有就询京师近事者,有呈所业若文、若诗,乞为序、为题辞者,有状其先世事行乞为铭者,有求书册子、书扇者,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谁得曰今非承平时邪?惟窗外船过夜无笙琶声即有之声不能彻昙。然而女子有以栀子华发为贽求书者,爰以书画环瑱互通问,凡三人,凄馨哀艳之气,缭绕于桥亭舰舫间,虽澹定,是夕魂摇摇不自持。卧而思之,余齿垂五十矣,今昔之慨,自然之运,古之美人名士富贵寿考者几人哉?此岂关扬州之盛衰,而独置感慨于江介也哉?抑予甄综人物,搜辑文献,仍以自任,固未老也。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澄汰其繁缛淫蒸,而与之为萧疏澹荡、泠然瑟然,而不遽使人有苍莽寥泬之悲者,初秋也。今扬州,其初秋也欤?予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欤?(有删改)[注]①礼曹,礼部。②告籴(dí),向人借粮。③甃(zhòu)、甓(pì):砖瓦。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惟窗外A船过B夜C无笙琶D声E即F有之G声H不能彻旦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见,文中指出现,与《荆轲刺秦王》中“图穷而匕首见”的“见”意思相同。B.审,文中指仔细,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审容膝之易安”的“审”意思相同。C.垂,文中指临近,与现代汉语成语“永垂不朽”中的“垂”意思不同。D.“其初秋也欤”与“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其”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是一篇杂感式游记。题为“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全文构思以扬州今昔对比为主题,紧扣“重”字;末借季节以发感慨。B.作者描叙市容所见的扬州印象,认为荒芜之说并不可靠,又描叙市区喧哗、游船精美的布置,记录了作者重游扬州的一些见闻。C.文末作者感慨自己老了,而自然界的秋天却给人清爽舒适之感,由此作者感叹自己身世凄凉,比不上自然界的秋天。D.本文结构自如,取材精当,用笔灵便,语言生动。作者从听闻所产生的悬念写起,处处留意观察、验证,由表及里,步步深入。【高三语文第6页(共8页)】·24-441C·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有以经义请质难者,有发史事见问者,有就询京师近事者。(5分)(2)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武昌怀古栖—①战国城池尽悄然,昔人遗迹遍山川。笙歌罢吹几多日,台榭②荒凉七百年。蝉响夕阳风满树,雁横秋岛雨漫天。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注]①栖一:唐末五代诗僧。②台榭:孔颖达疏《尚书》曰:“台,积土为之,所以观望也。台上有屋谓之榭。”后世多称“歌舞台榭”。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悄然”引读者联想到昔日此处热闹、喧嚣的景象,虽不写盛时而盛时自现。B.颔联承接首联,描绘历史盛景,意在表达对昔日笙歌、歌舞台榭的向往之情。C.本诗以芦花丛中只见一钓船这样孤冷的画面收尾,达到了言尽而意远的境界。D.本诗揭露了盛衰无常、世事变迁的历史规律,同时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思考。15.请简要赏析本诗的颈联。(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氓》中,写男女主人公少年时代一起玩耍、尽情说笑的两句是“▲,▲”。(2)杜牧《阿房宫赋》中,“▲”一句和“▲”一句运用叠词,分别形容宫殿里面音乐和舞蹈的效果。(3)小刚写文章,想引用古诗词中使用比喻手法的句子来赞颂奉献精神,他可以引用“▲,︿”两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陕南多梯田。农人从山脚上山,成熟的庄稼从半山腰下山,只有泥土不用抬脚动步,一门心思孕育五谷。农家日子的富裕,尽在土地水草丰茂的肥沃里,▲。山溪水浸泡出红砂糖般绵软细腻的泥土,一簇一簇的汗珠、露珠滴进去,入秋后就变成了沉甸甸的稻穗。过了雨水节气,春耕的第一犁往往从水田开始。些许潮湿的泥土,散发着浓郁的泥腥味,这是生着肥膘的好田独有的气息。水田需要水养。深耕过后,农人从沟渠边,将哗哗流淌的白水花赶进田里,如赶着一群引颈高歌的大白鹅。水中的泥土好似鼓起腮的鱼儿,开始春天的第一口深呼吸,咕嘟咕嘟泛起水泡。用清冽的山泉水,先冲,再淘,后泡。等到谷壳彻底软化,巧手的农妇(①)地将其用细纱布包裹起来,装进透气的竹篾筐,放在屋外的干燥处,盖上阳光的被面。三五天时间,半湿半干的谷种,在半睡半醒中萌出新芽。当西山的夕阳将一抹红晕洒在水面,微热的山风轻轻拂过,每一株秧苗都在草木和溪流的掌声中抬头挺胸。它们向面前的庄稼人深鞠躬,向它们扎根的水田深鞠躬,也向远山近水深鞠【高三语文第7页(共8页)】·24-441C·躬。它们轻盈的身姿倒映在水中,好似春天的水田生长出的新羽。入夜,八仙桌上已经摆上酒菜,劳累了一天的庄稼人围坐在一起,不醉不归。他们齐刷刷将酒杯举起,高过头顶、高过浓浓的夜色,为新栽的禾苗祈祷(②),也为大地粮仓祈祷五谷丰登。17.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8.仿照文中加点的句子,在文中横线处仿写一句话,要求内容恰当、句式基本一致。(3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农人从沟渠边将水放进水田里。”语意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中国古代典籍关于香蕉食用的详细记载可见于《齐民要术》:“剥其上皮,色黄白,味似蒲萄,甜而脆,亦饱人。”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有食用蕉,但食用口感似乎与人们平常吃的香蕉相去甚远。这就奇怪了,①,和古籍记载的不是一回事?这是因为香蕉被驯化了。尽管驯化后的香蕉风味更佳,②。这种情况并非只存在于香蕉中,多数野生作物在驯化过程中往往均表现出抗病性的下降,这是由于驯化过程中遗传成分逐渐单一化。特别是对香蕉而言,由于特殊的无性繁殖模式,全世界范围内的巴西蕉可能都源自同一个个体,具有相同的一套基因。如果个体表现为对某种病易感,③。枯萎病就是一个例子,导致上一代全球流行的大麦客品种淡出市场。理解作物的驯化过程并不简单。三倍体香蕉基因组的成功解析为香蕉遗传学和育种提供了重要资源。能否确定栽培香蕉的驯化祖先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助于人们剖析香蕉多样性的形成途径很关键。20.请在文中横线空缺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唐代诗人韩愈曾写有一首咏物诗《楸树》:“幸自枝条能树立,何烦萝蔓作交加。旁人不解寻根本,却道新花胜旧花。”诗中说,楸树的枝丫本来能够卓然自立,又何须藤萝的枝蔓去缠绕交加。结果,楸树开花,藤萝也跟着凑趣,导致不懂得寻求根本的人为假象所迷惑,以为藤萝的花胜似楸树的花。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休,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三语文第8页(共8页)】·24-441C·

商洛市20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检测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B(A项,传统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古代经典语言,特别是书面语中的“字”,并不特别注重分析日常交流中的语言现象。C项,“以扩大‘小学’的研究范围”错,应是“使语言学从其他学科独立出来”。D项,“从不同角度阐述现代语言学成为独立学科的重要性”错,这些著作是研究语言学的,不是阐述现代语言学成为独立学科的重要性的)2.B(文章第二段阐述刘勰和柳宗元对虚词的研究,是论证语言与文学的密切联系的)3.A[“直到章太炎的《文始》才把音形义三者分开”错,原文说章太炎的《文始》在研究方法上取得突破,从音义联系中探求字(词)之间的联系]4.D(A项“成为世界农业链条最长的国家”错误,材料一提及“我国农业产业链条依然较短,综合效益依然不高”;B项“最重要的因素”错误,于文无据;C项“是用于区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决定性指标”错误,原文提及“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内容”,但并不是用于区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决定性指标)5.D(因果关系不严密,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在1.3万亿斤以上的原因很多,从材料二看还有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很高,以及国家级基地供种保障能力提高等)6.①中国幅员辽阔,差异化多元性是中国农业最显著特征,要依据自己的国情农情,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②要顺应中国的大国小农基本国情农情,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发展小农户模式。③要求加大对后发展地区要素投入力度,释放多方面的积极性,均衡增长。(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7.C(“虚荣”错,是“羡慕”“向往”的心理)8.①“大人用力推土车”“半大小孩帮忙助力”,通过两代人共同劳作的画面体现乡村家庭齐心协力、努力致富的和谐氛围。(2分)②劳作归来,“小孩坐土车”“大人脸上笑、手上稳”,通过大人对小孩的宠爱体现乡村家庭和睦美好的人伦关系。(2分)③路上老人家“打了一车好货”的逗趣,通过邻人的戏谑体现农村邻里之间的熟络与友好,构成一幅美好的乡村风俗画。(2分)9.①儿童活泼好动,写儿童的活动更能展现乡村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使文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②儿童心灵纯洁,从儿童的视觉去叙写,使文章的内容更真实,增强文章的感染力。③从儿童所特有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去叙写,有利于作者抒写对故乡的情感,突出文章主题。(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紧扣文本、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没有紧扣文本、按套路答题的,不给分)10.BEG[(原文标点)惟窗外船过,夜无笙琶声,即有之,声不能彻旦]11.B(“审容膝之易安”中的“审”意思是“明白、知道”)12.C(“比不上自然界的秋天”于文无据)【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13.(1)有的拿着经书质疑问难,有的打开史事前来询问,有的跑来打听京城的近事。(得分点:“难”“见问”“就”各1分,大意2分)(2)天地有四个季节,没有比极炎热的夏天更难受的,没有比凉爽的初秋更宜人的。(得分点:“莫”“病”“善”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在礼部任职时,有一个拜访我的客人说:“您了解今天的扬州吗?读鲍照的《芜城赋》,就看到了。”我为他的话感到悲伤。第二年,请假南游,到达扬州。正好打算向人借粮,离船上岸,住在旅馆里。住下来后,沿着旅馆的东墙步行游玩,到一小桥,低头看小河,溪水哗哗作响。走过小桥,碰到矮墙的缺口可以登城墙,登上城墙,扬州三十里,首尾曲折高下呈现眼底。清晨的雨水冲洗着房屋,屋瓦像鱼鳞一样齐密排列,没有残墙碎砖,心里怀疑礼部访客的话不是事实。进入市区,买熟肉,市区声音喧哗。买到肉后,旅馆的人送给我一瓶酒、一筐虾。有一个客人邀请我一起去凭吊蜀岗古迹,船很快,门帘、窗帷都绣有彩色花纹,正怀疑船窗由螺壳镶嵌而成,但仔细一看,是玻璃,五色全备。船夫不时指着两岸说:“某园的旧址”,“某家酒店的旧址”,大约八九处。以前住过两夜的西园,门在,匾额在,还可辨识。山上有桂树,这里处于扬州城外西北角。向南可以看到长江,向北可以看到淮北,江淮几十里的州城、县城,没有像这样艳丽繁华的。回忆起京城客人的话,知道有很不对的地方。回旅馆后,郡里的读书人都知道我到了,非常高兴。有的拿着经书质疑问难,有的打开史事前来询问,有的跑来打听京城的近事,有的献上创作编写的比如文章、诗歌,请求为他们写序言、题词,有的陈述他们先辈的事迹行为,请求为他们作碑铭,有的请求写册子、书扇,赠送的礼物丛杂纷集堵塞了门窗,竟然还是嘉庆年间的老样子。谁能说现在不是太平年代呢?窗外只有船经过,夜里没有笙和琵琶的声音,即使有,声音也不能到天明。有的年老色衰的女子来求我写字,于是拿着书画佩玉互相通信问候,共三人,凄恻而绮丽的气氛,缭绕在桥亭船中水上,水波虽然平静,但我这一夜都心神不安,不能控制自己。躺下思考这事,我年岁将近五十了,我有这种今昔的感慨,是命中注定,很自然的事,自古以来,美人、名士富贵长寿的有几人?这哪里与扬州的盛衰有关,而偏偏把感慨发泄在江边呢?也许我审评人物归纳文史,仍然自认为可以胜任,本来还没有老。天地有四个季节,没有比极炎热的夏天更难受的,没有比凉爽的初秋更宜人的;清洗烦琐杂乱,而代之以清明爽快、轻妙舒适,同时又不使人骤然感觉空旷寥落的,只有初秋。现在的扬州,难道是初秋吗?我的身世,虽然生活窘迫,自信不会马上死去,难道还是正当初秋时吗?14.B(“描绘历史盛景,意在表达对昔日笙歌、歌舞台榭的向往之情”错误,应是描绘出昔日繁华的景象已经过去了很久,现在只剩下孤寂的废墟,并不是“描绘历史盛景”;表达了对时间无情的思考,而不是“意在表达对昔日笙歌、歌舞台榭的向往之情”)15.颈联描绘了眼前傍晚时分,天气转阴,秋雨漫天,秋风萧瑟,蝉声凄切,大雁横飞过岛的悲凉【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

景象;(3分)营造了凄凉、冷寂的氛围,借哀景写哀情,紧承上文的伤古之情,烘托了诗歌沉郁的风格。(3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16.(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春光融融风雨凄凄(3)示例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示例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每空1分,有漏字、错别字、语序错误等,该空不得分;第(3)小题,符合情境的即可给分]17.①小心翼翼②风调雨顺(每处1分,其他合适的成语也可得分)18.示例:尽在农人早出晚归的辛勤里。(3分)19.原句运用拟物、比喻、叠词多种修辞手法,把水当作鹅,把白水花喻为白鹅,并巧用叠音词,(3分)使描写的事物具体可感,生动形象,增强了表现力。(3分)20.①为什么现在食用的香蕉口感很好②但野生种表现出更高的抗病性③那么所有的个体都难以避免(每答出一处给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