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说明指导书_第1页
总体说明指导书_第2页
总体说明指导书_第3页
总体说明指导书_第4页
总体说明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D系列井下可移动分体式避难所配置系统使用说明书(封面合适位置放部分图片,配下面文字)优异科学技术结晶保障生命安全绿岛应急避险必备装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4月提示尊敬用户:感谢您使用LD系列井下可移动分体式避难所配置系统。在使用前,请您仔细阅读此说明书,方便能正确使用该产品。本说明书中资料均以最新产品为依据,因为改善或其它改变,本说明书描述可能和实际情况稍有出入,我院将保留随时修改权利,修改之处恕难一一相告。制造商: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地址:辽宁省抚顺市经济开发区顺大街北段9号电话:传真:邮编:113122目录1.概述----------------------------------------------------------------12.产品组成和功效-------------------------------------------------------23.产品型号及关键性能参数----------------------------------------------------------------34.安装条件及要求-------------------------------------------------------45.使用和操作方法-------------------------------------------------------56.维护和检修--------------------------------------------------------------------------------117.运输----------------------------------------------------------------------------------------118.备品----------------------------------------------------------------------------------------121.概述LD系列井下可移动分体式避难所配置系统用是一个密封式逃生避难室,可供灾变时期井下人员避险之用,是一个和外界隔离、提供维持生命安全环境空间,意在为井下矿工在逃生成为不可能情况下避难,方便让她们脱险或等候救援。该产品最多能提供30人(或少于30人,依据产品型号)96小时所需氧气、水、食物,和所需抢救包、卫生设施、通信设备、环境气体监测设备等。为了确保避难所内人员健康生存,它含有氧气供给、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吸收、除湿降温等系统功效。该避难所配置系统属于逃生避难一个优异高新技术装备。该避难所配置系统关键应用于煤矿井下,也可用于非煤矿山、核电站、地铁、地下停车场等场所。含有拆装方便,操作简单等特点。由过渡舱、主舱和辅助舱可组成可移动式井下救生舱;由过渡舱、硐室和辅助舱可组成固定式井下避难所。图12.产品组成和功效2.1井下可移动分体式难所配置系统是由过渡舱、辅助舱、主舱、过滤降温除湿集成装置、供氧装置、环境气体监测和报警系统、不间断电源装置、无线通讯装置等部分组成。(图1)。2.2避难所(救生舱)内供氧是由安装在过渡舱内氧气瓶,经过高压管路系统供给过渡舱内减压器,经过减压使高压氧气变为0.4MP,再由供氧管路供给避难所。氧气瓶数量是依据避难所可容纳人数确定,可为避难人员有效提供氧气96小时,满足避难人员呼吸使用。2.3过渡舱外部装有能够接入矿井压风系统接口,经过三级过滤为避难所提供新鲜空气,图2灾变时期矿井压风系统完好无损时,可由矿井压风系统对避难所提供新鲜空气(供氧)。2.4过滤降温除湿集成装置是由辅助舱内储存在钢瓶中液态二氧化碳作为动力源,经过平行管蒸发器吸收主舱内环境气体热量使液体气化,进而驱动气动马达旋转同时带动高速风机旋转,使舱内气体在风机作用下经过CO、CO2吸收剂和平行管蒸发器循环,同时完成过滤、降温、除湿功效。实现对避难所空间气体中CO、CO2浓度控制及温度、湿度调整,确保在额定防护时间内空气温度在35℃以下、湿度在85%以下,满足对CO2吸收能力不低于每人0.5L/min,对CO吸收能力不低于400ppm/h,确保,舱内CO22.5避难所(救生舱)内外灾难气体参数监测及通信:舱内外传感器、数据采集显示器、救援电话等设备供电由大功率多路输出本质安全电源12V/1600mA提供,动力电源因故停电时,由大容量180AhUPS免维护蓄电池提供大于100h时长动力电源向本安电源供电。主舱内配置通信电话和井上建立通信联络,同时配置救灾无线通讯系统,可在井下通信线路故障情况下仍可保持舱内外长距离救援通信联络。(图2)2.7安装在辅助舱内不间断电源和电池箱,关键为环境监测报警系统供电,当外部电源正常供电情况下,电池随时进行充电,保持饱和状态,系统由不间断电源供电,当外部电源被切断后,由电池供电。●各子系统装置工作原理及操作说明详见各自说明书3.产品型号及关键性能参数(见表1)3.1型号和性能表1型号性能LD-8LD-12LD-16LD-20LD-24LD-30可容纳人数81216202430防护时间(h)≥96≥96≥96≥96≥96≥96CO平均浓度(PPm)≤24≤24≤24≤24≤24≤24CO2平均浓度(%)≤1≤1≤1≤1≤1≤1氧气平均浓度(%)18.5~22.018.5~22.018.5~22.018.5~22.018.5~22.018.5~22.0内外压差(Pa)≥200≥200≥200≥200≥200≥200内部最高温度℃≤35≤35≤35≤35≤35≤35内部最高湿度(%)≤85≤85≤85≤85≤85≤85压风系统供风能力(m3/min)≥2.4≥3.6≥4.8≥6≥7.2≥93.2尺寸因为各矿井下条件有所区分,对舱体断面尺寸有要求不一,可依据用户要求进行定制。但舱体断面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400mm。4.安装条件及要求4.1固定式井下避难所安装应含有条件:(a)地面平整;(b)安装过渡舱最小巷道面尺寸不应小于过渡舱断面尺寸;(c)安装辅助舱最小巷道面尺寸要符合过渡舱安装尺寸要求;4.2安装要求(a)对放置辅助舱位置应加强顶板防护,不许可有偏帮冒顶现象。(b)舱门朝外,便于开启,周围区域清除材料和可能干扰舱门打开障碍物。(c)放置过渡舱巷道要加强顶板维护,并进行巷道壁密封处理。(d)和过渡舱连接部位,除过渡舱自带密封外,还应用密闭材料对过渡舱和外界实施密闭。4.3安装示意图见图3。图34.4可移动式救生舱安装应含有条件可移动式救生舱在实际应用中较灵活,能够放置在平板矿车上,也能够放置在岩巷或煤巷中,可依据实际情况随时移动。假如放置在平板车上,要求平板车安装有卡道器,方便平板车和轨道之间固定,预防外力使救生舱发生位移。放置在巷道中时,假如巷道空间许可,直接放在巷道中;在巷道空间不许可条件下,可进行局部扩帮安装。放置巷道底板安装应含有以下条件:(a)对放置救生舱位置应加强顶板防护,不许可有偏帮冒顶现象。(b)舱门周围区域清除材料和可能干扰舱门打开障碍物。(c)舱体和底板应用地锚固定,预防外力使救生舱发生位移。(d)放置救生舱位置地面要平整;5.使用和操作方法5.1使用前检验假如可能,在开启舱门前请先检验周围是否有影响开门障碍物(比如石块、其它材料等)。如有,请将其移开,以免损坏门体或密封条,从而使其不能正常工作。5.2卫生设施 在过渡舱中设有清洁袋和坐便器供使用。如需小便,直接用清洁袋。大便话,将垃圾袋套入座便器中,然后人坐在上面使用。使用后,将排泄物密封。5.3操作说明在使用时,请根据下列图示步骤进行操作。(2)假如有来自地面压缩空气可供使用,将救生舱阀门打开(图所表示),使其和地面压风输送管相连接。(1)经过观察窗查看并确定过渡舱内无人(2)假如有来自地面压缩空气可供使用,将救生舱阀门打开(图所表示),使其和地面压风输送管相连接。(1)经过观察窗查看并确定过渡舱内无人(3)进入过渡舱——顺时针方向慢慢转动手柄,打开舱门。(4)进入过渡舱并关闭舱门(3)进入过渡舱——顺时针方向慢慢转动手柄,打开舱门。(4)进入过渡舱并关闭舱门(每次进入过渡舱人员不得超出4名)B查看压力表读数。压力已经预设,请勿调整。(5)A确定多个压缩空气钢瓶阀门均已打开。B查看压力表读数。压力已经预设,请勿调整。(5)A确定多个压缩空气钢瓶阀门均已打开。注意:只有在没有地面压缩空气可供使用情况下,才使用钢瓶洗气系统。(6)A假如地面压缩空气可供使用,流量指示器所表示进入舱体气流为正压。(6)A假如地面压缩空气可供使用,流量指示器所表示进入舱体气流为正压。注意:在这种情况下,无需人工开启过渡舱洗气程序。人员在关闭过渡舱门30秒以后进入主舱。经过使用地面压缩空气,过渡舱内洗气程序将自动、反复进行。B气压计显示来自地面压缩空气流为正压。注意:在这种情况下,无需人工开启过渡舱洗气程序。B气压计显示来自地面压缩空气流为正压。注意:在这种情况下,无需人工开启过渡舱洗气程序。(7)A使用过渡舱钢瓶洗气系统将激活警报器——打开肘形阀门,警报器随即被激活。(7)A使用过渡舱钢瓶洗气系统将激活警报器——打开肘形阀门,警报器随即被激活。C使用地面压缩空气时,将图示中阀门打开,同时外部警报器将被激活;假如无法使用地面压缩空气,则将该阀门关闭,并使用过渡舱钢瓶洗气系统,请参阅步骤7A.B过渡舱需要洗气时,按下蓝色圆键(每次洗气约20至30秒)。B过渡舱需要洗气时,按下蓝色圆键(每次洗气约20至30秒)。注意:假如有地面压缩空气可供使用,则无需人工开启过渡舱洗气程序(8)在人员进入主舱之前,过渡舱运行洗气程序时,将舱壁左侧全部氧气钢瓶全部完全打开(钢瓶顶部有控制阀门,转动该阀门即可)(8)在人员进入主舱之前,过渡舱运行洗气程序时,将舱壁左侧全部氧气钢瓶全部完全打开(钢瓶顶部有控制阀门,转动该阀门即可)(9)当过渡舱洗气程序完成,而且全部氧气钢瓶全部已打开时,人员即可进入主舱。顺时针方向转动手柄,打开舱门。(9)当过渡舱洗气程序完成,而且全部氧气钢瓶全部已打开时,人员即可进入主舱。顺时针方向转动手柄,打开舱门。(11)氧气流量计安装在主舱入口侧壁上。逆时针方向转动图示灰色旋钮,以调整氧气流量,救生舱内人均氧气流量应为0.5升(11)氧气流量计安装在主舱入口侧壁上。逆时针方向转动图示灰色旋钮,以调整氧气流量,救生舱内人均氧气流量应为0.5升。注意:假如红色浮标没有移动,立即检验并确定过渡舱中全部氧气钢瓶均已打开。(10)进入主舱后,顺时针方向转动主舱门手柄,密闭舱门。注意:外部另外4名人员现在能够进入过渡舱。(12)请仔细阅读舱壁上操作指示。经过阅读操作指示和本手册,用户可在无法使用地面压缩空气情况下,操作救生舱气体滤清及降温集成系统。(12)请仔细阅读舱壁上操作指示。经过阅读操作指示和本手册,用户可在无法使用地面压缩空气情况下,操作救生舱气体滤清及降温集成系统。(13)开启气体滤清及降温集成系统,充装化学药品B用蓝色安全刀具切开箔袋。将2盒二氧化碳吸附剂充装至除湿降温过滤集成装置顶部凹槽中。A以前方座位下方取出2盒二氧化碳吸附剂和一盒一氧化碳吸附剂。B用蓝色安全刀具切开箔袋。将2盒二氧化碳吸附剂充装至除湿降温过滤集成装置顶部凹槽中。A以前方座位下方取出2盒二氧化碳吸附剂和一盒一氧化碳吸附剂。D将一氧化碳吸附剂充装至除湿降温过滤集成装置顶部凹槽中。D将一氧化碳吸附剂充装至除湿降温过滤集成装置顶部凹槽中。注意:请注意凹槽标识,确定药品充装入正确凹槽。关键提醒:一氧化碳吸附剂一经充装,请勿更换或移除。只有二氧化碳吸附剂需每隔10小时更换一次;或当二氧化碳浓度达成1%、或药品颜色全部变为浅紫色时进行更换。(14)(14)打开主控制阀——逆时针扭转90度。(15)检验并确定液态二氧化碳气压。高压表读数应大于600PSI(15)检验并确定液态二氧化碳气压。高压表读数应大于600PSI(16)低压表只显示系统排气压力。(17)依次水平打开温度控制阀TCV1-2-3(16)低压表只显示系统排气压力。(17)依次水平打开温度控制阀TCV1-2-3-4。注意:全部温度控制阀打开至5分钟。(18)5分钟后,请关闭温度控制阀TCV2-3-4。温度控制阀TCV-1须一直开启。如有必需,可经过打开或关闭温度控制阀TCV(18)5分钟后,请关闭温度控制阀TCV2-3-4。温度控制阀TCV-1须一直开启。如有必需,可经过打开或关闭温度控制阀TCV–2–3–4来调整舱内温度。注意:使用温度控制阀TCV–2–3–4会加速液态二氧化碳消耗,从而缩短系统运行时间。温度和湿度调整可参考舱壁上温、湿度表读数和其下方表格。(19)当除湿降温过滤集成装置(19)当除湿降温过滤集成装置无法正常运行时,使用紧急气体旁路系统。装置左侧为紧急气体旁路系统控制阀。注意:仅在除湿降温过滤集成装置无法正常运行时才使用紧急气体旁路系统。在打开紧急气体旁路系统控制阀之前,请确定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