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_第1页
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_第2页
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_第3页
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_第4页
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2005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

2005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6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

2006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7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

2007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8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

2008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9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

2009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0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0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1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1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2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2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3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3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5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5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6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6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7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7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8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8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9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9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05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

研真题

第一部分政治经济学(6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资本有机构成

2经济全球化

3资本经营

4公司治理结构

二、简述题(每题7分,共35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2简述过度竞争的资源配置缺陷。

3简述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及其相互关系。

4简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中如何缩短必要的劳动时间。

5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

三、论述题(13分)

论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并说明我国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二部分西方经济学(90分)

一、名词解释(1、2、6小题必须配用几何图示说明;每题5分,共

30分)

1无差异曲线

2规模报酬

3欧拉定理

4资本的边际效率

5加速数

6凯恩斯极端

二、论述题(必配几何图示说明:每题10分,共40分)

1请根据斯威齐模型的假设,推证存在于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

性。

2请根据要素价格和交易量决定的理论,分析比较完全竞争或完

全垄断的产品和要素市场结构对就业量和工资率的影响。

3请根据货币工资下降具有“刚性”的假定,推证总供给曲线。

4如果利率和汇率市场由市场自由形成,请推证增加财政赤字

会“人为”推高本币币值。

三、计算题(第2题须配几何图示说明;每题10分,共20分)

1已知,效用函数

求:需求函数xi=f(p1,p2,y),其中,pi,y分别是常量的价格

和收入,i=1,2。

2假设,在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Y是收入,消

费C=1000+0.8Y,投资I=1000。(单位:10亿美元)

(1)给出均衡收入,以及相应的消费和储蓄额;

(2)当实际收入为12000时,给出社会的非自愿存货,并回答收入

将如何变化,并给出收入变化的原因;

(3)如果投资增加400,相应增加的收入是多少?

(4)投资乘数是多少?

2005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

研真题及详解

第一部分政治经济学(6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资本有机构成

答: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

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c:v来表示。在生产过程中,一定的资本由生

产资料和劳动力两部分构成,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是由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决

定的,所以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

从价值形态看,用于生产的资本是由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

(v)两部分组成,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

(c:v)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从根本上决定着资本的

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

本有机构成是把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结合在一起的概念。

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总趋势是不断提高的。资本家

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就要不断地提高劳动生

产率,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反映在资本技术构成上,表现为每个工人所

使用的生产资料增加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总是表现为生产资料比使用

它的劳动力相对增加了。资本技术构成的这种变化,反映在资本价值构

成上,是在全部资本价值中,不变资本所占比重增大,可变资本所占比

重减少。因此,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必然会不断提高。

2经济全球化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

高和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的发展,它们必然要求资源配置从一国范围扩

展到世界范围,各国经济通过跨国生产、国际贸易、资本国际运动以及

国际技术交流等经济纽带而日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趋势。这一概念包含

三层含义:①它是经济国际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一个长期渐进

的客观历史进程。②经济全球化发展最根本的动因是新科技革命推动下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而其最重要的现象与特征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

流动并进行配置。③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础在于国际分工,在于世界各

国经济的相互依赖。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①生产全球化。即物质生产跨越国界,在

全球范围内安排和进行。②贸易全球化。即以贸易自由化为先导,主要

指商品和服务在全球的自由流通。③金融全球化。即金融资本在全球的

大规模扩张和自由流动。

3资本经营

答:资本经营就是资本产权的主体以价值形态的资本为经营对象,

通过调整、交易、优化重组等方式,以实现资本价值量的保值增殖的一

系列市场行为。与一般生产经营领域中的资本运动相比,资本经营有相

同的目的即价值增殖。但它们在内容、对象、方式、市场等方面存在差

异。并且资本经营的收益和风险较大,更依赖产权主体的明确、要素市

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的存在,同时资本经营者的能力也很重

要。

资本经营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利用证券市场或其他形式的产

权交易市场进行资产的收购、出售、购并、托管、租赁等,包括投资性

买进卖出股权等形式。②利用金融市场进行投机性交易。③对资产存

量或所积累的资产增量进行调整,用以改变资本的使用价值的物质形

态,以改变投资规模、方向与结构。④无形资产经营。

4公司治理结构

答: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经营者和监督者之间透过公司权力

机关(股东大会),经营决策与执行机关(董事会、经理),监督机关

(监事会)而形成权责明确,相互制约,协调运转和科学决策的联系,

并依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司章程等规定予以制度化的统一机制;通俗

地讲,就是公司的领导和组织体制机构,通过治理结构形成公司内部的

三个机构之间的权力的合理分配,使各行为人权责明确,相互协调,相

互制衡,保证公司交易安全,运行平稳、健康,使股东利益及利益相关

者(董事、经理、监事、员工、债权人等)共同利益得到平衡与合法保

护。它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构架。

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

益的背离。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

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公司治理结构要解决涉及公司成败的两

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保证投资者(股东)的投资回报,二是企业内各

利益集团的关系协调。这种治理结构安排归根到底还是体现在资本所有

者利益、企业的绩效和市场价值上。

二、简述题(每题7分,共35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马克思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关

系体系,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和收益所形成

的经济关系,在法律上表现为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和收益

权。

①所有权表现为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

的占有或归属关系。人对物的这种意志关系,最初可能是作为一种习惯

和传统被人们自觉遵守和维护,之后,在财产冲突的作用下,才以法律

形式固定下来,从而作为一种权利保护起来。

②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马克思不否认所

有权中体现的人与物的关系,而是要从这种人与物的关系中揭示出人与

人的关系。财产及其权利只能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才存在。

③产权对主体要有经济意义,即财产主体要从中获得一定利益。财

产主体必须作为财产的承担者,通过一定的经济交往过程,使财产的权

和利得以实现。这样,产权在实现过程中就有着明确的经济界区,它规

定主体在经济交往中的行为和权利界限。就是说,产权是被特定的经济

关系所规定的主体在一定界限内对客体的各种权利,这种权利规定着财

产人格化主体在经济交往中的行为和目的以及行为方式。

(2)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问题,它决定了生产、

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是区别不同生产关系类型的主要标志。

从表面上看,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对物的占有关系,实质上它是通过对

物的占有而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总是

要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方面关系得到实现,而且后者对生产

资料所有制具有反作用。这表现在当它们适应所有制的性质与要求时,

会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起巩固和发展的作用;反之,就会对生产资料所有

制起削弱和瓦解的作用。

(3)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社会经济

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水

平与结构决定所有制形式与结构,因而作为社会经济形态范畴的所有制

结构,主要是具有生产力方面的涵义。在一个社会形态中,生产资料所

有制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以一种所有制占统治地位,同时并存着其他

所有制形式,居统治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该社会经济形态的性质。

(4)生产资料所有制确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如果生产资料归私人

所有,就是私有制;如果归集体所有就是公有制。马克思说过,有两种

不同性质的私有制,一种是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一种是以雇佣

别人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雇佣别人劳动会产生剥削行为,这有悖于社

会主义原则。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私营经济既存在着剥削关系这个侧

面,又有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另一侧面。

2简述过度竞争的资源配置缺陷。

答:(1)过度竞争的含义

过度竞争是指这样一种状态:某个产业中由于进入的企业过多,生

产能力远远大于需求,使许多企业处于低利润率甚至负利润率的状态,

但生产要素和企业仍不从这个行业中退出,使全行业的低利润率或负利

润率的状态持续下去。过度竞争是企业数量多、非集中的竞争性产业中

常见的现象。

判断一个产业是否呈现过度竞争状态的标准主要是两条:①企业过

度进入该产业;②该产业中过度进入的企业长期不能从该产业中退出,

造成该产业生产能力的较多闲置或造成产品的大量积压。

(2)过度竞争的资源配置缺陷

过度竞争的资源配置中的缺陷表现在:

①过度竞争使生产者进入过密,高估或低估市场需求,难以实现资

源的优化配置。过度竞争一方面使有效需求被高估导致生产能力过剩,

造成生产者损失;另一方面,在下一个生产过程,需求又可能因前一个

过度竞争过程被低估而减少供给,导致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②过度竞争阻碍了价格机制的正常作用。在过度竞争的氛围下,生

产同种商品的企业数过多,消费者的搜寻次数过多,结果是其所能接受

的价格始终在市场平均价格之下。因此,过度竞争对生产者来说必然是

库存增加,或者只能通过“降价”来减少库存,从而给生产者造成损失。

③过度竞争会加大竞争成本,从而导致产业利润率过低,并损害了

企业或产业的创新能力。影响企业利润率的因素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

的。外部因素主要是市场竞争环境。具体来说,企业的市场份额、集中

度、企业的广告行为以及新设立企业的数量都对利润率的大小有影响。

过度竞争在资源配置中的缺陷表明,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积极

作用是有条件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试图寻找一种使竞争有效发挥作用

的机制,并因而致力于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扩大生产规模,谋求超额

利润。竞争的结果是使生产、资本日趋集中,在某些产业部门甚至出现

高度垄断的格局,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企业间过度竞争的状况,增强

了大企业之间、大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协调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

过度竞争现象。

3简述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及其相互关系。

答:(1)产业资本循环的含义

产业资本循环是资本运动的基本形式,它是指产业资本从其最初的

形态即货币资本的职能形态出发,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

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这三种职能形式,实现

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

式中的每种职能形式上的资本,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而回到原来的

出发点,因此,产业资本循环就有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

资本循环三种不同的循环形式。

(2)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

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

三个循环的统一。要实现三个循环的统一,必须具备以下两个互相联系

的必要条件:

①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并存。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在一定的空间

和时间中完成的,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也不例外。要保持产业资本循环

运动的连续不断,必须使其在循环中所采取的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

品资本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同时发挥职能。当货币资本购置了生产资料

和劳动力,转化为生产资本时,与其并存的生产资本也同时生产出了内

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转化为商品资本,而与上两者并存的商品资本也

同时实现了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货币资本。只有这样,产业

资本各个部分在循环运动中职能的空位才能及时填补,才能保持产业资

本循环运动的连续性。

为了实现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就必须把产业资本分割为

三个部分,而且要在三个部分之间以及每个部分内部资本价值与物质要

素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比如,在分割的货币资本总额中,不变资

本和可变资本之间要保持应有的比例;而在不变资本的物质要素之间也

要保持一定的比例。这些比例关系都是由社会的、技术的或其他因素决

定的。只有当产业资本不仅按比例分割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

本三个部分,而且使每一个部分内部也都保持应有的比例,才能使这三

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并同时发挥作用。

②它经历的三个阶段在时间上是顺次继起的。运动的存在形式是时

间。产业资本循环是顺次经历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的运动。

只有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一个阶段跟着一个阶段地顺利通过,产业资本

的循环运动才能周而复始地连续进行。产业资本不能在任何一个阶段停

留,如果停留在购买阶段,货币资本不能顺利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生产阶段就要停工待料,就不能进行生产;如果停留在生产阶段,就不

能生产出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如果停留在销售阶段,商品销售不出

去,不能实现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就不能进行再生产,重新开始下一

个循环运动,整个循环运动就会中断。

(3)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的相互关系

资本连续循环中三种职能形式的同时并存和三个阶段的顺次继起,

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只有把产业资本按比例分割为货

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使它们在空间上并存,产业资本循环的

三个阶段才能顺次继起。当货币资本经过购买阶段,购买了生产资料和

劳动力,进入生产阶段时,同时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也经过生产阶段

生产了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进入销售阶段;而同时存在的另一部分商

品资本也经过销售阶段出卖了,实现了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又由已转

化的货币资本形态进入购买阶段。

从另一方面讲,三种职能形式的同时并存,又只能是三个阶段顺次

继起的结果。只有循环的三个阶段都能顺利通过,依次继起,货币资本

才能不断转化为生产资本,再转化为商品资本,最后回到货币资本形式

上。从而才能保持三种职能形态的同时并存,也才能在产业资本连续循

环中形成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的三个循环形态

的统一。马克思指出:“决定生产连续性的并列存在之所以可能,只是

由于资本的各部分依次经过各个不同阶段的运动。并列存在本身只是相

继进行的结果”。

4简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中如何缩短必要的劳动时间。

答:(1)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

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

余价值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

关键在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2)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由于商品的

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

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相关,只要同劳动力再生产相关的生活资料和生

产资料的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劳动力价值就会降低,必要劳

动时间便会相应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就会相对延长,从而生产出相对剩

余价值。

(3)在现实生活中,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通过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

剩余价值的竞争来实现的。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的直接目的,相

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其社会结果。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剩余价值会提高劳

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首先是从个别企业开始的。个别资本家提

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为了获取超额剩余价值,各

个资本家进行激烈的竞争,争相采用新技术。当先进的生产技术普及以

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随之下

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

价值。

5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

答:(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

济。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运

行方式。它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

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

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行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

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仅是重要的政治组织,同时又是重

要的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组织。作为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的组织,政府

的主要职能是:

①经济调节。国家要对整个国民经济统筹规划,制定方针政策,发

布信息,协调利益关系,提供服务和进行监督检查。政府首先实行科学

决策、制定并实行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在内的宏观

政策,引导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调节收入分配,达到共同富裕的目

标。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

式并存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为了有效的发展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不

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就必须通过宏观经济调控,弥补市场

调控之不足,以保障国民经济能以较快速度稳步协调发展。

②市场监管。政府通过健全法律体系,规范各类经济主体行为,限

制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维护正常

的市场秩序。

③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提供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基本制度与

规则,以奠定市场经济顺畅运行的基本前提;提供道路、交通、公共卫

生、义务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投资;保护各类产权主体合法的财产权

利;提供社会治安与社会秩序,进行国防建设,维护领土完整与主权独

立。政府承担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能,对那些不以盈利为主的行

业和公共事业,包括社会所必需的公共经济活动承担投资的责任,从而

营造一个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和平稳定环境。

④管理国有资产。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代表,行使国有资产的管理

职能。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

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

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关系国民经济命

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由中央政

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他国有资产由地方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

职责。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坚持政企分开,实

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国有资产保

值增值。

⑤调节收入分配。政府通过调整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征收累进的个

人所得税和财产税,实行直接的转移支付制度及对商品和劳务的国家分

配政策等措施,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调节收入分配与缩小

贫富差距,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除上述职能外,社会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核心,因而政

府有必要也有可能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稳

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论述题(13分)

论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并说明我国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1)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

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

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表

现为:

①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是要做

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

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

②新的物质技术基础。新型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

上。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要把信息产业摆

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这是新型工业化

道路的技术手段和重要标志。

③新的处理各种关系的思路。要从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

城乡简单劳动力大量富余、虚拟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且风险较大的国情

出发,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

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④新的工业化战略。新的要求和新的技术基础,要求大力实施科教

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2)我国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我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完成工业化任务的,国际环境和我国

基本国情决定了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在我国已经走不通,以信息技术为代

表的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又使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可能。新

的历史时期,国力的竞争就是综合实力的竞争,要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

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键,而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则是战略选择。当前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做好

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要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信息化正在引起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革,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传统

工业化的内涵,为我国高起点加速推进工业化提供了可能。因此,要大

力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以

真正加快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

②要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科技进步和提

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③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

新技术产业;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

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④要大力发展教育,使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成雄厚的人力资本

投资。

⑤要处理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坚定不移地扩大国内需求。我国人

口众多,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重要时

期,具有市场潜力巨大的独特优势,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要

努力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既要继续扩大投资需求,更要注重扩大消

费需求,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积

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进一步发挥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时,继续拓展国际市场,把扩大国内需

求和合理利用国外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第二部分西方经济学(90分)

一、名词解释(1、2、6小题必须配用几何图示说明;每题5分,共

30分)

1无差异曲线

答:无差异曲线是序数效用论的一种分析方法,是用来表示消费者

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

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无差异曲线如图1

所示。

图1无差异曲线

图1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商品1的数量X1和商品2的数量X2。图1

中的曲线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不同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水平是相同

的。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为U=f(X1,X2)=U0,其中,

X1、X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消费数量;U0是常数,表示某个效用水

平。

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①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

续的,所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

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

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越低。②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

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③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即无差异曲线的

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2规模报酬

答:规模报酬指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

系。规模报酬变化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生产要素按

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当所有投入的要素以一定比率增加

时,产量以相同、较大或较小的比率增加,分别称为不变、递增和递减

的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递增指所有投入要素如增加λ倍,则产出增加会大于λ倍,

即f(λL,λK)=nQ,n>λ。产生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

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如图2(a)所示。

规模报酬不变指所有投入要素如增加λ倍,则产出亦会增加λ倍,即

f(λL,λK)=nQ,n=λ,如图2(b)所示。

规模报酬递减指所有投入要素如增加λ倍,则产出增加会少于λ倍,

即f(λL,λK)=nQ,n<λ。产生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

生产规模过大,使得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得到协调,从而降低了生产效

率,如图2(c)所示。

图2规模报酬

3欧拉定理

答:欧拉定理是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则全部

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生产要素,分配殆尽。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如

下:假设生产函数为Q=Q(L,K),式中,Q为产量;L和K分别为两

种不同的生产要素即劳动和资本的数量。如果进一步假定该生产函数符

合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则有:

这一结果便是欧拉定理。其中,MPL表示劳动的边际产品,MPK表

示资本的边际产品。欧拉定理表明,在所给条件下,全部产品Q恰好足

够分配给劳动要素L和资本要素K。

4资本的边际效率

答:资本边际效率是指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

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的贴现率,它可被视为

将一项投资按复利方法计算得到的预期利润率,其公式为:

式中,R表示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Ri表示使用期内各年

份的预期收益,J表示资本品在第n年年末的处置残值,r代表资本边际

效率。

根据凯恩斯的观点,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

格或者说重置成本决定。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向

右下方倾斜,表示资本边际效率之值随资本存量的增加而下降,而将曲

线上各资本边际效率之值与利息率作比较,即可得均衡投资量。

5加速数

答:加速数是指为使产量增加一定的数量,而必须增加相应投资数

量的倍数。加速数及原理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I0=aΔY,It=aΔY+

b,ΔY=Yt-Yt-1。其中,I0表示净投资,a表示加速系数,ΔY表示产

量的变动,即ΔY=Yt-Yt-1,It表示总投资,b表示重置投资。这个理

论假设厂商都力图使其希望的资本存量与预期的产出之间保持固定的比

率。在加速原理中,利息率不起作用,因而它是一种最极端的关于投资

决定因素的凯恩斯观点。

凯恩斯学派利用乘数-加速数模型来解释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乘

数原理说明投资的变动可以引起国民收入的加倍变动,加速数原理表述

了随着国民收入的变动,投资的加速增加的现象。乘数-加速数模型将

两者结合起来用以解释在国民收入中,投资、消费和收入的相互影响、

相互加速,进而解释了经济中扩张与衰退的交替并形成经济周期的现

象。

6凯恩斯极端

答:凯恩斯极端是指凯恩斯主义的一种极端情况,如图3所示。

图3凯恩斯极端

如图3所示,如果LM越平坦,或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如果出现一种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

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这种情况被

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出现图3中的情况时,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其

原因是:当IS曲线为垂直线时,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为零,即不管

利率如何变动,投资都不会变动,即不会产生挤出效应;当LM曲线为

水平线时,说明利率已下降到一个低水平,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已成为

无限大。这样,如果国家货币当局想用增加货币供给来降低利率以刺激

投资,是不可能有效果的。

二、论述题(必配几何图示说明:每题10分,共40分)

1请根据斯威齐模型的假设,推证存在于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

性。

答:斯威齐模型也被称为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由美国经济学家斯

威齐于1939年提出来,被用来解释一些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现象。

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是:如果一个寡头厂商提高价格,行业中的

其他寡头厂商都不会跟着改变自己的价格,因而提价的寡头厂商的销售

量的减少是很多的;如果一个寡头厂商降低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

商会将价格下降到相同的水平,以避免销售份额的减少,因而该寡头厂

商的销售量的增加是很有限的。

图4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

如图4所示,根据斯威齐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该垄断厂商由B点出

发,提价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dd需求曲线上左上方的dB段,降价所面临

的需求曲线是DD需求曲线上右下方的BD段,于是,这两段共同构成的

该寡头厂商的需求曲线为dBD。显然,这是一条弯折的需求曲线,折点

是B点。这条弯折的需求曲线表示该寡头厂商从B点出发,在各个价格

水平所面临的市场需求量。

由弯折的需求曲线可以得到间断的边际收益曲线MRd和MRD,从而

可以解释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现象。只要边际成本SMC曲线的位置变

动不超出边际收益曲线的垂直间断范围FG,寡头厂商的均衡价格和均

衡数量都不会发生变化。

2请根据要素价格和交易量决定的理论,分析比较完全竞争或完

全垄断的产品和要素市场结构对就业量和工资率的影响。

答: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这个一般原则在要素使用

问题上的具体化,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相应

的“边际收益”相等。

(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使用劳动力的边际成本等于劳动力价

格W,而使用劳动力的边际收益是边际产品价值VMP。因此,完全竞争

厂商使用劳动力的原则可以表示为:VMP=W或者MP·P=W,即边际

产品价值等于工资。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单一要素的需求曲线将与其边际产品价

值曲线完全重合。如图5所示,要素使用原则VMP=W在图中就表示为

VMP曲线与W0曲线的交点A。A点表明,当劳动力工资为W0时,对劳

动力的需求量为L0。

图5完全竞争下劳动力的需求量

(2)若某厂商的产品市场为垄断市场,而且其所需要的要素是其他

产业不需要的,假设该要素的供给者很多,把这种情况下的厂商称为完

全垄断厂商。

图6(a)完全垄断下的要素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量

图6(b)完全垄断下的产品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量

如图6所示,基于厂商雇佣最适劳动的条件MRPL=MCL,厂商会雇

佣L1的劳动,在使用L1的劳动时确定的工资为W1。在确定了要素的价

格以后,厂商的边际成本线即可找出,因为

再根据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可找出此厂商的产量为q1,产品价格为P1。

(3)两种情况的比较

通过以上两种情况的比较可以看出,完全竞争厂商要素使用原则是

VMP=W。

完全垄断厂商要素使用原则是MRP=MFC。

与完全竞争相比,完全垄断既减少了劳动力就业量,又降低了劳动

力的工资率。

3请根据货币工资下降具有“刚性”的假定,推证总供给曲线。

答:凯恩斯认为,当经济运作过程由于某些原因发生了有效需求不

足时,工资尤其是货币工资具有极大的下调刚性。于是,随着总产量的

下降,不可能通过下调货币工资,维持原有就业水平,于是产生失业。

下面在货币工资刚性的假定下推导总供给曲线。

图7(a)实际工资水平和就业量的关系

图7(b)生产函数

图7(c)产出水平横纵轴的转换

图7(d)货币工资刚性假定下的总供给曲线

图7(a)中的Ns和Nd相交于均衡点E。在该点,充分就业的实际工

资水平和就业量顺次为W/P0和N0。图7(b)是生产函数的图形,表示

就业量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该图表明,当就业量为N0时,相应的国

民收入为Y0。这相当于把N0代入于生产函数,以便求得Y0的数值。图

7(c)的斜线是一条45°线,该线被用来把Y0的数值从纵轴转换到横

轴。图7(d)表示P与Y之间的关系。从图7(d)中可以看到,当W不

变时,任何大于P0的价格水平,如P1,都会使图7(a)的实际工资水平

小于W/P0的数值,此时劳动的需求大于劳动的供给。这时,企业之间争

相雇用劳动者会提高货币工资。按照假设条件,货币工资的上升不会受

到阻挠,所以货币工资会很快上升到使根据新的价格水平P1计算出的实

际工资等于原有的实际工资W/P0的水平。按照这种推导方法,对于任何

大于P0的价格水平,对应的产出水平总是保持在Y0的产出水平位置,对

应的总供给曲线为垂直线。

假设价格水平下降到小于P0的数值,譬如说为P2的数值。在货币工

资不变的情况下,实际工资W/P2会处于图7(a)所示的较高的位置。图

7(a)表明:相对于W/P2的实际工资,虽然劳动的供给很大,但企业为

了取得最大利润只能雇用N2数量的劳动力,因此就业量为N2。通过图

7(b)和图7(c)的转换,得到图7(d)中的相当于Y2和P2之点。由于

Y2和P2分别小于Y0和P0,所以这一点处于图7(d)垂直线底端的左下

方。上述情况不但适用于P2,而且也适用于任何小于P0的价格水平,因

此得到图7(d)中的向左下方倾斜的线段。把倾斜线段和垂直线段连接

在一起便是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4如果利率和汇率市场由市场自由形成,请推证增加财政赤字

会“人为”推高本币币值。

答:如果利率和汇率市场由市场自由形成,即在资本完全流动、汇

率完全浮动情况下,汇率必须调整以使外汇市场保持供求相等出清状

态,从而保持外汇的供求平衡。在浮动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可

以利用IS-LM-BP模型来考察出口需求变化的效应。

图8浮动汇率制和资本完全流动时增加财政赤字的效果

如图8所示,如果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如增加财政赤字。在

图8中A点的初始汇率和利率水平上,财政赤字的增加使IS曲线向右移动

到IS′,这时内部均衡点为A′点。但在A′点,本国的利率超过了国外水

平。作为对较高利率的反应,资本将开始流入本国,产生国际收支盈余

并由此引起本国货币升值(用直接标价法表示的汇率下降)。升值意味

着本国的竞争力下降,即进口品的价格水平下降,且本国商品变得相对

较昂贵。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减少,净出口下降。所有这一切说明,本国

货币升值意味着IS曲线从IS′向左方移动。只要本国的利率水平高于rw,

本国净出口的减少持续到IS曲线一直移动到最初的均衡位置为止。

因此,在资本完全流动和浮动汇率条件下,增加赤字对均衡产出没

有持久性的影响。由于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出口需求增加引起的利率上

升,进而使货币升值,因此最后完全抵消了出口的增加。一旦经济恢复

到点A,净出口就回到最初的水平。

所以,如果利率和汇率市场由市场自由形成,政府财政赤字的增

加,人为地推高了本币币值。因此,在浮动汇率制下,政府应重视用货

币政策作为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手段,因为与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收入无

力的政策效果不同,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得收入增加并带来贸易顺差。

三、计算题(第2题须配几何图示说明;每题10分,共20分)

1已知,效用函数

求:需求函数xi=f(p1,p2,y),其中,pi,y分别是常量的价格

和收入,i=1,2。

解:由已知可得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问题为:

构造拉格朗日辅助函数为:

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ρ-1

由①式和②式联立可得:(x1/x2)=p1/p2。

即有:

将上式代入到预算约束方程,可得:

所以

从而有:

令r=ρ/(ρ-1),则有:

2假设,在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Y是收入,消

费C=1000+0.8Y,投资I=1000。(单位:10亿美元)

(1)给出均衡收入,以及相应的消费和储蓄额;

(2)当实际收入为12000时,给出社会的非自愿存货,并回答收入

将如何变化,并给出收入变化的原因;

(3)如果投资增加400,相应增加的收入是多少?

(4)投资乘数是多少?

解:(1)根据消费函数可得储蓄函数,即有:

S=Y-C=Y-(1000+0.8Y)=-1000+0.2Y

根据两部门经济均衡条件I=S,则有:1000=-1000+0.2Y。

解得:Y=10000。

从而消费为:C=1000+0.8×10000=9000;

储蓄为:S=I=1000。

(2)当实际收入为12000时,可得此时的消费数额,即有:C=1000

+0.8×12000=10600。

社会总支出为:AE=C+I=10600+1000=11600。

社会总支出小于实际收入,所以经济体中存在非自愿存货,非自愿

存货IU=12000-11600=400。

图9均衡产出

如图9所示,当计划总支出小于实际收入(产出)时,存货增加。

此时,企业会减少生产,实际收入减少。当计划总支出等于实际收入

(产出)时,就不会有非自愿存货的变动,实际收入保持不变,并处于

均衡支出的水平。

(3)同理可得,根据两部门经济均衡条件I=S,则有:1400=-

1000+0.2Y,解得:Y=12000。所以,若投资增加400,则相应增加的

收入是2000。

(4)投资乘数k=1/(1-MPC)=1/(1-0.8)=5。

2006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

研真题

第一部分政治经济学(6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交换价值

2资本积聚

3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

4三次产业

二、辨析题(判断正确与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4分,共

16分)

1在货币形式的发展中,金属货币被纸币代替,是由货币的价值

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决定的。

2商品由按照价值出售转化为按照生产价格出售,仅仅使价值规

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

3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就是为了获

得相对剩余价值。

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

发展起主导作用。

三、简述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简述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简述我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方向和具体措施。

四、论述题(14分)

论述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来实现

企业制度的创新?

第二部分西方经济学(90分)

五、名词解释(如可能,附几何图示和例子说明)(每小题5分,

共30分)

1准租金

2边际转换率

3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

4负投资

5货币中性

6全要素生产率

六、论述题(如可能,附几何图示和例子说明)(每小题10分,共

40分)

1比较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

2讨论信息不完全对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影响。

3导出并解释总需求曲线。

4如果利率和汇率由市场自由形成,请推证资本外流的影响。

七、证明和计算题(如可能,附几何图示说明)(每小题10分,共

20分)

1.证明,如果某消费者对商品的X1,X2效用函数是U=(X1,

22

X2)=10(X1+2X1X2+X2)-50,则对该消费者来说,X1、X2之间

存在完全替代的特性。

2假设,一个经济的简化模型是:Yt=Ct+It+Gt,Ct=βYt-1,It

=V(Ct-Ct-1)。其中,t是时间,Y是收入,C是消费,I是投资,G

是政府支出,V是资本消费比,β是边际消费倾向。

求:

(1)描述收入波动趋势的差分方程的一般解;

(2)以V=1;β=0.5;G=1(亿元)为条件,描述收入波动的具

体表现。

2006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

研真题及详解

第一部分政治经济学(6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交换价值

答:交换价值是指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表

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不同使用

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

某种在质上相同,在量上能够比较的东西,即抛开了具体形式的一般的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也就是价值。因此,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是外在的、具体的表现。

2资本积聚

答: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来使实际资本在价值形

态和生产要素形态上实现量的扩大。资本积聚以资本积累为前提,资本

积聚则能通过资本规模的扩大来增强资本积累的能力。资本积聚的实现

会受到社会所能提供的实际生产要素增长的制约。资本积聚在增大单个

资本的同时,也增大了社会总资本,但以这种方式扩大单个资本规模,

一般速度较慢。

3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

答: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是指机器设备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由于技

术的进步引起的资本价值的贬值。它与固定资本的使用价值是否磨损无

关,因而又称精神磨损。造成无形损耗的原因也有两种:①由于生产技

术的进步,生产效率提高,生产同类机器设备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

少,使原来已经购置的该类机器设备贬值。②由于科技创新的作用,市

场上出现了质量和功效更好的机器设备,使原有的机器设备的经济效能

相对下降,从而导致原设备贬值。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提高

折旧率的办法,来减少固定资本无形损耗可能带来的损失。

4三次产业

答:三次产业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总称。它是现代

许多国家都使用的一种产业结构划分方法,目的在于研究产业结构对经

济发展的影响。三次产业是指按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序列和社

会分工的发展过程划分的产业顺序,反映了社会生产的历史阶段和产业

结构的演变规律。

按照三次产业的分类,第一次产业主要指农业,包括直接以自然物

为劳动对象的农、林、牧、渔等行业;第二次产业主要指工业,包括制

造业、建筑业等在内的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的行业;第三次产业即服务

业,如运输、通信、商贸、旅游、金融保险、医疗卫生、公用事业、文

化娱乐、科技教育、新闻出版等行业。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优点是具有较

强的实用性,并能覆盖包括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的服务生产在内的整个国

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各个方面,对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发展状况有全面和

综合的反映,并有助于通过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各自的比重的变化来

观察和分析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但三次产业的分类标准在各国还未完

全统一,第三次产业的内容也显得比较庞杂。

二、辨析题(判断正确与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4分,共

16分)

1在货币形式的发展中,金属货币被纸币代替,是由货币的价值

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决定的。

【答案】正确

【解析】金属货币之所以能够被纸币代替,是与货币的价值尺度和

流通手段的职能分不开的。从货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来看,“商品价值

观念地表现在一个金量上,这个金量则由纸象征地可感觉地体现出来。

纸币只有代表金量(金量同其他一切商品量一样,也是价值量),才成

为价值符号”。从货币的流通手段的职能来看,商品转化为作为流通手

段的货币只是转瞬即逝的要素。它马上又会被别的商品代替。因此,在

货币不断转手的过程中,单有货币的象征存在就够了。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仅仅是价值的符号。价值符号代替真实货币执

行流通手段的可能性在实现之前,必须赋予它社会意义,换言之,就是

它必须获得社会的公认,公认它能代表真实货币进行流通。因此,纸币

是由国家通过法定的途径发行的。

2商品由按照价值出售转化为按照生产价格出售,仅仅使价值规

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

【答案】正确

【解析】生产价格是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

润,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形成之后,商品不再按照价值

出售,而是按照生产价格出售。因此,价值规律就以生产价格规律的形

式发生作用。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基础和中心,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

动,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这种变化,是由于受到平均利润率规律的影

响。

生产价格不是市场价格,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内在标准的价

格。市场价格以它为中心,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波动,所以价值规律现

在不是直接通过价值,而是通过生产价格起作用。这并不是对价值规律

的否定,而且是只有依据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说明。这是因为:①从个别

部门来看,虽然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与该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产阶级所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和整个

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是一致的。②从个别部门来看,商品的

生产价格同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也必然

和价值总额相等。③生产价格随着商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生产商品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生产价格就会降低;反之,生产价格就会提

高。

综上所述,商品由按照价值出售转化为按照生产价格出售,仅仅使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

3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就是为了获

得相对剩余价值。

【答案】错误

【解析】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

劳动时间缩短,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由于必要

劳动时间是再生产工人劳动力价值所必要的时间,因而要缩短必要劳动

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假定资本家是根据劳动力的价值支付工

人的工资。现在,要使劳动力价值降低,就要降低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

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而要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就必须提高整个社会生

活资料生产部门和与之相关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因此,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

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降低劳

动力价值,获取相对剩余价值,而是为了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

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

暂时的现象。因为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冲动与竞争的外在压力,迫使其

他资本家也必须不断改进技术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到整个生产部门的

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以后,商品的社会价值降低,原来由商品个别价值

和社会价值差额形成的超额剩余价值就会消失。

由于资本家普遍热衷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超额剩余价值,会导

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结果使与工人生活资料的生产相关的商

品价值降低,劳动力价值下降,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

劳动时间,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因此,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无数

资本家竞相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

发展起主导作用。

【答案】正确

【解析】公有制,是指一个社会群体(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或部分

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生产资

料归社会主义国家的全体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新型的所

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是由劳动者在全社会或社会的部分范围内

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获得经济利益。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

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

用。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所以,坚持以公有

制为主体,关键是要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整体质量,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控

制力和竞争力。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优越性。按照这样的

认识,除了要继续深化国有经济内部的改革,还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

济的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

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加强重点,提高

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掌握国民经济的命

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的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

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

三、简述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简述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答:(1)效率作为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对经济资源的

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提高经济效益。具体

来说,效率是指资源最合理的配置,使生产出的产品对社会福利最大

化。效率表现在三方面:生产以前要素的配置、生产之中要素的使用以

及生产之后要素报酬的分配以及由此决定的消费。尽管效率主要体现在

生产中的要素配置和使用上,但决定要素配置和使用的是要素的价格,

而要素的价格即是要素所有者的报酬,这必须由分配来决定,因此分配

对效率的影响意义极大。分配与效率的关系要求分配是市场导向的分

配,并且只有市场导向的分配才能保证市场的效率。

公平本是伦理学上的概念,是指人们对既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各种

关系的认识和评价,其原则和标准因时代和社会制度而异,内容涉及政

治、法律、文化等各个领域。由于经济是基础,因此对经济关系的评价

是公平的核心。市场决定的分配是由个人拥有要素的多少以及这种要素

的稀缺程度决定的,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以致

产生越来越严重的贫富分化。分配中的公平要求分配以政府为主体,政

府可以通过税收和福利政策来影响社会的收入分配,使社会的收入分配

趋于平等。

(2)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是相互依存和互相促进的关系,但也有对

立的一面。主要表现为:

①经济效率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前提。社会公平问题是在经济效率

提高到剩余产品出现以后才产生的;在经济效率极其低下,没有剩余产

品,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始社会中,不存在社会公平与否的问

题。不仅社会公平问题的产生以一定的经济效率为前提,而且经济效率

可以使社会公平建立在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上,社会公平的最终实现也

要以经济效率的极大提高为基础。社会公平的最终实现就是达到全体劳

动者的共同富裕,如果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经济效率的极大提高这

是不可想象的。

②社会公平也会促进经济效率。一般来说,社会公平有利于减少人

们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形成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能够有效地调动各方

面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

③要进一步分析社会公平对经济效率到底起促进或是阻碍作用,关

键在于对社会公平程度的把握。具体地说,如果出现极度的不公平,就

会影响经济效率的实现。这是因为,当社会存在着极度的不公平,造成

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不平等现象,就必然削弱劳动者的积极性,降低

经济效率,甚至可能最后导致整个社会处于一种“无效率”状态。如果绝

对的公平,也同样会影响经济效率。一般来讲,只有适度的社会公平,

才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

④分配中的效率要求分配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而分配中的公平要求

分配以政府为主体,因此在分配中存在着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公平和效

率矛盾的存在不是偶然的,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本身决定的。在市场经

济中,要有效率,就必须给生产要素所有者即供给者以相应报酬。这些

报酬构成他们的收入。而人们占有要素的状况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占有

的资本、土地等要素多些,有人则少些甚至完全不占有;有的人的劳动

力强些,有的人则差些。根据要素供给分配收入,则人们的收入必然有

差别。如果取消或缩小这种差别以实现收入均等化,则必然损害效率。

(3)按照通常的理解,效率最根本的(不是全部)是指生产效率,

是人们在解决人和自然关系中所表现出的水平,是生产力的外在表现;

公平主要的是指社会公平,是人们在解决人和社会的关系中所表现出的

性质,是生产关系的外在表现。因此,在效率和公平之间,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原则具有普遍的意义,效率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在现实中必

须优先考虑的问题。

当然,这决不意味着公平无足轻重。公平是影响效率诸多要素中的

一个重要方面。事实说明,只有当人们从切身利益中感受到社会公平

时,他才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劳动,一项公平的社会政策会产生巨大的

社会效应。更主要的是,公平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当社会极不公

平时,通过改革、革命的方式解决公平问题,就可能成为一个时期工作

的重心。

(4)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要求平等,但又不能过分平等。公平和效率

必须兼顾,兼顾的原则有以下三条:

①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兼顾公平。历史上,只有当效率提高到剩余

产品产生以后,社会才会出现公平问题。在效率极低、根本没有剩余产

品的情况下谈公平显然没有任何意义。可见,效率决定公平的产生,而

不是相反。再从公平的发展看,其增长的条件是效率的提高。

②要针对公平和效率在不同时期所表现的不同特点,抓住问题的主

要倾向来协调两者关系。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但有时

候公平可能更重要,而另一些时候,效率则更突出。在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以前,平均主义一直是主要倾向,因此改革后强调拉开差距,以增

进效率,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证明政策是合理的。但随着改

革的深入,目前我国经济在收入分配方面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两极分化,

贫富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公平问题如再不引起重视,必将损害效率的提

高。

③要首先保证遵循公平和效率兼顾的某些原则,如保证各种要素尤

其是劳动力的正常流动,尽可能地消除各种进入壁垒,保证各行业的自

由竞争;反对行业垄断,对自然垄断的企业实行政府监管,使其收入与

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基本保持一致;消除就业中的性别、年龄、种族宗教

信仰等各种歧视,以保证劳动者收入由其贡献决定。

2简述我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方向和具体措施。

答:(1)我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方向

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

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

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其相互制

约的方式。我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方向,是要形成以高新技

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

局。

(2)具体措施

①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

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②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

海洋等产业。

③加快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④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

输体系。

⑤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和经营业绩,走中国特色农业现

代化道路。

四、论述题(14分)

论述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来实现

企业制度的创新?

答:(1)公司治理结构是指以股东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

相制衡关系的泛称。其核心是在法律、法规和惯例的框架下,保证以股

东为主体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前提的一整套公司权利安排、责任分工

和约束机制。

(2)公司治理结构是否有效发挥作用,关键是组成治理结构的各个

权益主体能否充分发挥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并且在他们发挥积极性的同

时,能够对他们的行为实施有效的制约,不至于他们各自在追求个人权

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导致其他利益相关者尤其是投资人、债权人等主体的

权益损失。因而,从一般意义上讲,要形成有效的能够克服代理问题的

治理结构,需形成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包括:

①健全的行之有效的法规体系。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对于规

范公司运作机制,保护投资者及其相关利益者的权益、约束企业经营管

理者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各国公司法对于公司的治理结构

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及其总经理的权利和责任都作了明确的界定,以

规范企业的运作机制。

②形成股东可以“用脚投票”的健全的股票市场。资本市场的功能不

仅表现在公司筹资和股票的转让方面,而且可以起到约束管理层行为的

作用。如果因管理的原因使得公司的权益受损或使得股东面对的风险上

升,股东就会在证券市场抛售股票,这种行为可以理解为是股东向管理

层投的反对票,如果公司股票价格大幅度下跌,企业有被其他股东集

团、公司或个人收购的危险,在收购者收购成功后,被收购的公司必然

会改组管理层。即使不被收购,股票市场的压力也会导致公司采取措施

改组管理层,从而给管理层施加压力以约束他们的非利润最大化行为。

③竞争性的职业经理市场的作用。经理市场的竞争压力也可以促使

管理者在经营中以股东利益为重,否则,将存在被其他的职业经理替代

的可能。

④有效的激励机制。设计有效的长期激励计划,使得经营管理者的

收益与股东的收益紧密相关,让经营管理者在追求个人收益最大化的同

时,能够促进股东的收益。例如,有些公司实施的股票期权计划就具有

实现激励相容的目的。

⑤健全、严格的财务及其相关信息的披露制度。通过规范的财务制

度及其信息披露制度,防止内部人暗箱操作,鲸吞股东权益。

(3)我国国有企业,在通过改制向现代公司制度转轨过程中如何避

免低效率、甚至负效率等问题有以下措施:

①建立健全与公司制度相关的法规体系,尤其是要严格执法;

②规范证券市场,强化证券市场的监督和约束功能;

③形成竞争性的职业经理市场,强化经理人市场的约束功能;

④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⑤在合理有效地借鉴具有典型意义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经验的

基础上,切实从中国实际出发,在制度创新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并行之

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这需要我们继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

第二部分西方经济学(90分)

五、名词解释(如可能,附几何图示和例子说明)(每小题5分,

共30分)

1准租金

答:准租金是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

素的收益。一般来说,准地租是某些质量较高的生产要素,在短期内供

给不变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超额收入。准租金可以用厂商的短期成本

曲线来加以分析,如图1所示。其中MC、AC、AVC分别表示厂商的边

际成本、平均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假定产品价格为P0,则厂商将生产

Q0。这时的可变总成本为面积OGBQ0,它代表了厂商对为生产Q0所需

的可变生产要素量而必须作出的支付。固定要素得到的则是剩余部分

GP0CB。这就是准租金。

图1准租金

如果从准租金GP0CB中减去固定总成本GDEB,则得到经济利润

DP0CE。可见,准租金为固定总成本与经济利润之和。当经济利润为0

时,准租金便等于固定总成本。当厂商有经济亏损时,准租金也可能小

于固定总成本。

2边际转换率

答:边际转换率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利用既定资源生产两种产品

时为增加一单位某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边际转换率反

映了产品转换的机会成本。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利用现有资源在不同商

品生产上可能实现各种产量组合的最高界限,构成生产可能性边界,在

这一边界上,每一点都代表两种产品的一定组合。从一点移到另一点,

意味着一种产品的增加和另一种产品的减少。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边

际产品转换率表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由于边际报酬递

减规律在起作用,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会随该产品的增加而递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