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节选)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窦娥冤(节选)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窦娥冤(节选)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窦娥冤(节选)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窦娥冤(节选)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窦娥冤(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学设计】《窦娥冤(节选)》同课异构(1):一个“冤"字探到底

/教例简述/

《窦娥冤》是中国古典戏剧作品的经典悲剧,作者关汉卿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中。《窦娥冤》通过描述一个底层女子的悲惨遭遇,塑造了光彩照人的窦娥形象,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剧作戏剧冲突尖锐,扣人心弦,其悲剧魅力穿越时空,经久不衰。

一、导入(略)

课题是“窦娥冤”,窦娥冤深似海——我们就从一个“冤"字进行探究。

二、教学过程

(一)一探——窦娥冤在哪里

学生阅读《窦娥冤》第三折。(“旦本”)

1.内容:由正旦窦娥主唱,表现其被押赴刑场处斩的情景,由10支曲子和相关说白构成。从表现方式看,主要是窦娥的唱,10支曲子是其主要的内容。

2.“窦娥冤在哪里"(阅读10支曲子,抓住窦娥和刽子手及同婆婆的两次对白)

明确:窦娥的冤,在于没害人却被当作杀人犯押赴刑场受刑。没杀人却要被处死。

3.窦娥为什么会遭受如此冤屈呢真的就是窦娥“没时没运”吗(屏显)

全剧故事情节:窦娥3岁丧母,7岁离父,被典与债主蔡婆做童养媳;17岁完婚,不到两年守寡。不久,蔡婆出城讨债,债户赛卢医将她骗至郊外,企图杀人赖债,却被张驴儿父子所救。当张驴儿得知蔡婆家中颇有钱财,且还有个正当青春的儿媳时,顿生歹念,强迫蔡婆嫁给其父,自己欲强娶窦娥为妻。软弱的蔡婆屈服了,窦娥却坚决不从。

为迫使窦娥就范,张驴儿在羊肚汤中下毒,想毒死蔡婆,使窦娥陷于孤立无援境地。不料张父误食毒汤,一命呜呼。张驴儿恼怒之余,嫁祸窦娥,并以此要挟,强迫窦娥屈从。窦娥自信清白无辜,毅然选择“官休"。没曾想,审理此案的楚州太守桃杌是个昏庸残暴的贪官,只认钱不认理。在公堂上,滥施淫威,严刑逼供,窦娥被打得皮开肉绽,三次昏死过去,依然顽强不屈。可是,当桃杌转而要对蔡婆施以酷刑时,窦娥为了保全婆婆,只得含冤屈招,结果被送上了断头台。

4.张驴儿强迫蔡婆嫁给其父,自己欲强娶窦娥为妻,蔡婆屈服了,窦娥为何坚决不从

为什么窦娥毅然选择“官休”公堂上遭受严刑逼供,窦娥没有屈招,当桃杌转而要对蔡婆施以酷刑时她就含冤屈招,这说明什么

——窦娥冤在对官府的信任,如果私了就可能不会有这样的下场。

——冤在她太善良,如果她坚决不承认,也不要紧,最多打死她婆婆。

——冤在她的贞节观念,如果她接受张驴儿要求,就不会有这么多矛盾发生……

5.从根本上说,窦娥到底冤在何处

明确:坚守封建妇道和孝道,却被封建官制所害;遵从封建道德,遵守封建秩序,却死在封建官府的刀下。这就是窦娥的冤屈所在。

(二)二探——窦娥如何申冤

1.品读10支曲子中的最后4支,归纳三桩誓愿的内容。

明确: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2.讨论:窦娥申冤把希望寄托在谁的身上

从三桩誓愿的内容,从“皇天也肯从人愿"等曲词很容易看出,窦娥把申冤的希望仍然寄托于“天”。

3.作者这样安排全剧的高潮是什么目的(屏显)

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汉书·于定国传》)

自后郡中枯旱,三年不雨。后太守至,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枉杀之,咎当在此。"太守即时身祭孝妇冢。因表其墓,天立雨,岁大熟。长老传云:“孝妇名周青,青将死,车载十丈竹竿,以悬五幡。立誓于众曰:‘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既行刑已,其血青黄,缘幡竹而上,极标,又缘幡而下云。

(干宝《搜神记》)

4.学生通过比较分享看法:

这是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这可证明窦娥的确是被冤枉的;这寄托了人民的理想;这表达了作者的爱憎;这使窦娥的形象更加丰满……

5.可是这样的愿望能实现吗

明确:《窦娥冤》是以“东海孝妇”故事为基础创作的,但又不是原故事的翻版,它比原作更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矛盾。三桩誓愿的实现,既是可能的,又是不可能的:在艺术领域中它是可能的,在现实生活中它是不可能的。

作者通过三桩誓愿的可能实现表达了美好的希望和理想,又通过实际的不可能实现表达了人们对社会的绝望。读者正是由于知道三桩誓愿的不可能实现,正是出于对社会的深深的绝望,才会更深切地理解窦娥的冤屈之深。这才是作者的良苦用心所在,也是这部经典悲剧的艺术张力所在。

(三)三探——窦娥是什么样的窦娥

1.再次阅读课文,用关键词语概括窦娥的性格特征,并结合具体的内容加以说明。

“善良"孝顺”“抗争"反抗”……(结合窦娥具体唱词和科白分析说明)

2.探究剧中的矛盾冲突。

提示:矛盾冲突,一是指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社会之间的外在冲突;二是指人物本身的内在矛盾冲突。

(1)外在冲突:窦娥与张驴儿父子的冲突;窦娥与婆婆的冲突;窦娥与官府的冲突;窦娥与社会之间的冲突。

(2)窦娥身上的矛盾冲突(内在冲突)。

第一、第二两支曲子中,窦娥指责天地,对“天"充满了怨气,可后四支曲子中窦娥表达的愿望又寄希望于“天”。

这既矛盾又不矛盾:前者是窦娥遭遇不平后的本能发泄,“天"并非明确所指;后者的“天”是明确所指,是窦娥心中代表正义主持正义的力量,窦娥借助于这个“天"表达了自己的冤屈和希望冤屈得到昭雪的强烈愿望。

点拨: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看似矛盾而又不矛盾的内在冲突,表达了窦娥在绝望中的无奈和挣扎,使悲剧有了更加震撼人心的力量。心中有怨气,她只能骂“天”;心中有冤屈,她只能求助于“天"。

(3)着眼于整个剧情,看看还有哪些矛盾

窦娥自愿招认毒死张驴儿父亲,为什么又要鸣冤叫屈呢

明确:自己招认,是由于舍不得婆婆受刑;鸣冤,是生命就要结束时,她觉得可以为婆婆而死,但不能为婆婆而冤,不能永远背着这不属于自己的罪名,她要让世人坚信不是“天公不可期”“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4)请学生用“既又”格式,在横线上补充一对矛盾的词语,概括窦娥的性格特征。

明确:既刚强,又软弱;既恪守封建道德,又不满封建制度;既信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