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相矛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3_第1页
15《自相矛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3_第2页
15《自相矛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3_第3页
15《自相矛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3_第4页
15《自相矛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3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自相矛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吾、弗"等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3.借助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誉”“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难点)

4.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任务一:链接已知,简述寓言故事大意

1.出示我国古代的兵器:刀、剑、斧、戟、矛、盾等的图片,学生认识。

2.引出“矛、盾"两个生字后,教师指导书写。

矛:矛字横撇点横钩,竖钩加撇把笔收。打仗用它来进攻,如果用盾是防守。

盾:短撇长撇连十目,万箭飞来能挡住。

3.揭示课题,齐读。

4.自相矛盾的故事很多同学都很熟悉,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回顾故事内容后,用自己的话简单讲一讲故事大意。

5.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回古代,深入了解这个故事,帮助楚人走出尴尬的境遇,并改变思路,卖出他的矛与盾。

任务二:创设情境,读中再现叫卖场景

活动一:读懂意思,在角色的互动中加深理解。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文言文版的这个故事,文言文不好读,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试着练习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

2.检查学生初读情况,指名读课文,正音。

3.创设情境,指导朗读第一句。

课件出示: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1)这句话中笔画最多的这个“鬻"读——?跟它读音相同的是——?这两个字读音相同,但是意思却不相同,鬻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看注释)

(2)假如这个楚人只卖盾,前半句就可以怎么说?如果他只卖矛呢?可以怎么说?如果卖的是刀或者剑呢?又可以怎么说?如果他卖的是斧、戟、叉呢?我们可以怎么说?教师引导学生在运用中理解“鬻”的意思。

(3)通过看注释,我们理解了“鬻"的意思,后面的这个“誉”注释里没有,怎么理解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理解“誉"的意思。)

(4)“誉”就是夸赞,有句话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现在,你就是那个楚人,你会怎么样夸赞自己的盾呢?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进入角色,你会读得更好。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句子,还可以创造性地进行朗读,带上动作、表情,甚至还可以加上某些字词。

(5)同学们,你们就是路人。各位路人,大家听懂他的意思了吗?谁来说说你的理解。听了楚人的夸赞,作为路人,你可能会说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再现当时的场景:一人曰——;一人曰——;另一人曰——。

活动二:迁移学法,在朗读与表演中再现场景。

课件出示: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1.有了刚才的朗读经验,你一定会读好这句话。指名读,引导评价,说说还可以怎么读会更好?

2.各位路人,听懂他的意思了吗?听了楚人的夸赞,作为刚刚路过此地的路人,你可能会说什么?

3.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再现当时的场景:一人曰——;一人曰——;另一人曰——。

任务三:迁移学法,在朗读与表演中再现场景

课件出示: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在文言文中,“曰"是非常常见的一个字,什么意思,知道吗?

2.“或曰”怎么理解?谁来说说?

3.重现思维过程。

这个人说道:“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大家推测一下,说这句话前,他听到了楚人说:“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听到楚人说:“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他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谁能借用下面的词语来说一说。

课件出示:

既然——,那么——;既然——,那么——。可是,如果——。

4.课文中写道:“其人弗能应也”。是谁不能应也?此刻,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他?

5.我为人物配表情:下面的表情,可能是谁的?为什么?当时他是怎么想的?

偷笑龇牙捂脸

6.给出图片和小视频,学生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进行配音,讲述故事。

任务四:深度思辨,不断提升思维能力

1.思辨一:紧扣重点句,领会故事的寓意。

(1)到这里,故事已经讲清楚了,也讲完了,最后一句话写的是什么呢?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读句子,运用学习方法理解“夫"立”的意思。

(3)寓言故事总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最后一句话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你能把这个道理讲给弟弟妹妹听吗?如果要讲给这个楚人,你会怎么说?引导学生明白,不同的对象,我们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2.思辨二:矛和盾,到底怎么才能卖出去?

现在,我就是那个楚人,我有问题想问——

(1)辛辛苦苦,我终于做好了矛和盾,卖不出去可怎么办呢?大家能不能为我出谋划策,我怎么做才能把矛和盾卖出去?引导学生明白,可以一样一样地卖。

(2)我可以怎么叫卖呢?谁来帮帮我?

课件出示:

楚人有鬻__者,誉之曰:“________。"

(3)我就是那个楚人,我还有问题想问——

我不仅做了矛和盾,还做出了刀、剑、斧、戟、叉,我想多拿几样出来卖,可以吗?我可以怎么说?

课件出示:

楚人有鬻__与__者,誉之曰:“________。”又誉其__曰:“______。"

(4)楚人这样叫卖,可以吗?引导学生明白不能出现对立面,不能矛盾。

3.思辨三:矛和盾真的水火不容,不可同世而立吗?有没有可能同时存在?

(1)出示坦克,从坦克身上,你发现矛和盾的存在了吗?

(2)课件出示文字片段,学生阅读。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与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4.了解作者,拓展阅读篇目。

(1)展示搜集的资料,了解作者。

韩非,又称韩非子,中国古代思想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