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_第1页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_第2页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_第3页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会认2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屠"字,重点指导书写“屠”、“符"字,并注意“屠”字是半包围结构。并正确读写“屠苏、曈曈"词语,尤其是“曈曈”注意是左边是日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回忆生活经验,激趣导入

通过播放短视频的形式,再现过年的场景,引动学生的过年记忆复现,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引入新课《元日》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设计,拉近了学生和古诗的距离,为学古诗做好了情感和知识的铺垫。

二、借助白板课堂识字,降低难度

本课借助了白板的识字功能,将识字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借助课件展示读音和写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部分借助造字法展现字的演变。

【设计意图】由正确识记读音的写法,再到从字的演变历史来认识字,学生的识字有了层次性的变化。

三、资料分享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创作背景: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20岁以前,他随父南北游学,了解民生疾苦。21岁起,当过地方官员,做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事。在王安石49岁时,宋神宗为摆脱危机,任命他为宰相,主张变法,推行新政。此诗是诗人初为宰相执行新政时,见到新年家家忙着过春节的景象,而联想到变法开始的新气象,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设计意图】分享课前搜集资料,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学习古诗首先要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还要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把古诗读一遍。

生:齐读,个别读,教师范读。

2.师:注释是理解古诗的基础,请同学们在掌握注释的基础上,完成一个小游戏。

3.看来同学们对注释已经很好的理解了,那么我们来看看古诗写了什么场景?(展示古诗,教师补充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借助画面理解古诗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过年的图片和视频,用语言描写诗意,引导学生想象过春节的画面,再读相应的古诗,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五、品读古诗,体悟情感

默读全诗,结合创作背景,想一想古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思想感情,充满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设计意图】走近历史,才能走进诗句,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因此,这一环节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了解王安石写这首诗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六、总结学法

师:古诗学完了,我们一起来总结下古诗究竟要怎么学?

生:解决生子生词、了解作者、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背诵古诗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七、作业

调查我国的传统节日,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调查哪些传统节日,怎么了解,用什么方式记录,然后各自开展活动。

板书设计

元日

解诗题放爆竹

读诗文喝屠苏

明诗意迎红日

悟诗情换新符

【教学反思】

《元日》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掌握生字词的同时,借助注释、图片和视频理解诗意,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春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我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信息化教学技术对实现教学目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优点:本节课充分利用了多媒体信息化教学工具,教学效果良好。我借助了白板的古诗功能,让学生在朗读的同时,在白板上划分朗读节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

在解诗意环节,我使用了希沃白板的课堂游戏功能。把对古诗中的重难点字词及其注释的枯燥识记,设计成有趣活泼的课堂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不足:在划分朗读节奏的时候,教师没有范读,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自行朗读感悟的时间,没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古诗的韵律美。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朗读方法,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在教学中,我没有注重对古诗学习方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