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18童年的水墨画

1.会认“墨、染"等生字,会写“墨、染”等生字和“水墨画、垂柳、钓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背诵《溪边》。

1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孩子们回忆童年生活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童诗两首,一起来分享童年的快乐。

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画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你最喜欢哪首或者哪句诗?为什么?

3.学习片段《溪边》。

(1)指名读《溪边》。这首诗主要写了孩子们在溪边垂钓的情景,说说你在诗中看到了哪些景物,它们是什么颜色,在文中标注出来。

(2)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还有哪些句子是你比较难理解的,与同桌讨论交流,想一想你会用哪些方法去理解呢?

①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我们可以用哪些办法理解这些句子呢?可以让学生回顾所学旧知,如:回忆贺知章的诗《咏柳》;联系自己生活,说说你看到的垂柳的姿态以及颜色。垂柳把溪水当作镜子,垂柳会照镜子吗?这里把溪水比作什么?把垂柳比作什么?又把山溪比作什么?通过这种方法对山中景物进行描写,你体会到了山溪的什么特点?想象画面,朗读感悟。

②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联系上下文或结合图片,思考:“人影给溪水染绿了”是什么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想一想,溪水还把什么给染绿了?抓住“绿"红”体会画面的色彩美,抓住“立"体会画面的静美,想象画面,朗读句子。

③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想一想:为什么说“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呢?联系上下文读一读,思考一下。引导从“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一个孩子在这里钓鱼。再联系自己的钓鱼体验,引导学生从“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知道孩子钓上鱼来了,特别高兴。所以“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表现的就是孩子们钓鱼的乐趣。带着愉快的心情读一读句子。

(3)交流并小结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联系生活体验等。

(4)多种形式朗读(赛读、配乐读等),试背《溪边》。

4.用自己的话描绘片段《江上》。

《江上》写了一群孩子在江上戏水,像一群鸭子一样。小朋友们有时挥动着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有时互相拨水,玩得十分高兴;也有小朋友钻入水中,出水时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5.对比学习片段《林中》。

对比句子“松树像刚洗过澡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和“松树像刚洗过澡清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亮"。读句子,说说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体会叠词“清清爽爽”“明明亮亮”,通过朗读使学生明白,叠词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而且还能起强调作用。分享交流生活中积累的类似词语。课件补充,学生积累。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朗读,想象童年愉快的生活画面。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指导写字,拓展积累

1.课件出示生字,仔细观察生字,发现构字规律,将生字按结构特点分类。重点指导写好“蘑”“爽"染”。

提示:“蘑"字笔画较多,书写时要提醒学生看清笔画,注意笔画间的穿插和避让。也可以提醒学生运用形声字规律进行书写记忆。

“爽”是独体字。书写“爽"字时要注意书写的笔顺,写好撇画和捺画,这个字才能立得住。

课件出示“染”字的演变过程图片,学生观察交流。观察“染"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染”字中的“木"横画要长,托住上面部分。师范写,生练写。

2.观察其他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重点笔画的占格和压线。

3.学生练写,展示评价。

提示:评价可以从学生的书写姿势、握笔姿势以及书写的工整度、美观度等来进行。

六、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七、拓展延伸

1.学写儿童诗。

2.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

19剃头大师

1.正确认读“剃、执”等生字,正确读写“表、胆、鬼"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比学习“老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理解“剃头大师”的含义。

3抓住文中有新鲜感的关键词语,一边读一边想,理解难懂的句子。

4.体会文中比喻句的妙用,积累比喻句。

2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出课题

1.出示“大师”,理解“大师”。(学生认读,谈谈什么是大师)

2.认读“剃"字,谈经历。

出示“剃”字,学生识记,并组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剃头"的经历。

3.揭题板书,理解题意。

说说怎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剃头大师。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识记生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交流,联系上下文猜猜这些词语的意思。

(3)查字典验证。

(4)出示本课生词,检查认读情况.指分析准“刑、否、执”。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识人物,畅谈印象。

说说文中的小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预设:胆小)

三、细读课文,关注内容

1.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学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2)从课文中分别找出写“老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相关自然段。

2.对比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边读边想,比较“老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1)圈出描写“老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时动作的词语,理解这些动词的意思以及分别表现出了什么。

(2)画出描写小沙剃头时感受的句子,结合生活经验边读边想,理解句子意思。重点语句:“最痛苦的是……跟受刑一样。"

①随文认读“受刑”。理解“受刑"的意思(遭受刑罚)。文中的“受刑”是什么意思?(和遭受刑罚一样难受)联系生活经验说说,你有过类似的感受吗?

②理解“害人精"的意思。

③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词语特点:是比喻性的词语,而且非常口语化。拓展认读“淘气包、马屁精、机灵鬼、替罪羊”等,并让学生试着说一说这样的词语。

3.重点语句讲解学习。

(1)嗬!小沙高兴了,你真把头发剪下来了!

(2)小沙连忙摸耳朵,看它们还在,就无所谓了。

①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读出小沙的惊喜和高兴。

②思考:为什么“我"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小沙更优秀的顾客了?

4.找出文中的比喻句,体会比喻修辞的精妙作用。

(1)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

(2)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注,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3)可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

(4)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

(5)他每天夜里都要爬起来两三次,捉跳蚤一样找身上的碎头发。

①反复读比喻句,读出这些句子的趣味。

②去掉比喻,对比读,句子有什么不同?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③试着举例说一说这样有趣的比喻句。

四、回顾全文,深化主题

1.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2.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呢?

“剃头大师”是一种自嘲,文中的“我"其实并没有剃头的经验。以“剃头大师”为题目,不仅能吸引读者的注意,还能深化文章主题,起到风趣幽默的效果。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这样拟定题目。

五、整体观察,写好生字

1.观察生字,发现规律。

2.生字归类,指导书写。

(1)“表、夺"上大下小。“虽、骂”上小下大,“虽"字的倒数第二笔略往上提。

(2)“仇、付、倍、件”是同偏旁的字。提示:左窄右宽。

(3)“鬼"是独体字。应提醒学生笔顺是:撇、竖、横折、横、横、撇、竖弯钩、撇折、点。

3.学生练写,展示评价。

20肥皂泡

1.会认读“廊、和”等生字,会读写“皂、碗、若"等生字以及“肥皂泡、种类、其中、网球”等词语。

2.初步了解冰心生平及其作品风格;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课时

一、话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见过肥皂泡吗?吹过肥皂泡吗?你觉得泡泡怎么样?(泡泡很美妙,吹肥皂泡很有意思)

2.同学们吹的泡泡是自己做的还是街上买的,自己做过的同学,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样制作的呢?(抽学生回答)

3.泡泡从小管子的那一头冒出来了,你的心情肯定跟买泡泡水吹的孩子不一样!能告诉大家你当时的心情吗?(快乐、骄傲、白豪)

二、介绍作者,奠定学习基础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了不起的奶奶——冰心。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省长乐市人,她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诗人、翻译家、散文家和儿童文学家,她是一位高寿、有才华、有成就的奶奶。

同时她也是一位受许多人尊敬和爱戴的老奶奶,在她97岁高龄的时候,一位活跃在文坛上的晚辈给冰心奶奶写了一封信,问冰心奶奶身体可好?冰心奶奶在回信中说:我在家坐以待币。(坐以待毙是什么意思?看样子冰心奶奶身体状况很不好,她的生活状况很糟糕)但是,冰心奶奶写的不是枪毙的毙,而是钱币的币,冰心奶奶是作家,想一想,她在家里干什么?她为什么能那么幸福快乐和长寿?

冰心奶奶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造物主给了他一个非常好的母亲,打小她心中就充满了爱,就学会了爱,心中充满爱的人,时时处处都能找到欢乐。冰心奶奶不但爱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一草一木,还特别热爱儿童。她一生赞美母爱、童真、大自然,和孩子们交朋友,给孩子们写下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成为一代又一代儿童的精神食粮,当之无愧地被誉为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正是这种涌动在冰心奶奶心中的炽烈而纯洁美好的爱,使各种疾病望而生畏。爱使人快乐,使人健康;爱使人青春不老,高寿延年。

三、引入课文内容的学习

同学们,冰心奶奶像你们那么大的时候,也吹肥皂泡。她的肥皂泡吹得可不一般,那小小的、不起眼儿的肥皂泡,经了她的手和嘴,以及她的眼,她的心,不但吹出了情趣,还吹出了她的梦想。想知道冰心奶奶是怎么吹肥皂泡的吗?打开书,自己读一读就知道了。请大家在读的过程中勾画出重点词句。

学生读书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以下词语:(肥皂泡、种类、其中、网球、透明、分裂、形式、圆满、飞越、婴儿、目送、希望)。

四、学习词语

1.指导认读词语。黑板上的词语可不容易读好,有谁愿意来试一试?教师正音后让学生练一练,然后齐读,抽读。

2.了解学生在阅读中的学词情况。有没有老师没写上,而你又认为非常重要的词语?(根据学生指出的词语,注音、正音、练读)

3.读课文,攻破难点。同学们再读读课文,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轮流朗读课文。

五、理解课文内容

1.冰心奶奶是怎样做泡泡水的呢?谁来说一说。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说,重点介绍第3自然段。(出示课件:理解“和弄"一词)

2.我们已经跟着冰心奶奶学习了泡泡的制作过程,那么你知道泡泡是怎么吹的吗?

(1)读4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说。(出示课件)

(2)小管子的那一头会吹出些什么样的泡泡呢?仔细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的?标出写泡泡样子的词语。抽学生说,教师展示课件,然后让学生读。

3.冰心奶奶把好多美妙的词语都附着在了泡泡身上,咱们再读读课文,我相信大家会把泡泡的美读得更妙,更神奇!

(1)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大家都有些什么收获和感受呢?

(2)同学们的收获不尽相同,感受却惊人的一致。文中的哪些自然段表现了泡泡的美和妙呢?

六、课堂小结,齐读全文

在玩肥皂泡游戏过程中,冰心奶奶满怀爱心和向往,写下了这篇美妙的文章,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

七、拓展与作业布置

1.剩下的时间,请大家抄写黑板上的词语,每个两遍。

2.摘录你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

3.拿起书,再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

4.在以后的几周里阅读冰心的更多作品,以《我眼中的冰心奶奶》为题,汇报自己的课外阅读情况。

21*我不能失信

1.认识本课“耀、庆、盼”等生字,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让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3.自主学习,默读课文,合作交流讨论。

4.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习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的方法。

1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板书课题:21*我不能失信)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又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把自己新学到的生字词读给同桌听一听。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耀庆盼叠歉

①自由读,指名读,师纠正读音。

②注意读准前鼻音“盼歉"和后鼻音“庆”。

(2)识记生字。

4.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1)熟字加偏旁:“广+大=庆"目+分=盼”

“兼+欠=歉"。

(2)猜谜语:“鸦背夕阳红”谜底是“耀"。

(3)形近字比较:桑一叠歉一谦。

(4)读生字词。(以多种形式读,如猜读、开火车读等)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短文中不理解的词义。(课件出示词语解释)

(1)失信:违背协议或诺言,丧失信用。

(2)道歉:为不适当或有危害的言行承认不是;承认使人委屈或对人无礼,同时表示遗憾。

(3)歉意:抱歉的心意。

(4)后悔:为了过去的作为或为了没有做到的事而感到懊悔。

6.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故事梗概)

课文讲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走到门口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朋友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教师板书:诚实守信)

三、深入探究,感悟文法

1.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时候的宋庆龄是个诚实守信的孩子?默读课文,把能反映宋庆龄守信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并谈谈体会。

(1)(课件出示)“爸爸,我不能去了!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她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庆龄说。

宋庆龄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爸爸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当时就很好奇,问原因,庆龄才这样回答)

指名朗读。

(2)(课件出示)“你不是一直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