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新教师培训专题讲座:论教师的文化修养_第1页
新课标背景下的新教师培训专题讲座:论教师的文化修养_第2页
新课标背景下的新教师培训专题讲座:论教师的文化修养_第3页
新课标背景下的新教师培训专题讲座:论教师的文化修养_第4页
新课标背景下的新教师培训专题讲座:论教师的文化修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背景下的新教师培训专题讲座:论教师的文化修养未来教育充满希望与挑战,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载体的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首先必须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其中文化修养就是重要的一项。所谓文化修养是科学修养、人文修养和审美修养等的总和。从本质上说,这三方面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有机整体,他们共同构成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其中,人文修养是一个人修养的基础和核心,科学修养和审美修养是以人文修养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是人文修养的延伸。因此,科学若离开了人文就迷失了方向,也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审美若离开了人文就失去了根基,黑白美丑也就失去了判断的依据。一、人文修养“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它包括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素质、高层次的人文文化素质、高度自觉地创造思维素质、高质量的身心健康素质等五个方面。这里侧重的是人文文化素质,它涵蕴哲学、语言、文学、艺术、历史等人类社会文化知识而成的文化素质与修养。是一个人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近些年,社会上的种种歪风邪气在各个领域表现出来,信念遭到嘲讽、理想受到冷落、道德濒临危机、情操蜕变为欲望、责任淡漠并与金钱捆绑在一起,诚实成了愚昧的代名词、堕落成为聪明和强者的象征、金钱常常专政法律和正义,权力在手中成了商品……所有这一切正在严重影响着个体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蚕食着社会的稳定的根基,动摇着人们的道德信念和理想,迷乱着人们的政治信仰,导致了不少社会矛盾,这些固然有多种因素所致,但不能否认,人的文化素养,尤其人文素养的缺失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由此可见,提高人的人文修养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对此,承担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任重而道远。因为提高全民的人文修养,要从学生抓起。这就给我们的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要让别人提高素质首先自己要有素质,要让别人有文化修养,首先自己要有文化修养。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解释:人文,是指人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包括“人”与“文”两方面,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和对文化的关切。人文的意义,首先是人学,是人的反视、自省和自审之学。它超越了生理的层面和心理的意趣。而在人的自我超越处领悟人性和人道,进而用人所创造的价值之光净化人的心灵。人文的主题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泛指人文科学所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关怀。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看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肯定,是对人的理解、容忍、接纳和尊重;是对人的爱护和关怀、对人生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它重视思想和理性的价值,关注人的发展,认为人具有潜能;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和幸福为本。教师在具有人文素质的前提下施教,可将古人“传道授业解惑”的理想活化为“生动感悟砺行”的心灵撞击与熏陶,课上就能实现师生真正的平等的对话。这种对话不能简化为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灌输思想的行为,不能仅仅是预设一个圈套让学生按照程序顺利地完成这个圈套,而应当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二、科学修养科学修养是对日常生活、社会事务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它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修养、科学文化修养与科学精神修养等三个方面。具体地说,科学修养包括了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等。就个人而言,包括科学兴趣、情感、动机等个性化因素;就学科属性而言,包括数学修养、生命科学修养(生物学)、物质科学修养(物理学、化学)、地球与宇宙科学修养(地学、天文学)等。如果说人文给人以方向,那么科学则给人以力量。所以,教师要具备较深的科学修养。现代科学教育强调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及其社会价值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懂得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科学与社会有关问题,并做出明智决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现代科技与日常生活的结合,科学内容与科学过程的结合,以及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结合。教师要在加强自身的科学修养的前提下,明确学生科学良好修养形成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的讲授就可以实现的,其中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往往需要通过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参与性和主体性是必须体现的。要建立学生也有主体能动性的观念,从发展学生主体角度出发,设计教学全程并创设各种条件与机会,实现学生在课堂里的主体学习。而科学观察能力作为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生认识客观事物及实践活动中占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观察作为一种感知活动、作为一种认识方法,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将观察作为一种认识方法运用于科学研究过程,就是人们常说的科学观察。教师要善于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感知活动,使自己和学生能够真正获取观察事物的主观映象的方式和方法,掌握一些常见的观察和实验方法。三、审美修养审美修养表现为人们在事物的先天认知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开发、学习和培养而习得的对美的形象的体验、感悟、想象与创新,最终形成一种相对稳定而又可变化的心理品质。审美修养包括审美知识及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修养等。如果说人文让人求善,科学让人求真,艺术则让人求美。教育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生活,它要求教师不仅是一个博闻强识的杂家,同时也应该是善于审美的美学家。需要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周围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假如能够做到这一切,那么周围的世界就会变得生动起来,学生也会从美的胸怀中感受美,并潜移默化地审视美、创造美。现实社会只重功利不重超脱、只重利益不重意义,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为功利而读书、为职业而读书、为前途而读书的思想遍布天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学而优则仕”的读书准则,严重影响了世世代代的知识分子,科举的官场通途使他们有所用并惠及子孙,这种功利意义的读书观,使得莘莘学子沉醉于适用层面,缺少了哲学家胸怀天下、关怀人类的宇宙情怀。作为老师,一定要从这种狭隘的圈子里走出来,从古希腊“认识自己”的哲学名言出发追问自己,去领略那种超功利的审美境界。让教学追求简约,不断丰实文化底蕴,要简朴,不要杂芜;要空灵,不要贮满。给生命腾出空闲,让自然的绿意和时光柔和丰盈,这本该是教师追寻的底色。当前,频繁的考试和考试的阴影,严重遮蔽了学生的心性。学校生活中除了无休无止的考试外,学生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和空间去感受生活、思考自我,学校也没有提供新鲜生活的氛围。把考试的上方宝剑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的心性根本没有什么自由,他们的思想已被桎梏。这时老师不给他们以思考人生的空间,不带他们领悟人生的意义,不给他们旷达的审美眼界,他们就可能被现代的技术操作层面折磨得死去活来。经济全球化,世界数字化的今天,世界观、价值观的多元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人的成功领域的界面在不断拓宽,市场的就业渠道和就业机制不断趋于完善,人取得成功的几率不断提高。就此而言,我们对个人的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我们在讲台上要用好这个多元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多方面丰实自己,拓开学生看问题、看社会、看人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身心得到充分的舒展,从而让学生多层面享受学习、享受生命和成功!文化修养的缺失必将导致课堂的僵化。中小学教师应该是有较深文化底蕴的智者,在今天大力倡导“互动、生成”的课堂中,面对的是思想活跃,敢于质疑的学生,如果文化素养不高,极易出现视野不宽——教书乏招,搬教参、对答案,化不开、教不活、死记硬背;底蕴不厚——创新乏力,学生质疑回答没底气,学生想探究、反倒和稀泥,无法互动生成;修养不足——育人乏术,责任心似乎极强、艺术性却极差,自我感觉良好,反思能力低下;情趣不多——生活乏味,类似套中人,人未老心先衰,心灵缺乏阳光,难与学生沟通交往……综上所述,教师文化是否有修养绝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知识水平,更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学历水平的高低。它是指教师经过较长时间培育而逐渐形成的一种从事教育工作所专门需要的涵养。是教师的学识水平、知识视野、思维品质、创新意识、审美能力、气质品位、坐标取向、人格修养等的总和。教师文化修养是难以“培训”和“灌输”的,修养是靠日积月累的“浸润”和“孕育”。首先,教师要精通所任课程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新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这是教好学生的基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里挑选出最重要的来讲。”其次,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要广闻博览,博古通今。教师除了在本学科知识方面有一定的深、广度外,还要懂邻近学科的知识。如一个地理教师,除了本专业的知识外,还要有相应的历史、人文等常识。语文教师要有一些地理、历史、哲学等国学方面的知识,这样在语文课才不会变成纯文字的教学。再次,教师要具备的知识要有时代性。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速,以前人们知识信息每隔几十年才更新一次,现在每隔几年就要更新。尽管学校的教学内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教师的教学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充实自己,掌握新知识。提升教师的文化修养,最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系统地阅读,批判性地阅读。学习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是每位教师的人生必修课。从某种角度说,学会读书和学习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基础。只有学会读书和学习,我们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没有学习,就没有教师的成长;不吸收人类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积累的文化财富,教师在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就无法做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把握有度;不汲取人类几千年积累的智慧和道德理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就无法抵御物欲和声色的诱惑,远离浮躁的心态、宁静致远。教师也无法在现实的、繁重的日常教育生活保持冷静和克制,把握教育的契机。因此教师要学会学习和读书,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尤其要阅读经典,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文化素养,尤其要提高人文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科学精神,这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形成、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在一定意义上说,教育思想和智慧的形成,就是教师跨越东西方文化经典所构成的桥梁的过程。在我国,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要在汲取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民主精神、讲求实证精神的基础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背靠五千年博大精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