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二十九中学2024届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二十九中学2024届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二十九中学2024届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二十九中学2024届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南京市二十九中学2024届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京市二十九中学2024届中考四模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A.①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2.下列图示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3.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2N:两个氮元素B.CO2: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C.:表示1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D.S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4.生活中的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塑料瓶 B.纯棉围巾 C.不锈钢菜刀 D.木制面板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①加热高锰酸钾;②将硝酸钾饱和溶液升高温度;③将等浓度的稀盐酸分别加入到等质量的锌粉和镁粉中至固体完全消失;④在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火碱溶液。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6.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分子之间有间隔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D.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7.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青蒿中提取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青蒿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素是一种氧化物B.青蒿素由42个原子构成C.青蒿素中含有3种元素D.青蒿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8.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仅通过观察和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不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A.NaOH、Ca(OH)2、HCl、K2CO3B.NaCl、BaCl2、CuSO4、NaOHC.Ba(OH)2、NaCl、Na2SO4、Na2CO3D.AgNO3、HCl、Na2CO3、CaCl29.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过滤 B.滴加液体C.氧气的验满 D.除去CO中的CO210.粗盐提纯实验中,四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依次是()A.搅拌、引流、搅拌、转移固体B.引流、搅拌、转移固体、搅拌C.搅拌、转移固体、搅拌、引流D.引流、搅拌、搅拌、转移固体1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工业上生产尿素[CO(NH2)2]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B.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C.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D.反应中C和D的质量比为30:1812.小刚同学无意中把铜片放到了比较热的浓硫酸中,发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该气体可能是A.SO2 B.H2 C.NO2 D.NH313.下列图象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物质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向一定量铁粉中滴加稀盐酸B.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C.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一定量的大理石14.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NaClBaCl2Na2CO3 B.KNO3HClCaCl2C.H2SO4FeCl3NaNO3 D.NaOHHNO3NH4NO31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用粗砂纸打磨后的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划痕处出现红色物质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D.向滴有石蕊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溶液由蓝色变紫色再变红色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溴是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是___;(2)D粒子的符号为__;(3)C~F中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___(填字母序号);(4)钠与溴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中国是把香椿当做蔬菜的唯一国家,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如香椿中含有的皂甙,具有抗菌、防癌的作用,皂甙的化学式为C27H42O3,请你计算:皂甙属于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皂甙由_____种元素组成;皂甙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是_____;皂甙中各元素的质量之比是_____(最简整数比);含氢元素8.4g的皂甙的质量为_____克(写出计算过程)18.(8分)空气是人类活动必需的自然资源。工业上常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实验室常用物质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工业制氧气是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可借助水和图中的其他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可选择_________装置(填字母代号),此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体积分数为80%的氧气来进行实验,事先集气瓶装入水的体积分数约为___%。(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小华同学无意将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发现无明显现象。对此他产生疑问: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进行了以下探究。(查阅资料)NaHCO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一种新盐和一种常见的液体氧化物。NaHCO3在50℃开始分解。(实验探究)用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NaHCO3、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设计实验方案提供参考。NaHCO3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加入稀盐酸现象Ⅰ无明显变化产生气泡加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无明显变化现象Ⅱ加入CaCl2稀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变浑浊溶液变浑浊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1)表中的现象Ⅰ为_____,发生现象Ⅱ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实验过程(实验探究)证明反应生成了新盐(2)分析:NaHCO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新的盐是_____(填物质名称)。同学们选用上表实验中的药品,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先在NaHCO3溶液中加入A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浑浊,则A溶液是_____。(3)有同学提出上述实验方案有问题,其理由是_____。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你需要继续进行的操作是_____。(交流反思)证明反应后NaHCO3不存在(4)同学们参考上表中的实验,又设计了一个实验,虽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但可以证明反应发生了,你的实验方案是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分子的数目可能不变,也可能改变;元素的种类一定不变;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的种类一定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不变,故选B。2、D【解析】

A、量筒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相平,选项A错误;B、胶头滴管吸取试剂瓶内液体时,瓶塞应倒放于桌面上,选项B错误;C、试管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选项C错误;D、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悬于试管上方,不得与试管壁接触,选项D正确。故选D。3、B【解析】

A.2N中的“2”表示两个氮原子,故错误。B.C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正确。C.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错误。D.S2-中的“2”表示一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错误。

故选:B。4、A【解析】A、塑料瓶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正确;B、纯棉围巾由天然纤维组成,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错误;C、不锈钢菜刀属于金属材料,错误;D、木制面板是用木材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错误。故选A。点睛: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5、A【解析】

【详解】①加热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受热分解能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大,固体质量不断减小,而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当反应完全,则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故①正确;②将硝酸钾饱和溶液升高温度,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此时无晶体析出,溶剂的质量也无变化,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②正确;③将等浓度的稀盐酸分别加入到等质量的锌粉和镁粉中至固体完全消失,等质量的锌粉和镁粉完全反应,镁产生的氢气多,故③正确;④在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火碱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是逐滴滴加的,等于开始是少量,硫酸和硫酸铜过量,少量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生成氢氧化铜,那氢氧化铜又会与过量的硫酸反应,重新生成硫酸铜,这个过程实际等于氢氧化钠与硫酸先反应,实际上,氢氧化铜的形成要在一定高的PH值时才会形成,所以,氢氧化钠先和硫酸中和,降低溶液中浓度,既PH值不断升高,以形成氢氧化铜,故④正确。故选A。6、B【解析】试题分析:A、图中白色部分是苯分子,可看出分子之间有间隔,正确;B、只能说明原子真实存在,原子之间有间隔,不能知道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错误;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正确;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正确。故选B考点:图表所表示的化学信息7、C【解析】

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该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故错误;

B.青蒿素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C.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D.青蒿素中C、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6×5)=9:4,故错误。

故选:C。8、C【解析】试题分析:A、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K2CO3溶液;与K2CO3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a(OH)2;与碳酸钾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NaOH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B、CuSO4溶液是蓝色的,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的是NaOH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C、Ba(OH)2溶液与Na2SO4、Na2CO3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2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Na2CO3溶液;与Na2CO3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AgNO3、CaCl2;再将稀盐酸分别滴加至AgNO3、CaCl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硝酸银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钙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故选C。考点:酸、碱、盐的鉴别9、D【解析】

A.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否则易导致浊液洒在漏斗外边,或者将滤纸冲坏,选项错误;B.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竖直悬空在试管的上方,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会导致污染试剂,选项错误;C.进行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经集满氧气,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将混有二氧化碳的一氧化碳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CO中的CO2,选项正确。故选D。10、A【解析】

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要经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转移四个步骤,在溶解、过滤、蒸发,转移操作中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在溶解操作中,玻璃棒起到搅拌,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的作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转移中玻璃棒的作用是转移固体。故选A。11、D【解析】

根据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B、C、D分别为NH3、CO2、CO(NH2)2、H2O,反应的方程式是:2NH3+CO2CO(NH2)2+H2O。【详解】A、据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B、C、D分别为NH3、CO2、CO(NH2)2、H2O,从微观角度看,如图中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不符合题意;C、生产尿素的反应方程式为:2NH3+CO2CO(NH2)2+H2O;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D、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中C和D的质量比为(12+16+16×2):18=60:18,符合题意。故选D。12、A【解析】

将铜片放入热的浓硫酸中,反应物中没有氮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没有氮元素,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氢气无色无味。故选A。13、C【解析】

A、向一定量铁粉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氢气的质量应从0开始增大,故选项图像错误;B、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溶液质量不是从0开始增大,故选项图像错误;C、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锰元素一直存在于固体中,故剩余固体中锰元素质量不变,故选项图像正确;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一定量的大理石,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应从0开始增大,故选项图像错误;故选:C。14、B【解析】

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能结合成沉淀的则不能得到透明的溶液;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详解】A、BaCl2和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C、三者之间不反应,但FeCl3溶于水呈棕黄色,故选项错误。

D、NaOH与HNO3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NaOH与NH4NO3反应生成硝酸钠、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15、B【解析】

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中和反应的原理、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错误;B、用粗砂纸打磨后的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生成硫酸铝溶液和铜,一段时间后,划痕处出现红色物质,故选项正确;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错误;D、滴有石蕊的稀盐酸显红色,向滴有石蕊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紫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溶液显碱性,溶液变蓝色,故选项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非金属79.90Na+)CFNaBr【解析】

(1)溴是非金属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是79.90;

(2)D粒子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是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可以表示为Na+;

(3)C~F中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CF,这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4)钠与溴形成化合物是溴化钠,溴化钠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溴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溴化钠的化学式为NaBr。

故填:(1)非金属;79.90;(2)Na+;(3)CF;(4)NaBr。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有机物39:14:1C:H:O==54:7:882.8【解析】皂甙的化学式为C27H42O3。(1)皂甙属于有机物;皂甙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皂甙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是27∶42∶3=9:14:1。(2)皂甙中各元素的质量之比是12×27∶42∶16×3=54:7:8。(3)含氢元素8.4g的皂甙的质量为x×=8.4g,x=82.8g。点睛∶化学式的意义∶⑴宏观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⑵微观意义①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②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⑶量的意义①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②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18、铁架台物理先用止水夹将胶皮管夹紧,向长颈漏斗中倒入水至淹没下端管口,并在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过一会,水柱不下降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AE2KClO32KCl+3O2↑7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工业制氧气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属于物理变化;(2)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用止水夹将胶皮管夹紧,向长颈漏斗中倒入水至淹没下端管口,并在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过一会,水柱不下降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根据题中提供的装置,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产生气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选择AE装置;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4)设:集气瓶的容积为v,事先集气瓶装入水的体积x;x+(v-x)×=v×80%,x=0.75v;事先集气瓶装入水的体积分数=×100%=75%。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产生气泡Ca(OH)2+Na2CO3=2NaOH+CaCO3↓碳酸钠氯化钙溶液氯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会生成氢氧化钙沉淀取少量反应物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有碳酸钠生成,反之则没有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至沸腾,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