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韶关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韶关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韶关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韶关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韶关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仰韶文化文化居民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粟,半坡遗址第15号灰坑中所贮藏的粟多达数斗。河南郑州大河村出土的一瓮炭化粮食,有人鉴定是高梁。泉护村遗址还出现了类似稻谷的痕迹。据此推论A.当时农耕收获已经可以调足社会消费,粮食已经有了相当剩余B.农耕经济的发明和积累,是文明发生和进步的重要条件C.私有财产出现,社会出现贫富分化D.精耕细作是当时主要的生产方式【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文明都有相应的农作物,即农耕经济出现,由此可知,农耕经济的发明和积累,是文明发生和进步的重要条件,故B正确;“粮食已经有了相当的剩余”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贫富分化,排除C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是精耕细作,也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2.每到十月,天象恰好与这一都城乃至整个“天朝"的布局完全吻合。这时的“银河"与渭水相应,“离宫"与阿房宫同经,“阁道”与经由牵牛桥抵达阿房的驰道交相辉映,形成一个天地人间一体化的神奇世界。由材料可知当时A.建筑设计受天文现象影响 B.宗法分封观念依然存在C.“无为而治”的色彩浓厚 D.皇权至上思想根深蒂固【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阿房宫的建设充分参考了天文现象,要形成“天地人间一体化的神奇世界”,体现了建筑设计受天文现象影响,故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宗法与分封,排除B;秦朝不推崇道家的无为思想,排除C项;“根深蒂固”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D。3.汉文帝时期,太后唯一的弟弟一薄昭擅杀朝廷的使者,文帝“不忍加…….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这反映出A.国家伦理影响朝延的执法 B.汉文帝受黄老思想的影响C.汉文帝执法注意讲究策略 D.皇亲国戚或不敢再为非作歹【答案】C【解析】【详解】汉文帝能过让“群臣丧服往哭之”这办法,使薄昭愧疚而选择自杀,这体现了汉文帝执法注意讲究策略,故C正确;材料强调汉文帝的政策,而不是国家伦理与执法的关系,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黄老思想,排除B;材料无法反映这一做法对后世的影响,排除D。4.唐太宗即位不久,对身边的大臣说:“按照《周礼》,人的名字婴等到死后才避讳,从前古代帝王的名字也不在他们生前避讳",因此下语说:“按照《礼记》人名的两个字,不需一一避讳……官职,人名以及公私文书典籍中,有‘世’民'两个字面并不连续的,都不用避讳"。这表明A.唐太宗不注意维护帝王的权威 B.唐太宗不认可避讳制C.对唐朝统治者影响大 D.唐太宗利用史籍匡正得失【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出唐太宗依据古籍强调人在世时不需要对人名进行避讳,因此相关史籍中有涉及到自己名字的都不需要避讳,这反映出唐太宗利用史籍匡正得失,D正确;不强调避讳并不代表其不维护皇帝权威,排除A;唐太宗认可避讳制度,只是强调生前不需要避讳,死后需要,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对后代统治者的影响,排除C。5.葛亮光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的著作就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话中的实现"。这反映A.理学完成了思辨化 B.理学在思想界居统治地位C.理学的世俗化趋向 D.理学逐渐发展为官方哲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话中的实现"可以看出,朱熹注重把理学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吏理学日益世俗化,故C正确;ABD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6.万历来,内阁首辅方以暫在请增加閣臣的奏折中曾说:“我朝阁臣虽无宰相之名,实有赞襄之责。自朝廷大礼大政以及人才进退。民生休戚,举天下国家之务,无巨无细,有一不问阁臣者平!”材料表明A.内阁具备与皇帝争权的实力 B.内阁制存在制度缺陷C.内阁是正式的国家行政机构 D.内阁未发挥任何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方以暂认为内阁在国家政务当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但是有实无名,由此可知,内阁制度存在制度缺陷,B正确;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其依附于皇权,并不能与皇帝争权,排除A;内阁不是法定一级的行政机构,排除C;通过题干可知,当时大小政务无一不经过内阁,说明内阁发挥了作用,排除D。据上表推断,中国一些传统手工业发展原因是A.与进口洋货直接对立 B.具有民族特色,较少受到外国商品竞争C.最早采用大机器生产 D.依附国际市场,产品质量精良出口量大【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发展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是各具特色的产品,是西方机器较难生产的产品,因此较少受到外国商品竞争,因此得以继续发展,故B正确;直接对立则会受到影响,故A项错误;中国传统手工业并没有采用机器生产,排除C;当时中国的产品并未依附国际市场,排除D。8.蒋廷黼在《中国近代史》中写到:……自强的事业顾多,我先择其要者列表于下据上表可知A.中国正在探索发展资本主义 B.培养新式人才是要务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发展之路 D.国防近代化牵涉众多【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近代的国防涉及到军官的选用、学校的开设、工厂的开设、新式海军的建设、相关的技术等各个方面,由此可得出国防近代化牵涉众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资本主义,排除A;培养人才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并不能体现是要务,排除B;中国近代并没有独立自主的道路,且从材料中聘请外国军官体现不出独立自主,排除C项。9.从1914年到1919年,我国纺纱厂每支纱的利润增加了70%,而钱庄的利润增加了74%;一些最重要的公司的利润增加了20倍,最高者达到50倍:红利达到了30%40%,最高时达90%。导致企业利润猛烈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中华民国政策推动C.华侨回国投资的影响 D.国内外市场的扩展【答案】D【解析】【详解】1914年到1919年纺纱厂、钱庄以及重要公司的利润大幅度上升,结合所学知识而开展,这一时期中国企业之所以获利颇丰,原因在于国内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群众掀起提倡国货运动,同时由于一战,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即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导致我国企业利润猛烈增长,D正确;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争后,排除A;中华民国政策和华侨回国投资能够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利润增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C。10.1916年12月,陈独秀指出“肉体之袁世凯已死,面精神之袁世凯.……犹活泼泼地生存于吾国”,此种“精神不死”,“无数废共和和复辟帝制之袁世凯”,必然“接踵应运面生”,中国“将长久黑暗”,无以“求二十一世纪之生存”。材料中的“精神”指的是A.封建化的儒家思想 B.君主立宪 C.民主共和 D.民主与科学【答案】A【解析】【详解】1916年正值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认为“精神之袁世凯”仍然生存于中国,而且认为这一精神必然导致“无数废共和和复辟帝制之袁世凯”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所谓的“精神之袁世凯”指的是封建化的儒家思想,A正确;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是民主制,其并不会导致废共和和复辟帝制之袁世凯出现,排除B、C;题干中的“精神”是陈独秀批判的对象,而民主科学是陈独秀宣扬的内容,排除D。11.1950年2月14日,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同苏联会议主席、外长维辛斯基经过多次谈判,签订了《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规定:贷款3亿美元,年利率1%,自1950年1月1日起5年内分期以机器设备与器材交付,中国以原料、茶、现金、美元等付还贷款与利息,以10年为付还期。材料信息主要反映当时的中国A.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实行“一边倒"外交策略C.发展经济巩固政权的需婴 D.与苏联意识形态基本一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的有吗,中国与苏联签订《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获得苏联的贷款,主要是基于当时中国巩固政权,恢复发展经济的现实需要,故C正确;材料主要强调中国签订“协定”的目的,而没有强调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一边倒”的方针,因此A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中苏意识形态并不一致,排除D项。12.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58年8月17日至30日召开了“北戴河会议",会议批准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意见书中提出:“二五”期间,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53%左右,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30%左右,基本建设五年投资3850亿元比“一五”期间增长68倍以上。这反映出A.“左倾"错误开始得到一定的纠正 B.“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相当迅猛C.党中央改变落后经济状况愿望强烈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日益显现【答案】C【解析】【详解】北戴河会议关于二五计划的意见书中对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寄予厚望,在投资方面明显超过一五计划,这充分说明党中央改变落后经济状况的愿望强烈,C正确;意见书中的指标有超越实际的倾向,而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左”倾错误,排除A;题干涉及的是意见书而非实际成效,排除B;题干内容只是意见书,尚未看到实际成效,无法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排除D。13.1973年,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谈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这一外交政策表明中国A.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推行全方位的外交C.重视与亚非拉国家关系 D.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答案】D【解析】【详解】1973年中美关系已经缓和,毛泽东的横线将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联系在一起,这条横线中有资本主义国家,非常明显将苏联分割开来,说明当时的外交政策是反对苏联霸权主义,D正确;题干内容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无关,排除A;全方位外交是改革开放后采取的外交政策,排除B;题干中的欧洲属于资本主义国家,排除C。14.1987年与改革前相比,中国国家计委管理的指令性计划工业产品从120种减少到60种,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40%下降到17%;国家统配物资由259种减少到26种,国家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全国用于生产和建设的资金,由财政筹集的从76.6%下降到31.2%,由银行筹集的从23.4%上升到68.8%。这充分说明我国A.宏观调控范围与方式的调整和改进 B.国有企业改革定位十分准确C.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经济与世界真正实现了接轨【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至1987年,国家对经济的指令性计划大幅减少,说明我国宏观调控的范围与方式出现了调整与改进,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国家指令性计划的减少,并没有提及国企改革的准确性,排除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21世纪初,排除C;我国减少经济的指令性计划并不能说明经济与世界真正实现了接轨,排除D。故选A。15.到1990年底,全国私营企业已登记注册的有9.8万户,从业人员170.2万人,拥有注册资金95.2亿元;个体工商户1328.3万户,从业人员2092.8万人,拥有资金397.4亿元。材料主要反映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非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C.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D.私营企业为促进就业作出巨大贡献【答案】D【解析】【详解】1990年底,私营企业注册数和从业人员以及注册资金规模较大,同时个体工商户数量、从业人员、资金额数量也较多,说明当时私营企业为促进就业作出巨大贡献,D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排除A;公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题干所列是私营经济,无法体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排除C。16.兼并埃及后不久,罗马派税务官员到犹太省(Juduea)进行人口普查,再次确保税收的精准。假设在埃及实施的模式被运用到该地区,即记录所有人的出生和死亡、记录所有男性成人的姓名,那么耶稣基督诞生到这个世界也应当有一位官员记录。材料主要反映A.罗马对不同信仰的包容性 B.罗马税收制度的公平性C.罗马贵族对财富的掠夺性 D.罗马居民管理的统一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出,罗马派税务官员对人口的记录相关精细,以确保能够征收更多的税收,这体现了罗马贵族对埃及财富的掠夺性,C正确;材料看不出包容性,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征税的手段,并没有体现公平的一面,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居民的管理,排除D项。17.黑死病自14世纪中叶第一次肆虐欧洲之后,还时不时地出现在欧洲近代早期历史中。不过到了17世纪中期后,传染病就是罕见和孤立事件了。究此原因,符合历史事实的推论是A.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营养状况改善提高了抵抗力 B.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提高了人们主观能动性C.宗教改革运动使“新教”地区与天主教地区隔绝 D.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提升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洲际物质的交流和丰富,促使欧洲人的营养状况得以改善,抵抗力和免疫力有所提高,有利于17世纪中期后,欧洲传染病的减少,A项正确;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的产生和主观能动性的提高,是人们面对黑死病肆虐时的反思和进步,不是减少传染病的有效途径,B项错误;宗教改革运动并未使“新教”地区与天主教地区隔绝,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中期,D项错误。据此,作者旨在说明A.宗教信仰不同是革命唯一原因 B.英国革命不是一次阶级革命C.资本主义发展对革命没有影响 D.革命没有实现英国社会转型【答案】B【解析】【详解】据表格内容可知,17世纪英国革命时亲国王阵营和反国王阵营阶级相同,即同一阶层中既有亲国王的,也有反国王的,说明这次国王主要是针对君主专制的一次革命,而非不同阶层之间的阶级革命,故选B;革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因为宗教信仰的不同,排除A;资本主义发展是导致革命爆发的重要因素,排除C;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实行了社会转型,排除D。故选B。19.英国在北美渐次建立的13州殖民地,其政治和法律地位在特许状中有明确的界定:各个殖民地都是由英王创设的“法人和政治实体"或“永久政治实体和法人团体"。这规定表明A.英国对北美殖民地实行的是异族统治 B.英国正式承认北美殖民地的独立C.北美殖民地在法律上与母国地位平等 D.北美殖民地拥有自己的国家元首【答案】C【解析】【详解】北美殖民地都是由英王创设的,说明英王是殖民地的元首,从而在法律上说,北美殖民地和英国实际上是平等的,故选C;北美殖民地的开拓者多为英国移民,因此不属于异族统治,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殖民地的政治和法律地位,没有体现殖民地的独立,排除B;北美殖民地除英王外并没有自己的国家元首,排除D。故选C。20.工业革命前夕,普遍流行于英国社会各阶层的“合理规划地谋财"观念成为了一种流行价值观。这种“合理谋财”的观念A.体现了“因行称义”宗教观 B.适应了社会扩大生产的需要C.推动了西方世界的社会转型 D.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合理谋财”强调的是获取财富途径的合法性、合理性,适应了这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扩大生产的需要,B项正确;“因行称义”是指教徒必须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通过复杂的圣礼、善功才能得救,这不符合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当下,A项错误;这时期“合理谋财”的观念适应了这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扩大生产的需要,不能推动西方世界的社会转型,过分夸大其作用,C项错误;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逐渐确立,不符合材料时间,D项错误。21.20世纪30年代初期,苏联许多农庄庄员流亡外地谋生,一些留在村里的人则充当了庄稼地里的“理发师",他们多是妇女小孩,在夜里偷偷剪下麦穗带回家中充饥。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苏联A.工业化过程中的代价沉重 B.农业产量开始大幅度下降C.城乡二元制结构差异明显 D.国家的综合国力遭受重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在夜里偷偷剪下麦穗带回家中充饥”可以看出,当时苏联农业发展的较慢,这主要是因为国家把农业当成工业发展的积累手段,使农业及农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故A正确;B项没有指出实质性的问题,且从材料中也无法得出“开始”这一说法,排除B;材料主旨与城乡差异无关,排除C;当时苏联的综合国力有所提升,“遭受重创”的说法错误,排除D。22.如图的漫画名为“美国最新式战车",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该漫画的主旨是A.防范美国对东欧的渗透 B.揭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C.反对美国军事霸权的扩张 D.抨击杜鲁门主义冷战叫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1947年、“财政贷款"”等信息,并结合图片的场景,可得出材料体现的是美国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是为了要控制西欧,遏制苏联,故B正确;马歇尔计划与东欧无关,排除A;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体现的是马歇尔计划,而不是杜鲁门主义,排除D。23.“显然,西方文明的故事现在成了全人类的故事,其影响力的传播范围如此广泛,使过去那些反对者和对立者都变得黯然失色,毫无意义。”此言论最能说明A.西方国家主导工业革命的进行 B.经济全球化加大东西方差异C.西方文明优越于其它东方文明 D.西方经济政治霸权思想作崇【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显然,西方文明的故事现在成了全人类的故事”“使过去那些反对者和对立者都变得黯然失色,毫无意义”等信息可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并且西欧各国逐渐建立政治经济霸主地位,因此材料中言论强调的是西方文明对全球的影响,也是受西方经济政治霸权思想影响的表现,D项正确;西方国家主导工业革命的进行,但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工业革命由哪些国家或地区主导的问题,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所述言论受当时西方经济政治霸权思想的影响,没有强调东西方差异和导致东西方差异的原因,B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对东西方文明进行对比,无法得出西方文明优越于其它东方文明的结论,C项错误。24.“这一转变还造成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附帶作用。……高速公路的车速被限制在每小时55英里以下,这不仅节省了每天15万多桶的石油,而且还大幅度降低了全国交通事故的数量。……美国设计师开始设计可以使能源再利用的建筑物。……这还是电动汽车研发的分水岭。”材料主要反映A.能源危机引发科技革命 B.能源危机促使社会变革C.科技引导石油高效利用 D.节约成为人们时尚追求【答案】B【解析】【详解】高速公路限速节省了石油,也降低了交通事故数量,而且美国设计师设计可以使能源再利用的建筑物,以及电动车研发,题干所列的事项的共同点是能源问题,即正是由于能源危机促使社会变革,B正确;A逻辑关系不成立,科技革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非能源危机导致,排除;题干涉及的是石油消耗量的减少而非高效利用,排除C;题干无法体现民众的追求,排除D。25.解读下图信息,最恰当的主题是A.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B.南北国家矛盾重重C.世界经济不平等和奴役 D.全球问题需全球的参与【答案】D【解析】【详解】漫画内容显示,在世界经济复苏的路程中存在许多障碍,如贸易保护等,唯有齐心协力方能越过障碍,由此可知,面对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即面对全球问题,需要全球的参与方能解决,D正确;贸易保护主义只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障碍之一,并不能看出“盛行”,排除A;题干并未体现出南北国家矛盾重重,排除B;漫画中难以体现出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奴役”一面,排除C。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盛疫爆发频繁,往往伤亡惨重。为丁做好灾前预防,明王朝设有专用救突的预备仓制度,疫灾发生后,可以起到平抑粮价、稳定市场、减轻灾民负担的作用。……在疫情较轻据的时候,官方只免费向民众施药。在疫情很严重的时候,往往饥荒相伴,官方常常施药和施粥相站合。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病死者众多。明朝还创建义家组织助葬。……此之外。明代在中央设太医院,地方设惠民药局,分工合作,各司所职。政府和医家还重视瘟疫研究,出现了如《痘疹心得》、《瘟疫论》等大量蕴疫防治的医书。明代的民间救助在应对瘟疫究害时,也常表现得校为活跃。除却亲属社会关系之外,非亲属中的同年、同乡、邻里、朋友、同僚、主客等社会关系,以及各种慈善和救济组识在瘟疫教助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政府对疫灾后重建也比较重视,采取安抚改策,抚恤灾民,包括量情减轻或减免地方赋税、徭役、军投负担、赎还被卖男女、制止疫区犯罪、移民到疫区、招抚流民复业等等。——摘编自陈旭《明代瘟疫与明代社会》等整理材料二1914年,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汪大燮主张“废止中医,不用中药”,遭到中医界的强烈反对,各地中医联合组织“医药救亡请愿团",迫使其收回成命。1929年,在第一次中央卫生委员会上,通过了余岩(云岫)等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提出了消灭中医的六项办法,即:①限期登记“旧医",②训练“旧医";③定期限制“旧医”使用营业执照,④禁止登报介绍“旧医",⑤禁止“非科学”医学的宣传,⑥禁止设立“旧医”学校等。当即引起全国中医界的群起反对。1929年3月,在上海召开了全国中医药团体代表大会,大会提出了“提倡中医以防文化侵略”,“提倡中医以防经济侵略”的口号,130多个团体组织了联合请愿团,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支持。当时的国民政府一面压制、解散了“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一面允许在第二年成立中央医馆,有些地区可设分馆、支馆。但中医在政治上、法律上仍受歧视。国民政府规定中医学校不得列入教育系统,命令其改称为中医传习所,并禁止中医使用听诊器和注射器等。——摘编自《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简史》一——摘编自《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简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抗疫措施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明代出现大量瘟疫防治医书的意义。(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20世纪初期中医发展受挫的原因。(4)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医的认识。【答案】(1)特点:政府主导:设置专门机构:分类实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民间广泛参与:防治与重建相结合。(2)意义:稳定民心。利于社会安定:理论性经验总结利于中医学的发展:为治病医疔提供理论依据。利于当时疫情的控制:宣传相关医疗知识。将疾病防患于未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医学财富。(3)原因:西学东渐。西医的冲击: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的影响:政府的压制:中国正处于破旧立新的社会转型期。(4)认识:中医历史悠久、有科学价值:中医的发展需委政府的扶持与愿者的努力:中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应得到尊重与传承。【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明王朝设有专用救突的预备仓制度”“明代在中央设太医院,地方设惠民药局,分工合作,各司所职”可得出政府主导、设置专门机构;根据“在疫情较轻据的时候,……在疫情很严重的时候……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可得出分类实施;根据“政府和医家还重视瘟疫研究,出现了如《痘疹心得》、《瘟疫论》等大量蕴疫防治的医书。”可得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根据“除却亲属社会关系之外,非亲属中的同年、同乡、邻里、朋友、同僚、主客等社会关系,以及各种慈善和救济组识在瘟疫教助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可得出民间广泛参与;根据“政府对疫灾后重建也比较重视”可得出防治与重建相结合。(2)意义:根据材料信息可从稳定民心,利于社会安定、科学防治、理学理论总结、有利于宣传医学知识、对后世产生影响等角度概括。(3)原因:根据“当时的国民政府一面压制、解散了“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可得出政府的压制;再结合时代背景从社会转型、西医的冲击、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等角度概括。(4)认识:结合所学可从中医的科学价值、中医的发展保护、发扬与传承等角度概括。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很多国家一经现代化,总是随着有经济上的生长扩充。当中的步骤不能全部预先筹措,大致上只能因内外压力之逼而形成。只是一遇到突破阶段,这运动已替它自己选择了当前的大道。这种工作过去无从提前先做,有如汽车尚未发明之际无从预先构成高速的现代交通管制法案。——摘编自黄仁字《中国大历史》依据材料信息,结合中国历史或世界历史知识,从“经济发展与政治变革”关系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清末“新政“运动。论证: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同时社会上兴起了——股实业教国的然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20世纪初。清政府追于国内外压力而实行新政。进而发展成“预各立完”。开始进行体制改革的探家。清末新政的实施、各地咨议局的设立等为中国现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做了一些准备。可见。“新政”是清政府为了应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作出的尝试。示例二:论题: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英国议会改革。论证:“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逐渐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各行业兴起技术革新热潮,导致工业革命发生。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迫使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获得更客席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稳定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可见。英国议会改革适应了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总是随着有经济上的生长扩充。当中的步骤不能全部预先筹措,大致上只能因内外压力之逼而形成”可知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往往是随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而发展的。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清末新政”,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议会改革等。从中任选一个观点,引用史实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