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_第4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诸暨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三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文化,自古皆注重音乐。由音乐的变化,可看出文化的变化;由音乐的盛衰,可看出文化的盛衰。古代祭祀时有乐舞,外交酬酢时有赋诗,王公卿大夫的宫中都有瞽师组织的乐队,士族子弟大多能歌善舞,平民的婚姻也以田野中的唱和歌舞为背景。孔子之后儒家提倡的乐礼之治,的确是对于前代传统的一种崇拜,并非无根的理想。但如孔子所希望恢复的封建制度,当孔子在世时已发展到没落的阶段,孔子所推崇的音乐也已不甚时髦。孔子死后不久,封建全消,古乐也成为少数儒家抱残守缺的一种古董。对于一般的社会,古乐已不存在,连儒家崇尚的音乐是否是真正的或完备的古乐,也很成问题。不只是技术问题,整个的文化背景若已变化,旧的技术即使尚未失传,往往也无力继续维持一种旧的历史现象。在艺术史方面,此理尤为显著。音乐当初并无新旧之分。但春秋晚期产生一种新的音乐,于是旧乐从此就称“雅乐”,新兴的称为“新声”,又称“郑声”或“郑卫之音”或“濮上之音”,反对的人甚至称之为“淫声”或“亡国之音”或“靡靡之音”。新声发祥于郑、卫两国,在卫国的桑间濮上之地甚为发达。《诗·鄘风》有“桑中”之篇,乃男女相悦之诗。由“国风”中可知与“桑中”篇相类的情诗各国皆有,并不限于郑、卫,并且都是古代传下,而非春秋末年的产品。音乐史上的桑间濮上之音是另一回事,与郑、卫关系虽密,但不见得只是男女相悦之音。新声虽出于郑、卫,但最悦新声的是孔子幼年时在位的晋平公。《韩非子·十过篇》,“卫灵公于濮水命师涓代为写谱,并献新声于平公”的故事中可见新声靡靡悦耳,哀怨声调特别凄惨动人。然而新的音乐,一方面有人拥护,一方面有人反对。平公的乐师师旷,是春秋末期有名的大雅乐家,拥护古乐,据《国语·晋语八》记载,他对平公的嗜好新声曾下断语:“公室其将卑乎!”而传统的雅乐,比较深沉醇厚,近乎西洋所谓古典的音乐,不专以声调感人,尤为重要的是声调背后的信仰与理想。历史上大的革命时代,变化不限一方,而是普及于各部门。春秋末战国初,是中国历史上的大革命时代,除政治社会的翻腾外,音乐也起了空前的变化:新声代替了雅乐,浪漫代替了古典。雅乐是祭祀与朝会或宴享时的必需条件之一。祭祀时,以乐“降神”,以乐“媚神”。至于朝宴时,“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是当然的。这是封建制度下的一种礼数,并不是为消遣或娱乐的。其中即使含有消遣娱乐的成分,也是附带的,主要的作用是媚神与礼客。到战国时,古代的祭祀虽未全消,但祭祀大半已成了儒家的理想,各国实际多不注意。古代的宴享之礼,也不能继续维持。音乐已完全成了一种消遣,主要的目的是娱乐。至此“声”与“色”才结了不解之缘。子夏在《乐记篇》中批评新声的话绝非虚语:“今夫新乐,进俯退俯,奸声以滥,溺而不止。及优、侏儒,糅杂子女,不知父母,乐终不可以语,不可以道古:此新乐之发也。”古乐的郑重与庄严以及信仰理想的成分已经消灭净尽。据《淮南子·说山训》,“墨子非乐,不入朝歌之邑”。假定战国时代的音乐仍与春秋以上的音乐性质相同,仍为祭祀与朝宴时必需,则信仰鬼神追求治平的墨子大概不致无条件的非乐。《荀子·乐论篇》,荀子所拥护的是雅乐,墨子所反对的是新声。正因为战国时代的音乐完全是娱乐品,并且往往是少数人的娱乐品,极端功利主义者的墨子当然要排斥攻击。音乐一发展到纯娱乐的阶段,就离末日不远了。“亡国之音”的名称,甚为恰当;不只是国家将亡,新乐甚至可说是一种伟大文化将亡的先声。汉以下历代正史中虽都有讲到音乐的文字,但几乎全都是抽象与机械的描写。秦汉以下,我们不再听到真正伟大的音乐,也不再见到大的音乐家。战国时代音乐虽已大变,但古代的雄厚之气尚未全消。高渐离与荆轲共同奏唱的《易水歌》,虽然音调已完全失传,但寥寥十数字的歌词仍能使二千年后的人想见当时的悲壮气概。秦汉以下,文化的气息一代比一代微弱,以致到今日我们几乎成了一个没有音乐的民族。近年以来,国人对古乐又渐注意,少数的有心人并且要在可能的范围内设法恢复古乐。真正的恢复,当然绝不可能。无论雅乐或新声,已都成为万古不复的过去。但这种运动却是中国又要产生新的伟大音乐的征兆,也是中国文化又要有新的发展的征兆。(摘编自雷海宗《雅乐与新声》)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文化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联,音乐的变化与盛衰常反映出文化的变化与盛衰,而文化的变化也影响着音乐。B.孔子之后古乐已经消亡,儒家提倡的礼乐之治也成了无根的理想,而儒家崇尚的音乐也非真正的或完备的古乐。C.新声产生于春秋晚期,音调靡靡悦耳,近似西洋所谓浪漫的音乐,主要性质是消遣娱乐,和郑重庄严的雅乐不同。D.到了战国时代,尽管好古的人推崇雅乐,但雅乐已经成为古董,流行的音乐几乎都是新声,音乐完全成了娱乐品。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一个社会整个的文化背景或制度发生了变革,那么,之前推崇或者时髦的音乐也将不再流行,甚至难以维持或保存。B.随着春秋晚期新音乐的产生,音乐有了新旧之分,于是新兴的就称为“新声”。对于新的音乐,有人拥护,也有人反对。C.墨子排斥反对新声是因为其为男女相悦之音,是娱乐品,甚至专供富贵之家赏玩,不管父子尊卑,不能称道古代的事迹。D.雅乐已经不能得到真正的恢复,但国人对雅乐的关注和喜爱,将促使新的伟大音乐得以产生,使中国文化得到新的发展。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A.《汉书·地理志》,“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B.师旷曰,“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及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至于濮水而自投。……先闻此声,其国必削”。C.孔子认为,“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D.魏文侯说:“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4.请简要分析文中“反对新声者”提出了哪些理由。5.作者采用哪些论证方法证明“新声代替了雅乐”?请根据文本简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贴福字何存中闻路说他是去年除夕的下午,信了“师娘”的话,做下那件“蠢事”的。“师娘”是谁呢?“师娘”是他的老伴。闻路和“师娘”都是从农村上来的。闻路奋斗一生,不再算穷人。房子买在东方新城,是三十二层的电梯房。他家是二八○一,开窗可见江湖,烘云托月。对门家长年锁着,见不着人。不知道姓甚名谁,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偶尔也有人回来,但来去匆忙,只看见个背影,人家就把门关上了,连风都不肯漏。于是“师娘”就琢磨,说:“对门的人家肯定是农村人,在外地打工还房贷,所以常年见不着人。”闻路就笑,问:“何以见得?”“师娘”说:“我们搬来五年了,这三年没见他家回来过年。”闻路说:“你怎么知道的?”“师娘”说:“没见他家贴对联呀!要是他们回家过年了,难道连对联都不贴?”闻路想有可能是的,路途太远了,过年的时候就赶不回来。“师娘”就叹息,农村人真是可怜,连年都不能赶回来过。闻路字写得好,在古城写作界,那是公认的。年前那几天,闻路的微信,就不时地响,都是央写对联的,够他忙的。写了好几天别家的,除夕下午,才开始写自家的。闻路站起来,裁纸,提笔蘸墨写。写大字需要站起来写,悬腕运气提神,讲究意在笔先,才能大气磅礴。这时候“师娘”就帮闻路牵纸。闻路写的时候墨蘸多,晕纸时,她晓得用手纸团着吸墨。春联要作三副。儿和女都在同城住,儿家要一副,女家要一副,自家也要一副。她一条条牵到地板上晾着,指着字儿再一个个认,都是恭祝的话。她很满意,嘴儿笑得合不拢,说:“到底是作家哩,会采情作理。”闻路对她说:“作春联好比吃年饭,你做的菜,一大家子人,要合每个人的胃口。”闻路写完了,松了一口气,说:“我要歇会儿。”“师娘”望着闻路不收笑。闻路知道她有话说:“有什么话你就说。”她说:“趁笔墨没收,有件事我想同你商量一下。”闻路问:“什么事?”她说:“我想给对门人家写个福字。过年了,送个吉祥,图个喜气。”闻路没想到,她提的是这个要求。闻路说:“恐怕不合适。”她说:“人家三年没回来,过年时门上空着,一点儿喜气也没有,我看着心里难受。”闻路说:“那是人家的门呀!”她说:“人家的门也是门,人家的年也是年。不就是写个福字的事吗?看把你为难的,你不是说过春节是普天同庆的事吗?家家欢喜才叫好。”闻路拿她没办法,只好裁张方纸提笔蘸墨,运气给她写了个福字。她牵到地板上晾着,边看边夸:“这个字写得真好,饱满,又大又黑。”除夕那天有太阳。太阳落山时,古城的暮色渐渐升起来,街灯亮了,车流少了,就到了家家贴春联的时候。这是约定俗成的。“师娘”也将那个福字,端端正正地贴到对门人家大门的正中。闻路和“师娘”是在准备聚精会神看春节联欢晚会时,听见敲门声的。那敲门声很轻,是用曲着的手指敲的。开始是一声,咚。隔会儿是两声,咚咚。“师娘”听到了,赶紧站起来跑去,将门打开。只见门外站着一个小伙子,二十来岁的样子。身上穿着皮夹克是黑的,脖子上围着围巾是白色的,鼻梁上架的一副眼镜是金边的。那小伙子并不进屋,就站在门外边。那小伙子说:“不好意思!打扰您了。我是对门人家的儿子。我想问一下,门上的那个字是不是你们贴的?”“师娘”说:“是的呀!我看你家没回来过年,叫我家先生写的,我贴的。”那小伙子说:“什么意思?”“师娘”说:“给你家送个祝福呀!”小伙子说:“你不知道那不是你家的门吗?”“师娘”说:“我知道是你家的门。我帮你家贴的呀!”那小伙子说:“我们委托您了吗?”“师娘”说:“没有。”那小伙子笑了,说:“既然没有委托,那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师娘”哑口无言。闻路知道这时候需要他出面了:“对不起,小伙子!奶奶是好心。”小伙子问:“这样做有意思吗?你知道不知道?这做法在西方是侵犯人权的。在没有得到主人授权的情况下,你们这样做,你们觉得愉悦,我觉得不舒服。告诉你们,这样做是过度关怀。”于是“师娘”就走到对门,将那个“福”字揭下了来,拿回屋里,揉成团丢在垃圾桶里,“呼”地一声,把门关上了。“师娘”委屈得不行,问闻路:“你说我错在哪里?”闻路问:“你说他错在哪里?”“师娘”就望着闻路,默默无言。“师娘”以为那家要贴春联的,没想到大年初一开门时,发现那家大门上并没有贴。说明他家并不在这里过年。那小伙子是奉令来巡视“领地”的。至于他家在什么地方过的年?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无从知晓。“师娘”打开门后,一如既往,拿拖把出来,将门外的过道,一点边界都不留,拖得一干二净,照得见人的影子。闻路就笑“师娘”:“你这个死脸皮!叫你不要过度关怀!他家的门口,你管什么?”“师娘”说:“你算说得巧,未必拖半边留半边?那是人做的事吗?”这时候儿子一家、女儿一家齐齐整整地拜年来了。“师娘”的嘴笑得合不拢,从厨房到客厅,进进出出,做吃的,开喝的。一家人围着桌子坐,举杯祝福老爸老妈,新年快乐!健康长寿!心情愉快!“师娘”听在耳里,喜在心头,笑在脸上,哈哈连天,像阳台上的迎春花儿开。(选自《人民文学》,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寥寥数笔,交待闻路因信“师娘”而做下“蠢事”,写出闻路对“师娘”自作主张埋怨和懊悔,为下文作铺垫。B.“师娘”因为看到对面人家三年未贴春联,推测对面住的是农村人家,常年在外以打工谋生,很少回来过年,生活艰辛。C.年前那几天,央求闻路写对联的微信不断,不仅烘托其高超的书法水平,也侧面写了“师娘”替对门求“福”的珍贵情谊。D.小说结尾合家欢聚的和谐场景,将春节祥和的节日气氛、亲情温暖的浓浓人情美推向了高潮,寄寓着作者内心的某种期许。7.下列对文本内容与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灵活地运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鲜活地刻画了“师娘”热心快肠、与人为善与仁慈大度的性格。B.对门小伙子对“师娘”贴福的态度,与“师娘”为邻居求字贴字的热心构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人情冷漠的现实的批判。C.小说注重从细处着眼刻画人物,如“那小伙子并不进屋,就站在门外边”,写出了对门小伙子对闻路与“师娘”的疏远。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用文中人物的视角来观察叙述,如对小伙子外貌的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与可读性。8.“闲笔不闲”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点。请简析小说中介绍闻路的居所情况、“师娘”夸赞闻路所写春联和“福”字这两处“闲笔”的作用。9.有人评论《贴福字》:“看不出技术雕痕,人物、关系、氛围与主题构成自然而然的精练叙事,着实让人叹服。”请结合小说,谈谈你对此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于是叔孙氏先堕郈。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曰:“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鄣,无成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十二月,公围成,弗克。(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材料二:孔子初仕,为中都宰。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路无拾遗,器不雕伪。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诸侯则焉。定公谓孔子曰:“学子此法以治鲁国,何如?”孔子对曰:“虽天下可乎,何但鲁国而已哉!”定公以为司空。乃别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咸得厥所。定公与齐侯会于夹谷,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从之。至会所,为坛位,以遇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酢既毕,齐使莱人以兵鼓噪,劫定公。孔子历阶而进,以公退,曰:“吾两君为好,敢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齐侯心怍,麾而避之。将盟,齐人加载书曰:“齐师出境,而不以兵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孔子使兹无还对曰:“而不返我汶阳之田,吾以供命者,亦如之。”齐侯归,乃归所侵鲁之四邑及汶阳之田。孔子言于定公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古之制也。今三家过制,请皆损之。”乃使季氏宰仲由隳三都。叔孙辄不得意于叔孙氏,因费宰率费人以袭鲁。孔子以公与季孙、叔孙、孟孙入于费氏之宫。费人攻之,孔子命申句须、乐颀勒士众伐之,费人北。遂隳三都之城。初,鲁之贩羊有沈犹氏者常朝饮其羊以诈市人有慎溃氏奢侈逾法。鲁之鬻六畜者,饰之以储价。及孔子之为政也,则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慎溃氏越境而徙。三月,则鬻牛马者不储价,卖羊豚者不加饰,道不拾遗。四方客至于邑,不求有司,皆如归焉。(节选自《孔子家语》)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鲁之贩羊A有沈犹氏者B常朝C饮D其羊E以诈F市人G有慎溃氏H奢侈逾法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堕,毁坏,与材料二的“隳”及“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的“隳”意义相同。B.北是“背”的古字,古代两军交战,战败者背向胜利者而逃,故又称“败北”。C.“孔子摄相事”的“摄”指代理,与“摄乎大国之间”的“摄”意义相同。D.阳,文中指汶水北面,与《登泰山记》中“泰山之阳”的“阳”所指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任官之初,为鲁国制定了各种礼节制度,这些制度得到诸侯国的效仿。他相信自己的做法可以推广到鲁国以外的其它国家。B.齐鲁签订盟约,齐国要求鲁国在齐国出征时也要派兵,否则就要根据盟约处罚。兹无还在孔子授意之下做出了针锋相对的回应。C.孔子认为三家大夫的城邑规模不符合礼制,向定公建议削减他们的势力,引起了叔孙辄的不满。叔孙辄起兵叛乱,最终被平息。D.针对鲁国商人贩卖牲畜哄抬物价等不良现象,孔子大力整顿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外地客商到了鲁国,感觉像回到家乡一样安心。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成,孟氏之保鄣,无成是无孟氏也。(2)献酢既毕,齐使莱人以兵鼓噪,劫定公。14.齐鲁会盟,鲁国取得了很好的外交成果。请结合材料,简析其成功的原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斋中闲咏①[宋]陆游风号万物作涛声,云截千峰似几平。多病支离仍老境,暮秋萧瑟更山城。燕觞久罢尘痕积,庭讼全稀藓晕生。莫道斋中日无事,焚香扫地又诗成。[注]①这首诗作于淳熙十三年秋天,六十二岁的陆游奉旨,知任严州郡太守。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一开头以汹涌风云起势,拟万物秋声,绘高山云图,营造了恢弘的诗歌境界。B.颔联转入写自己,与景相对,从时空入笔刻画老病孤寂,颇有老杜《登高》之风。C.颈联“久”强调停宴时间之长,“全”强调公务数量之少,突显出严州生活之清苦。D.尾联以口语“莫道”、琐事“焚香扫地”入诗,将感悟融入日常生活,予人以启迪。16.有人认为这首诗“此心非此志”。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的理解。(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亚运期间,钱江两岸动静合宜,让人流连。在柳永的《望海潮》中,“______”写出了树木环绕江堤的静态美;“______”则写出了江水澎湃的动态美。(2)《石钟山记》中,苏轼泛舟绝壁下,见到侧立千尺的大石,用比喻的手法刻画石头怪异形状,渲染恐怖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3)“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有时用于抒情,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有时用于说理,如“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最近,“科目三”火了。“科目三”源自网络的一段魔性舞蹈——脚踝内翻、扭腰、摆胯、摇花手,配合着动感背景音乐,形成一套丝滑的小连招,俨然成了当下新时尚。在现代生活中,时尚意味着流行,______,乃至奔走相告。“科目三”缘何那么火?在形态上,“科目三”作为“社会摇”的一种,有迪斯科的基因,其中蕴含着“两变”:其一,什么样的网生内容能成为“时尚”是变化的;其二,已成为“时尚”的网生内容也是变化的,且二者常常纠结在一起。在情感上,从个人娱乐到群体共舞,“科目三”体现了普通人的兴趣爱好与精神状态,也引发全球年轻人的情感共鸣。同时,随着“科目三”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创编队伍,并推出或可爱、或搞笑、或帅气、或酷炫的多样态“科目三”。当然,流行时尚在文化逻辑上始终存在着“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①正如“科目三”所显示的,②其音乐、舞姿的更替与进阶,③体现了形式上的“变”,④而且其流行的背后还蕴含着一种情感上的“不变”。⑤在艺术创作中,⑥“情感”自古以来就是备受人们所推崇的核心。⑦在互联网时代,⑧情感取向依然是表达形象思维和审美表征的核心取向,⑨比如《孤勇者》《错位时空》等都因契合时代情感而火。就“科目三”来说,______,为他们提供一个表达情感的出口,体现一种愉悦的审美分享。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9.文中第二段加标号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二)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