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复习40分钟课堂精练(解析版)_第1页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40分钟课堂精练(解析版)_第2页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40分钟课堂精练(解析版)_第3页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40分钟课堂精练(解析版)_第4页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40分钟课堂精练(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复习40分钟课堂精炼班级:学号:姓名:题目123610一、成语积累201、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不能理解为“告上法庭”。

202、哀而不伤:哀,悲哀:伤,妨害。原指悲伤不至于使人伤害身心。后形容诗歌、音乐优雅,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情适中,没有过于不及之处。

203、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流离失所的农民。比喻残酷统治下到处都是呻吟不悲号的农民。

204、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205、爱屋及乌:因为爱国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屋上的乌鸦。比喻因为喜爱一个人而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206、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道:主张,思想。乐道,以守道为乐。处于贫困境地,仍以守道为乐。这是儒家提倡的态度。

207、安身立命:安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208、安之若素:安,心安;之,文言代词,代人或事;素,平常。对困窘的遭遇毫不在意,心情平静得跟往常一样。现在也指对错误的言论和行为不闻不问,听之任之。(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顾意。

209、按部就班:部、班,就是门类、秩序、:就,归于。原来指写文章结构安排得当,造句、选词合乎规范。现在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做事。有时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闯劲。

210、暗渡陈仓:渡:越过;指称作战时在正面迷惑敌人,在侧面突然袭击的策略;还用以比喻暗中进行活动(多指男女不正常行径)

二、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摘自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材料二:不少评论家、诗人和诗歌读者都感觉到当代新诗创作与理论进入了一种停滞不前、缺乏生命力的状态。由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与汉语都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语言转化,而西方诗歌文化与语言又不可能被缺乏本民族传统意识的诗歌作者与理论家自然吸收,食洋不化的积食病就明显地出现在诗歌创作和理论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他文化”吸收力的强弱与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弱成正比,唐代之所以能广泛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为它拥有一个秦汉以来建立的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这传统如一个消化力极强的胃,吸收了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族文化。当代新诗不但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而且也失去了对那个传统的记忆和感情,而中华文化又不同于其他以拉丁语为先祖的各种西方文化,可以自然地相互吸收,所以必然会发生这种食洋不化的病症,这病症是当代诗歌失去读者的重要原因。当代诗歌由于时代内容的发展,已无法退回到新诗运动初期的状态。当代社会让世界村的居民们多少都进入了一个更复杂的感性与知性世界,中国诗歌也相应地在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形式,主要是诗歌语言、内在结构、外在形态。这些必须是有本民族实质性的和具有现代性的,单靠移植西方是绝对不行的。我们认为,21世纪中国新诗能否存活,就看我们能否意识到自身传统的复活并进入现代,同吸收外来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没有传统何谈创新?没有传统作为立身之地,创新很可能变为全盘西化。所以,中国当代新诗一个首要的、关系到自身存亡的任务就是重新寻找自己的诗歌传统,激活它的心跳,挖掘出它久被尘封的泉眼。读古典文史哲及诗词、诗论,想现代问题,使一息尚存的古典诗论进入当代的空间,贡献出它的智慧,协同解决新诗面对的问题。据我的学习经验,历代中国文论中存在着大量对我们今日所思考的诗歌理论仍有意义的撰述,而我们却只习惯于引用西方理论,无暇回顾一下自身传统中这些理论,师洋师古应当成为回顾与前瞻的两扇窗户,同时拉开窗帏,扩大视野,恢复自己传统的活力才能吸收外来的营养。中国古典诗论在研究方法上与西方文论也有很大不同。西方文论强调逻辑剖析,优点是落在文本实处和清晰的抽象概括,但其弊病是容易刻板、枯燥、概念化,解剖刀往往伤及神经,概念也有失去生命的变幻色彩的毛病。而中国古典诗论体系虽不十分清晰,却能以富有内涵和想象力的诗样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审美的智慧和哲理,不至于有水涸石露的窘境,而其中人文的情致、暖意、活力,丝毫没有实验室处理后的褪色失鲜之感。读古典诗论后可以意识到西方的科学分析、逻辑推理、抽象名词杜撰等虽不失为一家之法,却并非唯一的方法。而中国古典诗论的风格与中国古典哲学的灵活、深邃、玄远相匹配。对于诗歌这样内涵深、变幻多的文学品种,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有其突出的优点。(摘编自郑敏《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这是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前提。B.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可以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学术理论,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中国经验。C.当代新诗之所以出现“食洋不化”的病症,一是因为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二是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巨大。D.中国古典诗论虽不以体系和逻辑见长,但蕴含诗性品格和人文情致,比西方文论更有生命力。1.【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解析】“比西方文论更有生命力”说法错误,材料二最后一段只是说“西方文论强调逻辑剖析……概念也有失去生命的变幻色彩的毛病”,并未将中国古典诗论和西方文论的生命力进行比较。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B.借鉴西方诗歌并不能给本民族的诗歌带来现代性,对此中国诗人要有清醒认识。C.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内在结构和外在形态,依然可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营养。D.古人论诗用“意在笔先”“空灵”“飘逸”等语,未落实处却包含鲜活的审美智慧。 2.【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根据文中信息推理判断。【解析】根据材料二第2段中的“这些必须是有本民族实质性的和具有现代性的,单靠移植西方是绝对不行的”可知,中国当代诗歌不能单靠移植西方,但并不是说西方诗歌的输入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和影响不具备正向意义。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韩愈《答刘正夫书》:“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B.晚清洋务派人物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C.鲁迅《文化偏至论》:“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D.季羡林认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3.【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论点、论据。【解析】阅读材料一可知其观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A项,突出“师古圣贤人”,强调了薪火相传,但没有突出中华文明的与时俱进、推陈出新;B项,强调传统伦常名教的根本地位,与材料一的观点关系不大,且“中国之伦常名教”中有一些并不属于优秀传统文化;C项,“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体现了要与时俱进,“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体现了要薪火相传,因此与材料一的论述最为相符;D项,对东西方文化的阐发是一家之言,体现了季羡林先生对东方文化的自信,但与材料一论述的观点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4分)4.【答案】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彰显了传统儒家思想的“恕道”,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的理念;②它超越国界,具有当代价值,为谋求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进步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体现了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结合材料观点,分析社会现象。【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应结合材料一分析这一现象所体现出的材料一中的观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黄金准则出自《论语》,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恕道”,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的理念”;它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黄金准则,则说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把中国实践总结好……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由此可得出答案。5.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5.【答案】①加强对中国古典诗论的挖掘与阐发;②批判性地吸收和借鉴西方文论;③寻求古典诗论与当下审美需求的契合,协同解决新诗面对的问题;④发挥古典诗论在诗歌阐释上的长处,向世界传播中国古典诗论的审美意义和当代价值。(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概括内容要点、结合材料谈看法。【解析】由材料二第3段中的“中国当代新诗一个首要的……挖掘出它久被尘封的泉眼”,可得出答案第①点;由材料二第2段中的“单靠移植西方是绝对不行的”和第4段中的“西方文论强调……失去生命的变幻色彩的毛病”,可得出答案第②点;由材料二第3段中的“读古典文史哲及诗词、诗论……协同解决新诗面对的问题”,可得出答案第③点;由材料二第4段对中国古典诗论的优点的阐述可得出答案第④点。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2023全国甲卷)临江仙晁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6.A理解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由“明年应赋送君诗”可知,此处应是词人在想象来年送别友人,而非“真实描写”。7.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7.①想象丰富,以虚景传真情。词人想象与友人在离别之前结伴赏景的情形,可见词人不愿与友人离别的真挚情感。②以景结情,含蓄蕴藉。“柳”谐音为“留”,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结尾两句不直接抒发词人对友人的眷恋之情,而是将情感蕴含在景物描写之中,极耐咀嚼,极具含蓄的艺术之美。(6分)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首先,从艺术手法上看,这两句运用了想象,词人想象与友人结伴赏景,表现出词人心中对友人真挚的依恋与不舍;其次,从位置上看,这两句位于词的结尾,以景结情,将词人的留恋蕴含其中,情感表达含蓄隽永。诗歌对译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这世间满眼都是闲愁,其中的乐事常常很稀少。明年应该要为你作送别诗。试着从今夜开始数来,相聚的时间还剩多少呢。薄酒一杯想要邀人同饮,谁人能劝,深厚的情谊只有你能知晓。东溪春天将近,想与你玩赏再归来。(一起欣赏)垂柳倒映在江水中的影子,雪中凋谢的梅枝。思想内容鉴赏上片写词人与友人在酒筵欢会,却说“就中欢事常稀”,使欢乐蒙上了一层愁苦的阴影。因为乐事稀少,故而更怕这段欢事终结;因为怕欢事终结,故而要仔细地数一数究竟还有多少个相聚的日子。由此便将自己得知要与友人离别后的心理活动真切细腻地描述了出来。下片以“东溪春近好同归”为核心,表述了词人对生活的希望。“浅酒”与“深情”两句互文见义,意思是说浅酒无别人可劝,唯君能劝;深情无别人可知,唯君能知。这样便把词人与友人的亲密关系交代了出来。“东溪”泛言风景秀丽之处,词人想要与友人共赏春光同归。最后两句是由“春近”二字引发出来的想象中的东溪美景:“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以景结情,“柳”谐音为“留”,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2023嘉兴市高三基础测试)(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9题。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up主,开始解读起严肃文学。从鲁迅到沈从文,从路遥到汪曾祺……这些大家的作品被一遍遍解读,让很多年轻人沉浸其中。一个个尘封在历史中的文学家,A。严肃文学不再如想象中那么遥远。严肃文学的年轻化,说明年轻人B。他们渴望用严肃文学中极具情境性的画面,对抗现实中的功利和浮躁。同时,走进严肃文学,与文学中的人物对话,与时代对话,能够有效帮助他们屏蔽嘈杂、抵抗焦虑、回归自我。近年来大火的影视剧《人世间》《平凡的世界》《觉醒年代》等都改编自文学作品。①很多年轻人在追完剧后就回归文学阅读本身,②体悟文学本身的穿透力、感染力,③进而构建起自身的价值体系和精神世界。④相较于内容浅显的网络小说,⑤严肃文学的优质内容是其与生俱来的优势。⑥当下的年轻人从原著中揆诸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状态。⑦作品越是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就越会贴近生活。⑧这种贴近并非一味地迎合,⑨因为人性是相通的,⑩那些有生命张力的人物放在任何时代都可以催促当下人的共鸣。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4分)9.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答案】8.A:在年轻人的生活中“复活”。B:不再满足于阅读内容浅显的网络小说(答“更加注重价值体系和精神生活的构建”也可以)。9.语句⑥“揆诸”后面的“于”字去掉。语句⑦应为“越是贴近生活。就越会受到年轻人的欢迎”。语句⑩“催促”改为“引发”。【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严肃文学不再如想象中那么遥远”说明尘封在历史中的文学家不再“尘封”,也就是走出历史,复活的意思,应填:在年轻人的生活中“复活”(能答出与“尘封”对应的意思即可)。B:“严肃文学的年轻化”“他们渴望用严肃文学中极具情境性的画面,对抗现实中的功利和浮躁”说明年轻人走出网络小说,更注重精神生活,应填:不再满足于阅读内容浅显的网络小说(答“更加注重价值体系和精神生活的构建”也可以)。【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句⑥“揆诸于”成分赘余,“诸”就有“之于”的意思,“揆诸”后面的“于”字去掉。语句⑦“越是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就越会贴近生活”不合逻辑,应为“越是贴近生活。就越会受到年轻人的欢迎”。语句⑩“催促当下人的共鸣”动宾不搭配,“催促”改为“引发”。(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他向饭场走过来了。现在可以断定,他就是来拿这几个黑面馍的。跛女子在他未到馍筐之前,就早已经地端着自己的饭碗一瘸一跛地离开了。他独个儿来到馍筐前,先了一下,然后便弯腰拾了两个高粱面馍。筐里还剩两个,不知他为什么没有拿。他直起身子来,眼睛不由地朝三只空荡荡的菜盆里瞥了一眼。他瞧见乙菜盆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房上的檐水滴答下来,盆底上的菜汤四处飞溅。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蒙的大院坝里空无一人。他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铁勺刮盆底的嘶啦声如炸弹的爆炸声一样令入惊心。血涌上了他黄瘦的脸。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他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了下来——唉,我们姑且就认为这是他眼中溅进了辣子汤吧!他站起来,用手抹了一把脸,端着半碗剩菜汤,来到西南拐角处的开水房前,在水房后墙上伸出来的管子上给菜汤里搀了一些开水,然后把高粱面馍掰碎泡进去,就蹲在房檐下地吃起来。10.填入画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A.径直按捺不住懵大快朵颐B.径自迫不及待懵大快朵颐C.径直迫不及待怔狼吞虎咽D.径自按捺不住怔狼吞虎咽11.选文用词精妙,说说文中加点的“一点”“一脸”的表达效果。(4分)12.语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如……”的表述,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3分)(1)严肃文学不再如想象中那么遥远。(2)铁勺刮盆底的嘶啦声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