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_第1页
山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_第2页
山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_第3页
山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_第4页
山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文字运用Ⅰ山西省运城市2024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81年的夏天,关中西府的古周原上,绿汪汪蓬勃了一个春天的小麦,被阵阵暖风催逼着,摇身一变,就都透透地黄熟了,风摇着金黄的身姿,招引来勤劳的农人,下地挥镰,弯腰收割起来。我是割麦农人中的一个,在我的身后,是我割倒打成捆子,一簇簇复又立起在地里的麦子。我甚至听得见麦捆子的絮语,一簇说我可香可香了呢,说着还问着另一簇,你闻得见我的麦香味儿吗?被问着的那一簇麦捆子,很是不屑地摇摇散乱的麦穗儿,回答说谁又不香呢?我也香呀!……就在麦捆子相互争香的时候,御风而来的风先生,热烘烘撵到我的身边,帮我把弯着的腰扳直,指示我往麦地边的大渠看。我看见送报送信的邮递员骑着他的绿色单车,风驰电掣般骑行在大渠边的道路上,赶到我家的麦地边了。邮递员一脚离开单车的脚蹬,撑在路上,从他单车的帆布兜里,抽出两本杂志,冲着地里割麦的我喊:吴木匠,你的杂志来咧!18.文中三个加点的重叠形式的词语“绿汪汪”“透透地”“热烘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说明。19.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的艺术手法。【答案】18.①这三个词都起到强化描写效果的作用,“绿汪汪”“透透地”分别强化了小麦蓬勃生长和成熟时的状态,“热烘烘”突出了夏日之风的特点;②三个重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感。19.①运用了想象和拟人的手法,作者想象麦捆子之间的对话,将麦捆子人格化;②拓展了艺术空间,使叙述和描写更加生动,突出了作者对麦捆子的喜爱之情。【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题,应首先明确叠词的表达效果:能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富有艺术魅力;通过摹声或摹色,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奏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起强调作用。然后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在文本中的具体的表达效果。“绿汪汪”:这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一种鲜亮、充满生机的绿色。它不仅传达了颜色的深浅,还暗示了一种水灵、润泽的感觉。“透透地”:“透”强调了透明或透彻的程度,给人一种清晰、纯净、无阻碍的感觉。“热烘烘”:“烘”字,传达了一种温暖、热烈的感觉。“热烘烘”这一重叠式词语,增强了热度的感觉。再具体结合文本可知,“绿汪汪”“透透地”用来描述小麦的生长情形,强化了小麦蓬勃生长和成熟时的状态。“热烘烘”形容夏日的风,突出风带来的热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韵律美和节奏感。【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①整体上,作者运用了想象和拟人的手法,将一个普通的麦田场景转化为一个充满生命力和个性的社交场合,通过麦捆子之间的对话,创造了一种生动的交流场景;将麦捆子赋予人类的特征,如“絮语”“说我可香可香了”“很是不屑地摇摇散乱的麦穗儿”,这些描述让麦捆子仿佛具有了人类的情感和行为。②通过麦捆子之间的对话,作者创造了一种场景感,拓展了艺术空间,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麦捆子之间的互动,增强了故事的动态性和真实感。麦捆子的香气和对话也象征着收获、繁荣和生命力,传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山西省太原市2024年高考语文二模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在漫长的服装史中,最初那些挂在颈项间的串饰,不一定是为了审美,而可能是为了护佑生命、祈福避邪。因为科学尚不发达的原因,先祖们企望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保护自己。这时候,赤铁矿粉染过的一块骨头就可以寄予他们对生的希冀。那些在骨管上刻画和在砾石上钻孔的痕迹,让我们古老的文明记忆更加深刻。我们的先祖服装加工工艺的科技含量虽不如今人,但他们在生产力极低的情况下所制成的骨、石等佩饰的精致程度,常令人①。不得不承认,中华大地上蚕虫吞食桑叶后吐出的丝,织就了数不清的②的“神话”。当蚕丝制成衣料时,那()的空灵缥缈,让人心旷神怡;当衣料染上天然颜料后,那()的旖旎明丽,令人赏心悦目;当衣裳绣上花纹时,那()的精工巧思,将美好情感一一向人倾诉。中国的丝织服装③不管是“裙拖六幅湘江水”,还是“鸳鸯绣带抛何处”,都营造出了具有中华艺术特色的美。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①②③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0.将下列古诗填入文中括号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②“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③“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A.①②③B.③②①c.③①②D.①③②18.(3分)①叹为观止②精妙绝伦③别具一格(每空1分,其他成语言之成理也可)19.(4分)因为科学尚不发达,先祖们企望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保护自己。这时候,一块赤铁矿粉染过的骨头就可以寄予他们对生的希冀。(每处2分)20.(3分)C山西省临汾市2024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二)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断亲”是指当代年轻人懒于、疏于、不屑于跟亲戚交往、联系、互动,日常期间①,逢年过节期间,宁可独来独往,也不愿意走亲戚,甚至将此作为一种时尚生活方式来推崇。“断亲”现象愈演愈烈,究其原因,普遍认为:现代人生存压力大,无暇顾及亲戚感受;亲戚之间的交往复杂微妙,接触多了让人②;人口流动性太强,物理距离的增加让亲情变得寡淡;代驾、外卖、跑腿等网络服务,使得单一个体在脱离了群体支撑后,仍然可以活得很好。上述理由都使得“断亲”拥有了合理性,但在本质上,文化割裂才是“断亲”行为如此决绝的真正原因。城乡的文化割裂,其实是把十几亿人推进了不同的信息茧房,年轻人在大城市视野开阔,接触新鲜事物多,但一旦他们认定了一种生活方式,就不愿意突破自身去尝试理解相隔甚远的另外一群人的生活方式;乡村人更甚,虽然不缺少向外看世界的机会,但他们更愿意缩在传统的茧房里③。两种茧房的存在,把身处城乡两个不同地方的人严重地隔离开来。而在城市中处于扎根、半扎根、漂泊状态的流动人口,第一代往往还保有较深的乡情与乡愁情结,但不可避免地,会有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的双重困境,成了“回不去的故乡,到不了的远方”。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句子和文中“茧房”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草树知春久不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D.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20.文中“断亲”一词加了引号,下列句中引号的用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A.向革命先辈学习,努力做到“廉不言贫,勤不道苦”。B.秘鲁是中国在太平洋对岸的“邻居”。C.一首《虞美人》千古传诵,让李煜有了“词中之帝”美誉。D.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答案】18.①音信杳无(杳无音信)

②疲惫不堪

③一成不变(故步自封)19.B20.C【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处,根据前面的“不屑于跟亲戚交往、联系、互动”可知,日常生活中是没有联系,没有一点消息可以听到的,故可填“音信杳无”或“杳无音信”。音信杳无:指没有一点消息。杳无音信:指一点消息也没有,形容失去联系或没有方式联系。第②处,根据前面“现代人生存压力大”“亲戚之间的交往复杂微妙,接触多了”可知,现代生活重压下人们已经很累了,再接触复杂的亲戚关系,让人感到更累,故可填“疲惫不堪”。疲惫不堪:指疲惫,形容极度疲乏或过度劳累。第③处,由前面的“他们更愿意缩在传统的茧房里”可知,乡村人安于现状,不想改变,缺少创新精神,不会变通。故可填“一成不变”或“故步自封”。一成不变:指一经形成,不再改变。亦泛指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故步自封(封:限制在某一范围内)指把自己限制在原来的地方;比喻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创新进取。【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的“茧房”用的是比喻的手法,比喻人们只关心自己感兴趣或者需要的信息,而不会太主动地去搜寻其他信息。久而久之获取的信息也就约趋同于自身喜好,获取的信息面也越来越窄,从而将自己禁锢的现象。A.“草树知春久不归”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久在樊笼里”用的是比喻手法,用“樊笼”比喻官场。C.“东风”代指赤壁之战中的火攻战术,用的是借代的手法。D.“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用的是互文的手法,意思是:当年我经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断亲”一词加了引号,表示特定称谓。A.“廉不言贫,勤不道苦”是引用谚语。B.“邻居”表示特殊含义,是用的比喻义。C.“词中之帝”表示特定称谓。D.“发扬国光”表示讽刺否定。故选C。山西省晋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联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裱糊为故宫古建筑的一种施工工种,其工艺特点为:在建筑内壁、顶棚用糨糊粘贴纸张、织布。裱糊有利于冬天阻挡寒风从门缝、窗缝、梁架内不能进入室内,还可起到装饰目的。而烟草虫、毛衣鱼、白蚁等害虫,它们多以纸张中的纤维素、糨糊中的淀粉等有机物质为生长发育的食料,因而①。害虫的分泌物、排泄物亦对裱糊层产生污染或腐蚀。在明朝时期,紫禁城建筑内部并无裱糊做法。清朝统治者来自白山黑水的东北地区,那里冬天常有寒风侵袭,建筑室内有裱糊做法,因此裱糊做法②。雄黄又称作石黄、黄金石、鸡冠石,为砷的硫化物,不溶于水,具有一定毒性。雄黄与雌黄常常共生在一起。雄黄的化学成分是硫化砷,外观呈橘红色;雌黄的化学成分是三硫化二砷,外观呈柠檬黄色。雄黄经过氧化可以变成雌黄。雄(雌)黄的母性可用来杀死害虫。明代科学家方以智撰写的《物理小识》提到,在书橱中放入雄黄,可以杀死书中各种害虫。而紫禁城古建筑的裱糊施工中,亦有相似的档案。如清工部内务府活计档(胶片20号)记载,道光十七年九月,在养心殿窗户、顶棚的裱糊施工中,糊纸所用的糨糊中③。1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18.裱糊有利于冬天阻挡寒风从门缝、窗缝、梁架内进入室内,还可起到装饰作用。19.①对裱糊层具有破坏作用②在清朝被引入紫禁城内③就掺入了雄黄【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部分的语病有:一是不合逻辑,“阻挡寒风……不能进入室内”否定失当,应删除句中的“不能”;二是搭配不当,“还可起到装饰目的”搭配不当,应把“目的”,改为“作用”。最后修改为:裱糊有利于冬天阻挡寒风从门缝、窗缝、梁架内进入室内,还可起到装饰作用。【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句中“因而”一词,可知要补写内容与前句是因果关系;再根据前句“而烟草虫、毛衣鱼、白蚁等害虫,它们多以纸张中的纤维素、糨糊中的淀粉等有机物质为生长发育的食料”等信息可知,此处是说以上那些害虫会破坏裱糊层,故补写内容是“对裱糊层具有破坏作用”。第二空,由句中“因此”可知补写内容与前句也是因果关系。再根据前面“在明朝时期,紫禁城建筑内部并无裱糊做法。清朝统治者来自白山黑水的东北地区,那里冬天常有寒风侵袭,建筑室内有裱糊做法”可知,此处是说在清朝时,紫禁城内才用裱糊,故补写内容是“在清朝被引入紫禁城内”。第三空,本段内容主要是介绍雄黄能杀死害虫,清工部内务府活计档中就记载了在养心殿窗户、顶棚的裱糊施工中,糊纸所用的糨糊中就掺入了雄黄一事,据此可推知此处补写内容应是“就掺入了雄黄”。山西省省级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_(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草地是地球上适应陆地环境最成功的一种生态系统,也是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在地球上已存在6500万年。气候周期性干旱、草食动物众多和野火频繁,高海拔地区的低温和较大的昼夜温差,①,广泛适应这些环境的草地植物主要是广义的禾草,几乎所有早期文明都源于禾草种植。草地同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相关数据显示,全球人类热量消耗的60%以草类植物为基础,这表明我们同草地早已成为()的生命共同体。如果人类的祖先没有放弃森林走向草地,我们可能就无法实现直立行走。世上最优良的农田大都曾是肥沃的草地,尽管人类进行种植和开发是必要的,②例如种植浅根系的一年生植物,每年翻耕和施用过量氮肥,不仅造成水土流失,还大大降低了生物多样性和固碳能力,破坏了草地最重要的禀赋。人们过度利用草地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导致草地生态系统不断退化,而我们提高退化草地的覆盖度,为草地增加绿度,③,却不能作为最终目标,只有通过生态系统的近自然恢复,把退化草地恢复到物种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接近地带性生态系统,才能保持草地功能和服务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从而与人类长久地和谐共生。13.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1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