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说课稿_第1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说课稿_第2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说课稿_第3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说课稿_第4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

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

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课时:13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T0页

教材分析:例1是计算二(1)班和二(2)班共有多少人,其内容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内容。教材先安排了两班小朋

友上车的插图,用画面上的内容引出加法算式“36+30”。由于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加法学生一年级就已经会口算了,所

以教材直接给出了口算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聪聪”提示大家“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以引出笔算。为了突出

竖式的写法,教材配合小棒图按如下程序安排了列竖式计算的过程,一方面非常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到列竖式时要把相

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另一方面又清楚地反映出竖式计算的过程,特别是从个位算起的计算顺序。

学情分析:本部分内容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全面了解画面内容,并根据画面内容引出两位数加两位

数的学习。突出各道例题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例1重点解决列竖式

时如何对位的问题,例2着重解决计算顺序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竖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出示参观博物馆的情景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内容。

请学生说说图中有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事。引导学生发现每班的人数和车辆的准乘人数。

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如果学生提不出乘车问题,教师就提问: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二、合作探索:

学生先小组讨论,再请代表发言。

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为什么?

预计发生:

生1: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师:为什么?

生1:这两个班的人数合起来是66

师:你是怎样算的?说说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算式。由于学生能口算,教师板书得数。

三、教写竖式:

1、请学生说说口算时是怎样算的,说时边摆小棒边讲。

师:像这样的算式,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谁会写竖式?

请学生写写看,师生对其写法进行评价。

2、教师教写,边讲解边板书:

先写“36”,在36的左下方写“+”,再写“30”,写30的时候要注意与36对齐数位,再写“一一”。

计算时,把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3、请学生自己写竖式,指名写在投影片上,集体订正其他学生同位互查。

4、讨论: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四、做一做:

用投影出示题目,指名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写在书上。

全班学生看投影片,集体订正。然后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五、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练习题:

35+2=26+30=45+20=86+3=

请学生任意选两道题,用竖式计算。同位检查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书写、计算正确的可以画一颗星。

六、总结: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课题:不进位加(二)

教学内容:第10页例2做一做练习二的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加法;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这是不进位加的第二课时,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例2教学两位数加两

位数的不进位加法,重点解决竖式计算从哪一位加起的计算顺序问题。

学情分析:多数学生掌握了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有个别学生还有困难,对笔算理解较慢,要注重个别辅导。对大多

数学生的要求要提高,能够熟练运算。

教具准备: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上节课有的同学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辆车,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怎样能知道这两个班是否能合乘一辆车呢?(要知道两个班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算式?学生说,教师板书:35+34=

2、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5+34”,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还是用竖式计算还是口算。

3、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

(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讲

提问: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来,3捆和3捆和起来?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讲

提问: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3)请口算的学生讲

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做一做: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指名将题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投影片上的题目,进行评价。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三、练习:

练习二第1题: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列竖式计算。

第2题:笔算下面各题。学生将题目写在练习本上,同位相互检查。

第三课时

课题:进位加

教学内容:第U页例3做一做练习二3、4题

教材分析:进位加法,要集中解决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把计算融入观察和摆小棒的活动中,

再总结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旧知学习新知,充分利用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旧知识。并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

学习的方式对笔算方法进行总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熟练得进行进位加竖式计算;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具准备: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72+5=34+20=

请学生用竖式计算,集体订正.请学生说说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那么二(1)班和二(3)班能

合乘一辆车吗?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意见。

教师:到底能不能呢?请同学们想办法算一算。

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6+35,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用小棒、竖式或口算的方法。

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1)请摆小棒的学生说

提问:6根和5根合起来超过10根怎么办?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说

提问:6加5得11,怎么写?你认为应从哪一位算起?为什么?

(3)请口算的学生说

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3、比较小结:和我们以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比,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做一做: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指名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

边做边思考书上提出的问题。

订正时指名说“个位上6加7得(),怎样写?”“个位上6加4得(),怎样写?”

四、练习:

练习二第3题:请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36+47怎样算,在列竖式计算。

第4题:笔算下面各题。学生将竖式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得数写在书上。

组内互查、互评。

五、总结:笔算进位加时应注意什么?

第四课时

课题: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M练习二:5-10题

学情分析:学生易粗心,应强调做题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迅速的进行笔算

3、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熟练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卡片,指名看题说得数

二、巩固练习

1、出示第5题,请学生计算

第6题: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改错,并说一说错在哪里。

第7题:出示投影片,说图意并计算出来,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第8题:小白兔采蘑菇,看谁采的多,采得快

第9题、10题:解决实际问题

第9题:读题、并计算,独立完成

第10题:出示小黑板

直升飞机、汽车、火箭、轮船:要求学生只需估算、判断(渗透估算)请学生说图意,图上有什么?根据题目要求进

行估算和判断。

第五课时

课题:不退位减

教学内容:第16页和第17页例1,练习三第广4题。

教材分析:教材提供了具有教育意义的北京申奥的情景图,引出减法算式,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从口算引

出笔算,并通过直观图配合笔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笔算减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两位数的口算,对于理解笔算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

1、由实际情境引出计算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2、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不退位减的笔算算理,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从哪一位减起,并能够正确计算。

3、体现计算方法多样化。

4、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

5、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从哪一位减起的问题。

教学具:磁板、圆片。生:数位板,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创设情境与导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有4个城市提出了申请,经过国际奥委会成员投票,你看,

这些城市各得了多少票?北京赢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相信到了那一天,我们国家将会更加强盛。我们小朋

友想不想尽自己的一份力?(进行爱国主义和好好学习的教育)

三、新授

1、提出问题

根据4个城市的不同票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1),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56-22(板书)

(2),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56-18(板书)

(3),北京比伊斯坦布尔多多少票?56-9=47

(4)多伦多比巴黎多多少票?22-18(板书)

(5)多伦多比伊斯坦布尔多多少票?22-9=13

(6),巴黎比伊斯坦布尔多多少票?18-9=9

此外还有一些加法题。

2、教学例1

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56-22等于多少?

可以怎样计算?

(1)50-20=30,3-2=4,30+4=34,用口算。

(2)可以笔算

用竖式怎样算?先用圆片摆一摆。

A:拿出数位板,用圆片表示56,再从去掉22,观察还剩多少?一生到前面摆,边摆边说。

B:试着列出竖式来。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可以从个位减起,也可以从十位减起)

四、练习

1、练习三第1题: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列竖式计算,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第2题: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3、第4题:说说图意。树上有32个桃,摘了11个,还剩多少个?口头列式。

五、课堂小结:在写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六、课堂作业:练习三第3、4题。

第六课时

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教学内容;第18页。.

教材分析:退位减法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个位上不够减怎么办,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讨

论交流,借助摆小棒理解退位的过程。被减数的个位是0如何退位,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可在前一例题的基础

上进行分析、思考。

学情分析: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应借助直观形象的物体来帮助学生理解退位的过程和必要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索,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笔算减法。

教学准备:幻灯片,小棒、实物投影。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

上节课看到我们国家申奥成功,我们心中都无比的骄傲,还提出了一个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巴黎比北京少多少

票?

怎么算?(生列出56—18)能用口算直接算出得数吗?不能口算怎么办?

我会列竖式。聪聪遇到难题呢?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你们能帮他想办法解决吗?

二、解决问题

1、小组交流。预测:(摆小棒、学具)

派代表发言。

个位不够减,找十位借1个十后,是凡减几;十位退位后,是几减几。

强调竖式的格式。

想一想:从十位减起方便吗?为什么要从个位减起?

2、下面明明给大家出了一题,大家会算吗?

出示50—24=

怎样列竖式?生回答,师板书。

师:个位上0减4不够减怎么办?

师:从十位退1后,个位是几减几。十位是几减几。同桌议一仪,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

3、大家已经会计算两位数笔算减法了,能根据前面的计算过程总结出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计算方法。

谁能比较完整地说一说笔算减法都要注意什么?

师:请大家想一想,笔算减法和笔算加法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

三、实践应用

1、做一做2,独立完成,交流想法。

2、有一些小动物他们也写了一些竖式,他们想请大家看看,他们做对了没有。

3、猜猜蝴蝶飞那朵花里4、帮小鸡找妈妈。

四、课后寄语。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第七课时

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练习)

教学内容:第21--22页。.

学情分析:学生解答时容易把加算成减,忘记点退位点和算退位点,在练习时应注意强调这些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索,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笔算减法。

教学重、难点:采用多种方式突破退位减法,熟练掌握笔算减法。

教学准备:幻灯片,小棒、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我们来做个数字接龙游戏。你可以随意选择减9,8,7,6,5

小组内玩一玩,派出代表参加比赛。

二、实践应用

1、小芳今天想证明一下自己的本领,决定自己去买雨伞,她来到商店,给阿姨50元,阿姨找了她38元,你们猜猜雨

伞多少钱一把?

2、小芳非常感谢大家帮她解决了难题,她想请同学们去动物园去看看,来到动物园一看,两只美丽的孔雀

正在比谁最美,谁先算出来,谁最美?大家独立算。重点解决出错的。

3、小芳回到家里,有和小朋友比赛跳绳,出示表格。

看到表,你想到了那些数学问题?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

4,完成22页12题。你可以随意选择减9,8,7,6,5

小组内玩一玩,派出代表参加比赛。

二、实践应用

1、小芳今天想证明一下自己的本领,决定自己去买雨伞,她来到商店,给阿姨50元,阿姨找了她38元,你们猜猜雨

伞多少钱一把?

2、小芳非常感谢大家帮她解决了难题,她想请同学们去动物园去看看,来到动物园一看,两只美丽的孔雀

正在比谁最美,谁先算出来,谁最美?大家独立算。重点解决出错的。

3、小芳回到家里,有和小朋友比赛跳绳,出示表格。

看到表,你想到了那些数学问题?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

4,完成22页12题。

课题: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4

教材分析: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是同一类问题,

是具有特殊数量关系的问题,专门安排例题。教材设计了一个全校卫生评比的情景,给出了部分年级在卫生评比中所

得红旗的情况,但每个班所得红旗数没有出全,下面一部分被树挡住了,只能通过一一对应看出各列之间的相差数,

其他的信息通过学生的对话给出。教材利用两名学生的对话,自然引出“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要求

的数不能直观数出,必须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求出。最后教材通过小精灵提出“你能说出别的班得

多少面红旗吗?”让学生利用图中的信息提出其他问题并解决。

学情分析:学生己经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的解答,能够初步理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

多(少)几”的含义,这对于解答新的数学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意识。

3、注意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自己的班级。

教具准备:学校流动红旗记分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学校流动红旗记分图,问:你们想了解你们班的流动红旗有多少面吗?请同学们仔细看图,然后互相交流

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2、学生交流汇报.

二、解决问题

1、出示学生的信息和题:二年级一班红旗16面,二年级二班比二年级一班

少3面,二年级二班多少面?

让学生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关于条件,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年级二班比二年级一班少3面,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组内交流,再班上交流。怎样列式?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继续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集体讨论解决。

3、...

三、练习:

1、做教科书23页下面的“做一做”:学生读题,说说条件和问题及题意,再解答。

2、同桌合作,让学生提出其他的问题,另一位同学解决。

四、拓展延伸

1、让学生根据身边的事编一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的应用题。

2、做24页的第1、2、3题

第九课时

课题:连加、连减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及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口算连加、连

减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的新知识就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式题.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一重点.

学情分析:一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口算,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所以笔算时让学生在口算的基础

上理解,就容易得多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2、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准备

1.板演(指名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演算):

2.在两名学生板演的同时,其他学生口算下面的题,抽问其中一道连加、一道连减的口算过程,从而复习连加、连减

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0+40+30=10+40+20=3+20+6=

70-20-40=80-50-10=65-5-20=

订正板演,两名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过程,大家检查计算是否正确.然后观察一下,两道加法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引

导学生发现第一个加法算式两个加数的和也就是第二个加法算式中的第一个加数.如果把这两道加法题连在一起写,

就是一道连加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出示课题“连加、连减”.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28+34+23=

启发提问:

(1)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怎样计算?

相邻的两位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自己动笔试着做一做(如果有条件,每人一块小纸黑板,每人在纸黑板上做).

在学生自己试算过程中,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算法,即

大家进行评议,公认这种算法是正确的.然后出现下面两种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如果班里学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就不必提出,以免误导).让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

小结性提问:

(1)计算连加式题,先加什么,再加什么?

(2)计算连加两步式题,应注意些什么?

在此基础上得出: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要注意计算第二步时,是把第一步计算的结

果加上第三个数,还要注意每一个计算过程中,不要抄错数.

教师介绍简便写法.为了书写简便,我们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

提问: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

教师总结同学的意见,得出:这种把算式连起来写的方法,不仅可以少写一个“62”,比较简便,同时可以避免计算

过程中抄错数的错误,使计算正确、迅速.

做一做:46+25+17=

要求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先分步书写,再用简便方法书写.指名一个同学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

班订正.

2.出示例252-20-18=

启发性提问:

(1)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两步式题?

(2)你能根据刚才研究的连加两步式题,推想出连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吗?同学们试一试在小黑板上做一做.

教师通过行间巡视,可能发现有三种情况,教师先出示第(D(2)种.

通过学生评议,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而第(2)种是用简便算法,值得提倡.再出示第(3)种算法.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错在哪里.第一步计算对了,问题出在第二步是退位减法,而这位同学没有退位,造成计算错误.大

家要吸取他的教训.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在计算两步式题时,遇到哪一步可以用口算,就不必写竖式.如上面这道题,第一步

可以用口算,就可以不写竖式(把第一步竖式用虚线框起来).做一做:84-26-30=

由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试做,指名一个学生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订正.教师还可以了解一下哪些

学生直接用简便方法书写,而且一次做对;哪些同学还用两个竖式做;哪些同学只写了第一步竖式,第二步用口算就

得出了结果.对最后一类同学可以提出表扬.

小结性提问:

(1)计算连减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计算连减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可以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

2.对比性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4+26+15=90-58-24=

直接在书上第2页做,可以列两个竖式,也可以用简便写法.

(2)口算下面各题.(书上第2页,直接在书上写得数)

7+59+20=72-6-40=

练习一的第1题,把每行三个数的旁边画一个括号,把得数填在括号里.

4.课后练习:练习一的第1题和第2题

第十课时

课题:加减混合

教材分析:教学例4时,先放手让学生试做,根据学生试做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集中讨论的方法,这道题可以不可以

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这道题有没有简便写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因为被减数和减数不能交换位置,所以这道题没

有简便写法.紧接着安排“做一做”的两道题,其中第(1)题由于两个加数可以交换位置,因此有简便写法.通过对

比,使学生分辨清楚什么情况下可以有简便写法,什么情况下则不能.

学情分析: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学例4时,先放手让学生试做,根据学生试做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集中讨论的方法,

这道题可以不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这道题有没有简便写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因为被减数和减数不能交换位

置,所以这道题没有简便写法.紧接着安排“做一做”的两道题,其中第(1)题由于两个加数可以交换位置,因此有

简便写法.通过对比,使学生分辨清楚什么情况下可以有简便写法,什么情况下则不能.在巩固反馈环节时,采用判

断的形式加以巩固.这样安排,突出了这节课的新知识点,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比较、判断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不带小括号或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难点:用竖式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26+25+38=70-18-26=

指名两人到前面板演,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并用简便方法书写.

2.口算

其余学生口算,要求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复习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12+8+20=50-30-6=42+8-30=78-40-6=

订正板演,由学生讲解计算过程.

(-)学习新知

1.复习订正后,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引出新课.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老师这里有一道题,

看看同学们会做吗.

出示例368—29+51=

启发提问:

(1)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用竖式怎样计算?

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试算,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几种情况,可出示正确的做法.再出示

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由学生判断有没有错,错在哪里.

第一种虽然最后得数是一样的,但是在计算过程中是有错误的,第一步忘了退位,第二步忘了进位.第二种抄错了运

算符号.导致最后结果是错误的.

小结性提问:

(1)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由学生独立计算“做一做”的两道题.

(1)56+24-30=(2)67-34+39=

指名学生讲解计算过程,对第(1)题的第二步能自觉用口算算得正确的同学进行表扬.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可在书上填数.

2.对比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两题:81-52+4870+23-35

在课堂练习本上做,做完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不同.

(2)口算下面各题

55+30+856-3+981-7-70

由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得数.

3.课后练习:练习一第5题和第9题.

第十一课时

课题:力口、减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第31页.

教材分析:例4是让学生判断妈妈要买三种生活用品,带100元钱够不够。可以结合这种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景,使

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进行精确计算,有时根据实际的需要只要估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便于学

生更完整、全面、深刻地认识数学的功能。估算的策略是多样化的,可以用连加,也可以用连减,还可以用加减混合,

中间包含了加法的估算和减法的估算。教材上呈现了两种估算策略,有一名学生用连减的方法先估算出100-28大约得

70,再估算出70-43大约得30,从而判断用剩下的钱买水杯还够,两步计算中都运用了估算。另一名学生先用加法估

算出28+43大约得70,再口算出大约还剩30元,从而得出买水杯还够的结论,第一步计算运用了估算,第二步是精确

计算。由于每个个体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不同,所采取的估算策略也是不同的,教材上除了提供这两种估算策略以

外,还有一名学生提出问题:“还可以怎样算呢?”提示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灵活采用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体现了

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学情分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体会算法多样化

的思想。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并通过对加、减两位数估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

体会算法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体育用品图。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学校要举行运动会,要买许多运动器材,(出示篮球、跳绳、羽毛球的图片)

请大家估一估这几样东西的价格,再出示价格。(37元、8元、22元)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1、估算去商店购买体育用品的钱数。

师:体育老师大约要带多少钱去买这三样东西?他带了100元够吗?(分组估一估)反馈结果。

师:够吗?你用的什么方法?⑴先估后加。⑵先加后估。

2、估算参加比赛的人数。跳高跑步跳绳:28人49人11人

学校准备为每个运动员编号,62个号码够吗?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3、估算啦啦队的人数。二⑴二⑵二(3):19人25人27人

师:三个班的啦啦队合起来大约有多少人?从这个统计表中人你还能知道什么?

三、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师:比赛的结果,二(3)的同学获得了胜利,老师为了奖励他们,决定去公园划船,划船处有个启示:大船限坐36

人,每条船租金51元,中船限坐24人,每条船租金38元,大船限坐8人,每条船租金17元。4人小组讨论合理的方

案。哪个小组能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设计的?

(1)可租一条大船和一条小船。(2)可租两条中船。

你们设计的方案,我们同学够坐吗?你们设计的方案,大约需要用去多少钱?通过比较,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理?

四、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第十二课时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课本P33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教学难点: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P35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P34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个别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与笔算的练习,引出课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

1、整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归纳: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

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学生独自

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汇报。

2、完成P34练习七第3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以后在小组内交流。并选择两个问题解答说说解题思路。学生

汇报。

4、完成P35练习七第6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

1、完成P34练习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

3、完成P35第5题读题理解题意。要知道大约需要多少钱?你是怎读想的?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回答。

4、完成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

五、随堂练习

第十三课时我长高了

教学内容:课本P36、3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的实际感知,巩固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并通过统计表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动手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在教学活动中有效组织和调控学生的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卷尺、直尺、米尺,可以测量身高的体重秤,学生记录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活动

问:你们想知道你的身高是多少?你的两手身开有多长?你的步长是多少?教室的门宽是多少?窗户宽是多少吗?

怎样做就可以知道这些答案呢?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为活动的进行做好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践活动

1、测量身高。“你的身高是多少?"我们怎样做就可以知道?我们班谁最高?谁最矮?哪个高度的人最多?你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很清楚的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使用统计表让我们非常清楚的知道同学

们的身高情况。认识统计表。用测量工具测量身高。一边测量一边计录。测量完后进行讨论交流。观察统计表,在小

组内交流从表中了解的信息。指名回答。

2、测量活动。小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测量什么?学生进行测量。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测量

方法,尺子的首末端要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学生汇报测量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统计表获得有用的信息。巩固测量方法,建立长度观念。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四、随堂练习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教材通过参观博物馆的情境图引出两位数的不进位和进位加法。本节课主要解决不进位加法竖式计算中的对位和计算

顺序问题。由于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这堂课的关键是引

导学生运用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位值图,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究、合作学习,将新知识转化、纳入已有的认知结

构,自主地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因此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

1、充分利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直观手段,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游戏活动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

法掌握算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促进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养成认真计算和

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明确相同数位要对齐的问题。

教学资源:

农远课件、小棒。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主要运用以下教法组织教学:

1、情境教学法。

充分利用农远资源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望,投入到充满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

2、探究式教学法。

在本节课中,坚持“做数学”的原则,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教师的主导下,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形成、发展、应用

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

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学中,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主要运用以下

学法有效学习:

1、观察操作法。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我尽可能给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一系列

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2、合作交流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聪聪小精灵要带领春晖小学二年级的全体同学去参观博物馆。唉,他碰到什么

难题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第8页情境图)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1)二(1)班有36人,二(2)班有30人,二(3)班有35人,二(4)班有34人。

(2)有4个班,有2辆车。

(3)每辆车只准乘70人。

(4)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2、那谁能帮聪聪来安排一下?

二(1)班和二(2)班二(3)班和二(4)班

二(2)班和二(3)班~(1)班和二(4)班

二(1)班和二(3)班二(2)班和二(4)班

师:怎样才能知道这样安排是不是既符合乘车要求,又不会拆散同班的同学呢?

生:让我们来算一算两个班人数有没有超过70人。

师:你们会列出算式吗?

(设计意图:利用农远资源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去获取数学信息,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到数学问题中,激发学

生的探究欲望。)

二、体会算法,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师:谁来说说二(1)班和二(2)班可不可以合乘一辆车,怎样列式计算?

生:36+30=66(人)

师:你是怎样算的?可能会有:

生1:30+30=6060+6=66«

生2:摆小棒的方法。

师:我们除了用口算或摆小棒的方法计算36+30外,还可以列竖式笔算,你会吗?

生:会。

师:你是怎样想的?先和同桌讨论你的写法,并在小组内说说要注意什么?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板书)

十个3在什么位?6在什么位?30的3为什么对

36在3下面,对在6下面行吗?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30

66

课件演示,再次强调列竖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去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发现,让他们真正

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到自主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动手操作,强化算理。

师:那么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吗?怎样列式计算呢?

生:35+34=

师:你是怎样算35+34的?先用小棒摆摆,再说说怎样算?

学生汇报,课件适时演示。

师: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位加起的?(板书:从个位加起)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板书)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再次写竖式、说算理,归纳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及

应注意的问题。)

三、游戏练习,巩固知识。

1、闯关比赛

(1)32+6(2)59+40(3)20+67

(4)24+63(5)52+36(6)37+42

(设计意图:这是数学书上9、10页例1、例2下面的做一做的题目,如果单纯、枯燥的计算练习,学生容易疲倦,

因此创设了闯关比赛的游戏情境,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2、小马虎诊所

3547178

+4+12_______+22+11

755819291

(设计意图:让学生当医生,既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巩固他们对竖式计算的掌握,还可以防微杜渐,避

免自己在练习时出现相同的错误。)

3、趣味算式。

,182736

+81+72+63

999999

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吗?能接着写几道算式吗?

(设计意图:趣味算式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让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有更好地理解、掌握。)

4、同学们参观博物馆要回家了,小精灵想:“全年级同学难得一起活动,希望大家多交朋友,回家换另两个班合

乘一辆车,该怎样安排呢?"你们能再帮小精灵再安排一次吗?希望大家动手列式算算再作回答。

30+35=36+34=

36+35=30+34=

师:你觉得36+35、36+34是不是有些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课将安排学习的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看

书自学。

(设计意图:这儿的练习安排,既是与前面情境的创设首尾呼应,又引出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为下节课

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总结评价,提高认识。

师:同学们,你们这节课学得快乐吗?你都有些什么收获呢?你觉得自己在课堂上表现得怎样,满意吗?你认为

谁今天表现得最棒?谁是今天的进步最大的?

(设计意图:总结评价,既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回顾与整理,又给了学生一个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的好

机会。)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36+30=6635+34=69

十个十个十个十个十个十个

363636353535

+30+30+30+34+34+34

666969

列竖式计算应注意: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我的板书设计力求概括、简练、醒目,既突出重点,又一目了然,易懂易记。

2100以内的加法和臧法(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说课稿

教学内容:课本11页,例3

教材分析:

进位加法,要集中解决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把计算融入观察和摆小棒的活动中,再总结计算

方法。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旧知学习新知,充分利用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旧知识。并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对笔算方法进行总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熟练得进行进位加竖式计算;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熟练得进行进位加竖式计算。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一、复习:

教师出示题目:

72+5=34+20=45+2163+25

学生板书

集体订正。请学生说说竖式计算。

二、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那么二(1)班和二(3)班能

合乘一辆车吗?

生:不能?师:为什么?

学生口述算式,教师板书。36+35=

师:怎样算36+35=呢?大家先用小棒摆一摆。

抽学生到黑板上摆小棒,其余在下面操作。

师:让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捆,多少根单根?

我们怎样才能数的更方便一些呢?

引导学生:把11根中的10根捆成一捆,再数就方便了。

师:这时一共有多少捆?多少根?

师:根据上面摆的过程列竖式算一算,该怎样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个位上6加5得11,怎样写?

根据回答:师完整地板书计算过程

根据上面的计算,一班和三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不能。

学生分组议一议上面的计算过程。

三、归纳小结:

师引导总结归纳笔算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

(4)十位相加时别忘记把进位的数字加上。

注意在竖式横线上面的十位处要写进位的1。

思考: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时,从十位加起方便吗?

四、做一做:

1、做一做:课本11页,学生板书,教师巡视,及时订正。

指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到书上。

2、第6题:订正时老师让学生说出错在哪里以及怎样改正。

五、课堂检测:

练习二中的第5题。

时间充足时,继续做第4题。

六、总结:和我们以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比,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师引导总结归纳笔算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

(4)十位相加时别忘记把进位的数字加上。

注意在竖式横线上面的十位处要写进位的1。

板书设计:例3

教学反思: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在学生的加法应用中是经常出现的。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同学掌握得都很好,

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已经能做到进位口算了,有个别同学在写进位加法竖式时老忘记写向十位进位的1或将向十位处进

位的1写的大一些或在计算十位的得数时忘记把进位的1加上,对于这部分同学还应进一步加强辅导与练习。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本课时主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让学生通过尝试和探索出多种算法,

体验多种算法,然后比较出最好的算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更一步的理解加法的意义和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

2、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能探讨出多种计算两位数减两位退位减法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数学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竖式的写法。重点:(1)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能探讨出多种计算两位数

减两位退位减法的方法。

(2)掌握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对多样化算法进行优化,达到正确完成计算。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探究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组织学生在前面计算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交流、讨

论,达到对算法的优化,在通过“试一试”、“算一算”、“想一想”等形式达到知识的掌握。

三、说学法:

让学生通过尝试的方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先试一试,从试的过程中发现方法,

再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出更多的方法,使学生的认知又有更深的挖掘,让学生给学生讲方法,反而使学生更容易地接

受新知,又让他们自主地总结出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更一步的理解加法的意义和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

2、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能探讨出多种计算两位数减两位退位减法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数学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竖式的写法。

[教材分析]

重点:1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能探讨出多种计算两位数减两位退位减法的方法。

2、掌握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对多样化算法进行优化,达到正确完成计算。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探究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

教具:小棒、电脑、课件。

学具:小棒、计数器。

[教学流程]

一、基本训练

上课一开始,录音机里播放出节奏明快悦耳的乐曲,学生听到乐曲立即做好听算准备。接着录音机里报出20以内

进位加法的口算题,学生逐题写出得数。算完后,教师报答案,学生自己核对。在3分钟里完成20道题。

二、导入新课,探究新知:

1、显示发新书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从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2、让学生思考50本够不够是什么意思?说一说你的看法。

3、教师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小明他们班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思考列出算式29+18=

4、教师向学生讲合作学习的要求,学生分组思考这道题有什么好办法算出来?

5、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回倾听学生的交流。

6、学生汇报合作结果。

A竖式的方法。

(1)、|让一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说出列竖式的方法。教师板书:

29+18=47

29

+118

47

(2)、让学生观察这个竖式,你有哪些还不太明白?(突破满10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3)、请学生总结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列坚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编成一首儿歌:

进位加法要记牢,相同数位要对齐,

先从个位加起来,个位满是要进一。

B、摆小棒的方法。

(1)、摆小棒,并鼓励学生边说出自己摆的过程。

(2)、让学生比较摆小棒和列竖式这两种方法哪一种要简便?

C、口算方法的尝试:

(1)、请学生说一说有哪些口算方法?

(2)、教师板书,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生1:10+20=308+9=1730+17=47

生2:29+10=3939+8=47

生3:30+18=4848-1=47

7、让学生再比较这三种方法哪一种要简便一些?说一说原因。

三、巩固练习:

1、+

森林医生:

37+16=4326+13=49

3726

+16+113

4349

(1)让学生先说一说这两道题错在什么地方?

(2请学生试着改正过来

2、让学生完成试一试里的习题。

四、这节课里有什么收获?质疑: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齐唱儿歌结束。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说课稿

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三册中的第16—17页的例1及“做一做”,

练习三1、2、3、4、题。

(2)教材分析(教材的前后联系,地位作用及编排意图):

两位数减两位数是学生学习笔算减法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多位笔算减法的基础。由于笔算减法是在口算减法的基

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教材先安排了口算整十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复习,为理解笔算做

好准备。教材由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口算引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说明这种口算题也可以

写成竖式,用笔算。然后,对照直观图说明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的计算顺序。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

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笔算。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

惯。

(4)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材编排的意图,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笔算。

2、教学难点:

两位数减两位数,十位相减的0,也就是得数的最高位是0,0不写。

说教法:

根据新的课程改革的理念。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本节课我采用尝试教学法,通过尝试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

的,并引起学生自觉学习例题的兴趣。让学生在观察、讨论、猜测、计算、点评的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