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杯项目工程管理手册_第1页
保温杯项目工程管理手册_第2页
保温杯项目工程管理手册_第3页
保温杯项目工程管理手册_第4页
保温杯项目工程管理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温杯项目

工程管理手册

目录

一、产业环境分析...................................................2

二、我国不锈钢产量全球第一,原材料供给充足........................4

三、必要性分析.....................................................5

四、项目基本情况...................................................5

五、公司简介......................................................11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12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13

六、组织计划制订的方法与工具......................................13

七、组织计划制订的方法与工具......................................14

八、制定组织计划要注意的问题......................................14

九、工程项目管理组织设计的依据与原则.............................17

十、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的建立步骤...................................21

十一、工程项目前期阶段的安全管理.................................24

十二、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29

十三、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理解要点...................32

十四、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步骤.......................38

十五、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41

十六、绿色施工....................................................42

十七、设计阶段质量管理的工作内容.................................46

十八、勘察设计质量管理的依据.....................................51

十九、前期阶段质量管理的依据和标准...............................52

二十、工程项目前期阶段质量管理的工作内容.........................56

二十一、投资计划..................................................58

建设投资估算表.....................................................60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60

流动资金估算表.....................................................62

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63

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64

二十二、进度计划方案..............................................65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65

一、产业环境分析

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和要素,推动创新要素合理流动,着力构建协

同有序、优势互补、科学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

(一)加快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提升持续创新能力、高水平创新型

园区建设、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培育、高附加值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

推进开放创新、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六大行动,建设创新驱动发展

引领区。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落实先行先试政策,着力在深

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新型科研机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区域协同

创新等方面率先突破,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全面推进区域

协同创新,优化“五城九区多园”创新布局,形成高效合作、协同有

序的创新体系,建设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到2020年,苏南全社会

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o

(二)加强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园区建设

强化城市创新功能,推动创新要素集聚,建立区域创新合作联动

平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群。推动高新区管理体制机

制改革创新,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和科技创新促进功能。推动科技园区

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功能创新,建设集知识创造、技术创新和新兴

产业培育为一体的创新核心区。统筹推进大学科技园、科技产业园、

科技创业园、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

创业特别社区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支持徐州、淮安、宿迁申报国家

创新城市试点,加快推进创新型县(市、区)建设。推动符合条件的

省级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建立省级高新

区。

(三)推进区域协同创新

按照苏南创新提升、苏中创新跨越、苏北创新突破的要求,探索

人才、技术、成果、资本等创新要素统筹配置的新模式,提高区域创

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推进苏南创新驱动发展,更好地支撑引领全省

经济转型升级。积极引导苏中地区更大力度集聚创新要素、培育特色

产业,形成创新发展新优势。深入实施苏北科技与人才支撑工程,支

持苏北地区大力引进技术和人才,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切实

以科技创新支撑跨越发展。推动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组合,鼓励

苏南高新区跨区域创新合作与产业整合,完善与苏中、苏北地区的挂

钩支持、共建分园机制,打造苏中苏北产业技术创新高地。深化南京

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推动建设宁镇扬创新合作示范区,支持

常熟市、海安县等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二、我国不锈钢产量全球第一,原材料供给充足

不锈钢真空保温器皿的主要原材料为304/316不锈钢,我国是全

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国,我国不锈钢产量占全球比重由2005年的12.9%

提升至2021年的56%。2021年我国不锈钢粗钢产量3063.2万吨,同

比+1.64%,2014-2021年不锈钢粗钢产量CAGR为5.1%0领先的不锈钢

产量为保温杯壶的生产提供充足原材料。

全球保温杯市场增长强劲,2012-2020年CAGR为14.1%。受益于

户外休闲活动爆发、生活及消费习惯改变等因素,不锈钢保温器皿应

用范围更加广泛,需求不断提升。根据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杯壶分

会,2020年全球不锈钢保温杯市场规模约为68.3亿美元,同比增长

8.8%o12-20年保温杯市场规模CAGR为14.1%。

三、必要性分析

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

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

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

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

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

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

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

定基础。

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

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

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

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

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

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

四、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

XXX有限公司

(二)项目联系人

廖XX

(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公司坚持提升企业素质,即“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力资

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员素质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和社会责任

意识进一步增强,诚信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培育一批具有工匠精

神的高素质企业员工,企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源动力,不断投入巨资引入先进

研发设备,更新思想观念,依托优秀的人才、完善的信息、现代科技

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

品牌发展。

未来,在保持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司以“和

谐发展”为目标,践行社会责任,秉承“责任、公平、开放、求实”

的企业责任,服务全国。

公司注重发挥员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作用,建立

了工会组织,并通过明确职工代表大会各项职权、组织制度、工作制

度,进一步规范厂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企业民主管理水平进

一步提升。围绕公司战略和高质量发展,以提高全员思想政治素质、

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为核心,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

持续深化教育培训改革,精准实施培训,努力实现员工成长与公司发

展的良性互动。

(四)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符合我国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

近年来,我国为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先后出台了多项发展规

划或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发展。政策的出台鼓励行业开展新材料、新工

艺、新产品的研发,促进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利于本行

业健康快速发展。

2、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广阔的终端消费市场及逐步升级的消费需求都将促进行业持续增

长。

3、公司具备成熟的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

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工艺研发,公司已经建立了丰富完整

的产品生产线,配备了行业先进的染整设备,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

丰富的工艺,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染整综合服务。

公司通过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等方式,建立了一支团结进取的核

心管理团队,形成了稳定高效的核心管理架构。公司管理团队对行业

的品牌建设、营销网络管理、人才管理等均有深入的理解,能够及时

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对公司战略和业务进行调整,为公司稳健、

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建设条件良好

本项目主要基于公司现有研发条件与基础,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的

要求,通过对研发测试环境的提升改造,形成集科研、开发、检测试

验、新产品测试于一体的研发中心,项目各项建设条件已落实,工程

技术方案切实可行,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全面提高公司的技术研发能

力,具备实施的可行性。

全球保温杯市场增长强劲,2012-2020年CAGR为14.1%。受益于

户外休闲活动爆发、生活及消费习惯改变等因素,不锈钢保温器皿应

用范围更加广泛,需求不断提升。根据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杯壶分

会,2020年全球不锈钢保温杯市场规模约为68.3亿美元,同比增长

8.8%o12-20年保温杯市场规模CAGR为14.1%。

(五)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规模

项目选址位于xx园区,占地面积约36.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

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项目建筑面积40285.53nf,其中:主体工程23862.72nf,仓储

工程7564.03肝,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3524.44nf,公共工程

2

5334.34m0

(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1、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

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5957.0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2457.8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07%;建设期利息313.15万元,占项目总投

资的1.96%;流动资金3186.0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97%。

2、建设投资构成

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2457.85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

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0733.1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349.06万元,预备费375.60万元。

(七)资金筹措方案

本期项目总投资15957.08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6390.78

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

(A)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1、营业收入(SP):28600.00万元。

2、综合总成本费用(TC):22814.48万元。

3、净利润(NP):4228.00万元。

4、全部投资回收期(Pt):6.12年。

5、财务内部收益率:19.51%。

6、财务净现值:5574.98万元。

(九)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

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

(十)项目综合评价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

1占地面积m224000.00约36.00亩

1.1总建筑面积m240285.53容积率1.68

1.2基底面积m213440.00建筑系数56.00%

1.3投资强度万元/亩332.93

2总投资万元15957.08

2.1建设投资万元12457.85

2.1.1工程费用万元10733.19

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1349.06

2.1.3预备费万元375.60

2.2建设期利息万元313.15

2.3流动资金万元3186.08

3资金筹措万元15957.08

3.1自筹资金万元9566.30

3.2银行贷款万元6390.78

4营业收入万元28600.00正常运营年份

5总成本费用万元22814.48

”1,

6利润总额万元5637.33

ir”

7净利润万元4228.00

8所得税万元1409.33

irif

9增值税万元1234.84

ir”

10税金及附加万元148.19

•tt»

11纳税总额万元2792.36

ir”

12工业增加值万元9660.54

13盈亏平衡点万元11309.07产值

14回收期年6.12含建设期24个月

15财务内部收益率19.51%所得税后

16财务净现值万元5574.98所得税后

五、公司简介

(一)基本信息

1公司名称:XXX有限公司

2、法定代表人:廖xx

3、注册资本:840万元

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

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

6、成立日期:2011-2-12

7、营业期限:2011-2T2至无固定期限

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

(二)公司简介

未来,在保持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司以“和

谐发展”为目标,践行社会责任,秉承“责任、公平、开放、求实”

的企业责任,服务全国。

公司注重发挥员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作用,建立

了工会组织,并通过明确职工代表大会各项职权、组织制度、工作制

度,进一步规范厂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企业民主管理水平进

一步提升。围绕公司战略和高质量发展,以提高全员思想政治素质、

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为核心,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

持续深化教育培训改革,精准实施培训,努力实现员工成长与公司发

展的良性互动。

(三)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

资产总额5822.974658.384367.23

负债总额3155.792524.632366.84

股东权益合计2667.182133.742000.38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

营业收入14633.4011706.7210975.05

营业利润2199.221759.381649.41

利润总额1925.801540.641444.35

净利润1444.351126.591039.93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

1444.351126.591039.93

者的净利润

六、组织计划制订的方法与工具

常用的组织计划制订的方法和工具有模板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模板

虽然每个项目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大多数项目都会与其他项目有

许多相似之处。将这些同类项目的角色分工、职责和相互关系的确定

作为今后类似项目的参考或依据,就成为组织计划制订的模板。在组

织计划制订中使用这些模板,再根据新项目的特点加以调整,能加快

项目组织计划的制定。

(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很多项目机构根据自身的特点与经验,结合有关理论与规定,制

定供其内部使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政策、规定和程序,这些都有

助于项目团队制定人力资源方面的组织计划。例如,某公司对项目经

理在业务经验等方面有一定的具体要求等。

七、组织计划制订的方法与工具

常用的组织计划制订的方法和工具有模板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一)模板

虽然每个项目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大多数项目都会与其他项目有

许多相似之处。将这些同类项目的角色分工、职责和相互关系的确定

作为今后类似项目的参考或依据,就成为组织计划制订的模板。在组

织计划制订中使用这些模板,再根据新项目的特点加以调整,能加快

项目组织计划的制定。

(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很多项目机构根据自身的特点与经验,结合有关理论与规定,制

定供其内部使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政策、规定和程序,这些都有

助于项目团队制定人力资源方面的组织计划。例如,某公司对项目经

理在业务经验等方面有一定的具体要求等。

八、制定组织计划要注意的问题

在项目组织计划的制定与执行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项目界面

(1)组织界面。组织界面是指项目组织内部各组织单元之间职责与

任务相互交叉中的分工与衔接。在项目组织计划中,要正式或非正式

地明确不同组织单元之间的这种组织界面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可根

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或繁或简地进行这一工作。例如,一个大型水利工

程的项目组织管理系统内各组织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一个简单的饮

料生产项目相比,前者的复杂程度远远大于后者。

(2)技术界面。技术界面是指项目内部各专业之间的“接口”,包

括在专业交叉与衔接点上如何进行相互分工与协作等。在项目组织计

划中,对于不同专业之间的界面关系应当正式或非正式地予以明确。

技术界面既可发生在项目阶段内部,也可能发生在项目阶段之间。例

如,项目场(厂)址选择时,市政工程专业必须与建筑结构工程专业

很好地配合,是发生在一个阶段的内部;而对于一个汽车制造厂的技

改项目,总装车间的扩能改造必须与发动机生产能力改造配套,则是

发生在不同阶段之间。

(3)人际关系界面。人际关系界面是指项目组织内部不同个人之间

工作交叉中的分工与衔接。在项目工作当中,正式或非正式地明确不

同个人之间的这种人际关系界面,对于项目团队中每个人很好地完成

各自的任务与职责,对于高质量地完成项目团队的整体目标都是非常

必要的。

(二)人员配备计划要与需求一致

人员配备计划是整个人力资源计划的重要部分。在进行计划的制

定时,一定要尽可能按项目对人力资源在时间、技能、合作、数量等

方面的需求来安排,以保证项目的进度与质量。在研究需求时要注意

明确项目在各时间阶段、各不同组织单元中或小组内的具体要求。

(三)约束条件

这种约束就是指限制项目团队选择的各项因素,主要包括:

(1)项目的组织结构。不同的组织结构形式,对项目的人力资源

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基本组织结构为强矩阵式时,对项目管理者的领

导和组织能力方面的要求与弱矩阵形式下相比则有较大的不同。

(2)共同达成的有关协议。在项目角色安排与职责分工时,有时

会受到一些特殊的协议与有关规定的影响与制约。例如,同工会或其

他雇员团体之间的协议可能要求在项目中给某些特定群体中的人员或

具体某人以一定的角色或明确一定的关系。

(3)项目管理层的偏好。对于以往取得的成功经验或方法,人们

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依从心理。如果项目管理层成员在过去的项目

中用某种组织方式取得了成功,他们在将来很可能主张采用类似的组

织方式。

(4)预期的人员安排。在项目所涉及的各类群体中,每个人对项

目产生的影响都可能有所不同。在理论上项目的组织计划应根据项目

的具体情况和项目管理理论等来确定,但实际上项目如何组织实施常

常受到一些特殊个别人的能力和水平影响,由于这种影响的存在,使

项目的组织计划与行为不得不进行改变和调整。

九、工程项目管理组织设计的依据与原则

项目组织设计实际上就是设计一个能够保持组织的管理与有效运

行的规则,这种规划的固定表示就是组织结构。

(一)管理组织设计的依据

影响项目的组织因素很多,上一节已经作了阐述,但在设计和确

定某一具体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时,最重要的依据是以下几个方面:

项目自身的特点

包括项目规模、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性质、已有资源状况

等。每个项目都有其各自的特性。不同的项目规模、工作内容、完成

时间、工作性质等决定项目的不同组织结构形式。例如,对于工作量

小、时间紧的项目可能采取职能式的组织结构;对于工作量大、项目

周期长的项目可能采取项目式的组织结构等。

承担项目任务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对项目管理要求

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对项目管理的要求直接影响了项目组织结构的

选择。例如,有的公司对哪类项目采取何种组织结构形式进行了明确

的规定,有的公司明确要求不允许项目团队自己管理财务等,有的公

司对项目管理的组织方式选择交给项目经理去负责等等。所有这些对

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形式的确定都有重大影响。但有一点必须指出,无

论公司规定如何,采用的组织结构形式更合理、更符合实际是最重要

的。

委托方的要求

为了完成好项目工作,有时委托方对项目的具体工作提出了具体

的要求,指定采取何种方式,要与哪些公司合作,希望有哪些人员参

加等。这些要求的满足,在一定程度上为组织结构形式的确定增加了

约束。

项目的资源情况

项目资源包括项目的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时间资源及资金资源

等。对于一个已拥有较多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时间资源,而资金资

源相对缺乏的项目来说,采取职能式、矩阵式项目组织结构形式即可;

而对于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相对不足,而资金资源与时间资源较为充

分的项目来说,借用外部力量,采用项目式组织结构形式可能更为适

宜。

国家的有关法规

除上述各方面因素外,国家对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有时对项目的

组织结构形式也会产生影响。例如,要求新建工程项目的组织机构必

须符合国家有关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在代理招标的项目中,工程招

标项目的组织设置与关系的确定要能满足招投标法对招标有关文件严

格保密的要求等等。

(二)管理组织设计确定的原则

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的确定与基本组织结构形式倾向的选择、部门

的划分与确定等都是密不可分的。随着人们对组织工作管理水平的认

识日益加深,管理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也在发生着变化。

传统组织设计的八条原则主要包括:

目标原则:所有的组织都应当有一个目标;

相符原则:权力和组织必须相符;

职责原则:权限与职责要对称,权限必须负有相等的责任;

协调原则:组织内各成员的努力应指向共同的目标,相互之间应

建立有效的协调;

明确性原则:对于每项职务都有明确的规定;

组织阶层原则与控制幅度原则;

专业化原则:每个人的工作都应限制为单一的一种职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组织设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适

应当今社会的需要,管理学家们又进一步提出了一些新的组织设计原

则,主要包括:

(1)目标导向原则。这种设计思路与传统的设计思路不同,它是从

组织目标的角度进行组织设计,确定组织结构,其重点强调工作成果、

工作目标,而不是工作的处理程序与方式。

(2)整分合原则。在进行组织设计时首先强调组织整体目标及基本

任务的完成;然后再按任务与目标的基本构成或工作过程进行分工,

设立相应的组织单元;最后,在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综合与协调,使各组

织单元能做到分工清晰、相互配合、能力合作,完成好总体目标与任

务。

(3)“封闭”设计原则。组织是一个有特定的目标与功能的系统,

要实现这一目标与功能,必须按照其必要的工作程序进行,除与外界

保持必要的联系外,还要在系统内形成一个各组织单元、各组织层次

之间能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闭路运行轨道,保证组织目标与任务的

最终实现。这种“封闭”环节,往往包括决策、执行、监督与反馈四

类职能部门。

(4)最佳幅度与层次原则。按照不同组织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与最

佳的管理幅度与层次,研究两者的最佳匹配,以保证组织高效、优质

地完成组织目标与任务。

(5)弹性设计原则。组织结构与组织目标、任务的适应不是永恒不

变的。实际上,组织任务、组织决策者和组织内人员结构、组织存在

环境(如竞争状况、资源条件、政策因素等)等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是

经常变化的。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健全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组织

的调整会引发一定的震荡,需要相当的时间才能使组织内各单元重新

进入正常的运行状态。因此在进行组织设计时,应使组织具有一定的

弹性,能应对上述变化,而不必经常进行组织调整。

无论是传统的组织设计原则,还是现代的组织设计原则,都不是

绝对不变的。实际上在上述原则中,有些原则之间有一定的矛盾关系。

在具体组织结构设计当中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灵活运用。

十、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的建立步骤

项目管理组织的建立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确定合理的项目目标

一个项目的目标可以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规模上的、时间上的、

质量方面的、内容方面的,或者几方面综合起来。这些方面的内容互

相影响。对于项目的完成者来说,同委托方进行讨论,明确主要矛盾,

确定一个合理、科学的项目目标至关重要,这是项目工作开展的基础,

同样也是确定组织结构形式与机构的重要基础。

(二)确定项目工作内容

在确定合理项目目标的同时,项目工作内容也要得到相应的确认,

这将使项目工作更具有针对性。确定项目具体工作内容,一般围绕项

目工作目标与任务分解进行,从而使项目工作内容系统化。项目工作

内容确定时,一般按类分成几个模块,模块之间可根据项目进度及人

员情况进行调整。

(三)确定组织目标和组织工作内容

这一阶段首先要明确的是,在项目工作内容中,哪些是项目组织

的目标和工作内容。因为不是所有的项目目标都是项目组织所必须达

到的,也不是所有的工作内容都是项目组织所必须完成的,有的可能

是公司或组织以外的部门负责进行的,而本组织只需掌握或了解;一

些工作可能是公司的行政部门或财务部门的工作,项目组织与这些部

门之间是上下游工序的关系。

(四)组织结构设计

完成上述工作以后,下一步就是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根据项目的

特点和项目内外环境因素,选择一种适合项目工作开展的管理组织结

构形式,并完成组织结构的设计。具体工作包括:组织结构形式、组

织层次、各层次的组织单元(部门)、相互关系框架等。这里要注意

前面提到的几条原则。

(五)工作岗位与工作职责确定

工作岗位的确定原则是以事定位,要求岗位的确定能满足项目组

织目标的要求。岗位的划分要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还要考虑合理性

与完成的可能性等。确定了岗位后,就要相应地确定各岗位的工作职

责,总的工作职责能满足项目工作内容的需要,并做到前面所要求的

权责一致。

(六)人员配置

以事设岗、以岗定人是项目组织机构设置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在

项目人员配备时,要做到人员精干、以事选人。项目团队中的人员并

不是都要求高智力、高学历。根据不同工作内容和要求安排与其相适

应和能力匹配的人。

(七)工作流程与信息流程

组织结构形式确定后,大的工作流程基本明确。但具体的工作流

程与相互之间的信息流程要在工作岗位与工作职责明确后才能确定下

来。工作流程与信息流程的确定不能只在口头形式上,而要落实到书

面文件上,取得团队内部的认知,并得以实施。这里要特别注意各具

体职能分工之间、各组织单元之间的接口问题。

(A)制定考核标准

为保证项目目标的最终实现和工作内容的全部完成,必须对组织

内各岗位制定考核标准,包括考核内容、考核时间、考核形式等。有

关内容在前文中已详细论述。

在实际工作中,上述步骤之间衔接性较强,经常是互为前提,如

人员的配备是以人员的需求为前提的,而人员的需求可能受人员获取

结果的影响和人员考核结果的影响。

十一、工程项目前期阶段的安全管理

安全是工程项目的基本性能要求之一,应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的

全过程。在项目前期的策划决策过程中,应做好建设方案研究阶段的

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并制定安全保障措施,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做好项目

的安全预评价工作,从项目初始就对工程项目的安全问题予以重视。

(一)建设方案研究阶段的安全管理

建设方案研究是指对项目各种建设方案进行分析研究,比选和优

化,拟采用最佳方案的全过程,是进行项目经济评价、环境评价和社

会评价的基础。在此阶段应对拟建的工程项目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并将建设方案的安全性作

为比选项目的一个重要方面。

1.工程项目中安全隐患因素分析的主要内容

(1)主要物料的理化性能指标;

(2)工程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有害程度;

(3)工程项目的安全条件;

(4)主要技术、工艺或者方式和装置、设备、设施的安全可靠性;

(5)工程项目的重大危险源分析,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规定确定

拟建项目的重大危险源。

2.安全生产保障措施

针对安全隐患因素的场所、范围以及危害程度,研究提出相应的

安全措施方案。主要有:

(1)选择工艺技术方案时,应尽可能选用安全生产和无危害的生

产工艺和设备;

(2)对危险部位和危险作业应提出安全防护措施方案;

(3)对危险场所,按劳动安全规范提出合理的生产工艺方案和设

置安全间;

(4)对易产生职业病的场所,应提出防护和卫生保健措施方案;

(5)生产过程中设置自动报警、紧急事故处理等安全设施;

(6)对高温、噪声、震动等工作环境,采用保护性防护措施,如

隔热、降温消音、防震等,定期对设备性能进行测试;

(7)对有可能产生危害的生产过程,尽量采用自动化作业,减少

体力劳动,保护职工健康。

(二)安全预评价

安全预评价是根据项目的建设方案分析预测工程项目可能存在的

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安全预评价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为工程项目前

期工作决策分析研究和初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以利于提高工程项目

本身安全程度。工程项目的安全预评价工作应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

进行。在工程项目初步设计会审前完成,并通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

审批。

1.安全预评价的内容

根据《安全预评价导则》要求,安全预评价主要包括危险、有害

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和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等方面的内容。

2.安全预评价的程序

根据《安全预评价导则》,安全预评价程序一般包括:准备阶段,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确定安全预评价单元,选择安全预评价

方法,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安全预评价结论,编

制安全预评价报告。

(1)准备阶段

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进行现场调查和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

规、技术标准及工程项目资料。

(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根据工程项目周边环境、生产工艺流程或场所的特点,识别和分

析其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3)确定安全预评价单元

在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基础上,根据评价的需要,将工程

项目分成若干个评价单元。评价单元是为了安全评价需要,按照工程

项目生产工艺或场所的特点,将生产工艺或场所划分成若干相对独立

的部分。划分评价单元的一般性原则:按生产工艺功能、生产设施设

备相对空间位置、危险有害因素类别及事故范围划分评价单元,使评

价单元相对独立,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

(4)选择安全预评价方法

根据被评价对象的特点,选择科学、合理、适用的定性、定量评

价方法。采用选择的评价方法,对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

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以确定事故可能发生的部位、

频次、严重程度的等级及相关结果,为制订安全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

据。常用安全预评价方法有:

①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方法: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危险和

可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事故引发和发展

分析;因果(鱼刺)图分析法等

②能够提供危险度分级的安全评价方法: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风险矩阵评价法;安全度评价法;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安全检查表一危险指数评价一系统安全分析'

评价法;统计图表分析法等。

③可以提供事故后果的安全评价方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

故树分析;逻辑树分析;概率理论分析;模糊矩阵法;易燃、易爆、

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统计图表分析法;事故模型法。

(5)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根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

术和管理措施及建议。安全对策措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总图布置和建筑方面安全措施;

工艺和设备、装置方面安全措施;

安全工程设计方面对策措施;

安全管理方面对策措施

应采取的其他综合措施

(6)安全预评价结论

简要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评价结果,指出工程项目应重点防

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明确应重视的重要安全对策措施,给出工

程项目从安全生产角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结

论。

(7)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

安全预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以下重点内容:

编制说明;

项目概况;

工程职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评价单元划分和预评价方法的选用;

安全状况初步评价;

定性、定量评价;

安全卫生健康对策措施;

安全预评价结论。

十二、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

(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是对特定的潜在事件和紧急情况发生时所采取措施的计

划安排,是应急响应的行动指南。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是防止一旦

紧急情况发生时出现混乱,按照合理的响应流程采取适当的救援措施,

预防和减少可能随之引发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影响。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当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应急

处置为核心,明确应急职责、规范应急程序、细化保障措施。

应急预案应形成体系,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

源制订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

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

(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评审、公布和备案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有关专家对本部门编制

的部门应急预案进行审定;必要时,可以召开听证会,听取社会有关

方面的意见。应急预案的评审或者论证应当注重基本要素的完整性、

组织体系的合理性、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的针对性、应急保障措施的

可行性、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内容。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将评审或论证后的应急预案签署公布,

并及时发放到本单位有关部门、岗位和相关应急救援队伍。事故风险

可能影响周边其他单位、人员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有关事故风险

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应急防范措施告知周边的其他单位和人员。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应急预案公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按照分

级属地原则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并依法向社会公布。

(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实施

为了提高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技能,各级

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

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各级

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将本部门应急预案的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培

训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

培训工作。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应急知识、

自救互救和避险逃生技能的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

熟悉应急职责、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应急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

师资、参加人员和考核结果等情况应当如实记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教

育和培训档案。

为提高本部门、本地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各级人民政

府应急管理部门应当至少每两年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生产经营单

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风险特点,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

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

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

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时,应当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有

关力量进行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响应启动情况报告应

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生产安全事故

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结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实施情况

进行总结评估。

(四)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监督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将生产经营

单位应急预案工作纳入年度监督检查计划,明确检查的重点内容和标

准,并按照计划开展执法检查。同时每年对应急预案的监督管理工作

情况进行总结,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对于在应急预案

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人员,应急管理部门、生产经营单

位可以给予表彰和奖励。

十三、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理解要点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标准

1999年10月,原国家经贸委颁布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试行

标准》;200年11月1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颁布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自2002年1

月1日起实施,属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与0HSAS18001内容基本一

致;2012年2月1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

2011)已正式发布并实施,修订后的国家标准等同采用OHSAS18001:

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最新标准为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于2018年3月12日发布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

用指南》(IS045001—2018),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随之发

布了《关于认证标准由GB/T28001—2011转换为IS045001:2018的认

可转换说明》文件,要求于2021年3月12日前完成OHSMS相关领域

认证标准的转换。

IS0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旨在使组织

能够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以预防与工作相关的伤害和健康损害,同时

主动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该标准覆盖了0HSAS18001的所有技术内

容,并考虑了国际上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现有文件的技术内

容。

2.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1996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会员会

颁布了《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GB/T24001—199),2004

年修订为《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04),后

来修订为《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16),属

推荐性国家标准,等同于采用IS014001:2015,GB/T24001《环境管理

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标准体系,旨在为组织提供一种框架用于保护

环境、响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并与社会经济需要保持平衡。该标准

体系适用于任何类型、性质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

和社会条件。

(二)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理解要点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理解要点

(1)适用对象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1)建立、实施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提高职业健康安

全,消除或尽可能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包括体系缺陷),利用职

业健康安全机遇,应对与组织活动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不符问

题;

2)持续改进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和目标实现程度;

3)确保组织自身符合其所阐明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4)对符合本标准的情况进行自我鉴定和自我声明。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适用于不同规模、各种类型和活动的

组织,并适用于组织控制下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该风险考虑了组织

运行所处的环境以及员工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2)运行模式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遵守由查理斯,戴明提供的计

划、实施、检查与改进(简称PDCA)的管理模式。

2.环境管理体系理解要点

(1)适用对象

本标准规定了组织能够用来提升其环境绩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1)寻求以系统的方式管理其环境责任的组织;

2)寻求提升环境绩效的组织;

3)寻求履行合规义务的组织;

4)寻求实现环境目标的组织。

环境管理标准适用于任何组织,不管其规模、类型和性质,并且

适用于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组织确定能够控制或施加影响的活动、产品

和服务的环境因素。

(2)运行模式

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与职业健康安全相似,共同遵守由查理

斯戴明提供的计划、实施、检查与改进(简称PDCA)的管理模式。

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要素

PDCA模式将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1)组织所处的环境。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时,

组织应理解其所处的环境,确定与其宗旨相关并影响其实现体系预期

结果的能力的内外部问题;理解员工及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明

确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将成为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确

定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界定其范围。

(2)领导作用。包括领导者作用与承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方

针、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及参与和协商4个要素。标准强调最高

管理者领导以及员工参与,以使工作场所更安全更健康。最高管理者

应证实其在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领导作用与承诺;与

组织各层次的员工协商后建立、实施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

方针,以文件的方式表述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意图与原则;

确保在组织内部各层次分配并沟通体系内相关岗位的职责、责任和权

限。

(3)策划。包括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目

标及其实现的策划等管理体系要素。组织可通过确定其需要应对的风

险和机遇,策划措施进行处理来确保实现其预期结果,这些风险和机

遇可能与环境因素、合规义务、其他问题,或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

望有关;确定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并确定实现职业健康

安全和环境目标的策划以及可用来评价可测量的目标实现情况的参数。

(4)支持和运行。包括资源、能力、意识、信息交流、文件化信

息、运行策划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等管理体系要素。在支持与运

行阶段要确定并提供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和环

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要实施必要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安

全与环境保护意识和工作技能;及时有效地沟通和交济有关职业健康

安全与环境因素和管理体系的信息,注重相关方所关注的环境问题;

形成管理体系文件并纳入严格的文件管理;确保与职业健康安全和环

境管理有关的措施均已按策划进行,使组织的各类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对于潜在的紧急情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响应。

(5)绩效评价。包括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内部审核,管理

评审3个要素。在绩效评价阶段要对影响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状况的

重大活动与运行中的控制措施进行监视和测量,适时分析、评价和沟

通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以及对法律要求和其他要求进行合规性评价;

定期进行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从整体上了解组织管理体系的实施情

况,判断其有效性和对本体系的符合性;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对职业健

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在组织内外部变化条件下体

系的持续适宜性、有效性和充分性,支持组织实现持续改进。

(6)改进。包括采取纠正措施以管理事件和不符合、持续改进等

2个要素。组织应策划、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过程,以管理事件和不

符合,包括报告、调查和采取措施;应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

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与有效性,确定支持持续改进的措施的等

级、程度与时间表。

十四、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步骤

(一)领导决策

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最高管理者做出遵

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及实现持续改进的承诺,以便获

得各方面的支持及所需的资源保证。

(二)成立工作小组

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首先要成立一个工作小

组,从组织上给予落实和保证。工作小组的规模大小可视组织规模、

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等因素来决定,其成员来自组织内部各个部门,

工作小组的成员将成为组织今后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

的骨干力量。工作小组组长最好是将来的管理者代表,或者是管理者

代表之一。

(三)人员培训

要对全体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可能

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而培训内容和侧重点也可能会有所不同。

(四)初始评审

初始评审的目的是了解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的管理现状,

为组织建立管理体系搜集信息并提供依据。评审小组应对组织过去和

现在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的信息、状态进行收集、调查与分析,识

别和获取现有的适用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的法律、法规、标

准和其他要求,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建立基础。

初始状态评审的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适用的有关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并对组织的遵守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价;

2.辨识工作场所中的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

3.评价现有措施或计划采取的措施消除危害或控制风险的有效性;

4.评审现有的规定、过程和程序,分析其有效性和实用性;

5.评审以往的事故,进行分析评价,并检查组织是否建立了相应

的措施;

6.评价现行组织机构、资源配备和职责分工等情况。

(五)体系策划与设计

组织实施初始状态评审之后,根据评审结果,结合组织现有的资

源以及现有的技术水平,进行管理体系的整体策划和设计。这一过程

的主要工作有:

1.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方针;

2.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3.确定组织机构和职责;

4.确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和各层次文件清单;

5.为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准备必要的资源。

(六)管理体系文件编制

编制体系文件是组织实施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重

要基础工作,也是组织达到预定的目标,评价与改进体系,实现持续

改进和风险控制必不可少的依据。

(七)文件发布和体系试运行

试运行的目的是要在实践中检验体系的充分性、适用性和有效性。

一个健全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通过试运行应做到:安全

事务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程序、检查有标准和问题有处

理。

(A)管理体系的完善

为了保持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应对管理体系的实施进行主动

型或被动型的监视和测量。在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后,组织应

对涉及职业健康安全(环境)方针和相应目标要求的活动、产品、服

务、设施和设备,以及体系的各个要素和各个部门进行全面系统的内

部审查,并持续收集、统计、分析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目

标的信息和数据,通过管理评审发现体系的问题,从而对管理体系进

行优化或再造。

十五、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已经被纳入法制化轨道,其目的是

为项目的布局、选址和确定其发展规模提供决策基础和环境保护措施

方面的服务,即在造成环境损害之前尽可能多地提供环境信息,以求

把不利环境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主要有三部分,即工程分析、

清洁生产评价和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识别与预测。

(一)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是从有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角度对工程项目的性质、

生产规模、原料、能源、工艺、土地利用和污染特征等方面进行全面、

系统的分析,以确定主要影响因子,并对其影响的过程及危害特性进

行分析。工程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础,为项目决策提供了基

础资料,为环境保护设计提供了优化建议,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了

建议指标和科学数据。

(二)清洁生产评价

清洁生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叫法,如“废

物最小化”、“无废物工艺”、“污染预防”等,但其基本内涵是一

致的,即通过对产品和产品的生产过程采用预防污染的策略来尽可能

地减少污染。

清洁生产已被证明是优于传统污染控制方法且需优先考虑的一种

环境战略。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清洁生产的思想,将大大提高环境

影响评价的质量,减轻工程项目末端处理的负担,提高工程项目的环

境可靠性,并且能够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三)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识别与预测

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识别的目的,就是要明确工程项目给环境带来

的影响,包括影响的种类、时间、空间范围和程度。而影响的预测是

在影响识别确定可能是重大环境影响后,预测工程项目对环境产生影

响、导致环境质量或环境质量价值的变化量、空间变化范围、时间变

化阶段等。

十六、绿色施工

(一)绿色施工的含义

施工过程是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003年,英国拉

夫堡大学、伦敦经济学院和斯坦福大学联合创建了c—SanD计划,即

关于可持续性施工体系的建立、维持和宣传工具、方法和艺术。其中

指出,绿色施工到目前为止做得还比较少,而且也需要更全面更深入

地掌握绿色施工知识。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过程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

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

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从而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

护。

(二)绿色施工的原则

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主要体现,是绿

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绿色施工并不仅仅是在工程施工中实施封闭

施工,没有尘土飞扬,没有噪声扰民,工地四周裁花、种草,实施定

时洒水等这些内容,还包括了其他大量的内容。它同绿色设计一样,

涉及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的利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绿色施工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基地环境,减少施工干扰

工程施工过程会严重扰乱场地环境,如场地平整、土方开挖、施

工降水、永久及临时设施在建和场地废物处理等均会对场地现场的动

植物资源、地形地貌和地下水位等造成影响,还会给场地内现存的文

物、地方特色资源等带来破坏,影响当地文脉的继承和发扬。因此,

施工中建设场地干扰、注重现场环境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持地方文

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业主、设计单位和承包商应当识别施工场地内现有的自然、文化

和构筑物特征,并通过合理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将这些特征保存下来。

可持续的场地设计是减少这种干扰的有效措施。

2.注重环境品质,减少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

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大量灰尘、噪音、有毒有害气体、废物等,不

仅会对环境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也将有损于现场工作人员、使用者

以及公众的健康。因此,应尽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品质。

3.结合气侯、气象条件,合理安排施工计划

承包商在选择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安排施工顺序,布置施工场

地时应尽量结合项目所在地的气候特征。这不仅可以减少因为气候原

因而带来施工措施、资源和能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