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新闻视域中的个体悲剧(全文)_第1页
公共新闻视域中的个体悲剧(全文)_第2页
公共新闻视域中的个体悲剧(全文)_第3页
公共新闻视域中的个体悲剧(全文)_第4页
公共新闻视域中的个体悲剧(全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公共新闻视域中的个体悲剧(全文)近年来,媒体聚焦个体苦难的新闻报道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争议,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博取受众眼球”、“消费他人痛苦”的指责。必须指出的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这类新闻有可能产生负面效应,就强行要求媒体远离个体悲剧。指导我们新闻实践的决不能是“教条式、清教徒式的道德苛求”和“忽略具体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的士大夫人文情怀”。在报道过程中,记者和媒体需要坚持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和悲悯的人文精神,遵循“知情同意”、“最小伤害”等报道原则。避免这类新闻变成家属苦难的放大镜和猎奇的“眼球新闻”。

在这类采访中,如何避免对当事人和亲属造成“二次伤害”一直是新闻伦理和实践难以回避的问题。尤其是进行连续报道时,反复与媒体接触更容易放大当事人及其亲属的痛苦。微观的采访层面上,学界和业界早已为一线记者提供了一系列理论化建议和操作规范,但这个问题还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从宏观的报道框架角度而言,采编团队对悲情新闻的连续报道可以借助公共新闻的模式,在进行报道的同时作为参与者积极推动事件的进程。媒体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发动社会活动,协调社会多方力量,对悲情新闻的主人公及其家属提供帮助。这样不仅可以减轻“二次伤害”,更能在连续报道中展示一幅从悲情走向希望的图景。下面以《山东商报》吴金红事件连续报道为例,对这一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采访过程:践行人文关怀

2022年8月,刚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19岁潍坊女孩吴金红在车祸中遇难。生前她曾表示愿意将遗体捐献给医疗事业。家人为了完成她的遗愿,捐献了她的心脏、肝脏和双肾,帮助了四名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

8月下旬,《山东商报》记者陈心如联系上吴母时,距离11日器官捐赠,媒体集中采访之时已经过了数日。此时再进行采访,在报道深度上更容易取得突破,但对亲属造成“二次伤害”的风险也高了许多。通过反复地解释和安抚,熟悉潍坊当地情况的记者陈心如初步打消了吴母的疑虑,得到了吴家人的住址并约定了当面采访的时间。

作为一名年轻女性,又是潍坊老乡,陈心如对尚未摆脱丧女之痛的吴家父母而占有着相对较强的亲和力。同时,陈心如与刚被录取的吴金红是山东财经大学的校友。采访伊始,陈心如对有些沉默的吴家父母坦露了身份,并且精心组织语言,用真情实感进一步劝慰他们,取得了他们的信任。

采访过程中,吴母在啜泣中回忆着女儿的往事,记者则以倾听为主,在少量的问题引导之余给予她追忆和悲伤的空间。事实上,对采访者放卜心理防线的家属打开话匣子之后,会倾诉大量的故事和情绪,这也是家属自身心理宣泄的过程。记者在这时正应扮演倾听者的角色,配合适当的心理抚慰;而不是单纯以完成采访任务为目标,心急地通过打断和提问获取“有用”信息。

之后,沉痛的吴父主动取出了吴金红生前的口记本向记者展示,这成为了《山东商报》的独家新闻点。日记内容为最终的新闻成稿提供了人量素材,形成了报道“口记里十九岁的青春记”,让吴金红的媒体形象从扁平的“好学生”变得更加鲜活立体。这也是陈心如取得了吴家信任的佐证。

一个好记者要善于与采访对象交朋友。在悲情新闻的采访过程中,与悲痛中的亲属成为朋友,十分困难,却很有意义。陈心如通过真情实感取得了吴家的信任和友谊,不仅为之后长期稳定的采访关系打下基础,也是对新闻工人文关怀和公民道德责任的践行。

公共新闻:呼唤社会关注

对于题材类似的医疗救助事件(如捐献“熊猫血”和造血干细胞),媒体的连续报道往往专注于健康传播的领域,遵循“捐献者的故事一争分夺秒的运输和手术一患者转危为安”的叙事。

但具体到本例的器官捐献,情况则有所不同。虽然尚有争议,但医疗机构和新闻媒体目前仍需要严格遵守“双盲原则”,不能让器官捐/受双方获知对方信息。如果这时还要继续坚持“捐献者一受助者”的报道框架,那么后续报道很有可能发展为对于当前人体器官捐献形势的分析,以及对最近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的介绍,前后报道之间的关联度会被大幅削弱。

事实上,案例中的吴金红事件覆盖了民生、健康、教育三个报道领域,在每一个方向上都有深挖的价值。《山东商报》放弃了在健康传播的角度上继续做文章,而是把报道的重点留在了民生和教育方面。

吴金红生前一直有一个“大学梦”,车祸也是在取录取通知书回家的路上发生的。8月25日,在关于吴金红的报道专题“心依然在跳动”的“编者的话”中,编辑朱启禧发出号召,希望山东财经大学关注这名准大学生的故事,为她的父母提供一些人道主义的关心。

有没有一所高校,面对类似吴金红这种情况,能做出一些温暖的举动,去慰藉逝者的父母,而非一笔勾销一个未报到者的名字?很遗憾,记者搜了许久,都未能找到。但记者又想.即便这世间从无这样的先例,为什么就不能出现一所高校来做这个先行者?

查看这些年的高校开学典礼,一校之长总会出来发表一篇迎新致辞,表达欢迎,寄予厚望。社会各界也很看重这“大学第一课”。那么,能不能在这个环节里,给吴金红留一个“位置”呢?这可是一个为他人为这个社会,踏踏实实做出奉献的高尚之人。假使校长面对台下众多新生,为吴金红说上几句话,为这个未能前来报到的学子献上一份哀挽,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曾有这样一个未曾谋面的伟大“校友”,该有多好。

吴金红的妈妈还有一个愿望,“等有机会吧,我会去替她看看大学的样子”。实现这个愿望,难吗?如果我们的学校,能够被吴金红所做的一切所打动,完全可以向这位妈妈发出邀请,请她替女儿来好好地打量打量大学的样子。

报社里山东财经大学的校友积极与母校联络,希望能促成此事。另外,《山东商报》的记者也积极协调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为她同样在车祸中受伤的父母提供财政补贴和医疗救助,并协助吴家人完成对吴金红进行海葬的计划。

在这一过程中,《山东商报》不再是消极客观中立的旁观者,而是主动介入了新闻事件当中,发起公共话题,影响公共事务,通过媒体搭建平台,协调社会力量关注吴家父母和吴金红的故事。这些举措正符合孙旭培教授对公共新闻概念的概括:“培育和营造公民社会,监督和构建公共领域,报道和指导公共事务,交流和引导公共意见。”

25日的报道刊出之后,社会反响强烈。山东财经大学校方对商报的提议积极响应,通过《山东商报》联系上了吴金红的父母,并为他们带来了慰问金和吴金红的名誉校友证书,并在吴家人访问学校时积极接待,选取师生代表陪同吴家人完成海葬。同时,吴金红的家乡――潍坊昌乐的地方政府也积极为吴家提供帮助,并为吴金红申请“山东好人”称号。由此,报道进入了公共新闻的框架中。这不仪带来厂新的报道素材和更深刻的社会意义,而且为吴家父母提供了切实的帮助。当然,媒体在号召社会各界伸出援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报道策略和遣词用字,切不能给受众以“道德绑架”之感。

公共新闻在中国并不是单纯的“舶来品”,而是根植于我国民生新闻的长期报道实践当中。尽管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公共新闻只是社会新闻的“异化”或是“2.0版本”,“一切只求速效救助”,缺乏足够的公共性。但不可否认,这一新闻报道模式对弱势群体的确能带来切实的帮助。尤其是本例中,吴金红的父母得到了经济上的支援,也完成了替女儿“去大学看看”的心愿;大学也借此宣传了吴金红的事迹,潜移默化地对新生进行了生命教育。因为学生及其家庭的高尚举动,大学为没能来报到的学生永久保留了学号,这在全国范围内还是第一次。正是《山东商报》采取的公共新闻报道策略,为吴家悲情的故事带来了温暖。

新闻报道策划:为连续报道争得主动

从8月25口到11月1日,《山东商报》围绕吴金红的故事及其引起的社会反响,共形成了10篇左右的连续报道。

早在25日第一篇报道刊行之前,采编团队就已经形成了连续报道的策划方案。其主要思路为:尽力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并得到各级政府机构和山东财经大学校方的配合。之后随着9月中旬大学开学,《山东商报》邀请吴家人赴济南,替吴金红看一看她未能就读的大学,并陪同其游览泉城。10月,陪吴家亲属赴青岛举行海葬。11月,大学开学典礼上关注校方是否向新牛们提起吴金红的故事。同时,报道社会各界对吴家人的支援,对吴金红的缅怀,对遗体器官捐赠者们奉献精神的传扬。争取在这一过程之中能形成数篇有深度、有温度,带有人文关怀和社会正能量的新闻报道。25日的报道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反响,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援形成了26日、27两日连续报道《山财大授予其荣誉校友称号》和《昌乐拟为吴金红申报“山东好人”》。由于取得了炅家人的信任,加之策划得当,之后的连续报道某种程度上处于“新闻主动上门”的状念。除了计划中围绕吴家人和山东财经大学的报道,还刊发了两篇社会反响方面的新闻(《吴金红的名字被刻上山东省器官捐献纪念碑》和《吴金红事迹登上央视(焦点访谈)》),形成了主动、定向、全而、有序的报道格局。在锻炼采编人员的同时,也进一步树立了《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