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中国 专题十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 第2课时 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与思想科教文化能力提升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中国 专题十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 第2课时 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与思想科教文化能力提升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中国 专题十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 第2课时 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与思想科教文化能力提升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中国 专题十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 第2课时 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与思想科教文化能力提升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中国 专题十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 第2课时 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与思想科教文化能力提升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时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与思想科教文化1.(2018·湖南十校协作体联考)1978年第三季度,国务院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提法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上,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点。题干反映了()A.改革开放后“左”倾错误一度占主导B.1978年中央最早提出市场经济观点C.中共中央不断探索经济体制的改革D.中央继续发挥计划经济的辅助作用解析:选C。据题干中信息,从1978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再到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表明中共中央实际不断提高市场经济在经济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反映了中共中央在不断探索经济体制的改革,故选C项。2.(2018·长沙一中月考)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发布公告表示:“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这意味着()A.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决策B.改革从农村深入到城市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D.开始进行全面深化改革解析:选B。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通过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故选B项。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故C项错误;开始全面深化改革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故D项错误。3.(2018·黄冈调研)下表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指数等年份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指数1978年3645.2亿元381.00元1001980年4545.6亿元463.00元107.21985年9016.0亿元858.00元123.2上表说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A.严重的经济匮乏初步缓解B.经济增长为物价上升抵消C.人民基本实现了共同富裕D.改革现有的体制任务紧迫解析:选A。根据提供的表格数据,从1978到1985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两倍,而物价指数却只是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三,可见物资是比较充裕的,故选A项。4.(2018·湖南十校协作体调研)1984年10月,中国国家计委(计划经济委员会)指出:“企业可以……根据原材料、能源的可能和市场需要自行安排生产和销售,努力完成国家计划。”此规定()A.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体制B.有利于活跃国内市场C.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要D.促使企业生产商品化解析:选B。根据题干文件内容“企业可以……根据原材料、能源的可能和市场需要自行安排生产和销售,努力完成国家计划”可以得知企业有了一定的自主权,能够促进市场的活跃,故选B项。5.(2018·河南百校联盟质检)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外资经济投资总额迅速增加,截止到1996年底,外商实际投资累计总额已达到1748.84亿元,总产值也达到了10972.8亿元。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改革开放的深化 B.全球化趋势加强C.新经济体制建立 D.思想进一步解放解析:选A。20世纪90年代,我国冲破了“计划”与“市场”的束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改革开放加速发展,进而出现了材料所述现象,故选A项。6.(2018·玉林、贵港质检)1978年12月,邓小平指出:“现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很不够,因此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有些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这说明在立法问题上,邓小平()A.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法制体系B.倡导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C.注重地方与中央、点与面结合D.强调循序渐进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解析:选B。材料意思是:由于立法工作量大等原因,所以在立法工作中要留有余地,随着各种情况的出现,可以进一步完善,并且有些地方可以先搞试点,所以材料倡导在立法问题上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故B项正确。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近现代英语在我国教育地位的变迁1862年,作为近代中国的第一所外语专门学校——京师同文馆宣告成立。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全国的中小学外语课以英语为主,由此开启了我国全国规模的外语课以英语为主的先河。1933年,教育部规定全国的中小学堂外语课仍以英语为主。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1999年,英语水平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开始挂钩,“英语热”向社会蔓延。概括指出材料中近代以来英语在我国教育地位的变迁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其中一处或几处主要变迁,并分析变迁的原因。(所指出的变迁之处应观点明确,论证应合理充分)解析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概括英语在我国教育地位的变迁历程。可以将英语的地位转变分为四个时期: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以前、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分别对应开启了我国全国规模的外语课以英语为主的先河;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英语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挂钩,“英语热”出现。其次,选取其中一个阶段进行评述。如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六十年代,政治上,我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经济上,为取得苏联的援助,需要大量的俄语人才;文化上,以意识形态来划界。答案变迁:20世纪初,开启我国全国规模的外语课以英语为主的先河;新中国成立初期,英语丧失了我国教育第一外语的地位;到20世纪60年代,英语又重新成为我国教育第一外语;再到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英语热”现象。原因: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政策;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了拨乱反正,并践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初为了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苏联经济援助和培养大量人才,亟需大量俄语人才,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一切友好国家开展交流。国际上,新中国成立初,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华实行敌视政策,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华实行友好政策;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苏关系恶化,特别是70年代中美关系逐渐得到缓和,中国的国际环境逐渐改善;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英语的地位日益提高,出现了“英语热”现象。(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8·茂名五校调研)1978年上半年,分管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谷牧率团赴西欧考察访问,清楚地认识到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并在中央有关会议上进行了阐述。该考察活动()A.落实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B.推动了政治路线的变革C.标志着新时期改革开放政策的开始D.得到全国上下一致认同解析:选B。“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两年里,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结合材料可知首先要解放思想,在政治上要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此次考察访问有利于推动政治路线变革,故选B项。2.(2018·安阳模拟)1979年中国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在中国搞起了“羞答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政策从此变更。这里的“羞答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A.严格意义的市场经济体制B.将市场作为手段加以提倡C.否定计划配置资源的影响D.一定程度发挥市场的作用解析:选D。根据材料“1979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只是尝试以市场作为发展经济的手段,因此“羞答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市场的作用,故选D项。3.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对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减少,而由农民进行市场交易的,或者超产由国家加价收购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反映了()A.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国人共识B.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D.城市对农产品需求增加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农民进行市场交易”,可知逐渐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故选C项。4.(2018·包头模拟)从1957年到1978年,中国农村的一个生产队未能向国家交售1斤粮食,反吃了国家25万斤返销粮;1979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却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生产自主权扩大刺激了农业生产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重大作用C.人民公社化运动激发生产积极性D.取消农业税极大地减轻农民负担解析:选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不难得知,材料中这种结果出现的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生产自主权的扩大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式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非但没有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反而是极大的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C项错误;中国的农业税正式取消于2006年1月1日,故D项错误。5.(2018·宜宾二诊)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国有企业、科研院所的一些工程师利用周末为私营企业担当技术顾问,并从中获取适量的报酬。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少争论,甚至激烈反对。直到1988年1月国务院下达文件“允许科技干部兼职”,争论才算尘埃落定。国务院此举()A.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兴起B.使乡镇企业的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改变C.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求D.使市场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着决定作用解析:选C。材料“上海国有企业、科研院所的一些工程师利用周末为私营企业担当技术顾问”反映城市经济的发展,“允许科技干部兼职”允许人才的自由流动,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求,故选C项。6.(2018·湖北七市教科研协作体联考)1988年8月19日《人民日报》报道了价格改革的基本内容,也就是“五年内理顺价格”,前三年走大步,后两年微调,计划五年物价总计上涨70%到90%,工资上升90%到100%,政策一出台便在全国引起震动。“物价闯关”很快就呈现出全面失控的趋势,出现了罕见的全国性抢购和挤兑存款的风潮。这主要是由于当时()A.价格改革过于急切B.物价存在“双轨”制度C.市场物资过于匮乏D.经济秩序严重混乱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中“‘物价闯关’很快就呈现出全面失控的趋势”,可知价格改革过于急切,故选A项。7.在浙江省温州市,1985年全市登记发证的个体工商户超过13万,家庭作坊遍布全区。温州成为这一时期我国个体及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城市。温州的发展主要得益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D.闽东南经济开发区的设置解析:选A。中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故A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于农村而非城市,故B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温州市并不在闽东南经济开发区的范围之内,故D项错误。8.(2018·南充模拟)据统计199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8%,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是4947家,三资企业23.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302亿元。材料反映了()A.公有制经济逐渐实行了股份制B.所有制结构的根本改变C.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发展加快D.非公有制经济逐渐主导解析:选C。根据题干中“全国注册的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是4947家,三资企业23.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302亿元”可知其他所有制经济正迅速发展,故选C项。9.(2018·长春一中期中)2010年,浦东新区迎来了浦东开发与开放20周年纪念。从阡陌农田到林立楼宇,从冷僻土地到繁荣都市,从默默无闻到世界瞩目,浦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浦东开发标志着中国()A.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式形成B.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C.对外开放的中心发生转移D.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解析:选B。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式形成于1992年,故A项错误;浦东开发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故B项正确;浦东开发成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而不是转移对外开放的中心,故C项错误;浦东开发与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10.(2018·咸阳期中)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达2850万户,从业人员55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1349万人。1999年1月,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20家私营企业首批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涉及饲料、食品、农业开发、医药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等行业。这表明在中国()A.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C.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影响增强D.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解析:选C。题干材料数据表明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数量多,从业人员规模庞大,这些都表明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增强,故选C项。11.(2018·连云港模拟)下图是美国统计的1981年以来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即美国对中国的商品进口额大于出口额)走势图。其中促成美中贸易逆差急剧上升的主要因素是()A.实行改革开放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发开放浦东 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解析:选B。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结合曲线图,2002年左右美中贸易逆差急剧上升,故B项正确。12.(2018·菏泽模拟)当今中国,中小学孔子课堂呈现繁荣发展;各地儿童读经,国学班、德育班等遍地开花;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不断发展。材料现象有利于()A.中国文化的国际化B.对儒家经典著作重新解读C.增强民族认同感D.约束未成年人的个性发展解析:选C。材料说明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高涨以及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不断发展,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国1830年以后,出现了少年儿童涌入小学的高潮。美国马萨诸塞州于1852年颁布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法令美国1870年后又出现了涌入中学的高潮。到1898年美国实行普及义务教育的32个州已有17个州把义务教育限定为9年。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初级中学的程度法国于1959年把义务教育延长为10年,英国从1969年起延长为11年,美国多数州延长到12年,苏联于1984年延长到11年——整理自《中国义务教育学制改革大思路》材料二随着新兴技术领域的开发和应用,知识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只有普及义务教育,使青少年从小就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才能适应祖国的四化建设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科学技术应用程度的决定因素,而基础教育则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重要基础。理论工作者强调,不普及义务教育,不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只能是纸上谈兵。法律工作者指出,法盲和文盲有很大的相关性,不普及义务教育,真正的法制是难于实施的。——整理自杨海榕《试论普及义务教育的意义》(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义务教育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普及义务教育对我国的重大意义。(3)综合上述分析,如何认识经济与教育的关系?解析(1)第一小问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一“美国1830年以后,出现了少年儿童涌入小学的高潮”“美国1870年后又出现了涌入中学的高潮”“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初级中学的程度”“法国于1959年把义务教育延长为10年”等信息归纳;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经济(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要求)、文化(提升国民民族素质的需要)的角度进行回答。(2)根据材料二“只有普及义务教育,使青少年从小就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才能适应祖国的四化建设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科学技术应用程度的决定因素,而基础教育则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重要基础”“理论工作者强调,不普及义务教育,不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只能是纸上谈兵。法律工作者指出,法盲和文盲有很大的相关性,不普及义务教育,真正的法制是难于实施的”等信息归纳。(3)根据前两问的分析和回答可知,教育进步与社会经济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教育进步需要经济发展来支撑,其进步也必然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答案(1)趋势:义务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义务教育的年限延长。原因: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要求;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提升国民民族素质的需要。(2)意义:是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强国力的需要;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和广大劳动者素质,从而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3)关系:教育进步需要经济发展来支撑,其进步也必然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