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三年级上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_第1页
2017年三年级上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_第2页
2017年三年级上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_第3页
2017年三年级上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_第4页
2017年三年级上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一、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级的起始年级,语文、数学等各门学科有了许多新的要求。同时三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处在这一时期的孩子更需要教师、家长关切的眼神、真诚的鼓励和热情地帮助,只要教师、家长能够正确引导,孩子就会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在学习方面,一、二年级的时候,有的孩子比较聪明,不太认真学习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然而到了三年级就没有那么简单了,三年级是一个两极分化的阶段,由于学习内容多了,难度大了,孩子要保持高分,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马虎的话,成绩很容易大幅下滑。本年级学生学习成绩总的来说大部分学习成绩较好,他们学习的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学习主动,爱思考,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有成效的学习方法。学困生也有不少,他们学习态度不端正,心情浮躁,学习不爱动脑筋,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差,害怕困难,在课堂上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完成作业马虎,书写不工整,有的甚至不能按时完成。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的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和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有关倍的概念及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与周长,时、分、秒,千米和吨的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和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引入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有必要分段进行教学。本册出现的分数内容是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诠释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使学生建立起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还学习用分数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等;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本册教材安排了“倍的认识”教学单元,将以往分散编排在表内乘除法中的有关“倍”的知识集中编排,让学生在掌握了表内除法之后来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建立“倍”的概念,也便于学习根据“倍”的含义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在图形与几何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这是教材的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数学广角”安排的是关于集合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并能应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展、题活动“数字编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综合运用所掌握的数学(二)教学目标1、能口算两位数加、减法两位数,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4、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应用其含义解决问题。5、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6、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三)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数学思维训练三、教学措施(一)落实教学六认真的具体措施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3、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4、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5、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6、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二)培养优生,转换后进生的措施1、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2、充分了解学困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学困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3、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学困生。4、对学困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5、采用激励机制,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6、及时与家长联系,协助解决学困生的学习问题。一、时、分、秒(3课时)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6课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2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2课时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2课时三、测量(7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2课时吨的认识……………………2课时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三位数加法(不进位、不连续进位)的笔算…………2课时三位数加法(连续进位)的笔算………2课时加减法的应用………………2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五、倍的认识(4课时)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4课时)口算乘法……………………1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2课时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2课时笔算乘法(连续进位)……………………2课时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1课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1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2课时两步计算的应用题…………2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七、长方形和正方形(4课时)四边形………………………1课时周长…………1课时八、分数的初步认识(6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2课时分数的简单应用……………2课时九、数学广角——集合(2课时)十、总复习(4课时)第一单元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2、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法估计时间的实际问题4、培养估计意识,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习惯。第一课时秒的认识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知道1分=60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并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估算较短时间的能力。3、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以及一系列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认识时间单位秒,建立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让学生充分感受秒,体验秒,培养估计较短时间的能力,建立秒的概念。1、观看“春节晚会节目”让学生一起倒计时数数初步目的是让学生进入氛围,引出学习秒的必要性。师:刚才倒计时时,每两个数字之间经历的时间有多长?师:你们平时在哪里见到过用秒来记录时间呢?(同桌交流)(师屏幕出示图片:秒在生活中)(红绿灯、赛跑、跳绳)课件演示“秒在生活中”让学生初步体验秒在生活中的作用与长短。师:对“秒”的知识,你知道多少?还想知道什么?师:现在我们就刚才大家知道的以及想知道的知识一起来探究。(一)认识秒针和1秒1、认识秒针(课件播放钟表“嘀嗒嘀嗒”的声音,出示钟面)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面上除了我们已经认识的大格、小格、数字、时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钟表,找找哪根是秒针呢?(小组交流,学生上台展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进一步加深钟面上秒针的印2、认识1秒件演示)师:课中练习(出示课件)师:想一想在一秒钟的时间里你能完成什么事情呢?(师出示课件)师:1秒钟带给我们的是感叹、震撼、还有希望!1秒钟能做这么多事情,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呀?(二)认识1分=60秒1、小组合作探究1秒钟与1分钟的关系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手上的钟面,思考:当分针走1小格时,秒针走多少?(学生先独立观察,再在组内交流自己看法,然后小组上台汇报)师:请同学们看屏幕,验证一下刚才的结论是否正确??(课件演示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板书:秒针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1分=60秒师:同学们既会观察,又会思考,真了不起!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1)师生合作,教师计时,学生按书上活动要求进行活动(2)学生记录活动结果并汇报2、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2题(1)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2)班内交流汇报1、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打算今后怎样珍惜时间呢?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比有了“秒”,人们计时就更准确了。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珍惜一分一秒,做时间的主人!(展示时间的名言)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2、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1分=60秒第二课时时间的计算2、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意义的数学信息,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掌握解学问题的基本方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2、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一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一、故事导入开学了,熊大和熊二从熊堡出发去学校,熊大用了2小时,熊二用了120分钟,熊大说它用的时间少,熊二说它的用时少,它请你们当裁判,它们俩究竟谁用的时间少,好吗?二、探究新知(一)单位换算1、从熊堡到学校,熊大熊二谁用的时间少?为什么2时=120分?你是怎么想的?2、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也就是60+60=120分。4、180秒=()分,你是怎么想的?5、练一练:3分=()秒600分=()时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算的?先(二)时间计算1、9月1日,小明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出示主题图)2、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意义的数学信息?(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3、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有什么方法?先独方法一:直接数一数,7:30到7:45分针走了15分钟。方法二:观察钟面分针,从数字6走到了数字9,,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方法三:都是7时多,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6、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对吗?你是怎么想的?(7:30过15分钟就是7:45,15分钟是对的。)7、计算经过的时间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2)小组交流讨论(3)全班汇报交流2、完成教材第8页第9题。理解题目中“晚点”的含义。时间从我们的身边悄悄地走过,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正如“一寸光阴1、2时=(120)分想:1时等于60分,2时里面有2个60分,就是120分。方法一:直接数一数,7:30到7:45分针走了15分钟。方法二:观察钟面分针,从数字6走到了数字9,,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方法三:都是7时多,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第三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利用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2、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3、在回顾时、分、秒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实践的能教学重点:熟练读出钟面上的时刻教学难点:理解1时=60分,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接近正时的时刻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关于时分秒,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二、梳理内化、提炼方法(1)钟面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秒针走一个小格是1秒。(2)时分秒的关系1时=60分,1分=60秒。(3)1时多长?1分有多长?1秒有多长?老师还知道,发电厂1秒钟发的电,可供一户家庭用三个月。你有什么感想?(4)会读钟面上的时刻指一生结合钟面讲读法,再指一优生结合钟面讲时针不好确定时的读法。三、分层练习、提高能力1、做在练习本上,指生读答案,选1题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120分=()时3、小丽同学有坚持记日记的习惯,自从学习了时分秒的知识,她专门写了一篇我每天总是早早起床,把语文书读20小时才吃早餐。妈妈说吃饭不能太快,所以我会花15秒把早餐吃得干干净净才上学。我家就在学校的对面,今天上学时刚巧碰到了玲玲,我们用了3小时边说边上午的体育课上,我跑50米只用了12分,全班第一名。为了下午上课有精秒钟就能做完。晚上,我经常会陪妈妈看30秒的新闻联播。有时,我知道爸爸每天工作8分钟很累,就说学校有趣的事让爸爸开心。我看到有的同学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怎么,这篇日记有问题吗?不仅真正掌握了时分秒的知识,还学会了统筹安排时间。出示4题。烧水10分钟刷牙3分钟梳洗5分钟从6:50开始,最快会在什么时刻完成这些事情?指生读。同桌先讨论。指生交流。完成这些事情最少需要多长时间?为什么?你真会统筹安排时间。同学们,这节课大家用学过的知识灵活解决了若干实际问题40分钟很快过去了,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第二单元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2、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正确2、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加深对口算算理的理解,发展数感。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正确口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一、情境导入,引出新知1、复习旧知,回顾方法谈话:你们都喜欢哪些卡通人物?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位,想知道吗?如果你们能完成它带来的数学题,它才愿意和大家见面。课件出示口算题:要求:学生抢答,对于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要求学生汇报口算思路。课件出示“海宝”,介绍它的名称及上海世博会的小资料。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观察主题图,找到数学信息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出图中表达的信息以及蕴含的数学信息。(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如果你是领队老师,首先要考虑什么?(预设:应该考虑要买多少张车票)师:谁来完整的把这个问题表示清楚?(注意将两位数加法和减法问题分类板书)(3)列式解答,引出新知让学生列式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1、教学例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注意体现口算思路。学生1:先算35+30=65,再算65+4=69学生2:将35分成30+5,34分成30+4,先算30+30=60,再算4+5=9,最后算学生3:将35分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2、教学例2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注意体现口算思路。学生1:将39分成30+9,先算30+44=74,再算74+9=83学生2:将44分成40+4,先算39+40=79,再算学生3:将39分成30+9,44分成40+4,先算30+40=70,再算4+9=13,最后算学生4:39接近40,从44中借1个给39,就变成了40+43=83{凑整十法}三、巩固练习,内化方法1、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1)利用主题图中的信息独立完成前两小题,然后指名说说是怎样计算的(对于不同的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对比,了解他们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选用适宜的方法进行计算)(2)根据主题图中的信息,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2、完成教材第12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第12页第2题。用比赛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1、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能正确口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2、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正确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口算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1)仔细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乘坐世博专线大巴最便宜,票价是48元;普通快客的票价是65元,动车的票价是54元)(2)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A、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B、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C、动车的票价比世博专线大巴贵多少元?D、普通快车的票价比世博专线大巴贵多少元?E、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动车便宜多少元?2、合作交流,探究算法(1)选“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的问题,针对学生列出的算式“65-54=”,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然后同桌交流,全生1:5-4=1,60-50=10,10+1=11(相同数位相减,列竖式的方法)生2:65-50=15,15-4=11(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生3:65-4=61,61-50=11(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生4:65-60=5,5+6=11(凑整法)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和同桌说一说。(2)选“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的问题,针对学生列出的算式“65-48=”,进行计算,汇报交流方法。生1:65-40=25,25-8=17(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生2:65-8=57,57-40=17(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生3:65-50=15,15+2=17(凑整法)生4:15-8=7,50-40=10,10+7=17问:a为什么要15-8=7,而是不用5-8?15中的一个10来自于哪里?(不够减,向十位借的)b为什么是50-40,而不是60-40?(利用了相同数位相减,只是个位不够贱,所以需要从十位上退1当10用)(1)仔细观察“65-54”和“65-48”,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2)同桌交流讨论(3)全班汇报小结:65-54是不退位减法,65-48是退位减法。在口算时可以利用“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或“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或“凑整法”进行计算。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的第5题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方法一:相同数位相减,再减一位数方法四:凑整法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地计算,掌握笔算方法2、培养学生在不同的方法中择优的意识和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进位退位)教学难点:探究进位退位的过程,理解算理一、复习2、笔算:38+5555-38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师:海宝是世博园纪念品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据统计,世博园里的一个纪念品商店,上午卖出380个“海宝”,下午卖出550个“海宝”。根据我们所获得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1: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生2: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生3:上午比下午少卖出多少“海宝”?2、汇报列式,揭示课题。(1)抽生完整叙述问题,并列出算式(2)点出课题:这两个算式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师板书课题: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3、学习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1)独立思考,你怎样计算出380+550的得数。(2)计算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3)组织学生汇报:生1:用口算。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生2:380可以看成38个十,550可以看成55个十,38个十加上55个十等于93个十,也就是930.生3:用竖式计算。让学生汇报列竖式的过程,师板书(4)质疑: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呢?(因为十位上的8+5=13,向百位进了1,百位上应该就是3+5+1=9,竖式计算时进的1要写上,算的时候不要漏掉了。)(5)师:同学的回答都很棒,在几百几十加几百几时,那么谁能说说在列竖式计算时那些地方要特别注意?(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的这个“1”。)师点出重点并板书——“满十进一”。4、探究退位减的计算方法。(1)教师出示算式:550-380=(2)学生独立思考,试算。(3)在小组中交流算法和计算结果。(4)全班反馈。生1:用口算。因为55-38=17,所以550-380=170.生2:550可以看成55个十,380可以看成38个十,55个十减去38个十等于17个十,也就是170.生3:用竖式计算。让用竖式的同学到黑板上板演。(5)让用笔算计算的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追问:为什么百位上是1?注意:为了不遗漏从某数位上推掉的1,通常会在此数位上写上一个退位点。(6)指名生说说笔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需注意的问题。(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上退1,本位加十再减。)师点出重点并板书——“退一当十”。5、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时,计算法则是什么?(出示课件)齐读。a相同数位对齐;c做加法时,哪位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做减法时,哪位不够减从上位退1,加10再减。1、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做完后小组内互相订正。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三”的第1、2题。做减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减,就从前一位上退1,本位加十再减。第四课时加、减法的估算1、通过学生身边的实例感悟估算的必要性,并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3、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1、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人。(2)小明家到学生有492米,约是()米。(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几十朵花?(多媒体出示图片)估算)二、探究新知1、情境导入幕电影,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巨幕电影院有441个座位。六个年级的同学同时看巨幕电影坐的下吗?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整理有用的信息: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哪些信息?但是,我们还没学过三位数加三位数,怎么办呢?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就(板书课题: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该怎么估算呢?(1)将221看成200,239看成200,这样子算出200+200=400,可知221+239大于400,但无法确定是否大于441,所以这种估算不合理。(2)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30,这样子算出220+230=450。因为221>220,239>230,所以221+239>450,则座位不够坐。(板书)(3)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40,这样子算出220+240=460。第一个数估小了1,第二个数估大了1,所以估算出的结果就是精确计算的结果。460>441,所数减三位数呢?我们一起看看下一道题目。1、第17页的第7题学生尝试解答:坐动车比坐飞机便宜700-218。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小结:将218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就是200,而700-200=500。所以大约便宜500元。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估算的方法,你们对于估算还有什么问题吗?第五课时整理和复习1、通过具体练习,学生能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进一步掌握本单元内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能从中体会估算的意义及估算策略的灵活性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估算策略的灵活性引入新知,组内交流、整理知识和复习二、师生互动1、尝试归纳总结。说一说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注意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1)学生独立思考(2)小组内讨论交流(3)班内交流反馈与补充2、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19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2)汇报交流(3)分别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4)讨论、汇报: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学生独立进行口算,写出答案。小组内交流,订正。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3、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19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1)男生计算上面一行,女生计算下面一行(2)班内汇报并谈谈是怎样计算的(3)教师小结: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4、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19页“整理和复习”的第3题(1)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从中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2)根据上面的数学信息解答问题学生自由回答:上海科技馆的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中国科技馆的巨幕影院有632个座位1、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1题。小组合作,完成练习。2、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2题。小组合作,完成练习。3、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3题。小组合作,完成练习。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对万以内加法和减法这部分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和大家谈谈。1、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从高位算起,用第一个数加、减第二个数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把两个几百几十看成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行口3、加、减法的估算:在估算时可以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第三单元测量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进行测量。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如何用列表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厘米、毫米单位之间4、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会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一、引入新课(1)量一量。在二年级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吗?如果我们要量教室的长我们就要用到“米”作单位,如果请小朋友来汇报一下,课本长大约是()厘米,宽大约是()厘米,厚大约是()厘米。(2)师小结:我们发现数学书的长、宽、厚都不是整厘米数,实际上,在我们二、探究新知(一)认识毫米,感知1毫米的长度师:大家找的和他一样吗?(恭喜你们找的很正确)3、小结: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许多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指任意1小格)这是1毫米长,这也是1毫米长。4、其实我们的1分钱硬币,它的厚度就是1毫米,还有一些会员卡的厚度也是“1毫米”,请大家量一量看看是不是。请你摸摸厚度,觉得1毫米怎样?(很短)现在请你像老师一样把会员卡这样捏住,然后再慢慢抽去,观察两个手指间的距离,像什么呢?(一条缝隙)“1角钱和1元钱”是不是1毫米呢?请大家5、生活中的1毫米。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光盘、磁卡等)6、思考:生活中量什么样的物体用毫米做单位比较合适呢?7、既然毫米的用处这么大,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把1毫米的长度深深地记在脑子里吧!(二)认识1厘米=10毫米。1、师:我们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这样的几毫米呢?请在自己的尺上选择任意的1厘米数一数。(为了数起来方便清楚,小朋铅笔指着数)先自己数,然后指给同桌看。2、有发现了吗?(指名:1厘米里有10毫米)你是从数字几数到几的?大家数出来的结果怎样?(再指一两位)是不是每1厘米中都有10毫米呢?梁老师也来选1厘米,咱们一起数好吗?3、怎么样?(1厘米正好是10毫米)4、师板书:1厘米=10毫米(齐读:顺倒各一遍)5、问:那么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6、指一指:要求在尺子上指出“5毫米、7毫米、9毫米”,并说出为什么这么快能找出来?(三)测量1、书本P22做一做。(1)独立完成。(2)交流汇报。(3)表扬填对者。2、测量每条线段长度(以毫米为单位)。(1)独立测量。(注意测量的方法)(2)(1)一枝铅笔的长约18()(2)教室的长约8()(3)一分硬币的厚度约1()(4)玲玲的身高为125()(5)大拇指的指甲长11()(6)小芳家到学校距离为200()(7)一条钥匙的长45()(8)一本数学作业本的厚约3()50毫米=()厘米3厘米=()毫米100毫米=()厘米76毫米=()厘米()毫米4厘米3毫米=()毫米2017年9月10日星期天天气:晴今天早晨,我从2毫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了15米长的我赶紧拿出17毫米长的铅笔和8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请学生把认为不恰当的地方进行改正。)我们已经认识了几个长度单位?你能给他们排排队吗?米——厘米——毫米。毫米的认识1厘米=10毫米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2、在测量的过程中理解单位的实际意义,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或语言表达。3、在实际测量中,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4、在测量等活动中,让学生主动求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并在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信心。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课件、米尺图、直尺、彩带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中的新朋友——毫米。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过哪几个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其中最大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米)请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最小的长度单位呢?(毫米)请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毫米大约有多长?那1厘米呢?二、探究新知1、测量课桌的长度如果老师让你估计出我们所使用的课桌的长度是多少,你认为它的长度是多少?你认为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呢?(厘米)为什么不选择米为单位呢?(因为桌子的长度不够1米)为什么不选择毫米为单位呢?(因为毫米的单位比较小,测量出来的数会比较大)(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直尺进行实际的测量,要求:两人小组试着用厘米作单位量一量课桌面的长是多少?并思考:是怎样测量的?(2)汇报方法让个别小组代表汇报测量的情况。(我们是这样测量的:用直尺的最大刻度为一段连续量,最后求出桌子的长是59厘米;我们组是这样测量的:用10厘米的长度为一段连续量,一共有5个10厘米,还多出9厘米,最后求出桌子的长是59厘米……)(3)比较测量方法引导学生比较刚才测量的方法,说出哪种方法比较好?(第二种方法)为什么?(因为它是以10厘米为一段进行测量的,又好记又好算,不容易出现错误。而第一种方法里,直尺的最大刻度有的是15厘米,有的是20厘米,有的是25厘米,这样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错误。)(4)引入并板书课题。用10厘米来测量很方便,其实它还有1个新的名称叫分米(板书课题)。2、教学1分米有多长(1)想一想,1分米里有几个1厘米?(10厘米)10个1厘米,就是10厘米,也可以说成是1分米。(2)从1厘米到多少厘米的一段是1分米呢?(11厘米),从哪里到哪里又是1分米呢?(课件出示1分米放大图,同时板书:1分米=10厘米)课桌的长度里面有几个整10厘米?(5个)这5个10厘米是几分米?(是5分米)还剩下几厘米?(9厘米)所以我们说,课桌的长度是5分米9厘米。(完成做一做)3、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1)观察直尺上1分米的长度,然后试将大拇指和食指叉开成1分米。再用直尺量一量是否准确。同桌互相看1分米大拇指和食指叉开的大小。(反复两次)(2)画一画:我们已经知道了1分米的大概长度,请同学们用尺子上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画完后,同桌交换用直尺量一量,看你画得准不准。(3)想一想,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学生思考后汇报:一根粉笔的长度;一段铅笔的长度;吸管的长度等)老师介绍身边一些长度大约是14、教学1米=10分米。(1)我们已经知道了1分米=10厘米,那么1米有几个1分米。(让学生思考猜测)请同桌两人观察软尺,数一数1米有几个1分米。(2)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自己的想法?(学生汇报:我们小组观察了米尺,也就是10分米,所以1米=10分米)(3)如果给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排队的话,分米应该在什么位置?(在米的后面,在厘米的前面)强调: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五”的第7题3、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五”的第9题到今天为止,我们学习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这几个长度单位中,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多少?(都是10)你有什么办法来区分它们?(在这些长度单位中,米是最大的,依次是分米、厘米和毫米)那么,有没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了呢?在什么时候能用到呢?它和米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这个问题。米分米厘米毫米(进率为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也叫公里,知道1000米=1千米。2、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建立一千米的长度概念。并通过观察、推究等方法明确1000米=1千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使学生亲身体验1000米长度,建立1千米的空间概念。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假期过的愉快吗?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既可以欣赏美丽的祖国风光,又能丰富你们的知识,真是一件美事。你们都去了哪写地方?师:远不远?你有没有量一下有多少厘米吗?师:那用分米做单位?用米作单位?二、学习新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书上4页四幅图)图二:高速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100千米。图三:隧道长5公里。(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2、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1)1千米有多长呢?同学们都去过咱们的操场,操场的一圈你知道多远吗?是?米,?圈正好是1千米。(2)1米多长你知道吗?1000个这么长才是1千米。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3)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1000个1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1千米=1000米全班齐读一次。(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追问:2千米=()米(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00练习:找学生汇报,并说说为什么?3000米=()千米6000米=()千米1、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放学后和家长走一走,可以数一数走了多少步;或2、完成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1题。3、完成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1题。4、改一改,课件出示:小明的日记2009年12月5日星期六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说:“五一广场离这里很近,才1米呀!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吗?1、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也叫做公里,用字母KM表示。2、1千米=1000米1、熟练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2、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熟练地进行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地换算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和进率.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2、做合格的小小列车员.(开火车回答出每节车厢上的题目,其余学生判断,正确就发出火车鸣叫的声音“呜——”)教学例5(1)自主探索,汇报交流.提问: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说明:如3千米=()米,因为1千米=1000米,3千米里面有3个1千米,就是3个1000米,1000×3=3000(米),所以3千米=(3000)米.想:5千米=()米,方法同上.(2)归纳总结、概括算法.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再算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明确:因为1千米是1000米,那么有几千米就是几个1000米就是“几千”米板书:3千米=3000米6千米=6000米<2>出示:5000米=()千米4000米=()米(任选1题试做)(1)自主探索,汇报交流.提问: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交流.(2)学生汇报.说明:5000米=()千米,因为1000米=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就是5个1千米,5000÷1000=5(千米),所以5000米=(5)千米.4000米=()米,与此同理.(3)总结算法.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明确:因为1000米是1千米,那么有几个1000米就是几千米就是几“千米”.板书:5000米=5千米4000米=4千米教学例6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1)引导学生观察:从图中你都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抽生回答)交流:他们都是怎样估算的,如果是你你怎样进行估算?(2)小组内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估算一下从家到学校的距离?(3)小组汇报,集体评价估算方法是否可行。1、完成教材27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28页练习六第3题四、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1、3千米=(3000)米,因为1千米=1000米,3千米里面有3个1千米,就是3个1000米,所以3千米=(3000)米.2、5000米=(5)千米,因为1000米=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就是5个1千米,所以5000米=(5)千米.第五课时认识吨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比2、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利用迁移和对比来掌握新知的学习方法,3、结合具体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体验成功的快建立“一吨”的观念,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换算发现生活中的吨,并能借助其它物体或质量单位描述吨的大一、回顾旧知,情景引入1、首先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有哪些?(克和千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千克=1000克。1个苹果重200()一个鸡蛋重50()小明的体重28()单位?一辆小汽车大约重1()5、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有哪些?先由学生自由发言,在展示一些图片。(1)蓝鲸是须鲸中最大的一种,最长的一头雌鲸,长33.58m,体重170吨。(2)最大的非洲象肩高的纪录为3.96米,体重的纪录为11.75吨,牙长的纪录为3.5米,107千克。)(3)一个集装箱的载重量是10吨。(4)一架我国最新型的武装直升机,机身重约3吨。(5)一座桥的限载量是8T。较重的物品,我们常用“千克”作单位,计量“很重”的物品,我们常用“吨”作单位。那1吨到底有多重呢?1、数一数10袋面粉的重量带学生数一数,1袋100千克,2袋重多少千克?3袋呢?4......6袋呢?(屏幕显示图片)当数到1000千克时指出:为了方便计量,当物体的重量达到1000千克时,我们就改用吨作单位,并统一规定1000千克就是1吨,并板书1吨=1000千克2、想象1吨水的重量。小组讨论:1桶水重20千克,10桶重多少千克?多少桶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让学生同桌相互背一背,了解对方有多重,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我们按每个同学25千克计算,4个同学有()千克,40个同学有()千克。也就是1吨。想一想:我们全班33个人再加上老师,够不够1吨重?4、我们已经知道1吨的重量,下面一起解决一些生活中有关吨问题!(1)课件出示一座桥限重8T的图片,让学生试着解释图片的意思。一座桥限载重标志8T,你知道他的意思吗?提出T是“吨”的国际单位制符号。猜一猜:这辆卡车能安全过桥吗?提示首先得知道车的载重量。(2)动物过桥出示多种动物图片,以及木桥图片,问:这些动物能一次性过桥吗?怎样做他们就能顺利过桥了?5、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有什么地方值得注意?(在计算时要注意单位)6、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教学例8)(1)让学生运用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根据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试着计算。(2)全班交流,说一说换算方法汇报:4吨=4000千克,想:1吨是1000千克,4吨是4个1000千克,即4000千克。3000千克=3吨,3000千克里有3个1000千克,即3吨。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32页做一做(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订正,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读一读这篇日记,再回答提出的问题2012年9月18日星期二今天清晨9点钟,我就从30吨重的床上起来。很快地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吃了约200吨重的早饭。背起2克重的书包,飞快的奔向学校,路上碰到了载重量8克的大卡车。中队长检查了我的日记后,竟然在我的日记上写了“可笑”二字,同学们,你们知道可笑在哪里吗?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用字母t表示。1吨=1000千克第六课时生活中的数学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教学难点:感受列表法的有序性和解决问题的完整性一、导入新课1、完成下列填空(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谈话: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3×()=18表示。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2)汇报交流。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生:“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吨),剩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师:如果1次呢?0次呢?学生独立完成。(3)列表法解决问题。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列表如派车方案载质量2吨载质量3吨运煤吨数14次0次8吨23次1次9吨32次2次10吨41次2次8吨50次3次9吨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1、完成第33页“做一做”。(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30元里面有几个5元和几个2元,同时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数各自只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元。试问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怎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做?这样有什么区别?(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方(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七”第7题。(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样租船?”就是求什么?(学生自由发言)(2)求“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把每一种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别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然后比较大小。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这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五、板书设计生活中的数学派车方案载质量2吨载质量3吨运煤吨数14次0次8吨23次1次9吨32次2次10吨41次2次8吨50次3次9吨第七课时整理和复习1、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2、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一、问题导学,梳理知识(1)想一想:你认识了哪些测量单位?(2)写一写:你能将这些单位先分类,再从高到低排列吗?(3)填一填:1()=()()(4)先独立思考,然后再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3、汇报评价:整体观察,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意见?二、联系实际,沟通转化(2)问:如果让你填上单位,你想填什么?(3)问:你还能想到什么单位?并想到什么物体?2、选出正确的选项①一根跳绳的长度是()2米2千米200厘米20分米②铅笔的长度是()2米2千米20厘米2分米③河马的体重约是()2吨2千克2000千克2000克④周老师的身高是()165米165厘米1米65厘米1米65分米三、课堂小结我们整理和复习了什么知识?①50分米=()米②50分米=()厘米③3吨5千克=()千克④700米+1300米=()千米⑤32分米-20厘米=()全班交流:你觉得哪道题容易错?为什么?你能再编道类似的题目吗?3分米-20厘米=()分米1米-2分米=()1米+78厘米=()厘米14厘米+26厘米=()2千米+5000米=()米1吨-1千克=()6吨200千克=()千克500千克+1500千克=()6吨20千克=()千克3千米-1000米=()6吨2千克=()千克3米2分米500厘米3000毫米40分米4、小红家、小明家、学校都在一条直街的同一边。小红家距离学校300米,小明家距离学校500米。小红家离小明家最近可能有多少米?请画出示意图。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3、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算法4、使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第一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1)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例1、例2。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能迁移、类推出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法则。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迁移、类推出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因而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如丹顶鹤、蜥蜴、麋鹿和狐狸等都是我国湿地的珍惜野生动物。(课件出示第36页主题图和统计表)提问:1.从统计表中你得到些什么信息?2.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指名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师选择主要的两个问题板书或课件出示:(1)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动物一共有多少种?(2)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说,教师板书: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试算第一题:271+122,小组内交流讨论,看看应该怎样算。(1)学生交流算法,说说你喜欢哪种算法。(2)让学生看教材第37页例1的内容,指名学生说说教材中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学生说算法,教师板书相应竖式,并作重点讲解。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加起。3.计算271+31。学生先试算,小组内交流。引导学生:十位上7+3=10,十位上满十在百位上进一,在十位上写0。4.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百位上相加满十怎么办?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再独立完成竖式。教师归纳: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三、巩固应用,发展能力1.完成第37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板演,最后集体订正。2.练习八第2题。指名说说你是怎样估的?然后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交流检查结果,然后集体订正。3.练习八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检查。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第二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2)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例3。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万以内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二、探究新知出示例3(1)从题中你对我国的湿地又有什么认识?会列式解答题中的问题吗?教师板书:445+298=教师:刚才445+238同学们都会计算,这道题你会算吗?试着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例题中的两种算法用课件展示出来)教师:比较445+238和445+298,两个算式的计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在计算三位进1,验算时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教材第38页做一做。1.练习八第4题。2.练习八第5题。(1)小组内讨论交流,判断出对错,并说说错在哪里,然后学生独立改正。(2)小组代表汇报判断结果。3.练习八第6、7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第6题连线,然后讨论:哪两个数相加得1000?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得出“前位凑9,后位凑10”的规律)4.练习八第9题。走哪条路最近?小组内交流,说说理由。然后自己找到解决方案并解答。5.练习八第10题。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39~40页练习八第3、5、7、9、10*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重点难点重点:巩固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教学过程说计算三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5题)+1639880刚才我们共同改正了小马虎在计算时出现的错误,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1.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3题。(1)可以列竖式来计算,然后再连一连。(2)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试一试。(3)也可以用计算个位数的方法来排除。(4)还可以用计算最高位数的方法来排除。法来解决呢?2.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7题。三、巩固练习1.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9题。(1)小君要去寄信、买书、买食品,然后再回家。他有几条路线可以走?请你(2)你觉得走哪条路最近呢?说说你的理由。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你多动脑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做事讲效率的人!看你们这么聪明,那么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呢?2.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10*题。(1)题目要求用的数字是几?有没有限制用几个?(2)你认为解答时应该从哪儿开始思考比较好?(3)你认为所填的五个数中,位数会不会都相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又有哪些收获?474十1第三课时三位数减三位数(1)教学内容教材第41页例1、例2。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教学过程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动画片吗?电视动画片已成为广大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出示第41页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指名回答问题,并出示第41页例1、例2两个问题。怎样列式?你会计算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三位数减三位数。(板书课题:三位数减三位数)(2)你想怎样计算?竖式怎么写?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竖式:(3)应该从哪一位减起呢?你会算吗?(学生试着计算,同时指名板演)(4)集体订正,教师概括说明: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时,要把相同数位(1)根据问题列出算式:435—86,我们也列竖式计算。(2)学生试算,小组内交流。(3)指名板演,集体订正。(4)议一议:哪一步容易出错?应注意什么?(个位上不够减从百位上退1当作10,退位后要点退位点,十位上的数字不要忘了减去退位1。)3.比较例1、例2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明确例2是连续2次退位。(1)小组内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什么?(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不够减,都要从前一位退1作10再减。2.练习九第1题。小组内先说一说十位、百位各怎样减,再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3.练习九第2题。用到哪几个条件?求园内全天来了多少位游客,又该用哪几个条件?各需要几步计算?怎样列式?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后,再独立完成。五、板书设计:435-8643856第四课时三位数减三位数(2)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3。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和掌握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并会正确地计算。2.掌握减法的验算方法,能用不同的方法验算减法。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认真、细心的好习惯。重点难点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减法的验算方法,并能正确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2.提问:列竖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以463—158为例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指名学生回答后,师生一起回顾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出示例3。二、尝试探究,体会领悟1.指名读题,提问:你知道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该怎样列式?2.和刚才做的第一题比一比,两道算式哪里不同?个位3减8不够减怎么办?十位上是0,该怎样退1呢?三、动手操作同学们提出了各种看法,下面我们一同用拨珠子的方法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1)先在计数器上拨出403。(2)减去158,个位上3减8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3)启发学生思考:百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1个百,1个百等于几个十?(4)百位上拨去1颗珠子,十位上就要拨上10颗珠子,十位上现在有珠子了,再从十位退1颗珠子,个位上也要拨上10颗珠子,这样个位上现在一共就有10+3=13颗珠子,从个位上13颗珠子里拨去8颗珠子还剩5颗;十位退1颗给个位后还剩9颗珠子,再从9颗里拨去5颗还剩4颗;百位上4退1给十位后还剩3颗,从3颗里拨去1颗还剩2颗。得出结论:403-158=245。如果没有计数器,列竖式又该怎样计算呢?(学生边回答,教师一步步写完竖式)(1)解决第一个难点:连续退位。教师:个位3减8不够减,刚才我们拨珠子时是怎样做的?让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计算时,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是0又要从百位退1作10个十,再从十位上退1到个位作10个一,10和个位上的3合起来是13,再用13减8得5。(2)解决第二个难点:理解被减数十位上是几。教师:联系拨珠子的过程想一想,现在被减数十位上是几?你是怎样想的?教师小结:百位上退1到十位是10个十,十位就有10个十,再退给个位1个十,还剩9个十,所以十位现在是9,9减8得1。(3)被减数百位上现在是几?(百位退1后还有3,3减1得2)2.这样计算到底对不对呢?我们还可以进行检验。怎样验算减法?选择两种不同的方法指名板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1.第42页做一做。提醒学生注意第一题500-268,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0,又该怎样计算?要注意什么?指名板演,说计算过程,然后集体订正。2.练习九第3题。想一想,怎样求加数?怎样求和?求差、减数、被减数又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把得数填在表里,然后集体订正。教师归纳求几种不同的数的方法。3.练习九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组织反馈。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吗?第五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43页例4。教学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能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重点难点学会分析问题,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过东西吧!2.出示例4主题图。看看小红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二、探究新课1.从图中你了解到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1)收银员应收多少钱?(2)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1)求收银员应收多少钱是一个准确的数还是大概的数?(2)求爸爸应准备多少钱,这个数是准确数还是大概的数呢?3.要解答这两个问题,各需要用到哪些信息?试试看。三、巩固练习1.练习九第12题。要用到哪几个信息?该怎样解决呢?2.练习九第14题。引导学生认真看图、读题,弄懂题意:每次最多运450千克的货物,把货物全运上去,可以怎样运?有哪些方案?3.练习九第13题。同桌合作完成:摆一摆,说一说,两个人摆出的三位数的和接近多少?差接近多少?你是怎么想的?4.练习九第7~11题。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解决问题练习课教材第44~46页练习九第2、14题。教学目标熟练计算三位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2题。这时园内有多少位游客?892-265+403=1030(位)园内全天来了多少位游客?892+403=1295(位)1.红花服装店有526件童装,上午卖出362件,下午卖出123件,晚上老板进了135件,晚上卖出25件。现在红花服装店里有多少件童装?今天一共卖出多少件童装?教师提示:解决本道题目的关键在于理解各数量间的关系。解答:现在红花服装店里有多少件童装?526-362-123=41(件)41+135-25=151(件)362+123+25=510(件)2.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练习九第14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红花服装店有526件童装,上午卖出362件,下午卖出123件,晚上老板进了135件,晚上卖出25件。现在红花服装店里有多少件童装?今天一共卖出多少件童装?现在红花服装店里有多少件童装?526-362-123=41(件)41+135-25=151(件)今天一共卖出多少件童装?362+123+25=510(件)教学内容教材第47~49页整理和复习、练习十。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教学过程1.出示整理和复习第1题,提问引入复习。(1)这是我们学过的三位数加三位数,你知道哪些算式中的个位相加不需要进位?哪些算式中个位、十位都要进位?(2)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再指名回答问题,然后(3)算一算。2.出示整理和复习第2题,提问:(1)这个单元我们除了学习万以内数的加法,还学习了哪些知识?(2)想一想,哪些算式中的十位相减不需要退位?哪些算式中个位、十位相减都要退位?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检验自己算得对不对?(3)算一算,并从以上的加减法算式中各选一个验算。3.出示整理和复习第3题。(1)两小题有什么不一样?指名回答。(第(1)小题要计算出准确得数,第(2)小题估算就行)(2)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检查。(3)订正时针对第(2)小题各式,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小组内交流,(4)第(3)小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小组讨论交流,互相说一说,由小组代表汇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板块进行梳理、归纳、小结。1.练习十第1题。2.练习十第2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注意所求的问题不一样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报解决3.练习十第3题。仔细检查,这几个竖式算得对吗?错在哪里?小组交流后,学生在教材上修改。4.练习十第4题。学生独立练习,指几个学生板演,然后以1000-7为例,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5.练习十第5题。先说说每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组交流。指名回答运算顺序。6.练习十第6题。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小组讨论交流后完成,小组内交流检查。7.练习十第7题。这节课的复习整理,你有哪些收获?第五单元倍的认识1、在操作活动中,获得“倍”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2、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思想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等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第一课时倍的认识(1)教学内容教材第50页例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一般思路,根据图形会求倍数。教学过程教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请一些同学上讲台来。教师请3名女生站在第一排,再请6名男生站在第二排(3个3个站在一起)。教师提问:第一排有几个女生?(3个)第二排有几个3?(2个3)像今天这种情况,我们就说讲台上的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今天,我们1.教学教材第50页例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那带叶子的小胡萝卜有多少根呀?(6根)我们把6根小胡萝卜2根2根放在一起,就是3个2根,对不对?(对)所以我们说小胡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3倍。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